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翻译一下供应商电邮里关于质保期和保修期的区别的一句话

杀器来了。&br&&img src=&/faf53d60af5ac_b.jp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faf53d60af5ac_r.jpg&&
杀器来了。
&p&关于如何写邮件,这是一篇浏览量过十万的短文,最早是发布在笔者自己的博客&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nny's Blog&i class=&icon-external&&&/i&&/a&上。放在这里,希望能给更多人带去帮助。&/p&&br&&p&---&/p&&br&&p&你一定曾经发过很多后来对方就鸟无音讯的邮件吧?你是不是也曾经觉得XXX看上去乐善好施的,怎么发邮件给Ta,Ta就不回复了呢?95%的情况下,答案不是对方耍大牌,人们每天都在处理上百分邮件,多一封不多。真正的原因是,你发的方式错了。所以这篇博客,就讲讲如何发Cold Email。三个核心原则,由浅入深。&/p&&br&&p&&strong&原则一、越短的邮件越容易得到回复&/strong&&/p&&br&&p&这个最简单易懂,因为每个人应该都有体会,但自己发邮件的时候往往就忘了。我自己的真实情况是,两三句话的陌生邮件会立即回复,五句话以上的陌生邮件就会放一放。放一放的意思是,大部分放着放着就再也不会去回了。邮件字数越长,给对方造成的精神压力越大,现代人平时压力已经很大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直接把你这份压力抛之脑后了。这一点,你可以思考一下你自己的情况是什么,就马上能开悟了。所以,五句话以内的邮件是王道。&/p&&br&&p&&b&原则二、别说你自己的事儿,说这事儿跟&/b&&b&Ta&/b&&b&有什么关系&/b&&/p&&br&&p&这个世界上对方最在乎的人是谁?对了,Ta自己。太多人写Cold Email的时候,花了80%的篇幅在写自己的事——“我是谁啊、我在干什么啊、我的历程啊、做的事儿的每个细节啊”。。。您等等,您写这封邮件给对方做什么来着,对方正在高效率地处理大量和自己密切相关的邮件,您这是给他插一个故事会么。&/p&&br&&p&所以,你的邮件第一句话应该直入主题地告诉对方,这封邮件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如果你希望增加对方回复的欲望,那么你接下来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尽量和对方的利益和兴趣牵扯上关系。你可以花500个字来形容你自己有多牛B,但从吸引力上来讲,这比不上你花50个字来阐述清楚你这事儿和对方有什么关系。&/p&&br&&p&&b&原则三、让&/b&&b&Ta&/b&&b&可以很容易地回复和帮助到你&/b&&/p&&br&&p&这一条只有1%的人在做。&/p&&br&&p&举个例子吧。你在听完一场创业讲座后,和人脉颇广的演讲嘉宾在台下交流了10分钟。他觉得你的项目不错,答应可以将你的团队信息介绍给天使投资人A、投资机构B、和供应商合作方C,让你回去发详细资料到他的邮箱。然后你开开心心地回去发了你的项目简介到他的邮箱,内容大意是说:&/p&&br&&blockquote&&p&“&i&很高兴今天和你&/i&&i&Blahblahblah&/i&&i&。我们的项目是&/i&&i&Blahblahblah&/i&&i&,怎么怎么&/i&&i&Blahblahblah&/i&&i&,已经获得了&/i&&i&Blahblahblah&/i&&i&。附件中是详细的项目资料。谢谢您的帮助!今后咱们&/i&&i&Blahblahblah&/i&&i&。&/i&&i&”&/i&&/p&&/blockquote&&br&&p&后来,就没有后来了。然后你就开始想,”XXX看上去乐善好施的,其实也不过如此”。如果你这样想的话,请你站在这位可怜的演讲嘉宾的角度想一想——&/p&&br&&p&他在当天清理邮件的过程中,看到你的这封邮件以后,需要(1)先思考他当时究竟答应你要介绍给哪些个人,关联点究竟是什么(2)找到这三个联系人的邮箱(3)分别写三封独立的邮件给这三个人来介绍你的这个项目和他们的关系。这至少是半个小时的时间投入,你真以为人家是你干爹啊。光在发邮件的时候说“我知道您是个大忙人”,其实只是停留在了一种被动恳求的口吻上,跟伸手要钱其实是同一种精神。&/p&&br&&p&很多人其实都是愿意帮助他人的,但前提是你必须要努力地让对方可以更容易地帮助到你。所以你可以怎么做呢?你回去以后,应该发四封邮件:&/p&&br&&blockquote&&p&第一封:&i&“&/i&&i&很高兴今天和你&/i&&i&Blahblahblah&/i&&i&。我们的项目是&/i&&i&X&/i&&i&,您提到了可以我们的项目可能会让天使投资人&/i&&i&A&/i&&i&、投资机构&/i&&i&B&/i&&i&、和供应商合作方&/i&&i&C&/i&&i&感兴趣。接下来我会发三封您独立的邮件给您,分别是写给&/i&&i&A&/i&&i&、&/i&&i&B&/i&&i&、&/i&&i&C&/i&&i&的。这三封邮件都是可以被直接转发的格式。谢谢您的帮助!&/i&&i&”&/i&&/p&&br&&p&第二、第三、第四封在内容和措辞上分别是写给A、B、C,简洁阐述你的项目和他们的关系,并且保证格式完整,让你的联系人可以直接转发。&/p&&/blockquote&&br&&p&好了,就点到这里。大而全的长邮件大家都会写,也很容易写,所以也不追求什么回复率——很多人只是图个不吐不快(我个人觉得真写这样就别发了,自己宣泄一下就好)。写短邮件则需要更多努力。而写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思考的短邮件,则更是需要时刻努力保持这种意识。&/p&&br&&p&不过这三个原则如果能发扬光大,一定能为整个人类社会节省大量浪费的时间和电力。&/p&&br&&p&---&/p&&p&来自作者微博@奶牛Denny 和微信博客&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dennywx)。转载请注明。&/p&
关于如何写邮件,这是一篇浏览量过十万的短文,最早是发布在笔者自己的博客上。放在这里,希望能给更多人带去帮助。---你一定曾经发过很多后来对方就鸟无音讯的邮件吧?你是不是也曾经觉得XXX看上去乐善好施的,怎么发邮件给Ta,Ta就不回复…
来自子话题:
&p&看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去检查答案,我就直觉“靠,战争要开始了”。立马想起一件往事。&br&&/p&&br&&p&2004年,我在微软。彼时微软在中国,是技术界关注的头号公司,属于屁大一点事情,都可以上媒体头条的那种。年纪轻的想像一下这两年苹果的热度,大概就能理解。&/p&&br&&p&有一天我的老板,写了篇文章,标题大意叫做《出租车司机的MBA课》,讲述了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用经济学的方法来提高收入,快乐工作的故事。&/p&&br&&p&这篇文章意想不到的火了…各种媒体报道,然后我跟HR聊天,她跟我说:“这两天北京(公司)好多人打电话,问**是谁”。于是我的老板,无意之中立即成为了知名人物(如果当时有微博的话,肯定立马热门大V)。而他的文章,标题也被媒体扩充为“月薪8000的出租车司机给微软高管上的一堂MBA课”。事实上,当时他只是部门经理。&/p&&br&&p&当时我们也就分析,如果不是因为里面有“微软”两个字,这片文章虽然写的不错,但根本没法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响动。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Microsoft的故事,人们连听的兴趣都没有了。&/p&&br&&p&成为媒体焦点之后,我老板的博客上,立马引来了一大堆的评论。自然地,喷这片文章的是多数。我总结了一下,至少有这么几种类型:&/p&&br&&p&楼主编的吧,为了炒作;&/p&&p&你只是一个微软的小经理,还冒充高管,真恶心;&/p&&p&微软公司一向是垃圾,微软的人也垃圾;&/p&&p&这个司机真是没公德,做司机就不能挑客(这个司机并不会拒载,但是会有选择的接受客人,具体请参考文章),万一有孕妇怎么办,万一所有司机都这么做怎么办;&/p&&p&这个司机明显是瞎编的,还针对司机所说的运营数据,进行反驳;&/p&&p&我靠,你说你能赚8000,让我以后怎么跟我老婆交代(司机同行的看法,据说这位司机后来招收到了同行的漠视);&/p&&p&微软还请出租车司机来做讲座,编的吧;&/p&&p&微软还请这样垃圾的人做讲座,真是垃圾;&/p&&p&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拿出来说,赚更多的都有,比如我家邻居的侄女丈人家的那条狗;&/p&&p&听说**(我老板)以前曾经干过blablablabla等不得体的事情;&/p&&p&我看了你的文章,写的真是狗屎,比如*******,还好意思来写这个。&/p&&br&&p&如果你分析一下,”QQ邮箱求职问题”下面的评论,应该可以和上述各种类型对号。&/p&&br&&p&这篇文章引发的反应之大,惊动了公司的PR部门。PR决定把这事给低调处理掉…貌似当时正值Bill
G访华的前夕,估计PR被吓得够呛,生怕出什么乱子。当然作为小人物,我这是自己猜的。&/p&&br&&p&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关系,最后我的老板关掉了博客上的评论功能,当时已经有1000多条评论了。反正如果是我,无论有没有外界压力,我肯定都会把评论关掉。那么多喷子(当时还没有这个词),烦死了。&/p&&br&&p&当时我们部门有一个制度,每周五下午,会有一个分享性质的讲座,可能是内部的人,也可能是外部的人,主题也是五花八门都可以,叫做Friday
Forum。文章中写的邀请司机来做讲座分享,就是在这个时段。&/p&&br&&p&在讲座上见到了那位司机,整个讲座也觉得不错,他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其实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至于数字是不是完全可靠,有没有浮夸的成分,我并没有特别的兴趣去考证。学到一些东西就好。事实上我觉得他的讲座,从逻辑还是内容,估计都可以杀掉绝大多数企业高管不知所云的谈话。&/p&&br&&p&当时,我还是第一次切身体会“喷子云集”的场面,所以那次事件给了我很大的影响。&/p&&br&&p&从那以后,我把人分为两类:看见一件事情,就能从中学到些东西的人;看见一件事情,就能找到别人的问题去指手画脚,但自己却没啥长进的人。&/p&&br&&p&回到这件”QQ邮箱投递简历”事件,说实话,如果你以前是用QQ邮箱求职的,而且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者火星文的名字。无论 @骆轶航 先生的态度如何,其实分析一下他这种决策背后的思路,应该对于求职都是有帮助的。&/p&&br&&p&但很遗憾的是,大多数评论都是来发泄对骆的不满…恐怕下来之后,睡一觉又回到从前。例如:&/p&&br&&br&&blockquote&&p&据说,有更加傲慢的做法:收到一堆简历,先分为两堆,随机的扔掉一堆,理由很简单:我们不招运气太差的人。&/p&&p&话说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公司,还不幸成为运气差的那类,之后这类公司相关招聘再也不去了。求职是相互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尽管目前就业压力大,不代表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p&&p&怒赞之~&/p&&/blockquote&&br&&blockquote&我就是Q邮箱的愚粉,坚持了一段时间Gmail,但是超级不稳定啊,打不开啊打不开。。。工作需要每天登陆Q,Q邮箱后勤给力啊。。。我犯傻每天跟个八爪鱼一样要手舞足蹈的看邮箱收邮件么?我不能,当然,自己心情好、Gmail心情好,我还是偶尔跟他违和一下。。。&/blockquote&&br&&br&&blockquote&我有网易邮箱和QQ邮箱,但是我常打理的是QQ邮箱,因为方便简洁,为此我诸多事情选择的都是QQ邮箱,因为使用某邮箱而被鄙视,被刷掉的知道真相的人或许应该庆幸,还好被你刷了!答主十分赞!&/blockquote&&br&&br&&blockquote&就用的QQ邮箱,因此而淘汰的企业我也看不上。&/blockquote&&br&&p&假如我只是根据这个帖子招人的话,我肯定会砍掉上面这种回复的,而是选择诸如此类:&/p&&br&&br&&blockquote&就问题而言,反对+没有帮助。 他的语气是道德问题,个人修养问题, 但的确是事实,用不专业的邮箱只会减少面试机会。 如果这道题是如何评价他的这种微博言行,我会点赞&/blockquote&&br&&br&&p&一个可以从事情中学到点东西的人,应该要好过“我没错,我就是这样子,我不用改,是他们的错误”的人。&/p&&br&&p&像“我常打理的是QQ邮箱,因为方便简洁”这种话,明显就是关注自己的方便。但问题在于,增加求职成功率的关键,在于怎么让雇主方便舒服。如果一个人看完这么长的内容,还是回到“哥怎么方便怎么来”,我真是觉得挺可惜的,白白浪费了学习的机会。&/p&&br&&p&比尔盖茨说:“生活是不公平的,学会适应它”。&/p&&br&&p&我严重反对 @庄表伟 先生的回答。&/p&&br&&p&首先他 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在描述对骆轶航个人的看法和情绪,而不是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这种“针对人”的做法很容易导致讨论失控。&/p&&br&&p&而且一旦你针对人,很多事情就属于“猜心”而不是事实。例如“关于傲慢”、“关于轻率”,这种只能说是一种个人感觉,并不等同与对方的意图。&/p&&br&&p&例如轻率:&br&&/p&&br&&blockquote&&p&当你在微博里发了一堆那样的文字之后,没多久,又删除了全部的言论。
&/p&&p&有本事,有底气,你留着别删啊!&/p&&p&我在想,一个潜在的应聘者,看到他潜在的未来老板这样的表现,将会是如何感想?&/p&&/blockquote&&br&&p&这个…你如何确定这是轻率的表现呢。如果换一个对骆持支持立场的人,他会说:“这说明果断,发现可能导致的问题,立即处理”。&/p&&p&或者如果骆坚持不删除,是不是可以说他是“死不悔改”,再加上一条傲慢的理由?&/p&&p&这种争论可以永无休止…人们无法判断对错。&/p&&br&&p&而且, @庄表伟 先生说:“我是一个儒家信徒,我相信人应该追求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士!”。&/p&&br&&p&在我的理解里,君子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但从他的回答里,我的感觉却是:“骆拉黑了你,你就拉黑他。你说骆拉仇恨,于是你就帮他拉了更多的仇恨。骆情绪化,于是你也就情绪化。你觉得骆不够尊重人,但是怎么我感觉你也不够尊重他呢?如果你觉得骆不够君子,怎么就把自己的言行放到跟他一样的路线上呢?”&/p&&br&&p&在看评论时,看到
@庄表伟 先生说:“正常的HR,都会跟你交流,’XX先生,能否请您再发一份word格式的简历过来。’”&/p&&br&&p&以我的经验,正常的HR在看简历时,打不开或者简历格式不好,都会直接跳过或者删掉。从来没听说过会请人再发一份。就像逛淘宝店,啪唧搜出几百家网店,哪一家打不开,恐怕你就直接找下一家,根本没耐心过一段时间再去访问。&/p&&br&&p&所以我的猜测是:庄先生是在谈他自己的经历,混杂了理想中的状态,但却并不代表这个社会普遍的现状。现实生活中,通常你不会遇到庄先生这样会请你再发一份的HR,也不会遇到骆先生、 @Joey Yin 这样愿意讲一些实话的招聘人。而是永远对你保持不远不近的态度,却不肯告诉为什么你就是得不到工作机会的原因的HR。&/p&&br&&p&如果你真的觉得社会就是庄先生讲的那样,恐怕在应聘某个关键职位的时候,你就因为一个小细节被甩掉。当然你暂时不会愤怒,因为HR不会像骆先生那样告诉你一些真话。那么看了这个问题,到底怎样你才能收益更多呢?从庄先生那里得到安慰,还是从骆先生那里得到真相?&/p&&br&&p&从目前的赞成票数来看,显然是庄先生领先。但是我个人的观点,更希望是探讨真相而不是探讨道德。我觉得知乎是一个讲知识的地方,而且就像FBI里面挂着的牌子所说:&/p&&br&&p&了解真相,你才能获得自由。&/p&&br&&p&当然有人会说,可是他态度不好呀。那又怎样呢?我的建议是关注你自己的成长,不要在意他人的态度(何况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态度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比如这个案例里面,你真的觉得骆是在鄙视所有用QQ邮箱求职的人吗)。别人免费教育你,难道一定还要态度和蔼,你才能听的进去?那这样的话,恐怕你受教育的机会会少很多很多。&/p&&br&&p&这个就像为什么面试官不愿意告诉求职者,他们不被录取的真实原因。其中一点就是:不少人受不起那个打击,总觉得自己受了误解和委屈,那这样面试官还不如说几句“哎呀你是你很好,只是到我们这里太屈才了”。嗯,女神拒绝屌丝版就是“你真的挺好挺好的,就是我最近真的真的不想谈恋爱”。感觉舒服了,但下次还是死的不明不白。&/p&&br&&p&可能还有人会说:“这可是公平问题”。先问问自己,你真的在乎的是公平吗?如果这条规则对你有利呢,例如你是巨蟹座,然后有家公司本身就是你心仪的公司,而且说明“专招巨蟹座”。你还会说“对不起,这不公平,除非你们对12星座包括处女座提供同等的招聘机会,否则我拒绝接受它”吗?&/p&&br&&p&史玉柱说:“中国人大多数并不在乎规则的公平,只是在乎自己是不是规则的既得利益者”(大意的复述,没有查原文)。&/p&&br&&p&我猜测在这个文章里谈公平的大多数人,也不例外。真正在推动社会公平的人,常常是接受不公平的现实,然后在现实中采取行动去改变他的人。比如比尔·盖茨,再比如敏感词。&/p&
看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去检查答案,我就直觉“靠,战争要开始了”。立马想起一件往事。2004年,我在微软。彼时微软在中国,是技术界关注的头号公司,属于屁大一点事情,都可以上媒体头条的那种。年纪轻的想像一下这两年苹果的热度,大概就能理解。有一天我的…
先上个图再说。&br&&img src=&/f7f4c6b2dc401d17ec1b58_b.jpg& data-rawwidth=&286& data-rawheight=&1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6&&&br&回答问题的人里面,有多少是在创业公司从事招聘工作呢?&br&&br&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过去的1年半时间里,我有一半左右的工作时间是用在招聘上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团队来说,招到一个不合适的人,对公司的影响简直是灾难性的。&br&&br&想象一下竞争对手团队里面,都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优秀职业经验,情商智商双高的优秀人才,再看看你邮箱里的这些连名字都没搞清楚的邮件,你会有面试的兴趣吗?&br&&img src=&/0f771088bbdf29bbfba12a_b.jpg& data-rawwidth=&357& data-rawheight=&3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7&&&br&&br&PS: 我使用的是Gmail邮箱搜索,关键字:&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应聘 from: *@qq.com
&/code&&/pre&&/div&&br&事实上,如果把“应聘”两个字从关键字里去掉,可以看到更多奇葩的邮件。这些邮件在我邮箱中,永远都是unread状态。&br&&br&&b&也许这些邮箱中我会错过一些不错的人,但是与仔细从沙子中寻找可能存在的金子相比,我更愿意在金沙中筛选金疙瘩。&/b&&br&&br&&br&【修改一下,才发现很多人无非是在说骆同学用语粗鲁态度蛮横云云,似乎是微博上吵架吵到知乎来了。那,还,有,人,关,心,问,题,本,身,吗?我还以为知乎是严肃的问答社区呢。】&br&&br&&br&补充:&br&不出意料评论里面被喷了。那就本着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再补充几句:&br&1. 也许你们说的在逻辑上都对(用QQ邮箱的也有天才啊,共产党员也有好人啊),可是都没用。&b&正确但是没用的话,就是垃圾。&/b&一天到晚说政治正确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话,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帮助。地球是靠“知行合一”的实干家推起来的。&br&&br&2.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绝对的公平。当你因为没有当局长的爹而在公务员考试中被落榜;当你因为没有穿正装被客户拒之门外;当你因为邮件没有按照投资人指定的标题而把精心准备的BP丢到垃圾箱;当你因为几个装订问题而被招标方把熬了一周通宵赶出来的标书当面扔进垃圾桶;当你发现跟你面试时表现差不多但是仅仅因为长得漂亮的同学淘汰你拿到offer;当你去美领馆面签时仅仅因为签证官昨晚的性生活不和谐而被reject;当马修·埃蒙斯最后一枪竟然打出4.4环……你会发现,仅仅是注意一下邮箱迎合一下招聘者的口味是多么fair不过的事情。&br&&br&3. loser之所以为loser,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个问题跟问“漂亮姑娘因为我没钱就拒绝了我,这样合理吗”在本质上是一个道理。你可以举一万个逻辑的理性的高雅的理由证明这个不合理。但是so 他妈 what? 女神会跟你走吗?早看清楚了的早就去想办法挣钱搞定女神了,只留下loser在风中纠结琢磨:为什么我说的逻辑上都对,但是还是没有妹子?&br&&br&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You're gonna love it!&br&&br&&br&~
先上个图再说。回答问题的人里面,有多少是在创业公司从事招聘工作呢?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过去的1年半时间里,我有一半左右的工作时间是用在招聘上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团队来说,招到一个不合适的人,对公司的影响简直是灾难性的。想…
&i&(中文翻译: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英文信件最后「Cheers、Sincerely、Regards、Best Wishes」有什么区别? - Jason Li 的回答&/a&. Thank you so much &a data-hash=&a6ffc1e6cf83a7a86ad4a5& href=&/people/a6ffc1e6cf83a7a86ad4a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ason Li& data-tip=&p$b$a6ffc1e6cf83a7a86ad4a5&&@Jason Li&/a& for an awesome translation!)&/i&&br&&br&There are some slight differences in connotations of each letter ending. I'll order them in increasing formality.&br&&br&&b&Love&/b&&br&Very personal. Used between lovers, family and close friends. &br&&br&&b&Cheers&/b&&br&Very casual. Used between friends. Can be used between coworkers if you want to appear very casual, at the risk of sounding unprofessional. &br&&br&&b&Take care&/b&&br&Casual and used between friends.&br&&br&&b&Thanks&/b& or &b&Thank You&/b&&br&'Thanks' is very casual and 'Thank You' is formal. Usually used in a business setting. 'Thank You' is a great way to end an email to a stranger, especially if you are making a request or asking a question. &br&&br&&b&Yours &/b&or&b& Yours Truly &/b&or&b& Truly&/b&&br&Casual or Business casual. A more personal, but still polite way to end the letter. You've probably met the recipient in real life.&br&&br&&b&Best &/b&or&b& Best Wishes&/b&&br&Casual or Business casual. A polite way to end the letter. Can be used between friends or strangers.&br&&br&&b&Sincerely &/b&or&b& Sincerely Yours &/b&or&b& Yours Sincerely&/b&&br&Casual, Business casual or Formal. The standard letter ending. 'Sincerely' is the most versatile ending because it can be used to end either casual or formal correspondence. If you're unsure about how to sign your letter, use 'Sincerely'.&br&&br&&b&Regards &/b&or &b&Best Regards&/b&&br&Business casual or formal. You would use this if the recipient is someone you haven't met in real life.&br&&br&&b&Cordially&/b&&br&Formal. Used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when the topic of the letter is serious. Sometimes used if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sender and the recipient. &br&&br&Using an ending that is too casual for the situation may not always be inappropriate. Conversely, using a casual ending can show your self-confidence. But to do this requires you to gauge whether the recipient would like a more casual conversation.
(中文翻译: . Thank you so much
for an awesome translation!)There are some slight differences in connotations of each letter ending. I'll order …
以下内容不是规范,只是写邮件时的总结,请务必根据自己公司、团队的实际情况带入思考&br&内容过长,手工码字不易,为避免没耐心的人误以为我在写申论,先提炼一下观点&br&&ol&&li&保证把事情说明白&br&&/li&&li&在1的前提下,尽可能短&br&&/li&&li&必要时可以罗嗦,不要为了短而短&br&&/li&&li&HTML格式与txt格式的选择,跟团队保持一致即可&br&&/li&&li&写完后考虑一下受众的阅读体验&br&&/li&&li&让自己的邮件易于检索&br&&/li&&li&由简入繁,后而化简&br&&/li&&/ol&&br&-----------------------&br&&br& 纯工作性质电邮的书写可以粗略分两个部分,思路和修辞。&br&(这里先做一个区分,有一部分电邮是用来搞关系、扯皮、划分责任的,这些电邮的编写可以按照传统信的手法写)&br&&br&&b&A-思路部分&/b&,有一些通用的原则可以作为书写的指导。&br&&br&&b&1、“战地记者”原则&/b&&br&设想自己是一名战地记者,在弹雨纷飞的时候要报道当前的战况,在每说一句话都有可能有枪子儿找上脑门的时候,废话、套话、官话、空话一概省略,直切主题是最合适的。比如说作为一个系统部署人员,要向一个主管技术的大领导汇报客户现场的一个重大问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写:&blockquote&A系统B模块目前无法运行,部署日志见附件1,报错信息见附件2,客户端环境见附件3.客户要求24h内解决,否则将延迟上线。&/blockquote&一句话将所有的重点信息浓缩起来,相关但冗长的技术信息用附件传递,可以保证对方在看到邮件后马上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可能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如果顾虑太多,仍然用“尊敬的领导”一类的套话起头和修辞的话,可能会导致对方遗漏重要信息。保证对方第一眼就能看到电邮的目的。&br&&br&&b&2、“金字塔”原理&/b&&br&想象一下金字塔的典型构造。我认为所有电邮(甚至可以包括其他实用文章)都应该遵循这种结构:中心明确,分层叙事,逐层铺开。&br&关于金字塔原理的书籍,有一本同名的《金字塔原理》可以深入学习,这里只讲述一下我理解的具体概括法。&br&(《金字塔原理》&a href=&/subject/102064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bject&/span&&span class=&invisible&&/102064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br&&/b&&br&&b&a.先用战地记者原理过滤一下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b&找到少数的几个重点,然后再逐一筛减直到找到有且只有一个的中心,先将这个“点”暂时列为自己所有表述的最终目的。&blockquote&还是拿刚才的例子来解释,客户现场的重大问题,我需要告诉很多事情帮助对方判断,比如日志、报错信息、环境等等,但实际上仔细分析,这些东西都只是为了解决“系统部署失败”这个问题,而再仔细分析,解决“系统部署失败”后可以避免“系统延迟上线”,并且可以避免项目的失败、客户的不信任,最终将所有蛛丝马迹的问题都汇聚到一点“维持客户的信任”。&/blockquote&&b&b.分析邮件接受者对于这个中心点的理解程度。&/b&如果不言而喻,则降级到下一中心点,如果可能不甚理解,则保持这个中心点,围绕着它展开描述。&blockquote&对方是主管技术的大领导,对于“维持客户的信任”这一点自然能有足够的认识,因此降级,选择“项目失败”,同样有足够的共识,再降级“项目延迟上线”,在这一点上,大领导可能不会比现场人员有更清醒的认识,因为山高皇帝远,他能看到的实况有限,而自己的任务就是将这一实况以足够明显而肯定的方式汇报给对方,让他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判断、协调资源,所以选定“项目延迟上线”这一点作为中心。&/blockquote&&b&&b&&br&&/b&&br&c.描述中心点最直接相关的一层信息。&/b&&blockquote&项目延迟上线最直接相关的是“部署失败”,但部署失败只是个结果而不是过程,所以还需要继续描述为什么部署失败。通常做一件事有这么几方面信息,“我有什么资源做、怎么做的、出现了什么结果”,这三个方面就是部署失败的直接相关的信息。&/blockquote&&b&&b&&br&&/b&&br&d.继续描述“直接信息”的“直接信息”。&/b&这里将进入一个循环,将自己认为需要说明的情况用逐层铺开的方式附加到中心信息上,丰富中心信息的支撑体系。在电邮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附加,例如图片、图表、附件文档等。&blockquote&日志、操作记录等信息虽然有价值,但因为信息过长、对中心点没有直接帮助,而必须以一种不干扰阅读的方式出现,挂附件是比较好的选择,这可以保证对方在需要获取的时候不难获取、在不需要获取的时候直接避开。&/blockquote&通常参考这两项原则、经过不断的书写联系和概括,就能保证自己的电邮产出是思路得体的。&br&&br&&br&&b&B-修辞部分,&/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字风格,但在工作性质的电邮中,需要适当约束自己的码字习惯。&br&&br&&b&1.标点&/b&&br&这部分是最容易忽视的,不少工作N年的老同事在书写电邮时要么不加符号,要么乱加符号。比如每句话都用问号结尾、到处乱跑的感叹号、翻译腔的破折号等等。我自己有一个电邮标点的心里底线,就是“可以不规范,但一定要规律”。&br&比如有时因为输入法等问题没办法使用标准的中文句号,我索性就直接用英文句号、甚至减号,但一定会有规律地用,比如所有减号都是句号的意思,避免对方看不明白符号的意义,另外日常聊天时我习惯以三个句号结尾,但在电邮中尽量避免这些个人习惯,就算不能规范地使用标点,但也至少不要成为潜在的阅读障碍。&br&&br&&b&2.字体&/b&&br&&ul&&li&&b&默认字体&/b&&/li&&/ul&如果公司有规范,严格执行,如果没有规范,就保持默认字体,因为在不知道对方视力、阅读场合、阅读仪器的时候,默认字体是最安全的选择。&br&&ul&&li&&b&粗体&/b&&/li&&/ul&仅限于刻意强调的文字,一般情况下在一段话内只出现一个粗体词组时,强调效果是最好的,而出现了三四个甚至更多的粗体时,效果反而降低,“都强调等于没强调”,所以,找到自己最需要的那个点,然后再考虑是否值得加粗。&br&&ul&&li&&b&斜体&/b&&/li&&/ul&另外,无论如何都要谨慎对待“斜体”,尽量避免使用,目前win平台的斜体是粗暴的。&br&参考这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1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24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b&3.颜色&/b&&ul&&li&&b&安全色:红色、绿色&/b&&/li&&/ul&除了红色(代表强调或者危险)和绿色(代表通过和安全)可以适度使用外,其他颜色尽量避免使用。&ul&&li&&b&多种颜色时,给出标注&/b&&/li&&/ul&如果一定要用多种颜色,必须在显眼的地方给出颜色的标注,否则邮件几经转手后,阅读者会不理解颜色的意义而错失、误解信息。&br&&br&&b&4.对齐&/b&&ul&&li&&b&段首对齐&/b&&/li&&/ul&我见过不少同事在写一个新段落的时候前面加了两个空格,甚至一些程序员会加四个空格(因为一个英文空格是1/4个汉字长度),但是在电邮中,段落开始时应该避免加空格,这属于“web时代新文字排版问题”,不在这里铺开讨论。&br&(参考@梁海的这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57&/span&&span class=&invisible&&253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ul&&li&&b&段末对齐&/b&&/li&&/ul&不要用回车控制换行,因为在自己的客户端设置下看起来美观的回车换行,到了别人的设备上将可能是一种视觉灾难,参考这个图片(左为原始屏幕,右为较小屏幕下的显示效果)。&br&&img src=&/8c0ac0ad505c245eb33b_b.jpg& data-rawwidth=&862&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2& data-original=&/8c0ac0ad505c245eb33b_r.jpg&&&br&&b&5.换行与行间距&/b&&ul&&li&&b&手工空行&/b&&/li&&/ul&在表述完一个完整段落后,尽量手工空一行,因为在不同的阅读设备中,没有这个空行的话会导致密密麻麻的文字墙,这种视觉压力会直接影响阅读者的理解能力,留白能让人在阅读的时候有喘息的机会和理解的间隙。&ul&&li&&b&适当的间距&/b&&/li&&/ul&行间距可以用默认间距或1.5倍以内的间距,取决于篇幅多长,更高的间距会让阅读者的视线跳跃过多引发视觉疲劳。&br&&br&&b&6.文字描述手法&/b&&br&概括一下我所推荐的电邮写作手法,“选择朴实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多用具备一定意义的短句,避免复杂术语的堆砌”。&ul&&li&&b&选择朴实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b&&/li&&/ul&这里主要针对偏爱小说式电邮的写作方式,比如需要用“美观”代替“美轮美奂”等等,工作电邮不是散文,需要确保务实。&ul&&li&&b&多用具备一定意义的短句&/b&&/li&&/ul&将长句拆解为短句,可以让阅读者更容易理解,比如&blockquote&本次项目延期上线是因为在客户现场出现了一个由于安装A程序失败导致了冗余的tmp文件丢失所引发的故障。&/blockquote&可以拆解为&blockquote&项目延期上线,因为在现场出现了安装故障,该故障由A程序安装失败所引发,具体原因为冗余tmp文件丢失。&/blockquote&&ul&&li&&b&避免复杂术语的堆砌&/b&&/li&&/ul&这一条在技术同事来看,可能有不同意见,因为在大部分RD相互沟通的时候,术语是相当于世界语的。&br&不过大部分RD线以外的同事并不理解RD之间说的“我打算继承你写的A方法”或者“给我个接口”,所以在同事间互相电邮的时候,需要确保自己写的东西是对方能看懂的,例如下面这种替换(阅读者是财务同事)。&blockquote&你打开浏览器,输入1234,然后看系统控制台,把里面的systemp参数copy给我。&/blockquote&可以替换成&blockquote&你打开IE,或者360浏览器,在地址栏(上面那个有http:\\字样的)里输入1234,然后看打开的页面,左边有一个菜单,靠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功能叫“系统控制台”,点开它,再看弹出来的窗口,最上面有一排英文,把名字是systemp的后面的框内的东西复制下来发给我。&/blockquote&粗看起来废话不少,但这种方式的电邮却是最能保证效果的,因为同事间对于信息的理解不同,而信息不对等是造成沟通不畅的最主要障碍,说白了就是“你说的我不理解,我说的你不理解,双方都要往复几次才能理解对方”。&br&&b&7.标题&/b&&br&电邮标题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点,但这一点至关重要,可以说保证了自己和对方在今后查找相关信息时的准确性。&br&恰当的标题一般是最全面的概括、最开始的引子、最点睛的描述。&ul&&li&&b&最全面的概括&/b&&/li&&/ul&&blockquote&《有关XX项目在XX客户现场的部署故障及现场情况说明》&/blockquote&&ul&&li&&b&最开始的引子&/b&&/li&&/ul&&blockquote&《XX市XX客户现场部署故障》&/blockquote&&ul&&li&&b&最点睛的描述&/b&&/li&&/ul&&blockquote&《XX客户现场部署故障将可能导致延期上线》&/blockquote&这些都是可行的例子,根据实际情况作权衡。&br&&b&8.其他&/b&&br&其他电邮的写作内容还包括签名档、邮件重要度、邮件格式、阅读者的环境预估等。&ul&&li&&b&签名档&/b&&/li&&/ul&&blockquote&签名档主要用于让对方获取自己的其他联系方式,公司有统一要求的,需要严格执行,如果没有统一要求的,需要设置一个固定的格式,包括个人姓名\英文名、公司正式注册名称、部门\项目组、手机、座机、MSN等必要信息。&/blockquote&&ul&&li&&b&重要度&/b&&/li&&/ul&&blockquote&除非是火烧屁股的事,千万不要使用重要度这个设置,以免重写狼来了的故事,《狼来了之现代电邮版》。&/blockquote&&ul&&li&&b&邮件格式&/b&&/li&&/ul&&blockquote&通常设置为html格式,如果有特殊要求也可以考虑txt纯文本,但后者将没有视觉格式可言,一般不推荐。&/blockquote&&ul&&li&&b&阅读者的环境预估&/b&&/li&&/ul&&blockquote&这部分其实有一点投机,也可以看做是“电邮沟通中的用户体验”,例如对方经常使用12寸小本,就尽量把表格设置得紧凑一些,对方如果是出差在酒店里,发邮件时就尽量避免发送大附件,而使用其他方式传递等等。&/blockquote&&br&以上为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指正。
以下内容不是规范,只是写邮件时的总结,请务必根据自己公司、团队的实际情况带入思考内容过长,手工码字不易,为避免没耐心的人误以为我在写申论,先提炼一下观点保证把事情说明白在1的前提下,尽可能短必要时可以罗嗦,不要为了短而短HTML格式与txt格式的…
来自子话题:
靠谱的答案:&br&&br&进入邮件服务器或对方邮箱删掉这封邮件;&br&&br&不太靠谱的答案:&br&&br&1.如果该信息可以通过修改来形成误导(例如报价),那么可以继续发上十封不同内容的类似邮件,这样对方就很难确认哪个是真的了。&br&&br&2.发送大量垃圾邮件把这封邮件淹没到N页以后去,没准对方全选删除了也是有的;&br&&br&3.发送N封一模一样标题和附件名,附件尺寸的邮件,但是附件里放空白文件或垃圾内容,打开qqmail界面,后发的邮件会在上面,对方连续打开多个附件都没实际内容有一定概率会把类似的都删了。&br&&br&4.发送几封含有恶意代码附件(如word 宏病毒)的相同标题邮件,当对方下载打开时有可能引起本地防病毒软件的报警,说不定对方顺手把所有类似邮件都删了。&br&&br&PS:说前者靠谱后者不靠谱是因为前者成功了就是100%成功,不用提心吊胆,后者还要取决于对方的性格和态度。&br&&br&社会工程学者就像魔法师,你要洞彻人心,了解对方的属性,魔抗,弱点,性格,设计出他不能拒绝的场景,而且即使做到再完美也不会100%成功,万一对方魔法免疫呢?&br&&br&技术攻击者则是战士,真刀真枪硬拼实力,每一下攻击都是实实在在的伤害,破不了防就是破不了,能破那就是痛快淋漓的一击必杀。&br&&br&除了“第一封是真的”,还有“全打开看一看就发现真的了”,“全下载下来防病毒杀一遍没有病毒的就是真的”,“一封封垃圾邮件仔细删除,剩下来有价值的就是真的”&br&&br&对方没有上帝视角,而且邮箱界面是从上往下按照最后接收到的在最上面排序,最重要的是“这封超级重要的邮件是别人不小心发错了”这个念头很难突然出现在一个什么情况都不知道的人脑子里,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社会工程学才最有可能成功。&br&&br&社会工程学手段打的都是心理的盲区或者对方的“不认真”,他要认真你就输了。&br&&br&&br&---------------------------------------------&br&TV-MA:&br&以下内容可能包含暴力、违法、以及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利的内容,请缺少自制力或者缺少对法律敬畏者主动离开;&br&&br&以下内容可能会导致你严重受伤,请不要在家里自行尝试!&br&&br&本字幕仅作为技术研讨和学习使用,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用于任何商业用途。&br&&br&---------------------------------------------&br&技术手段其实成功率并不比社会工程成功率低,假设这是一个APT案例,那么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br&&br&1. 邮件服务供应商有漏洞么?登录验证绕过,密码重置验证绕过,邮件或附件访问权限绕过,拒绝服务导致某用户邮箱被清空,任意一个就可以起作用;&br&&br&2.对方的邮件地址已知,真实身份可能也知道,密码能猜出来么?撞库会成功么?备用邮箱密码重置做得到么?&br&&br&3.对方家庭或办公住址已知,wifi切入,中间人攻击,拿下桌面或笔记本电脑,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br&&br&其实,魔武双修才是王道来着。
靠谱的答案:进入邮件服务器或对方邮箱删掉这封邮件;不太靠谱的答案:1.如果该信息可以通过修改来形成误导(例如报价),那么可以继续发上十封不同内容的类似邮件,这样对方就很难确认哪个是真的了。2.发送大量垃圾邮件把这封邮件淹没到N页以后去,没准对…
来自子话题:
关于“留QQ邮箱的简历受歧视”不是什么新鲜话题,题主你要清醒认识,&b&无论给你怎样小清新的安慰,也改变不了&/b&&b&“留QQ邮箱的简历受歧视”这个事实&/b&。&br&&br&&b&第一,历史原因,代表高大上的外企从一开始就屏蔽QQ:&/b&&br&网龄老一点的人还记得MSN,当年很多跨国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办公室电脑即使能上外网也是屏蔽QQ的,小伙伴们都是用MSN聊天的。所以QQ信箱从一开始就是被歧视的。&br&搞笑的是现在MSN死了,但是对QQ的歧视还活着。&br&&br&&b&第二,品牌原因,QQ是一个&/b&&b&娱乐气质很重的品牌:&/b&&br&QQ邮箱受其牵连,在正式的商务场合会显得不够得体。如同多数名片不会印QQ号一样——虽然交换名片后,常常问一声“你的QQ号是多少?”&br&品牌这个东西,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如果你在街上碰到一位女神般的姑娘,心花怒放,舍出浑身解数,终于要到姑娘的联系方式,只见姑娘害羞一笑,悄悄写给你一个陌陌,陌陌……陌陌号——你什么感觉?心凉了半截吧?所以品牌形象的影响力很大。&br&QQ是强劲的个人应用品牌,放在正式的商务场合则不够郑重,虽然邮箱品牌说起来特别虚,好歹是商务礼仪之一,和某些公司要求穿西装上班是类似的道理。置身事外讲一句“装逼”很容易,身在局中却不理会这些细节则不合时宜。&br&&br&&b&第三,有大量媒体为“留QQ邮箱的简历受歧视”背书&/b&&br&曾经无数次被各大媒体、论坛谈及。在垂直门户例如51JOB&a href=&/arts/05/39341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用邮箱发送简历的门道知多少&i class=&icon-external&&&/i&&/a&,曾经援引数据:&br&&blockquote&88%的人都对QQ邮箱表现出一定的“鄙视”;&br&简历若是由QQ邮箱发出,则表明此人大有可能为“长不大的90后”&/blockquote&第一招聘网则更加措辞严厉的说:&a href=&/cgi/news3758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Q邮箱发简历HR认为不“严肃”&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cgi/news3355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还是先学学“邮件礼仪” &i class=&icon-external&&&/i&&/a&甚至把“在简历中留QQ信息”认定为“不合礼仪”的行为。&br&媒体的态度使“歧视QQ信箱”的影响范围扩散至整个社会。&br&&br&&b&第四,在HR圈里,“歧视&/b&&b&留QQ邮箱的简历”是一项广泛的潜规则&/b&。&br&&img src=&/1999c3fde2aaae6a848e5a85aa88e33d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1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1999c3fde2aaae6a848e5a85aa88e33d_r.jpg&&(如图,一个HR的微博,把潜规则的东西公然说出来了,引起了广泛争议)&br&HR长年要看海量简历,干脆直接屏蔽掉一部分留QQ信箱的简历呢算了,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筛选方法。至于理由,HR可以找出各种理由,例如,“QQ邮箱是聊天工具的附属产品”,“大部分人的QQ邮箱账号是一串号码或者千奇百怪的昵称,显得应聘者没有把工作与生活划分清楚”,“对待简历和工作的态度不太真诚”。&br&除了企鹅系的HR不歧视QQ信箱,其它企业都可能。&br&&br&基于以上种种,QQ信箱想不被歧视也很难。&br&有趣的是,知乎以前也对类似问题有讨论(&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简历里写 QQ 邮箱真的会被鄙视吗?&/a&),在这种社会化问答论坛的环境下,大家反而倾向于喜欢回答/赞同“我们是不会歧视QQ信箱滴”这种政治正确的的答案。这就像“你在火车站碰到维族人你会担心他们是小偷吗”、“娶老婆主要看外表还是看内在”、“相亲时你会在意对方收入水平吗”等问题一样,尽管大家普遍存在偏见的习惯,但为了获得道德方面的认同,在回答的时候会选择政治正确的答案。你不能把民众演说当成社会现实。&br&&img src=&/ff6eee3cb08e9f_b.jp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br&如果题主是为了求安慰,那么各种心灵鸡汤听听无妨;如果题主目前是在求职,那么没必要为了争辩是非而去用QQ信箱求职、给自己无端增添落选概率,单独为求职注册一个其它信箱吧,花不了多少成本的。&br&&br&&br&番外篇:&b&【偏见的必要性,和回避偏见的必要性】&/b&&br&——————————————————————————&br&“留QQ邮箱的简历受歧视”,是因为人们对QQ信箱有&b&偏见&/b&。&br&&b&偏见&/b&是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的&b&负性的预先判断&/b&,显然,偏见是&b&不具有客观性&/b&的,是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既然大家对QQ邮箱的刻板印象可能是错误的,那又为何让我们去适应偏见呢?好吧……补充一个番外篇:&b&【偏见的必要性,和回避偏见的必要性】&/b&&br&&br&&b&1、偏见是有效的偏见&/b&&br&社会信息复杂,大脑为了提高信息加工效率,根据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形成的&a href=&/subview/01356.htm?fr=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刻板印象&i class=&icon-external&&&/i&&/a&(Stereotype Threat)进行分析、作出各种裁决,这种简化的直观推断往往导致偏差,逐渐形成偏见,但有助于简化认识过程。&br&信用制度就是模拟了人类的偏见认知。还有大数据、云计算,也是模拟偏见认知。&br&&br&&b&2、回避偏见,提高沟通效率&/b&&br&社会决策以及个体判断等方面,都发挥着无法避免的影响。就像 &a href=&/people/winter-25& class=&internal&&winter&/a&提到的几个例子,你不会拎个鸟笼子去面试。原则上讲,别说拎鸟笼子面试,就算拎马桶去面试也和我的工作能力无关啊。在面试场景里,其实双方有“面试要着装正式态度认真”等偏见共识;如果你闲的蛋疼非要玩出位挑战一下面试官的认知能力,你得看你是否有足够魅力让面试官支付高成本成本去认真探索你,对吧?同样的,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个QQ信箱被PASS掉,真的不能责怪HR。&br&&br&&b&3、偏见可以被改变,但成本很高&/b&&br&有趣的是,所有的偏见都能被打破。曾经穿T恤被认为是衣冠不整(直到有了马龙白兰度),曾经手机易碎屏被认为是不合格产品(直到有了iPhone4),曾经用QQ信箱被认为是不靠谱不职业……目前仍然被认为是不靠谱不职业。也许有一天,通过明星示范、或者媒体教育,这种偏见被改变,只是在此之前,楼主你没事还是别用QQ信箱发简历吧。&br&&br&&br&番外篇的番外篇:&b&【不是每一个歧视都有反抗的价值】&/b&&br&——————————————————————————&br&很抱歉我的番外篇太晦涩、不接地气,以至于很多人还是不明白我的态度,在评论区留言,说“歧视QQ信箱是不对的”、“歧视QQ信箱说明这个招聘企业也不咋地”……这个真让我哭笑不得啊,&b&我用了“歧视”这个词汇,很明显是反对招聘企业用QQ信箱来衡量应聘者的素质的&/b&,但在此题中,我们不是在讨论招聘方的问题啊,是在讨论应聘方的问题啊,这是完全是&b&两个不同的问题&/b&啊,既然大家都不否认现阶段招聘市场上对QQ信箱存在普遍歧视这个事实,那又干嘛鼓动人家求职者去用QQ信箱试探招聘方玩儿呢?应聘方就是求个职而已,不承担纠正招聘方各种偏见的使命,招聘方是买方市场啊,看QQ信箱不顺眼把求职者简历扔了就扔了,求职者连工作机会都丢了,还哪儿有机会完成“为QQ信箱奔走正名”的使命啊?&br&这就像屌丝追姑娘,非要说“&u&你们是爱慕虚荣崇拜物质的女人,不懂得欣赏我内在过人的才华,我现在就伪装成一个穷小子和你们相亲,如果不快快拜倒在本屌的牛仔裤下,那会将是你们蠢娘们儿的损失哟&/u&”!——呵呵,矫情不矫情,您是卖方市场啊,如果是高富帅就不用低三下四给各位姑娘写情书了是不是?既然自己主动写情书,还故意把自己搞成一付姑娘厌恶的穷酸样儿来试探姑娘,这不是蛇精病是什么?就算你是王百万,对于姑娘们来说,淘汰掉你也绝对庆幸,因为你情商低嘛。&br&偏见是永远存在的,在题主所述的情况下,招聘方是买方市场,他们是甲方,对于那么一大堆简历,他们总得想法子迅速筛选淘汰一下吧,就算不歧视掉用QQ信箱的人,他们也可能歧视掉X省籍贯的人,或者歧视掉没有没有本科学历的人,或者歧视掉登记照没穿正装的人……任何筛选动作都不能保证100%的客观合理,也就是说,&b&筛简历的过程就是不断用一个个偏见标签来淘汰应聘者的过程&/b&。招聘方当然不能保证他们每次筛选都是正确合理的,但是没有办法,海量的简历扔在哪里啊,如果每个应聘者你都从头到尾细致了解,那这个企业起码得雇佣一个几千人的HR团队吧?所以&b&企业用偏见来粗筛简历是具有合理性的&/b&,&b&这是人类为了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的必然选择&/b&。想明白这个,你就能理解,作为一个求职者,你在QQ信箱上跟招聘方较什么劲啊。&br&纠正对QQ的歧视,这个事情不是不要做,而是用不着应聘者来做(事实上上应聘者也办不成这事儿,白白耽误自己工作机会而已)。这个事情应该由腾讯和招牌网站(垂直媒体)来做比较合适,也比较有效果。现在&b&连腾讯自己都不着急洗白,我不知道求职者有什么必要出头反歧视&/b&,&b&毕竟这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小歧视&/b&啊,顺应一下不行吗,大家的成本又不高。&br&&br&10月3日,罗振宇有段语音提到:&br&&blockquote&有时候人们会为了一个道德判断而不讲道理,有时候人们又会为了捍卫一个道理而不讲事实,还有的时候呢,他们既不是为了道理,也不是为了道德,仅仅是在保卫一个词儿啊,比如说孝顺。当我们使用简单的直觉和是非判断来讨论问题的时候,那任何话题都没价值了。很多错误的结论就是这么得出来的。&/blockquote&“歧视QQ信箱”,这是现阶段的客观事实,大家很容易听到“歧视”这个词汇就下意识要“反歧视”,听上去多有正义感多精英啊、也蛮能感动自己的,但仔细想想,“歧视QQ信箱”真能带来多大的社会危害吗?就算我们花精力平反了对QQ信箱的歧视,那么各种替代歧视就一定比这个歧视更好吗?算一算成本账,自然明了,想应聘就认认真真应聘,按招聘方期望的方向给他们漂亮的简历,至于“承担什么反歧视的使命”什么的那真是想多了。
关于“留QQ邮箱的简历受歧视”不是什么新鲜话题,题主你要清醒认识,无论给你怎样小清新的安慰,也改变不了“留QQ邮箱的简历受歧视”这个事实。第一,历史原因,代表高大上的外企从一开始就屏蔽QQ:网龄老一点的人还记得MSN,当年很多跨国企业、世界五百强…
来自子话题:
这个话题很应景,正好是Gmail的7岁生日。Gmail改变了什么?&br&&ol&&li&电子邮箱不能再按存储空间的兆数(MB)卖钱了,GB时代取代了MB时代;&/li&&li&JavaScript的用处不再只是弹出网页对话框或状态栏滚动字幕,Ajax成为一门显学;&/li&&li&电子邮件的存在形式不是“封”,而是“会话”,按主题来组织邮件成为潮流;&/li&&li&电子邮箱一定要有文件夹吗?谁规定的?为什么不可以是“label”?&/li&&li&免费邮箱不一定非得用一些花里胡哨的广告骚扰用户,相关性广告可能更有效;&/li&&li&邮箱并非只能用来收邮件,聊天也行,插入第三方应用也行;&/li&&li&找一封7年前的邮件真的不需要那么费劲;&/li&&li&还有很多,很多??&br&&/li&&/ol&其实Gmail最大的改变在于,某些看似很老的东西,如果用户仍然对它有需求,但又有大量的不满,说明它仍有巨大的创新空间。
这个话题很应景,正好是Gmail的7岁生日。Gmail改变了什么?电子邮箱不能再按存储空间的兆数(MB)卖钱了,GB时代取代了MB时代;JavaScript的用处不再只是弹出网页对话框或状态栏滚动字幕,Ajax成为一门显学;电子邮件的存在形式不是“封”,而是“会话”,…
谢邀。&br&恕我孤陋寡闻,看了题主的问题才知道这个活动。&br&从介绍来看,我个人觉得这个项目创意非常好。&br&最有亮点的是这个项目的筹款模式,它跳出了就公益项目本身筹款的定式,把贫困地区学校的照明需求和QQ邮箱清理旧邮件的需求结合在一起。&br&假如只是为贫困地区学校募捐买灯泡、用灯泡的钱,这个筹款方式太平庸;假如只是号召邮箱用户删除旧邮件,这个号召太不具有感召力。&br&但是,把这两者一结合,奇妙的效果产生了:对于邮箱用户而言,本来懒得删旧邮件,但有了这个项目的号召,删旧邮件有了动力(假定有爱心的用户比较多);对于QQ邮箱来说,旧邮件得到清理、存储空间得到释放,运营维护成本有所降低(具体怎么降低的,我不专业,还请IT人士帮忙解答),带来了经济利益。&br&简单总结一下项目逻辑,就是企业用公益项目(暖灯行动)做驱动,引导用户(通过删旧邮件的方式)协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将节省的这部分成本,投入公益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执行公益项目(暖灯行动)。&br&(被节省的成本投入基金会的这个过程,没有在项目介绍里体现,是我个人的猜想。另外,我粗略估算一下,可能腾讯公司或者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还要再贴补一下费用才够,这同样也是猜想。)&br&&br&最后闲话两句,这个项目腾讯没有拿给自己已有的非公募基金会承接,而是交给中国绿化基金会,我想可能是为了体现对公益行业(特别是其他基金会和公益组织)的支持。&br&另外,这个项目选取的“改善贫困山区学校照明条件”这个落脚点非常讨巧,和“爱心包裹”、“免费午餐”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捐赠物品规格固定,项目花费容易监管、项目产出容易量化,是针对大众筹款(这个项目是间接向大众筹款)的公益项目必备之要诀。&br&对这个项目的进展拭目以待。&br&&br&以上,鞠躬!
谢邀。恕我孤陋寡闻,看了题主的问题才知道这个活动。从介绍来看,我个人觉得这个项目创意非常好。最有亮点的是这个项目的筹款模式,它跳出了就公益项目本身筹款的定式,把贫困地区学校的照明需求和QQ邮箱清理旧邮件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假如只是为贫困地区学…
当时随笔一答,没成想之后一个又一个的赞同消息在我潜伏知乎汲取营养的日子里就没断过。&br&真的好惭愧好惭愧,我这tm纯粹是复制、拼贴的啊,求折叠!&br&&br&&b&大家参看知友&a data-hash=&e057cd41b735b3107194bed9& href=&/people/e057cd41b735b3107194bed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057cd41b735b3107194bed9&&@舒欠&/a&&a data-hash=&d3c9b76ff4403ebb23daff9& href=&/people/d3c9b76ff4403ebb23daff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3c9b76ff4403ebb23daff9&&@孙鸣&/a& 两位老师的答案!
&/b&我这条直接略过即可。&br&&br&顺感慨一句,看到&a data-hash=&e057cd41b735b3107194bed9& href=&/people/e057cd41b735b3107194bed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057cd41b735b3107194bed9&&@舒欠&/a&老师在自己逼仄的单间里,不失趣味地乐活,心敬佩之。反观自己蜗居在沪,时不时焦虑憔悴,要反省。&br&&br& 有一次稿子被毙了,为了改造自个童稚幼嫩的留言条作风,稍稍习得了几个严肃活泼的标准函电术语。&br&以后咱也用 &br&顺颂春祺、谨祝夏安,匆匆不一、草草不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专此奉恳 、并请著安,此布时绥、曼福不尽……
当时随笔一答,没成想之后一个又一个的赞同消息在我潜伏知乎汲取营养的日子里就没断过。真的好惭愧好惭愧,我这tm纯粹是复制、拼贴的啊,求折叠!大家参看知友 两位老师的答案! 我这条直接略过即可。顺感慨一句,看到老师在自己逼仄的单间…
之前上高中,语文老师很注重书信方面的谦辞,找他拷贝过一份文档,是介绍这个书信用的谦辞:&br&&blockquote&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写书信时于信封上的「启封词」用语:&br&&br&对尊长用「钧启」,&br&&br&对老师可用「钧启」或「道启」,&br&&br&对平辈及一般人用「台启」「大启
」 &br&&br&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br&&br&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br&&br&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祺,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br&&br&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br&&br&[启事用语] 用于称谓语的下面:谨启者、敬复者。这都是比较客气的。用于较庄重和尊敬的场合:迳启者、迳复者。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br&&br&[思慕用语] 多日未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上述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br&&br&[问候语] 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近况如何?至以为念!病体谅已康复?敬致深切慰问之忱。&br&&br&[祝福语] 诸事顺遂,贵体康泰。&br&&br&[欣慰语] 高兴得很,欣慰无已。不胜欣慰,无任欢忻。&br&&br&[抱歉语] 抱歉之至。歉疚殊深。至感不安、惭愧得很。&br&&br&[请求语] 倘蒙照拂,铭感无已。如承俯允,无任感荷。尚乞原谅,至希查照。至祈召收,即请哂纳。请给予批评和指教。务请没法。&br&&br&[访谒语] 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br&&br&[邀约语] 兹有要事面谈,务请拨冗来舍一叙为荷!星期日有闲,尚祈至敝处一谈。定于某日某时在某地召开××会议,务祈准时出席为荷!&br&&br&[馈赠语] 谨具聘仪,略申微忱。附上薄仪,聊表微意。薄具菲仪,用伸贺忱。附奉某物,藉壮行色。&br&&br&[盼祷语] 无任盼祷。是所至盼。不胜企望。&br&&br&[接信语] 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种切。&br&&br&[交涉语] 请即答复,勿再延宕。希速归还,幸勿再误。&br&&br&[声用语] 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blockquote&&br&&br&以供参考。&br&&br&特此感谢 &a data-hash=&874a4f7c5ce0f6e70ec8& href=&/people/874a4f7c5ce0f6e70ec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874a4f7c5ce0f6e70ec8&&@卧看游丝&/a& 的指正,文字错误已经修改。深表歉意,至为感谢!
之前上高中,语文老师很注重书信方面的谦辞,找他拷贝过一份文档,是介绍这个书信用的谦辞: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
来自子话题:
根据你的情况,我建议你可以分层级来管理自己的邮箱/账号。&br&&br&第一层:你有一个单独用来注册账户的邮箱,那么不重要的网站全部用其注册即可。然后你就可以完全不用管这个邮箱了,放那长草就行了。&b&不要在客户端(尤其是移动端)里添加它&/b&,定期(比如两个星期)去网页端看一下就可以了。&br&&br&第二层:银行、亚马逊等网站,用另一个邮箱注册,然后想办法退订或屏蔽广告、优惠信息等无用的邮件,或者把账单等有用的邮件自动转发到第三层。这一层的邮箱可以添加到你电脑上的客户端,但是未必需要添加到移动端,因为基本不需要处理。&br&&br&第三层:也就是你的私人或工作邮箱,真正用来通讯的邮箱,不要用来注册任何账号,把它添加到你的电脑和移动客户端并设置提醒和推送。这些是真正需要及时处理的。&br&&br&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增减层级。
根据你的情况,我建议你可以分层级来管理自己的邮箱/账号。第一层:你有一个单独用来注册账户的邮箱,那么不重要的网站全部用其注册即可。然后你就可以完全不用管这个邮箱了,放那长草就行了。不要在客户端(尤其是移动端)里添加它,定期(比如两个星期)…
来自子话题:
来来来,这种东西为什么要牵扯到政治?我来从用户的角度谈谈为什么我喜欢用Gmail:&br&&br&1、外观好看…不管是网页版还是移动版,做的用的都好舒服。我实在是用不惯其他品牌的邮箱,虽然网易、QQ的实力、相应速度都很好,但是有的人比如我就是更喜欢Gmail的界面和操作手感&br&&br&2、存档系统&br&Gmail的存档功能 (Archive) 特别好用。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清空收件夹(!强烈推荐这个:&a href=&http://zenhabits.net/email-zen-clear-out-your-inbo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mail Zen: Clear Out Your Inbox :
zenhabits&i class=&icon-external&&&/i&&/a&),仅仅在收件箱里面保留还未完成的邮件,所有已经过时的邮件统统被我Archive,让我的收件箱一直只有5封左右的邮件,让你时刻记住你现在应该focus在哪些事上。&br&而Gmail似乎是我知道的唯一的有这种存档功能的。&br&以及现在我的Android手机的提醒栏可以直接archive新收到的邮件,这是我对这个破Android系统少数几个喜欢的地方……&br&&br&3、标签系统&br&这个就不用说了,配合各种filter,可以自动把来的邮件进行归类,比如:&br&
- 所有来自的邮件跳过收件箱,直接archive归档&br&
- 所有来自学校后缀的邮件,自动打上红色标签&br&
- 所有来自老板的邮件,自动加星&br&而且标签还是嵌套的,红红绿绿的很好看。这篇教程教你如何打标签和自动设定规则:&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a/internet/email/yx/80.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mail邮箱技巧:建立邮件过滤规则为邮件科学分类提高工作效率(图)_邮件?邮箱技巧&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data-rawheight=&355& data-rawwidth=&194& src=&/93b66fb264bf70d824d1d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4&&&br&3.5 Gmail的搜索功能。配合 from: to: label: 这样的搜索限定更好用&br&&br&4、配合Calendar、Google Docs,Gtalk,这些东西我平时都用,所以Gmail配合他们都很棒。而且由于平时用惯了Google搜索,所以翻墙已经架好了,上Gmail也没太大问题。&br&&br&邮箱就是邮箱,我用它是我觉得因为好用,而不是因为讨厌某个产品甚至某个政府;但邮箱毕竟只是个工具而已,任何以某个工具为信仰的排挤、鄙视行为都是耍流氓,比如拒收QQ邮箱求职信的某媒体公司… &br&&br&对于别人来说,工具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而对于有些人,Gmail(同理:浏览器之争、iPhone vs. Android, mac vs. linux vs.windows,百度知道 vs. 知乎 vs. 豆瓣 vs. 果壳)是他的信仰,是他值得浪费精力和时间去捍卫的东西,是他生命的全部,这不是很可悲嘛
来来来,这种东西为什么要牵扯到政治?我来从用户的角度谈谈为什么我喜欢用Gmail:1、外观好看…不管是网页版还是移动版,做的用的都好舒服。我实在是用不惯其他品牌的邮箱,虽然网易、QQ的实力、相应速度都很好,但是有的人比如我就是更喜欢Gmail的界面和操…
来自子话题:
我的做法是这样:&br&&ul&&li&&b&花钱注册一个域名&/b&,如今域名不值钱,每年大约几十块钱人民币就能搞定,举例来讲我注册一个 mydomain. net;&br&&/li&&li&然后到&b&每个网站注册用唯一的邮箱&/b&,比如知乎就是 @mydomain.net,如果在新浪注册,就用@mydomain.net,依此类推;&br&&/li&&li&&b&所有邮件地址重定向&/b&到一个常用的邮箱,专门收集这种注册地发来的邮件。如果哪天从@mydomain.net发来垃圾邮件,就直接把这个邮件地址定向来的邮件设置为垃圾。 &/li&&li&夸张一点儿,每个朋友都可以用他/她自己的名字直接给我发邮件,根本不用记我的邮箱(前提是域名容易记住)。比如一个叫ABC的人给我发邮件,直接发到(这点我还没有做)。&/li&&/ul&有几个好处:&br&&ul&&li&邮件很容易分类,设自动规则非常方便;&/li&&li&很容易判断哪个网站人品不好(乱发垃圾)或者安全措施不到位(用户账号泄露);&br&&/li&&li&即使某个网站发生用户账号泄露,也不影响别的网站注册帐号的安全;&/li&&li&去工行和客服MM讲我的账号是 ,她会觉得我是工行的忠实用户;&br&&/li&&li&最后,朋友们会觉得很酷很容易记住,即使是!&/li&&/ul&
我的做法是这样:花钱注册一个域名,如今域名不值钱,每年大约几十块钱人民币就能搞定,举例来讲我注册一个 mydomain. net;然后到每个网站注册用唯一的邮箱,比如知乎就是 @mydomain.net,如果在新浪注册,就用@mydomain.net,依此类推;…
来自子话题:
写两个关于gmail的tips吧。&br&&br&1.Gmail Alias功能&br&john.doe+任何有效字符@ 等于 john.&br&(即:寄到 john.doe+, john.doe+, john.doe+ 等地址的信 都会被寄到 john.)&br&&br&也就是说你可以用 alias + 过滤功能来归类邮件:&br&比如我也有个用来注册的邮箱,注册不同的网站我就会按照重要性或者内容分类:&br&&ul&&li&注册知乎、微博、quora这样的社交类型网站的时候,用地址 me+ 同时在邮箱里设定好凡事发到me+的邮件全部归档并放到Social 文件夹里面去 (&b&当然我要吐槽一下知乎:含有+的邮箱地址居然会被认为是无效,我只好加了一个知乎的filter - 我应该诶特谁?&/b&);&br&&/li&&li&购物网站用地址me+ 并设置邮箱自动归档到Shopping,这样我想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看了,当然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过滤上添加关键词,比如当内容里有“Mizuno”或者“美津浓”这两个关键词的时候给我放到收件箱里,或者转发到更加常用的邮箱;&/li&&/ul&2. 在Gmail里面,善用搜索过滤功能啊&br&&br&比如FB我是设置了有通知就发到我常用邮箱的,有时候自己也会去看一下,如果我刚刚去看过,知道没有重要通知的话,那我就可以把收件箱里和FB有关的邮件全删除掉。一个一个删除是很费精力的,用一个命令就可以了:&br&&br&in:inbox label:social facebook&br&这样一来所有收件箱里,被label上social的facebook邮件就出来了,全选删除5秒搞定。&br&&br&PS. &br&如同评论中&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ubeSugar& data-hash=&fcd68dbc4f003ac9ade933& href=&/people/fcd68dbc4f003ac9ade933& data-tip=&p$b$fcd68dbc4f003ac9ade933&&@CubeSugar&/a&提到的,gmail地址中&.& 符号是被忽略的;同时,大小写也不区分:&br&举个google帮助里面的例子:&br&&ul&&li& = hom.er.j.sim.ps.&/li&&li& = &/li&&li& = Homer.J.&/li&&/ul&这些地址都是等同的,你可以用其中任何一个登录,或发信给任何一个,都是同一个邮箱。
写两个关于gmail的tips吧。1.Gmail Alias功能john.doe+任何有效字符@ 等于 john.(即:寄到 john.doe+, john.doe+, john.doe+ 等地址的信 都会被寄到 john.doe@…
来自子话题:
我看到问题的时候是这样的:&br&&img src=&/224f3b1fdc6bfac694d8_b.jp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224f3b1fdc6bfac694d8_r.jpg&&所以回答主要是针对这段说明&br&---------------------------------------------------------------------------------------------------------------&br&因为我相信Google。&br&就像我吃转基因,因为美国人可以吃;&br&我用苹果谷歌不怕隐私问题,因为这是美国企业;&br&我用wcdma,因为这是国际标准;&br&我不在乎NSA窃听,因为我相信他们是为了抓恐怖分子而不是持不同政见者;&br&……&br&做一个美分就是这么轻松!不是美国完美无缺而是本国太流氓&br&谷歌扫描你邮件只是为了匹配广告,强国……自己想&br&再说了,你要担心隐私用PGP加密不就得了&br&&br&说真的,Google是美国公司,有什么问题美国人会盯着的,所以我放心;中国的,偶尔用用也行,但有些东西还是靠不住。所以现在给我妈买了个iPad,用iMessage给她转发敏感内容(生活在西域怎能不了解一下西域的新闻呢,国内又不给你报道)。&br&再说平时因为各种原因必须要翻墙,所以这个对我来说也不是问题。&br&最后,gmail的通讯录同步全平台通用啊,还有日历啊,这些都是优势。&br&利益相关:@gmail
邮箱用户&br&&br&评论里 &a data-hash=&2ddef80cc8cb& href=&/people/2ddef80cc8c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无奇& data-tip=&p$b$2ddef80cc8cb&&@无奇&/a& 说出了我表达的意思:相较于贵国国人的素质,我更愿意相信美帝的素质。&br&ps:在国内……,在国外nsa看着你,所以大家都来用pgp加密吧!
我看到问题的时候是这样的:所以回答主要是针对这段说明---------------------------------------------------------------------------------------------------------------因为我相信Google。就像我吃转基因,因为美国人可以吃;我用苹果谷歌不怕隐私问…
不会的,否则电邮早应该被类似 QQ 这样的即时通信工具取代了。&br&&br&首先,电邮与大多数即时通讯工具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电邮是按话题组织的,不像大多数即时通讯工具那样是按时间组织的。这样特别适合于多人就某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果要是用即时通信工具的话,在一个群里同时讨论多个主题,就很容易讨论乱掉。电邮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团队需要同时讨论多件事务,那么给不同的人发送不同主题的邮件,再由相关的人通过转发、抄送等方式跟进,即可做到有条不紊。&br&&br&再有,电邮的所有邮件是保存到云端(邮件服务器)非本地。意味着如果希望查找从前的某个邮件主题,无论是用邮件客户端、手机、网页版界面都可以轻松完成,不像微信、QQ 这样的通信工具不方便在不同设备上同步、查找历史信息。&br&&br&电邮相对于 IM 类工具来说,虽然即时性不强,不过正是由于即时性不强,所以相对于 IM 类工具,更适合用于严肃讨论。一般来说,撰写电邮的过程会强迫发件人对邮件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br&&br&还有,电邮是最早应用的互联网服务,现在早已成为一种基础服务。由于电邮所用的协议并不是专有协议,因此在不同的平台有多种多样的客户端。电邮使用者因此不会被某种平台、某种软件所限制住。&br&&br&还有就是安全性问题。一些邮件服务,如 Gmail 是可以保证全程加密通信(更正:是全程与邮件服务器进行安全通信),用户所发送的邮件不会被轻易截获。如果不信任邮件服务商,企业可以自行搭建邮件服务器,使企业的所有邮件全部保存在企业自己的服务器上。以及,如果玩过企业邮箱的都知道,对于很多企业邮箱来讲,管理员可以看到所有员工所发送、接收的邮件,便于管理。这些同样都是即时通信工具无法做到的。&br&&br&对于类似 Gmail 这样的邮件服务,带有「归档」功能,能够将已处理的邮件从收件箱移出但不删除,这样能让电邮化身为一个够用的,类似于 todo list 一样的任务管理工具,更适合用于工作用途。另外,Gmail 这样的邮件服务带有类似打标签功能和强大的搜索功能,便于组织、搜索邮件。这些同样微信等 IM 工具都不能够提供。&br&&br&所以说,邮件和 IM 虽然都是沟通工具,但是有很大的差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因此无论是哪一方都不能完全代替另一方。
不会的,否则电邮早应该被类似 QQ 这样的即时通信工具取代了。首先,电邮与大多数即时通讯工具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电邮是按话题组织的,不像大多数即时通讯工具那样是按时间组织的。这样特别适合于多人就某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果要是用即时通信工具的话,在…
看得出来题主很有想法也很聪明,但 too simple。&b&我来贡献点干货,回答楼主问题之后介绍几种常见的邮件隐藏方法。&/b&&br&&br&在见到真实世界数据之前,你臆想一个依靠“gmail”关键字就可以准确抓取一个邮件地址,在面对真实世界各种noise文本的时候,相信你会像曾经的我一样流下绝望的眼泪。&br&&br&小时候上课的时候,曾经上一门NLP机器学习课程,本来重点是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可以选择学术界很多现成的数据集上做实验。不过当时还天真无邪的我毅然选择自己爬数据,结果见到爬下来的真实文本让我欲哭无泪,我花了整个项目将近一半的时间精力去把noise的数据洗干净。&br&&br&==============&br&回到正题&br&&br&【1】&br&这样替代方法总是可以防止一部分爬虫的,再简单的防护方法也比没有好。要记住,爬虫的目的不是爬你这个网址,它的目标是尽可能多的捕获到email address。一般是靠正则表达式。[dot]容易被抓出来,那就&dot&总可以吧?&dot&不行我&&DOT!!!&&总行吧?你来抓我呀~&br&&br&爬虫作者永远无法提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去预想捕获所有的情况,行话叫做recall太低。你想要一个十全十美的系统不是不可以,这样成倍的成本投入是否能够换来相应的回报呢?&br&&br&&br&【2】&br&顺便按照惯例,分析过问题之后贡献一点干货:&b&如何隐藏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b&&br&&br&a) FirstName. 这种方式一般常见于bio简历页面&br&&br&b) 把email做成图片&br&&br&c) HTML源代码迷惑方法,比如&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yourname&!-- &@. --&@&!-- &@. --&yourdomain&!-- &@. --&.&!-- &@. --&com
yourname@yourdomain.com.
&/code&&/pre&&/div&d) 用javascript&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js&&&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x&&script&/span& &span class=&nx&&language&/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x&&javascript&/span&&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c&&&!--&/span&
&span class=&kd&&var&/span& &span class=&nx&&contact&/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2&&&Contact us&&/span&
&span class=&kd&&var&/span& &span class=&nx&&email&/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2&&&yourname&&/span&
&span class=&kd&&var&/span& &span class=&nx&&emailHost&/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2&&&&&/span&
&span class=&nb&&documen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x&&writ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s2&&&&a href=&&/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2&&&mail&&/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2&&&to:&&/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x&&email&/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2&&&@&&/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x&&emailHost&/span&&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2&&&&&&/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x&&contact&/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2&&&&/a&&&/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s2&&&.&&/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c1&&//--&&/span&
&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err&&/script&&/span&
&/code&&/pre&&/div&&br&&br&参见:&a href=&/protect_your_email_address_from_spam.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5 ways to hide your email from those accursed spamme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3】&br&以及,有一个研究(&a href=&//ten-methods-to-obfuscate-e-mail-addresses-compare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08/07/20/ten-methods-to-obfuscate-e-mail-addresses-compare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对比了9种隐藏邮件的方法(&a href=&/061101_emailtest.ph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061101_&/span&&span class=&invisible&&emailtest.php&/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包括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以及一些CSS的tricks。可以看到用ATs和DOTs的效果惊人的好。&img src=&/02dbf695378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02dbf695378_r.jpg&&
看得出来题主很有想法也很聪明,但 too simple。我来贡献点干货,回答楼主问题之后介绍几种常见的邮件隐藏方法。在见到真实世界数据之前,你臆想一个依靠“gmail”关键字就可以准确抓取一个邮件地址,在面对真实世界各种noise文本的时候,相信你会像曾经的…
来自子话题:
更新一下吧。&br&&br&刻板印象是应该被逐渐消除的,我理解我们应该顺应一种所谓的文化偏见,就象以前有段时间反日比较激烈的时候,尽量别去日本餐馆吃饭以免被砸。&br&&br&就算我们知道这是可笑的,也应该尽量避免是不是。&br&&br&可是在这里,这种偏见,真的是一种类似歧视的无知。歧视是不该出现的,是该被反抗的,我写一封好好的简历,通过qq邮箱发给你,你因为邮箱而不是简历内容而降低对我的评价,是你的失职,是你的不专业。那么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专业的hr,我也该重新审视这个岗位。&br&---------------&br&简直是刻板印象到不能忍受。&br&&br&我还见过在美国的美国人用qq邮箱的,一个后缀而已,用一些电脑邮箱软件打开没有任何区别,别告诉我你们用gmail的天天还登录gmail页面。&br&&br&这都是作死,以前用msn的看不起用qq的,现在呢?如果功能上不存在差别,那么用什么都没有问题,以邮箱区别人的hr都该被开除。
更新一下吧。刻板印象是应该被逐渐消除的,我理解我们应该顺应一种所谓的文化偏见,就象以前有段时间反日比较激烈的时候,尽量别去日本餐馆吃饭以免被砸。就算我们知道这是可笑的,也应该尽量避免是不是。可是在这里,这种偏见,真的是一种类似歧视的无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轮胎质保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