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赚钱的小生意的生意怎样杜绝赊欠

请高人帮忙解决一下 以现在社会现象 做中小 餐饮 投资 风险有多大 对于市场需求 怎么去判断 现在很迷茫 好多人都在说 现在餐饮不好做 可是现在不少店面的生意做得也有声有色的啊 希望有这方面研究的 帮帮忙。
请高人帮忙解决一下 以现在社会现象 做中小 餐饮 投资 风险有多大 对于市场需求 怎么去判断 现在很迷茫 好多人都在说 现在餐饮不好做 可是现在不少店面的生意做得也有声有色的啊 希望有这方面研究的 帮帮忙。 50
经济专家指出,快餐业是未来中国市场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行业之一,也是这十大赚钱行业中最适合小本经营的产业。餐饮业是永不饱和的市场,规模空前巨大,中国人每年在外就餐要吃掉数千亿元!2009年,中国餐饮业消费已突破万亿元大关。这个行业实现了无数人的财富梦想,成为投资者最理想也是最现实的掘金途径。投资专家指出:民以食为天,中小投资者投资餐饮项目风险最小。在中小城市投资快餐更稳当,小额消费无赊欠,无讨帐之烦恼。商务调研:美式快餐依然是中国快餐业的龙头老大。开快餐店生意还是美式的好。
我想做的是小型的 中餐& 不是快餐& ?
快餐比中餐利益大一些。如果阁下要做中餐就做吧,既然决定了,就努力。没有任何行业是没风险的,而且餐饮业的竞争力在国内也是日益增强的。不在乎从事什么的风险,而是个人能力问题。
的感言:不知道说什么,送你一朵小红花吧:)
其他回答 (3)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没有不成功的企业,只要不成功的人。这句话说的很有哲理。
市场经济下,所有企业都处于竞争中,有竞争就有成功和失败。
&strong&餐饮业同样存在竞争,有竞争就有风险,历来风险与机遇、与利润呈正比。
要想规避风险,必须遵循潜规则,那就是要弄清餐饮业的发展规律。由于餐饮业门槛低,导致很多投资者对餐饮业产生误区。如,只要量大、味好、价格便宜肯定能成功,这条所谓秘诀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其实做好餐饮业不是这简单的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如果想少走弯路,降低风险,建议你邀请专业咨询师实际帮你下。&/strong&
传统经商投资大,风险大,运作成本也大,做电子商务就很适合现在的青年,一台电脑在家做全球生意,不用收钱,不用负责物流,竟显做网商的高贵和优雅,电子商务是未来的主流商业渠
可以在家做现货黄金投资,安全,风险小,回报大。有兴趣可加Q详谈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烹饪美食领域专家当前位置:>&>&>&正文
靠赊欠成就的大买卖
】【】【】
&&&&2008年的9月3号一大早,记者跟随浙江省德清县的黑鱼收购商高根其到养殖户的鱼塘收购黑鱼,当鱼塘的水被抽干时,大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高根其:“按照鱼的症状,肯定是昨天晚上开始死的。”&&&&当天要收鱼,黑鱼却在前一天离奇地死亡,现场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高根其:“养得这么大了死掉太可惜了,也搞不清什么原因。”&&&&记者:“这一塘死了多少鱼能估算地出来吗?”&&&&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风村村民朱世村:“可能有2000多斤鱼吧。”&&&&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居民:“这个鱼没有用了。”&&&&记者:“不值钱了?”&&&&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居民:“对!不值钱了。”&&&&记者:“老板今天上哪里去了?”&&&&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居民:“老板气倒了,死了这么多鱼。”&&&&过了半个多小时,鱼塘老板沈掌根这才匆匆赶来,看着满塘的死鱼他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记者:“心里是不是特别难受?”&&&&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风村黑鱼养殖户沈掌根:“那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的。又没有人补贴我。”&&&&记者:“是什么原因啊?”&&&&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风村黑鱼养殖户沈掌根:“什么原因我怎么知道啊。知道了就不死了。”&&&&三个月前,高根其曾让沈掌根把黑鱼卖了,可他当时就是不卖,想等价格和产量都涨上去了再卖。可如今价也跌了,鱼还死了,沈掌根真是肠子都悔青了。&&&&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风村黑鱼养殖户沈掌根:“当时的时候我想鱼还小,高总说好卖了,当时价格也比较好。&&&&记者:“当时多少钱一斤?”&&&&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风村黑鱼养殖户沈掌根:“当时九元一斤。”&&&&记者:“为什么不卖?”&&&&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风村黑鱼养殖户沈掌根:“当时我想养大一点,养大一点产量好一点。”&&&&高根其在一旁也替他可惜。除去死鱼,幸亏塘里还有3000多斤的活鱼,高根其赶紧让工人们把活鱼打捞起来先运回暂养池,等高根其到别的鱼塘收购足够的黑鱼后,一起卖到杭州市场。&&&&高根其:“都是两万多斤一天的销售量,这段时间稍微少一点,也能卖一万多斤一天。”&&&&记者:“一年从你这里卖出去的黑鱼有多少量?”&&&&高根其:“六百万斤吧。”&&&&一年600多万斤的黑鱼销售额高达5千多万元,几乎垄断了德清县一半的黑鱼产量,仅仅一项,高根其每年就有一百多万元的收入。然而在4年前,高根其要做生意连3万元都拿不出来。&&&&德清县禹越镇距离杭州只有40公里,当地经济比较发达,高根其高中毕业后一直在镇上做玻璃和运输生意,小有名气,然而2002年的一次意外彻底毁了他的生活。&&&&高根其:“跑运输的时候,为了车子停放方便,租了一间房子,结果装卷砸门的时候,砸伤了一个人。”&&&&这一事故把高根其赔得倾家荡产,运输和玻璃生意被迫关门,还欠了十几万元的外债。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那一年的春节过得特别凄凉。&&&&高根其:“吃年夜饭也没有什么话说,吃了碗饭我就上楼睡觉去了。”&&&&高根其至今回忆起来内心还无比酸楚,可日子总要过,债总得要还。2004年春节一过,高根其就开始四处寻找商机,很快,他发现那两年当地的黑鱼养殖业刚刚兴旺起来,可卖黑鱼饲料的人却屈指可数。这时,他想到要做黑鱼饲料生意,可黑鱼吃的饲料就是海里的小杂鱼,一片的成本要三十多元钱,高根其手无分文,要做小杂鱼生意那不就是异想天开吗?他只好厚着脸皮四处借钱。&&&&高根其:“空了那么多钱肯定不好借,很难借到钱。”&&&&就当高根其四处碰壁时,一个朋友的母亲主动借给了他3万元,这让他激动不已。&&&&高根其朋友的母亲朱福珍:“我看他很耿直,心地很善良,我就借给他了。”&&&&高根其:“这一夜也没睡着,特别激动,这一夜真的没睡着,三万元拿来我就有梦想了。”&&&&高根其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个唯一愿意借钱给他的人对他来说就是救命恩人,他拿着这三万元借了一辆面包车连夜赶到太湖进了一批小杂鱼,寄放在别人的冷库里,然后开始四处推销小杂鱼。&&&&高根其:“一天卖个七八百片,一千来片的时候也有了,那个时候一片赚两元,一天下来也能赚两千多元。”&&&&当时的小杂鱼非常抢手,十天下来,高根其足足赚了两万多元,于是他把赚来的钱又进了一批了小杂鱼,就这样边挣钱边扩大规模。到了2005年初,三万元就滚到四十万元,高根其把外债全还了。同时拿出10万元建了一个冷库,小杂鱼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没过多久,高根其发现自己销售小杂鱼的数量一直停滞不前。原来黑鱼号称鱼老虎,专吃小杂鱼,胃口非常大,一塘黑鱼一天就要吃掉好几百元的小杂鱼,养殖成本非常昂贵。&&&&记者:“这一车拉多少鱼?”&&&&高根其:“2000多斤鱼。”&&&&记者:“能吃多久?”&&&&高根其:“晚上吃一顿就吃完了。”&&&&记者:“这鱼塘总共有多少面积?”&&&&高根其:“总共有一百多亩。”&&&&记者:“一天得吃掉多少钱?”&&&&高根其:“光这边一百多亩一天要吃掉一万三一万四左右。”&&&&记者:“没钱还有养不起黑鱼?”&&&&高根其:“没钱是养不起。”&&&&成本昂贵,养殖户不愿意轻易扩大养殖规模,这就影响到高根其小杂鱼的销售。如何能让养殖户多养些黑鱼呢?这时高根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把小杂鱼赊欠给养殖户,等养殖户把黑鱼养大后卖钱了再还给他,西风村的沈金福听说后第一个找上门要赊欠小杂鱼。”&&&&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黑鱼养殖户沈金福:“没有本钱了养不下去了。”&&&&沈金福正愁没钱扩大养殖规模,高根其让他先赊后还,这让沈金福彻底没了资金压力,于是,他每天到高根其那里赊欠2000多元的小杂鱼,一个月下来就欠了6万多元。&&&&记者:“他要不要算你利息?”&&&&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黑鱼养殖户沈金福:“他没有算我们利息。”&&&&记者:“什么时候还给他?”&&&&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黑鱼养殖户沈金福:“到卖鱼的时候再还给他。”&&&&原来高根其看中的并不是利息,而是小杂鱼卖得多了他的利润自然而然也就高了。&&&&记者:“这一片多少钱?”&&&&高根其:“一片现在卖38元。”&&&&记者:“山东过来呢?”&&&&高根其:“山东过来一片也就35元左右。”&&&&记者:“利润高不高?”&&&&高根其:“利润两元到三元毛利。”&&&&记者:“多久发一车?”&&&&高根其:“基本上一天一车。”&&&&记者:“一车有多少货?”&&&&高根其:“一车两三千片。”&&&&记者:“几天能卖完?”&&&&高根其:“一天一天不到就卖完。”&&&&因为是赊欠,小杂鱼卖得飞快,一天两三千片的小杂鱼,就意味着要垫付7万多元的现金,没过半个月高根其就感觉吃不消了。而黑鱼的养殖周期长达四个月,如果再这么无节制的赊欠下去,恐怕钱没赚到高根其的小杂鱼生意就要做不下去了。这时,高根其想到:“不少养殖户都是循环养殖,他们有一部分鱼塘里的黑鱼已经可以上市了,那不如先收购黑鱼,这样资金就可以转得开。&&&&高根其:“对我有好处对养殖户也有好处,养殖户养好的鱼可以卖掉了,对我的好处是把鱼卖掉后,有的人的资金可以给我利用几天,哪怕五天也好。”&&&&2006年底,高根其就开始到处收购黑鱼,养殖户看他出的收购价并不比别人低,而自己又要经常去他那里赊欠小杂鱼,于是就纷纷把黑鱼卖给他。&&&&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黑鱼养殖户沈长宝:“大多数都是卖给他的,这个钱我不拿得,从账上直接扣。”&&&&2007的2月份,高根其把第一批收购来的1万斤黑鱼拉到杭州农都市场去卖,在杭州农都市场德清黑鱼一直名声在外,高根其的黑鱼一到市场就被一扫而光。卖完黑鱼拿到钱后,高根其把养殖户赊欠的饲料款扣除后,其它的如数还给养殖户。从此,高根其和养殖户之间逐渐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高根其赊欠小杂鱼给养殖户,养殖户养大黑鱼后主动卖给他。&&&&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黑鱼养殖户沈金福:“其实这种模式很好的。”&&&&记者:“发展地快不快这样的模式?”&&&&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黑鱼养殖户沈金福:“这样的模式这几年发展地很快。”&&&&记者:“你们当地像这样跟高根其合作的人有多少?”&&&&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黑鱼养殖户沈金福:“大概有五六十个。”&&&&这种模式解决了高根其资金不足的问题,高根其也就大胆地赊欠出更多的小杂鱼。&&&&记者:“一天要卖多少小杂鱼?”&&&&高根其妻子徐国琴:“小杂鱼三千多片。”&&&&记者:“按钱来算呢?”&&&&高根其妻子徐国琴:“按钱来算十几万元。”&&&&记者:“都是赊欠?”&&&&高根其妻子徐国琴:“对。”&&&&记者:“一年最高的时候要欠多少钱?”&&&&高根其妻子徐国琴:“欠500多万元。”&&&&有了高根其的赊欠,养殖户也更大胆地扩大养殖规模。&&&&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黑鱼养殖户沈长宝:“没有帮忙的话我只能养个20亩地,帮了忙现在养了40多亩地。”&&&&2007年,高根其共卖出了50万片的小杂鱼,经济效益高达一百多万元,当地的养殖规模也从2005年的2000亩变成现在的4000亩。面积扩大了,高根其收购的黑鱼自然也就多了,每天几乎都有两三万斤的黑鱼卖往杭州等地。&&&&黑鱼经销商郑玉龙:“他们供应我们货源充足,另外质量也有保障,正常的销量一天六七千斤,都是外地商贩到我这里进货,基本上数量很大的,都是两千多斤,一车鱼来几个人,基本上就卖差不多了。”&&&&就当高根其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2008年的五月一号,高根其却碰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当时,黑鱼的价格出现历史以来的最高价,一斤黑鱼收购价涨到九块二,高根其心想这下可以大赚一笔了,可他去收黑鱼时养殖户却不卖了。&&&&高根其:“一但涨价了人家还想等涨的更多的时候再卖。”&&&&沈掌根就是当初带头不卖的养殖户,在他看来市场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西风村黑鱼养殖户沈掌根:“我想养大点再卖,这样产量高一点,黑鱼长得肯定是快的,像这个鱼塘,按照正常情况的话一天长八十斤。”&&&&黑鱼长得是快,可市场价格随时涨随时也可能跌。&&&&高根其:“养得过头了,市场行情会掉下来,鱼养大了也有风险,也有死亡的风险。”&&&&不管高根其怎么劝解,沈掌根等人还是不卖。这可把高根其急得团团转,一方面他担心养殖户会错过最佳的卖鱼时机;另一方面,一连五六天收不到黑鱼,不少从外地专门赶过来买黑鱼的客户最终放话了:“如果再没有黑鱼的话,以后就不再跟高根其做生意了。”&&&&记者:“如果买不到鱼对你有影响吗?”&&&&黑鱼经销商谢洋洋:“那肯定有影响的,摊位上的老客户要跑掉的。”&&&&高根其:“对他们的影响很大的,他们生意受影响的,别人有鱼,他们没有鱼的话就不能卖了。”&&&&情急之下,高根其只好到外地高价收购黑鱼度过难关。事后,很快证明高根其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沈掌根等人最终也没能等到更高价,反而还出现了节目开始时黑鱼因为缺氧导致的意外死亡。为了能确保常年供货,2008年6月,高根其在当地承包了400亩鱼塘自己养黑鱼。&&&&高根其:“到时候黑鱼收不到的话可以缓冲一下,不够的话自己的鱼塘里可以抓一部分。”&&&&有了这400亩鱼塘后,高根其基本上可以保证一年四季都有黑鱼供应市场。现在他投资的1000多万元的黑鱼交易市场里,每天都有三四万斤的黑鱼在这里交易,他卖小杂鱼、收购黑鱼两不误,一年净赚300多万元。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高根其感慨到:如果当初没有朱福珍借给他的三万元,现在的他也许还在四处躲债。为了能让朱福珍安享晚年,高根其把她接到厂里住,并每年给她1万元的生活费。&&&&高根其:“可以这样说,他是我事业上成功的基石,现在叫她干娘,跟我父母地位一样。”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和网民自主发布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商务部网站和全国农产品商务信
息公共服务平台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本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杂志-中国药店
|||||今天是
您的位置:> 杂志 >> 药店人
“赊欠”来的生意【2013年04月下半月刊 总第149期】【作者:于素文】【阅读量:62917】【
  陈永群/女 /28岁
  一心堂祥云西昌路连锁店店长
  要做好店长,凡事都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领员工把各项工作都做好,而不是所有事情都安排员工作,“给我冲”到“跟我冲”是不同的概念,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004年~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时,陈永群就同“一心堂”这三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因其在校期间刚好赶上云南鸿翔一心堂与学校开展毕业生订单培养合作,经过选拔的学生、由一心堂承担学习生活费用,毕业后进入一心堂实习和工作。从06年12月正式工作算起,陈永群已经在一心堂待了近8个年头。以身作则、贴心服务,时刻为顾客着想,是她这些年来最大的体验与收获。
  角色转变
  年,在经历了一段值班店长生涯后,陈永群决定在2008年底竞选店长,并以笔试和面试成绩均超80分的高分,在诸多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成功竞聘大理西昌店店长。
  先后在中药柜抓过方子,负责过药柜的理货补货,做过销售,甚至还承担过收银工作的陈永群,正式成为店长后,生活和工作就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她首先要面对从管好自己到管好门店的转变问题,从人事到财务等方面,任何闪失都可能影响门店销量及员工积极性。这些,是有待她日后去弥补的一堂课。
  在告别值班店长生涯,赶赴大理西昌路店就任的那一刻,老店长发话了:“小陈,你别担心,有啥问题直接给我打电话,只要我会的,我都教你!”一句句温馨话语,打消了她的疑惑和胆怯,促使她背起行囊踏上征程。这位老店长在日后一定时间内成了陈永群煲电话粥的首选对象,为她做了不少的有益指导。
  就任店长不久后,一心堂总部曾集体开过一次新任店长会议,优秀门店店长们一个个在台上讲述他们的管理经验。陈永群强调的是“以身作则”的观念,博得了台下阵阵热烈掌声,从那会儿开始,“以身作则”也就成了她日后做事的标尺。“要做好店长,凡事都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领员工把各项工作都做好,而不是所有事情都安排员工作,‘给我冲’到‘跟我冲’是不同的概念,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陈永群说。
  由于所在门店店员都是年轻人,年龄差距不大,陈永群到门店后,很快与店员们打成了一片。从沟通中,她理解到店员们对于尊重和关心的渴望。于是,她经常会询问店员有无工作上的困惑或者生活上的难题。“如果自己高高在上,摆领导架子,最终孤立的只能是自己。”她坚定着这个观点。
  就这样,陈永群总是保持事事为先的态度,有任务就抢着去做。她也曾担心过,这样会不会养成员工的惰性心理,形成“凡事都有店长顶上”的观念。但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多余。在她做一件事情时,很多店员都会选择在一边仔细观察,而当她去忙别的事情时,经过带教的店员们往往会主动承担起类似工作。而对于员工忘记做的事情,陈永群会选择在晨会上进行适当的暗示和提醒,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一心堂制订了“值班店长轮岗”制。在陈永群的店内,每名店员都可以轮岗担任值班店长,在陈永群不在时履行店长职责;而在陈永群上班期间,她也会将店长相关职责内容传授给值班店长。这就保证了店长不在时门店的管理能够正常运转。
  服务制胜
  “您好,请问需要帮忙吗?……谢谢您的光临”……在日常工作中,陈永群和店员们把“四声一微笑”的服务原则贯彻得淋漓尽致,即使对只看不买的顾客同样如此。在她看来,当今药店不仅是商品价格的竞争,更是服务水平的竞争。在这样的态度下,有不少顾客特地从远处赶来购药,他们的理由是:“XX药店虽然离家很近,但服务态度不好,所以我们还是来你们这里买”。而陈永群也要求店员充分利用社区店的优势,只要在路上遇到熟悉的顾客,都要主动给其打招呼,和他们拉近关系。
  在药店经营的过程中,常常遇到没带够钱的顾客,陈永群总是先帮顾客垫付,待其下次来店再补上,这也成为所有店员共同的行为准则。比如店员杨燕红,已经先后为顾客垫付了2000余元药费。曾有人问陈永群,垫付后不怕顾客不归还吗?陈永群说:“信任是相互的,我们如此信任顾客,他们肯定会来还钱。令人欣慰的是,迄今为止,没有遇到一例垫付后没来还钱的顾客,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成了门店的忠实顾客。”
  有的顾客年龄大了,经常会忘记自己要买什么。此时,门店会迅速查找顾客会员卡信息,根据会员记录中所显示频率较高的药品,对顾客进行依次提醒。这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多数顾客都能在提醒下成功购买正确的商品。
  为增加人气,在门店每次促销之前,陈永群都会设置表格,依据总部的统计,列出购买频率较高的会员客户,并在总部数据之外,让店员每人列出几个自己熟悉的会员名称作为增补。随后,陈永群带领店员们挨个进行电话拜访,通知门店促销信息,并要求在促销开始之前要全部拜访完毕。在活动开始后,随即对重点会员来店情况进行统计,对未到的忠实顾客,则进行第二次电话拜访。由此,在一心堂总部会员拜访抽查中,陈永群门店每次的完成率都是100%。
  紧急联动
  “店长,这位杨大爹以前每次促销时,都会来买一两千元的药品,现在已经半年没来了。”忙活一整天后,一位店员提醒陈永群。由此,陈永群首先想到是否忘记了做会员拜访,但店员表示,拜访早已做过,杨大爹每次都说会来看看,但随即没了下文。陈永群说:“那就再拜访第二次、第三次……”考虑到几天后的20日要搞促销,陈永群就亲自上阵,首先在18日做了首次拜访、20日又做了一次拜访,活动中22日打了第三次电话。
  终于,在22日中午11点,杨大爷带着他的女婿来了。他说:“我因为搬家、住的远了,所以一段时间没来。这个小区附近的门店都给了打了拜访电话。但是,只有你们门店打了3次,所以我决定来你们这里买药。”
  杨大爷这次仍和往常一样,购买了2000余元的药品。但问题随即出现。由于促销临近尾声,所以杨大爷需要的很多药都没有库存了。怎么办?
  陈永群将电话打到距离最近的一家一心堂门店,但对方无奈地表示也在做促销,亦无库存。而余下门店路途较为遥远,怎么计算都无法让杨大爷赶上下午4点半的火车。此时,陈永群想到了区域经理杨昌杰,并在杨昌杰的调动下通过车辆运输从一家大店成功调货。
  竭尽全力将所有药品都凑齐了,意外的是,杨大爷结账时抱歉地说:“我没带够钱,如果全部付给你就没法去医院检查眼睛,能不能先赊欠300元?”陈永群还没发话,一贯的“垫钱专业户”杨燕红就站了出来:“大爹没关系,我们给您垫付500元,剩下200元作为交通费,您不用急着还钱,什么时候进城就顺便捎过来。”
  临走前杨大爷说:“就凭你们的周到服务和对我的信任,以后我每次都会来你们这里买药,并告诉周围的朋友熟人来这里买药!”
最新十条读者评论请输入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概不赊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