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翻新需要晾好久才没有看见味道的少女

最好的寿司,味道会好到什么程度?
按投票排序
相信很多对食物怀有美好信念的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觉得一样东西不好吃,只不过是因为第一次或者第N次吃到的不正宗,不新鲜,不好吃,甚至吃的方法不对。所以可能产生了错误的观念,很多年都不去吃某一样东西,直到某一天吃到了正确的那一口,才知道这么多年都错过了什么。举个例子,我生在北京,小时候运输保鲜不畅,吃到的山竹都要么生的离谱,要么已经坏掉,以至于我觉得山竹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水果,皮那么厚那么难剥,果肉又少又酸还有怪味。后来呢?过去的一个夏天我大概一个人吃掉了10KG山竹(当然皮的分量还是那么厚……)寿司也是这样,从小到大在北京吃过的寿司,不论价位和来头,从没觉得好吃过,顶多就是觉得不难吃而已。但是我一直觉得日本饮食文化是值得尊敬的,他们既然这样推崇寿司,大约会有他们的道理。2010年的冬天第一次到东京,心心念念约了当地念书的好友collin去筑地市场吃寿司。起个早,到了筑地,鱼市已经基本关门,著名的【寿司大】和【大和寿司】前面都排了长队。起初我以为寿司大门口人少些,就选了寿司大,结果发现是为了不阻挡别人家的店门,他们的队伍隔空排到了很远之外……喏,就是远处那一坨……起初我以为寿司大门口人少些,就选了寿司大,结果发现是为了不阻挡别人家的店门,他们的队伍隔空排到了很远之外……喏,就是远处那一坨……大概排了一个多小时排到了店外,就这么大一个小店,为了显得宽敞些背后安置了镜子。店员超级麻利和热情。时令寿司套餐3900日元一位遇到的所有的寿司师傅都告诉我,正宗的寿司应该是做一个吃一个,所以就没有等齐全套的机会了随便po几张上来好了,所有照片只缩了大小,没有调整过其他赤贝因为太新鲜,上来之后还一直在扭动,从此爱上了赤贝……并不夸张地讲,寿司真的是好吃到哭,最新鲜的鱼生和调味好的日本米混合在一起,不用蘸任何调料,吞下去的时候满足感十分强烈。吃累了,喝点热汤热茶夹一片姜片缓缓劲儿也就足够了并不夸张地讲,寿司真的是好吃到哭,最新鲜的鱼生和调味好的日本米混合在一起,不用蘸任何调料,吞下去的时候满足感十分强烈。吃累了,喝点热汤热茶夹一片姜片缓缓劲儿也就足够了这家筑地市场的寿司店,营业时间是从早上五点到下午两点毫不花俏的手艺,也没有复杂的调味,需要食材的完美和新鲜,呈现出本身的滋味才是最佳寿司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海鲜的鲜,脂肪的润,米饭的甜,混合在一起的清香,当然也少不了新鲜山葵泥的辛辣饮食无论东西,都讲究个五味调和,寿司虽然清淡,但是并不寡淡。虽然这之后我仍然没有吃到过什么令人满意的寿司,不过这不影响我对这种食物的认可。对于我来说,这一趟不仅仅是吃到了美味的食物,更是纠正了以往对寿司的观念。从此我对食物的态度更加开放,尽量避免因为自己眼界狭小而误解一样食物的事情再发生了。可能题主未必欣赏这种食物,但一种食物为人称道,必有其原因所在吧。
寿司的美味,在于“脂”和“旬”。两者都基于“食材”本身。这正是日本料理的哲学:用最少的加工,还原大自然中“食材”本来的鲜美。如果说“极品寿司”?我不建议在日本以外的任何地方找,问题大概出在几方面:1 解冻技术不行鱼的口感,非常依赖于解冻技术。很多人以为最好的生鱼片不需要冷冻?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很多美味都是远洋捕捞来的。而传说日本渔船的解冻技术是专利,日本以外的渔船并不掌握。2 厨师不行寿司厚些或者薄些,鱼,米饭,酱汤的温度配合,都非常影响寿司的味道。北京有的寿司店可以把带着冰渣的生鱼片端上来 - 判他们无期都是轻的。而东京的厨师甚至会考虑自己手的温度是否合适。3 “旬”不行冬天有最好的长腿蟹,而津轻海峡的金枪鱼,是秋天最高!(泪,口水)要吃到极品当中的极品,一定要分辨鱼的种类,并且判断是否是合适的时期(旬)。这需要会日语并且和厨师有一定的交流。4 气氛不行托盘上的叶子是否翠绿?姜片切的厚度是否恰好微微透光?酱油是否地道?芥末是否新鲜?乘着生鱼盖饭的碗是否是漆器而非瓷器?厨师是否容易聊天?厨师是否容易聊天?服务员是否穿的得体却不过分?可以点到新鲜的麒麟啤酒?擦手的毛巾是否温度合适?窗外是否可以眺望东京湾?所有这一切细节,都是日本做的更加地道。中国的任何一家日本料理,我没有见过及格的,即使厨师是日本人。5 顾客不行顾客只懂得点 toro 。。。不知道除了“赤身”,还有“白身”,还有“亮物”(higari mono)。。。偶然碰上新鲜到死 uni 却白白放过。。。碰到需要自己研磨的芥末却抱怨麻烦。。。最后的话回到问题:最好的寿司,味道无法言传,也不可能在一家店里,一个季节吃到。你需要足够的钱,悠长的假期,有些见识,而且还需要会日语,在日本游荡一段才能品尝的到。当然,如果身边有爱人和你分享?那处处都是日本。
赞同最多的答案虽然很详细,但最好的寿司肯定不是在菜市场的路边摊,也不会做成机场果腹型寿司盒卖的啊。我来补充点称得上“最好的寿司”这个标题的吧不论是近4000港币的天价,还是东京香港双三星的殊荣,把志魂列为世界上最好的寿司店之一应该没有争议。为我们服务的厨师是副料理长村山大作,拥有18年寿司店从业经验并在日本驻美使馆做过主厨。开始之前我们还在怀疑这种履历还在给人当副手还是海外分店的副手,但是后来娴熟的手法和让人惊叹的刀工让我们完完全全的服了(中空并且会“鞠躬”的寿司饭,用刀把一个萝卜干削成半米长的薄皮)。很多人都喜欢otoro,但其实赤身才是展现顶尖金枪鱼最好的部位,特别是遇到来自青森县大间町体重超过100公斤的蓝鳍金枪鱼。啫喱般的完美质感入口即与舍利充分融合,鱼的鲜味在舍利的微酸催化下爆发,最后再接上微硬口感的舍利中逐渐释放的米香,只有一个词能形容--天堂软糯程度接近溏心干鲍的八爪鱼让你觉得给它进行4小时的按摩完完全全是值得的,哪怕让自己去按。软糯程度接近溏心干鲍的八爪鱼让你觉得给它进行4小时的按摩完完全全是值得的,哪怕让自己去按。好吃到什么程度?如果临死前选择做最后几件事情,我会选择吃一顿这样的寿司。
虽然我始终坚定的认为中华料理是世界上最牛的料理。但这不意味着其他料理中就没有好吃到升天的东西~尤其寿司作为日本料理的no.1代表,自然是可以独撑门面的。在国内我没去吃过那些正宗日料,但是街头小巷的回转寿司不算真正的日本寿司。人均200元以下的也难说会有正宗而美味的寿司。(如果有的话那真是良心店求推荐)寿司这种东西,根据制作者的水平和食材的新鲜程度,是可以难吃到极限并且也能好吃到极限的。就我的体会,寿司妙不在“味道”而在“口感”。这其实也是中华料理和日本料理的最大区别——中华料理最重火候与调味,而日本料理调味较单调,提倡少用调料而更多品尝“食材本来的味道”,因此食材的来源和新鲜程度直接决定料理质量的好坏。而吃惯麻辣和丰富味道的中国人,有可能并不能一下就能体会寿司带给人的享受。但如果你能去细心体会,那种充实感和脂肪的口感是会让人幸福到升天的。下图是这次回国,顺便在成田机场吃的一顿寿司。点的是比较奢侈的套餐,一盘大概好像是6000日元左右(忘记了)。为什么贵呢,因为里面的食材包括大toro(金枪鱼最好吃的地方),海胆(新鲜程度决定一切),鲍鱼等东西。ps.有知友问是不是因为是机场所以贵~日本机场东西的价钱和外面都是一样的。进食的感受,很难用语言描述。就比如左上角那个粉粉的大toro。脂肪含量非常高,因此不像一般的生鱼肉那样有弹性和嚼劲,而是软软的,入口即化。我们在国内吃到的生鱼片大多是冰冻的,但是寿司的料却是和米饭差不多的温度,类似于室温但不温。这样的大toro虽是小小一块,给人的却是一种肉食动物大快朵颐的满足感。其实我并不是最爱大toro,因为一块下去虽然满足,的确是有些脂肪过剩。上排左二是乌贼同学。也是我最爱的寿司。从前在冲绳曾经吃到过今生最美味的一次乌贼。这个东西虽然看上去都是白白的,但是新不新鲜口感差距很大。我想大部分人可能曾经吃过的都是有点硬有点脆的口感,但那其实完全不是乌贼最好吃的口感。最新鲜的乌贼,是咬下去虽然有韧性,却又黏黏的似乎要粘牙,咬了几口,那黏黏的香甜味道便充满了整个口内,真是嚼也嚼不烂,越嚼越柔滑黏软,微甜的味道不断渗出,要吃好久才能整个咽尽。再来一口香抹茶,这世界真是什么都可以看淡。乌贼的右边便是大toro的兄弟中toro。也是在金枪鱼肉中我最喜欢的部分。不像普通的toro那样只是一片生鱼肉,也不像大toro脂肪过多会吃腻。油脂和鱼肉的平衡刚刚好。不需要太多作料,那鱼肉的脂肪部分自己便会散发出奇香。不用说,同样有吃肉的满足,又能在享受之后也保持清爽,不太油腻。上排最右边就是我心目中和乌贼并列No.1的甜虾了。虽然虾类整体都非常好吃,但甜虾的细腻柔滑是任谁也比不过的。用筷子送入口中,然后用手钳住虾尾,再把整个虾身滑入嘴里。口感有点像嫩桃肉,但又多几分劲头。味道自不必说,小清新的甜加上酱油,很清淡但是很配口感。中间一排最右的是鸡蛋卷。别看在一堆名贵鱼肉里显得很朴素。但我向来是以鸡蛋卷做得好坏来评价一个寿司店的高低。凡是鸡蛋卷神好吃的,寿司一定不会差。最好的鸡蛋卷,是充满了香甜的汁水混合着鸡蛋清香。一口吃进去很有满足感,但却不腻。我记得有某个日剧里的角色曾经说,鸡蛋卷就是吃了会感觉到非常幸福的东西。的确是这样。鸡蛋卷如果干干巴巴,一定不会好吃。要软,汁甜而多,口感又细才好。左下是鲑鱼子想必大家见的也很多了。好的鲑鱼子没有腥味,皮超级薄,里面的鱼油又不是特别咸。但我在不同店吃过的鲑鱼子差别并没品出太大,和很明显能吃出好坏的乌贼不太一样。下排中间的是寿司里又一个高贵的品种,海胆。同样是新鲜程度直接决定味道的同学。海胆一旦时间长了就很容易有腥臭味。而新鲜的才会有清香。口感完全是软绵绵的,然后自带着很有层次,很浓重的香味,入口即化。不得不说最右边片装的甜生姜,也是看寿司店好坏的一个因素。凡是好店,这种细节的东西就一定不会差。生姜不会是工业制造的千篇一律的味道,而是保留辣味又不会有讨厌的姜味,除了甜还有略微的酸味。这是吃寿司之间用来去除嘴里的味道用的。防止味道混杂而影响食客去品味最细微的感觉。另外当然抹茶和寿司醋的质量和味道也都很重要。还有图中没有的贝类也值得一提。我最爱的tsubugai,新鲜的话那是非常非常脆,嚼起来会觉得脑骨会被震碎,比大块脆骨还要脆。甚至比生鲍鱼还脆还好吃。我吃过的最好的寿司,也不过是人均日元程度。真正专业食客看得上的寿司,人均2-3万日元,甚至更高。据说味道又完全不一样。据说还有在船上边钓鱼边料理,钓上来马上切了吃的,想到这些便觉得口水止不住(?﹃?)
真希望有一天能够有机会尝尝。估计上海和北京应该会有非常正宗的寿司,希望大家也能去尝尝,体会一下活着的最大乐趣。
回答的都是寿司为什么比中华料理好吃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我补充问题描述中关于寿司师傅的水平的质问。我曾经在上学时认识了一个14岁开始在大阪某寿司名店学徒的日本朋友,他在那里学了6年,按他的话说刚刚可以准备一些寿司的材料,但还不能站到料理台内给客人捏制寿司。我从看过将太的寿司后就一直对寿司学徒的工作很感兴趣,有这样的好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我和他聊了很多很多很多,相处大概2,3年时间,我几乎每次都会问他好多问题。当然,也吃过很多次他给我做的寿司。容我一一道来。1. 如何成为一名寿司师傅在日本,能够独立开店的,(注意我说的不是回转寿司或者外送类寿司,也不是其他类型的餐馆但是提供寿司,特指独立寿司店,以寿司为主要食物的)几乎无一例外,或多或少都仍然采用学徒或者家庭传承制度,以前的学徒从14,,5岁就去到店里,没有工资或很少工资,但是管吃管住,一般要5-8年的时间能够出师,独立地给客人捏制寿司,一些传说中的名店10年以后才能捏制寿司也是有的。如果是家人接班,比如子承父业或者妻承夫业,比较没有这么严格,但是多半多年耳濡目染并没事就帮帮忙,基础也还是有的。不过他给我讲过一些子承父业但是水平不行导致老客人慢慢都走了,最后衰败的故事。2. 学徒时期都学什么【将太的寿司】里基本上是很写实的,将太其实学得还比一般人快了。。。(主角光环嘛)从打杂开始,- 熟悉寿司店的流程,不同的材料准备时间,不同季节要做的事情;- 学会准备和收拾刀具/厨具/餐具,【将太的寿司】里有个细节,佐治和将太比赛争夺一个代表风寿司去参加全国大赛的名额,在准备盛放寿司的竹叶时,将太细致地擦干了上面的水滴,而佐治没有注意到。这个在名店是真的,我这位朋友就因为这个细节被师兄骂过,师兄的原话大致如下:并不是这一滴水会影响味道,但老客人看到就知道新来的学徒是个笨蛋,笨蛋怎么能学成,为客人捏制寿司呢;- 学会做醋饭,李淼大神曾经在一个回答中对寿司的五个要素有着极其精品的回答:, 其中提到“舍利三年”,我这位日本朋友的说法是二年,但总的来说这不是件容易事。寿司店的醋饭是寿司的基础,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定都由固定的米贩供货,醋会根据自己的风格选用。而且在寿司店做的米饭都是用的传统做法,具体可以参考将太的寿司,做一次是很累的,而且也不可能反复练习,偶尔可以休息日的时候自己买材料练习。多半时候是看着师兄们做,窍门必须自己去领悟的;- 用刀,如果你看过寿司师傅处理鱼料时候的刀法,我不知道你还会不会觉得还不如五星饭店的大厨,无论多么纤细的鱼料,在柳叶刀的挥舞下,毫不费力地切好,有如一门艺术。我看过我朋友处理鱼料很多次,尽管他那时已经不在学徒了,但柳叶刀包养的非常好,处理起来行云流水;- 掌握鱼料的知识,什么鱼什么季节好吃,哪里好吃,怎么切好吃,章鱼怎么处理会软,发光鱼类怎么处理不腥,这些都是知识。虽然不会有漫画里那么夸张到要根据当天温度决定撒几粒盐,但是根据不同尺寸的鱼料调整腌渍量是必需学会的,名店一定要做到预处理类的食材味道一致的高水准,绝对不可能忽好忽坏;- 煎蛋,这个被很多漫画电影都拿出来说事,但是这真的是手艺,煎蛋是学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示了师傅对你的认可,认为你有继续前进的潜力了。我必须吐槽的是,国内没有一家店做的那个东西能叫煎蛋,我竟然还吃过放了盐的简单你受得了嘛!好的煎蛋应该像提到的,柔软,香甜,室温或体温。什么咸的,凉的,热的,全尼玛是胡来好吗。煎蛋难是难在保持柔软的前提下还要有弹性,各家都有不同的秘方,有放山药的,有放芋头的,还有虾松的;- 寿司卷,这里说的不是大卷,而是那种很不起眼的小卷,学名是细卷,黄瓜啊,干葫芦皮啊,金枪鱼碎啊。我吃过的国内寿司店,能保证拿出来的细卷高低一致的几乎没有,还尼玛有高矮胖瘦不一样的。这事看起来很容易,你自己做一次就知道了,想保证细卷整齐均匀,切口干净漂亮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得出来的。细卷是进入料理台的第一步;- 握寿司,这才是最终的最终,能够站在客人面前,根据客人要求现场捏制寿司。看起来不就是把鱼放在米饭上吗?这有什么技术。一贯好的寿司,首先是纸扇型的,因为美观,并且稳定。我相信吃过寿司的人都有过体验,你拿起来刚端详端详,还没进嘴呢,米饭已经掉了,严重的直接就塌陷不成形状了。或者米饭硬如隔夜冷饭,你鱼肉都咽下去了,米饭还没散开呢。好的寿司,鱼肉和醋饭的大小要协调,追求进入口中同步散开,保持两者融合的状态。这就要求不能是实心的,你看寿司师傅捏制时,拇指一般都会在醋饭中做一个空当的。而更进一步的就是握寿司时的“手”,即经过几次捏制最终成型,理论上当然是越少越好,但难度也就越大,遇到3手的就已经是顶尖的师傅了。3. 寿司师傅的评价如何评价一个寿司师傅,首先是由食客对于寿司本身的认识决定的,如果你完全区分不出来醋饭煮的好坏,墨鱼处理的如何,那你何谈评价一个寿司师傅呢。我们都是吃惯中餐的人,因此对于中餐多多少少是有经验和意见的,能够分得出一些基本的味道和鲜度差别。而当你了解寿司,吃过不少寿司之后,你自然也会分得出来寿司师傅的水平高低。一般我们看得到的,只有寿司师傅的刀工,捏制水平和食材掌握,一些事前事后的东西我们看不到。下次坐在寿司师傅面前的位置,让他给你推荐一份完整的寿司,这才能看出来一些东西。4. 寿司本身的味道寿司本身的味道是清淡纤细的,如果是偶尔吃一次,习惯了中餐重口味的味蕾不一定能够反应得过来,很多细致之处难以感觉得到。寿司重食材的鲜度,用尽可能少的处理,呈现食材最原本的味道,一切调料或料理方式,均是为了引出食材本身的味道,而不是添加其他风味。因此不如中餐样式多,料理方式多,但简单从来都不等于平凡,不是吗?
喜欢吃什么东西毕竟是个非常非常主观的事儿,有人喜欢吃酸的,有人喜欢吃辣的;有人喜欢吃粤菜,有人喜欢吃乱炖,这当然无可厚非。但要成为一位美食强者,就得需要有兼容并包的胃、和视野、和心。不能抱残守缺,也不能固步自封,总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每一种食品,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菜——不自夸地说,我觉得我在这一点上做得就很不错,嗜食锅包肉,也吃牛排,也吃Pizza,喝豆汁儿也喝星巴克,最近还在精研各种蔬菜沙拉,就连大多数人嗤之以鼻的韩餐,我也能从中坦然地找到美来——望京有几个馆子,烤肉不论,蒸排骨和参鸡汤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另外我觉得,人总要尊重专业,我的意思是,不喜欢某类食物,这是个人喜好,任何人当然有权利不喜欢任何食物,但是千万别觉得自己就高明,就见多识广,别人就都是装腔作势、是井底之蛙——全世界的食客、老饕、米其林评星员,不说比我们高明太多,至少不会全部没见识、全部犯傻,全部没吃过八大菜系。相反,我倾向于认为他们吃过的中国菜比我们吃过的还要美味许多。总而言之一句话,谁也不比谁傻,可不要犯金斧头的错误。然后还有个评论资格的问题,我常说一句话:洋大人说骑自行车比开车好,是建立在他们开过车的基础上的。换言之,只有你具备可以随意挑选并拥有A、B的资格时,你才真正称得上有 “选择” ,而如果你只见过A、或者只买得起A、那么就不能算是 “选择了A”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一个人吃过小野二郎的寿司,又吃过一些好酒席,然后对我来说 “我觉得那鬼子的寿司还是不如九转大肠香” ,我考虑到他的资历,就会觉得比较令我信服。但如果他没吃过寿司,那么这种对比,对我来说是没什么参考价值的。最后回答问题,我没吃过小野二郎的寿司,但在日本吃过一些似乎很不错的寿司——寿司的确好吃,有独到之处。
很多人不能理解“好吃到哭”。。。我以前在北京吃过一些寿司,没什么特别感觉,也没觉得寿司有多好吃。后来去韩国时同事请吃了据说在当地很有名的一家寿司店,吃之前没有人告诉我这家店很有名,所以也就是以为和北京的寿司差不多味道。但是第一块金枪鱼腩寿司入口后,我真的流泪了,是很感动的那种感觉。丰腴的鱼腩在口中即刻融化了,温度和体温一样的、软硬适中的米饭吃在嘴中只有说不出的温润。留在印象中的,不是寿司的味道有多独特或层次丰富,反而是那种口感,在我记忆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之所以当时流泪(也不是真的哭了,但眼眶里确实湿润了),完全是因为当时没有心理准备,没有想过有这样一种食物,能如此充盈的填满你的口腔,连温度都照顾的如此舒适。恶俗的比喻下,男人第一次被口交的时候,对比以前干涩冰冷的手,那种特殊的满足的印象大家还记得吧。好的寿司和差的寿司就是这种区别。后来在北京 就再也没有找到如此好吃的江户前寿司了
龙珠Z:神与神暗黑破坏神的侍从,也是破坏神的师傅,将地球的寿司打包回来,因为实在太好吃了。
金枪鱼是食物链的顶端,体内含重金属超标,美国政府已经禁止孕妇和婴儿食用。长期食用金枪鱼,会造成性能力下降、老年痴呆等健康问题,建议大家不要食用。
我拿一个判定来说吧,=》某种食物,每天吃,顿顿吃,吃一个月,你还觉得能吃的。我觉得寿司可以算一种符合这个条件的。
建议看纪录片,寿司之神。
在日本吃了四年,不同的寿司店少说也去过30家了吧。这么说吧,您没吃过日本的寿司,来日本尝尝,国内的所谓日料确实没尝过新鲜的。这样您来了肯定觉得特鲜美,滋血那种,巨牛逼。但是我敢说各位吃过寿司的,绝对都是蘸着日本酱油配着青芥末吃的,因为什么?因为生吃那些个鱼啊虾啊扇贝啊螃蟹啊,几口还行,吃多了必须犯恶心。不犯恶心的那是日本人和猿人。中国人犯恶心的时候怎么办?蘸酱。这其实跟您吃大白馒头吃得没有味道了,到处寻摸咸菜是一个道理。所以您要是吃过寿司,劝您还是别来,这东西吃几次就没意思了,鲜味尝不到了不说,满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老子花这么多钱,就为了来吃点儿生的!!(最便宜也得一碟500日元吧?低于500的还是别吃了,那也就是个便利店水平)。然后开始无比怀念鱼香肉丝和水煮鱼等等中国菜的味道。试问您吃了一辈子烤鸭烧鸡清炒土豆丝小葱拌豆腐八宝粥火烧您吃腻了么?没有吧。所以中国菜才是正儿八经人吃的东西。大米饭加上片生鱼,说句不好听的,跟烧饼里头夹块肉难道不是一个道理么?是,日本鱼虾新鲜,多汁多脂,饱满滋血。可我就不信了我花三个钟头炖一锅红烧肉能比你这几条生鱼难吃到哪去啊?自从祖先发现火种之后,您这几条生不拉几的玩意儿根本不配称作人类的食物了嘛。日本的朋友其实就是没吃过正儿八经的中餐。在日本诸君的知识里面,除了麻婆豆腐大葱炒饭北京烤鸭小笼蒸包之外,估计就没有几个中国菜了。没吃过真正好吃的东西的人当然觉得自己的东西最牛逼,无可厚非。但是吃过好东西的人再去觉得日本人的东西好吃,那就属于匪夷所思这块儿的了。装B什么的我不说,一个人一个口味,但是一盘水饺我能吃一顿想下顿,寿司什么的我打赌您上顿吃完了一定会想,要不下一顿换换口味吧。然后看一眼钱包,决定还是街边儿喝个馄炖舒心。言而总之,寿司这玩意儿就这样,新鲜劲儿一过,全完。我指的不只是米饭上头那几片儿鱼。
个人认为,像日本料理这种食材是主调料绝对是辅的东西,食材的新鲜度就是一切。对于寿司来说,更是这样。所以,本人固执的只吃大师傅在那头给我现做的寿司。楼上的回答,对口感什么的,说的已经很好了,本人词汇量匮乏,想不出更好的形容。对吃的,其实没有很大兴趣,也很少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感情分数占百分之99.99)之外,很少什么好吃了升天的东西。但是,推荐一家,去了又想去的寿司店。叫はこだて 鮨金,有两家店。本店在函馆,另外一家在东京银座。函馆本店的新鲜度就不用说了,鱼介类是从函馆近海现捞出来的,maguro是筑地直送,银座店是早上空运。目前只去过银座店。推荐本人最爱的三款。1,ウニイカソーメン。(图片非本人拍摄)ソーメン口感和冷面很近,イカ就是乌贼。虽然叫イカソーメン,但是和面没有半毛关系。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把乌贼切成了和面一样的细条状,是函馆的一道名料理。黄色的那一坨是海胆,海胆!最上面的是wasabi。搅拌一下,送入嘴中。海胆和乌贼的鲜味,黏稠稠的嚼劲,wasabi的那一点点呛鼻的辛。反正美妙的很。2,穴子寿司。海鳗寿司。绝对好吃的HP值爆满,每次都会点5贯...其实别的寿司也非常好吃,但是本人最爱这个了。具体怎么好吃,形容不来...3,用虾头一起熬的味噌汁。吃完刺身寿司之类的冷食物之后,来一碗,暖上心头。哦,世界太美好。(本人对味噌汁可以说及其挑剔,但是在这,一般都会点到好几碗喝道撑不下为止,,,吊丝女不懂七分饱的优雅)预算: 如果是交给大师傅,他决定菜式,他做你吃的话,他会给你上我最开始说的那个ウニイカソーメン,季节对的话会给你上蟹,然后是刺身,最后寿司,加上清酒什么的,2W差不多。自己选的话,吃的不错,8K差不多了。最后上一张刺身图,这次是自己拍的了。
以下两种情况吃寿司会给人带来难以言喻的“感动”:1 饿的时候2 特别贵的不止寿司,天下食物大抵如此。若牵强解释的话,大约是分别满足了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底层与顶层罢
去日本旅行专门跑去吃过多家著名的寿司店,并也做过特意住在筑地市场附近的酒店起大早排队去吃的“寿司大”这样的事情。吃来吃去,觉得最重要的确实是食材。只要食材新鲜上乘,刀法得当,出来的效果即可惊人。但也许可能平时在香港吃寿司吃的太多了习惯了香港各日本餐厅的寿司味道,我竟然觉得日本的寿司普遍没有香港的好吃。。。所以后来再去日本时,就基本不怎么吃寿司了。个人最爱元气寿司的左口鱼裙边寿司,吃进嘴里油脂随着咀嚼不断融化,妙不可言,尤其是左口鱼裙边还有一点点韧性的胶质在里面,整个口感层次都丰富了起来。要说有“整个海洋都融化在了嘴里”的感觉是有些夸张,但可以说,我想象不到更好的品尝左口鱼裙边的方法了。元气寿司在香港还并不算著名日本餐厅,只是平价的连锁回转寿司店而已,一份左口鱼裙边寿司多年来都是22港币1份2件,大满足。 另外,元气寿司的吞拿鱼腩寿司、墨鱼寿司、帆立贝寿司也是非常不错,且价钱很具亲和力,随时都可以大快朵颐。上述是指港岛的几家元气寿司店。虽然同样是元气,但到了九龙就差些;内地的元气寿司只吃过深圳的某一家,建议避免。我不是元气寿司的托。客观的说,在日本吃寿司胜在食材的新鲜度、制作手法、出品卖相等方面,这些可能是香港比不了的,但味道却各有千秋。同样的食材,在不掩盖食材本身味道的同时但你又想象不出比这个做法更好的味道,那就是最好。
我女朋友知道,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我可以说没那么喜欢吃日本菜。但是前几天起床的时候,我也忽然说了一句,好想去日本,再不去的话,小野二郎可能就去世了。不过其实我真正想说的不是这位大师的去世与否,而是这个世界变了,而且越来越快。现代工业是一件很让人纠结的事情,一方面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大繁荣,让很多本来要郑重其事才能吃一餐的食物变得廉价亲民。另一方面,比肩接踵的各种连锁快速的食店开遍了全世界,也直接导致了各种渔获的需求量暴增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数量级。而这个世界就这么多海洋,所以渔获的枯竭也就不可避免了。当这个东西还存在的时候,你还可以说不就是多花钱吗?只要多花钱,我总能享受到最顶级的食物。但是当这个东西从根本上消失了以后,怎么办呢?那就只能以次充好了,野生的鲥鱼据说已经彻底灭绝了,凭什么有一天不会轮到金枪鱼?别的渔获也就罢了,如果金枪鱼消失了,寿司会遭到什么样的打击,还用我细说吗?如果有一天,当全世界只剩下养殖的金枪鱼的时候,就算世界上有得是小野二郎,他又能怎么办呢?日本菜(不不,应该说有一种做菜的思路,并不限定于某个菜系。基本上每个菜系都部分拥有这样的理念。比如说粤菜的白灼、比如说汽锅鸡、比如就着海水吃的生蚝……)就是强调食物本身的味道,于烹于调,都极尽简化。既然极简,就要求质地极好。至于问题本身,还用回答吗?难道一个好看到不能再好看的姑娘素面朝天的迎面走来,你还要说一句……切,不就天生长成这样吗?又没动过刀又没涂脂抹粉,没加工过,算什么美女?
我的一个同事对我说过一句话,在这么多食物中,只有寿司的口感和味觉是分层的,给人以奇妙的口感。可能说的不准,但是寿司的层次感肯定是最明显的。
一句话,好吃到忘掉时间,忘掉周边环境,忘掉账单。吃完之后,回想,哦 我以前吃的东西简直是shit。
以前一直去回转寿司,然后有一次无意间跨进了人均大概100左右光吃寿司的店,突然就惊为天人,知道原来寿司还能是这种味道的啊!吃惯了上面那家惊艳到我的店,又去了魔都一家以日料著称的人均三四百的店,吃了里面的寿司,吃了就落泪了……原来寿司还能是这样子的啊~~~(趴下所以我坚信等我哪天有钱了去吃寿司之神的时候,一定还能吃到让我惊艳的寿司。私以为日料是挺残酷的,因为质量几乎就与价格成正比,那些寿司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但是当你真的吃到那些不一样的寿司的时候,才能知道这小东西里的大世界PS一句:私以为只有握寿司才是真正经典的日本寿司!那些(用奇奇怪怪的酱料和原料来调味的)美式寿司卷就不要来凑热闹了……
难道只有我觉得寿司的饭特别好吃么对于我来说米饭就已经是美味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味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