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公安局三彩服装店旁边有一家叫什么木什么榕的名字

乌鲁木齐西单商场是否有一家名字叫& 梦思雨& 的服装店???急......_百度知道
乌鲁木齐西单商场是否有一家名字叫& 梦思雨& 的服装店???急......
提问者采纳
好像在铁路局哪里见过,不知道是不是在西单里面。
提问者评价
您好,谢谢,我急需知道,请问能加下QQ么,帮帮忙,谢谢..我的QQ
其他类似问题
西单商场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日照海曲中路圣迪奥附近有一家品牌服装店 忘记叫什么名字了_百度知道
日照海曲中路圣迪奥附近有一家品牌服装店 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今年有一款摸胸长裙
很漂亮 到脚踝的
叫什么名字忘记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都说了是SDEER附近
其他类似问题
品牌服装店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系统默认创建的个人信息
文章数:469
浏览数:145115
日 09:59 &&&
&&&&&&&&&&&&   &&&&&& 泪,
          她滴下了眼泪,
          刚刚还是闪电响雷,
          为何瞬间竟是淫雨霏霏?
          矛盾呀,心灵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凡是掩藏愈深的大感情的风暴,
          总是这样抑制不住地冲动、腾沸!
          泪,
          她滴下了眼泪,
          她平时就像白桦一样傲岸高贵,
          而此际却如杨柳一般婀娜低垂。
          也许,这不是第一回,
          但在我看来乃是第一回,
          她滚下了涔涔热泪,
          如若湘夫人流涕珠缀。
          姑娘啊,你为什么痛苦、伤悲?
          请你告诉我呀――
          快告诉你的忠实的友人。
          泪,
          那一滴滴晶莹的热泪,
          它是恨的意味,
          还是爱的献馈?
          那无声的语言实在隐讳,
          除了万神之王的明睿,
          恐怕谁也不能确切地领会。
         
          泪,
          那一滴滴晶莹的热泪,
          它犹如鲜血的珠翠,
          从心房的深处涌出眼眶,
          那轻轻的无言的啜泣,
          比那啼血的子规,
          更使人感到悲哀凄切,
          简直要把我的心哭碎。
         
          泪,
          挂在她黑黑的眼睫毛的泪,
          它要是一种厌恶的意味,
          愿它像一团炽热的火焰,
          把我烧成一撮骨灰。
          倘若失去了我心中人的流媚,
          我行尸走肉地生活有什么趣味?
          不如化为一只不死的精卫,
          在西山东海的上空高飞。
          泪,
          挂在她黑黑的眼睫毛的泪,
          它若是一种爱情的献馈,
          愿它如她送我的水仙花的蓓蕾,
          在清泉卵石中含苞待放。
          如果赢得了我心爱人的宠惠,
          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我甘心为爱神奉献一切,
          而决不步俄耳浦斯的尘尾。
          泪,
          她掏出手绢揩擦着泪水,
          姑娘,你想哭就尽情地哭吧,
          把心中的忧愁、苦恼、痛悔,
          统统随着泪水倾泻洞庭,
          这样,你的伤感或许能获得宽慰,
          心情又恢复像湖面一般平静。
          泪,
          她掏出手绢揩擦着泪水,
          姑娘,你应该把眼泪弄干,
          舒展开美丽的柳叶眉,
          忧伤不能老莹挂在心间,
          眼泪也治愈不了内心的创痕。
          你要是讨厌我,
          你尽管可以向我吐沫唾啐;
          你若是喜爱我,
          你应当鼓起力量和勇气,
          向前迈步吧,向前迈步,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
          去迎接明天的朝霞与晨晖。
                     作于.
&&&&&&&&&&&&&&&&&&&&&&&&&&&&&&&&&&&&&&&&&&&&&&&&修改于.
       &&&&&&
日 15:51 &&&
日《福州晚报》讯:“引爆高三的市质检作文题,你怎么看?【天寒地冻的夜晚,两只小鸡冻醒后望着皎洁的月光,天真地说:‘要是我们能到月亮上溜冰那该多好啊……’一旁的鸡妈妈听了,教训小鸡道:‘以我尝遍的人生滋味告诉你们――你们以后的路会走得很苦的。’】昨日,这样一条微博在网友中传开了。半天时间,“小鸡溜冰”的话题已经上了微博热议榜。
这一作文题确实有点前卫,该文还说:“师大附中语文老师薛章辉告诉记者:‘这个题目的切入点不多,我理解的立意应该是,年轻人如果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不付出努力,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很多考生审题时只注意到前一半,立意成年轻人拥有梦想是可贵的,就没有注意到小鸡妈妈的话,写作时会顾此失彼。’”诚然,薛老师的评论是不错的,按正规的写法,重点应该放在鸡妈妈的话上,年轻人是应该脚踏实地生活、工作,而不应该“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不过,本文可能是反其意而写之。
这小鸡的话题,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在一饭局上,一朋友说他不久前到武汉一家大型养鸡厂参观,那养鸡厂十分现代化,厂房宽敞明亮,一排排鸡舍非常干净,那无数只鸡成天吃呀,睡呀,似乎无忧无虑,但它们连什么幸福的生活滋味也没尝到就被送到了屠宰场,这是什么人生呀?他的话就像刀雕一样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我想,那养鸡厂的鸡虽然生活舒适,但它们却没有梦!这是它们的悲哀!
而作文题里的小鸡会在“天寒地冻的夜晚”被冻醒,鸡妈妈更是“尝遍的人生滋味”,显然,它们是野外放养的鸡,鸡妈妈尝过“鸡姆扒垃圾”(福州俚语)的乐趣,有与公鸡交欢的幸福的爱情时光,当然,也有饿肚子、生病、受冻等苦难经历,总比养鸡厂里的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而小鸡还会梦想“要是我们能到月亮上溜冰那该多好啊……”固然,小鸡的梦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以为有梦总比没梦要好,有梦就会有念想、有目标、有追求。再说小鸡上月球溜冰梦现在看有点天方夜谭,但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在月球定居,能够把太空电梯设在月球上,能够把大批物资源源不断送往月球,小鸡的梦说不定还真能实现。
威尔逊说:“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罗伯?舒乐说:“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像我这样去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设计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是引导人走向成功的信仰。有了崇高的梦想,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梦想就会成为现实,奋斗就会变成壮举,生命就会创造奇迹。”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在上世纪初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美国莱特兄弟却不以为然,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进行1000多次滑翔飞行,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这是人类梦想成真的一个很典型例子。前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9岁时因患腥红热几乎失去听觉,并失去读书机会,但他自学成才成了一位中学教师。在他幼年时母亲给他买了一只氢气球,使他产生越来越强烈的飞往星空的梦想。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架真正的飞机飞上天,可他却如痴似狂地研究航空科学,设计出人造卫星的图样,提出以人造卫星为星际航行中途基地的主张,并发表一系列星际航空的论文。有人骂他是疯子和空想家,而他的回答是:“没有疯子的空想是飞不上天空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制成了一只不锈钢的飞船模型,1929年又提出用多级火箭取得高速飞离地球的理论,成为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我国科学家袁隆平有个著名的“禾下乘凉梦”,这样的梦据袁隆平自己说做了两次,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虽然,现在要实现这个“禾下乘凉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像袁隆平一样敢做科学创造发明之梦,走创新之路,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最近,袁隆平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构想:直接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来生产食品。这一战略构想又比“禾下乘凉梦”更上一层楼,近有消息报道,碜悦拦永D嵫谴笱Р死中5目蒲Ъ颐嵌怨夂献饔媒猩钊胙芯浚韵冉募す饧际跷。米钕冉摹傲轿缱庸馄住保状纬晒δD饬斯夂献饔玫娜蹋蚁嘈旁诟鞴蒲Ъ颐堑娜翰呷毫ο拢庖徽铰怨瓜牖嵊惺迪值囊惶臁>荨妒澜缗┮怠2000/2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罗明共《稻谷生物技术研究》一文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也培育一种叫‘大豆米’的新稻种,不仅其蛋白质含量提高10%以上,而且赖氨酸含量丰富(一般谷物蛋白中这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很少)。”我不知道这“大豆米”是不是比较接近袁隆平的梦想中的“花生米”,但大力发展“工程水稻”技术至少是一个思路。现在,袁隆平的科研工作还是在试验田里进行,如果将来有条件移到植物工厂里进行,我相信定有质的飞跃。所谓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依托于设施园艺、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信息学和计算机(网络通讯、人工智能、模拟与控制)等学科,是知识与技术密集的集约型农业生产方式,是植物栽培的最高境界,它集成了全自动全智能的环境模拟技术,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创造出最佳的人工环境,是完全可控可调的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管理的栽培系统。植物工厂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生产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其增产的部分主要是:由于生育期大大缩短而使栽培的茬数大大提高;单株的产量在最合适的人工环境下能比常规栽培有更大的生物量;在栽培利用空间上也可以提高7~10倍以上,正因为植物工厂的这些优越性使产量超常规地提高,生产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
我以为年轻人应该像小鸡一样敢做梦,要有理想、有梦想,而不是像养鸡厂的那些鸡如同行尸走肉般地生活,没有梦想,没有生活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当然,有梦想还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拼搏,“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缀,丘山崇成”,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够有可能实现梦想。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诚然,“两个一百年”是很具体、实在的奋斗目标,决不是空中楼阁、天上彩虹,只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地为之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梦想成真!在作文命题中的“小鸡”我以为应该寓意为“年轻人”,习近平主席最近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说:“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我以为小鸡梦想有一天能到月球上溜冰并不是一件坏事,我是给力的!我不知道此文若在评卷老师手里会得多少分,0分还是不及格?我人已老矣,“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无所谓,但我是不吐不快!
日 10:16 &&&
&&&&&&&&&&&&&&&&&&&&&&&&&&&&&&&&&&&& 林正德
&&&&&&&&&&&&&&&&&&&&&& 世间的万物都在寻觅着自己的位置,
&&&&&&&&&&&&&&&&&&&&&& 哈雷慧星每七十六年都要回归一次,
&&&&&&&&&&&&&&&&&&&&&& 牛郎星每年七月七夕都要与织女星“相会”一次,
&&&&&&&&&&&&&&&&&&&&&& 太阳在银河系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地球在太阳系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月亮也总是充当着地球的“卫士”。
&&&&&&&&&&&&&&&&&&&&&& 人类在不断寻觅着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 火箭飞船飞向了月球、火星和太空,
&&&&&&&&&&&&&&&&&&&&&& 我们中国正在改革开放中走向世界,
&&&&&&&&&&&&&&&&&&&&&& 人们都在寻找着自己的适当的位置,
&&&&&&&&&&&&&&&&&&&&&& 大学生要成为硕士――研究生――博士,
&&&&&&&&&&&&&&&&&&&&&& 农民要成为专业户――百万元户――农民企业家,
&&&&&&&&&&&&&&&&&&&&&& 行行业业都要出状元,各显其能,
&&&&&&&&&&&&&&&&&&&&&& 不追求,毋宁死,
&&&&&&&&&&&&&&&&&&&&&& 人类正是有着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
&&&&&&&&&&&&&&&&&&&&&& 才从有尾巴的浑身长毛的猴子,
&&&&&&&&&&&&&&&&&&&&&& 进化为大写的尊严的“人”。
&&&&&&&&&&&&&&&&&&&&&& 麻雀在人家屋檐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鸿鹄在万里蓝天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蛔虫总是寄生在人的肚子里终日饱食,
&&&&&&&&&&&&&&&&&&&&&& 大马哈鱼志在长途迁徙回游,
&&&&&&&&&&&&&&&&&&&&&& 世界上的万物都在竞自由,
&&&&&&&&&&&&&&&&&&&&&& 人类也在激烈的竞争中寻觅着自己的位置。
日 11:04 &&&
&&&&&&&&七绝(新韵)&&六十五感怀 
       &&&&&&&&&&&&&&&& 唐典恢
&&&&&&&&&&&&&&&&&& ii峭峭少年初,
       &&&&&&&&&&&&身伴家国风雨途。
       &&&&&&&&&&&&雪上鬓来心淡定,
       &&&&&&&&&&&&清茗诗赋步行族。
       
   &&&&七绝?和典恢《六十五感怀》
&&&&&&&&&&&&&&&&&&&&&&&&&&&&&&郑同
&&&&&&&&&&&&&&&&&&青葱花季祸劫延,
&&&&&&&&&&&&&&&&&&璨烂桑榆却疾煎。
                  漫漫南巢一路闯,
&&&&&&&&&&&&&&&&&&风轻云净度余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5:37:07编辑过]
日 10:53 &&&
满江红?为开启碑而作
&&&&&&&&&&&&&&&&&&&& 林正德
&&&&&&&&&&&&&&&&&&&&&&&&
&&&&百岁黉宫,桃花下、少年热血。
&&&&方自许、云程千里,奋飞横越。
&&&&&&&&&&&&霹雳忽起惊大地,狂飙骤降吹五岳,
&&&&&&&&&&&&正青春梦断云水崖,遭灾劫。
&&&&师恩重,归意切。窗友聚,同心结。
&&&&春风催桃李,意气人杰。
&&&&校园景观年年异,天下己任代代接。
&&&&倾满腔心志绘宏图,同雀跃。
日 16:09 &&&
西江月?袁老禾之梦
&&&&&&&&&&&&&&&&林正德
&&&&袁隆平说,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
&&&&&&&&&&&& 皓月当空千里,梦中禾下乘凉。
&&&&&&&&&&&& 稻菽丰稔若高粱,穗子摇摇如浪。
&&&&&&&&&&&& 颗粒滚圆长果,谷香浓胜酒酿。&&
&&&&&&&&&&&& 畅随美梦谱新章,百姓有食兴旺。[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5:12:53编辑过]
日 14:49 &&&
水调歌头?《橘子洲头》复刊六周年
&&&&&&&&&&&&&&&&&&&&&&&&&&&&&&&&郑同
回顾四十载,一届少年郎。弄潮“橘子洲头”,文字漫激扬。
今笑银丝妪叟,老去情怀依旧,追梦志方昂。
按键奏新曲,泼彩绘夕阳。
叙友谊,秀才艺,晒华章。
“非常”岁月,悠悠长路任由缰。
一阕“烛光”歌就,唱响师生缘厚,佳话永流芳。
&&&&但愿桑榆美,向晚尚煌煌。
注: “非常”既指文革和上山下乡,又指《非常十年》。
&&&&“烛光”指《烛光之歌》
&&&&&&&&&&&&&& 水调歌头
――和郑同《水调歌头〈橘子洲头〉复刊六周年》&&&&&&&&&&&&&&&&&&(新韵   /  龙榆生词谱)   
&&&&&&&&&&&&&&&&&&&&&&&&唐典恢              
还记少年日,正是好春光。“洲头”笔竞风流,怀梦自铿锵。
但见芊芊绿意,一派生机桃李,蓓蕾溢芬芳。
转眼已花甲,感慨鬓添霜。
人渐老,心犹壮,续篇章。
“非常”经历,胸如潮涌写炎凉。
听取“烛光”乐曲,皆寄师生心语,冲夜荡穹苍。
冀望苑常翠,花锦漫馨香。[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6:06:09编辑过]
日 15:34 &&&
七绝(新韵)
&&&&&&&&&&&&&&&&&&&&&&&&&&
&&&&&&&&&&&&&&&& ――读《催人泪下的一位女知青旧信札》
&&&&&&&&&&&&&&&&&&&&&&&&&&&&唐典恢
信札读罢转凄然,
稼穑生涯历苦酸。
常忆双肩挑重担,
堪嗟一梦尚加鞭。
&&&&&&&&&&&&&&&& 七绝
&&&&&&&&&&&&&&&&――和唐典恢《旧信札》
&&&&&&&&&&&&&&&&&&&&&&&&&&&&&&郑同
时乖运蹇任飘零,
谁解子规泣血鸣?
老矣回瞥交百感,
无风雨来也缺晴。
日 15:45 &&&
&&&&&&&&&&&&&&&&&& 众所周知,米洛斯的维纳斯缺了双臂,
&&&&&&&&&&&&&&&&&& 是个地地道道的“残疾人”,
&&&&&&&&&&&&&&&&&& 多少雕塑家试图为她再植断臂,
&&&&&&&&&&&&&&&&&& 但在艺术上都是败笔,
&&&&&&&&&&&&&&&&&& 断臂的维纳斯最美丽,
&&&&&&&&&&&&&&&&&& 她不仅仅外表佳丽,
&&&&&&&&&&&&&&&&&& 心灵也是最美丽。
&&&&&&&&&&&&&&&&&& 诚然,失去双臂是痛苦的,
&&&&&&&&&&&&&&&&&& 在古希腊奴隶社会里的无数奴隶,
&&&&&&&&&&&&&&&&&& 所遭受的就是这种悲惨的命运,
&&&&&&&&&&&&&&&&&& 而米洛斯的维纳斯表现的人体美,
&&&&&&&&&&&&&&&&&& 就是反映人们与厄运抗争的勇气,
&&&&&&&&&&&&&&&&&& 米洛斯的维纳斯不是可以给人以启迪,
&&&&&&&&&&&&&&&&&& 身躯的残疾固然悲歌当泣,
&&&&&&&&&&&&&&&&&& 但是,只要人能够自强不息,
&&&&&&&&&&&&&&&&&& 其心灵也同样像维纳斯一样美丽,
&&&&&&&&&&&&&&&&&& 也同样能够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日 16:06 &&&
&&&&&&&&&&&&
&&&&&&&&&&&&&&河边有一株垂柳,
&&&&&&&&&&&&&&在微风中摇曳着婀娜的身腰,
&&&&&&&&&&&&&&好像在跳着迷人的迪斯科,
&&&&&&&&&&&&&&显得多么放荡,多么招摇,
&&&&&&&&&&&&&&那叶片如若肉欲的嘴唇,
&&&&&&&&&&&&&&竭力要去亲吻无情的波纹,
&&&&&&&&&&&&&&而河水却对它鄙夷不屑,
&&&&&&&&&&&&&&对它说:垂柳,轻薄的垂柳,
&&&&&&&&&&&&&&尽管你长得像少女一样妖娆,
&&&&&&&&&&&&&&可是,你徒有美丽的外表,
&&&&&&&&&&&&&&却没有思想、灵魂和头脑,
&&&&&&&&&&&&&&你的每张叶片即使全挂在我的脸上,
&&&&&&&&&&&&&&也丝毫不能使我心动魂销。
日 15:13 &&&
捞化根根牵深情
&&&&&&&&&&&&&&&&&&&& ――读陈为集《回味那碗捞化,难忘那份“乡愁”》
&&&&&&&&&&&&&&&&&&&&&&&& 林正德
陈为集君撰写的《回味那碗捞化,难忘那份“乡愁”》一文刊于《福建老年报》上,他来电希望我能为此文写一评论,我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便答应了他。由于他发来的是报纸影印件或翻拍件,不太好看,半夜里忽然想到前几天早晨在闽江公园里,有一步履蹒跚的老者送我一份《福建老年报》,他经常给在闽江公园晨练的老人们送《福建老年报》,我乘着解手之机起床查看一下这报是不是29日的,一看果然是,原来我只是随便翻翻那报,竟把该文忽略了。
后来,我认真拜读了该文,觉得写得很感人,比我读过的陈君其他文章要写得好。该文一开头道:“最近在网络上,一个‘习大大在福州最爱吃的捞化店’的帖子热传。这张帖子的图片,穿着厨师服的依嫩师傅在煮捞化,习大大站在摊子前,微笑等待着。看着图片我不禁想起了50年前,自己也在依嫩师傅的摊前买捞化的往事。”
据百度百科“捞化”条目介绍:“捞化是福建福州著名的汉族小吃,享誉中外。”“‘捞化’其实应该叫捞米粉,那米粉是原产莆田的‘兴化米粉’,很细很细的细米粉,一捞就熟,故俗称‘捞兴化’,后顺口简称‘捞化’。”
兴化米粉是福建省莆田市一大特产,其历史悠久,据传北宋熙宁年间(年),兴化军主簿黎畛在其母生病想吃米粉时,为尽其孝心,特派人从老家广东潘罗县淡月村(今深圳内)取来加工米粉工具,到莆田渠桥(今新度镇)洋尾村加工米粉给其母食用。还有一个传说是宋治平间,兴化军主簿黎畛在兴化治水,营造木兰陂,其得力助手钱四娘因筑坡失败而投木兰溪身亡,黎畛临危不惧,前仆后继亲自主持工程,他把祖上传下的糙米粉加工手艺公诸于众,还大量生产米粉犒劳民工。总之,这两个传说都说是兴化军主簿黎畛传来兴化米粉的制作工艺。以前,米粉是用糙米粉加工的,而如今则是用上等黄尖米或其他特等大米精制而成,须经过9道工序,制作出的米粉白如雪,细如丝,独具风味。
所以,捞化好不好吃与主料兴化米粉质量如何有很大关系,另外,捞化的味道美不美与高汤密不可分,福州传统捞化的高汤有十几种之多,其中最享盛誉的猪血汤是用猪血、猪骨和豆酱熬制而成,香醇无比,由于汤料调制程序复杂,目前福州经营猪血化的店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林依嫩的捞化之所以出名,就是凭猪血化这道独特的口味。此外,捞化还要猪血、大肠、猪心管、罗汉肉、牛肚、百叶等配料,现在有的捞化店配料多达有二三十种,有的店家还有自己卤的一些配菜,如卤猪头肉、卤小肠等,有的店家还有许多拌菜,如拌大肠头、拌海蜊、拌白菜心、拌花菜等,这样,色香味俱全的捞化能不赞不绝口么?
这个林依嫩师傅以前的外号叫“依眼”,我估想是福州话“一眼”的谐音,这是以人的身体缺陷而取的外号,是对残疾人的极端不尊重。据 《海峡都市报》刊载的《习大大在福州最爱吃的捞化店 林依嫩名牌猪血化火了》一文报道:“上世纪20年代,林依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做猪血化的买卖。在抗战时期,他将文件裹成一团,藏在担子的吹火筒里,为地下党传递消息。这也成为老人后来津津乐道的事。遗憾的是,他被日本人打瞎过一只眼睛,长期以来用一只眼睛两双手,支撑起小生意。”显然,林依嫩师傅是抗战有功之臣,是个铮铮硬汉!
陈君在文中回忆道:“那是1964年,我才9岁,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一天,我把自己评上三好学生的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说:‘给你什么奖励呢?’我说给我8分钱,我要到马口去买捞化吃。”“到了依嫩师傅的捞化摊前,我看见摊子的一头是一个烧木块的大灶,上面支着一口大锅,里面乳白色的骨头汤正热气腾腾地翻滚着,锅里放满了猪血块和猪大肠。摊子的另一头是一个木架子,上头放着一个竹制大筛盘,里面凉放着已经用开水烫过的兴化粉。”“我点了一碗光捞化,就是不加猪血或大肠之类的配料,这样每碗只要8分钱。”
当时的8分钱就相当于1根雪糕冰棒的价钱,是最低消费,自然无“猪血或大肠之类的配料”,当依嫩师傅往他的搪瓷杯里装了在骨头汤里烫过的兴化粉,撒了少许味精和葱花之后,笑眯眯地问他:“光兴化粉?”得到肯定答复之后,该文写道,“只见依嫩师傅捡了一小块猪血,用小铁勺捣成几个薄片。放在我的兴化粉上,最后浇上一勺骨头汤,说:‘拿去8分钱。’我喜出望外,接过找的2分钱,飞也似的回家了。后来我每次都是如法炮制,但每次依嫩师傅都是这样为我制作一碗捞化。”
作者深情地道:“等长大读到‘童叟无欺’这个词语时,我深深体会到,依嫩师傅不但是‘童叟无欺’的楷模,而且是‘照顾童叟’的典范。”诚然,没有人不喜欢有猪血、大肠等配料的捞化,而喜欢光捞化,只是小孩子没钱买不起罢了,依嫩师傅深谙小孩之心,特意免费给无钱的小孩加送一小块猪血,并有意捣成几个薄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小孩能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透过这细小的事情足以看出依嫩师傅有一颗金子一般的心,那一根根粉丝也牵出了他的真诚、善良和爱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像林依嫩师傅这样的好人,他靠自己辛勤劳动做小本生意来维持一家的生计,而在文革期间,他的猪血化挑子却被砸烂了,罪名是“投机倒把、二盘商”,还遭遇过批斗。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他的生活无着落,过着极端穷困的日子,我不油然想起宋梅尧臣《田家》一诗:“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这首诗是仿曹植《七步诗》而作,曹植《七步诗》诉说的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相煎太急之悲苦,而梅尧臣借以描写农夫生计之艰难。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里评述说:“农民虽然有豆萁可烧,却没有豆子可煮,锅里空空的,连‘煮豆燃萁’都不可能了。”我想林依嫩师傅的命运何尝不也是如此,他有一套口碑载道的猪血化绝技,那煮捞化的铁锅也在,却不能再煮捞化来养活自己一家人,这是什么世道呀?!正是“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刘禹锡诗曰:“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终于翻过沉重的一页,林依嫩师傅开张起猪血化店,历经坎坷迎新春。1991年,福州市政府在台江区榕城古街举办风味小吃节,林依嫩猪血化店也受到邀请,那时林依嫩师傅已70多岁,但他亲自前往摆摊。当天晚上小吃节上人头攒动,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来,那小吃节上目不暇接、百花齐放的福州小吃,他显然不可能都一一品尝,而他则在林依嫩师傅的猪血化摊前微笑驻足,依嫩师傅请他品尝,他即欣然点了一碗猪血捞化,加上罗汉肉和大肠头两种配料。当他静静地站在摊前观看依嫩师傅制作猪血化时,随行人员赶紧用相机把这珍贵的瞬间抓拍下来。煮好捞化,习近平坐下品尝,一口称赞:“好吃,好吃!”他吃了4元,如数付款后,特地叮嘱随行人员将照片洗印出来后,放大一张送给依嫩师傅做纪念。这根根捞化牵拉着习近平和依嫩师傅的感情,习近平对这依嫩师傅的猪血捞化情有独钟,而依嫩师傅也希望他的绝活能获得习书记的赞赏,习近平将照片送给依嫩师傅做纪念,他深深理解老人家的心情,也希望藉此将依嫩师傅猪血化品牌打响,名扬四海,走向世界。当林依嫩收到照片后,将照片镶在相框里,悬挂在他的马口店里醒目位置的墙上,经常与顾客念叨,书记人如其名,平易近人。虽然林依嫩已去世多年,而今在台江区学军路102号的“林依嫩名牌猪血化”店由其孙媳妇陈燕芳当家,但是,这份捞化情却一直绵延下去,习近平曾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林依嫩名牌猪血化”正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习近平在福建从政17年半,2006年,他在接受《厦门日报》记者专访时说:“我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福建度过的。”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福建的感情,多次称,“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最近,他到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调研时又说:“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从1985年到2002年我在厦门、宁德、福州和省里工作了17年半,对八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同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习近平在日曾作一首《军民情?七律――祝贺“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在榕召开》曰:“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这七律的前六句都是写福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福建不但山好水好,人更好,像林依嫩师傅、免费赠送《福建老年报》的老人等等都是善良的好人,他们做好事不显山不露水,通过细小的事情折射出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善美,这样的好人福州城随处可见,正如蒙古有句谚语所说,“好马好在四腿,好人好在心肠。”林则徐的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福州市的精神名片,福州有许多外来人口,他们都把福州当作第二故乡,福州人善待外地人,不歧视。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生活十七年半,在这里他与夫人彭丽媛结缘并结婚,他的爱女诞生于福州,在这里他升级为丈夫、父亲,经历了人生最甜蜜的幸福时光,怎能不酿出浓厚的乡情呀?怎能不把福建视为第二故乡?何况,福州还有那么多好吃的小吃,除了林依嫩猪血捞化外,还有七星鱼丸、太平燕、太极芋泥、八宝芋泥、锅边糊、炒肉糕、提(苔)菜饼,辣菜饼,猪油渣夹福清饼、太平面、芋@、九重@、盏糕、白发糕、马蹄糕、炸春卷、木金肉丸、蛎饼、千页糕、糍团、扁肉、“米时”、菠菠@、安南@、礼饼、拗九粥、葱肉饼、白@、粉干等等,这数不胜数的福州小吃哪一样不胜过庆丰包子一筹?那庆丰包子只不过是习大大的一顿普通工作餐罢了,是为廉政新风起垂范作用,算不上真正舌尖上的美味。
据《海峡都市报》刊载的《习大大福建考察吃的美味 盘点福州最红火的捞化店》一文道:“习大大位临福建,在平潭和福州考察之余,还钦点了肉燕+捞化套餐!”不过,这次他吃到的是依土捞化。位于福州井大路的福州老字号依土捞化究竟有什么特色呢?网上资料不全,大约是汤头较浓,配料有罗汉肉、猪腰、鱿鱼等,还有罗汉肉、鱿鱼泡粉干等。习大大喜爱吃福州各种家常小吃,体味着八闽乡味,重拾舌尖上的记忆……
习近平曾说:“福州是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福州话说‘七遛八遛,不离福州’,说明福州是个好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幸福指数高。”(见《福州日报》《习近平副主席考察福州纪行》)我们殷切希望习大大在处理国家大事百忙之余,有空时常“遛”回福州看看,看看福建和福州日新月异的变化,重温往日美好的韶华时光,尝尝福州的家常小吃,您永远是福州人民的亲人。
此文实在不是陈君文的评论,只能算是读后感罢了!
&&&&&&&&&&&&&&&&&&&&&&&&&& 难忘那碗捞化,难忘那份乡愁
&&&&&&&&&&&&&&&&&&&&&&&&&&&&&&&&&&&& 陈为集
&& 最近在网络上,一个“习大大在福州最爱吃的捞化店”的帖子热传。看着这张帖子的图片中,穿着厨师服的依嫩师傅在煮捞化,习大大站在摊子前,微笑等待着。我不禁想起了50年前,自己也在依嫩师傅的摊前买捞化的往事。
&&&&那是1964年,我才9岁,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一天,我把自己评上三好学生的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说:“给你什么奖励呢?”我说给我8分钱,我要到马口去买捞化吃。
&&&&因为我早就听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说过,马口的依眼(依嫩师傅一只眼睛在抗战时期,被日本人打瞎了)捞化很好吃。妈妈给了我一毛钱,我拿着一个大口搪瓷杯蹦蹦跳跳地往马口方向跑去。马口就是学军路、洋中路和延平路交汇的三岔路口,那个时候学军路路面很窄,所以依嫩师傅的捞化担子都是摆放在马口这个人流集中的地方。
&&&&到了依嫩师傅的捞化摊前,我看见摊子的一头是一个烧木块的大灶,上面支着一口大锅,里面乳白色的骨头汤正热气腾腾地翻滚着,锅里放满了猪血块和猪大肠。摊子的另一头是一个木架子,上头放着一个竹制大筛盘,里面放着已经用开水烫过的兴化粉。架子的下方是放着碗筷,汤匙之类的东西。
&&&&我点了一碗光捞化,就是不加猪血或大肠之类的配料,这样每碗只要8分钱。只见依嫩师傅熟练地从竹制大筛盘里抓出一撮兴化粉,放在笊篱里,再放入骨头汤里烫一会儿,然后倒入我的搪瓷杯,接着用一根小木棒从味精瓶里拨一点味精放在兴化粉上,再撒上葱花。这时,依嫩师傅笑眯眯地问我:“光兴化粉?”我说“是的”。只见依嫩师傅捡了一小块猪血,用小铁勺捣成几个薄片,放在我的兴化粉上,最后浇上一勺骨头汤,说:“拿去8分钱。”我喜出望外,接过找的2分钱,飞也似的回家了。后来,虽然我每次都是如法炮制,但每次依嫩师傅都是这样为我制作一碗捞化。
&&&&等长大读到“童叟无欺”这个词语,我深深体会到,依嫩师傅不但是“童叟无欺”的楷模,而且是“照顾童叟”的典范。
&&&&文革期间,依嫩师傅的捞化挑子听说被砸烂了,罪名是“投机倒把,二盘商”。所以有几年没有看见依嫩师傅的捞化摊上街开张。后来我去上山下乡了,家也搬离了那一带,有40多年再也没有品尝到依嫩师傅的捞化了,但依嫩师傅为我制作捞化的情景我始终没有忘记!
阅读最近的报纸,我才知道1970年依嫩师傅在学军路租下店面。1991年,福州市政府在台江榕城古街举办风味小吃节,林依嫩猪血捞化店也受到邀请。那年依嫩师傅已经70多岁,仍然坚持亲自前往摆摊。当天晚上,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来,在依嫩师傅的摊子前驻足微笑。依嫩师傅邀请习近平品尝,习近平欣然点了一碗猪血捞化,加上罗汉肉和大肠头两种配料。依嫩师傅制作猪血捞化时,习近平在摊子前观看,静静等待。煮好捞化,习近平坐下品尝,称赞“好吃”。当时,习近平一共吃了4元钱,如数付款后,还特地嘱咐随行人员将照片洗出来,送给依嫩师傅留念。
根据报纸介绍的地址,我最近特地找到依嫩捞化店,得知依嫩师傅已经去世。但我还是坐下来,点了一份猪血捞化,因为我“记得住这份乡愁”。
&&&&&&&&&&&&&&&&&&&&&&&&&&&&&&&&&&&&&& ――刊于日《福建老年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1:12:51编辑过]
日 15:52 &&&
钗头凤?读《婚恋悲歌》有感
&&&&&&&&&&&&&&&&&&&&&&&&&&郑同
                 红旌乱,休言恋,燕东劳北终离散。
     谁之错,浮名祸,个中滋味,欲说还辍。
     惑,惑,惑!
       情成幻,空遗憾, 命同鸢纸随风冉。
     云烟过,归湮落,疾风残月,死生成陌。
     莫,莫,莫!
&&&&&&&&&&&& 钗头凤 (新韵)
&&&&&&&&&&&&&&&&&&&& ――和郑同《钗头凤?读&婚恋悲歌&有感》  
&&&&&&&&&&&&&&&&&&&&&&&&&&唐典恢&&&&&&&&&&
         &&&&&&   鸳鸯侣,沈园历,誓盟怎奈风兼雨。
         &&&&&& 光环烁,情难舍,奔雷如怒,怆然离索。
&&&&&&&&&&&&&&愕!愕!愕!               
           
&&&&&&&&&&&&&&春归去,愁无际, 往昔悲喜成追忆。    
         &&&&&& 韶光过,残红落,巫山除却,可开心锁?
&&&&&&&&&&&&&&错!错!错!
&&&&&&  &&&&&&&&&& 钗头凤
&&&&&&&&&&&&&&&&&&&&&&&&&&&&&&&&&&&&&&――为苏凤英而作
&&&&&&&&&&&&&&&&&&&&&&&&林正德
&&&&苏凤英为本人著长篇新写实小说《非常十年》中一人物,文革前她是向阳百货商店营业员,其和店主任何庆荣因爱之弥深而结合,然她为省市树立的先进标杆,而夫君却家庭成份不好,在巨大政治压力下,她不得不同深爱的夫君离婚嫁给一个陌生的红人,酿成一场终身的爱情悲剧,这使我不由想起千古绝唱的陆游《钗头凤》,也算是和了郑同君、唐典恢君的《钗头凤》。
&&&&&&&&&&&&&&&&&&&&&&&&&&
                 牵拉手,偎依走,月光倾练西湖柳。
    弥情刻,沾名惹,鸳鸯诀断,永生隔塞。
     噩,噩,噩!
       凄风后,思仍旧,欲哭无泪君知否?
&&&&&&&&&&&&&&笙歌彻,高难和,梦天舒翔,瑶池春色。
     乐,乐,乐!
婚 恋 悲 歌
&&&&&&&&&&&&&& ――《非常十年》选登
&&&&&&&&&&&&&&&& 林正德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故事。
苏凤英是向阳百货商店的一个营业员,她16岁时就进店站柜台。虽然,她的外貌并不美貌出众,刚进店时梳着两根长长的辫子,穿着打补丁的裤子,朴素得像是一位小村姑,但是,在她的身上还是有着动人之处。她的那一双不大的眼睛常常低垂着,目光是那样的善良、无邪、温存,人们可以从她的眼睛看见她的像水晶般透明的心。她说起话来总是和风细雨,极少发脾气,就像日本下女一样顺从和体贴人。马罗说:“善的极端便是美。”如果说男性的气质主要在于力与智,那么,女性的魅力就在于柔美了,即善良、柔弱、顺从、温和、体贴、深情、依赖和适度的撒娇。而苏凤英就具备了这种善良的美,她不仅对于家人、同事是如此,就是对顾客也是如此,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对待顾客服务态度和善、百问不厌。聋哑顾客来,她会跟他们打手语;少数民族的顾客来了,尽管彼此语言不通,但她尽量地做到服务周到。她经营的是纽扣柜,她时常向顾客介绍哪种纽扣配哪种颜色、衣料的服装为宜等等,有一次,一位老大爷上柜台来买纽扣,她看见他的衣服扣子丢了,当场就取了针线替他缝好,以后她主动设立了替顾客缝纽扣的服务项目。一天,有两个外表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来找她缝扣子,虽然她看出这两人用意不善,但看见他们的扣子确实丢了,照样也替他们缝上。原来,这两人就是来考验她是否诚心诚意地为顾客缝扣子,而有意将扣子扯掉的。
当时,向阳百货商店主任何庆荣是一位年仅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他慧眼识明珠,发现了苏凤英是一株好苗苗──一个心灵美的女子,有意栽培她。在他的一手提携下,苏凤英先是加入了共青团组织,以后被誉称为“雷锋”式的营业员,还加入了共产党,开始青云直上,鹏程万里。
歌德道:“萌动的春情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既不意识自己的产生,也不考虑自己的终结;它是那么欢乐而明朗,竟察觉不到它会酿成灾祸。”按照当今时髦的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精神是由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构成的。
何庆荣对苏凤英最初只是怀有好感,喜欢她那善良、温情的性格,属于无意识系统。随着经年累月的接触,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她,爱情的酵母在他的心中发酵着,当然早先还是前意识的,原来潜在的被抑制的欲望、情感和本能都在蠢蠢欲动,渐渐地前意识就变成了意识,他愈来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爱上了她,而且,爱得那样深,他已经坠入了爱情的罗网难以自拔。
而苏凤英对于何庆荣开头也只是抱有感激之心,是他栽培了她,要是没有他的培养,她怎能有今天的荣誉呀?她爱戴他,尊敬他,然而,敬爱毕竟不是人类的一种持久的情绪,这种感情有时是会转化的。她也经过了无意识、前意识的阶段,爱的情感终于升华了。
每当她和他单独呆在一起的时候,她是显得那样惴惴不安,她听见自己的心在怦怦地跳着,跳得那么厉害,那么慌乱,那么不规则,就像冠心病患者的心跳一样,她发现何庆荣也用异样的目光盯住她的脸,那赤诚的炽烈的目光如若一团火焰扫射着她,把她的脸也烧得臊红起来,她害羞地低下头,避开他的注视,纤纤细指不安地玩弄着落到胸前的长辫子。
她偷眼望了望他,低声地说:“你干吗这样看着我?”
“我没……没有呀。”他也不好意思地脸红起来,赶紧收敛了目光,平时能说会道的舌头也变得不利落了。“我……我想问你,今晚你有空吗?”
“干吗?”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小声,那么悦耳动听,犹如轻轻地拨弄了一下琴弦。
“我这里有两张今晚的电影票,是看《五朵金花》,票子是好不容易才买到的,我想……咱们一起去看,好吗?”他用深情的恳切的目光望着她。
“嗯。”她点点头,还是不敢抬头正视着他,脸上又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玫瑰色,她的心充满着喜悦,正在默默地体会着初恋少女的秘而不宣的欢愉。
晚上,电影散场后,他俩随着人流拥出了电影院,何庆荣对她说:“时间还早,咱们随便走走,好吗?”
“嗯。”她欣然地点头答应了。
这一天是月夜,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深蓝色的夜幕上,把柔和清澈的光辉轻轻地送到了树枝上,空气是甘美的,还有着一阵阵轻风,使树影微微地晃动,树叶沙沙作响。他俩在一条僻静的马路上散步着。
二人都不说话,默默地走着,走着,对于这一对青年男女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最为可怕的时刻,说不定他俩的一生命运就在今晚决定。
“你怎么不说话?”他掉头望了她一眼。
“是你不说话呀。”她瞥了瞥他。
“我心里是有许多话的,可是,却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就说吧,我听着咧。”她话一出口,不觉得脸就红了起来,她连忙低下头走路,好在这是幽暗不明的夜晚,谁也不会看见她的脸红,除非用心去猜想。
“我想了许久,我想我要跟你说,我想……我想跟你好,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他急促地说着,心紧张得仿佛都要跳了出来。
苏凤英默默地听着,她的头埋得更低了。
“你怎么不说话?……也许,我不该对你说这些话。”他的心突然感到了一阵冰凉。
“不,知道么,庆荣,我也在想……”她也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真的么?”他惊喜得两眼发亮,若同涂了荧光一般。
“真的。”她肯定地点点头。
“这太好了!”他突然停下来,紧紧地抓住她的双手按在他的胸前。“我太爱你了,凤英,我们马上就结婚,我们结了婚,一定把生活安排的跟别人不一样。”
她听任他使劲地握着她的手,一股强烈的暖流就像电流一样通过他们的全身,她也激动地脸上泛红道:“对,我们要跟别人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以后,他把她拉到了路旁的一个阴暗的角落,鼓起勇气对她说:“凤英,让我吻你一下,好吗?……就吻一下。”
她没有回答,却本能地闭起双目,头稍往后仰起,微张开双唇,准备迎接来自爱的不可抗拒的令人神往的袭击。
在稍稍迟疑一下,他大胆地一只手揽住她的匀称的躯体,另一只手托住她的下巴,亲吻起她的朱唇。她只感觉到一张湿润的灼热的颤动的嘴唇贴到了她的唇上,最初的一刹那,若同被电击一般,她的全身颤抖起来,这是一种甜蜜的幸福的迷醉的颤抖,一股热流传遍了她的全身,她感到了一阵神秘的眩晕和快感。
他也全身热血奔流,得寸进尺地又张开双臂紧紧地搂住她,而她也身不由己地投进了他的怀抱里,偎倚在他那宽阔的胸膛里,似乎倾听他的心在猛烈地狂跳。他俩如拥挤的蜜蜂一般抱得紧紧的,这是一对天设地合的青年男女灵欲交流的结合,是多么强烈,多么新奇,多么震撼人心!
他又喃喃呓语地道:“再让我吻你一下,好吗?”
“你刚才不是说‘就吻一下’么?怎么又要得寸进尺呀?”她的话虽这么说,可是,她的心里是多么希望他再吻她一下,多吻她几下呀。
“刚才那一下太短了,现在要来一下长吻,就再吻一下。”
于是,“一个长长,长长的吻,一个‘青春’,‘爱情’/和‘美丽’的吻,一切象光线一样/集中起来成为一个焦点,点燃自天上”。四片甜蜜的唇瓣,两颗纯洁的真诚的相爱的心,吻,是爱的开始,吻,是爱情的契约之印,吻将接吻者的爱情道路打开了一个始端,正如拜伦所说,“在爱的第一个吻中伊甸园复得了。”
接下来,又是无数次接吻、拥抱,那雨点似的接吻,那旋风似的拥抱,他俩陶醉在爱情的幸福和欢乐之中,爱使他们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二个人存在。
“你今晚多么美啊!”他一边吻着她的眼睛,一边嘴里说。
“看你说的。”她心里是多么甜丝丝、暖烘烘呀。
“我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一对,我们要永远相亲相爱,一辈子相亲相爱。”
“是的,我们要一辈子相亲相爱,我们一生一世互相都不要说一句粗鲁的、不亲切的话。”
“对,我们要永远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永远也不吵架,一次也不吵架。”
“生活是多么美好。”
“是的,一切都是这样光明。”
打那以后,他俩真诚地相亲相爱了,海吉说:“恋爱的正常现象,最后必须以结婚来完成。”何庆荣和苏凤英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人初结伉俪的幸福是难以形容的,“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他俩之间的温馨的爱达到了饱和……
在《西厢记》里有这么一段词:“古来夫妇主于恩,闲话都休论,万里云程往前进;跳龙门,管教四海威名振。紫罗称身,黄金带悬印,你稳稳做夫人。”也许,这是古代恩爱夫妇憧憬的荣华富贵的理想图,然而,当今的现实生活却不可能这样的,对于何庆荣、苏凤英这一对新婚夫妇来说,一场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又正在酝酿着……
那个店主任何庆荣毕竟只是“慧眼”,却不是如来的“无事不知、无事不见、一切法中”的“佛眼”。他认识了苏凤英的价值,并且,爱上了她,同她结了婚,是他把她推上了政治的舞榭歌台上扮演了一个其所不能扮演的主角,让她像现代舞之母邓肯一样在台上进行了一番淋漓尽致的出色的表演。可是,他无论如何也预见不到,当苏凤英登峰造极之际,正是他运交华盖之时,他不仅无法让苏凤英“稳稳做夫人”,却意想不到地演了一场痛楚欲裂的人生生离死别的爱情大悲剧,这一对恩爱夫妻竟硬叫人给残酷无情地拆散开了。
何庆荣的妻子苏凤英发起红来,恰似红墨汁滴在宣纸上不断地渗透扩大,她越来越红了,红得简直连自己也认不得她原来的面目了。她因为出了名,被市委第二书记曾涛所青睐,要树她为全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和全省财贸战线上的标兵。这一下,麻烦的事情就接踵而至了。她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摇身一变为圣观世音菩萨之类的神女,那就必须一尘不染,头上还得有灵光圈,而她的丈夫何庆荣偏偏又出身于一个剥削阶级的家庭,连党票也捞不到,显然,他的政治身份和她目前所处的政治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曾涛特地将苏凤英找去谈话,做她的思想工作说:“凤英同志,你现在是全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和全省财贸战线上的标兵,你的一举一动和所有的一切都有着多么大的政治影响,听说你的丈夫是资本家家庭出身的,他连一个党员也不是,这怎么能和你相配呢?他的政治身份是不适合再做你的丈夫的,我们组织上认为你必须要跟他离婚,婚姻要服从政治的需要呗。”
苏凤英听罢这一席话,她如遭五雷轰顶般地呆住了,只听见她的动脉在两面太阳穴里若同铁锤在敲打着,脑子呈一片空白,她愣了半晌,方才低声下气地恳求道:“曾书记呀,您知道我们二个才刚刚结婚没多久,我们二人的感情很好,庆荣同志政治进取心很强,他一直积极争取入党,我要尽力地帮助他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入党,您看,我们的事是不是……”
未容她说完,曾涛即打断她的话,高声说:“不,凤英同志,你必须知道你是党的女儿,是全省的标兵,你的一生必须交给党安排,可不能讲半点儿女私情哟,个人感情要服从党的决定,革命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党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你必须要跟他立即离婚。”
苏凤英头低低地呆坐着,一声不吭,她的心在痛苦地哭泣着,但是,她又必须强忍着,在这个不近人情的曾涛书记面前,她是不敢哭出声来的。
曾涛望了她一眼,又道:“你回去考虑考虑吧,你必须要服从组织的决定,这是组织对你的关怀呀!”
她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她也不知道是怎样走回家的,大概是如梦游一样走回来的。苏凤英回到家后,她也不像往日一般马上动手煮饭烧菜,而是颓然靠在椅背上,脸色如死了似的灰黄,失神的双目注视着前方,一会儿,她的眼睛开始发亮,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光,眼泪涌上了她的眼眶,她的眼睫毛不住地打闪着,嘴唇微微地颤动着,噗啦一滴,噗啦一滴,眼泪如若岩石里渗出来的水珠一般,顺着脸颊慢慢流淌了下来。她掏出手绢揩擦着眼泪。可是,越揩擦,眼泪越多,那两眼像两口泉眼不断地涌出泪水,丰饶地流了下来。
她的内心充满着绝望的痛苦,天哪,为什么命运竟对她这般冷酷无情,硬把这一对活生生的恩爱夫妻给拆散了呢?究竟他们触犯了哪一条天条呀?难道一个人的家庭出身也可以选择的吗?她不理解,她感到迷惘,陷入于自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之中。如果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那么,她就可以爱之所爱,无忧无虑地去爱,热烈地去爱,大胆地去爱,真诚地去爱,像一只无牵无挂的快乐的小鸟一样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尽情地享受着人世间的天伦之乐。然而,她偏偏又是什么标兵、积极分子,人家硬把她捧上了天,使她爱不能爱,她已缔结的美满的婚姻也要叫人给强行拆散了,她无法抗拒这股不可逆转的巨大而又可怕的政治压力,她是要听党的话的,是党的驯服工具,服从党的一切决定是她的政治信条,她曾经对着党旗庄严宣誓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那么,个人的感情、恩爱同党的利益、革命的事业比较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她不能不做出爱情的牺牲呀!也只能把眼泪往肚里咽了。
他的丈夫何庆荣也回到了家里,他看见她面容憔悴、脸色苍白,像泥塑一般呆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脸上还有着斑斑泪痕,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连忙关切地问她说:“凤英,你今天怎么啦?出了什么事?”
苏凤英一见到何庆荣,心口的深处就激荡起巨大的悲伤波涛,一阵可怕的呜咽从胸膛里迸发出来,她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扑到了丈夫的身上,紧抱住他那宽大的肩膀,失声痛哭起来。
何庆荣一边抚摸着她的后脑勺和秀发,一边安慰她道:“你别哭了,有话慢慢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可是,她仍然呜呜咽咽地哭泣着,那孱弱的身子在剧烈地抽动着,似乎只有流眼泪才能减轻内心的隐痛。
好一阵子,她才把呜咽硬咽下去,不过,她的眼泪依旧亮晶晶地充盈在眼眶里,还在啜泣着,鼻腔里也不断地流出了鼻涕,她用已经湿透的手绢揩擦着,又坐在椅子上抽抽搭搭地哭诉着:“今天……市委曾涛书记……把我找去谈话……,他要我……跟你……离婚……”
“什么,离婚?”何庆荣听罢,如同当头挨了一闷棒,直愣愣地睁大了眼睛。“这是为什么呀?”
“还不是因为你的家庭出身问题,还有你的入党问题。”苏凤英又用手绢揩擦着眼泪。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他盯望着她问说,好像要从她的眼神里寻着答案似的。
“不知道,……我还能有什么法子呢?”她说着,不自禁地又失声哭了起来。
这下子,轮到何庆荣伤心了,他的耳朵里一片嗡嗡声,就像一百面锣钹在脑袋里敲打着,眼睛里燃烧着一种绝望的枯涩的红光,他想哭,又哭不出来。只有嘴唇和腮帮子在哆嗦着,他的胸中如注满了铅一般痛苦至极,爱情与幸福,希望与光明都一时塞绝,他就此将跌进黑暗的毁灭的深渊里去。
苏凤英揩擦净眼泪,对他道:“时间不早了,我去做饭。”
说罢,她即起身到橱房煮饭烧菜去了。
当饭菜上桌后,他俩相对无语地坐在饭桌旁,但谁也难以吞下这顿饭。这是一个阴风惨惨、凄楚悲凉的夜晚,他俩挨坐在床沿抱头痛哭着,那山泉般的眼泪从眼窝里无止境地了出来,呜咽和呻吟一声高,一声低,两人的灵与肉,痛苦与悲哀,全化成了泪水,滔滔不绝地流泻了出来,仿佛要淹没全世界似的。
何庆荣紧紧地抱住她的身子,恳求说:“凤英,我求你,咱们不要离婚,你无论如何也不要离开我,我不能没有你呀!……”
苏凤英没有回答,她把头偎倚在他的怀里,眼泪又潸潸而下,像扯不断的线儿。
“你怎么不说话呀?……那么,你不爱我了?难道我们已经没有爱了么?你要抛下我孤零零一个人呀?”他双手把她的脸托起,凝视她那泪花晶莹的眸子。
“你别折磨我了,我的心都要碎了……不是没有爱呀,我这一生一世,我的心只属于你一个人呀!”她大声哀号着,又把头埋在他的肩膀上恸哭不止。
何庆荣又冲动地扳起她的玉颅,发狂地吻她那湿润的嘴唇、热泪盈眶的眼睛和湿漉漉的脸颊,那雨点似的吻与雨点似的泪掺杂在一起,这是一种诀别式的接吻,他俩生离死别的痛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庆荣,咱们今晚好好地亲热一番,我要为你生个胖娃娃,只要咱们有了孩子,也许,领导就会考虑咱们的实际情况,咱们也就用不着分开了。”忽然间,她的双眼燃烧起情欲的炽烈的火焰,就像一道闪电在他们的面前照亮了一条希望之路。
“对,要是我们有了孩子,说不定领导对我们就会通融一点。”何庆荣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苏凤英将脸转向他,脸上带着坚决的屏息静气的神情,仿佛是要走向命运的战场,生死决定于今晚一战似的,把她那富有弹性的乳房紧贴在他的胸口上。而他也如黄继光胸口对枪口一般地胸膛对着胸膛,紧紧地拥抱着她,几乎使她透不过气来,她的那双手也紧紧地扣住他的脖子,用劲地把他拉向什么地方……餍足与饥渴,情感与肉欲,悲哀与欢乐,痛苦与快感,希望与绝望,理性和非理性,经过相互渗透,酿成了一杯令人陶醉的爱情琼浆。
然而,这杯爱情琼浆并非都是胎儿的培养基,上帝没有赐给他俩一个胖娃娃,相反的,巨大的可怕的政治压力却越来越大了,公司党总支书记又把苏凤英找去个别谈话,再次重复了曾涛说过的那番话。苏凤英向党总支书记提出不离婚的三种办法:一、不办长期离婚手续;二、暂时脱离关系,待帮助他入党后再恢复原来的关系;三、要对方声明与家庭脱离关系。但得不到答允,总支书记表情严肃地对她说“凤英同志,要你和庆荣离婚是市委的决定,你可不能凭个人感情用事呀,你应该要和党同心同德,去掉个人的私念,服从组织的决定,这是组织对你的考验,也是组织对你政治上的关怀哟。”
据说,有一种鹈鹕鸟如鸳鸯一样也是一种爱情的鸟禽,它们一旦相爱,就终生不变,即使已经儿女绕膝了,在鸟觅食归来时,雌鸟也要来个“欢迎礼”,双双引颈啄,好像在重申“海誓山盟”似的。而人类自称是最有感情的高级生灵,一阵强暴的政治狂风就把婚姻的锁链吹断了,什么爱情的忠贞不渝,什么信誓旦旦,全成了“空对空”导弹。
他俩终于被迫走上了法院,在法院里和回家里两个人的眼睛都哭肿了,饭也咽不下去,他们的痛苦是无边无际的,一道笨重的厚实的铁门已经关闭了下来,再也看不见一线希望之光了。
法院未经调解,就迅速地判决他们二人离婚,这一案子结案之快勘称前所未有。当判决书一到何庆荣的手里,另一道“金牌”──调令──也随之而至,他被调到了远郊一家供销社去。
他俩又一次抱头痛哭,苏凤英扑到了何庆荣的身上,双手紧紧地勾住他的脖子,身子像风吹树叶一样哆嗦着,泪如骤雨般地落下,呜呜咽咽地说:“我的……亲人……庆荣……我再也不能看见你了……如果你走了……咱们今生今世……就再也看……看不到啦!”
“你别说了,我的心都碎了!”何庆荣眼睛浑浊,表情呆凝,似乎有点神经失常。
在《孔雀东南飞》中有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离异,那是由于焦母借口刘兰芝“举动自专由”、“我意久怀恨”而逼使其子含泪遣妻的。陆游与唐婉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也是由于陆母的变态心理而强行逼走唐婉,这一些都是封建时代的婚姻悲剧。然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今天,这样的婚姻悲剧还在继续重演着,由于某些领导的强行干预,何庆荣和苏凤英终于不得不分手了,使人不油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的著名的《长恨歌》,正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以后,何庆荣和苏凤英虽然还见了几次面,每次见面都是那样难分难离,然而,感情的缠绵是无济于事的,命运已注定他俩永远地被拆散了。不久,组织上就给苏凤英介绍了一个部队的营长,他们闪电式地结了婚。这一些都是1965年四清运动前后发生的事情。
&&&&&&&&&&&&&&&&&&&&&&&&
日 10:24 &&&
一身苦乐无定&&万事安危有天
&&&&&&&&&&&&&&&&&&&&&&&& ――从郑樵后裔郑玉书说郑樵
&&&&&&&&&&&&&&&&&&&&&&林正德
在《东南早报》《郑成功远祖叫郑昭》一文(记者朱彩云)、《泉州晚报?海外版》《郑成功远祖之谜破解》一文以及其他一些报刊、网络文章都称我的外祖父郑玉书为“郑樵后裔郑玉书”,使我对郑樵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兴趣。据《百度百科》介绍:“郑樵是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T先生。”而我的外祖父郑玉书是福建永春人,说他是郑樵后裔又是怎么回事呢?在福建省境内有两座以“夹T先生”的“夹T”命名的山,而“夹T”可是两个很生僻的字哟,显然与夹T先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座夹T山位于莆田市白沙镇宝阳村为戴云山脉支脉,海拔710米,山巅有宋代郑樵自筑草堂三间,称为夹T草堂;另一座夹T山则在泉州名山天柱山下的永春县仙夹镇夹T村,一座山、一个村都以夹T先生的“夹T”二字命名,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在《永春地名网》《永春县仙夹镇夹际村委会概况》道:“地名含义由来有三种:其一,以地形取名,因夹际两边是山,中间夹一溪水,水尾成一瀑布,故称夹际。其二:以山形取名,夹际始祖郑氏居住天柱山下,而郑氏始祖郑樵居山中写史之地称夹际山。其三:以郑樵号夹际为名。别名乞蔗。”此概况把“T”简化字为“际”,网上有这通用的例子,或者是个笔误。来源于安溪县情资料库的《安溪郑姓》一文道:“郑姓源出于姬姓,系周朝王室之裔。郑樵《通志?氏族略》载:‘周厉王之少子,宣王之弟桓父友之后也。’《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封母弟友于郑,及韩灭郑,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氏。望出荥阳。’顾名思义,郑氏的来源与郑国有关。郑国是由周朝王室分封而来的,史称周宣王时,封幼弟姬友于Я(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姬友亦即郑桓公。”“由于郑姓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这里曾是古代荥阳郡的管辖范围,因此自古就有‘天下郑姓出荥阳’之说。郑姓始祖郑桓公之墓,至今仍完好保存在荥阳,成为今之世界荥阳郑氏祖墓。世界郑氏宗亲会1992年12月的盛大规模祭祖活动及1994年9月郑氏立姓2800周年纪念,就是在荥阳和洛阳隆重举行的。”“早在西晋永嘉年间,也就是距今约1700年前,河南荥阳郑昭就第一个进入福建,成为郑氏入闽始祖。据《福建通志》记载,郑氏为晋朝八姓(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入闽之一。郑昭入闽是为了避乱,但在福建开基入业后,其后裔就以儒业致显,如唐代莆田‘南湖三先生’就是突出事例。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结庐莆田南山,构堂讲学,发展教育,繁荣文化。宋代著名学者郑樵和状元郑侨都是郑庄的后裔。郑樵,少年好学,筑室夹T山麓,因称‘夹T先生’,修《通志》而闻名天下。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郑樵的后裔有一支迁入泉州永春仙夹乡,特以‘夹T’来命地名,已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并且早在明清就开始大量移居南洋,据在菲律宾编篡的《夹T郑氏族谱》记载,海外族人数量超过了本乡人数。”而《夹T郑氏族谱》正是我外祖父、菲律宾侨领、郑樵后裔郑玉书纂修的,他生前任菲律宾荥阳郑氏宗亲会顾问。
现在来说郑樵吧,他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日),出身书香门第,据百度百科“郑樵”词条介绍:“他的先世原是晋代中原南迁的望族,高祖郑冲、曾祖郑子堂、祖父郑宰(熙宁三年的进士)、父郑国器(政和年间的太学生),都是读书和做过小官的。郑樵是唐五官中郎将郑庄的后裔,当年郑庄曾与兄长郑露和乃弟郑淑入莆倡学,是开发莆田文化的有功之人。”他的老家虽然在偏僻荒凉的莆田广业里山区,但他从小就立志要阅尽天下古今书,“欲读古人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而无遗恨。”当他16岁时,父亲就不幸去世,家境陷入贫困之中。为了克服家贫无书读的困难,他和从兄郑厚一起背上包袱,向四方藏书人家求借书读。他对求书颇有心得,总结出“求书八法”:一即类以求,二旁类以求,三因地以求,四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因人求,八因代以求。
郑樵的记忆力十分惊人,在百度百科其词条里有个故事说他16岁时在白沙宝阳村建立南峰书堂,他收留两个身材窈窕、目光有神的靓女为书徒,一天,他想试其功力,便对她们说:“请到书架上把《礼记》第三十六篇取来我看。”她俩应声走到书架前,姐姐熟练地伸手取下一册《礼记》,交给妹妹,妹妹接过,顺手翻到第三十六篇处,恭敬地递给郑樵。他好生奇怪,她俩竟能手到书来,他又试一下说,“请再把《列子》的《汤问》篇拿来给我。”姐妹俩又一路风似地走到书架前,取出《列子?汤问》篇放在他面前,真是神啦!郑樵站起诚恳地问:“请告诉我,这书你们是怎么能够随手找到的?”姐姐道:“不瞒师父,我俩有明珠在身。尽管书架上书很多,我们都历历在目,了如指掌,手到书来,不用翻找。”郑樵疑惑地问:“什么明珠,能否拿来,让为师一观?”她俩一口答应,随即转身双手合十,把头一低,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就吐在手心里,郑樵双手各接一颗,越看越喜欢,有心想试一下效果如何,便一骨碌把两颗明珠吞进肚里。
那两姐妹见状,大惊失色地恸哭起来说:“师父,你这是要了我们的命啊!”只见她俩就地一滚,忽然变成两只龙虾的壳壳。郑樵顿时悟出:她俩原来是跫溪上的龙虾成精,明珠乃日用精华。如今姐妹俩离他而去,他痛悔不已,只好小心地把两只虾壳捧起,安放在神龛上供奉;其后,每逢春秋三祭,都虔诚祀拜,衷心祝愿她们的在天之灵逍遥自在。
再说郑樵吞下那两颗明珠之后,顿觉心明眼亮,目光如炬,看书能一目十行,且过目成诵,速度快得惊人。一年夏天,他到延寿村状元徐铎家的藏书楼拜读典籍时,建议主人把藏书搬到庭院里让太阳晒,以防蛀蚀霉烂。仆人把书籍一本本地脊朝下、书页向上,摆列在场地上,让微风翻动、日光照射,郑樵紧跟仆人身后,速读被翻开的书页,书每摆好一册,他也看完一本,如此三天,万卷书全部晒好,他也都阅读完毕。又一次大理学家朱熹来到夹T草堂,请郑樵为其《四书集注》提修改意见。郑樵热情款待他,饭毕安顿朱熹午睡,他手捧《四书集注》来到窗前,聚精会神地一页页阅读着,不时在书页上掐了一下,一部书片刻就看完了。朱熹一觉醒来,见书原封不动地搁在桌上,便问他何时开始批阅。郑樵答道:“已经拜读完毕。”朱熹惊异非常。郑樵又说,“你回去后,看到书页上有指甲痕处,再推敲修改一下,便可以臻于完善了。”朱熹按他说的去做,终使《四书集注》流传千古。这故事虽然有点像《画中人》那神话故事,但也可以从中看出郑樵有天才的记忆力,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
&&&&靖康元年(1126年),宋朝处于金兵大举侵犯危难之际,郑樵和郑厚一起联名向朝廷上书,陈述兄弟俩的抗金志向和报国才能,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朝廷重视。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畏敌如虎,南宋偏安一隅依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郑厚下山参加科举,走上坎坷的仕途之路,而郑樵则认为如此昏暗不明的仕途,会埋没自己的志向,不愿下山应试。由于金兵在攻破北宋汴梁时抢走了宋朝廷的三馆四库图书,年轻的郑樵立志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的大《通志》。
由于当时朝廷不允许私人修史,郑樵著《通志》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如果得不到朝廷的同意,他不能私自修史,否则要面临官方惩处;二是如果没有得到朝廷提供的充足参考史料和充足的纸张笔墨,这部书就很难成功;三是如果没有获得比当年司马迁更为广博的学问,这部史学巨著就难以写好。为了先给自己“充电”,郑樵再次背起包袱,独自前往东南各地求借书读。经过三年的努力,三十刚出头的郑樵已读尽天下八分书,为了求得朝廷支持他修史著书,他著出一部又一部新书,并把这些新书寄给朝廷礼部。绍兴八年(1138年),郑樵在《上方礼部书》中,明确向朝廷提出自己著《通志》的愿望,得到抗金派宰相赵鼎、张浚等人的重视,然而,由于宋高宗重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所以赵鼎等人很快被秦桧排斥出朝廷,而秦桧自执掌宰相的16年漫长时间中,其非但不支持郑樵著《通志》,反而接连三次下禁令严禁私人修史和著述,违者以“擅修国史”罪论处。绍兴十八年(1148年),年已44岁的郑樵连遭厄运,其胞弟郑⒂锥L韬推拮映率舷嗉趟廊ィ馐鼻罔碛窒乱坏姥辖饺诵奘泛椭龅慕睿沼诩づ酥i裕悄甓欤称鹩种傻140卷新书徒步走到杭州,要直接把新书献给高宗,请求高宗准许他继续著述。然而,由于秦桧的阻挠,郑樵在杭州苦等一年,仍见不到高宗,也得不到朝廷准许他续著的公文。郑樵悲愤不已,即回归山林把书房搬迁到夹T山主峰侧的高山虚谷中,开始著述一部远避宋朝国史三百年的史学巨著《通志》。他一心扑在著书上,“厨无烟火,而执笔不休;风晨雪夜,诵声不绝。”经过数年磨一剑的艰苦写作,郑樵终于在54岁那年写出了这部长达200卷、近600万字的史学巨著《通志》初稿,就在他为无钱买文房四宝抄正《通志》成书而发愁之际,经抗金派官员王纶、贺允中、汪应辰等人举荐,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55岁的郑樵应高宗召对。明代周华《福建兴化县志》(《游洋志》)详实记述了高宗与郑樵的一段对话。郑樵上殿向皇帝奏说:“臣处山林三十多年,写书共五十种。未完成的这部史书以历代史籍为依据,始自三皇,终止五代,取名《通志》。此书参考司马迁的体例,但与《史记》又有不同之处。臣摘取纲目十二篇,名叫《修史大例》,先呈给陛下。”接着,郑樵陈述了对《史记》和《资治通鉴》的看法,并谈到自己写史是参照前人的史体,同时又有创新的地方。高宗不胜钦佩地说:“朕听到你的大名久了,古学,自成一家,何其相见之晚呢?”郑樵请求回归山林,说:“臣是麋鹿之性,草茅小民,终爱山林,还请陛下体谅。”高宗下旨,授郑樵为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文字,后改监潭州南岳庙,让他回夹T山抄正《通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58岁的郑樵终于完成史学巨著《通志》,是年夏天,郑樵带着200卷近600万字的《通志》千里迢迢步行到临安,进《上殿通志表》。时适“高宗幸建康(今南京)”,无缘得见,经辗转传递,得一道诏书,升他为“枢密院编修”,兼权“检详诸房文字”。使他喜出望外的是朝廷允许他入“秘书省翻阅书籍”,他以为可以实现渴望已久的博览秘府宝卷之夙愿,然而,由于朝中学士大夫嫉恨郑樵的高明学术,竟联名上疏弹劾郑樵,高宗虽没罢他的官,但也很快终止了他上三馆借书阅的权利。次年春,高宗自建康回临安,忽记起郑樵献书之事,于是命郑樵呈献《通志》,就在高宗诏旨下达的当天,郑樵由于积劳成疾蒙冤而逝,时年59岁。“海内之士知与不知,皆为痛惜。太学生三百人为文以祭”。
郑樵一生专心著述,据统计达84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仅《通志》、《夹T遗稿》、《尔雅注》、《诗辨妄》及一些零散遗文。其《通志》为一部巨著,共 200卷,分传、谱、略3部分。20略共52卷,是全书精华,其中的《校雠略》和《艺文略》是研究中国目录学、校雠学的重要文献。在史学编纂上,他大力推崇“会通”之道,主张修书要据“仲尼、司马迁会通之法”,不赞成编写“后代与前代之事不相因依”的断代史,断代为史,势必造成“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失去“会通”之意。他在《通志总序》里大批班固说:“班固者,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然后把历代著名的断代史如《隋书》、《齐史》也加以批判,以为“天下之理,不可以不会”,断代为史,不能“集天下之书而为一书”,不能了解历代王朝因革的道理,要矫正其弊,就必须要恢复史迁良法。
郑樵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著作计有千卷之多,郑樵说自己“山林三十年,著书千余卷”,是有据可查的。与此同时,他以一个山林穷儒的身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六个第一:第一个想建设科学,他的“二十略”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p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第一个以山林穷儒身份依靠自己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史学家;第一个提倡知识分子要向劳动人民学习;第一个发出“诗书可信,然不必字字可信”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号召;第一个强调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与学习儒家经典一样重要,其《通志》的“二十略”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第一个倡议建立翻译学,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传播中华文明。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有云:“宋郑樵生左、司千岁之后,奋高掌,迈远跖,以作《通志》,可谓豪杰之士也……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焉。”
诚然,郑樵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史学家,但在《宋史?儒林传》中关于郑樵的传文只有寥寥三百余字,且还有些冤词,而《宋元学案》中则更少,连同他的从兄郑厚,仅有三十一字,因此,人们欲了解郑樵一生很不容易。郑樵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依靠自身的努力,从一个山林穷书生成为青史留名大史学家的悲壮历程,更是鲜为人知。纵观郑樵的一生,正如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所说,“社会上用很冷酷的面目对待郑樵,但在很艰苦的境界里,已经把自己的天才尽量发展了,我们现在看着他,只觉得一团饱满的精神,他的精神不死!”
百度百科“基因”条目说:“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变异的主要物质。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郑樵的基因来源于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来源于河南荥阳的郑姓始祖姬友亦即郑桓公,来源于河南荥阳郑氏入闽始祖郑昭,来源于“南湖三先生”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之一的郑庄,而我外祖父郑玉书则是郑樵的后裔,他的遗传因子也源于此脉。郑樵以一人之力、五十年之学、数年之功,在条件艰苦、资料不能齐备的情况下成就这样一部宏篇巨著《通志》。而我外祖父也像郑樵一样偏爱历史,他收藏了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的共计808册《古今图书集成》(1934年由中华书局缩印发行)以及中华书局年陆续编辑排印的《四部备要》(共2328册)。2003年,郑玉书纂修的《永春夹T郑氏族谱:五卷》由台湾龙文出版社出版,其页数达1580页,定价:¥4600.00,足见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繁博的文字工程,其内容比地方志还全面详尽,而这也只是靠私人的力量来完成,我外祖父郑玉书在其中倾注了多少心血,只有写过这书的人才能有真正的体会。而我的大舅舅郑揆一同样钟爱历史,他1930年入巴黎大学历史系留学,专攻太平洋近代史,荣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他是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位学者获此殊荣,他十分兴趣搜集华侨的资料,打算以历史学家的身份,对我国华侨全面的探讨和研究,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国华侨史,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完成其夙愿。本人虽只是郑樵后裔郑玉书的外孙,但从小对文史百科皆颇感兴趣,经过三十余载锲而不舍地努力终于写成一部长达260万余字的新写实长篇小说《非常十年》,已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写了一个学校、省市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以及上山下乡运动,这是迄今为止,市面上所见的第一部写文化大革命全过程及接连上山下乡的鸿篇巨著,我不知道这一些是不是算是一脉相承。
日 11:20 &&&
七律(新韵)
&&&&&&&&&&&&&&&&&&&&&&&&&&&&&& ――读《非常十年》
&&&& 唐典恢
红绿激昂只向东,
兴衰变幻起悲风。
泪别桑梓奔荒壤,
梦断泥田忆老榕。
入夜牵怀思苦岁,
临窗秉笔写哀鸿。
擦肩科举倾心血,
著有长篇不算空。
日 10:09 &&&
          你是一颗启明星,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就数你最晶晶。
          你预示着光明,
          你象征着希望。
          夜色冥冥,
          我在黑暗中踽踽独行,
          突然间,我看到了你的闪烁的眼睛,
          那么善良,那么动人,那么晶莹,
          我心中更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念,
          仿佛看到黎明的曙光即将来临。
          你是一朵山茶花,
          地上的花儿数不清,
          就数你最美丽。
          你充满着真诚,
          你代表着纯洁。
          烟雨溟溟,
          我在人生的蹊径徘徊低吟,
          无意中,我望见了你的窈窕的倩影,
          那么可爱,那么纯洁,那么深情,
          就像蝴蝶泉边的金花姑娘,
          我情不自禁地要扮起一个阿鹏。
          你是一只小黄莺,
          树上的鸟儿数不清,
          就数你最迷人,
          你洋溢着活力,
          你激荡着青春。
          暮色蒙蒙,
          我如一片弥留的叶子感于深秋的寒冷,
          偶然间,我听见了你的美妙的声音,
          那么动听,那么清脆,那么热情,
          我心中重新燃烧起炽热的火焰,
          觉得自己生命的脚步又是轻盈盈。
          
          我怎么也忘不了你,darling,
          你是我心中的启明星、
                    山茶花、
                        小黄莺,
          是你,像春风一般把我的灵魂唤醒,
          是你,使我对明天又满怀信心。
          我将你给我的真挚的爱情,
          永远珍藏在心灵的金皿,
          我忘不了你的眼睛、
                   倩影
                     和声音,
          你在我的面前是那么高贵,
          我只有以整颗心感激你……
                        作于.
&&&&&&&&&&&&&&&&&&&&&&&&&&&&&&&&&&&&&&&&&&&&&&&&&&&&&& 修改于.
Powered by 凯迪中途岛
Copyright & 林正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峰市敖汉旗黑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