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内蒙古高考分数线的20元钱长什么样图片2013年的

发奖金行为标准如何与结果标准结合
更新时间: 14:15:30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5次
&&& 隋唐的“四善”、“二十七最”是如何结合的 隋唐时期,考核制度有所发展,考核的结果与官员的俸禄挂钩,也就是干好了有奖金,干不好没有奖金。唐朝对官员按照“四善”、“二十七最”进行考核。“四善”是对官吏政治素养和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二十七最”实际上是考核二十七种不同职务官员的依据和标准。凡考核列于中等以上者在政治上可以升迁,在经济上可以加禄;列于中等以下者就要降职罚禄。“四善”等同于我们前文中所说的行为考核,而“二十七最”等同于工作的结果。那么,唐朝时行为和结果也就是“四善”与“二十七最”是如何结合的呢? &&& 唐初的考核把“四善”放在首位,考核结果一共分为九个等级,其中,有“最”而无“善”者,只能得一个“中中”,保住现任职位和俸禄;而有“善”无“最”者,则可以分获“中中”(有一善)、“中上”(有二善)、“上下”(有三善),“上中”(有四善)等四个等级,得到加禄一季的奖赏。只有“四善”具备且又有“最”时,才能评为“上上”等。
&&& 唐朝这种重“德”的考核标准的形成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择官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太宗一贯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兑进。”毋庸置疑,“四善”、“二十七最”考核标准与考核等级的形成,正是唐太宗这种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结果。以政治清明、官吏守法而著称的“贞观之治”的出现当与这一点密切相关。唐玄宗开元时期修《唐六典》,再次强调了“四善”、“二十七最”的考核标准,对于澄清吏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促成了开元盛世的出现。
&&& 中唐以后,唐朝的考核标准与评判原则发生了变化。比如,地方长官对下属官员的评价标准仅依下列四项:一为“户口增加”,二为“田野垦辟”,三为“税钱长数”,四为“率办先期”。“善”的标准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德宗朝宰相陆贽严厉批评了这种考核办法,认为它可以直接导致四病:一为“有州县破伤之病”,二为“有稼穑不增之病”,三为“有不恤人之病”,四为“有不恕物之病”。应当看到,唐后期出现的种种政治问题如吏治腐败、宦官擅权、地方坐大、藩镇割据、农民逃亡等等,无不与官员“善”的丧失直接相关。而大批官员的失德则直接源于考核标准、评价原则由重“善”到轻“善”的变化。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最终腐蚀了李唐政权的官僚机器,导致了唐王朝的衰亡。
&&& 重“善”还是重“最”很难说对与不对,完全是与最高领导者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财政收入相关联的。从上文可以得知,唐朝的初期是以行为标准为主,结果标准为辅,行为好就可以被评为“中中”等级,后期可能由于财政状况恶化,而采取了以“最”——结果为主的标准。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以哪个为重呢?
&&& 行为标准与结果标准的挂钩
&&& 唐朝对官员评估的模式如下表:
&&& 有最无善有善无最有善有最无善无最上上上●四善一最上中●有四善●三善一最上下●有三善●二善一最中中上●有二善●一善一最中中●●有一善中下下下上下中下下● 从表中看出,唐初是以行为标准为主,结果标准为辅,用结果标准修订行为标准的。
&&& 企业也经常在为以哪个标准为主而苦恼。在一次培训中,某大型企业HR经理拿来了他们的奖金发放方案让我给提意见,方案如下:
&&& 考核表1 KPI考核表
&&& 年初指标数据权重一产品合格率/工件合格率99%+/+/二生产计划交期延误天数:3-5天/2次+/-3-5天/4次20三直接材料降低率5%+/-3%20四人均产值提高值:8000+/-500030考核表2 行为能力考核表考核成绩:当月KPI成绩×70%+行为能力考核×30%=当月总成绩。
&&&&标准行为体现自评
&&& 得分自评
&&& 说明上级
&&& 评价评价
&&& 服务客户了解谁是本职位的客户,包括公司外部的和公司内部的。耐心倾听客户的要求,甚至是抱怨。及时、快速响应客户的问题,哪怕暂时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且不局限于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在自己一定独立工作范围内,有能力解决客户提出的业务问题,用客户能理解的语言向客户沟通专业技术。在本职位范围内全力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关注客户的额外要求并能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精 准 求 实接受上级指派的任务,并明确对任务的期望和结果。接受任务后善于动脑筋,利用各种数据分析市场和需求、成本(包括管理成本)和利益关系,再迅速采取行动。对布置的任务或决定、公司的业务流程严格执行和落实,并能够独立主动地寻找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精 准 求 实合理分配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分清主次,特别注重把握关键业务流程和细节,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重点工作上。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敢于快速向上级反映,还能追根溯源直至找出解决方案,调整相应的规则流程。关注并理解公司及本部门的利润指标,积极寻求节约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 (续表)
&&& 标准行为体现自评
&&& 得分自评
&&& 说明上级
&&& 评价评价
&&& 创业创新在达成本岗位工作目标的情况下,愿意承担更多的任务和挑战,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了解公司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战略,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变革。不断审视目前的工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寻求更能满足客户真正需求、更高效、更低成本(包括管理成本)的做事方式。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提醒他人避免同类问题发生。永不满足现状,对学习本领域内其他工作岗位的知识有浓厚兴趣,不断寻找本公司与其他优秀公司之间的差距,特别强调运用新知识来改进方案和解决问题。合 作 共 享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了解本岗位在工作流程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合作人员的工作衔接点,并将自己的工作进度与共同工作的同事和上级主管分享。对自己控制的公司资源负责,并从工作需要的角度主动与他人分享,同时能积极寻找资源来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主动向他人介绍业务进程,沟通工作方法和分享经验(尤其是失败的经验和改进的方法),特别是在进行工作交接时。在工作分工不明确,任务边界不清晰的情况下,仍主动承担工作并积极推进。在跨部门合作项目中,能尊重其他部门的同事,并在共同的目标上达成一致。
&&& (续表)
&&& 标准行为体现自评
&&& 得分自评
&&& 说明上级
&&& 评价评价
&&& 说明诚 实 守 信恪守公司的财务制度和价格制度。不轻易承诺,但对承诺过的事情保证兑现。公开表明自己的个人意见,尤其当自己的意见与领导意见不符时。当在工作进程中发现问题和疏漏时,不掩盖且及时通报,以避免损失或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合 计 当月奖金计算:当月奖金=当月总成绩×奖金基数。
&&& 例如:某部门经理的KPI成绩为80分,行为能力考核成绩为80分,那么,他本月的总成绩为=80×0.7+80×+24=80.
&&& 该经理的月度奖金基数为3000元,他本月的奖金为3000×元。
&&& 这是现实当中最典型的一种奖金模式,是以结果为主、以行为能力为辅的方式。这样的方式看起来兼顾了结果和行为,但却有可能导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结果很不好的员工行为可能很好。在极端的情况下,比如,企业的最终结果是利润为0,但是从行为上考核大家都是100分,而按照上述公式计算,还是要发奖金的,奖金的总额会超标。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再详细讨论。
&&& 什么时候重行为指标,什么时候重事实指标
&&& 那么,还存在一个问题,看了这个公式,人们自然而然地会问,为什么是结果占70%,行为占30%,而不是结果为60%,行为为40%呢?
&&&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并不好回答,我曾经问过很多做HR的朋友,“为什么行为指标和结果标准都需要?”这个问题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回答出来:因为单纯的使用行为指标和结果指标都存在问题。当问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是70%、30%,而不是60%、40%呢?”就很少有人能够回答出来了,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感觉吧。”
&&& 如果只是依靠感觉的话,也就是没有标准了,因为不同的人的感觉可能会相差很大。没有标准操作起来异议就可能很大。虽然很难确定这个比例到底是多少才合适,但至少要有一些基本原则。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比例的基本原则。
&&& 行为标准与结果标准所占的比例应该是多少,要看对结果的控制力度,如果对结果的控制力度很弱,或者影响因素太多了,那么,结果标准所占的比例就会比较少。
&&& 前几个月,我们去一个电力局做内训,也就是电网公司,主要负责配电、输电与电的销售工作。对于电力局的老总来说,企业的利润是一个重要的结果标准。但是企业的老总对利润的控制力度是非常弱的,因为利润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首先,利润的多少取决于当地的经济总量,如果一个地域的经济在迅猛发展,新工业区大量出现,那么,电力的需求肯定会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次,取决于购买电力的成本。再次,还取决于电的销售价格。这三大因素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那么,这个电力局的老总是否能够控制这几个因素呢?首先,电力局的老总无法控制当地的经济总量,这个要素受宏观经济和当地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其次,电力的采购成本也不由电力局的老总控制;最后,电也是由政府主导定价的。那么,从这三个角度来看,电力局的老总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相对是比较弱的。当然,他也不是一点都无法影响利润。所以,利润标准在电力局老总的奖金中所占有的比例应该是比较弱的。
&&& 上个月,我们去了一家食品企业,食品企业的销售总监虽然不能100%地控制销售额,但是,销售总监对于销售额的控制力度是比较大的,他可以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促进销售额的增长,所以,销售额这个结果标准在食品企业的销售总监的奖金标准中所占的权重应该是比较大的。
&&& 发奖金结果标准与行为标准所占比例的大小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针对所有的部门、员工一刀切。有些部门或者员工对于结果标准的控制力度比较大,则结果标准所占的比重就应该大;有些部门对结果标准的控制力度小,那么,结果标准所占的权重就应该小。
内蒙古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内蒙古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编辑:baijing【】
匿名发表(无需登录)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大家正在找:
历史的见证 中国钱币之最(组图)
作者:千剑纷飞
时间: 17:11:22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历代钱币,五彩缤纷。贝币、布币、刀币、圜钱、半两、五铢……在钱币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钱币实乃历史之见证,文物之奇葩。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钱币之最”。笔者仅就个人所知, 把它们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如有不妥,请指正。
1.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2.中国最早的金币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
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974年秋天, 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5.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6.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孔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8.中国最早的铅钱
我国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种铅钱,如铅质郢爰、铅质圜钱、铅质大泉五十、铅质五铢等。但是这些铅钱不是冥币,就是民间私铸的伪钱,并非真正官铸流通货币。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9.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
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 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钥匙,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
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赞美“金错刀”的内容,如杜甫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11.中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861年7月,清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病死,八大臣遵从遗诏,拥立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祺样”钱币。而慈禧则以她和慈安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于9月30日发动宫廷政变,逮捕八大臣,并将肃顺等三人处死。这就是有名的“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不久,慈禧采纳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但到当年十月五日即被废除,仅仅存在69天,“祺祥钱”可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2.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中国帝王使用年号始于西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线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13.中国最早的国号年号并铸钱
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大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
14.中国最早铸有地名的右孔圆钱
零陵先贤传曰:“刘备拔成都,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里所说的直百钱即指直百五铢。有一种背面有“为”字的直百五铢乃刘备在四川犍为所铸,是我国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
15.中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中国钱币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起在钱背加铸年份,如淳照七年的钱在背面铸一“柒”字,八年的钱在钱背铸上“捌”字,都是大写。从九年以后改为小写,一直到十六为止。这一办法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所以说,淳熙元宝是我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16.中国唐朝最初的年号钱
一般人误认为开元通宝是我国唐朝的第一个年号钱,其实这是不对的。开元是唐玄宗于公元713年改的年号,而开元通宝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元通宝钱文中的“开元”并非年号,而是取“开创新纪元”之意。那么唐朝第一个年号钱是什么呢?它是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铸造的乾封泉宝,行用仅一年。
17.中国最珍贵的佛寺供养钱
山西五台山乃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1988年春天修建佛塔时挖出一批淳化佛像金钱,黄金质地,成色在90%以上。钱径2.4厘米,厚0.12厘米,穿径0.5厘米,每枚重约12克。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为韦驮,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均有莲花座。佛像造型逼真,体态栩栩如生。佛身立体隆起钱面0.2厘米,五官清晰可辨。
淳化是北宋太宗年号。这批淳化元宝金钱,背铸佛像,造型奇特,显然是当时皇室专门铸造并敬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像这样成批的金质佛寺供养钱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18.中国最早的对钱
所谓对钱,是指两个钱钱文相同,铸地相同,大小、轮廓等形制又完全一样,不同之处是两种书体。南唐李璟所铸开元通宝小平钱有篆、隶两种书体,是我国最早的对钱。据说篆体开元通宝为大书法家徐铉书写。
19.中国最早的御书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的钱文有许多都是由皇帝亲自书写的,称为御书钱。如北宋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和背“陕”字宣和通宝就是由宋徽宗用瘦金体书写的。我国最早的御书钱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宝,钱文由宋太宗赵炅(jiong音迥)亲笔书写,分真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书体。
20.中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钱币
南宋嘉定钱是我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按面额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共四种,每一种面额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计有元宝、永宝、之宝、金宝、兴宝、安宝、新宝、洪宝、万宝、正宝、真宝、崇宝、封宝、至宝、隆宝、重宝、珍宝、通宝、泉宝等。
21.中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国宝金匮直万是一种造型很奇特的钱币,钱体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圆形方孔,篆书直读“国宝金匮”四字,下部为一铲形,篆书“直万”二字,此钱被公认为是王莽时期的货币。因金错刀钱文为“一刀平五千”,即一枚值五铢钱五千个,那么此钱钱文“直万”,即一枚值五铢钱一万个。所以说,国宝金匮直万是我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22.中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铅质雕母钱,据史料介绍只有清朝光绪通宝宝苏、宝顿等,其他未见。而元朝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此钱直径4.6厘米,重53.3克,是仿照金代泰和重宝当十钱雕刻的。二者在制作风格、大小厚薄、文字粗细等方面完全一样。此钱雕成后准备铸造铜钱流通使用,可能因“国宝”二字不太适合作钱币名称,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故未见此类铜钱行用。这枚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乃我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23.中国最早的铜质雕母钱
雕母是以铜、象牙、铅、锡等作为币材,用手工雕刻的钱币。用它铸造母钱,再用母钱翻铸流通钱币,因之钱币界也把雕母称为祖钱,言其为钱之始祖也。
我国最早的铜雕母钱应为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朝嘉靖通宝折十大钱。此钱铜色金黄,质地细密,表面光洁滑润,无气孔砂眼,字口如斩,刀痕犹存。我国雕母钱清代尚多,明代仅有万历通宝、崇祯通宝等数枚,而此枚嘉靖通宝时间最早,质量最好,堪称钱币之珍品。
24.中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钱币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四川青城王小波、李顺领导农民起义, 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后王小波战死,李顺继为领袖,声势日渐壮大。第二年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王,建国号为大蜀,定年号为应运。不久起义军便被北宋统治集团镇压下去,李顺也在城破时牺牲。李顺称王时曾铸应运元宝及应感通宝铜铁小平钱,存世极为稀少。此钱现藏上海市博物馆,距今1000余年,是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钱币。
25.中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
我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是太平天国时期铸造的太平天国背“圣宝”。钱文中的国字既不是繁体字的“國”,也不是简化字的“国”,而是“囯”字。
26.中国最大最重的钱币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枚太平天国特大花钱,已破损,现仅存半爿残片,其直径为33.5厘米,厚0.8厘米,半爿重达2170克。这枚特大花钱为黄铜质,遍体鎏金,正面仅存“太天”二字。边缘是二龙戏珠图案,背面尚存一“圣”字,旁有双凤图案,边缘是八宝纹饰。这枚钱的钱文若全,可能是“太平天国”背“圣宝”。很明显,像这样大的钱并非流通货币,而是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专门铸币。如果此钱完整无缺,那么它的重量将达4500克左右,大小犹如一个茶盘,因此,说它是我国最大最重的钱币是当之无愧的。
27.中国最轻小的钱币
我国历代都有小钱,小钱有时亦称“恶钱”,是货币贬值的一种表现。如西汉之榆荚半两,鸡目五铢、董卓的无文钱等都是很轻小的,但是最轻小的钱币当属南北朝刘宋景和元年(465年)所铸之鹅眼钱。这种钱“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入水不沉,随手破碎,数十万钱不盈一掬”。因为太轻小,不易保存,所以一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很难见到它的实物了。
28.中国最早铸有人物图像的银币
清末光绪年间英属印度卢比大量流入西藏, 并且渗透到四川、云南等地,使西南边疆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害。为了抵制印度卢比的侵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决定由四川省银元局正式铸造四川卢比。有一卢比、半卢比和四分之一卢比三种,中心花有直花与横花之分,横花较少。印度卢比正面铸有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半身像,而四川卢比则铸有光绪皇帝半身像。它是我国最早铸有人物图像的银币,也是惟一铸有帝王像的正式流通货币。
29.中国最早的正式流通银币
我国使用银钱的时间很早,但在清朝以前银钱仅仅作为赏赐、贮存用,而非正式流通货币。我国正式的流通银币应以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铸造的乾隆宝藏为最早。这种银币共计三品,大者重一钱五分,中者重一钱,小者重五分,以中者铸造最多,只限西藏使用。钱币系手工打制而成,钱身很薄,俗称“薄片”。钱的正面为汉文“乾隆宝藏”四字,背面为唐古特文字,也是“乾隆宝藏”的意思。钱币中央有一方形框纹,象征方孔,只是没有打透。边缘铸有年份,分列在上下左右,计有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和六十年三种。
30.中国最早的机器铸造银币
我国银币的铸造历史很久,但都沿用浇铸和手工打制两种方法。到了19世纪,世界各国机器工业兴盛,相继出现了机器铸币,这样我国原有的铸币工艺就显得十分落后。清光绪十年(1884年)代表先进工艺的“吉林厂平”银币诞生了,它是由吉林机器官局监制的,是我国最早用机器铸造的银币。
“吉林厂平”银币全套共五枚,分一钱、三钱、半两、七钱和一两五种面额。正面中心为“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十二个汉字,在文字两侧各有一条蛟龙,上端有一篆体“寿”字,构成二龙献寿图案。背面中央方框内为汉文厂平纪值,外圈为相应满文,并有云纹图案。这种银币铸造时曾奏呈清廷,但未获批准,故未发行,仅有少量流散民间,所以十分珍贵。
31.中国最早的龙洋
清朝末年,我国许多省份先后铸造机制银币,其中有的银币背面铸有蟠龙纹,俗称“龙洋”。中国最早的龙洋是张之洞倡议铸造的广东龙洋。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准由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这种银币正面是“光绪元宝四字,中心有四个满文字,也是“光绪元宝”,外围珠圈内为英文“广东省”及“七钱三分”字样,背面是蟠龙纹,上方为“广东省造”字样,下方为“库平七钱三分”。另外还有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种面额,钱币界叫作“七三番板”,后改为七钱二分,叫“七二番板”。这是我国最早铸造的带有蟠龙纹的银币。样币送到北京后户部下令将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就成为后来广泛流通的广东龙洋。
32.中国最早的铜元
清朝末年,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我国货币制度及铸币工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改。手工浇铸的造币法已显得十分落后,理所当然地被机器铸币方法所代替。就铜币而言,广东省造币厂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首先铸造出我国第一套机制铜元——光绪元宝。这种铜元圆形无孔,钱面正中一圆圈,内有“光绪元宝”四个汉字,中心为满文“宝广”二字,圈外靠近外郭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字样,钱背正中圆圈内有蟠龙花纹,四周有英文“KwangtungOne Cent”(广东一仙)。以后各省纷纷仿铸广东铜元,基本形制一样,而幡龙花纹及钱背文字排列五花八门,版别极多。
33.中国现在最早的一张纸币
我国早在北宋天圣年间就在四川益州设交子务, 由国家正式发行纸币,称为“交子”,但是这种交子现在已看不到实物。
1982年我国政府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辽代白塔进行维修,在该塔第二层回廊的积土中发现了一张“中统元宝交钞·壹拾文”纸币。这张纸币长16.4厘米,宽9.3厘米,正面上下方及背面上方均盖有红色官印,乃九叠篆文。按1260年元朝始行中统宝钞,1269年八思巴创造蒙古新文字。此宝钞票面上没有八思巴文字,所以说它是年期间发行的,比其他现存元朝纸币都要早。因此,这张“中统元宝交钞·壹拾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张纸币,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钞票实物。
34.中国票幅最大的纸币
明朝立国之初, 曾仿照元朝早期办法,用钞不用钱,但不久又改为钱钞并用,以钞为主,钱为辅。
明朝的纸币是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的,四周有龙纹花栏,上面横书“大明通行宝钞”六字,花纹栏内两边各有四个字一行的篆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有古钱图样,下面为“中书省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贷银二百五十两”,末有洪武年月日。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设六部,造钞属户部,铸币属工部,所以钞上的中书省改为户部。大明宝钞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和一贯等六种,其中一贯钞长约34厘米,宽约22厘米,是我国票幅最大的纸币,也是世界上票幅最大的纸币。
35.中国票幅最小的纸币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浙江省将原官银号更名为浙江银行,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中华民国浙江银行,原为官督商办。民国4年(1915年)改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民国12年(1923年)官商股份分开,各自营业,商股称为浙江实业银行,官股称为浙江地方银行。后者为解决当时辅币之不足,发行了一种面额为一分的纸币,这种纸币长仅5厘米,宽仅2.5厘米,是迄今为止我国票幅最小的纸币。
36.中国最早的一张人民币
1948年时任华北银行发行科科长的石雷所收藏的一张面额为伍拾元的人民币乃是我国第一张人民币。
日, 华北人民政府发出了金字第四号布告。布告说:“为适应国民经济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在发行的当天,石雷在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后,用冀南钞换下了第一批人民币中的第一张,并珍藏至今。
石雷珍藏的这张人民币面额为“伍拾圆券”,冠字为罗马字“ⅠⅡⅢ”,号码为“”。人民币上的汉字,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华民国”、“伍拾圆”等均为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所书写,字体秀丽大方。
37.中国最大面额的纸币
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动乱,经济萧条。为了应付通货膨涨的被动局面,伪政府不断发行大额钞票,十万、百万、千万等大面额纸币先后出台。其中面额最大的当属“六十亿圆”纸币,是1949年在新疆发行的。
38.中国最早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钱文的钱币
1977年辽上京遗址出土一枚契丹文大钱,释文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据考证为耶律阿保机建国前(907年)铸。这应该是中国最早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钱文的钱币。
39.中国最早的钱币学专著
我国最早的钱币学专著是顾烜的《钱谱》。顾烜系南北朝梁人,曾任建安令,赠侯爵,乃孙吴丞相顾雍之后。据南宋洪遵《泉志》记载:“(古钱币)岁益久,类多淹没无传。梁顾烜始为之书。凡历代造立之原,大小轻重之度,皆有伦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见”。可惜这部最早的钱币著作已经失传。
40.中国现存最早的钱币学著作
我国钱币学遗产非常丰富,早在一千四五百年前就有了钱币学的专著,但是北宋以前的钱币学著作均已失传。幸存于今的最早钱币古谱当推南宋洪遵《泉志》一书。
洪遵(年),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二十三岁中词科,赐进士,后擢为秘书省正字。曾任资政殿学士,卒溢文安。著有《订正史记真本凡例》、《翰苑群书》和《谱双》等书,其中以《泉志》一书最著称。《泉志》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共著录钱币348枚,其中如永光、景和、天成、乾封泉宝大钱、天策、永隆、天德、通行泉货、天赞等均为钱币之大珍。《泉志》对先秦货币之断代等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后世钱币学之研究影响甚大。
相关资讯·[综合资讯]&·[综合资讯]&·[收藏业界]&·[综合资讯]&·[收藏业界]&
钱币专题标签
&&&&&&&&&&&&&&&&
&&&&&&&&&&&&&&&&&&
&&&&&&&&&&&&&&&&&&&&
开元通宝相关交易
时代:隋唐五代十国古币币种:古币形制:方孔圆钱
时代:元明清古币&
币种:古币&
形制:无孔圆钱&
银币:光绪元宝&
时代:元明清古币&
币种:古币&
形制:方孔圆钱&
时代:近现代钱币&
币种:纸币&
形制:长方形&
纸币:第三套人民币&
时代:近现代钱币&
币种:机制币&
形制:无孔圆钱&
银币:袁世凯像银币&
时代:近现代钱币&
币种:纸币&
形制:长方形&
纸币:第四套人民币&
时代:元明清古币&
币种:古币&
形制:方孔圆钱&
时代:近现代钱币&
币种:机制币&
形制:无孔圆钱&
银币:孙中山像开国纪念银币&
时代:元明清古币&
币种:古币&
形制:无孔圆钱&
银币:大清银币&
时代:元明清古币&
币种:古币&
形制:方孔圆钱&
时代:近现代钱币&
币种:纸币&
形制:长方形&
纸币:第二套人民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内蒙古行测真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