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减速,出口下降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那五大措施?

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全球经济不振 中国出口将减速
  未来五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步入“2%时代”,全球经济低增长将抑制全球贸易扩张。以外部需求和出口比重法计算,笔者乐观预计2015年我国出口23322亿;但是考虑到各国政治形势、政策倾向、金融环境、贸易格局等方面,中国将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焦点,实际的出口增速还会进一步下降。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是我国的出口本质上是由资源禀赋优势、国际分工地位及来自国外需求决定,人民币升值不必然导致出口下滑。综合考虑影响进出口的各种因素,2015年我国将从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
  全球经济低增长
  抑制出口增速
  未来五年西方经济增长低迷,美国经济步入“2%时代”。
  2011年美国经济短期企稳回升。在影响经济运行的四个周期中,存货周期、金融周期和需求周期决定经济的中短期运行,供给周期影响经济的长期运行趋势。从当前情况来看,美国经济短期将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预计2011年全年美国失业率下降到7%以下,经济增速可达3.5%。
  根据库存周期变化规律,美国明年客户库存会增长,订单库存会回落,总库存仍将上行;金融去杠杆化已经结束,房地产市场基本见底,尽管实体经济信贷仍将比较低迷,但房地产市场将回升,道指有望突破一万二,金融市场不会二次探底;从需求中周期来看,美国就业者收入增加最终将支持消费增长和就业增加,明年失业率将缓慢下降至7%左右,消费将有所好转。
  刺激政策效果有限,经济增长动力难寻。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如英国撒切尔夫人和美国里根政府采取的减税、私有化、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政策措施,都是“熊彼特增长”的典型例子。至2005年,英美本轮供给周期的上行阶段结束,至今技术和制度并无大的创新,处于供给周期的下行阶段。
  未来五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将整体进入“2%时代”,其增长动力将低于年的经济自由主义试验期、年的新经济时代和年的负债消费时代。预计未来五年美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将低于年年均2.8%的增长速度,维持在2.6%左右的水平。
  西方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受美国影响很大,按照年经合组织GDP增速约是美国GDP增速1.1189倍的关系,预计西方国家年年均增长2.9%。
  全球经济增长维持低位。美国、日本和区三大经济体GDP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西方国家未来5年经济低增长将拉低全球经济增速。年世界经济增速对美国经济增速的弹性约1.296,即美国经济每增长1%,世界经济增长1.296%。如果未来5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2.6%,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5%。未来5年,受西方国家经济低增长影响,出口增速回落的幅度将大于经济增长回落幅度。
  中国出口增速将放缓
  除了全球经济增长外,影响出口的因素还包括各国政治形势、政策倾向、金融环境、贸易格局等多个方面。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各国不惜以邻为壑、纷纷将内部矛盾外部化,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出口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在储备、贸易差额、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增长这五个方面,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都存在鲜明的对比。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再平衡的焦点,这将进一步拉低我国的出口增速。
  第一,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相当于全球的29%,发达国家总和的84%。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的29.1%,相当于发达国家的83.9%,相当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44.7%。
  第二,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同时回升。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缓慢复苏,美国进口迅速增加,贸易逆差快速扩大。与此相反的是,中国贸易顺差快速回升。2010年7月,中国贸易顺差快速恢复到287亿美元,虽比2008年11月、12月和2009年1月接近400亿美元的顺差有所减少,但超过2007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高峰时的水平。
  第三,三大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发生“用工荒”。危机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三大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与三大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今年出现“用工荒”,刘易斯拐点来临,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大幅上调。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今年年初用工需求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珠三角缺工超过200万。
  第四,美国房地产依旧萧条,中国房地产量价齐升。
  第五,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等一揽子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快速回升,2009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回升到9.5%,四季度回升到12.1%,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6%,大幅高于去年同期。
  美国经济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08年三季度起连续6个季度GDP同比下降,之后,自2009年四季度起,GDP同比转为增长0.2%,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长分别为2.4%、3.0%和4.6%,虽恢复较快,但仍不足以降低目前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以上五大对比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较长时间内都将是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焦点。这些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三种后果:一是我国与其他经济体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二是开放更多的市场增加进口。三是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加快。
  这些后果将直接减缓未来我国的出口增速。以外部需求和出口比重法计算2015年我国出口23322亿美元是较为乐观的估计,考虑到这五大对比和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状况,未来的出口规模还会进一步下降。
  综合对未来5年我国出口和进口的预测,可以计算出每年的贸易差额。“十二五”前四年,我国仍存在贸易顺差,但顺差比“十一五”时期大幅减少,2014年顺差缩减至904亿美元,2015年将从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保守估计出现约347亿美元的逆差。
  作者简介: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曾在美国沃顿商学院做访问学者,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代表著作有《财富的觉醒》,《新财富论》等。
  中国在较长时间内都将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焦点。这可能会导致三种后果:一是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二是开放更多的市场增加进口。三是人民币升值加快。这些后果将直接减缓未来我国的出口增速。预计“十二五”前四年,我国仍存在贸易顺差,但比“十一五”时期大幅减少,2015年将从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出口继续减速 顺差仍会下降_行业动态_中国培训网
中国培训网欢迎光临!
您的位置: &>&&>&
开课城市:
开课时间:
内训课推荐
站内搜索:
出口继续减速 顺差仍会下降
  尽管不少外贸企业反映生存困难,但宏观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总体并未出现大幅回落。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进一步变化,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进口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外贸形势变化导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 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 海关统计显示,1-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234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其中,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进口5675.7亿美元,增长30.6%;贸易顺差99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 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增速一直高于出口增速,进口金额受全球通胀的影响维持高位,贸易顺差环比持续收窄。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贸易税收政策调控、人民币升值、外需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初级产品进口价格飙升等因素导致今年以来贸易顺差缩减。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下半年出口形势还会延续这一走势。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上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如果不发生大的全球金融危机,今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在15%左右。”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美国企业回款速度放缓,且违约率增加。“美国很多进口商已不能履约,中国国内许多外贸出口企业更在乎之前发出的货物能否收回贷款。” 此外,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走高,国内自然灾害使通胀压力不断攀升,也反映在进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上,进口成本、国内物价、信贷成本、劳动力工资、环境保护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加快升值,对出口减速的影响较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6月跌至50.2,连续三个月持续回落;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逼近指数为50的经济衰退临界点,这意味着出口行业下半年形势不容乐观。 从进口方面看,李健认为,由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增长比较快,加上震灾重建因素的影响,下半年进口需求仍会强劲增长,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也将推高进口价格。“总体来看,今年顺差将继续缩小,顶多与2007年持平。” 经济“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尽管下半年出口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但导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我国出口市场正逐步走向多元化。近六年来,我国与前五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比呈不断减小态势,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比较活跃。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目前的调整有助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的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和淘汰风险。目前这种调整与阵痛也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契机。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从前5个月情况看,易受国际经济和贸易周期影响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放慢,而与中国国内需求联系更为紧密的一般贸易进口仍保持强劲。 他指出,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受到普遍威胁。由于中国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扩展的供应量、工业扩张迅速以及劳动力供给充足,即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这些因素仍可支撑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健指出,目前在国内通胀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出口适度放缓会缓解通胀压力。“从经验来看,通胀压力与出口过快增长有一定关系。因为出口增长快,说明需求热,需求强劲肯定带动物价上涨。因此尽管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可能减慢,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是复杂的。目前来看,出口没有偏冷,增速比较平稳,也没有出现大量失业的现象。” 外贸政策不会大变 国内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已引起政府部门的密切关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最近在山东调研时表示,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从结构上、方式上、质量上解决目前的困难,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专家认为,下半年外贸政策可能不会大幅调整。目前来看,初级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稳增长,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仍保持快速,这些都在政策调控预期范围内。 李健指出,尽管目前有些出口企业要求提高出口退税率,但从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政策制定者会考虑微调,但总体不会有大变化。 他认为,人民币加快升值要慎重。“这不仅对出口打击更大,也会带来流动性压力。最好是能保持相对稳定,渐进升值,给企业一个信号――认清大环境变化,不能走过去靠低价格、数量扩张发展的道路,而是注重集约化增长。”来源:中国证券报出口继续减速 顺差仍会下降
&&&&&&&&&&&&&
出口继续减速 顺差仍会下降
作者:卢铮
发布时间: 08:2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尽管不少外贸企业反映生存困难,但宏观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总体并未出现大幅回落。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进一步变化,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进口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外贸形势变化导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  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  海关统计显示,1-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234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其中,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进口5675.7亿美元,增长30.6%;贸易顺差99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  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增速一直高于出口增速,进口金额受全球通胀的影响维持高位,贸易顺差环比持续收窄。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贸易税收政策调控、人民币升值、外需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初级产品进口价格飙升等因素导致今年以来贸易顺差缩减。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下半年出口形势还会延续这一走势。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上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如果不发生大的全球金融危机,今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在15%左右。”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美国企业回款速度放缓,且违约率增加。“美国很多进口商已不能履约,中国国内许多外贸出口企业更在乎之前发出的货物能否收回贷款。”  此外,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走高,国内自然灾害使通胀压力不断攀升,也反映在进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上,进口成本、国内物价、信贷成本、劳动力工资、环境保护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加快升值,对出口减速的影响较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6月跌至50.2,连续三个月持续回落;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逼近指数为50的经济衰退临界点,这意味着出口行业下半年形势不容乐观。  从进口方面看,李健认为,由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增长比较快,加上震灾重建因素的影响,下半年进口需求仍会强劲增长,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也将推高进口价格。“总体来看,今年顺差将继续缩小,顶多与2007年持平。”  经济“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尽管下半年出口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但导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我国出口市场正逐步走向多元化。近六年来,我国与前五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比呈不断减小态势,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比较活跃。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目前的调整有助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的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和淘汰风险。目前这种调整与阵痛也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契机。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从前5个月情况看,易受国际经济和贸易周期影响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放慢,而与中国国内需求联系更为紧密的一般贸易进口仍保持强劲。  他指出,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受到普遍威胁。由于中国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扩展的供应量、工业扩张迅速以及劳动力供给充足,即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这些因素仍可支撑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健指出,目前在国内通胀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出口适度放缓会缓解通胀压力。“从经验来看,通胀压力与出口过快增长有一定关系。因为出口增长快,说明需求热,需求强劲肯定带动物价上涨。因此尽管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可能减慢,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是复杂的。目前来看,出口没有偏冷,增速比较平稳,也没有出现大量失业的现象。”  外贸政策不会大变  国内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已引起政府部门的密切关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最近在山东调研时表示,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从结构上、方式上、质量上解决目前的困难,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专家认为,下半年外贸政策可能不会大幅调整。目前来看,初级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稳增长,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仍保持快速,这些都在政策调控预期范围内。  李健指出,尽管目前有些出口企业要求提高出口退税率,但从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政策制定者会考虑微调,但总体不会有大变化。  他认为,人民币加快升值要慎重。“这不仅对出口打击更大,也会带来流动性压力。最好是能保持相对稳定,渐进升值,给企业一个信号——认清大环境变化,不能走过去靠低价格、数量扩张发展的道路,而是注重集约化增长。”
&&相关文章:
· (07-11 03:18)
· (07-10 16:39)
· (07-10 16:15)
· (07-03 10:46)
· (06-12 10:24)
&&作者相关:
公司资料检索
24小时新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速下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