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往信用卡里打钱吗的钱不翼而飞,谁负责

当前位置: >
> 信用卡里的钱为何不翼而飞
信用卡里的钱为何不翼而飞
&&& 近日,济宁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成功破获一起信用卡诈骗案,将涉嫌信用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黄某抓获,现场查获境内外各大银行信用卡52张、伪造复制他人银行卡15张、具有复制信用卡信息功能“pos”机一部。
&&& 日,高新区公安分局王因派出所接110指令:辖区某村居民李某报案称其信用卡被盗刷7万元。王因派出所迅速出警,向李某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9月14日上午,李某突然收到短信,被告知其名下的光大银行信用卡消费7万元整,而当时所消费的信用卡就在其钱包中。李某打电话向银行核实,确有一笔7万元的消费交易成功。王因派出所迅速组成专案组,全力侦办此案。经过细致分析,专案组决定从刷卡消费的商店着手开展调查。在卡主李某的配合下,拨打光大银行客服电话获知,这笔7万元消费地点是邹城市“某衣柜旗舰店”,但没有具体的地址。专案组通过当地税务部门查得,在邹城义乌商贸城有家服装店,注册名称为“某衣柜旗舰店”,并发现该店可以套现。店主张某介绍,在9月14日上午,有个自称是姓吴的男子给张某打电话,问他能否信用卡套现,张某告诉他可以并谈成每万元收取30元手续费。大约11时左右,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到张某店刷卡,以“吴某”的名字签字消费了7万元,扣除了210元手续费,要了2.5万元现金,其余44790元通过支付宝转到了户主为“吴某”的工商银行卡上。经询问,张某与该“吴某”并不认识,是通过张某网上做的广告找到张某的。办案民警让张某现场拨打了“吴某”的联系电话,语音提示已经停机。办案民警提取了“吴”与张某的联系电话、支付宝交易记录、“吴某”工商银行卡号及pos消费签名单。
&&& 专案组根据获取的线索,展开深入调查,发现了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通过分析比对,犯罪嫌疑人终于浮出了水面。专案组于10月18日凌晨,将正在赌博的犯罪嫌疑人黄某成功抓获。起初,黄某拒不交待诈骗事实。当民警将事先调查的证据摆在他面前时,黄某的心理防线开始动摇,并最终交代了盗刷李某信用卡的犯罪事实。
&&& 据黄某供述,作案需经过以下几个环节。首先,黄某依靠经营的电脑维修店、琴行和安装监控为掩护,当消费者刷卡消费时,用能复制卡片信息的特殊“pos”机,复制保存银行卡片信息。其次,黄某通过网上认识的“杨某”,根据黄某提供的卡片信息,加工成与真银行卡具有相同功能,但无外形图案的“白面”银行卡。再次,黄某通过网上认识的郭某,让郭某为复制的“白面”银行卡做表面处理,复制成以假乱真的“克隆”银行卡。最后,黄某利用“克隆”的银行卡,选取能套取现金的pos机主,套取现金,实施信用卡诈骗。
标签:信用卡
版权所有:卡讯网()粤ICP备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人民网―卡里的钱为何不翼而飞
卡里的钱为何不翼而飞
卢小波 周勇 沈竹 顾平
  民警现场演示犯罪分子如何使自动柜员机吞卡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各地银行卡刷卡消费额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目前,国内银行卡发行量已经达到7.14亿张。就在人们更多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时候,涉及银行卡的金融票证犯罪活动也在同步增加,去年全国公安机关仅此共立案3800多起。那么――  不法分子怎么利用银行卡来做案呢?先来看看发生在湖南株洲的一个案例。  盗取银行回单和密码  中国银行株洲市分行曾陆续接到十余名储户反映,说自己信用卡上的钱无缘无故地消失了。钱没了,而银行卡并没有遗失,密码也没有告诉过外人,惟一的疑点是这些储户最近都曾在这家中国银行株洲市分行设在建设南路的自动取款机上取过款,它成为了警方调查的突破口。  在对这台自动柜员机进行监控的过程中警方注意到,同一名男子多次在自动柜员机旁,捡拾储户取款以后丢弃的银行回单。警方推断:他们肯定是在临近的某个地方窥视到了取款人按密码的情景。在对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观察后,焦点集中到了距柜员机仅有十几米远的一个房间上。  这个房间是金源招待所的一个客房。据招待所服务员介绍,这间房已被一个名叫刘晶的外地人包租了两个月。果然,在搜查过程中,发现房间里有一套完整的电视监控设备,而监控镜头对着的正是那台自动柜员机。两天后,一直潜伏在附近的公安干警将返回房间的犯罪嫌疑人刘晶当场抓捕。原来,刘晶在租下了柜员机对面的这个房间后,安装了电视监控设备,对柜员机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监控。通过监控设备偷录了画面,储户在自动柜员机上输入的银行卡密码尽收眼底。而后,只要将录像带上显示的时间与拣回的银行回单上的时间相对应,便可获得储户银行卡的完整资料。  在这个高科技案件中,制作仿真银行卡的过程之简单也令人惊讶。半年前,徐征国花两万元钱找人在几天内就学会了制作仿真度极高的银行卡的技术,在购买了手提电脑、银行卡读写器等作案的硬件之后,用这些设备克隆出的银行卡就可以从取款机里盗出原储户卡里的钱。徐正国自己先用假身份证去银行办了银联卡,然后就通过捡别人的银行回单和偷窥别人的密码来盗取别人的存款。为了减少自己的风险,徐正国还专门花高价雇人为他捡拾储户丢弃的银行回单。  在短短半年时间,这个犯罪团伙就在株洲、长沙、岳阳等地,用这种方法成功窃取了中行、工行、农行、建行等多家银行150多个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克隆银行卡80余张,涉案金额60多万元。类似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发生在自动取款机上,也会发生在刷卡消费的过程中。从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看,一些犯罪分子,还把盗码器放在手里或者放在柜台下,趁收银的时候,盗取银行卡的客户资料,然后做成假卡消费。  吞卡陷阱  实际上,不法分子在自动取款机上暗藏的陷阱还不止银行回单这一个。不少人在取款过程中,都遇到过吞卡的情况,一般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机器出了故障。可谁能想得到,这有可能就是不法分子做下的手脚。  今年4月9日,当袁先生把银行卡插入取款机时,屏幕上显示系统维护,无法操作,袁先生的信用卡被卡在了机器里,这时一名系着领带的男子走了过来。他“好心”地给袁先生出主意,告诉他可以打取款机上贴着的客户服务电话请求帮助。袁先生就按照他的指点打了电话,对方告诉他重新输入一遍密码,之后仍然没有把卡取出,袁先生在电话中被告知卡已被挂失,明天去银行取就可以了。袁先生无奈只得离开。当袁先生第二天早上去银行取卡时,被银行告知并没有他的卡,而且卡里的钱已经全部被别人取走了。  实际上,北京市警方今年接到多起类似报案,这些案件都有共同的特点:银行卡先被提款机吞掉,紧接着出现好心人,帮助拨打提款机上贴着的客服电话。  通过对银行监控录像的分析,警方很快锁定录像中的这两个人,袁先生吃惊地发现其中一人竟然就是那个帮助他打银行电话的好心人,监控录像清晰显示出了整个的做案过程:这个人把一个什么东西塞进了提款机的插卡口内,另一个人把一张印有银行客户服务电话字样的纸条贴在了提款机上。实际上这个电话号码是提款机对面公用电话的号码。没过多久有人来到此处取钱了,当取款人把银行卡放入插卡口后,由于有障碍物阻挡,银行卡无法被识别,提款机的屏幕上显示操作错误,而此时卡也被卡在插卡口内。就在此时,一个“好心人”及时出现,这名好心人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诱使事主相信贴在提款机上的号码是真的客服电话,并且让其拨打。而接下来的行动是他与对面电话亭里的人协作完成的。此时守候在银行提款机旁边的人已把事主的密码记录下来。等事主走远以后,骗子便把提款机里的银行卡取出来,再把卡里的钱全部取走。  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  看来银行卡用起来尽管方便,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此,记者还特意专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察系副教授马忠红。  马忠红告诉记者,银行卡犯罪的手段可以说越来越多了,对于持卡人来讲,要有一些基本的防范手段。你的身份证要妥善保管,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防止他人冒用你的身份证领取银行卡,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当你领取到银行卡以后,尤其是集体申办的银行卡,一定要及时地修改自己的初始密码,因为有些初始密码都是比较容易记忆的,比如说888、666。有些犯罪分子就会利用这些可乘之机,根据自己的卡号来推测别人的卡号,利用这些统一的原始密码窃取你的现金。这里就提醒用户要及时地修改自己的初始密码。据说现在有一种电子邮件,它就可以作为发现用户密码的工具。有些犯罪分子利用用户喜欢网上消费的特点,发些电子邮件,这些电子邮件事实上是一个盗码程序。当用户在网上进行消费的时候,这些电子邮件就会将用户输入的卡号和密码传给发件人,使犯罪分子了解用户的个人信息。所以对一些陌生邮件不要轻易打开,比如有的名称叫表哥你好,这是一类,还有的叫网络小燕。这些都属于比较可疑的邮件,而且是警方已经掌握的,它们就是盗码邮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粗略估算,我国目前每年银行卡案件涉及金额在1亿元左右,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全球,信用卡欺诈交易额目前已占年总交易额的1.5%。有专家预计,在银行卡、假币、证券、信用证这四大类金融犯罪中,银行卡犯罪因为获利高、隐蔽性强,有可能跃居首位。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么,针对银行卡犯罪的种种伎俩,我们有哪些招数可以化解呢?  专家告诉记者,除了持卡人自身的安全意识外,更重要的问题是银行卡自身的技术缺陷,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设备盗取磁条上的资料,进行复制。目前,国际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用技术含量高的智能卡逐渐取代现有的磁条卡。欧洲从今年起,将逐渐普及智能卡,亚洲一些国家推行的时间会在2005年。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正在制定金融智能卡的规范办法,稳步推行智能卡运用,以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稿件由央视《经济半小时》提供)  编后:在我们享受自动取款、刷卡消费等方便快捷的用卡方式的同时,各种信用卡犯罪也如影随形,悄然而至。对于这些经济生活中的毒瘤,政府、银行及公安部门一直毫不手软,坚决予以打击。消费者不必因噎废食,放弃用卡的种种便利。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掌握识别犯罪的基本常识,正是本文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内容。  《市场报》&日&第九版  来源:
  贴在自动柜员机上的“客服电话”原来由犯罪分子接听
(责任编辑:刘克)
热门评论文章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或反映。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信用卡未曾离身 钱却不翼而飞?
新闻来源:
摘要:现代人的生活是越来越方便了。外出旅游、购物、娱乐,不用再带着厚重的钱包,只需一张小小的信用卡,或者一个银行卡账号,就可以全部解决。然而,便利的同时,风险也在与日俱增。
&  现代人的生活是越来越方便了。外出旅游、购物、娱乐,不用再带着厚重的钱包,只需一张小小的信用卡,或者一个银行卡账号,就可以全部解决。然而,便利的同时,风险也在与日俱增。蓬江区的梁先生就因为信用卡被人莫名盗刷,损失了不少钱。  梁先生称,自己的信用卡已经办了5年了,之前一直没有出过什么问题。然而,在4天前,梁先生正在超市买东西,却收到了两条莫名其妙的短信。  梁先生:下午16点47分和49分 但是我一看到短信发觉不妥 两条都是支付的短信 一笔是八千 一笔是一万的转账 我是查了自己的手机银行 发觉从我的信用卡账户 转到我的理财通卡的账户里面去 有一笔一万的就从我的理财通卡那里 转到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的账户上面去。&  发觉不妥之后,梁先生立即打电话给银行,要求挂失信用卡,并报警处理。随后,梁先生在自己的手机银行上查到最后转入账户的信息。但转入账号的那人,他根本不认识。令梁先生感到非常奇怪的是,自己很少网购,连家人也不知道他的卡号和密码,对方到底是用何种方式盗刷卡的呢?  梁先生:我的卡还是在我的手上 我的U盾也是在我的手上 我的账户网上转账是需要我的U盾或者动态密码 但是我没有收到 所以我估计是网上盗刷 但是具体的原因我还是想不清楚。  还有一点让梁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对方为何要把梁先生信用卡里的钱先转入他的理财通卡,然后再转到自己的卡里?多此一举的意义何在?然而,此时此刻,梁先生最担心的问题却是,银行已经开始打电话催他信用卡还款了。  梁先生:我的信用卡已经准备到还款的日期 银行也通知我进行还款 但是对我来说 也是我的损失 在没有调查完这个损失之前 我觉得这笔钱不应该主要是由我来承担 假如我是被盗刷了一千几百万的话 我根本上是没有能力去还这笔钱 我希望就是等待警方的调查 具体怎样的结果 我们再按照那个结果进行责任承担。  到底是何原因,梁先生信用卡里的钱会突然被转走?我们暂时还无从知晓。目前,梁先生已经把相关资料提交给警方,女帮办也将继续追踪。现如今,信用卡骗局层出不穷,市民到底该如何防范呢?女帮办明天将为您介绍一些小妙招。来看其他的。&
大家正在看
版权所有 (C) 江门广播电视台 | 行业作风监督电话:
江门广播电视台新闻爆料热线: 广告投放热线: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发展大道178号新广电大楼(邮政编码:529000)海口一男子称网上申请信用卡时钱被转走 8万余元不翼而飞
&&& 原标题:&银行卡内8万余元不翼而飞& &&& 海口一男子称网上申请信用卡时钱被转走;警方: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 王先生出示报案单 &&&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网银来购物、交费和转账交易等。昨日,在海口做生意的王先生遇到了这样一件烦心事。王先生介绍,他在使用网银时,不知为何卡内的8万多元被转入他人的账户中。据悉,王先生已向银行反映此事,且向警方报了案。 &&& 卡内8万余元被转走,仅剩下百余元 &&& 因为工作的关系,海口市民王先生要经常通过网银来完成业务。昨日,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海口一建材公司的财务人员,此前曾多次通过手机网银转账,均没有出现过问题。&日18时左右,当时我是第一次通过电脑来申请某银行的信用卡,于是进入该银行的官方网站,填写相关资料。&王先生介绍,在操作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一串数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 &之前我转账时,都需要先通过官方网站获取一串数字,然后输入到电子密码器内,获取动态密码后,再进行操作。&王先生说,当时他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出现了一串数字,他以为这是申请信用卡必走的程序。但没有想到的是,输入动态密码后,卡内的8万多元被转入他人的账户中,只剩下了100多元。王先生告诉记者,该银行卡是他叔叔老王的,卡内的8万多元不翼而飞。 &&& &我没有输入收款人等信息,这笔8万多元怎么就莫名其妙转到了他人的账户中呢?&王先生对此表示不解。为了让记者了解清楚该起事件的详细经过,随后王先生拿出手机向记者演示了他平时通过手机银行进行网上转账的操作流程。 &&& &首先进入该银行的官网,然后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用户名就是我叔叔老王的银行卡号,银行卡和手机是绑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登录成功后,输入要向对方转账的账号和金额等基本信息。接着,官网上就会出现一串数字,提醒要在电子密码器中输入部分数字,然后通过电子密码器获取动态密码。&只有我再次输入新获得的动态密码后,钱才会转给对方。&王先生说,按理说这套流程是十分完备的,他不清楚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 警方:已受理,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 &&& 那么,对于王先生所遇到的问题,银行方面又会如何处理呢?据王先生介绍,事发后,他已经向银行相关负责人反映此事。但银行方面表示,必须要由警方介入后,才能提供一些原始的资料和信息。针对此事,海口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于日向王先生出具了《受案回执》,称王先生被盗刷83400元一案派出所已受理。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 提示: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使用网银 &&& &为了避免上当,大家在办理网银业务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链接的网站,比较保险的方法是直接在搜索栏中输入所在银行的官方网址。&昨日,海口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安全专家齐先生告诉记者,春节前夕是刷卡和使用网银的高峰期,市民要做好防范工作。 &&& 首先,银行卡密码尽量不要设置为自己的生日电话等容易被猜出来的数字,一些银行卡持有人的安全意识比较弱,如果自己的卡号和密码被他人窃取或猜出,用户账号就可能在网上被盗用,从而造成损失;其次,在使用网银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自己的密码告诉他人,不要轻信任何套取网上银行用户名(登录卡号)和密码的行为,不法分子可能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索要银行卡号、用户名和密码;此外,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网吧、公共图书馆等)使用网上银行,以防止这些计算机可能装有恶意的监测程序,可能会使自己的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健康岛频道推荐
海南美食频道推荐
海南房产频道推荐
海南汽车频道推荐
海南一家推荐
家居装饰频道推荐
城市消费频道推荐当前位置: >
> 信用卡握在手里卡内的钱却不翼而飞
信用卡握在手里卡内的钱却不翼而飞
&&& 5月以来,城东派出所接连接到两起被盗刷案件报警。由于涉及网络,作案人员身份信息无法快速明确,破案困难重重。
&&& 5月11日,诸暨刘先生报警称其手机突然停机,充了话费之后还是停机,就打10086咨询,得知其号码被人叫停了,重新启动了自己的号码后立刻收到了注册短信和两笔信用卡消费短信,一笔是2820元,一笔是1840元。并有电话打到其手机上,对方是外地人,刘某听不懂方言,只觉得对方言语间似是很得意。刘某因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平日上网、购物等都十分谨慎,没有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而且信用卡也一直是自己保管的,为什么会被他人盗刷呢?
&&&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人身上。4月23日,宋某也遭遇这样的情况。4月19日,宋某手机接到招商银行发来的8条短信,称其分13次刷卡消费了1万余元,但卡一直在宋某身上,其也并未消费过短信所列项目。宋先生立即到办卡的招商银行查询,得知有人在俄罗斯盗刷了他的信用卡。
&&& 民警支招:刘某和宋某银行卡被盗刷案件看似很离奇,其实很有可能在平常刷卡消费时被不法分子复制了信息。现在市面上信用卡被盗刷方式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信用卡被偷或遗失;信用卡被冒用;他人通过网络进行无卡交易;持卡人信用卡数据被盗用。而犯罪分子复制银行卡的手段大致有三种:使用便携式信息采集器,通过电脑制作伪卡在ATM机的插卡口加装高仿真的卡槽,里面装有读卡器,同时安装微型摄像头,拍摄密码输入过程;还有就是通过网上购买客户信息。市民务必在保管好信用卡的同时谨慎使用信用卡消费,以防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标签:信用卡
版权所有:卡讯网()粤ICP备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以往信用卡里存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