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固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投资贷款评估应注意什么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评估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页免费60页免费6页免费6页免费30页免费8页免费6页免费4页免费1页免费37页2下载券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评估试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2:00: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DOC
官方公共微信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现状及其解决办法
1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
&中国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历来是以国家主导为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别是在融资方面,引入了民营资本和国际风险投资资本。在具体投资项目上,也产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前,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以国家工农业、民用基础建设为主导方向,而改革开放以后,投资方向逐步转向商业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和高速公路。总的来说,中国现阶段的固定资产投资正朝着多元化、规范化、规模化前进,但在高歌猛进的投资增长下,各种隐患也暗流涌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1 &200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
2006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良好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出现重大改观。在金融方面,国家重点整顿了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而由于人民币增值压力和上市公司业绩转好的影响,2006年的中国股市走出了世界股市历史上罕见的大牛市。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种种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中国经济虽然呈现一片繁荣,但在其向上的背景下,却隐藏着很严重的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强的隐患。以下是200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现实状况。
1.1.1 &房地产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高增幅,更新改造投资增幅逐月提高。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34.81亿元,增长20.8%,高于平均增幅11.5个百分点,比基建、更改和其它几个方面投资的增幅都高,与此同时,更新改造投资增幅逐月提高,表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技改贴息政策已发挥作用,专家呼吁多年的增加更新改造投资有望实现。
1.1.2& 工业投资
工业投资增幅回升,三次产业之间的投资增幅差距缩小。受工业生产形势好转以及去年同期投资基数较低等因素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升。1~4月份,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9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与全部投资平均增长水平也仅差0.7个百分点。受工业投资拉动影响,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投资增幅差距缩小。在工业行业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分别是:电力工业投资517亿元,同比增长20.6%,有色工业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21.4%,工业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62.4%,轻工业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10.2%.
1.1.3& 地区投资比较
中、西部地区投资增幅高于东部地区,体现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投资政策倾斜的结果。1~4月份,中部地区投资完成642.45亿元,增长21.5%,是增长最快的,西部地区投资完成532.85亿元,同比增长10.9%,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完成投资2313.6亿元,同比增长8.2%,是增幅最低的。
1.1.4& 总体情况分析
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并呈现出增速平稳、结构改善、约束减缓和投资消费比例失调减缓良好态势;但同时存在粗放型特征突出、政府及政府主导的经济增进型投资过大、政府宏观调控主体和投资者主体界定不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2007年,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20%左右。为保持投资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改善投资运行环境,促进社会福利总水平的提高,建议下一步投资政策主要着力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界定和健全政府投资与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社会发展、规范房地产市场&&&&&&&&&&
2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今年投资从总体上运行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1& 粗放型特征进一步强化
近年来GDP高增长并没有改善粗放型增长格局,甚至还有所恶化:一是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据测算,2001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为1.4万吨(按2000年每亿元GDP不变价计算),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但从2002年开始,单位GDP能耗持续上升,2003年创造每亿元GDP需要消耗1.5万吨标准煤,2004年为1.6万吨标准煤;二是投资效果系数下降。据测算,&2005年我国1元投资仅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185元,比2003年下降了0.07个百分点,比1981年更是下降近0.10元,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经济增进型项目比重过大,社会发展型项目不足
在财政投入一定的条件下,在经济增进型项目上的投入增加,必然会减少在社会发展型项目上的投入。近年来,财政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垄断性行业(如电力、石油、运输)等经济增进型项目的投资大幅增加,而对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如教育、公共卫生等投资增加却明显不足。长时间重经济轻社会的投资模式造成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脱节、收入增加与福利水平相脱节、物质丰富与满足感下降相脱节的局面。同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社会正流入出一种盲目追求量大的社会心态。 
政府投资调控者与投资者主体双重角色的错位突出  
从宏观调控角度看,中央政府主要制定投资宏观调控的政策,由地方政府具体执行;从投资主体的角度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又都是重要的市场投资主体。从逻辑上,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集于一身就存在悖论:一方面,作为监管者的政府要适时出台政策调控投资活动,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作为投资者的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又要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具体投资活动中来,其行为目标又是GDP(或财政收入)的最大化。这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糊涂浪费和投资意识不清、思路混乱的现象。可以说,这两年投资“压”不“下”的重要根源在于这种双重角色关系模糊和定位不清,从而使得相当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2.4& 投资产权主体仍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投融资改革要求实现“谁投资,谁决策,谁承担风险”,但是目前政府不但对基础设施项目亲自抓,甚至对企业投资决策也过多干预。一些地方政府“全力”帮助地方企业搞活经营,一来可以增加地方财力,二来还树立了所谓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好范例。企业投资行为通常是主管机构和企业领导人讨价还价的结果,有的甚至是上级主管机构的意志起决定性作用,上级领导成为投资行为的实际决策者。企业投资不按市场规则行事,致力于研究如何寻找到政策优先权支持,造成信息传导机制失效。这样做的结果扭曲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破坏了正常的政企关系。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影响投资效率的提高。
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缺乏必要的可行性分析,缺乏硬的预算约束,包括长期效果评估,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经理人行为应当是主观上追求个人收入和声誉的最大化,客观上实现企业经营的利润最大化。目前多数企业中这条纽带是断裂的,因此企业实现的仅是经营稳定化,主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如实现所谓的扭亏增盈,积极配合实施下岗再就业工作等。企业家则在隐蔽信息的手段下,利用对企业的直接领导权为个人谋取最大利益,以弥补企业家的机会成本,同时伺机换取政治收益。
2.6& 信用秩序不良造成资金运动受阻。
我国经济中有许多领域都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造成社会信用缺失,经济秩序混乱,非常明显地制约了经济发展。目前,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信用缺乏,资金运动过程中,供求各方面都存在着道德风险。有的企业领导人甚至说:“从借钱的那天起,我就根本没有想到过以后要还。”在这种条件下,企业难以通过正常的信用关系获得需要的资金,造成投融资体制的恶化。
3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当前经济数据和经济问题的分析,我认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主要出现的问题应主要归结于金融问题和其他相关因素。首先我将在2.1至2.3里重点对因金融业出现的问题对投资领域造成的影响谈谈研究结论,其次,我将在2.4至2.7里对其他相关因素谈谈看法。
3.1 &&流动性过剩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正呈现着整体化的格局。国际资金在全球市场流动,不断寻找新兴的市场和增长点。值得关注的是,现今的国际热钱与以往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自身资本效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其所形成了规模效应也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市场质量也不断改进。众多国际资本大鳄正瞅准这一时机,大举入住中国市场,想方设法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中国正经历着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经济腾飞时所经历过的阶段。由于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过剩,使得中国无形中成为了国际资本的宠儿。大量热钱的涌入,在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的同时,也使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水涨船高。
3.2& 人民币增值压力大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人民币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同时,中国的国际贸易顺差也持续走高,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美圆的历史关口,预计2009年时,中国外汇储备将达到二万亿美圆,随之而来的恐慌也使得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对人民币上涨的呼声日益加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内外压力的双重打压下,人民币走高成了大势所趋。国际游资提前估计到了这一情况,从各个渠道进入了中国市场,企图赚取人民币的溢价,近阶段的中国股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大量资本的作用下,国内投资力量不断扩大,时常预期呈现一片向好趋势,投资过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3.3& 国内需求增大
中国市场在近几年增长惊人,特别是在十六大以后,中国每年的GDP增长大大高于全球水平,国内需求旺盛,尤其是基础建设方面,如电力厂,高速公路等。目前,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基于这些战略发展的需要,基础投资蓬勃发展,也造成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放量性增长。据坊间传闻,2006年整个世界所生产的水泥有三分之一用在了中国,这个数据也可以佐证中国水泥业同业会出现投资过热,非理性的投资增长。
近几年的投资需求变动,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市场因素、资金来源因素、投资预期因素和投资环境因素。
  3.4 市场因素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有关刺激消费措施的出台,我国消费结构得到了提升,进而使投资领域得到扩展。其一是房地产业。90年代中期以后,住房开始成为城镇居民新的消费热点,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消费信贷措施等为这一消费热点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二是城市化发展。近几年政府投入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城市化形成了积极的推动。同时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也正在逐步对民间投资和外资放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其三是受国际“新经济”的拉动,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出现了比较宽阔的投资领域。其四是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其五是西部开发战略为投资开拓了新的市场。总体看,经过几年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市场逐步表现活跃,新的投资领域日益扩大。
  3.5 资金来源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走高,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金流量出现放量性井喷局面。大量资金离开银行,进入流动市场,不仅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而且容易加剧投资过热的问题。就最近几个月的实际情况而言,央行几次提高存款储备金利率就充分说明了市场所存在的危机。进一不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的资金来源存在许多问题。大量信贷出现,加剧了市场的投资压力,同时非法集资融资也给市场带来了空前的资金量。总体而言,资金来源变的容易,使中国市场的投资热情变得强烈,造成了投资的压力。
3.6 投资预期因素
  投资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预期制约,近年来我国投资趋于活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预期变化所致。主要表现在:第一,一部分企业经过调整以后具备了新的发展目标,投资愿望增强;第二,就业压力,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或者说是“动力”)增大,不断增强着各方面的投资愿望;第三,1999年以后,受政策刺激,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转机,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改善了投资预期,增强了投资愿望。
  当前国际经济虽总体好转,但仍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自发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社会消费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受这些因素影响,投资预期仍不可过于乐观。据调查(调查数据来源:“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号),2002年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的比例为25.4%,比2001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认为民间投资“合适”的下降了3.9个百分点,而认为民间投资不足的则上升了1个百分点。虽然调查中所列各选项对于被调查者有不同理解,但我们从中也能看出企业家预期的大致变动情况。
  3.7 政策环境因素
  第一,五年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目前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仍是拉动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信心保证。国家在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结构调整等方面仍需要较强的财政支持。第二,税收政策方面的若干措施为投资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条件。包括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等。第三,稳健货币政策采取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发放再贷款、加强出口信贷、加大技改贴息等多种手段,提高货币供应量,满足市场资金需求。第四,有关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调整(如对建设用地项目管理、国土资源审批会审、土地出让招标拍卖等有关方面政策的调整等)鼓励了投资的积极性。第五,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工作效率等多方面配套措施,改善了出口型企业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第六,在加入WTO后的市场规则调整过程中,取消部分行业准入限制,改革审批制度,投资主体的产权保护得到加强。第七,国际环境变得相对宽松,给中国政府实行宏观调空流有了余地,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4解决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几个有效手段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连锁反应,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如何解决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热、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改革中的一想要任务。
提高外资进入门楷,打击投机外资,吸引投资外资
从过去中国成功吸引外资的经验来看,外资在对中国经济起步阶段的贡献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引资大国。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当前,中国市场的投机性不断加强,国际游资中的投机者正虎视眈眈,我们应该适时地提高外资进入门楷,打击投机外资,吸引投资外资,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净化投资市场,提前扑灭不良的投资恶性增长。
&严查不良信贷和投机信贷,整顿国内融资市场
&90年代初期,中国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这期间,银行的不良信贷大幅增长,国家对市场的掌控力度下降,市场中看不见的瘦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现今出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问题,于当年的情况及其类似。目前,国内确实出现了投资过热的情况,而这次高速增长相伴着人民币上涨、股市牛气冲天的特殊情况,值得应以注意的是CPI的增长出现了突破警戒线的危险。在这一名敏感时期,控制银行信贷,压制市场投机倾向,是当前的有效手段。我们应该认识到,有效的金融手段对抑制投资过热有着良好且持续的作用,而且,这与软着陆的思想不谋而合。
4.3 加强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应从长计议
控制投资过热的问题,离不开宏观调控,应该说宏观调控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只有在有效的宏观调控的政策下,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才能最终解决。
同时,各级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也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何运用好现有资源,提高经济水平,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和政府职责。但是,在提高经济的过程中,协调好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有相当重要。从中国经济改革近30年的时间来看,盲目投资和攀比投资是两颗毒瘤。盲目投资和攀比投资所造成的后好就是资源的浪费和投资不恰当的过热。就现在已有的教训来看,中国各地竞相投资汽车工业就是一个盲目性很强的政策错误。我们的各级政府,应该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在提高经济的同时,合理运用资源,做到真正的细水长流。
4.4改善投资环境,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
加强投资立法,为投资主体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
重点加强投资产权的独立性、投资收益权、投资所有权、投资契约的履行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强化政策规定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坚决从严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和人员。
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为投资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政府职能应尽快调整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在市场准入方面,继续清理现行投资准入政策,体现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建立公开、透明、讲求实效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对企业和社会投资的行政审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投资活动的成本,尤其是某些“交易成本”。
 4.4.3& 实行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
调整不公平税赋,切实减轻民间投资者的负担。对企业投资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可部分抵免企业所得税,对个人的实业投资可全额或部分抵免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利用税收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西部地区。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市场中介服务体系作用。鼓励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支持发展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中介服务组织。
推动教育投资,理性处理投资热情
改善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近年来,许多政府官员只重视直接的经济增长,却忽视了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培养人才,扩大基础教育的普及度才能最终解决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同时,在绿色GDP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如何更合理地思考发展的价值和发展的意义是当今地方政府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走通华山一条路,也是摆在政府桌案上的重要课题。只要有成熟的发展意识和先进投资技术经验,就一定能解决中国现时中存在的发展问题。
5固定资产投资的前景
5.1 我国经济水平仍处较低阶段,客观上使得投资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5.1.1生产能力方面。
根据经济学理论,投资产生的条件之一是经济发展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在此条件下,新增投资可以增加未来经济增长能力。我国经济目前还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刘国光,2002),前期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表面上看来似乎未来投资发展势头不会十分有力,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目前多数过剩的生产能力主要分布于传统领域中,这些投资领域已经趋于狭窄,投资风险较高,综合效益较低,这部分过剩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的确有待淘汰和转型。但另一方面,在高技术信息产品、大型成套设备制造、房地产开发方面,生产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相互影响、相互推动,这些领域投资积极性正在得到进一步增强。
5.1.2& 基础设施方面。
我国基础设施密度(按人口或按面积平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远(王梦奎,陆百甫,卢中原:“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2年4月),在十一五期间甚至未来更长的一段时期内需要大力发展,如电力、能源、公路、铁路等。1997年,中国人均消耗石油当量907千克,人均消耗电力714千瓦时,而同年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1692千克和2053千瓦时。2000年,中国每百万人仅拥有铁路54.3公里,公路1108公里,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214公里和4750公里。截至2002年11月,我国高速公路只有2万公里,每百万人只拥有15.7公里。因此,未来比较长的时期内基础设施建设潜在的投资需求仍然巨大。
5.1.3& 城市化发展方面。
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3%左右,而1997年世界平均水平为46%,中等收入国家为49%,高收入国家为76%。城市化发展一方面提供大量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伴随的劳动力结构的改善将进一步鼓励消费和投资增长以及结构的提升,进而为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创造机遇。这些方面也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热点。
 5.1.4科技进步方面。
我国确立的以科技为推动力的方针政策为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拓宽了空间。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技术进步潜力巨大,尤其对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投资需求更强烈。同时,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以往适应供不应求市场格局的企业经营方式难以为继,市场导向型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成为当前改革的重中之重。从总体效果看,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内涵型增长模式的建立,将更有助于培育微观主体健康的投资行为,从而提高投资效益。
5.2 持续的高储蓄率是投资发展的基本保证
  我国投资资金供给并非是严重的问题,也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资金供给由以国营集体企业为主逐步转向以居民储蓄为主,我国储蓄率从“六五”时期33.5%上升到“八五”期间的41%,“九五”时期也保持在大约38%的高水平,表现出充裕的态势。高储蓄率一方面说明市场投资的渠道仍不顺畅,另一方面也说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正处于质变的关键时刻,预示下一步市场活跃的可能性逐渐增大,投资回报将有较大改善。总之,高储蓄率为投资稳定增长提供了量的保证,这是投资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5.3 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为投融资市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年以来,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政策调控能力和调控特点相配合,贯穿投资政策始终,尤其是在初期时候则是以基本建设投资为主要手段,中央政府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大多数投向基本建设。我国政府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一直没有办到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经验表明,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与未来投资的增长之间是高度正相关的。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引导激励了民间投资愿望,打破了原有的投资增长空间束缚。
  同时,入世效应将促进投资领域更加开放。一是外经贸活动的活跃将带动我国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近两年国际制造业基地正在逐渐向我国转移,这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改善、投资吸引力增强的表现;二是通过对我国法律规章的修订,逐步适应国际规范,将进一步迫使给予国内企业以同等待遇,这比直接对国内企业进行政策保护更加有效;三是对外开放有了一大步跨越,这对很多固有的陈腐观念形成冲击,新的服务和新的管理思想将逐步改造原先的政府和企业行为,从而使投资具有市场理性,投资效率得到提高。
 5.4投资领域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5.4.1消费存在体制障碍
  拉动经济的根本在于社会消费,扩大内需重点不但要放在投资增长上,也要考虑对消费的支持。这两年在消费上没有太好举措,甚至一方面鼓励居民消费,另一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体制障碍,制约着消费结构升级。主要问题,一是国内市场存在严重壁垒,自由贸易环境有待改善。二是商品质量没有保障,消费者对部分商品质量信心不足,消费行为和愿望仍然比较谨慎。三是缺乏规范的消费环境,价格欺诈、虚假广告、强制交易和不平等合同条款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四是消费信贷多数限于政策行为,不是银行从切身利益角度出发提供的金融服务项目等。消除这些障碍难度很大,处理不好可能使矛盾扩大。
5.4.2.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不顺畅,形成资金和项目供求之间的双向错位
  在我国现阶段的投融资体制中,银行仍然起着最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由于银行改革进展比较缓慢,导致大量的储蓄资金或沉淀下来,或利用效率低下。虽然稳健货币政策要求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贷款投放,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惜贷现象,减少放贷或只提供给政府要求支持的国有项目,货币政策效力不大理想。同时,银行大量的超额准备金只满足于吃中央银行的利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此来应付中央对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行政命令。这样一来,造成了银行资金闲置和企业发展筹资困难的并存。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资本的急剧上升,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逐渐呈现了过热的趋势。这是对中国经济的重要考验。在国家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绿色GDP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现状,避免恶性竞争、节制资源过度消耗,解决二元经济,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自我调节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评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