如何查阅重庆鸡公煲的做法榄形象专利

论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_中国作家网
论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刘川鄂
  1.受贬抑的知识分子形象  知识分子身份并不易界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分析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事实上,就中国大众的通常理解来说,受过专业训练、从事脑力劳动者都在知识分子之列,如教师、医生、记者、作家、研究人员等。池莉在她的小说中,也基本上持这一标准。池莉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并不是她最有影响的作品,但为数也不少。有专以各类知识分子生活为主的,如《让梦穿越你的心》、《绿水长流》、《白云苍狗谣》、《滴血晚霞》、《一冬无雪》、《云破处》、《霍乱之乱》等;有夹杂着知识分子生活描写的,如《你以为你是谁》、《城市包装》、《一去永不回》、《不谈爱情》、《你是一条河》、《小姐你早》、《口红》等。不论哪一类,作者对知识分子的贬抑倾向都是明显的。  池莉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大都是一些负面形象,或者说着眼点在知识分子的缺点,这本无可厚非。作家的创作不是调查报告,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统计材料,他完全有理由去挖掘和表现他认为最有人性深度和审美意趣的领域。我们不能以现实生活中的比例去框套作家表现的题材和人物。但是,如果作家整体上的描绘和评价与历史实情和社会心理相去甚远,且是以代表较低文明层次的阶层去贬抑和否定较高文明层次的阶层,就不能不让人对作家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褒贬提出质疑。  池莉正属这种情况。她正是以市民文化去贬抑知识分子文化。在她的小说中,知识分子是软弱的、酸腐的、虚伪的、庸俗的、自私的、工于心计的,而市民和其他一般劳动者是开朗的、乐观的、助人的、健朗的、无私无畏的。  《不谈爱情》中,珞珈山的庄家和花楼街的吉家分别代表着知识分子文化和市民文化。庄建非为了性欲就跟较丰满的吉玲结婚,全然不考虑文化层次、生命情调、共同语言等这些在两性关系中既现实亦浪漫的因素。这些不仅在较重精神因素的知识分子中而且在当代大多数青年男女中占有重要份量的内容,竟然与庄建非全不相干。他之择偶,似与动物无异。在花楼街,庄建非永远处于弱势,他对付不了毫无文化修养的吉大妈,在吉玲面前也听任摆布。他的清高的、门第森严的知识分子父母,在利害面前也不得不低下架子,前往吉家陪礼。要不了几个回合,庄家败得一塌糊涂。“珞珈山文化”的失势和“花楼街文化”的优胜,在池莉作品中是一个永远的母题;知识分子的可怜可悲可鄙和市民阶层的可爱可喜可亲,在池莉作品中是一个不变的标准。  就象《云破处》中的研究室翻译曾善美揭发嘲笑她的当室副主任的丈夫金祥所说的那样――  眼睛跟着漂亮姑娘跑的不是你?费尽心机捞高级职称和国家津贴的不是你?把打的和吃饭的发票费尽心机塞到下面的公司报销的不是你?  一个多么好色、贪婪、自私、庸俗的小人!  某钢铁设计院的这对夫妻堪称工作和生活的样板。然而,金祥11岁时在农村因仇恨兵工厂的人趾高气扬而投毒害死了包括曾善美父母在内的9条人命,与曾善美谈恋爱时已知对方的出身竟然不可思议地结婚,他和家人都为娶到城市姑娘而牛气十足。曾善美在做姑娘时被姨父和表弟强奸诱奸达5年之久,结婚时佯装处女。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善美得知与自已共同生活十多年的丈夫竟然是当年元凶,在以告知自已婚前丑行以从精神上折磨对方后举刀杀死金祥。  金从未因少年杀人而有丝毫内心活动,曾善美得知真相后也丝毫没有在十多年前双亲之仇和十多年中的夫妻之情之间有矛盾冲突,杀夫后若无其事听任公安局错认罪人。文明、知识、环境、社会进步等人生成长的要素在作品中全然不起作用。有的只是白天的生活流程和夜晚的对谈与复仇。这篇小说又一次暴露了池莉只擅编离奇故事不长于人性解剖的特点。因此,这两个知识分子形象也是缺乏说服力的。  在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环境的时候,池莉涉及到了他们性格弱点、人性萎缩的原因。就像在《一去永不回》中所描写的那样:   其实,即使温泉考上了大学也成不了小姐。温功达和张怀雅结婚时就是两张单人床一拼,多年来一家四口住在集体宿舍的一间房里,根本没有什么育婴房之类的设施,简陋的环境里哪能出什么小姐?可温家的教育是温良恭俭让的一套。在知识分子成堆的钢铁研究所宿舍大院里,大家崇尚这种家教。结果一院子的小孩全都富有礼貌却胆小怯懦,心理阴暗。   这里虽着眼于温泉的成长,但她的知识分子家庭背景似乎是一种“先天”的缺陷。温泉的父母思想僵化,等级观念很强,瞧不起工人,处处要女儿注意教养和身份。而后来成了大学外语系教师的林壮,“他的品质的确不敢恭维” 。在高中的时候,他就是出名的自私自利,后来在外语补习夜校结识了王艳文的残疾哥哥,十分垂涎他当时还不多见的收录机,并窃为己有。  在池莉的笔下,知识分子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大学校园、研究机关、医院,都是一个问题成堆的地方,他们的品质都有问题。而文艺界中人更是道德品质恶劣。短篇小说《让梦穿越你的心》,主要写的就是文艺界人士如演员、编辑、画家、诗人等,他们对爱情朝秦暮楚,一个个都自私自利,置生病的同伴于不顾四处游玩,还肆意嘲笑同伴对藏人的友情,全是一群“臭味相投、见利忘义、口蜜腹剑的狗男狗女。”  2.漫画化手法与对照性描写  在池莉的小说中,贬抑知识分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漫画化,就是先入为主地把知识分子作为一种可笑的形象进行夸张性的漫画式的描写;一种是用对照方式,把市民生活和知识分子生活进行对照,把市民人格与知识分子人格进行对照,从而达到贬抑知识分子的写作目的。  《你以为你是谁》中湖北大学中文系李老师的老婆尤汉荣是个工人,他们居住在汉口洞庭里小市民圈子中。死要面子的他,多方论证自己与市民居住在一起的理由。一是他们都是革命工人的后代,而他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二是,他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在这里,而是为了“体验生活”在这里。   由于有了高级的精神生活,李老师的内心获得了平衡。他安心安意地居住在洞庭里16号,既学跳舞也学打牌,既敢喝高度白酒也敢唱它一嗓子卡拉OK,既愤世嫉俗也同流合污,比如不时接受陆武桥的邀请,去参加一些公款吃喝的饭局。……我不去我怎么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及流行语言?怎么会认识海参和鱿鱼?鱼翅和燕窝?  在小说第二节大段介绍李老师的文字中,池莉就是用的这种非常调侃的语言、嘲笑的口吻,不厌其烦地描绘这个可笑的形象。比如:“李老师这个人是个自认为很深刻很高尚的人,如果他找不到凌驾于这种世俗生活之上的精神生活,很难想象他会正常地吃饭和排泄。”正如他老婆所指出的那样:“他只有一个毛病,这就是需要找到崇高的借口才能进行实际生活。”从这些文字来看,在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取舍上,作者似乎人为地制造了对立,且都认同后者。一个人追求精神生活的方式也许不尽相同,也许有人的追求不太恰当,但就追求本身而言是不可笑的。然而用“很难想象他会正常地吃饭和排泄”,用于取笑李老师的精神追求,用笔太损。  那么是李老师什么样的精神生活让作者如此开心取乐呢?请看:  李老师从世俗的场面上应酬回来之后必定有个思索问题的阶段。这阶段他噙着牙签,双腿翘在书桌上,神态十分冷峻和傲然,他的思绪穿行在人类的进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国吃文化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深度以及形而上内涵等重大的问题上。这种思索使李老师有了博大而洁净的胸怀,他感到自己对这世上的芸芸众生有一种深刻的怜悯和同情,尤其对陆武桥。  这也是一种讽刺的口吻。池莉女士有所不知,一个真正思考这些人类终极问题、充满人文情怀的学者是不需要装腔作势,而且他也不会冷漠和傲然。品行低下的大学教师是有的,但思考如此超越性人生价值的知识分子跟如此世俗的生活方式必定格格不入,二者之间没有兼容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并不真正理解人文知识分子的生活。所以她只能用这种表面化的夸张手法。  李老师还是一个穷酸虚伪的人。既得陆武轿的物质好处,又在精神上瞧不起陆武桥。“如果恰巧这时候陆武桥精神抖擞地经过他家窗前,他就会鄙视地低沉地说:不就是为了几个臭钱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除此之外,小子,你还有什么?”陆武桥对他却很大度,常叫他到家里来打牌凑脚(应为凑角)。可这次,李老师又得到了一个炫耀自己的时机,故意虚假地推脱:哎呀,今天我忙极了,一篇论文人家等着翻译为英法两种文字,要到联合国去宣读,我这儿还只写了一半呢。但陆武桥从尤汉荣的眼神中读出了另外的意思,掏出一叠钞票放在灶台上,又给了他打牌的高尚理由,李老师“不得不” 答应了。  在小说的的结尾处,李老师看到了陆武桥新穿的名牌西装,搭讪了一句:哟,名牌咧。陆武桥扔了一支香烟过去,说:卵子!   卵子――李老师立刻在膝盖头摊开笔记本写道:武汉市民间流行的时髦用语;与“不”的意思相近,但比“不”更有个性色彩也更为生动,可以说是当代年轻市民的含有自嘲意味的否定专用词,相当于英语中的:“No”。  一个大学老师,盘踞在弄堂口,把膝盖当桌子,煞有介事地搜集所谓民间俗语,而其偏偏是这样一个词:卵子―多么滑稽!多么有讽刺意味!作者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同样可笑的场面在《你是一条河》中也能看到。在极左的年代里的,在生存极为艰难的环境中,襄河畔王家唯一的知识分子,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王贤良,百无一用,却向其嫂子大献殷勤,“要娶上这个丰富的女人”, 他为她献上一首首情诗,甚至错用郭沫若的爱国诗篇当情诗,郑重其事地写上“谨以此献给我襄河岸边的爱人”。嫂子大字不识一个,还挺着大肚子,哈哈大笑地对他说:“贤良啊,对一个快生孩子的女人写诗什么的呀,不滑稽么?”但王贤良一如既往:   王贤良甚至更加温情脉脉,仍然写些情诗,装作遗忘在衣袋里,通过得屋的朗诵送入辣辣的耳朵。他借古今中外的爱情诗来说明肉欲和爱情的区别;委婉地感谢辣辣的奉献精神。辣辣对诗哪有什么兴趣,家务事都忙不完,整日里脚不沾地。她有时发出笑声并不是对诗的理解和赞赏,不过觉得小叔子这书呆子挺有趣罢了。  王贤良这个人物真是可笑,这也可以看出了池莉心目中的知识分子的可笑?也许作者应该更多的思考一下:王贤良本是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难道对于嫂子这样的女人感情方式和与她以诗谈情的可能性没有一点真实的认识?难道读了大学之后没有增加一个人的理性反而使他失去了起码的判断力?他之所作所为,好笑归好笑,但跟其出身、经历、教养太不相合。  其实,《你是一条河》这部小说写的是比较精彩。襄沔的风土人情、文革的狂暴、老百姓的艰难困苦、底层社会后代的成长,写得生动而又精细,人物性格也很鲜明。可偏偏王贤良这个人物是那样的夸张、漫画化。   人物描写中的漫画化倾向,往往是作家不熟悉某类人物而又有成见的反映。比如《小姐你早》中的戚润物的那条牛皮制成的月经带。《口红》中,开头最让人抱好感的宁岸,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硬是活生生的让作者把他没来由的变成了精神异常吸毒并走私的赌徒…… 也许作者一沾知识分子题材,就忍不住有一种天然的贬斥冲动和调侃心态。就像一位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池莉一写到市井就充满感情,就流露出赞赏,尽管有时也不回避市井的粗俗低鄙和丑陋的一面,但这一面常被淡化。她写得最成功的是市井人物。每当写到知识分子,她的笔端就控制不住地露出嘲讽和揶揄。”    池莉贬斥知识分子的另外一招就是对比性描写。对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人物尤其是市民进行对照描写。《你以为你是谁》中的大学老师李老师,不仅没有他的妻子尤汉荣“心明眼亮通情达理”(她“智商显然高于他”),而且还要妻子处处替他卖面子、打圆场。 这已经够惨的了!跟陆武桥就更没法比了。李老师虽然瞧不起陆武桥,可他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比不上后者。在作家的笔下,李老师的人格显然低于陆武桥。陆武桥开朗大方、经营有方,成功解决姐姐的离婚问题,有效地教训不争气的弟弟,尤其是他的精神生活充实而丰富,与女博士宜欣有一场浪漫的生死恋。他可以爱到死去活来的地步。尤为离奇的是,为了显现陆武桥的高大,作家设计了他和宜欣的爱情。年轻漂亮的女博士周末的娱乐就是逛汉口,于是就结识了开餐馆的陆武桥。可笑的是,它不过是来吃饭的地方,不过是餐馆这样一个没有什么特别文化意味的公共空间,爱情就这么产生了。在大街上,宜欣目睹了陆武桥教训弟弟的壮举,她本人也成了这个传奇故事的最佳配角,这样,两个人当晚就情投意合,认认真真地谈起恋爱来了。连陆武桥“勇猛”吃水果的姿态也成了爱情的理由。“在学校,男生和男老师吃水果都非常斯文,当然,那是有我们女生在的场合。”这在样细微之处也显出了知识者的低下和作态。在餐馆的油烟中,他们谈得昏天黑地,不知时光日月。他们谈的话题专业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我们正在谈微观世界,谈微观世界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可以把一根头发粗细的纤维拉长到900米还是9000米……”这样一个餐馆老板真是屈才了。然后,陆武桥谈到了社会对自己不公,不过说的是错误的年代里普遍的情形,并没有什么事关个人的山崩地裂的灾难,竟把女博士感动得潸然泪下。不知平日里宜欣是不是现代版的林妹妹。   男女之间有了眼泪,故事的发生就更快了。跟着就谈到了爱的伤害与不伤害,一个床还是两个床的问题。随着就可以开轻度的黄色玩笑。   他们之后的交往直逼高潮。白天像过日子的小夫妻,晚上是对疯狂的情人,爱得昏天黑地。在给了陆武桥最好的日子最好的时刻之后,宜欣跟他做最后的告别。此前她已经非常功利地安排了自己未来的人生,那就是出国、跟外国人结婚。由此更加反衬出跟陆武桥的爱情的纯粹浪漫。女博士爱上有品味的大老板极有可能,但爱上油乎乎的陆武桥之类的人物,只能是池莉对知识分子的有意作践和对陆武桥们的故意抬举。   李老师与尤汉荣、李老师与陆武桥,在对比中显出了暗色。类似的人物设置和 对比手法在池莉小说中已成为一种模式。《不谈爱情》中的珞珈山文化在花楼街文化面前的弱势、知识分子庄家在小市民吉家的低头、庄建非在吉玲面前的屈服,都显出了市民文化的优胜。作者这样表达庄建非对花楼街的羡慕:   尤其是那浓郁的人情味,弥补了庄建非深藏在心底的遗憾:他自己的母亲太冷静太严峻了。他从小吃穿不缺,缺乏的是母亲的笑声,是吉玲母亲深怕他没吃好没吃够的眼神。母爱应该是溺爱宠爱不讲理智的爱,但他母亲从来不可能不讲理智。   在《你是一条河》中强悍泼辣的辣辣与可笑荒唐的王贤良、《一去永不回》中自私虚伪的林壮与侠肝义胆的李志祥、《让梦穿越你的心》中热心助人豪放重情的康巴汉加木措与那班文艺界中的“狗男女”……都形成了对照性关系。  3.池莉与 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书写  20世纪中国文学(小说)中,知识分子题材是成就最大的领域之一。这既因作家大多属于知识分子,他们熟悉他们自己的生活;亦因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和自身价值的敏感,使这个题材具有丰富的人性含量和审美含量。  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作家十分重视对知识分子负面性格的审视和批判。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忽视过对自身性格弱点的揭发和否定。这个传统是鲁迅所开创的。在鲁迅眼中,知识分子是社会的先觉者,他们改革社会的热情,张扬自我的个性,是值得肯定的,即使他们有缺点。鲁迅对于农民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自己和知识分子的毒气和鬼气也十分厌恶、毫不留情。无情地解剖别人、更无情地解剖自己,是鲁迅完美人格的写照,也为现代知识分子高悬了一个榜样。20年代,叶圣陶先生因教育题材作品而著名。他笔下的潘先生,庸俗自私、苟且偷安、没有是非感、没有责任心,无异于一个小市民。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的主人公,一度投身于革命,但终因环境的恶劣和个人性格的弱点,离开了革命潮流,也离开了人世。30年代的左翼青年革命作家中,有不少表现革命加恋爱题材的作品,也描绘了知识分子性格的狂热和软弱一面。沈从文以一个乡下人的立场,揭示了都市知识分子的虚伪,期冀更加自然健康完美的人性。但他从未把某些知识分子的缺点当作知识分子全部。40年代,张爱玲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情感焦虑,路翎探索了自由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他们的挫折和追求。钱钟书则是站在人生的边上,对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作了无情的嘲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些作家,出身于知识阶层,借用鲁迅的说法,他们“从旧营垒中来,反戈一击,格外有力” 。我们可以把这类作品称之为文人自审型。  从40年代延安解放区文学开始,进入了工农兵文艺时代,直到十七年文学期间,知识分子成了被改造被启蒙的对象,几乎没有一个正面的完美的知识分子文学形象。委琐的、窝囊的知识分子,在几十年的中国文坛上,成为一种主导形象。中国的读者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形象定位。我们可以把这类作品称之为政治定性型。既使那些歌颂知识分子的作品,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因为它仍然是从政治框架中的功利定位,而非本体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跟世界优秀文化、文学中对知识分子评价并不在同一层次上。  70年代末80年代初,刘心武的《班主任》似乎第一次赋予了知识分子(班主任)批评和改造社会(学校)的主动性,谌容的《人到中年》等作品讴歌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造性劳动。新时期的初期知识分子题材急增,且形象多以正面为主,代表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普遍评价。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重视知识;要重视知识,就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文学形象描写的变化,是社会政治变化的结果。  80年代中后期,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已不再响亮,人们逐渐认识到,国家的现代化不单是经济的现代化,还包括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在相当多的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的眼里,知识分子就是科学技术人员,只有在这个范围内,他们有特别的权威。改革和现代化事业的困难,也使科技(知识)神话和知识分子的神话破产。   到了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活跃,文化商业化进程加快,知识分子纷纷下海,他们纷纷走出书斋、走出校园,直接搏击在社会经济舞台上,因此他们的神圣光环不再,他们的启蒙专利不再。尽管有的更加固守着精英姿态,也有的早已媚俗,更多的则是茫然四顾,不知所措。在这个被视为文化多元化、文学多元化的转型期,知识分子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用一个模式去框套。文人自审型、政治定性型、世俗评价型的知识分子题材作品都在上演。守望的、自恋的、媚俗的、放纵的、清苦的、暴发的形象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那个在20世纪较为同一的以所谓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形象已经四分五裂、轰然倒坍。   近几年来,知识分子问题是知识界的热点。如此集中的讨论这个话题,一是因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知识分子阶层大分化,二是因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知识分子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一方面是知识分子队伍的淘汰与重组,另一方面需要对知识分子重新定位。而知识分子敏感地面对并积极讨论这样的问题,体现了他们的超越性和理性精神。无论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还是社会对于知识分子性格缺点的批判,应该是在一个高的层次上进行。然而遗憾地是,嘲笑和贬斥知识分子似乎成了时髦。在这方面,跟池莉同样驰名的是王朔。他以一种痞子化的语言来描绘知识分子。贾平凹的《废都》写的完全是一批“废”掉了的知识分子。而在影视和小品相声等节目中,知识分子大都是一些可笑的形象。厚厚眼镜、瘦瘦身材、鸡公嗓子、太监表情,是他们专有的外在标识;在行为品德方面,他们除了拥有一些专业知识,在其他方面都如白痴。酸腐清高又呆头呆脑、不谙世事又好发议论、自私自利又死要面子、好出风头又胆小怕事……。池莉正是这股贬抑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文艺世俗化潮流的代表性作家。   从文人自审到政治定性再到池莉式的世俗化评价,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书写的三种主要形态。池莉的价值在于,她从普通人的角度发掘了知分子某些性格弱点,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但池莉的缺失也是明显的。就像是当代很多农村题材的小说,站在农民价值立场上来批判知识分子一样,她从市民立场出发,对知识分子作世俗化评价。站在较低文化立场,去评价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群体,视角太低,不仅看不清知识分子的全貌和主体,连其性格缺陷也不可能真正看清写透。如同站在小丘上斥责巨峰,游在小溪中轻蔑大海,留下的只是世人的斥责和轻蔑。池莉的这类作品,不仅不利于知识分子缺点的真正克服,也不利于社会对这一群落的真正认识、认同和帮助,更不利于整个社会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现代人文精神的建立。因此,其局限大于贡献。对其负面效应,严肃的批评家不应沉默。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第B10版:博闻周刊·羊城沧桑
岭南风物百咏
鸡公榄(中国画)/陈孝能  黎浩均  红冠鸡公绿尾巴,一声唢呐过千家。  儿童雀跃争尝榄,涩辣甘咸味有加。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鸡公榄》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业务联系电话:020-133588)上下九步行街的街头小吃_鸡公榄_广州美食_美食_阿邦网
推广链接:
在广州繁华的上下九步行街,常常都会听到一阵唢呐的声音,“滴滴嗒,鸡公榄”,随着这个声音,就会看到一个头戴草帽,身套一身大鸡公道具的大叔。身体瘦小的他,非常热爱这个卖鸡公榄的工作,不论是炎热,高温至36、7度的夏天,还是寒冷到只有5度的冬天,只要走过上下九,就会看到这个鸡公榄阿叔!
鸡公榄阿叔 来源:崔智敏
在广州繁华的上下九步行街,常常都会听到一阵唢呐的声音,“滴滴嗒,鸡公榄”,随着这个声音,就会看到一个头戴草帽,身套一身大鸡公道具的大叔。身体瘦小的他,非常热爱这个卖鸡公榄的工作,不论是炎热,高温至36、7度的夏天,还是寒冷到只有5度的冬天,只要走过上下九,就会看到这个鸡公榄阿叔!有人会觉得,鸡公榄能赚多少钱?一包就卖1元,值得每天风雨不改地坚持在这里卖吗?原来这位阿叔并非街头艺人或者“走鬼”,而是荔湾区文化交流协会的工作人员。他的辛苦坚持,其实就是为着把鸡公榄这种广州特有的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推广出去,他也被誉为“广州最后一个鸡公榄大叔”。
鸡公榄 来源:崔智敏
鸡公榄,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广东特产白榄,是用上好的白榄经过复杂的工艺腌制加工而成的,有甜的.有咸的.还有辣的。甜的是和顺榄,咸的是甘草榄,辣的是辣椒榄。鸡公榄入口清甜爽脆,回味无穷,曾经是广州人普遍喜爱的传统糖果。但是随着国内外不同的零食糖果的大量涌入,鸡公榄慢慢消失在广州的街头,现在要吃鸡公榄,就只能到上下九了。如果你经过上下九,不妨花1、2元,给点支持广州最后一个鸡公榄大叔吧!这个不但是广州的传统零食,同时也是属于广州人的一个集体回忆!
地址:荔湾区上下九商业步行街
人均消费:约2元
特色推荐:甘草榄 、辣榄
广州美食栏目:
新手必读:
特色广食推荐栏目最新文章
帮手&&&& 08:56
帮手热门文章
·[]·[]·[]·[]·[]·[]·[]·[]·[]·[]
文章打分:广州名片_鸡公榄_都市在线
广州名片_鸡公榄_都市在线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广州名片_鸡公榄_都市在线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鸡公榄是广州著名特产小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流行于广州西关。它是用上好的白榄经过复杂的工艺腌制加工而成的,有甜有咸,还有辣的。卖榄者为了吸引顾客,他用竹和纸制成一个七彩的公鸡,将自己套在里面,用一条过肩带把彩鸡提起来,一边吹着唢呐叫卖腌榄。
播放数: 19,393
播放数:346,561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52,440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54,577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30,013
最近更新:11个月前
播放数:29,785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12,014
最近更新:1年前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阳鸡公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