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票人叫我领款单,可以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__有限责任公司差旅费报销制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哪些热门问题已被解决?
已解决问题
出纳工作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出纳工作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最佳答案-网友投票选出
有些单位不按账款分管的原则行事,出纳工作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一、出纳工作发生差错的原因 1.制度不严无章可循,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随意经手现金,且长期不与出纳结算,出纳员对现金收支情况不明,因而常出现差错,有的单位为逃避上级或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监督,采取隐瞒收入的手段,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这样,不仅会造成“账内”资金与“账外”资金相互交错,而且由于这部分资金在收支上存在的不合理或不合法性,加上长期缺乏正常监管,因此,常常出现乱批乱支乱花现象,这也是导致出纳工作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2.手续不全,疏于防范,有的出纳员填写现金支票、编制证账凭证不规范,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有的贷款无据或领款不签字、不盖章,时间一长,贷款、领款人遗忘,或有意赖账,或意外身亡,事后清查账务,出纳员又找不出对方贷款、领款的其他证据,只得自己赔钱事;有的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款折、印鉴等保管不善,一旦遗失或被盗,就会酿成祸患, 3.工作不勤奋,粗心大意, 4.监督不力,管理混乱, 5.动机不良,知错犯错, 二、避免差错的防范措施 1.健全制度,按章做事,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制度》,实行现金、存钱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账款分管制度,出纳员不登记会计记录,非现金出纳员一律不得经手现金,建立健全现金收支和票证管理制度,现金收取使用统一规定的收款凭证,并及时全额入账,严禁收入不上账或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现金开支要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严禁坐支、挪用、公款私存,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加强票证管理,严禁“出卖”账户、出借支票和擅自签发空白转账支票, 2.规范操作,杜绝漏洞,填写支票要认真,做到字迹清晰,数码规范,大写前不留空,小写前注明均,避免给坏人可乘之机;编制证账凭证,要按原始单据的自然张数填写附件张数,并用胶水粘牢,以防脱落和避免原始单据被别有用心的人拙掉销毁、嫁祸于人;领款、贷款要严格履行手续,领款必须有领款人签字盖章,贷款必须由借款人立据、签字盖章并经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3.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出纳工作是一项繁忙而又细致的工作,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做到“三勤、三心”,“三勤”就是:业务生疏要勤问,重要业务工作勤向领导汇报;经办业务要手勤,做到填单认真、点钞精确、记账及时、手续清楚,尤其对每一笔收付业务,要按照时间先后逐笔记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钱日记账,并及时盘点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联系银行要腿勤,每天超过规定限额的结存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经常与银行核对存钱账目,一旦发现错账,应及时弄清情况,迅速更正,“三心”就是:学习业务要虚心,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办理业务耍细心,每一笔收付业务郡要亲自过手、过目,辨别真伪,严格把关,避免粗心大意造成差错;日常工作要有责任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谨慎从事,尤其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款折、印鉴等要妥善保管,防止遗失、被盗、被骗而酿成大祸, 4.加强监管,民主投资理财,一是加强会计监督,特别是出纳员要主动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主动为现金盘库提供条件,对账时主动为会计员报出现金库存数,只有这样,才能检查出账款是否真正相符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平时对财务收支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审计,年终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区别情况,及时处理,三是推行民主投资理财制度,经群众民主推荐、选举,产生民主投资理财小组,投资理财小组定期召开投资理财会议,检查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公布财务收支账目,接受群众监督, 5.廉洁自律,防微杜渐,出纳员经常与金钱打交道,一定要做到手脚干净,一尘不染,绝不能心存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绝不能动用和侵占国家和集体的一分一厘,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钱迷心窍只会自毁人生!怎样办理支票挂失已经签发的普通支票和现金支票,如因遗失、被盗等原因而丧失的,应立即向银行申请挂失, (l)出票人将已经签发内容齐备的可以直接支取现金的支票遗失或被盗等,应当出具公函或有关证明,填写两联挂失申请书(可以用进账单代替),加盖预留银行的签名式样和印鉴,向开户银行申请挂失止付,银行查明该支票确未支付,经收取一定的挂失手续费后受理挂失,在挂失人账户中用红笔注明支票号码及挂失的日期, (2)收款人将收受的可以直接支取现金的支票遗失或被盗等,也应当出具公函或有关证明,填写两联挂失止付申请书,经付款人签章证明后,到收款人开户银行申请挂失止付,其他有关手续同上,同时,依据《票据法》第15条第3款规定:“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3月内,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打官司,”即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的待票人在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时,须以书面形式向票据支付地(即付款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公示催告申请,在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申请书上,应写明票据类别、票面金额、出票人、付款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并说明票据丧失的情形,同时提出有关证据,以证明自己确属丧失的票据的持票人,有权提出申请, 按照规定,已经签发的转账支票遗失或被盗等,由于这种支票可以直接待票购买商品,银行不受理挂失,所以,失票人不能向银行申请挂失止付,但可以请求收款人及其开户银行协助防范,如果丧失的支票超过有效期或者挂失之前已经由付款银行支付票款的,由此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均应由失票人自行负责,出纳工作的具体流程出纳的工作流程如下: 一、办理银行存钱和现金领取, 二、负责支票、汇票、发票、收据管理, 三、做银行帐和现金帐,并负责保管财务章, 四、负责报销差旅费的工作, 1、员工出差分借支和不可借支,若需要借支就必须填写借支单,然后交总经理审批签名,交由财务审核,确认无误后,由出纳发款, 2、员工出差回来后,据实填写支付证明单,并在单后面贴上收据或发票,先交由证明人签名,然后给总经理签名,进行实报实销,再经会计审核后,由出纳给予报销, 五、员工工资的发放, 出纳工作细则: 工作事项及审验等程序 失误防范及纠正程序 现金收付 1、现金收付的,要当面点清金额,并注意票面的真伪, 若收到假币予以没收,由责任人负责, 2、现金一经付清,应在原单据上加盖“现金付讫章”, 多付或少付金额,由责任人负责, 3、把每日收到的现金送到银行, 不得“坐支”, 4、每日做好日常的现金盘存工作,做到账实相符 做好现金结报单,防止现金盈亏,下班后现金与等价物交还总经理处, 5、一般不办理大面额现金的支付业务,支付用转账或汇兑手续, 特殊情况需审批, 6、员工外出贷款无论金额多少,都须总经理签字,批准并用借支单贷款, 若无批准贷款,引起纠纷,由责任人自负, 银行账处理 1、登记银行日记账时先分清账户,避免张冠李戴,开汇兑手续, 2、每日结出各账户存钱余额,以便总经理及财务会计解企业资金运作情况,以调度资金, 每日下班之前填制结报单, 3、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不得随意乱放, 4、企业账务章平时由出纳保管, 每日下班后账务章交总经理处, 报销审核 1、在支付证明单上经办人是否签字,证明人是否签字, 若无,应补, 2、附在支付证明单后的原始票据是否有涂改, 若有,问明原因或不予报销, 3、正规发票是否与收据混贴, 若有,应分开贴, 4、支付证明单上填写的项目是否超过3项, 若超过,应重填, 5、大、小金额是否相符, 若不相符,应更正重填, 6、报销内容是否属合理的报销, 若不属,应拒绝报销,有特殊原因,应经审批, 7、支付证明单上是否有总经理签字, 若无,不予报销,出纳工作中常见的差错类型出纳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差错种类很多,其主要表现在:记帐凭证汇总表不平,总分类帐不平,各明细分类帐户的余额之和不等于总分类帐有关帐户的余额;银行存钱帐户调整后的余额与银行对帐单不符等,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记录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种: 1.会计原理、原则运用错误,这种错误的出现是指在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核算形式的选用、会计处理程序的设计等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出现不符合会计原理、原则、准则规定的错误,例如,对规定的会计科目不设,不应设立的却乱设,导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真实;对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执行不严等, 2.记帐错误,主要表现为漏记、重记、错记三种,错记又表现为错记会计科目,错记记帐方向,错用记帐墨水(蓝黑墨水误用红水,或红水误用蓝黑墨水),错记金额等, 3.计算错误,主要表现为运用计算公式错误;选择计算方法错误;选定计量单位错误等等,常见会计错误种类详见下表 原理原则运用错误 记帐错误 计算错误 会计科目设计错误 会计科目运用错误 会计原则运用错误 会计制度执行错误 漏记 重记 错记 确定计量单位错误 选择计算方法错误 运用计算公式错误出纳不出错有哪些技巧?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并熟练掌握相关要领,俗话讲:一窍不得,少挣几百,说的就是技能运用问题,干出纳也是如此,所以说,出纳工作关键在于认真、细心,遇事不慌,要讲究工作艺术, 首先在收付现金时要唱收唱付,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印象,与当事人核对金额,还可以取得别人的听觉旁证,对需要报销。
你可能还想知道:
其他答案(1)
路过,蹲着看高人回复
0支持 0反对
评论内容必须为20——2000字!(请勿发表反动、色情、暴力等语言)
我已阅读并了解&&匿名
您还不是丁丁用户
急需你的解答
可是她的院校在嘉兴,我非常爱某个女生她也非常非常爱我,我却在宁波,只能1个月见1
好久没有看见他们,有薄荷了解吗?。
网球王子里没看到他们俩。
从哈尔滨坐飞机到宁波要1320元呢?但是在途宝网里看到的只有几百块钱,我想六月分
天津到宁波飞机票和火车票分别多少钱。出纳现金收支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1下载券4页免费11页4下载券1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1页1下载券1页免费6页免费66页2下载券
出纳现金收支作业|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现金收入精细化管理标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8页免费178页免费12页免费14页免费4页免费5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78页1下载券66页免费245页2下载券230页1下载券79页免费
现金收入精细化管理标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出纳工作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出纳工作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09-07-04 &匿名提问 发布
出纳工作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一、出纳工作发生差错的原因  1.制度不严,无章可循。有些单位不按账款分管的原则行事,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随意经手现金,且长期不与出纳结算,出纳员对现金收支情况不明,因而常出现差错。有的单位为了逃避上级或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监督,采取隐瞒收入的手段,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这样,不仅会造成“账内”资金与“账外”资金相互交错,而且由于这部分资金在收支上存在的不合理或不合法性,加上长期缺乏正常监管,因此,常常出现乱批乱支乱花现象,这也是导致出纳工作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2.手续不全,疏于防范。有的出纳员填写现金支票、编制证账凭证不规范,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有的借款无据或领款不签字、不盖章,时间一长,借款、领款人遗忘,或有意赖账,或意外身亡,事后清查账务,出纳员又找不出对方借款、领款的其他证据,只得自己赔钱了事;有的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折、印鉴等保管不善,一旦遗失或被盗,就会酿成祸患。  3.工作不勤奋,粗心大意。  4.监督不力,管理混乱。  5.动机不良,知错犯错。  二、避免差错的防范措施  1.健全制度,按章办事。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制度》,实行现金、存款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账款分管制度,出纳员不登记会计记录,非现金出纳员一律不得经手现金。建立健全现金收支和票证管理制度,现金收取使用统一规定的收款凭证,并及时全额入账,严禁收入不上账或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现金开支要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严禁坐支、挪用、公款私存,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加强票证管理,严禁“出卖”账户、出借支票和擅自签发空白转账支票。  2.规范操作,杜绝漏洞。填写支票要认真,做到字迹清晰,数码规范,大写前不留空,小写前注明均,避免给坏人可乘之机;编制证账凭证,要按原始单据的自然张数填写附件张数,并用胶水粘牢,以防脱落和避免原始单据被别有用心的人拙掉销毁、嫁祸于人;领款、借款要严格履行手续,领款必须有领款人签字盖章,借款必须由借款人立据、签字盖章并经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3.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出纳工作是一项繁忙而又细致的工作,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做到“三勤、三心”。“三勤”就是:业务生疏要勤问,重要业务工作勤向领导汇报;经办业务要手勤,做到填单认真、点钞准确、记账及时、手续清楚,尤其对每一笔收付业务,要按照时间先后逐笔记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及时盘点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联系银行要腿勤,每天超过规定限额的结存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经常与银行核对存款账目,一旦发现错账,应及时弄清情况,迅速更正。“三心”就是:学习业务要虚心,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办理业务耍细心,每一笔收付业务郡要亲自过手、过目,辨别真伪,严格把关,避免粗心大意造成差错;日常工作要有责任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谨慎从事,尤其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折、印鉴等要妥善保管,防止遗失、被盗、被骗而酿成大祸。  4.加强监管,民主理财。一是加强会计监督,特别是出纳员要主动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主动为现金盘库提供条件,对账时主动为会计员报出现金库存数,只有这样,才能检查出账款是否真正相符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平时对财务收支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审计,年终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区别情况,及时处理。三是推行民主理财制度,经群众民主推荐、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理财小组定期召开理财会议,检查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公布财务收支账目,接受群众监督。  5.廉洁自律,防微杜渐。出纳员经常与金钱打交道,一定要做到手脚干净,一尘不染,绝不能心存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绝不能动用和侵占国家和集体的一分一厘,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钱迷心窍只会自毁人生!怎样办理支票挂失已经签发的普通支票和现金支票,如因遗失、被盗等原因而丧失的,应立即向银行申请挂失。  (l)出票人将已经签发内容齐备的可以直接支取现金的支票遗失或被盗等,应当出具公函或有关证明,填写两联挂失申请书(可以用进账单代替),加盖预留银行的签名式样和印鉴,向开户银行申请挂失止付。银行查明该支票确未支付,经收取一定的挂失手续费后受理挂失,在挂失人账户中用红笔注明支票号码及挂失的日期。  (2)收款人将收受的可以直接支取现金的支票遗失或被盗等,也应当出具公函或有关证明,填写两联挂失止付申请书,经付款人签章证明后,到收款人开户银行申请挂失止付。其他有关手续同上。同时,依据《票据法》第15条第3款规定:“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3月内,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的待票人在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时,须以书面形式向票据支付地(即付款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公示催告申请。在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申请书上,应写明票据类别、票面金额、出票人、付款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并说明票据丧失的情形,同时提出有关证据,以证明自己确属丧失的票据的持票人,有权提出申请。  按照规定,已经签发的转账支票遗失或被盗等,由于这种支票可以直接待票购买商品,银行不受理挂失,所以,失票人不能向银行申请挂失止付。但可以请求收款人及其开户银行协助防范。如果丧失的支票超过有效期或者挂失之前已经由付款银行支付票款的,由此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均应由失票人自行负责。出纳工作的具体流程出纳的工作流程如下:  一、办理银行存款和现金领取。  二、负责支票、汇票、发票、收据管理。  三、做银行帐和现金帐,并负责保管财务章。  四、负责报销差旅费的工作。  1、员工出差分借支和不可借支,若需要借支就必须填写借支单,然后交总经理审批签名,交由财务审核,确认无误后,由出纳发款。  2、员工出差回来后,据实填写支付证明单,并在单后面贴上收据或发票,先交由证明人签名,然后给总经理签名,进行实报实销,再经会计审核后,由出纳给予报销。  五、员工工资的发放。  出纳工作细则:  工作事项及审验等程序  失误防范及纠正程序  现金收付  1、现金收付的,要当面点清金额,并注意票面的真伪。  若收到假币予以没收,由责任人负责。  2、现金一经付清,应在原单据上加盖“现金付讫章”。  多付或少付金额,由责任人负责。  3、把每日收到的现金送到银行。  不得“坐支”。  4、每日做好日常的现金盘存工作,做到账实相符  做好现金结报单,防止现金盈亏。下班后现金与等价物交还总经理处。  5、一般不办理大面额现金的支付业务,支付用转账或汇兑手续。  特殊情况需审批。  6、员工外出借款无论金额多少,都须总经理签字,批准并用借支单借款。  若无批准借款,引起纠纷,由责任人自负。  银行账处理  1、登记银行日记账时先分清账户,避免张冠李戴。开汇兑手续。  2、每日结出各账户存款余额,以便总经理及财务会计了解公司资金运作情况,以调度资金。  每日下班之前填制结报单。  3、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不得随意乱放。  4、公司账务章平时由出纳保管。  每日下班后账务章交总经理处。  报销审核  1、在支付证明单上经办人是否签字,证明人是否签字。  若无,应补。  2、附在支付证明单后的原始票据是否有涂改。  若有,问明原因或不予报销。  3、正规发票是否与收据混贴。  若有,应分开贴。  4、支付证明单上填写的项目是否超过3项。  若超过,应重填。  5、大、小金额是否相符。  若不相符,应更正重填。  6、报销内容是否属合理的报销。  若不属,应拒绝报销,有特殊原因,应经审批。  7、支付证明单上是否有总经理签字。  若无,不予报销。出纳工作中常见的差错类型出纳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差错种类很多,其主要表现在:记帐凭证汇总表不平,总分类帐不平,各明细分类帐户的余额之和不等于总分类帐有关帐户的余额;银行存款帐户调整后的余额与银行对帐单不符等。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记录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种:  1.会计原理、原则运用错误。这种错误的出现是指在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核算形式的选用、会计处理程序的设计等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出现不符合会计原理、原则、准则规定的错误。例如,对规定的会计科目不设,不应设立的却乱设,导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真实;对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执行不严等。  2.记帐错误。主要表现为漏记、重记、错记三种。错记又表现为错记了会计科目。错记了记帐方向,错用了记帐墨水(蓝黑墨水误用红水,或红水误用蓝黑墨水),错记了金额等。  3.计算错误。主要表现为运用计算公式错误;选择计算方法错误;选定计量单位错误等等。常见会计错误种类详见下表 原理原则运用错误  记帐错误  计算错误 会计科目设计错误  会计科目运用错误  会计原则运用错误  会计制度执行错误  漏记  重记  错记  确定计量单位错误  选择计算方法错误  运用计算公式错误出纳不出错有哪些技巧?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并熟练掌握相关要领。俗话讲:一窍不得,少挣几百。说的就是技能运用问题,干出纳也是如此。所以说,出纳工作关键在于认真、细心,遇事不慌,要讲究工作艺术。  首先在收付现金时要唱收唱付,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印象,与当事人核对金额,还可以取得他人的听觉旁证。对需要报销的发票,抬头与本单位不符、大小写金额不符、涂改发票、发票上无收款单位章或收款人章、发票与支票入账方不符者,均不接受发票,待补办手续后再报核。报销单位需先签字、后付款;收款单据先交款、后盖章;付款单据要盖付讫章。付款单据如由他人代领现金者,应签代领人名字,而不得签被代领人名字;代领人不是本单位的职工,要注明与被带领人关系及其联系地址。营业外收入及杂务收入,要以经办单位交款单位为依据,收款后开给财务收据。  其次,要注意加强对支票、发票和收据的保管。领用支票要设立备查登记簿,经单位主管财务领导审签后,并由领用人签章。领用现金支票要在存根联上签字,以防正副联金额不符。支票存根联上要逐项写明金额、用途、领用人,并在备查簿上注明空白支票和支票限额。支票作废后要按顺序装订在凭证中。空白发票和收据不能随便外借,已开具金额尚待带出收款的发票和收据,要由借用人出具借据并作登记,以便分清责任,待款收回后再结清借据。发票和收据作废后要退回来,先作废后重开,如果是销货发票退回红冲,应该先由仓库部门验货入库后再进行退款。如果对方丢失发票和收据,要根据对方财务部门开出该款尚未报销的证明才能补办单据,并在证明单上注明原开发票或单据的时间、金额、号码等内容,同时注明“原开单句作废”字样。  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和现金日记账,要首先复核凭证、支票存根、附件是否一致,然后按付出支票号码顺序排列,以便查对。摘要栏应注明经办人、收款单位及支票号码。支票上的印鉴,应即用即盖,并由会计、出纳二人分开保管,支票用印鉴的私人印章,只能用于盖印支票,而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出纳的工作内容出纳的工作:  一、办理银行存款和现金领取。  二、负责支票、汇票、发票、收据管理。  三、做银行帐和现金帐,并负责保管财务章。  四、负责报销差旅费的工作。  1、员工出差分借支和不可借支,若需要借支就必须填写借支单,然后交总经理审批签名,交由财务审核,确认无误后,由出纳发款。  2、员工出差回来后,据实填写支付证明单,并在单后面贴上收据或发票,先交由证明人签名,然后给总经理签名,进行实报实销,再经会计审核后,由出纳给予报销。  五、员工工资的发放。  出纳工作细则:  工作事项及审验等程序  失误防范及纠正程序  现金收付  1、现金收付的,要当面点清金额,并注意票面的真伪。  若收到假币予以没收,由责任人负责。  2、现金一经付清,应在原单据上加盖“现金付讫章”。  多付或少付金额,由责任人负责。  3、把每日收到的现金送到银行。  不得“坐支”。  4、每日做好日常的现金盘存工作,做到账实相符  做好现金结报单,防止现金盈亏。下班后现金与等价物交还总经理处。  5、一般不办理大面额现金的支付业务,支付用转账或汇兑手续。  特殊情况需审批。  6、员工外出借款无论金额多少,都须总经理签字,批准并用借支单借款。  若无批准借款,引起纠纷,由责任人自负。  银行账处理  1、登记银行日记账时先分清账户,避免张冠李戴。开汇兑手续。  2、每日结出各账户存款余额,以便总经理及财务会计了解公司资金运作情况,以调度资金。  每日下班之前填制结报单。  3、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不得随意乱放。  4、公司账务章平时由出纳保管。  每日下班后账务章交总经理处。  报销审核  1、在支付证明单上经办人是否签字,证明人是否签字。  若无,应补。  2、附在支付证明单后的原始票据是否有涂改。  若有,问明原因或不予报销。  3、正规发票是否与收据混贴。  若有,应分开贴。  4、支付证明单上填写的项目是否超过3项。  若超过,应重填。  5、大、小金额是否相符。  若不相符,应更正重填。  6、报销内容是否属合理的报销。  若不属,应拒绝报销,有特殊原因,应经审批。  7、支付证明单上是否有总经理签字。  若无,不予报销。出纳工作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 一、出纳工作发生差错的原因  1.制度不严,无章可循。有些单位不按账款分管的原则行事,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随意经手现金,且长期不与出纳结算,出纳员对现金收支情况不明,因而常出现差错。有的单位为了逃避上级或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监督,采取隐瞒收入的手段,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这样,不仅会造成“账内”资金与“账外”资金相互交错,而且由于这部分资金在收支上存在的不合理或不合法性,加上长期缺乏正常监管,因此,常常出现乱批乱支乱花现象,这也是导致出纳工作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2.手续不全,疏于防范。有的出纳员填写现金支票、编制证账凭证不规范,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有的借款无据或领款不签字、不盖章,时间一长,借款、领款人遗忘,或有意赖账,或意外身亡,事后清查账务,出纳员又找不出对方借款、领款的其他证据,只得自己赔钱了事;有的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折、印鉴等保管不善,一旦遗失或被盗,就会酿成祸患。  3.工作不勤奋,粗心大意。  4.监督不力,管理混乱。  5.动机不良,知错犯错。  二、避免差错的防范措施  1.健全制度,按章办事。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制度》,实行现金、存款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账款分管制度,出纳员不登记会计记录,非现金出纳员一律不得经手现金。建立健全现金收支和票证管理制度,现金收取使用统一规定的收款凭证,并及时全额入账,严禁收入不上账或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现金开支要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严禁坐支、挪用、公款私存,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加强票证管理,严禁“出卖”账户、出借支票和擅自签发空白转账支票。  2.规范操作,杜绝漏洞。填写支票要认真,做到字迹清晰,数码规范,大写前不留空,小写前注明均,避免给坏人可乘之机;编制证账凭证,要按原始单据的自然张数填写附件张数,并用胶水粘牢,以防脱落和避免原始单据被别有用心的人拙掉销毁、嫁祸于人;领款、借款要严格履行手续,领款必须有领款人签字盖章,借款必须由借款人立据、签字盖章并经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3.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出纳工作是一项繁忙而又细致的工作,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做到“三勤、三心”。“三勤”就是:业务生疏要勤问,重要业务工作勤向领导汇报;经办业务要手勤,做到填单认真、点钞准确、记账及时、手续清楚,尤其对每一笔收付业务,要按照时间先后逐笔记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及时盘点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联系银行要腿勤,每天超过规定限额的结存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经常与银行核对存款账目,一旦发现错账,应及时弄清情况,迅速更正。“三心”就是:学习业务要虚心,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办理业务耍细心,每一笔收付业务郡要亲自过手、过目,辨别真伪,严格把关,避免粗心大意造成差错;日常工作要有责任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谨慎从事,尤其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折、印鉴等要妥善保管,防止遗失、被盗、被骗而酿成大祸。  4.加强监管,民主理财。一是加强会计监督,特别是出纳员要主动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主动为现金盘库提供条件,对账时主动为会计员报出现金库存数,只有这样,才能检查出账款是否真正相符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平时对财务收支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审计,年终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区别情况,及时处理。三是推行民主理财制度,经群众民主推荐、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理财小组定期召开理财会议,检查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公布财务收支账目,接受群众监督。  5.廉洁自律,防微杜渐。出纳员经常与金钱打交道,一定要做到手脚干净,一尘不染,绝不能心存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绝不能动用和侵占国家和集体的一分一厘,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钱迷心窍只会自毁人生!  一、出纳报告的基本格式  出纳人员记账后,应根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价证券明细账、银行对账单等核算资料,定期编制“出纳报告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报告本单位一定时期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收、支、存情况,并与总账会计核对期末余额。  二、出纳报告的填制  1、出纳报告单的编制  (1)出纳报告单的报告期可与本单位总账会计汇总记账的周期相一致,如果本单位总账10天汇总一次,则出细报告单10天编制一次。  (2)上期结存数,是指报告期前一期期末结存数,即本期报告期前一天的账面结存金额,也是上一期出细报告单的“本期结存”数字。  (3)本期收入按账面本期合计借方数字填列。  (4)合计是上期结存与本期收入的合计数字。  (5)本期支出按账面本期合计贷方数字镇列。  (6)本期结存是指本期期末账面结存数字。它等于“合计数字”减去“本期支出”数字。本期结存必须与账面实际结存数一致。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同银行的对账单逐笔核对。银行账上的存款余额(也就是银行对账单上的存款余额)同本单位账上的存款余额可能不一致,造成不一致的原因有两种:  (1)双方账目发生错误;  (2)双方记账没有发生错误,但由于结算凭证传递时间的不同步而发生“未达账项”,即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接到有关凭证,因而还没有入账的事项。由前种原因造成的,则要及时更正;由后种原因造成的,要消除未达账项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例:乐乐食品厂8月30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上存款余额为4500元,银行送来的对账单上的余额为5000元,经逐笔核对,发现有以下情况;  (1)月末××食品厂收到转账支票一张800元,已入账,银行尚未入账。  (2)月末××食品厂开出转账支票一张700元,已入账,持票人未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银行未入账。  (3)银行代收货款900元,已入账,××食品厂未收到银行的收款通知,未入账。  (4)银行代付的水电费300元,已入账,××食品厂未收到银行的付款通知,未入账。  根据上述情况,××食品厂可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调节后的余额,既不等于月末××食品厂账面余额,也不等于月末银行账面余额,而是月末时根据双方的未达账项,对双方账面余额进行调节而重新求得的余额,这个数字是月末银行存款的真实数字。对于银行已经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各项经济业务,不能根据上述调节表进行记账,而应在接到有关凭证以后,再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出纳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钱工作,即1、对公司的现金库存做好盘点及保管完整,2、对公司现金支票及转账支票的使用及保管,3、对现金日记账及银行日记账要发生一笔记一笔,做到日清月结,4、对银行的各类业务要熟悉,主要是对本公司需要在银行处理的相关业务了解并熟练操作,5、月末提供银行余额调节表,6、月末跟会计对账(主要是针对现金和银行存款),7、总经理交办的其它任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课程政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基 础教育的课程政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此变化会形成不 同的历史时期。 但不管如何划分,它所经历 的几个大的历史阶段是不可跳过的,它在形成过程中几个标志性的政策文件是不容忽略 的。本文仅从课程权力主体这个角度来进行 审视,把我国墓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历史 分为三个阶段:“国家”模式阶段、“ 国家十地 方”模式阶段和“国家十地方十学校”模式阶段。(一)“国家”模式阶段此阶段的大致时间是从1977年“文革” 结束到1985年,是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时 期,也可以说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酝酿期 或准备期。十年动乱期间,全国的教育事业 遭到了严重破坏,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各地学制混乱,中小学教材被全盘否定,盲目上马的 教材质量低劣且十分混乱。“文革”结束后, 我国教育就面临着恢复和重建的问题。其主 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全国重新编写和使 用通用的教材,采用统一的学制和教学大纲。 1977年,邓小平主持召开全国科学教育工作 会议,几次提出要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并要求1978年秋季新生入学时能够使用 新教材。根据会议精神,教育部采取了相应 的措施:一是成立“教材编写领导小组”,领导 教材编写工作;二是加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编写中小学教 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三是确定中小学 十年制为基本学制,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 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为十年,同时教育部组织各 学科专家、学者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共 200多人,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集 中编写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从1977年9月开始编写,1980年基本完成,这是建国以来国家委托人教社统一编写 的第五套中小学教材。其显著的特点是所有 课程均为必修课程,没有选修课程。从历史 发展的观点看,这套教材对当时教育战线完成拨乱反正,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及进行教 学内容现代化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出 了突出贡献。因此,此时期的课程政策采取的是“国家”权力模式,课程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课程几乎完全由国家决定,地方和学校都没有课程决策的权力,只能执行国家的决定。这 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的,这种带有过渡 性的课程政策对尽快结束课程教材的混乱局 面,恢复和重建教育,保证全国教育的基本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建设新 时期的课程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里需 要补充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 (包括这一时期),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定制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选择,也是同我国当时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别是对维 护国家的统一稳定、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 用。不能因为现在实行了审定制。就对过去的国定制以及在国定制条件下编辑出版的部 编教材、统编教材、通用教材横加指责,任意 贬低、甚至全盘否定。对中小学教材国定制 的利弊得失,应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辩证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二)“国家十地方”模式阶段此阶段的大致时间是从1985年到1999 年,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治体制改革也不 断走向深入,国家在实行政府机构改革的伺 时,不断地下放权力,主要到地方层次,学校 层次仍然没有多少课程权力。当时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范围内,都有一小部分权力安 排地方课程或者说乡土课程,以适应不同地 区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针对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活力的现象,规定了简政放 权、分级管理的原则,这就逐步形成了“国家 十地方”课程权力模式。《决定》中强调:教育 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 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九 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 管理的原则,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九年义务 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 利,更进一步深化了课程改革,并把全国的中 小学教材由以前的国定制改为审定制,在课程管理上进一步强化了“地方负责、分级管 理”的思想,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 和浙江进行以地方层次课程决策为主的课程 改革试点;1989年,国家教委批准,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编写多种不同的教材,并在 不同的地区进行实验,然后正式推广。另外, 还设计了“五四”和“六三”两种学制的课程计 划,以增强课程的弹性和可选择性,这样逐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局面。进入20世纪90 年代之后,我国政治、经济改革跨人了一个新 的历史时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进一 步提高,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规定了地方 课程,由地方政府规定统一的课程计划与教 学大纲,教材实行“一纲多本”,1993年2 月,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要由“ 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 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 的特色,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 学课程计划(试验)》中规定;学校应该“合理 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这是我国 课程改革的又一次转机,它可以说是校本课程的雏形,为后来校本课程的出台打下了基础。此时期课程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行了课程的多样化。无论从课程的管理、课程的 结构,还是从教材制度来看,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课程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 地区、不同学校与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这种多样化的课程政策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表现在课程理念上的变化。把以前的“教 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把中小学的全部 课程分为学科类与活动类两大类,把普通高中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 修三种方式。上海则确立了必修、选修与活动三大课程板块。这种名称上的改变实则是 课程理念的变化,它从强调“教学”到强调“课 程”,从强调知识到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进 而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其次,是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在课程中不仅增加选修课程与活 动课程的比例,还给地方课程留有一定的发 展空间,以便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编写乡土教 材。再次,就是实行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根据不同地区发展状况,确立了面向经济发达 地区、中等发展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三类不 同要求程度的教材,根据学制的不同,确立了 。“ 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类教材,另外上海与浙江可以根据各自地区特点,制定大纲、编写 教材。此时期课程政策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教 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并实行编审分开制度。从世界范围来看,教科书制度大体 上可以分为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选定制 和自由制五大类,国定制是指由政府统一规 定使用何种教科书,而所规定的教科书往往是政府组织编写的。审定制是指由国家或地 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民间编写的教科书进行审 核,审核通过者才可作为教科书给以出版发 行。由国定制向审定制的转变,可以反映出课程政策权力重心的下移,1986年9月,我 国对现行的教材编写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实行编审分开,并成立了建国以来第一个权 威性的教材审定机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 会” ,并设立了常设办事机构“国家教委中小 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履行对教材的审 查与审定职能。同时,颁布了一系列课程管理的重要文件,如《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 会工作章程》《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中小 学教材送审办法》等,规范了教材的编写与审 定工作。这种下放权力、引入竞争机制的课程政策对于提高教材质量,激发地方和民间 团体开发课程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国家十地方十学校”模式阶段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不失时机地 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化,在“扩大学校自主权”“ 教育松绑”的呼声下, 我国课程的部分权力进一步由地方下放到学 校,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就是一个标志。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三级课程 模式,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要“调 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学校课程”。 实行三级课程政策是为了进一 步地简政放权,加强宏观的调控与指导,转变 政府的职能,适当扩大地方尤其是学校的课程权力,改变“坐等上级指示精神”的被动局 面,让不同的权力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 程决策、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去。 其实质是课程权力的再分配,意味着基础教育的课程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 结合的双向政策机制。学校课程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是我们对国家课程反思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都 是以国家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致力于全国性课程方案的制定,以国家力量进行课程开 发,课程的决策权也基本集中于国家教育部。 因此,国家课程一直是我国的唯一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教什么内容、教多少时间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都是由国家统 一编写,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所以从教育行政领导到学校的教师以及教育 研究工作者,都只需要关注怎样教好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不关心也不需要关心教什 么、内容。课程由学科专家主导,学校、教师与 学生乃至家长失去了参与课程的机会。对教 材不敢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出现了“学校靠教科书,教师教教科书,学生背 教科书”的局面。教师只是一个执行者的角 色,而不是一个开发者,积极性、主动性与创 造性受到压制,学校也变成了知识加工的工厂,教师就成了没有灵魂的机器,学生就自然 而然地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如果说统一的国家课程在当时的历史条 件下对集中教育的资源和保证教育的质量还 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这种统一的课程政策的局限性和缺陷日益凸显:它无 法顾及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不利于适应 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不利于充分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性、积极性,不利于 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过程。而三级课程政策 对学校课程的强调,正好弥补了以上的缺陷, 它能以多样性来满足不同学校与不伺学生的不同需要,能很好地发挥学校的特色与培养 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 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贴近学生与社区的生活, 便于生动活泼地开展课程活动,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使课程真 正发生场所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中占据其应 当占有的地位。新课程政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第一,民主性。课程政策的民主化,意味 着课程权力的合理合法的分享,也意味着课程权力由集中走向分散,由统一走向多样。 新一轮的课程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 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建立起 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部门和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 界广泛参与课程开发的有效机制,以保障不 同人、不同集团、不同社会力量的利益,最大 限度地反映各种利益团体的合理要求。同时,要增加课程决策的透明度。本次课程改 革不仅逐步地下放了权力,而且引人了竞争 机制,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实行招 标制度,使课程教材建设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第二,发展性。从这次课程政策的指 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来看,确实体现了“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这 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将走出目标 单一、结构僵化、方式机械的灌输模式,走向 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 展。第三,开放性。从封闭走向开放,可以说 是此次课程政策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它强 调课程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强调课程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增强课程的社会性,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与关心社会生活的现 实态度,走向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与实用 化。另一方面,它要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打破学科的人为壁垒,确立开放的课程体系。不 仅要加强文科之间、理科之间,更要加强文理 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综合,使不同的学习 领域和学科之间能够互相渗透,向对方开放。我国正在积极实行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和 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就是为了拆除学科 之间的壁垒,使学生在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 关系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我国墓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趋势来看,属于中央集权型课程权力模式的国家,开始逐渐实行权力的部分下放;属于地方分权型课程权力模式的国家,则开始逐渐采取权 力的部分集中。无论是下放还是集中,实质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国家、地方、 学校三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三者的作用,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配 合,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同世界上其 他国家类似,我国对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 权力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总的趋势是国家不断地简政放权,加强宏观的调控与指导,转 变政府的职能,适当扩大地方与学校的课程 权力,让它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决策、课 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去。我们可以从前面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发展历史 了解到,我国的课程改革曾经走过一段不平 凡的道路,实现了几次大的转变,但不管怎样 改革,似乎都离不开对国家、地方与学校三者之间的权力进行再分配这个核心。因此,从国际的大气候与我国的课程实 际来看,我国未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将更 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课程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上来看,我 国多年强调的是社会本位的课程政策理念。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和官方颁布的一系列课程文件中得到证实。 在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决定》中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1993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 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 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对学 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从这些 表述中,我们不难理解,这些课程政策基本上 是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我国 不失时机地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课程政策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和地 方共同选择的课程政策理念,形成了一种比 较明显的儿童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上海在进行面向新世纪的第二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方案中提出了三个基本的课程理念: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 在一个具有一直强调社会需求取向的传统社会里,将儿童发展 本位与社会本位联系起来考虑是非常必要的。上海课程设计方案提出“以学生发展为 本”,是基础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 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儿童、学科、社会 是对学校课程起制约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 三大要素相互密切关联,不可或缺。无论忽视哪一个要素,或者偏重哪个要素,都会使学 校、课程失去平衡,以至不能完整地全面地实 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这种价值取向出发, 我国素质教育的课程政策将朝着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方向努力。未来课程政策着 重强调以下三个方面:改革过分注重智育和 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 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 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倾向,加强课 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改革在课 程内容方面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 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 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总之,要从学 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 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 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二)课程决策:走向均衡化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课程决策模式与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治体制上大体存在两种倾向:集权化与分权化。相应地,在课程决策上也存在着两种倾向:法国、前苏联以及我 国等国家在课程决策上具有集权化的传统, 强调中央对课程的开发、管理与控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课程决策上具有分 权化的传统,强调地方和学校在课程过程中 的自主权。这两种决策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当今课程决策的发展趋势是:集权化的课程决策开始重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中的自主权,分权化国家开始加强国家对课程 的干预力度。尽管在方式上存在不同,但殊 途同归,目的是为了课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随着人们课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个人、团体和集团以及其他的民间组织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程决策中去,以使课程知识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 益。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除了行政部门、政府官员、课程专家的作用之外,一些科研机构、利益团体、高等院校、出版部门、社会团体 以及媒体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课程的决策 过程,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 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参与素质教育的课程政策主体 开始多元化,这里所说的政策主体可以被简 单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一般分为官方的和非官 方的两大类,官方的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 去制定课程政策的人们(当然,他们中的一些 人事实上可能会受制于非官方的政治党派或压力集团),包括政府首脑、立法者、行政人员 等等;非官方的是指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和作 为个人的公民等,它们的广泛参与是课程决 策走向均衡化的重要一步。(三)政策制定:走向科学化课程政策不仅是一个静态的文本,它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二过程包括四个最主要的环节:政策议题、政策决定(决策)、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从这个过程来看,素质教育的课程政策的制定尽管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与以前的经验型政策相比,在政策制定的 科学性方面还是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就 政策议题而言,素质教育的课程问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涉及面广,影响巨大,带有全 国性问题的性质,是政府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就政策决策而言,这项课程政策在理念上不 仅与世界先进的课程理念相适应,而且政策目标明确,这对于政策的评估也起到很好的 作用。就政策执行来看,尽管在不同的地区 也存在政策失真的问题,但实践的效果与影响是巨大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值得肯走的, 就政策评估而言,我们改变了过去只颁布与 执行政策,缺乏政策评估的局面,加强了对课程政策的更新;修订、补充和完善,这种反馈系统的完善使政策过程始终处于良性的循环 状态,以利于课程政策走向科学化。由此来 看,无论从政策的透明度、适切性、可行性和 政策的延续性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正在由“经验型” 向“科学型”转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款单模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