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近几年的间接投资数据怎么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上海市投资效益及科技贡献率分析DD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就投资对上海经济的贡献做一定量分析。在对产业、部门的投资效益进行具体测算的基础上,将上海经济的增长的因素分解为最终需求(包括投资、消费和净流出)贡献和科技进步贡献两部分。为此,我们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计量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投资对上海市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呈下降态势,但在第二产业中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效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9%。说明上海应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并进一步提高投资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还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高新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上海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关键词:投入产出&& 计量&& 投资&& 科技投入
问题的提出
&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从理论发展史角度来考察,主要体现在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以哈罗德―多马模型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以卡尔多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以卢卡斯和斯科特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中。
通过对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史的考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显而易见的结论:第一,把投资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是各种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共同特点。尽管在有的理论中,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是直接的,而在另一些理论中,两者的联系是间接的,但却没有―种理论无视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有的经济学家夸张地说,经济增长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投资理论。第二,虽然各种主要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把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不同的理论中,投资的重要性差别很大。从理论模型的构造看,有的模型中出现的唯一变量就是资本或投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并未在模型中直接出现,如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有的模型中不仅包括了投资,而且包括了劳动力,如卡尔多模型;还有模型包括的变量除了投资和劳动力外,还包括土地,甚至包括技术进步,如米德模型。
&但不管怎样,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资本要素能够通过改善其它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来提高整个经济的产业结构水平,因此资本要素投入已成为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上海的资本投入(资本形成总额)增长非常迅速,由1992年的487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2049亿元,年均增长11.8%。而且2010年“世博会”将带给上海巨大的国际资本进入空间,为上海经济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因此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合理利用引进外资、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促进上海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升级,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美国投资占GDP的比重为8%,日本为28%,而上海2002年的投资比重却高达44.5%。根据1990年以来的数据计算可知,上海投资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E=0.85,说明上海经济增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增长模式。面对如此高的投资比重,上海的投资效益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将选取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作为样本,通过资本的产出效率对比来进行具体分析,详见附表1。
&利用人均GDP指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以资本形成总额代替资本要素的投入;利用GDP总量和资本形成总额之比代表资本要素的产出效率。为保证样本数据的可比性,所有数据均采用美元价格。上海2002年人均GDP达到了4910美元(按当年平均美元汇率计算),近似于美国1968年、日本1975年和韩国1988年的经济发展水平。表1列示了美国、日本、韩国相当于当前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资本产出效率指标。
&表1 上海和其他国家同等经济水平下的资本产出指标比较
&                               单位:百元
&单位投资额产出GDP&
上海(2002年)&2.85&
美国(1968年)&5.69&
日本(1975年)&3.08&
韩国(1988年)&2.46&
&表1显示出上海的资本产出效率低于同等经济水平下其他样本国家水平,即上海的投资效益相对偏低,从而引发了本文对上海的投资效益进行具体分析的想法。
二、 文献综述
&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主要关注两个问题:1)投资是否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2)如何测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实现上述目的,研究者们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
&张国华([相应的参考文献未列出,其他的引用也未全部列在参考文献中!]1999)利用国民经济支出法核算恒等式Y = C + I + G[G代表什么?] + NE,测算了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认为近几年上海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又认为投资拉动的局面很难继续维持。阮大成(2001)利用菲德提出的两部门模型,将上海工业分为支柱产业与非支柱产业两大部门,并以这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支柱产业对上海工业经济增长的综合的边际产出贡献很高,从而说明上海市对支柱产业应加大投入,引导和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施祖辉(2001)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上海经济增长的数量推动机制进行研究,认为1992年以后上海经济主要由投资拉动。从投资在产业间的分布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第三产业中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大于第二产业,而其间接贡献虽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仍小于第二产业。乐德发(1997)利用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弹性模型对上海经济进行分析,认为“九五”期间,第二产业对上海GDP的贡献有所上升,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应加大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报告之四,利用上海历年的投入产出表对投资影响上海经济的程度作出了定量计算,并列出了投资拉动作用较大的几个部门。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两个优势:一是可以较为精确地测算出这一贡献;二是该贡献值可以细化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建设意义。沈利生、吴振宇(2003)利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出口对GDP形成和增长的贡献,计算并分析了各部门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启发了本文就上海的投资贡献率进行量化分析的思路。
&总体来看,之前的研究者们已充分意识到投资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但其研究方法往往只局限于某一种模型或理论,而缺乏深入且有效的实证分析。他们一般认为,投资确能促进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的投资贡献要高于其它产业。而本文在投入产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
目前上海经济主要由投资拉动,但投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第二产业的投资效益要高于第三产业,投资应尽量向第二产业倾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和金融保险业等应是优先发展的部门。
科技进步对上海经济的贡献率大约在20%~30%之间。
三、研究方法与参数选择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投资贡献率计算方法
&投入产出模型可表示为: ,& i= 1,2…n
其中,为直接消耗系数
&写成矩阵形式有:&&&&&&&&&& AX + Y = X
可得:&&&&&&&&&&&&&&&&&&&& X = ( I C A ) C1 Y
&= ( I C A ) C1 C + ( I C A ) C1 IN + ( I C A ) C1EX&&&&& (1)
&令:X C= ( I C A ) C1 C 为消费带来的总产出;
&XI N= ( I C A ) C1 IN 为投资带来的总产出;
&XEX& = ( I C A ) C1 EX 为净流出带来的总产出;
&令:AV 为增加值率对角矩阵,即对角线元素为各部门增加值占该部门总投入(即总产出)的比例:
&1-∑ai1&&& 0&&&& …&& 0
&AV =&&& 0&&&& 1-∑ai2&&&& …&&& 0
&0&&&& 0&&&&& …&& 1-∑ain
由上面的分析有国民经济部门增加值为:
V = AV X = AV X C& + AV X I N + AV X EX&&&&&&&&&&&&&& (2)
投资、消费和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分别表示为
η1= sum(AV X I N ) / sum (V)
η2= sum(AV X C ) / sum (V)
η3= sum(AV X EX) / sum (V)
其中sum(?) 为对矩阵元素求和。
&(二)国民经济支出法核算恒等式计算投资贡献率
&测算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通过支出法国民经济恒等式:
&&&&&&&&&&&&&&&&&&&&&& Y = C + I + NE&&&&&&&&&&&&&&&&&&&&&&&&&&&&&&&&& (3)
这里C指总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G);I指投资,本文用资本形成总额代替;NE指净流出,包括净出口和净调出额。由(3)式可得[这里我加入了推导过程,便于读者的理解!]
记,,,,等号两边同时除以Y,则
&&&&&&&&&&&&&&&&&&&& (4)
其中,/就是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
&(三)用生产函数和增长速度方程测算资本投入和科技投入对上海GDP的贡献率
&本文所采用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该模型认为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其形式为:
&Y= A0 eλt KαLβ&&&&&&&&&&&& 0&α、β&1
&式中:Y为产出值; K、L生产中投入的资本和劳动;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资本弹性,当资本和劳动投入分别增加1%时,则产出将分别增长α%和β%;A0、a为常数,λ表示科技进步使产出增长的部分,称为技术进步率;A0 eλt 通常指综合技术水平。为了数据处理的方便,对上式两边分别取对数,
&对t求导并用差分近似微分可得:
&令,,,则原方程可改写为:
&&&&&&&&&&&&&&&&&&&&&&&&&&&&&&&&&&&&&&&&&&&&&& (5)
&这就是增长速度方程,这里y,k,l分别表示产出、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利用该方程可以得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
&资本:Ek =,劳动力:El =,技术进步:. Ea =。
&本文中劳动力投入L采用从业人员的报酬,而没有用从业人数。这是因为在GDP和从业人员的简单回归中,两者呈反向关系,这与生产函数中α&0的假设不符,故而选用替代变量,这可能导致结果的部分误差。另外,模型采用[能否使用的数据?数据可由我收集。文中有关投入产出的数据可使用到2002年的,计量模型的数据最好能用2003年的。]年间的数据,这是因为自1992年以来,外资大量涌入,投资和科技进步的作用才日益体现出来,之前的贡献率较低,这里不予考虑。
(四)重点投资部门的参数选择
&国民经济部门众多,为了突出投资取向和投资回报效益,现提出重点投资部门对象选择的几个参数。
&1.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反映当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净流出)时,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产生的需求波动及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 (j = 1、2 …n)
&式中,分子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表示第j部门增加单位最终需求对有关部门产出的总影响;分母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各列之和的平均数,表示所有部门的最终产品都增加一个单位,对整个国民经济产出的平均影响。当时,表明第j部门生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超过各部门影响力的平均水平;反之,当 时,表明第j部门生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低于各部门影响力的平均水平。 越大,对各部门产出的拉动作用越大。
&2.感应度系数[按讨论
会上我建议的从直接分配系数矩阵出发计算。]
&感应度系数反映如果各个部门都增加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某一部门受此感应而产生的需求影响程度,也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其计算公式为:
&&&&& ( i = 1、2 …n )
&式中,分子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之和,分子越大表明该部门的总产品中作为中间产品的比重大,因而其产出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其它部门产出变动的影响。分母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各行之和的平均数。当Ei &1 时,表明各部门的生产使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感应程度;反之,当Ei &1 时,表明表明各部门的生产使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感应程度。Ei 越大,第i部门受到的需求压力越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大。
&3.生产诱发系数
&生产诱发系数是指各部门的各种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求项目的合计所得的商。它揭示了最终需求对生产的波及和影响是由哪类需求引发的,也就是说,通过它可以说明刺激消费、投资或出口需求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的基本指向。生产诱发系数越大,它的生产波及效果也越大。用公式表示就是[有关投入产出的公式,建议采用矩阵的形式!]:
&其中CIE为生产诱发系数, a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 Xi为某部门的最终需求。
&4.单位最终需求诱发的增加值
由各部门的生产诱发系数和增加值率可以推算出上海单位最终需求诱发的增加值,其公式如下:
单位最终需求诱发的增加值=该部门的产出诱发系数×该部门的增加值率
&其中,部门增加值率指部门增加值占其总产出的比率。
&单位最终需求诱发的增加值越大,说明该部门受投资的影响越大。同样的投资额投在该部门的效益也就越大。
&5.各部门的投资贡献率
&投入产出模型中,在计算总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得到各部门投资对GDP增长的贡?。在(2)式中令VIN = AV X I N,VIN的各元素vjin为j部门投资所带来的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则各部门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
η= vjin& / sum (V)
&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可由相应部门的贡献率之和得到。另外,为获得产业分析的几个参数,可先将投入产出表简化为只有三次产业的形式,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上海市投资效益分析
&(一)投资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拉动力量
&近些年上海的投资增长非常迅速,表2列示了1992年至2002年间投资、消费占GDP的比重。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到,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相对比较稳定,而投资对经济则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但近几年呈下降的趋势。
&表2& 年上海GDP构成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年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消费&投资& &消费&投资&
1992年&42.8&43.7&1998年&41.4&53.6&
1993年&44.9&49.0&1999年&42.6&47.8&
1994年&44.3&58.4&2000年&42.8&46.5&
1995年&44.1&63.0&2001年&43.4&46.3&
1996年&43.2&66.4&2002年&45.4&44.5&
1997年&42.4&59.9&2003年 &44.3 &47.3 &
&1.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的投资贡献率约为49%
&利用上海、[增加!]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各年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58.2%、(%)、46.3%和43.9%,呈稳中趋降的态势,这表明上海的投资规模已接近饱和,边际收益开始递减;消费贡献率为40.5%、(%)、42.8%和45.2%,略呈上升趋势,2002年更首次超过了投资贡献率;净流出贡献率为1.3%、(%)、10.7%和10.9%,近两年保持在10%左右。可见,近年来,投资是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核算恒等式计算的投资贡献率为54%
&利用上海[]年的数据,由(4)式分别计算投资、消费和净流出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并求算术平均可得:
&投资、消费、净流出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分别为54%、39%和7%。
&该结果与投入产出方法相比,投资的贡献率高出近5%,这是由于恒等式法采用数据的时间跨度较大所致[这句的表述对理解有点困难!]。
&3.用生产函数和增长速度方程测算资本投入对上海GDP的贡献率约为25%
&利用上海年的数据,用资本形成总额和从业人员分别代替K和L,对上式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括号内为t值)
&y = 0.06 + 0.23k +0.38 l&&&& R2=0.9246&&&& adj-R2=0.9031
&&&&&&&&&&&&& (2.95)&& (3.37)& (2.90)&
&即α=0.23,β=0.38,α+β&1,说明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递减的,也就是说,生产要素总量上的投入不能带来更高的经济产出,生产要素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这就要求我们调整投资及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技术水平来促进上海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外,1990年至2001年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1.3%,资本(即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2%,劳动报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9%。所以有:
&资本(即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4.59%,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73%,技术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63%。
&这里投资贡献率明显偏低,是因为前两种方法中没有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本文第五部分的结论,由于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大约为20%,最终需求部分的贡献率为80%。所以以2002年为例,将80%的贡献率在消费、投资和净流出间进行分配(利用投入产出方法的结果),可得在考虑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投资贡献率为35%。该结果比用生产函数和速度增长方程测算的投资贡献率高10%。这可能是由于本文在第五部分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科技投
入的贡献率时,只利用了年两张表,时间间隔较短,获得的科技投入贡献率偏低所致。但从年间的投资贡献份额(根据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仍能看出,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表3&& 年的投资贡献率
&                              单位:%
年份&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
Ek&41.19&34.06&42.70&32.66&31.89&
年份&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
Ek&6.50&-4.39&-5.86&17.89&22.22&
&(二)第二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在过去十几年中,上海以“三二一”为序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向第三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柱工业等方面倾斜,使第三产业迅速成长。自1979年以来,上海市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为9.7%,其中第三产业的增幅高达11.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18.8%上升到2002年的51%,这意味着上海经济增长由以往主要依靠工业制造业推动,转变为主要由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上海在大力发展金融、贸易、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原有的工业基础,而是积极地对原有工业进行提升改造并不断培育新兴的工业产业,避免产业的空心化。根据上海工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市委、市政府明确把产业规模大、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好的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钢铁、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六个产业列为上海工业的支柱产业,成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上海工业结构较快的实行战略化调整。工业仍然是上海产业结构的主体,而且重工业近年来还有加强的趋势。与此同时,工业内部结构也已从高物质消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向低物质消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变。上海工业生产速度进一步加快,近几年制造业增长呈持续攀升的局面,成为上海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力。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表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投资决策方向的正确与否密切相关。面对有限的投资额,如何获得效用的最大化,便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将通过计算几个系数,对三次产业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
投入产出的几个系数显示出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投资效益
&表4列示了和2002年上海三次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5列出了相应的投资生产诱发系数和单位投资额诱发的增加值以及投资贡献率;表6则给出了产业投资对GDP的贡献率。
&表4&&& 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1995年&2000年&2002年&
&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第一产业&0.5 &0.2 &0.5 &
第二产业&1.0 &1.5 &1.3 &
第三产业&0.9 &0.3 &0.7 &
表5 产业的投资生产诱发系数和单位投资额诱发的增加值:
&1995年&2000年&2002年&
诱发系数&单位投资额
诱发的增加值&投资生产
诱发系数&单位投资额
诱发的增加值&投资生产
诱发系数&单位投资额
诱发的增加值&
第一产业&0.9&0.6&0.4&
第二产业&2.3&2.0&2.1&
第三产业&0.8&0.4&0.5&
&表6& 产业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
&95年&2000年&2002年&
第一产业&0.19&0.20&0.65&
第二产业&37.94&30.51&27.97&
第三产业&20.08&15.80&15.31&
合计&58.20&46.51&43.93&
&根据表4,发现三年中只有第二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说明工业、建筑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和制约作用极为显著。因而,若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就应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有利于经济走出低迷。[能否这样说:
反之,若经济过热,就应适当限制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避免出现通货膨胀。]表5中第二产业的两个参数明显比其他产业大,根据其定义,把资金投向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效益。表6中第二产业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7.94%、30.51%和27.97%,第三产业的贡献为20.08%、15.80%和15.31%,都呈现下降趋势,但第二产业投资贡献率始终比第三产业的要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以上这些分析意味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排斥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存在和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仍是决定上海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上海应抓住机遇优先发展资本与知识要素比较密集的制造业,如已经在上海迅速崛起的IT产业的制造业[数据是否支撑这个结论?]、汽车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精细化工业(包括知识要素比较密集的生物医药)等。
运用计量模型进行第二、三产业的投资产出弹性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具有更大的产出弹性
&我们采用的是双对数模型,这是因为GDP和投资序列一般具有时间趋势,也就是不平稳的序列,取对数后会实现序列的平稳性;而且,双对数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参数即为弹性,具有良好的经济解释意义。
LOG( GDPt ) =c 0+c1 LOG(It ) +c2 LOG (GDPt-1 ) +εt
年第二、三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可得:
&第二产业:
LOG( GDP2t ) =0.675+0.16 LOG(I2t ) +0.786 LOG (GDP2(t-1) )&& R2=0.900&&&& adj-R2=0.987
&(2.62)&&& (2.597)&&&&&& (10.26)
&第三产业:
LOG( GDP3t ) =0.922+0.084 LOG(I3t ) +0.814 LOG (GDP3(t-1) )&& R2=0.999&&& adj-R2=0.998
&(11.05)&&& (4.16)&&&&&&&&& (30.99)
&以上计算可见,期间内第二产业中的投资每增加1%,GDP可相应增加0.16%;而第三产业中的投资每增加1%, GDP增加仅为0.084%,显然第二产业的投资效益好于第三产业。特别是90年代以来尽管在工业中的投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明显上升[理解起来似乎有点困难?],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和金融保险业等应是优先发展的部门
&1.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
对于部门分析我们主要针对投资效益较大的第二、三产业,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值如下:
&&&&&&&&&& 表7&&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的部门
1995年&2000年&2002年&
部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部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部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1.06&1.04&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1.17&1.25&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1.24&1.33&
电力及蒸汽、热&1.11&1.16&化学工业&1.16&3.03&化学工业&1.15&3.33&
化学工业&1.33&2.2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1.20&3.11&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1.12&2.93&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1.01&2.22&金属制品业&1.24&1.02&金属制品业&1.28&1.1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5&1.35&机械工业&1.19&1.07&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24&1.24&
货运邮电业&1.17&1.5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1.21&1.1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1.34&1.71&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1.03&1.72&交通运输及仓储业&1.09&1.93&
&(1)1995年、2000年以及2002年上海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普遍较高,而且其中如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纺织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机械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影响力系数三年都大于1,说明制造业是上海经济的支柱产业,社会对这些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需求时,将对经济产生较大的直接和间接带动作用。因此,注重加大对这些部门需求的刺激,将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增长。
&(2)感应度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煤炭工业及洗选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石油加工业以及金融保险业等,这一趋势表明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对经济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尤其是经济增长过猛时,这些部门要首先受到较大的社会需求压力,从而容易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从增加有效供给的角度出发,目前应首先重点扶持和发展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上述制约型产业。&& 可见,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业等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很高,说明这些部门具有辐射性和制约性双重性质,是应重点发展的部门。
2.投资诱发系数和单位投资诱发的增加值分析
&从投资需求的诱发系数看(如表8所示),它对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机械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及房地产业的生产诱发程度较高。
从单位投资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看,单位投资在三年中所引发的GDP分别为0.924、1.000和0.986(详见附表3-附表5),总体来看,投资的诱发效应是比较稳定的。其中,它对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建筑业的诱发增加值相对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对金融保
表8 部门的投资生产诱发系数和单位投资额诱发的增加值
1995年&2000年&2002年&
部门&诱发系数&诱发的增加值&部门&诱发系数&诱发的增加值&部门&诱发系数&诱发的增加值&
化学工业&0.7&化学工业&0.1&化学工业&0.7&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9&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9&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2&
机械工业&0.4&机械工业&0.3&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0.8&
建筑业&0.1&建筑业&0.7&建筑业&0.1&
货运邮电业&0.9&
商业&0.9&批发和零售贸易业&0.4&
商业&0.2&金融保险业&0.5&金融保险业&0.4&
金融保险业&0.1&房地产业&0.6&房地产业&0.6&
险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诱发效应则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部门投资对GDP贡献率的分析:
表9& 部门投资对GDP贡献
                                单位:%
1995年&贡献率&2000年&贡献率&2002年&贡献率&
机械工业&7.14&金融保险业&5.00&批发和零售贸易业&4.47&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67&建筑业&4.50&建筑业&4.06&
建筑业&5.36&商业&4.33&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88&
金融保险业&5.11&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32&房地产业&3.81&
商业&4.92&机械工业&4.29&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3.42&
货运邮电业&4.09&房地产业&2.36&金融保险业&3.18&
化学工业&3.32&化学工业&2.01&化学工业&2.17&
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3.0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9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69&
文教、卫生、科研事业&2.5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5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15&货物运输及仓储业&1.7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53&
&从部门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来看,机械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含汽车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化学工业的贡献率较高。
4.利用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对贡献率较大的汽车制造业进行具体分析
&2002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现在的标准提法!]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其中汽车制造业是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中增长最快的。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汽车制造业牢牢抓住国内轿车市场升温的机遇,努力扩大销售。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42.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6%[须注明是用可比价还是当年价计算的,下同!];完成工业销售产值938.18亿元,增长29.5%。
&(1)汽车制造业对其它部门的依存关系。2002年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高达1.0999,说明每生产单位汽车,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生产需求较大,该部门对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其中它对部分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如下:
表10&& 汽车制造业对部分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钢压延加工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金融业&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涂料、颜料、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
0.8&0.2&0.5&0.3&
&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对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为0.1557,对钢压延加工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为0.1328,这就意味着每生产万元产值的汽车共需要消耗1557元的商品及1328元的钢铁制品,也就是说汽车制造业产值中有一部分由上述两个部门转化而来。这也说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对钢铁业、电力以及批发零售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这一段的提法有误!完全消耗系数是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另一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汽车对其他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的出发点?汽车制造业的最终使用,而不是产值或产出!这点须特别注意!]
& (2)其它部门对汽车制造业的依存关系。2002年上海汽车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6742,说明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汽车制造业的需求不是很大。其中对汽车制造业依赖程度较大的有七个部门(见表11),其中,租赁业、道路运输业和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业对汽车运输业的依赖程度最高。
表11&& 部分部门对汽车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租赁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旅游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其他建筑业&水上运输业&
0.5&0.4&0.5&0.0089&
&(四)世博会投资将对上海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2010年将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集中体现了会展经济、旅游经济、进出口贸易等多种经济活动,涉及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诸多部门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对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们试图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计量模型分析世博会投资需求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
&1.从投入产出角度看,世博会的召开将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等部门产生较大的影响。
&利用前面计算的结果(见附表3-附表5),以2002年为例,单位投资需求对GDP的诱发系数为0.986。而据专家预测,由世博会引起的投资需求约为1270亿元①,近而可推算出由此投资所诱发的增加值约为1252亿元。根据分析的需要,我们将42部门合并为国民经济6大部们②,从计算结果看,世博会对工业部门的影响最大,所诱发的增加值约占总数的54.4%,其次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约占19.5%,详见表12。
&①参见《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分报告之四
。[可以改用脚注的形式!]
&②国民经济六大部门具体为:农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公用事业生产与供应的24个部门)、建筑业、货物邮电业(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业饮食业(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2个部门)、非物质服务生产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科教文卫、行政机关及其它部门等)。
表12& 世博会投资需求对上海六大部门的影响
部门&单位投资诱发的增加值&诱发的增加值额(亿元)&
农业&0.015&18.55&
工业&0.537&681.49&
建筑业&0.091&115.76&
货物邮电业&0.044&55.96&
商业饮食业&0.108&136.66&
非物质服务生产部门&0.192&243.89&
合计&0.986&1252.31&
&由于世博会对工业部门影响最大,接下来我们对其中制造业各部门诱发的增加值进行进一步的测算,详见表13。
由表13可得,世博会对上海制造业影响最大的部门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含炼钢、炼铁业),诱发的增加值额为110.69亿元;影响程度居于前七位的还有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97.49亿元)、化学工业(61.83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8.31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3.72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3.70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8.87亿元)。
表12 投资诱发制造业各部门的增加值
部门&单位投资诱发的增加值&诱发的增加值额(亿元)&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003&3.76&
纺织业&0.002&3.00&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0.002&2.29&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0.005&5.76&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0.010&13.2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014&17.82&
化学工业&0.049&61.8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34&43.70&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087&110.69&
金属制品业&0.018&23.31&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0.077&97.4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26&32.5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038&48.3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034&43.7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008&10.72&
其他制造业&0.003&4.21&
废品废料&0.020&26.0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031&38.87&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002&3.17&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01&1.35&
合计&0.466&591.81&
&2.利用计量模型,世博会投资对上海经济的累计影响可达1448亿元
&由于上节中采用静态投入产出分析来讨论世博会对上海GDP的诱增效应,一般而言可能会出现低估的问题。为此,我们再采用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按照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加速度原理,可以推导出如下投资模型:
GDPt = a +b It + c GDPt-1 + εt
&其中It为第t年的投资额,GDPt为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εt为第t年的误差项,假定它服从高斯-马尔科夫定理,a、b、c分别为参数。根据以上模型,投资对GDP的短期乘数为b ,长期乘数为(b/1-c),k期累计乘数效应为。利用1984年至2002年的数据,运用OLS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得到以下拟合模型:
GDPt =79.22+0.28 It + 0.95GDPt-1
&(2.433)& (4.03)&&& (25.18)
R2=0.9976&&&& adj-R2=0.9973
DW-h=1.96&&&& F=
&该模型各项检验指标都通过统计检验,估计的模型表明投资对GDP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按世博会的实施计划,投资主要集中在年,不妨假设年间各完成总投资的10%,年各完成剩余的17.5%。运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可以得出世博会所需1270亿元的投资在未来几年对GDP的诱发情况。已有:
GDPt =79.22+0.28 It + 0.95GDPt-1
&根据上述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投资It所带来的累计GDP:
&当年新增投资It所带来的GDPt=0.28 It ;
&当年新增投资It在未来第k年所带来的GDPt+k =0.28×0.95k It ;
&当年新增投资It至未来第k年所带来的累计GDPt=0.28×It ;
&且有投资It对GDPt的短期乘数:
&投资It对GDPt的短期乘数=0.28
&投资It对GDPt的累计8年的中期乘数=1.89
&投资It对GDPt的累计7年的中期乘数=1.66
&投资It对GDPt的累计6年的中期乘数=1.44
&投资It对GDPt的累计5年的中期乘数=1.28
&投资It对GDPt的累计4年的中期乘数=1.04
&投资It对GDPt的累计3年的中期乘数=0.80
&投资It对GDPt的累计2年的中期乘数=0.55
&按照假设的投资分布情况,利用投资乘数,可计算年间世博会投资诱发的GDP。其中,2003年为240亿元,2004年为210亿元,2005年为183亿元,2006年为284亿元,2007年为231亿元,2008年为178亿元,2009年为122亿元,累计影响为1448亿元。
&按照该模型计算的结果,世博会投资需求与其诱增的上海GDP的比例为1:1.14。
&按照投入产出的结果,该比例为1:1,
技进步取得的份额到70年代已超过60%;德国也在2/3以上。显然,上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28.63%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政府在加大财政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优先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如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活动,这类科研活动在短期内无法立即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不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却是社会科技进步和科技革命的主体。还要继续拓宽技术进步的融资渠道,利用有效的财税金融政策和市场机制引进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投入到技术进步事业。必须明确的是,上海技术进步的资金供求今后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所以,完善金融机制,发展金融市场的资金融资功能,为企业筹集资金,实现技术进步创造有效的渠道和金融工具,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投资对上海各产业和各个部门的影响,并以“世博会”为例进行具体测算,由此对其他某一项投资额可照此进行类似的计算和分析。同时,本文第五部分给出了测算两个时间段内的科技贡献率的投入产出方法,而且这一贡献率可以细分到某一具体行业。尽管由于投入产出表的不够细化和局部均衡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这一分析并不能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充分的实证支持,但也为量化投资和科技投入的产业影响度提供了一种示范方法,希望能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李京文、郑友敬:《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郭磊、吴冲锋:《上海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的实证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3(7)
沈利生、吴振宇:《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2003(11)。
王贻志、朱平芳:《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总量及结构影响的定量分析》,《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
朱钟棣、 包晓华:《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的关联影响-反倾销税价格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经济研究》,2004(1)。
栾文英:《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山东经济》,2001(5)。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该换一换你的桌面了 宅男女神周韦彤
德国超模布洛姆秀香肩美背翘臀 性感热辣
猫眼超模蕾丝内衣
被影射曾援交的女星们(图)
出柜超模卡拉-迪瓦伊最新性感写真
绝对领域诱惑写真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cel查找不到数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