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贬值受益股为什么李嘉诚还要投资欧洲

耶鲁教授:现在要分散投资 像李嘉诚一样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张育群
陈志武。 (东方IC/图)
  人民币在短期和中期内会更多呈现贬值的趋势。
  必须要有一些分散投资,就像李嘉诚一样。
  美国的经济已经不是处于复苏阶段了,不管是从资本市场还是GDP来看,都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那个高峰点2007年的水平,美国经济已经处于上涨通道。
  可能到2014年年底,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基本上告一段落了,估计到明年年初会慢慢推出加息政策。这样一来的话,广东、江苏、浙江这些以出口为主的地区将有更多的出口美国的机会。
  日清晨,下完细雨后的博鳌放晴了。
  亚洲论坛酒店咖啡厅,海风挟带着潮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海湾远处,跳跃着银灿灿的微波细浪。
  这是博鳌论坛的第二天。场外,安检排起了漫漫长龙;场内2000名来自全球的政、商、学界领袖们,在中国规格最高的论坛组织碰撞畅谈。博鳌酒店的名利场里,杯碟相碰,仿佛三江入海口遥远的涨潮声。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是第三次参加博鳌论坛,每次论坛主办方都给他设定几百字的命题,今年的关键词有两个:改革、创新。
  新一届政府的改革蓝图正在不断清晰,然而愿景虽美,近忧不断。今年开局以来,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遭遇更大的挑战。在经济转型关键期,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对此,陈志武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中国应该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本
  南方周末:
  你怎么看现在的人民币贬值?
  陈志武:
  人民币之所以贬值,主要由于几方面原因。第一,从一般汇率的基本面―购买力来看,人民币应该贬值。1986年我到耶鲁读书,那时候普通餐馆吃一顿饭可能要花6美元左右,现在差不多也就是七八美元。但同期,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却是天上地下。
  第二,是从贸易顺差的角度来讲,贸易顺差从最高接近GDP的10%,下降到去年接近2%。现在看不出来有继续升值的理由。
  第三,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肯定不像前些年。所以,外资外汇进入中国的压力已大大减少。更多的是去了欧美,尤其是美国经济已经在复苏和继续看涨,更多的资金会向发达国家流动。这样一来,在资本账户层面,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仅大大减小,而且实际上有更多贬值的压力。
  综合这三方面考虑,人民币继续升值的空间已经没有了,至少短期和中期内会更多呈现贬值的趋势。
  南方周末:
  这对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陈志武:
  这有个相互作用。不那么看好中国经济的增速或增长前景,这样会让人民币有更多的贬值压力。人民币一旦贬值,一些外资就想从中国撤走,国内的一些资金也想要往境外投。这些加在一起的话,会增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过去两年很多企业家都去国外投资,我觉得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我也建议我的朋友们要多元化多样化分散他们的财富。第一,不要把所有的钱都继续撒在房地产上面。第二,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中国境内。必须要有一些分散投资,就像李嘉诚一样。
  尽管李嘉诚公开的说法是他并没有从中国撤离,但是很明显,过去一年多,他已经减持了在中国的投资,把一些资金更多地转到英国和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当然速度比较慢,因为体量太大了,但是这个方向是毫无疑问的。
  南方周末:
  中国高层一直希望通过城镇化提振中国经济,你怎么看待中国新出台的城镇化规划?
  陈志武:
  第一,愿望是好的,但新的城镇化政策举措在多大程度上能带来城市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机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带动民间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能让农民进城,我觉得期望不能太高。
  只要大家多去农村走走就会发现,当前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并不多,因此要思考未来城镇化到底是谁的城镇化、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想象中城镇化的发展潜力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
  南方周末:
  昨天论坛上,张维迎谈到了国企改革,称国企混合所有制长期来看一定会引起严重腐败,你怎么看待他的观点?
  陈志武:
  中国还是应该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本,采用混合所有制来对国企尤其是央企进行改革,并往轻资产的方向转型。
  在过去十几年,很多央企在资产规模上不断地扩张,但到前两年的时候,利润和收入并没有成比例地上升,有些反而还有所下降。这样,就给一些上市央企的业绩,包括股票价格的表现,带来很大压力。
  当时,我就跟其他几位专家建议往轻资产的方向去转移。
  换句话说,你可以继续去做你的主业,但资产可以由社会资本来支持,通过一些基金、信托,还有其他的一些安排,把你公司运营资产所有者尽量多元化、社会化,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都可以表现得更轻。
  资金来源社会化程度更高了以后,这些国企对社会要透明、要交代,要被问责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原来只有国资委还有间接的财政部等这些部门可以给国企压力,但这压力还远远不够。
  美国是接下来的主要火车头
  南方周末:
  目前美国经济在复苏,但复苏低于预期,美联储过去几年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你对这个货币政策的未来变化怎么看?
  陈志武:
  首先,美国的经济已经不是处于复苏阶段了,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GDP,美国都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那个高峰点2007年的水平。美国现在的GDP规模比2007年上升了大概20%,股票市场比2007年年底超出了将近4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已经处于继续上涨的一个通道。
  总的来讲,从几个指标来看,我觉得美国经济是主要经济体里相对风险最小的,美国经济是接下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
  为什么呢?第一,美国最新的失业率在6.6%-6.7%这样的水平,这已经比较接近正常水平(5%)了。随着就业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信心会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第二,美联储最新数据表明,美国所有家庭财富大概是78万亿美元,比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还增加了9万亿美元。家庭财富感增强后,可以推动占美国GDP78%的民间消费,这又反过来拉动了需求。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现在来看,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南方周末:
  那目前而言,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
  陈志武:
  现在的确在退出。从去年年底量化宽松的总量大概一个月八百亿美元,现在按照每个月约一百亿美元的幅度在下降,所以可能到今年年底,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基本上会告一段落了。估计到明年年初就会慢慢地推出加息政策。这样一来的话,广东、江苏、浙江这些以出口为主的地区将有更多的出口美国的机会。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比美国更活跃
  南方周末: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国是不是比美国更活跃?
  陈志武:
  是的。这里面主要是一个背景的差别。第一,中国过去这么多年,金融管制太死,没有什么空间让民营银行、民间金融可以去自由发展。比如说一个最简单的指标,1985年的时候,美国社区银行大概有一万五千家左右,经过过去二十几年的兼并重组等等,因为互联网技术、因为电子技术的不断推进,使得跨地区社区银行的整合变得更加有可能,更加方便,成本也更低了,即使是现在,美国的社区银行还是有八千家左右。
  那么相比之下,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但中国把五大商业银行和全部社区型银行都算在一起,不到四百家。
  中国目前的现实是因为过去由于监管部门把民间金融空间压制得太死,把金融创新压制得太死,使得今天为中国小微企业为个人和家庭服务的金融机构太少了。结果当互联网金融一出现,给人们带来很多兴奋点,并开始倒逼金融监管,这样一个放松的空间就打开了。
  所以中国互联网金融被炒得很热,主要是过去被监管得太死了,金融服务的饥荒太严重。所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名义实际上把民间金融民营银行的空间增大了很多,相比之下在美国,并没有多少人谈论互联网金融。
(责任编辑:un650)
原标题:“现在要分散投资,像李嘉诚一样”
访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
“彻底肃清”是触及深层制度的内省。[]
数字之道:
新闻当事人:
主演: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庭/周海媚/张钧甯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钟汉良/唐嫣/谭凯/杨W/菅韧姿/米露
主演:Behrouz Vossoughi/莫妮卡?贝鲁奇
主演:周迅/黄晓明/谢依霖/隋棠
好歌曲教你如何唱爱
网曝陈赫许婧已离婚
鹿晗获封“鹿两亿”
球球抱怨王艳脾气暴躁
石原雅贵曝新片获角内幕
郭晓东自曝平凡出身
女星潜规则男演员
匆匆那年大结局
樊少皇自曝被包养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为啥二人如此色胆包天……[]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股票/基金&
李嘉诚的“欧洲棋局”
来源:新金融观察&
 被称为“人”的就像一个风向标,预示着经济趋势和财富方向。看似单纯的商业行为,在李嘉诚的首富光环下,一切都变得意味深长。
  日前香港富商李嘉诚接连出售上海、广东及香港资产,预计套现数百亿港币。这位连续15年坐在华人首富交椅上的商业大亨的抛售行为像是一颗信号弹,令市场哗然,业界纷纷揣测这一举动与国内房地产泡沫相关联。连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也在上写道,“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观察近几年李嘉诚的投资动向便不难发现,长和系正逐渐将大量投资放到欧洲市场,并陆续从多个内地以及香港投资项目中退出,引发“撤资”、“弃亚投欧”的猜想。
  抛售百亿资产
  尽管多家潜在买家竞相争夺,但出人意料的是日前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停止出售旗下的商超旗舰店百佳。公告称,公司决定目前不会以私人交易的方式出售百佳超市业务,原因在于公司在完成有关出售百佳超市零售业务的初步策略性评估后认为,此刻通过私人市场交易出售百佳,将不会为公司股东带来最高价值。市场人士分析,当前国内零售行业正处于相对低迷期,喊价三四十亿美元的百佳资产可能没有收到理想的买家出价,停止出售后未来或转为与屈臣氏捆绑上市。
  近段时间以来,李嘉诚动作频频,旗下资产频频出手或分拆,通过对香港、内地、欧洲等区域的商业布局调整,李嘉诚的全球化战略步伐加快。
  根据和记黄埔8月份公告披露,由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各持50%权益的东方汇经中心已经觅得买家,其中钻机集团有限公司(为光大控股持有)将收购项目6%的权益,另有两家离岸注册公司HYZL Development Co. Limited与HYZL Investment Co. Limited将收购剩余94%的权益,该项目售价为89.5亿港元。到当月29日,李嘉诚旗下公司长实、和黄再次筹划将各自持有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各50%的股权出手,总交易金额达到30.3亿港元。这两项交易额共计119.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百亿元。
  看似单纯的商业行为,在李嘉诚的首富光环下,一切都变得意味深长。
  “刚开始很震惊,毕竟被称为‘李超人’的李嘉诚就像一个风向标,预示着经济趋势和财富方向。但是冷静分析,布局欧洲是因为当地比国内的投资时机好、机会大、收益高,根本动机还是趋利避害,是正常的投资行为。”著有《全球商业一百年》、《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的财经作家陈润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为什么偏偏此时频繁出售国内资产?以李嘉诚目前的商业地位,近期的抛售行为被市场解读为国内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前兆。资料显示,东方汇经中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环路333号,东面正对“上海中心”,项目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目前尚在建设中,预计将在2014年竣工。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已跃居高点。李嘉诚此番抛售行为像是一种“见好就收”的投资选择。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内地及香港资产价格处于高位,而等欧洲资产处于低点,正是企业家“逢低西进”的良机。在陈润看来,这次抛售行为主要是对商业地产的担忧,这几年国内商业地产投资过度狂热,非专业公司很难快速收回成本,一旦定位不准策划有误就会陷入困境。而李嘉诚是在行业饱和之前提前离场,至少能卖个好价钱。
  上海金融与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认为,李嘉诚此举首先还是商业上的考虑,为了给和记黄埔抄底欧洲市场筹备资金。“出售 内地写字楼等地产项目主要是在商言商,但与香港贸易自由度缩减及地产霸权问题也不无关联。”他说。
  不久前,李嘉诚遭遇了香港历时一个多月的码头工人罢工运动,最终和记黄埔方面迫于压力加薪9.8%。而随着香港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地产霸权”的声讨也令港商倍感压力。“有人喊出地产霸权,把矛头对准了地产商,李嘉诚当然首当其冲,甚至有人说香港变成了‘李家城’。”刘远举表示。
  尽管长江实业相关负责人出来澄清,公司是出于稳健的投资考虑,出售上海、广东及香港资产,“今天卖出去,明天价格合适还可能再买回来。只是目前到欧洲投资的机会更多。”但李嘉诚家族在香港投资遭遇新的压力与挑战已是不争事实。集团董事长此前直言,“李嘉诚对香港的天然气、水、电力、港口、零售业等行业的垄断,极大地损害了香港地区消费者的利益。”以至于部分香港社会团体甚至要求特区政府开设“李嘉诚税”(包括资产增值税、股息税和累进利得税),试图借由税收来消减贫富差距的问题。“这正是我多年来加大海外投资的原因,树大招风,引起社会仇富很正常。既然大家不愿意看到我垄断香港,那我就去欧洲、北美等地投资。”李嘉诚回应道。
  加快欧洲布局
  通过出售国内资产,腾挪出来的巨额资金为李嘉诚开拓欧洲市场作了铺垫。
  其实,李嘉诚的欧洲布局早已开始。20世纪90年代,李嘉诚花去80多亿港元收购Organge公司,7年后以1000多亿港元卖给一家钢铁公司,利润达千亿港元。“低买高卖”正是李嘉诚投资的一大特点。而目前欧洲资产价格相对偏低,需要大规模投资提振经济,成为华商“低价买入”相关资产的好时机。
  事实上,李嘉诚近几年的投资“棋局”已经逐渐从亚洲进入欧洲,并陆续投入了4000亿港元。另有数据表明,长和系近几年在欧洲市场投入金额高达1500亿港元,涉及电讯、基建、港口、零售、能源等领域。和记黄埔去年年报数据显示,欧洲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已逾四成,香港业务比重则跌至16%。有意思的是,李嘉诚尤其偏好英国市场。到目前为止,李嘉诚旗下公司已经控制了英国大约25%的天然气、30%的电力和7%的供水,以至于英国媒体惊呼,“李家要买下整个英国!”
  2010年以来,和记黄埔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公开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内地以外完成了10笔收购。典型的收购事件包括2010年李嘉诚旗下公司出资90多亿美元收购英国电力网络业务EDF Energy的电网资产;李嘉诚的长子陆续购入英国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Northum brian、英国天然气公司和西部公用公司等。而今年以来,李嘉诚投资欧洲的热情不减,旗下公司先后收购了O2电讯业务、荷兰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新西兰废物管理公司Enviro Waste等。光今年上半年,李嘉诚便完成了四宗海外收购,约合249亿港元。
  经过前期的市场铺垫,李嘉诚在欧洲市场的投资回报和预期较佳。和记黄埔今年的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核心盈利为120亿港元,超过市场预期的109亿港元,同比增加24%。得益于英国配气网络WWU首次入账收益和欧洲电讯业务陆续改善,其中欧洲市场业务收入同比增加约7%,对集团的收入贡献由去年上半年的41%,上升至43%,超过我国香港和内地的利润总和。而香港地区的收益同比仅微增0.3%,对集团贡献为15%,比重同比略为下降。“李嘉诚在香港和内地的商业地位还无人可以撼动。但他必须在自己手上做好全球化布局,这样下一代接班才更顺利,才能把家族企业做得更大。”陈润称。
  钟情基础设施
  几经商海沉浮,这位以生产塑料花白手起家的商界大佬目前掌控着2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万亿港元,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行业上看,李嘉诚对基础性的、资源性的行业很感兴趣。为进行全球布局,他未雨绸缪砍掉相关零售和地产项目,选择进入欧洲市场的电讯、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领域,基本上都是资源型投资,也是风险比较低而回报非常高的投资领域,但对互联网、新兴领域、金融领域关注偏少。
  事实上,李嘉诚在英国等地所做的投资大体是他几十年来在我国香港和内地所从事的领域,甚至连操作手法都大同小异。“他是一个稳健、务实型的商人,对于等领域还是留给下一代去完成。”陈润分析道。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商贾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近日表示,“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在他那个时代,他真的很不错,但现在已不可能出现另一个李嘉诚……”国内互联网江湖诞生了诸多富豪,这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作为第一代企业家中的典型人物,李嘉诚时代的商业创富路径已经难以复制。但在市场格局方面,马云和李嘉诚依然具有相似之处。业内人士分析,第一代企业家靠实业立足,逐渐多元化经营形成垄断。而如今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依然是垄断巨头的天下,本质并没有变化,马云等人的商业思维和才华不见得比李嘉诚高多少。恰恰相反,李嘉诚那种务实、勤奋、开拓精神,依然需要继承。
  相关数据显示,年期间,和记黄埔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01%,长江实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48%。基于投资回报率角度上看,李嘉诚所从事的零售、地产、基建、电讯、码头、的回报率分别为7%、53%、42%、5%、23%和13%。经济学家认为,李嘉诚善于将竞争过于激烈、低回报率的行业剔除,提升整体回报率,比如抛掉投资回报率仅有3.8%的香港嘉湖银座广场和回报率约3%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不过对于投资回报率仅有5%的基建行业而言,尽管收益偏低但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竞争者不易进入,容易获得一定垄断地位。这也是李嘉诚偏好基建项目的重要原因。
  受访人士表示,李嘉诚具有胆大心细的投资风格,先谨小慎微地试验,一旦认准了就大步流星地奔跑,毫不犹豫,并且愿意花十年几十年跟踪一个行业,这正是国内投资者普遍缺乏的企业家精神。而知名时事评论员杨锦麟则说,“也许李嘉诚的创业模式已不能复制,但其创业精神在当下仍有价值。”
  尽管长江实业相关负责人出来澄清,公司是出于稳健的投资考虑,出售上海、广东及香港资产,‘今天卖出去,明天价格合适还可能再买回来。只是目前到欧洲投资的机会更多。’但李嘉诚家族在香港投资遭遇新的压力与挑战已是不争事实。部分香港社会团体甚至要求特区政府开设‘李嘉诚税’,试图借由税收来消减贫富差距的问题。
10/23 03:3809/29 16:5909/25 10:2909/18 16:3109/17 01:15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李嘉诚7.8亿欧元并购面临调查 欧洲扫货再遇阻
摘要根据欧盟并购规则,并购交易如果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所涉及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收入之和超过50亿欧元以及其中至少有两个企业各自在欧盟范围内的营业收入超过2.5亿欧元,交易就需先获得欧盟反垄断部门的批准。
  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高达7.8亿欧元的欧洲并购将面临欧盟委员会长达5个月的深度调查。
  11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已决定对和黄旗下3爱尔兰收购西班牙电讯(Telefónica)旗下3爱尔兰电讯业务O2进行深度调查,以确定该并购事项是否满足欧盟并购规则的要求。
  “委员会担心并购会减弱市场上移动通讯业务的竞争。”欧盟委员会表示,委员会目前有90个工作日的时间,即明年3月24日前做出决定。
  3爱尔兰表示,已经得知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欧盟委员会较早前已多次声明,会详细研究所有国境内的电讯业务合并活动,因此现在宣布决定展开深入调查并不令人意外,而C此次深入调查的决定也不预示检讨的最终结果。”3爱尔兰强调,二者业务的合并,对市场竞争和爱尔兰的电讯客户都有利,并有信心获得欧盟员委会批准。
  “是否进行深度调查取决于并购交易的影响,而调查本身是很正常的程序。”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教授Sandra Marco Colino对本报表示。
  根据欧盟并购规则,并购交易如果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所涉及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收入之和超过50亿欧元以及其中至少有两个企业各自在欧盟范围内的营业收入超过2.5亿欧元,交易就需先获得欧盟反垄断部门的批准。
  “交易将爱尔兰的四个移动网络中的两个合并,合并后的实体和目前最大的沃达丰(Vodafone)规模相当。”欧盟委员会认为,初步市场调查显示,数目从四个减至三个,可能导致合并后的3爱尔兰转而对余下竞争对手施压。
  除了3爱尔兰和O2,爱尔兰市场上仅有另外两家移动网络运营商——沃达丰和Eircom。完成收购后,3爱尔兰的活跃用户将增至200万户,市场份额则上升至37.5%,仅次于沃达丰。
  去年,和黄还曾计划以20亿欧元收购处于破产保护状态的Eircom,最终遭到爱尔兰法院驳回。欧盟委员会担心,合并之后的3爱尔兰可能失去与Eircom分享网络的动力,进而损害Eircom的竞争力。
  “委员会担心,移动网络运营商数量减少可能会导致愿意提供移动虚拟的运营商数量减少。”欧盟委员会指出,结果令现存或者未来新增的移动虚拟网络服务运营商没有太多选择,削弱其议价能力。
  此外,欧盟委员会还认为,并购令三大运营商相互合作提价的可能性提高。
  “欧盟委员会有责任对规模超过一定门槛的并购交易进行评估,但大部分不涉及竞争问题的并购只需要进行常规审核。”香港一位了解相关法律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初步市场调查是第一步,如果认为有必要,欧盟委员会就会进入第二阶段,即深度调查。
  Sandra强调,深度调查本身并不意味着欧盟委员会一定会终止3爱尔兰的并购交易,如果调查显示交易仍然符合欧盟并购规则,并购仍可以继续进行。
  去年,和黄收购奥地利电讯公司Orange时,欧盟委员会就曾以类似理由反对并购交易,经过近10个月的交涉,和黄最终做出让步,出售部分频谱,并承诺出售基站、频率等。
18591゜12686゜22118゜31789゜41092゜51086゜61039゜71011゜8752゜9695゜10
25918゜118591゜212519゜310356゜47399゜56593゜66176゜74905゜84622゜94456゜10
团购寒潮进一步加剧;58到家遇阻,58进一步成为重公司;生鲜电商看到曙光;快餐外卖如火如荼;家居O2O...
微信团队晚间回应:朋友圈广告依然会把用户体验放到第一位,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前取得...
东北土匪真实生活情况,远没有影片中那样潇洒。想要加入土匪团伙并不容易,新人入伙必须要有保举人保荐,其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元贬值 出口欧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