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梨河镇 宽带创业示范园一直到现在没有交房政府应该怎么处理

举报:【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新郑市梨河镇政府官员及派出所民警】
举报:【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新郑市梨河镇政府官员及派出所干警】
本作者简介:【本作者日接新郑市梨河镇新蛮子营移民打电话举报和陈云亭71岁高龄的父亲邀请救救他的儿子陈云亭!老人身体不好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本作者经过两天的暗访和调查取证。事实清楚、人证物证齐全!陈云亭是移民村的党支部委员一身正义感的年轻小伙子!现年43岁中共党员在南水北调移民搬迁中打掉了几个贪官!为国家和人民挽回了100多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蛮子营移民都很同情他的遭遇和陷害!现在陈云亭是村干部他的威信很高!
(1)他看不惯霸道的梨河镇政府把移民的900多亩土地,不经过村两委班子和1400位移民同意给承包了15年。因为这样镇政府可以不把移民征地高铲低平的130万元资金省了、水利配套、设施等一大笔款、还有生产用地的水泥路道路至今没有落实!这样把移民的900亩土地,承包出去梨河镇政府可以捞很多专项资金,这就是他们把移民的生产用地承包15年的真面目!
(2)移民村的豆腐渣移民房有很多至今没人维修!
(3)及672000万元的移民看点、用的车费住宿费专项资金、可蛮子营的移民又没有来梨河镇看过点、这么多的移民专项资金都用在哪里?移民要求张榜公布,因这是阳光工程,必须公开、公平、透明可镇政府乔小伟说:这些钱早就花完了,至今不公布!
(4)移民村没有学校、所有搬迁的移民村都有学校,只有新蛮子营移民村没有学校!
(5)村里从2011年至今已死了7位移民至今都放在火葬场、没有入土为安,新郑市网上文件公布说:再没搬迁之前必须把每个移民村的骨灰堂建好,村里至今没有骨灰堂!
(6)现在移民局又给批了110万扶植款!迟迟不给落实,有的干部还想在里面狠狠地捞一把,很多干部就是为这笔款而来!
(7)移民村还有600亩土地没有着落!移民每月仅靠100元的生活费能行吗?以上七条陈云亭多次向梨河镇政府提出及交涉!犁河镇政府乔小伟、张智伟、郝茂林、周志红等人!说陈云亭不给他们保持一致,在网上发布他们的贪污腐败事情!
以上几位镇干部找茬要开除陈云亭的党籍,接着又在日镇长刘奎志打电话约陈云亭谈村支部工作为由,把陈云亭骗到梨河镇政府院内叫纪检委书记郝茂林、张智伟、周志红等领导!设圈套陷害毒打移民村干部陈云亭!以上是本作者在移民群体暗访调查毒打陈云亭的真实面目!本人在移民村暗访的两天里听移民说他的事迹被本作者所感动、深感同情!】
作者:正义
控告人:陈荣喜、男、现年71岁、移民、现住河南省新郑市梨河镇新蛮子营移民村四组。常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
被控告人:梨河镇纪检委书记郝茂林和犁河镇派出所干警!
控告事项:请求上级领导及公安领导能责令梨河镇派出所依法查处被告人滥用职权,毒打被告人陈荣喜的儿子陈云亭的犯罪事实。依法追究被告人的法律责任,查出毒打我儿子的干警、并赔偿给控告人造成的一切的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等!
事实与理由:我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第二批移民,现居住地为河南省新郑市梨河镇新蛮子营村四组移民。日梨河镇镇长刘奎志给我儿子打电话,让我儿子8点到梨河镇政府办公室谈蛮子营村领导干部工作的事!我儿子陈云亭8点准时到梨河镇政府镇长刘奎志办公室,和刘镇长见了面谈了一会,刘奎志把他的座机拿到手里往他办公室的里屋跑不知给谁打电话,停了一会刘奎志说云亭这屋里人太多,晚上我约你到新郑市找个地方咱两个好好谈谈!随后我儿子说不必要去了、没事我就要去裕宏大酒店玩龍。我儿子刚骑上电车走到镇政府前院,被早已等候的纪检委书记郝茂林强行拦住说:云亭你不要在告了、也不要到上面告,我儿子说那是我的权利你管不着。紧接着镇政府会记周志红跑到我儿子面前,给我儿子指手画脚的骂找茬不让我儿子走,不一会梨河镇派出所民警开着警车在镇政府离我儿子不远的地方停下来,下来了几个民警,有一个民警一下车就把摄像机打开摄像,民警出示了拘捕证、我儿子问你们想干啥,我犯啥法了要来抓我。我今天是刘镇长叫我来谈工作的事。几个民警不说二话上来就打我儿子陈云亭。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向当事人进行毒打,当事人撕心裂肺的高喊救命啊民警打人!同时,因镇上裕宏大酒店开业。我村舞龙队伍去庆贺酒店开业,路过梨河镇政府看到了这一幕,及时赶到案发现场,阻拦了凶手民警的毒打,把我儿子打得鼻青脸肿、棉袄也被撕烂、当场昏倒在地不省人事长达30多分钟!之后不知去向。这真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光天化日之下在政府院内移民干部遭毒打!竟然没人过问、真让所有人寒心、让千千万万移民惊心、视百姓为父母、视移民为亲人、只不过是骗人的谎言、当场有几十个目击证人:贾富格、陈晓峰、陈春成、罗金生、陈绪强、陈绪伟、刘凤英、许凤仙、陈红三等人!
当天我多次找到梨河镇派出所报警,梨河镇派出所却紧锁大门!2月24日上午我村移民听说后都非常气愤,找到梨河镇政府讨个说法。梨河镇政府官员视而不见。梨河镇派出所所长不负责任的说,让我们受害者到市公安局解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派出所和镇政府胡作非为、官官相违。欺压百姓、蔑视国法。失去了人民保护神的神圣责任!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丰碑!埋下了千古仇恨!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让党在人民心中失去了信心和威信!像这些不负法律责任的领导和干警,国家还能不能继续重用这些害群之马?谁还敢出面来举报这些无法无天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贪官污吏?该不该依法严惩!还我儿子一个清白!【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严惩贪污渎职、维护法律尊严、反腐倡廉,执政为民,端正行风,以民为本。心里装着老百姓、民心似海,应珍惜点滴之水;权重如山,勿滥用半捧土、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难道这些标语是叫人看的、骗人的吗?你们做到了吗?我们移民能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利!法律的尊严究竟在哪里?这牵动着千千万万个移民的心!我们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国家、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离开了父母、亲朋好友、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就这样一次次的被抓、一次次的被打!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和谐搬迁、这样能叫我们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吗?以上案件望上级领导和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此事件进一步恶化!依法严惩凶手、还我儿子和移民一个公道!
上图是现场的目击证人总共30多人,为了节约没有全部按指引签名。
上图左一穿白衬衫的是梨河镇镇长刘奎志、中间穿蓝衬衫上衣的是梨河镇纪检委书记乔小伟
上图手拿相机的是梨河镇派出所打移民陈云亭的主目人
上图左一手拿相机的干警也是打移民陈云亭的主目人、右一警号为015562的是梨河镇派出所所长。还是省里出了名的派出所所长,也不知他是怎么会被评为模范精英的!
上图抱手戴眼镜的是梨河镇副镇长张智伟、最后边穿一身黑衣服戴眼镜的是梨河镇纪检委副书记郝茂林就是此人多次打电话骗移民陈云亭到镇政府谈话的人,这次梨河镇派出所民警毒打移民陈云亭就是此人布置的圈套!因郝茂林知道陈云亭要是不抓进派出所,他们镇政府的一切贪污腐败案件会被陈云亭全部戳穿暴露。因郝茂林多次给陈云亭谈心不要管政府和移民的事!陈云亭没有答应,所以才造成日早晨毒打移民陈云亭。幸亏被蛮子营移民的舞龙队及时阻拦!要不陈云亭抓进监狱给他扣个帽子判个10年甚至会被冤死!
上图干警是日早晨毒打移民的陈云亭的主目!
控告人:陈荣喜联系电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河南新郑南水北调移民劣质房调查
&&&&&&&&&&&&&&&&&&&&&&&&
房屋外墙&&摄影:崔安民&&&&&&&&&&&&&&&&&&&
&&&&&&&&&&&&&&&&&&&&&
&&&&&&&&&&&&&&
家家户户都漏水的房顶&&摄影:崔安民&&&&&&&&&&&&&&&&&&&&&&&&&&
&&&&&&&&&&&&&&&&&&&&&&&&&&&&&&&&&
81339648063500
&&&&&&&&&&&&&&&&&&&&&
劣质窗户&& 摄影:崔安民
&&&&&&&&&&&
&&&&&&&&&&&&&&
施工单位,四家施工单位分别是:新郑市建安工程公司、郑州宏浩公司、正阳三建公司、河南胜利公司,监理单位是新郑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
&&&&&&&&&&&&&&&&&&&&
墙体表面&& 摄影:崔安民
&&&&&&&&&&&&&&&&&&&&&&&&&&
&&&&&&&&&&&&&&&&&&&&&
室内地面&& 摄影:崔安民
8月18日,新郑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李志强走访梨河移民新村,看望慰问移民群众。718815&&&
&&&&&&&&&&&&&&&&&&&&&
室内屋顶&&&&&摄影:崔安民&&&&&&&&&&&&&&&&&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来源:光明日报 ☆邢军纪 杨学忠 钟海涛
●报告文学新郑钟鼓 ☆邢军纪杨学忠钟海涛这是一面奇特的大鼓,面积有873平方公里。敲击者是60万民众,不管男女老幼,任谁轻轻一击,便有鼓声动地而来;它更如一口黄钟大吕,每有急难险事,钟声响彻,便能不绝于耳,使人心灵震撼……本文所说的新郑钟鼓,就是继‘漳州110’之后又一闻名全国的创举——河南省新郑市为民应急指挥中心。钟鼓为什么会喑哑1997年夏天,新郑大旱。一连百天,赤日朗照,遍地流火,抗旱保秋成了新郑人的首要大事。一天,新郑市委书记岳文海驱车去乡下检查抗旱情况。一行人来到龙王乡。龙王乡位于城东十里处,在全市14个乡镇中,这里属沙岗间洼区,土壤多为粉砂壤土和砂土,自然条件较差,但是,若干群一心,倾力抗旱,大秋仍然有望。然而,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这是一片半人深的玉米地,本来应该是拔节吐穗的时候,现在却被烈日炙烤得黄白如纸,叶片枯焦,失去了生机。田间有三三两两的农民肩挑手荷着水具,围着干枯的庄稼做着绝望的努力,像凝固在记忆深处的原始舞蹈。岳文海急忙下车,三步两步来到田中。“咔巴”一声,他折下一片稼叶,用手一拈,粉尘似的绿末从指间流出。他的眼睛湿润了。老哥,你们咋还这样抗旱呀?唉,有啥法?逼得呗!答话人不知来人是谁,说着说着激动起来:正是用电抗旱的时候,偏偏村里的变压器坏了!为什么不赶快修?咋没去呀,一连进城跑了八趟都没修好,八趟啊,时间都耽误进去了……岳文海心里蓦然一沉。抗旱保秋是全市的头等大事,市委市府早已三令五申命各部门全力保障,为什么还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人说,恁多部门管啥用?越多越抓摸不住。对老百姓来说,有灾有难的时候,只要有一个部门管用就谢天谢地啦……岳文海无言以对。新郑市职能部门健全,全市干部数以千计,老百姓何以怨声载道?一个市委书记无法面对一个普遍老百姓的诘问,岳文海只得诺诺而退。一行人在一片枯焦的玉米地里默默穿行,一如在死亡之海飘泊。满目尽是冬天的色彩,就像季节走到了尽头。全市60万亩秋地受旱,34万亩旱情严重,其中11万亩濒临绝收。龙王乡这个村庄仅仅因为一个变压器就使原本青茏的田野枯萎成伤心之地,眼看又要成为全市绝收单位中的一员。这是为什么?这是天灾还是人祸?新郑乃轩辕故里,是人文始祖黄帝出生的地方,也是华夏文明萌生的核心地带。从裴李岗文化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这里都有丰富的文物遗存。新郑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博物馆。当历史隆然驶过时光之谷,都会毫无例外地在新郑的岩壁上留下各自的印痕。据史载,新郑是最早发明钟鼓的地方。《宋会要》曰:“黄帝命伶伦与荣援,铸钟以调月律,令博钟是也”,《吕氏春秋》也云:“黄帝又命伶伦与荣援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黄帝内转》说:“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里,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之后,钟鼓引入民间为“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进入朝廷则援为礼仪,更为州府地方官员办理公务的工具。自周以来,钟鼓之声飘荡唐宋元明清,就是民国,县衙内仍悬置大鼓,只要乡民敲响,“县太爷”就要迅即升堂问状。钟鼓之声,实际是民众的喉舌,是民众的呼声,是民众的呐喊。面对民众的呼喊,即是再慵懒的官也得急忙升堂问明事由处理公案。然而,这一简洁明快直截了当的官民接触形式却在近代渐渐消失,钟鼓之声渐渐喑哑了,它淹没在重重叠叠的政府机构长长的沟回里。仅以新郑为例,民国时只有一府三科;解放后,县政府的机构设置也只是三部六科。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数次机构改革精兵简政,却仍有四大班子、妇联、团委、工会,仍有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工商局、公安局、商贸局、卫生局、环保局、建设局、电业局、邮电局、文化局、教育局等等等等,层叠如山,遥望如海,若要去职能部门办事,需要涉过千山万水,况且政府里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普通老百姓更是冤死不告状,难死不报官。但是,事情没能解决,小事迭积为大事,大事便积重难返,迫不得已的民众往往又背水一战,倾家荡产去省城京城告状上访,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压力。钟鼓喑哑,大旱之年会使一村绝收,而平时则堵塞民意,致使怨声载道,最后百川汇流,酿成大祸,这是何等的危险!岳文海联想到一个多月前,距八千乡不远的和庄镇冉庄村曾发生停水事件。因为挖河,有人不慎将通水管道挖断,致使村民长达9天没有水喝。七月酷暑,人畜断水,这是何样的煎熬呀。不知是谁,在第9天的晚上10点半拨响了岳文海宿舍的电话。接到电话,岳文海惊呆了,这时正是城里人消夜的时候,有人游泳,有人洗浴,有人喝着冰水还嫌热,而我们却有一个村子的农民9天断水!他感到失职,感到羞愧和难过。记得那晚他是午夜一点带领水利局、建设局、乡镇企业局等职能部门到冉庄现场办公的。经过抢修,第二天上午9点终于通水了。喝上水的老百姓感动得直掉泪,说他是“爱民书记”,说换谁也不可能接到电话不过夜就下来指挥抢修。但岳文海却觉得老百姓是扇他的耳光,他觉得这是他个人历史上难以洗刷的污点,他导致了一个村子的农民9天喝不上水的罪过。除了深深的自责之外,就是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冉庄村断水事件之后,岳文海曾将钟鼓为什么会喑哑的命题交付给常委一班人去讨论,但是,刚刚探究,就又出现了今天八千乡的一幕,看来,妥善解决此类事件已是刻不容缓!让钟鼓重新响彻大地龙王乡归来,岳文海立即召集市长李和平、副书记丁福浩、副市长李俊宇、秘书长扬福平、组织部长宋加利等常委开会研究如何为民应急服务问题。经过一系列苦心积虑的思索和沉淀,岳文海把此类事件归纳为“应急”两个字。老百姓无事不登三宝殿,凡有事则是急事难事险事,而且是单门独户难以解决的事,此事大都是突发事件,有的迅雷不及掩耳,有的瞬间即逝,有的如火燎原,如何及时处理此类事件,在机构改革尚未完善其间更加有效地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成了新郑市委一班人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有人提议说,可以借鉴“漳州110”的做法,在公安局设立为民应急电话。但是,公安局只能解决职权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它只是单向度的、专业性的、局部的应对,而眼下群众需要解决的则是涉及全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富民强市活动中出现的急难险问题,特别是工农业生产、旱涝灾害、火灾、风灾、虫灾、瘟疫及重大交通、通讯、电力事故、群体中毒、群体械斗事件等等,从以上几个问题的范围看,这决不是一个公安部门所能承担的,它需要一个比公安部门更加强有力的、能全面的、系统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为之服务的单位,这个任何职能部门无法代替的单位只能是政府。要让新郑钟鼓重新奏响!常委们七嘴八舌后找准了症结,一致认为应该由政府出面承担起为民应急的重任。讨论中,岳文海说起一件事:不久前在全市抗旱保秋动员大会上,一位叫戚正可的民营企业家说:抗旱其间,我们将上门服务,我把我的BP机号向社会公布,只要是为抗旱,我们保证随呼随到。政府能不能像这位民营企业家和“漳州110”一样,借用电话与社会连接呢?市长李和平说,过去社会上曾出现“市长电话”、“社区服务电话”等形式,为什么现在冷寂了呢?这就说明它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单个部门的行为,而是复杂的社会工程。我们可以以电话为载体,但是,电话后面必须有一个完整、完备、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古老而又年轻的新郑钟鼓开始充满激情的回响起来。新郑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立即成立为民应急指挥中心!市委书记岳文海亲任指挥长,市长李和平任副指挥长。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成员为各职能部门主管领导。与此同时,市直各职能部门成立7支(后为17支)应急服务队,各乡镇成立了14支应急小分队,自上而下成立网络,并且统一车辆、统一标志、抽出专人、昼夜值班,电脑记录,录下事发时间、地点、当事人、处理后的反馈意见。让新闻媒介介入进来,在电视、报纸、电台开辟为民服务专栏,介绍应急服务情况,把人民群众原本微弱的呼声通过现代媒体多级放大,成为天地间最大的声音……新郑市重新敲响了久违的钟鼓,比古老的钟鼓更响亮。为民应急指挥中心就设在市委大院,就像古代的堂鼓置在县衙一样,它向民众表示,这是新郑地面上最高的权威,具有最大的权力。因为人民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而人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它将以最高的规格和最隆重的礼仪来接待您。来办公室服务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一切都是准军事化管理。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斗指挥部,传来的信息大都是急难险事,来如电光石火,需要瞬间做出决断。他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命令,它就代表着市委书记岳文海和市长李和平,它不是和你商量,和你讨论,更不是讨价还价,而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仅仅是执行还是不够的,还要检验你的快速反映能力,电脑上有你处理事情的时间记录。你完成的好,活儿干得漂亮,你的单位门前就星光灿烂,就是五星级单位,而主管领导就有“五星上将”般的荣誉,在升迁时就是最重要的依据。你活儿干得不好,拖泥带水,就表明了你对人民群众的基本态度,你单位门前就可能摘下一个星。诸事累加,你的星越来越少,就决定了该部门主管干部的前程必定是暗淡的,你自己也无脸混下去。这就如老百姓说的“给职能部门戴上了一个笼头,缰绳就在老百姓手里”。新闻媒介会把各职能部门为民服务的排行榜公布于众,老百姓会暗记于心,在心里悄悄记下一本帐。不要说群众没有权利,在使用干部时没有发言权,不,在新郑,群众的权利大得很,倘要调整提拔干部,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所有名单交给“群众监督会”把关,由百人组成的“群众监督会”根据你为民服务的表现,来考虑“拿掉”还是“升迁”。这是最后一关,群众通过了,任命书就连夜打出,第二天就张榜公布。群众通不过,就坚决拿下,不能录用。它像在郑韩大地上空不断旋转24小时昼夜巡视的警戒雷达,监督着职能部门和每一个干部。市委书记岳文海充满激情地在成立大会上说: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提出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为老百姓服务,就是说,不管任何时候,凡是发生在新郑87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急难险事,我们都要管,并且自始至终服务到底,让老百姓满意。我们应急指挥中心的宗旨是:为民重于一切,爱民大于一切,帮民舍得一切,救民豁出一切。日,新郑市为民应急指挥中心正式挂牌办公。与此同时,一个颇有深意的电话号码走进了新郑市的千家万户。电话号码是:2691777。“26”是邮电部门为新郑地区特定的号码。而“91777”则是他们为应急中心特起的。对老百姓来说,“91777”就是急急急”,对于为民应急指挥中心来说,老百姓有事,“就是要去去去”!开通“直通快车”新郑钟鼓敲响伊始,先是通过广告进入千家万户的。为了使人民群众和政府间的“直通快车”早日开通,时任市宣传部长的扬福平灵机一动,指令新郑市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为民服务活动应急电话用广告的形式进行强力宣传,并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立宣传广告牌,上写:“中心是我家,有事我找它!”当铺天盖地的广告浪潮袭来的时候,新郑人有些始料不及。从来广告都伴随着商业利益,政府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已经不习惯有事找政府了。他们只是默默承担。哪怕是天大的事,哪怕他们被这些事情压弯了腰,他们也不找。他们只是把不满和艾怨压在心底,郁结起来,成为潜在的隐患。为民应急服务指挥中心挂牌服务第6天的时候,2691777的电话终于响了起来。这是个雨天,一辆郑州到许昌的客车在新郑境内发生重大车祸,有12人受重伤,如果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在这紧要关头,一位过路的人拨响了新郑市为民应急指挥中心的电话。应急指挥中心接到电话,当即发出指令,市医疗卫生应急服务队和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科的同志依照指令在十分钟内全部赶到现场,对伤员进行了抢救和事故的处理。由于抢救及时,12名伤员无一死亡。是谁给应急指挥中心打的电话呢?原来是岳文海亲自打的。那天他正好路过此处,一看事情紧急,便拨通了应急指挥中心的电话。这个电话给新郑人与政府沟通的“直通快车”剪了彩。目击现场的新郑人一看应急中心这样管用,一传十,十传百,奔走相告,群起试之,终于敲响了这面873平方公里的大鼓。从此,新郑钟鼓就像当年黄帝擂动的夔牛鼓一样,“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开始闻名全国。4∶2000的故事1998年3月至6月,笔者两次来到新郑市为民应急指挥中心采访。此时,该中心已受理急难险事2000余件。下面是笔者从中采撷的4个小故事:故事之一“矮旱781”与“鲁麦1号”辛店镇岗沟村青年农民赵福民是个要强的人,这些天,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疏忽骂着自己。俗话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可眼下已经是11月30日,早已过了寒露,自己承包的15亩地还没种上麦子。这使他非常懊丧,觉得自己好没成色。本来,赵福民没有种上麦子是有理由的。今年大旱,秋天百日无雨,待抗旱保秋结束,地里还没透墒。而种麦没有透墒是不行的。赵福民就想等等,眼看过了寒露,老天才下了一场雨。赵福民要种麦子了,才发现今年的麦子种得太晚了。而一些有经验的人家早将麦子种下了,麦子是在土里等雨,雨一下,麦子就拱出地皮了。看看人家,赵福民就觉得自己没成色。他想挽回损失,换回自己的面子。他想来想去,只有找到晚种早熟的叫“矮旱781”的麦种才能保证来年的丰收。但是,到哪里去找这个叫做“矮旱781”的麦种呢?四顾茫茫,仿佛“矮旱781”远在天边。倘若骑上自行车满世界转着去找,兴许也能找到,但眼前这点墒就会又没了,即使有墒,又要耽误几多时间?就在万分焦急时,他看见电视上打出的为民应急指挥中心的广告,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打了2691777,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远在天边的“矮旱781”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市种子站的同志亲自把种子送到了他的手中。赵福民需要的15亩“矮旱781”解决了,而孟庄镇鸡王村却有800亩地眼巴巴地等着播种,他们需要的是另一个品种——“鲁麦1号”。鸡王村今年可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10月份,村长王全有就给市里的粮种站打了招呼,今年要换新品种“鲁麦1号”。鸡王村的土质属褐土类中的红土种,科技人员指点说,它比较适合“鲁麦1号”。于是,鸡王村就将全村1400亩土地中最好的800亩留出来,准备播新品种。可是,左等右等,眼看周围村庄都开始种麦了,而麦种还杳无音信。派人去市里一问,原来站里根本没有“鲁麦1号”!村长王全有首先吓傻了,800亩哇,光麦种也得12000斤,去哪找去?眼睁睁种麦的时机一点点错过,王全有心急如焚。看看眼巴巴等种子的老少爷们,王全有好几次想给大伙跪下求他们原谅。驻村的郭区长劝他说,肯定是泡汤了,别硬撑着啦,要不就还用老品种吧。用老品种,就是用自己家里留的麦子。但已经过了节气,就会影响产量,初步估计至少得损失百分之十,王全有想想不甘心。郭区长又说,那就往应急中心打电话,求他们支援!这话让王全有眼睛一亮,对呀,咋没想起这个茬呢?于是就拨响了2691777。应急指挥中心接到电话,立即指令市种子站紧急行动,向全省种子系统求助,谁知河南省境内均无“鲁麦1号”,于是市种子站又兵发山东,两天之内就调回来“鲁麦1号”12万斤,既解决了鸡王村的燃眉之急,又满足了其他乡镇的需要。当笔者采访鸡王村村长王全有时,才知道王村长是新郑市四届人大代表,是位老先进。他对笔者说:不仅仅是种子一事使俺感动。今年六月十八号,俺村的变压器被盗,里边的铜线被人偷走了,马上要浇麦了,得赶快买变压器。但我们村没有汽车,只得用农用机动三轮去市里,可是我们的三轮车手续不全,进市区是要扣罚的。怎么办?手续不全以后再补,可眼下买变压器是当务之急呀,我就又给应急中心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让他们给交警大队通报,能不能放行。第二天,我们拉变压器的三轮车嘭嘭进城了,刚挨城边就被警察拦住了,我们刚要解释,警察就问,你们是不是孟庄镇鸡王村的?我们说是。警察就说,中心已经说过了,一切为了方便群众,手续以后补吧。于是就痛痛快快放了行。说起应急中心的事,我们老百姓真是满意得很!故事之二今朝甘泉流鲍嶂山村位于薛店镇之西的沙丘地带。全村1372人,7个村民组,分布在5平方公里的七沟八梁上。因为地势高,从清光绪三年起,这里就靠天吃水。尤其是第一村民组的村民,自1987年以来,不得不到3里外的山下去拉水,每斤水3毛钱。因为缺水,这里的人招待客人怕端茶,不见客人不洗脸。人们渴望得到水。村里的孩子起名大都是盼水、添水、得水、旺水等等,水是鲍嶂山人的一大心病。从50年代以来,鲍嶂山村开始打井,先后打过7眼井,最深的150米,最好成绩也只是盛了两油桶约300公斤的水,之后,便千呼万换再难出水了。1997年春天,鲍嶂山村决定再打一次井,全村每人集资50元,要打一眼超历史纪录的深水机井。开工时才发现,村里原有的50千瓦变压器承受不了55千瓦的钻机、水泵。而买一台100千瓦的变压器至少需要12800元,还要配备100千伏安的配电盘,又要8000元。井打成后,变压器也完成了使命,这对经济状况捉襟见肘的鲍嶂山人是个不小的负担,怎么办?情急中,有人突然想起了市为民应急中心。于是,村支书王保才和村长时金海带着全村人的重托专程来到了市应急服务中心。“中心”马上把这一情况给岳文海做了汇报,岳文海立即打电话给电业局应急服务队说,你们想办法借一台变压器给鲍嶂山村,他们打井急用,不要任何费用。王保才和时金海做梦也没想到,仅仅20分钟,就解决了大问题。如今,鲍嶂山村缺水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一位农民在门前写了一幅对联:千古无水吃今朝甘泉流横批是:不再拉水故事之三政府没有忘了我沈西方是梨河镇吴庄村农民,已经70多岁了。他当过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打过美国鬼子。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他躲在草丛里,一只叫不出名的虫子竟然钻进他的腋窝,他一动不动,一直坚持到潜伏任务胜利完成。后来,那只虫子钻进了他的身体,腋下鼓了个大包,胳膊也抬不起来了。于是他就退伍回乡了。本来,他是个邱少云式的战士,应该受到表彰,但沈西方谁也没告诉,默默带着那个神秘的高丽虫子回到了故乡。后来,他作了手术,从腋窝下取出一个结石,里边包的就是那个谁也叫不出名子的虫子。许是那个虫子的缘故,也许是别的原因,去年2月份,他突然肌肉萎缩,全身瘫痪了。他有两个儿子,先是靠二儿子照顾护理。过了一段时日,二儿子就提出能否让大儿子也分担些。哪知大儿子竟然不管,二儿子也睹气离开了。只剩下沈西方老人独卧病榻,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看老人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老人的侄子沈玉民看不过去,就给应急中心拨了电话。沈玉民(吴庄村6组农民):那天俺记得清楚,是元月17号。中午下大雪,雪下的大得很,我想他们不会来了。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乡长和民政干部还有中心的人都来了。他们带来了一条棉被、两袋面粉、一箱蔬菜,还给俺大爷100元钱。俺大爷哭着说,亲孩都不管我了,政府还没忘了我……乡长又把两个儿子找来,批评教育了一番,让他们俩轮流照顾老人。一个星期后,沈西方老人去世了。临走前,沈西方老人说:我活得不赖,政府没有忘了我,政府没有忘了我……老人安葬时,应急中心和乡里村里的干部又一次来到村里,为老人主持了葬礼。据说,这是吴庄村几年来最隆重的葬礼……故事之四应急中心给了我一条命时间:3月23日下午地点:新郑市委招待所杨连贵(长葛市岗刘村和尚桥办事处第五组农民):俺叫杨连贵,今年71岁。去年11月3号,下午2点,我从女儿家出来回长葛,走到郑许公路三里岗村西时被一个骑摩托的撞伤了。摩托车把从我的鼻孔穿过去,把我撞昏过去,那人就逃跑了……杨普香(新郑市城关人):俺叫杨普香,俺爹是来看我回去的路上被人撞的。那天吃完中午饭他就急着回去,说是要急着给村里人送报纸。俺爹是个老党员,年轻时当过民兵队长,当过生产队长,当过十多年的大队支书。他是个老雷锋哩。他说村里人等着他看报纸看信哩。他威信很高,村里民主选举时他不在场,村里会就开不了。他不光义务送报,夏天还摆个小茶摊,喝茶不收钱。他总说,咱没有大精神,得有小精神。可是,这样一个好人,却被人家撞了……那天下午天快黑了,俺弟跑来说,姐,咱爹出事了。我就跟着他去了梨河镇中心医院。听说是一个姓高的过路人给应急中心打的电话,应急中心把俺爹送了医院。去医院一看,我可吓昏过去了,俺爹的头全被纱布包严了,上边全是血,鼻子扯穿了,牙撞掉了,胳膊撞断了。要不是应急中心,他的命就没有了……杨连贵:可不是,俺一个老头子,半路被人撞了,那还不是个死?我流血也得流死。我醒后把啥都忘了,我失去记忆了,我不知道我是谁了。女儿来看我我对她说,你们把我送到医院干啥,我得回去,村里人都等我看报纸哩……哈哈,你看我憨成啥?我说呀,是咱新郑的为民应急中心给了我一条命……杨普香:要说俺爹这也叫好人有好报。他正巧在新郑地面出事,遇上新郑有应急中心。要是在别的地方,不敢想。前些天我还听到两件事,一件是漯河运输公司的一辆车被新郑一家个体户扣住强行买煤,他们给应急中心打了电话,中心马上责令这个个体户退还煤钱,另外还要付赔偿费一千元。另一件是长葛老城镇的一对夫妻来新郑进货,他们天擦黑来的,想进完货晚上赶回去不耽误白天卖货。谁想他们的机动三轮车走到半道坏了,夜半三更,人生地不熟的咋办?碰到附近的人说,那你给俺应急中心打个电话吧,他们会帮你。他就打了,嗨,不一会儿中心的人就来了,修了半天没修好,又找来一辆汽车连三轮带人把他们送回了长葛……外地人都反映说,走到新郑感觉就是不一样,说俺这里是碧水蓝天,感觉这里天特别蓝,水特别清,太阳特别亮,人特别好……“溱与洧,浏其清矣”钟鼓声声,“溱与洧,方涣涣兮。”溱水和洧水,是新郑境内的两条河流。它们披着《诗经·郑风》赋于它们的清丽和浪漫,从远古一直流到现在。就在它渐失生气时,新郑人再次唤起了它的生命律动,使其汹涌澎湃起来。对于新郑人来说,2691777并不仅仅是一个电话,一个为民机构的设置,一个权威的政府行为。它更多的是一份信任,一份依托,一种精神力量。它如一股明净的泉水,淙淙流淌在古老的溱洧河床,使人重新燃起希望和激情。有一天,郑州市委书记王有杰来新郑乡下考察工作,岳文海陪同。因雨后不久,道路泥泞,中途车陷著名的始祖山。据说这是历史上黄帝曾经居住的地方,黄帝就是以此为根建立华夏基业的。山上很陡,下面就是深渊,两位书记只好弃车上山。当地老百姓一听说是市委的车,二话没说,男女老少挖土背石垫草,硬是一寸一寸把车抬到了岭上。目睹此情,王有杰书记大受感动。他说:我从老百姓的眼神里看得出来,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是真的……他为新郑市为民应急指挥中心欣然命笔,写下了一幅对联: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视百姓如父母当人民官谋人民福做人民好公仆横批:志在为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专程来新郑考察,郑韩故地崭新的面貌使他非常兴奋,他说:“新郑市开展为民应急服务活动,是在新时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好形式……有这么一个综合的窗口,既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也有力地推动了党和机关特别服务窗口部门的作风建设。”日,人民日报以《新郑的两件新鲜事》为题对此专门进行了报道;日和日,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台相继对新郑为民应急服务作了详尽的报道。更多的感动来自全国各地平凡的人们。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安徽、浙江、江苏等等省份的人民群众得知新郑有个特殊的电话2691777之后,特意拨打到新郑,表示关切之情,他们称之为:这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电话……钟鼓声声,“溱与洧,浏其清矣。”几年前,新郑还是河南省上访最多的单位之一。如今,新郑已经是河南省信访部门受表彰的先进单位。新郑钟鼓已经代替和消融了上访者。昔日幽怨的钟鼓声已经变得充满欢快和愉悦,它已经转化为富民强市的激情钟鼓。现在,新郑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突破100亿大关,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第五位。1998年5月下旬,全国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会议在新郑召开,当来自四面八方的代表云集黄帝故里时,他们亲眼看到溱洧清清碧水蓝天的郑韩大地,不禁为新郑现象齐声叫好。呵,钟鼓声声,钟鼓声声。新郑钟鼓必将越敲越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左一),到新郑市为民应急指挥中心视察。
自来水公司为民应急服务队正在抢修水管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郑市梨河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