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旦镇大头羊煤矿现与哪个公司合作

四区两带一线行:民生工程,让大柴旦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 青海 - 大美青海网
您的位置:
四区两带一线行:民生工程,让大柴旦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大美青海网讯    柴达木工业发展的奠基地大柴旦在拉开大建设、大发展序幕的同时,更加速着民生发展的步伐。民生涉及方方面面,怎么才能真正办得百姓需要,办到百姓心坎上?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柴旦给出了答案。要把广大群众热切盼望、迫切需要、具备条件的民生工程先建设起来,立足于早、着眼于实、致力于做。&办民生,肯花钱,更要会花钱;办民生,为百姓,更要问百姓。&大柴旦工委书记栾风江说。  大柴旦工行委领导高度重视,经过走访、摸排、征询,按照&总体受益、量力而行、群众满意&的要求,最终决定实施住房建设工程、教育助学工程、医疗健康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弱势群众关爱工程等五大民生工程。  &小&财政办&大&民生。3年来,大柴旦民生投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2009年,全地区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达到17230万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74%;2010年,全地区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达22838万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75%;2011年,全地区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达28415万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76%。3年来,累计民生投入6848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75.15%。  办民生,需从大处着眼。&各安其居而乐其业&。6月14日,阳光洒满了华秀红位于崇民小区的家,65平方米两室一厅带卫生间、厨房,要不是&政府关心,我们一辈子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46岁的华秀红身患糖尿病,她的丈夫也患冠心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早年华秀红的丈夫在马海农工商公司工作,随着企业破产,一家4口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华秀红靠打小工养活一家人。因没有自己的房子,一家人挤住在她公公位于羊场的3间土坯房里。2009年10月,全家搬到了现在的住房,&跟原来比真是天上地下。&华秀红一边倒水,一边介绍。如今就业局还协调华秀红和她的丈夫实现二次就业,并为他们办理了医疗、保险、工伤、失业等四金。  让百姓安居,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大柴旦是一个地震多发区,2003年,灾后重建,大柴旦实现了从土坯房到砖瓦房的飞跃,2008年和2009年发生的两次地震,让工行委的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一定要让群众住上最坚固的楼房,让洪水冲不垮、让地震震不倒,&崇民小区、惠民小区贯穿了大柴旦工行委崇敬柴达木开发地的建设者,将党的政策惠及给民众的思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大驻大柴旦联络处主任顾小东说。2009年至2011年,大柴旦共投入14632万元,实施保障性住房1014套,如今的大柴旦,城镇居民人人住上了抗震房裂度为7度的楼房,全地区实现了让城镇低收入家庭全部入住新房的愿望。  大柴旦地处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北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1959年成立的大柴旦市,一度是青海省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当时人口数量达到35673人,仅在1959年迁入人口就达到19679人,六大州属企业也在此安营扎寨。 1962年海西州委正式成立,驻地大柴旦。  大柴旦的教育工作曾是这里的一道风景线。然而随着西部政治重心的转移,以及海西多地经济的逐渐崛起,大柴旦的企业或迁出、或破产,大柴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马顺才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机关里一度发工资都很困难,但工行委还是先凑出钱解决教师工资。即便这样,还是留不住老师,有条件的家长也纷纷将孩子转往内地读书。据资料记载,学校由当初最红火时的9所逐渐减少为3所,在校生由3948人减少为700多人,专职教师由202人减少为80多人。  面对这种现状,大柴旦工行委的领导认识到: &改善民生的关键就是要改变大柴旦不养老、不留小的现状。&为此大柴旦工行委提出&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再造一个新柴旦&的目标,以彻底改变大柴旦贫穷落后的面貌,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变化。  &今天我们讲地球内部结构,内地核距离地面6370km&&老师,石油打万米井是不是打到内地核了?内地核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这是一课别开生面的室外地理课。6月18日,在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的地理园里,老师站在实物地理模型前的讲解,让学生对地形、地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现在学校上地理课完全不用拘泥于课堂, 12个模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星际空间、地质构造的变化发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舞蹈、美术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栾风江书记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工委书记亲自抓教育,不但激发了教师、学生的极积性,全地区尊师重教也蔚然成风。大柴旦矿业公司、大头羊煤矿、海西州电力公司大柴旦分公司等都形成了捐资助学的长效机制,中化集团、浙江绍兴市等援建单位也不甘落后,多方投资助学。  办民生,需从小处着手。修好&教育渠&引好&科技水&育好&创新才&。免费教育,对大柴旦人来说,这些年来一直是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字眼,2006年大柴旦率先在海西州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 5年来,累计免除高中阶段教科书、学杂费30万元。目前,投资701.64万元的中心幼儿园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幼儿园建成后大柴旦将实现15年免费义务教学。  在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大柴旦教育事业已迈入科学发展、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自2009年至2011年,教育累计投入4711.8万元,实施重点教育项目10个,新增校舍14441平方米,&两基&迎国检圆满完成,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高考上线率达到92.3%。  抓好就业,促进再就业,大柴旦始终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将社会保障、解困救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调整公益性岗位、招录临聘人员,2011年安置就业10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6%以内,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1.4万元。大柴旦残联也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残疾人每年给予元的经营性补助,并给予70%&100%的社会保险补贴。  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扩面,城乡居民医疗参保人员达到2926人,参保率达95%。医保报销系统网络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省州&一卡通&。率先在全州实行药品零加成,通过零差率销售,人均门诊费用由42.2元下降到32.1元,投资1100万元的人民医院综合楼已完成主体工程&&  在大柴旦,民生建设带来的,不仅有城镇里崭新的居所、沙漠里延伸的公路、荒滩上崛起的新楼,更有人们心中对幸福更高层次的期待。&我是柴旦人&,从这种自信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种幸福建立在大柴旦工行委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上,把群众的冷暖时刻记挂在心的信念上。(作者:何汀)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admin标签:
广告 600 40
广告 600 40
广告300 250
广告300 250
广告300 250
Powered by 青海卫视大柴旦国税局在全省首次实现矿山远程监控电子化
  您的位置:
大柴旦国税局在全省首次实现矿山远程监控电子化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8月22日电&&&&7月21日,记者从大柴旦国税局了解到,大柴旦投资270万元安装矿山产销量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的安装和成功使用,不仅使大柴旦在全省首次实现矿山远程监控电子化,同时也开辟了税收监管科技新领域。
&&&&大柴旦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资源得天独厚。按照煤炭资源带状分布的特点,境内有包括青海煤业鱼卡公司、大头羊煤矿和高泉煤矿等在内的6家大型煤矿企业,但由于煤炭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复杂,产量计量不准,个体民营企业账册不全,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超规模开采,账外经营,现金交易等问题,使税务部门很难掌握其真实产销量,使准确核定计税缺乏科学依据。
&&&&电子计量税控装置,就是在煤矿的出煤井口安装具有现代技术的动态传感称重设备和数据处理黑匣子,精确称量每次提升的煤炭产量,然后将煤炭产量数据信息通过光纤或其它方式发送到税务机关监控系统,税务机关据此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展开申报审核、纳税评估等税源管理活动,使税收监管等有关部门掌握第一手数据有了科学依据。
&&&&据悉,从去年4月,大柴旦国税局就着手对该系统安装到矿山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由郑州泰科思电子提供技术支持,第一期投资70万元,第二期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再投入200万元。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陈俊 马秀莲)
编辑:王东青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新华网新闻检索:::
:::图 片:::
:::要 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大柴旦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新格局[海西党建网]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大柴旦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新格局
作者:海西党建&&&&
来源:海西党建&&&& 点击数:&& &&&&
文章录入:Admin]
【 字体: && && && &&
& 大柴旦工委组宣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统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上狠下功夫,坚持把构建全区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新格局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结合大柴旦实际,着力推进城乡党建工作。&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形成城乡统筹党建工作的三种模式。着眼于相互合作,构建村企一体模式。在保留村企各自原有的党组织基础上,分别建立柴旦村与海西州大头羊煤矿、大华有限公司组成的村企联合党总支;马海村与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昆源煤矿组成的村企联合党总支。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以“百企联百村”活动为载体,形成以工补农、互帮互助机制,实现村企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事业共创。突出党建工作帮带共建,构建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互帮互助模式。在保留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各自原有的党组织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公检法、工商、税务机关与团结路社区组成的联合党总支;人民路社区与工行委机关组成的联合党总支,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形成以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多带一”的互带互补机制,实现以强带弱、互补共进,推动机关社区党建工作共同提高。依托产业升级,构建产业联结模式。在大柴旦硼化工工业园区建立由柴达木硼化、中天公司、中泰公司、中远公司、金广硼化等五个非公企业产业联合党支部,促使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增强企业共同低于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着力构建以组织阵地网、服务民生网和党员教育培训网为主的城乡统筹党建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了柴旦村活动室日常维护管理制度;新建了柴旦镇团结路社区、人民路社区活动室,同时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有条件的单位和部门均建立了党员干部活动室;在柴旦、马海两个牧业村充实和新建了党员活动中心户,形成了以村活动室―社区活动室―机关事业单位活动室―党员活动中心户的组织阵地网络。分别在柴旦镇团结路社区、人民路社区和锡铁山镇矿区社区建立了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站,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居民帮教调解小组等,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党组织服务民生网络。新建了柴旦镇、锡铁山镇、中心学校、团结路社区、人民路社区和锡铁山镇矿区社区等6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终端接受站点,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党员干部群众教育网络。& 通过调整组织设置,结网布局,搭建起了全区城乡统筹基层搭建工作的主体架构,逐步形成了城乡党建工作互助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当前位置: >>
省、州、行委三级安监局联合召开大柴旦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
时间:作者:安监局管理员 录入人员:安监局管理员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4月10日,省、州、行委三级安监局在大柴旦地区召开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通报了4月7日大头羊煤矿冒顶事故,安排部署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大柴旦地区9家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总工程师参加了会议,青海煤监局事故调查处处长耿祥瑞和州安监局局长李元茂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大柴旦行委副主任董卫民主持。
会议首先由大头羊煤业公司董事长就4月7日大头羊煤业公司二矿发生冒顶造成2人死亡、2人轻伤的事故,做大会检查发言。
青海煤监局事故调查处耿祥瑞在讲话中指出,这是今年以来全省发生的第二起煤矿事故,也是大柴旦地区发生的第二起事故,都是在复工复产时间不长阶段发生的事故,充分暴露出煤矿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未认真贯彻执行煤矿“七条规定”,安全措施不到位,事故的发生给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再次敲响警钟,说明大柴旦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各煤矿要引以为戒,吸取事故教训,改进工作作风,把隐患当成事故看待,提高坚守红线的能力。同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切实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二是强化班组长现场管理,三是州、行委两级安监部门要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对煤矿“三违”现象的查处力度,严格事故调查,严肃追究责任,提高执法效能。
州安监局局长李元茂强调,大头羊“4.07”事故发生后,副省长、州委书记辛国斌做了重要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要把领导的指示精神,迅速传达下去,落实到工作中、行动中。大头羊“4.07”事故是一起严重违章事故,给大柴旦和全州安全生产工作造成被动,各煤矿企业一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严格按照煤矿作业规程组织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大“三违”现场的查处,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同时,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二是各煤矿企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加大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双七条”。越是在煤炭经济形势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追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四是从即日起大柴旦地区各煤矿企业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和盲区,认真仔细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大柴旦行委安监局要加大监管力度,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强化安全监管,落实安全措施。五要大柴旦地区所有煤矿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警钟长鸣,引以为戒,达到“一矿出事故、万矿受教育”的目的。
copyright@2007
版权所有:海西州安监局 电话: 建议使用分辨率
技术维护:海西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大柴旦:巧遇“大头羊”到新兴工业园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大柴旦:巧遇“大头羊”到新兴工业园
  大柴旦临近伊克柴达木湖而得名,意为大盐泽。又因泉水分布广,素有“温泉滚珠”之称。大柴旦地处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北边,青新公路、敦格公路穿境而过。大柴旦工行委的锡铁山和鱼卡乡是柴达木盆地最早的开发地,也是海西州较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大柴旦矿产资源丰富,居全省前列,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7560亿元,并已成为青海省第一个黄金产量“万两”行委。
  谈起大柴旦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大头羊煤矿。大柴旦工行委领导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头羊”是大柴旦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青海新闻网讯 盛夏7月,记者来到创造国营煤矿52年“不倒”神话的大柴旦大头羊煤矿总部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没有任何修饰的水泥地板,简单朴实的办公桌椅,矿长吴有林穿着衬衫布裤正在同工作人员讨论工作。正是这样一个艰苦朴素的小型煤矿,创造出它在我国国营煤矿领域52年“不倒”的神话。
  大头羊煤矿组建于1956年,隶属于大柴旦行政委员会,位于今大柴旦野羊沟西北的野羊矿区,至今还有一段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1956年7月,西藏自治区交通厅运输局来到这里搞矿产开发,因生活艰苦,食物相对匮乏,工人们靠闲时打猎来改善生活。后来工作人员上山打猎,发现了一只大头羊并将其打伤,工人们沿大头羊跑走的方向追赶至雪水沟南侧,这只受伤的大头羊临死前挣扎,四蹄刨开了地表的沙土,让打猎的工人们在这只大头羊卧倒的地方发现了煤。 1957年3月,野羊煤矿划归鱼卡煤矿,为生产队建制,当年7月从大头羊生产队抽调人员,在绿草山成立了绿草山煤矿队,并兼管大头羊生产队,1959年6月又经柴达木行政委员会批准为矿,正式定名为“大头羊煤矿”,隶属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工业局。三年调整期间,因州政府机关东迁德令哈,大头羊煤矿于1969年2月移交大柴旦镇管辖,属地方国营企业。
  52年来,在生产发展中,建矿至今从未亏损,一直都保持赢利增长的势头,多次获得省委省政府、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和州政府、大柴旦工行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支部”“先进纳税大户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建功立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谈及大头羊煤矿52年“不倒”的秘诀时,矿长吴有林说:“煤矿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阶段,许多国营企业纷纷倒闭或改制。而大头羊煤矿之所以能在这个过程中屹立不倒,除了煤矿几代工人的努力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大柴旦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时(例子)使得我矿成功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大头羊煤矿总部东距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200公里,南距格尔木市190公里,西距冷湖行委,到甘肃省敦煌市为320公里,矿区距饮马峡火车站约90公里,矿区距锡铁山火车站约95公里,有着十分便利的交通环境和良好的煤炭销售市场。大头羊煤矿所拥有的地理优势也成为它兴旺发达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大头羊煤矿自建矿以来,一直以严格的管理,高效的机制,科学的决策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在近五十年的艰苦奋斗中,煤炭生产能力已从建厂初期年产1万吨煤,发展到目前年产20万吨的生产能力。工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的“炮采”技术,目前已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在安全管理中,大头羊以“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多次派出专业管理人员外出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安全管理,并制定出比较健全的各种操作管理制度。
  20世纪初,大头羊矿区年生产煤炭3万吨左右,2001年以后产量逐年增大,2004年以来煤炭生产量达到12万吨。
  2005年,煤矿14号平硐利用国债进行矿井安全技术改造,改造后的矿井采用单体液压及悬移顶梁支架,该工艺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矿的安全技术含量,同时也成为青海省中小煤矿的示范单位。日,全省改进采煤方法现场会在大头羊矿区召开,以推广先进技术和生产理念。
  1958年,大头羊工区修筑了从国道青新线路口到矿部12公里的简易公路。路边是雪水河,每年夏天雨季来临时,河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冲坏公路的事件。2003年,煤矿投入资金近50万元对简易公路进行了全面修建,改变了矿区简易公路夏季遭山洪破坏的现状。
  吴矿长还介绍道:“目前,实现年产30万吨的相关设施正在投资建设中,预计明年能够完工。届时,大头羊煤矿将以崭新的面貌,建设成为全省中小型煤矿的典范。
  环保以及循环经济正成为当今柴达木发展的焦点,进入环保时代,大头羊煤矿紧跟时代步伐,采取了相关环保措施。由于煤矿的煤层保存在高山峡谷之间,且无外来水源,仅夏季有少量淋水,大头羊煤矿通过水沟排至地面,早期矿井没有考虑排水设施,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地下淋水增多,矿井现在安装水管派流至井外峡谷地带,因地下淋水为弱性碱水,排量少,尽管对环境没有造成污染,大头羊煤矿还是准备在矿区启动污水处理系统,以把生活污水、矿井污水和夏季山上流经的洪水进行处理后或再利用或排放。而煤矸石除用来铺路,还将制成砖外卖,所有这些不仅符合环保的要求,更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目前,大头羊煤矿正在投资购置相关设备。
  大头羊煤矿也许只是大柴旦乃至海西地区煤矿行业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煤矿在大柴旦发展崛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大头羊50年屹立不倒的神话,可以看到大柴旦煤矿带来的燎原之势,也看到了大柴旦燃烧的希望。
  目前,大柴旦的“乌金”也已悄然崛起,创造财富的潜力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大柴旦的拳头产品和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一提起大柴旦的发展,作为大柴旦的行委副主任顾小东很振奋地讲起了大柴旦发展的三个历程。大柴旦发展的辉煌时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发柴达木。1954年,国家开始对柴达木盆地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开发、建设,1956年,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和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从格尔木迁至大柴旦,大柴旦开始为柴达木工行委所在地,在敦格、茶茫公路交会处的伊克柴达木湖畔兴建新兴的工业城镇,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云集在此开发建设大柴旦,在这里相继建起了化工、机械修理、煤炭、发电、商业、医院、学校、邮电、农业、科研等机构。这一时期,大柴旦的各项建设事业进入发展时期,人口数量急剧增加。1959年,大柴旦市成立,中共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委员会、海西州人民委员会从都兰县察汗乌苏迁至大柴旦,这里成为海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区人口达到33673人。
  第二个阶段是调整阶段。1961年,大柴旦地区部分工矿企业、农场、人员精简下放、大量人员迁返内地,形成第一次人口迁出高峰,1962年全区人口10132人,1964年,撤销大柴旦市,成立大柴旦镇,直属于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6年海西州从大柴旦镇迁出。1982年,全镇人口21793人,是大柴旦第二个人口高峰。 1983年7月,胡耀邦来大柴旦视察工作时题词“立下愚公志,开发柴达木”。1987年,大柴旦化工厂200吨硼酸车间和230吨硼锂车间建成,到了上世纪90年代,柴达木第一、二运输公司、大柴旦火电厂、大柴旦修理厂、大柴旦化工厂等各大型企业相继破产。顾主任说,在他的记忆中,当时的柴旦河西极为辉煌,短短几年时间,河西成了一片废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柴旦的经济状况已经开始走向低谷。
  “十五”期间,大柴旦迎来第二个发展辉煌期。大柴旦以资源开发为龙头,完善城镇建设,建起了高楼、广场、花坛,在空旷的土地上种上了千余株小树苗,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构建了化工、煤炭、电力为主的工业框架,形成了黄金、铅锌、钾肥、硫酸、煤炭、电力、石油等产品系列。“十五”以来,大柴旦累计完成地区工业增加值163340万元,为加大工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柴旦工行委以外引内筹的方式,“十五”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6.23%,超过“八五”“九五”时期投资的总和。五年来大柴旦共投入1.12亿元用于水、电、路、通讯、防洪及教育、卫生、文化、安居工程建设和商业街区改造。
  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大柴旦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2005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考升学率达89.7%。社会“三条”保障线已健全,各项社会保障金按期足额发放,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足殷实,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大柴旦工行委将以现有有色金属、煤炭、盐湖化工为基础,着力打造煤化、盐化工业园,努力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兴工业基地。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大柴旦的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有色金属采选、盐化制造、电力、煤炭、建材、汽车修理等工业门类,交通运输行业健全,邮电通讯、广播电视、商贸、教育、卫生、饮食服务、市政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日臻完善。大柴旦将以丰富的煤炭、盐湖、有色金属资源为依托,培育壮大“三大优势产业”,打造能源、煤化、盐化的精品。
  (作者:陈 俊 王秀云)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财富 成功 少量 衬衫 衬衫布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柴旦行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