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司销售业绩不好的原因公司,股价却节节攀升

股价阴跌不止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节节攀升
&&&作者:曹西京
  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去年部分上市公司高管的收入,一点也不过分。随着2007年上市公司纷纷披露,在利润节节攀升的同时,很多公司的高管年薪更是大幅攀升,尽管年报披露的薪酬可能是“非完全收入”,加上持股市值和股权激励等,部分高管身价上亿,但仅年薪一项,就足以在目前下跌市道中令中小投资者不满,因为有些公司高管收入增幅超过利润增幅的同时,对股东却很吝啬―――全年分红率不超过活期存款利率。
  高管年薪刷新纪录
  统计显示,截至3月27日,从上市公司高管年度报酬总额看,平安第一、招行第二,万科和(,)并列第三,而在高管总收入前20名公司中,十家为金融企业,因此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仍为高收入的代表。但从高管个人收入看,平安富翁最多,平安共有5位高管税后年收入超过千万:梁家驹2688.2万元,张子欣为2664.8万元,马明哲为2579.4万元(未包括已捐赠的2000万元),孙建一为1441万元,理查德?杰克逊为1118.6万元。按税前收入,则(,)有三位高管2007年年度薪酬超过4000万元。其中,董事长兼CEO马明哲税前报酬4616.1万元,另有2000万元奖金直接捐赠给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累计6616.1万元,折合每天薪酬为18.12万元;常务副总经理梁家驹税前报酬为4813万元;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子欣税前薪酬为4770.4万元。这三位将2007年税前收入2285万元的深发展董事长纽曼远远甩在后面。此外,(,)有2名高管年薪超过1000万元,中信银行和(,)各有一位高管、(,)、金风科技各有四位高管年薪收入超过500万元,万科王石和郁亮年薪也超过500万元。每天收入过万元的高管数量则更多。
  虽然年报披露尚未结束,但市场人士预计,继2006年以1338万元的税后年薪夺冠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后,马明哲超过6000万元的高薪,将再次拔得2007年国内上市公司老总年薪头筹,其他公司中无人能比。从行业分布看,银行业高管薪酬最高,而平安以12位年薪超过500万元的高管数和1.49亿元的高管年度薪酬总额成为2007年收入明星。同属保险业的(,)去年利润是平安的1.64倍,其高管税前收入最高的董事长杨超也只拿到141.05万元年薪。
  收入增速超利润
  在刷新高薪纪录的同时,2007年上市公司高管收入增幅惊人。2006共有9名上市公司高管年薪高于500万元,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40位,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2006年的税后收入才1115.5万,短短一年增加增长了139%,而同期利润增长不过105.5%。民生银行年薪最高的两位高管2006年不过400多万元,去年一下子超过千万元,而净利润不过增长68.57%,而其股价去年波澜不惊,有投资者对此表示“气愤”。深发展纽曼2006年税后收入995万元,2006年一下子上升到2000多万元,“打工皇帝”令人称羡。
  不过,在管理层高薪的同时,部分公司2007年分红却很抠门―――(,)、中国平安派息率(指2007年每股分红/2007年底每股股价)不超过活期储蓄存款利率,因此受到诟病。
  激励报酬成看点
  从收入构成来看,除了年报披露的工资收入外,部分公司高管持股和薪酬激励更可观。从年报看,2007年平安管理层的基本工资部分较2006年基本维持不变,包括期权奖励在内的奖金增长是主要原因。据年报披露,平安高层2007年度共派得薪酬计2.82亿元,较往年同期增长约122%,其中与业绩表现挂钩的年度绩效奖金以及长期激励首期首次支付金额占其2007年总收入超过80%。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高科技股中高管尽管年薪不高,但以其较高的持有自家公司股数,身价超过亿元。如(,)张近东、(,)袁志敏、(,)李仲初等。
(责任编辑:刘琛)
[] [] [] []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评论
03/06 04:4811/27 23:3805/08 10:0003/05 20:2203/05 20:2301/24 07:2211/29 07:4011/28 07:58
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
读者正在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中国软件国际业绩被赞好 股价节节攀升
  9月10日消息,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00354)7月时,主席陈宇红以每股2.27元向远东控股国际收购其持有的股份,增持比重由9.13%增至15.18%。股价之后持续攀升,券商已公布中期业绩赞好,目标价纷提升,如安信将其目标价由2.56元升至3.41元;东英由2.7元升至3.4元;农银国际首纳买入建议,目标价3.27元,乃近期最为券商看好的信息科技股,值得跟进。  事实上,上半年度集团有佳绩。总计,上半年收入按年增长41.3%至19.38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加41.3%;毛利5.81亿元,上升42.7%;录得纯利增长40%至1.01亿元。整体毛,同比改善0.3个百分点至30%。针对中国信息,据讲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准备调研并起草「信息安全装备国产化」专项扶持方案,最快将在今年四季度初起草完毕并向上级部门提交,这将成国产信息及软件系统科技企业的最大推动力。最近获与国产龙头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华为企业业务金牌代理,中软将与华为企业业务全面合作,尤其是在IT产品、云计算、网络安全等领域共同拓展企业市场。  收入方面,期内专业服务(PSG)/外包服务(OSG)/新业务(ESG)分别同比上升23.9%/45.4%/335.2%。新业务比预期快增长,成为新亮点。在移动业务方面,集团现时已顺利续约飞信无线产品年合同,项目金额达1.04亿元。  同时,正在积极参与中国移动关于三新(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融合通讯业务的规划、规范和设计开发工作。在云服务业务方面,集团已完成包括中信21CN药监网系统在内的阿里云迁移服务案例6,000多个,用户满意度达99%以上;另一方面,在针对阿里多个省份「数字互联网城市」项目推广中,云迁移和运维将作为标准化的基础云服务,最先在贵州和宁夏的项目中落地。集团亦已成功整合微软云服务集成商Catapult,并正在开发SaaS新服务,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于美国市场推出。  引述农银国际认为,内地移动互联发展正加速,中软可提供相关服务。二来,内地对云服务需求有增无减,集团亦可望得益。集团的Joint Force平台将于第四季开放公测,此乃公司自主开发及运营的互联网软件服务平台,农银认为这有望减少集团成本,增拓盈利来源。Joint Force平台现时注册用户已达7,000人,组织和尝试线上提交人数已达3,000人,涉及项目近500个,其中PSG政府业务线已全部在线上完成开发和服务提交。配合附图,券商预测中软盈利稳步趋升,而技术位3元乃中期关键阻力,突破好世界,首望3.2元,回吐收集,止蚀2.6元,昨收2.93元。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意见反馈回到顶部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C) 中国网江苏频道 监督电话:025-中央巡视组入驻央企&首轮26家公司是否暗藏黑天鹅--福建频道--人民网
中央巡视组入驻央企&首轮26家公司是否暗藏黑天鹅
&&&&来源:&&&&&
导读:春节一过,2015年首轮中央巡视工作将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26家央企展开。是亏损原因涉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中4家大幅亏损与该事项直接相关,中国铝业便是其中之一。
导读:春节一过,2015年首轮中央巡视工作将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26家央企展开。此前市场预期,国企改革将是今年A股最重要的投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26家央企旗下上市公司超过70家。此番专项巡视,是惊起一群“黑天鹅”,还是打开价值投资之门?
黑天鹅?违纪
金融领域将成巡视重点
中纪委日前在官网公布了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的26家央企名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海油等都在巡视之列。据不完全统计,这26家央企旗下A股上市公司逾70家,其中中国电子、中电投旗下公司数量较多。中核建设等3家央企旗下无A股上市公司。
2015年伊始,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被查,让金融界震动不已,之后北京银行公告称其股东董事陆海军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种种迹象显示,金融领域将是今年反腐重点。
有媒体报道称,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组建了一个重点针对金融部门的反腐部门,中纪委首次明确对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王岐山曾经担任过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建设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等职务,有丰富的金融从业资历。目前,尚不知巡视组会对金融企业的巡视采取何种方式,但相对于普通国企,金融企业的技术含量会更高。有专家认为,金融企业应该也是采用专项巡视。
据统计,2014年有70多名国企高管落马,自去年底第三轮巡视工作开展以来,有14名央企高管被调查或处理。
黑天鹅?业绩
上市央企20%亏损
神华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国神华2月11日公布2014年度业绩快报,相比其他煤企大幅下滑甚至亏损而言,中国神华的业绩显然已经好看很多:全年实现净利润366.24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19.8%。
之前市场预期,国企包括央企改革将是2015年A股最重要的投资机会,不过事与愿违,央企数据显示并不乐观。在目前发布2014年业绩预告的145家上市央企中,业绩亏损的超过30家,占比高达20%,涉及机械、有色、煤炭、化工等传统行业,而且亏损数额惊人。
中国铝业预亏幅度高达163亿元,成为新一任亏损王,并打破国内A股上市公司亏损纪录。煤炭业央企国投新集预计2014年净利润为-19.69亿元。化工板块中的黑化股份、华锦股份,前者预计2014年亏损3.05亿元,后者更加悲观,预计2014年归属净利润亏损在12.5亿元至13.5亿元,由于2013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55亿元,交易所在公司2014年年报披露后,将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在有色金属行业,亏损基本是行业的普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国内4万亿投资刺激下,整个大宗商品价格呈现近两年的恢复性反弹,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前期过多产能释放,供需平衡再次被打破,大品种如金属铜、铝等价格均进入趋势性下跌的通道。另外,行业景气度下降也是化工、煤炭等周期性公司业绩陷入泥潭的重要原因。
黑天鹅?重组
绩差央企成为资金追捧的标的
如果仔细寻找向上的节点,这30余家亏损央企同样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首先是亏损原因涉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中4家大幅亏损与该事项直接相关,中国铝业便是其中之一。
券商行业分析师表示,2014年中国铝业大幅亏损更多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致,另外公司领导班子刚完成新老交替,2014年巨亏疑似财务“大洗澡”,这也为新任董事长上任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其次是受益于细分行业复苏,大金属市场复苏过程漫长,小金属市场则不乏亮点。市场表示,在多重利好因素下,稀土价格完成筑底,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五矿稀土有可能成为这样的标的,其预计2014年净利润亏损5400万至8400万元。预亏主因是稀土市场持续低迷,稀土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部分产品出现明显减值迹象而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而在二级市场上,很多绩差央企已经成为资金追捧的标的。例如黑化股份、中航黑豹、国投新集、彩虹股份等央企公司,都预计2014年业绩将亏损,但股价却节节攀升。事实上,已经有部分央企绩差公司停牌开展重组。例如,国投中鲁将重组变身医疗服务商;黑化股份拟出售公司全部资产及负债,变身集装箱物流公司,股票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上涨近八成后,于2014年12月初停牌。
黑天鹅?观点
专项巡视对股价短期影响较大
对于新一轮反腐浪潮可能会惊起的上市公司“黑天鹅事件”,光大证券认为,在反腐大力度推进之后,行业投资价值会更加突出。例如此前铁路系统的刘志军案、核电行业的中国核工业集团总经理康日新案、中国石油的蒋洁敏案等等,在反腐之后这些行业和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与投资机会。“过了春寒,万物滋长,但是一定要挺过或者避开春寒,才有未来”。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黑天鹅事件对股价短期影响明显:民生银行行长毛晓锋辞职的第二个交易日,民生银行开盘大跌超6%,9个交易日后直至昨天,其股价仍未回到大跌前的水平。
2014年华润集团的高层地震从年初持续到年底,包括原董事长宋林在内,先后有8名高管被调查,其中6位前高管与华润电力对山西金业集团的百亿收购案有关――这起收购案已成为华润集团高管的“绊马索”,自当年4月份以来,差不多每个月都有高管被调查。
据北青报记者统计,华润系在内的5家港股上市公司,2014年的股价走势涨跌互见,下挫幅度偏大。华润电力作为高层落马的重灾区,股价反而上扬幅度最大,年涨幅为8.81%,排名第一;华润置地为6.4%,排名第二。股价跌幅最大的则是华润创业,去年大跌36.93%,华润燃气大跌25.37%,华润水泥控股则下跌了3.65%。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央企*ST二重面临退市
继2014年6月长油退市打破央企股不死神话之后,今年又一家央企进入退市倒计时。
1月20日,*ST二重发布最新公告显示,截至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银行贷款等债务逾期金额为58亿元。*ST二重在2014年业绩公告中称,该公司有可能成为日“最严退市新政”正式实施以来第一家退市的上市公司。*ST二重自2010年上市还不到5年,或将成为A股史上最快退市的上市公司。对于亏损原因,公司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解释,包括公司当前所处的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订单持续减少,总体产能利用不足;公司带息负债沉重,财务费用较高;公司受近年订单持续下滑、产能利用严重不足和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部分资产存在较大减值的迹象,公司对此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公司根据富余人员减员分流计划计提辞退福利。
据*ST二重1月30日临时公告表示,预计201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亿元左右。因公司此前连续三年亏损,股票已被上交所暂停上市。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若公司2014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股票将可能在2014年年报公布后终止上市。
26家首轮巡视央企名单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责编:林东晓、施云娟)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销售业绩不好检讨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