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5W做点啥赚钱?最好和电商投资计划书有关

请输入密码
十天内免登录
还不是会员,
使用其他帐号登录:
我们很重视
用户的隐私
用户的真实性
用户的收件箱不被骚扰
当前位置:&& >
折腾了快10年的电商 到现在真的还不赚钱?
  8月中,一场关于电商赚钱是与非的讨论,把流行的B2C/C2B/C2C概念来了个大颠覆,要不要做品牌,甚至谁是电商,什么是品牌,都各说各话。已经赚钱的,自信中透着点惶恐,还没赚到的,徘徊在否定与自我否定之间。消费者在哪里,消费者想要啥?问题被归结为跟着淘宝走还是不跟淘宝(及天猫)走。这话题,真累!
  激辩:电商赚钱了没有
  电商世界玩的就不是咱们平时的“一元化商业思维”,人家赚的是服务。
  叫嚷着电商不赚钱声音最大的是乐淘网CEO毕胜。他说,乐淘网作为一家垂直电商,在过去3年里,一直扮演着给品牌商“搬箱子”的角色,而搬到最后发现财务账是算不过来的。“做电商不做市场投入就没法让人知道你,虽然乐淘网拿到的互联网广告一向比别人低,但这方面投入成本仍然高居不下。”再加上电商很大部分依赖的线下供应链,仓储、物流等刚性成本都让乐淘网不堪重负。
  “到今天为止,我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电商的利润表。”天猫总裁逍遥子上来的头一句话更让人感到泄气。
  难道折腾了快10年的电商,到现在真的还不赚钱?
  标杆物流总经理王稀达马上表示“不同意”。他说得挺直接:任何一个生意都要赚钱,不赚钱的生意是做不下去的。只是电商赚多赚少是个问题,有的赚的是“地板价”,有的赚的是“天花板价”。
  天猫CEO逍遥子也把话扯回来了,说“没看到利润表,并不等于电商不赚钱。”他说,自己只会算大账,按照他的大账算来,电商还是应该赚钱的。因为电商能体现经济的集群效应,也就是能降低成本。“广义的电商并不是谁卖货谁才是电商,电商应该包括整个生态体系,价值链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电商的从业者。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从业者分工与协作,最终集合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如果每个从业者都做自己这个角色最擅长的事情,合起来整个电商生态系统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一定最高。所以,只要电商的每个从业者能合理控制成本,整个电商就能赚到钱。”
  看电商赚钱不赚钱,也不能光盯那点购销差价。亿邦动力网创始人郑敏说得好,电商世界玩的就不是咱们平时的“一元化商业思维”,人家几家大型垂直电商实际上赚的是服务。
  “一元化商业思维”就是“买卖思维”,但现在是多元化商业社会,要多元思考。怎么多元思考?就是卖X的利差可能降至零或者是负,但是卖Y和Z可以带来利润。人家跨国企业早已先行一步了。对于很多大型超市来讲,卖油、卖米等都是低毛利甚至零毛利,但靠卖Y和Z却能赚钱。这个Y就是自有品牌。据统计,大型零售企业约23%的利润来自销售自有品牌。Z呢,就是超市门口拥有的商业地产,可以租给开饭店的、卖服装的,收取摊位费。这些超市就是典型的服务思维,干的是零售的活,赚的是服务的钱,而不是购销利差。电商其实赚钱的也是这Y和Z。
  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最后总结说,别信哪个电商说自己没赚钱,就算没赚钱,也是它自己没做好。
  争论:摊子铺得越大越赚钱
  有时候赚钱不赚钱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竞争对手决定,甚至也不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是谁更疯狂决定的。
  道理归道理,但实际上电商到底怎么才能赚到钱呢。咱们这些“围观”的人并不知道。但看着前一阵京东、苏宁和国美“斗法”,还不是为了“铺摊子”、“抢地盘”,所以咱们隐约觉得这电商摊子铺得越大应该越能赚钱吧。
  不过,人家业内人发话了:“这可不一定。”有的小打小闹活得挺滋润,搞大了反而没得赚。
  王稀达说,电商的生意是铺得特别大好,还是特别小好,真是没有定论。因为这跟“玩法”和商业模式有关系。“上海有家卖水果的网站规模不大,开始不赚钱,但卖到两三亿元人民币以后就开始赚钱了。因为这家网站靠的不是简单的赚差价,它还掌握了互联网核心的用户数据,能推算出购买了一两次它的水果的客户还可能需要什么其他水果,这点比线下交易‘先进’很多。而摊子铺得大的企业不一定会赚钱。因为你市场规模大了,大家就都盯着你。有时候赚钱不赚钱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竞争对手决定,甚至也不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是谁更疯狂决定的。”“疯狂”的例证是最近的电商家电大战。
  别觉得思考电商怎么赚钱是个“小儿科”问题,因为中国的电商企业根本就没有想明白过。
  淘宝早就是电商的龙头老大,对这个问题他们也是最近才有些思路。曾鸣说,淘宝未来的商业模式是最近这半年才慢慢清晰的。
  淘宝理解,这所谓电子商务,其实是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改造。互联网冲击的第一步是广告,第二步是销售,第三步是物流,第四步是存货管理,第五步一定是供应链。所以,淘宝眼中的电商,是当能端对端地把整个供应链平台都搬到互联网上时才算。那时候就不是赚钱不赚钱的问题,而是赚多少大钱的问题。现在,无论是淘宝还是所谓的B2C,都只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一个阶段。“如果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做,毛利根本支持不了这么大的投入,所以淘宝要做的就是个平台。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定位也是未来做供应链协同平台。除了和平台有关的东西,其他的阿里巴巴现在都不做。”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投资中国网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投资中国网官方微信】
相关文章阅读
24小时热榜
04/2004/1804/1604/1504/1404/0904/0904/07
主编信箱热线:010-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微信自媒体大号是怎么赚钱的?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虽然“微信之父”张小龙上周还坦言“不知道微信该靠什么赚钱”,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试图通过微信公众号
虽然“微信之父”张小龙上周还坦言“不知道微信该靠什么赚钱”,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试图通过微信公众号做点什么。现在微信月活跃用户大概有4亿(活跃标准:每个月与好友起码发一次微信、起码打开一次朋友圈),而微信公众号总量已突破800万,而且还在以每天1.5万个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平均每50个微信活跃用户中,就有一个人正在为其他小伙伴们提供内容。无利不起早,如此高的积极性背后,除了表达自我外,自然也少不了对利益的诉求。可是,做微信公众号真的能赚到钱么?有什么操作方式?近日,新媒体排行榜召集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自媒体大号,就“自媒体如何赚钱”的问题展开讨论。且听混迹于听众席的湖诌慢慢把干货道来。“王凯讲故事”:小孩子的钱最好赚这些人里,光头王凯可能是你最熟悉的。天生一副浑厚嗓子的他之前在CCTV2做《财经故事会》栏目,去年从央视离职后,王凯开始专门为小孩子讲故事。目前他运营的公众号“凯叔讲故事”已经有30万粉丝,营收状况良好,所以王凯在谈话中表现出的状态也很良好,经常左顾右盼,插嘴连连。对于微信赚钱的问题,王凯认为:一、不要卖广告,公众号越来越多,自媒体的市场越来越细分,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所以靠广告发不了财,而且还影响用户体验;二、内容不要收费,因为这与信息传播的初衷是相悖的,收费会给你的内容传播场竖起围墙。王凯自己赚钱招数是这样:一、他讲的故事分为免费和付费两种,小孩子听了免费的,被挂上了钩子,自然就吵闹着要听付费的,钱就是这么来了。今年王凯讲了全本的《西游记》卖出去七千多套,赚了一百多万,就是这个道理。二、做社群。爱听故事的家庭有很多,把他们吸引到自己运营的微信群里。一旦有商业需求,拉人搞活动或者众筹资金都不是问题。这一点其实和《罗辑思维》是一个原理。“餐饮老板内参”:一个策划卖一万五秦朝是“餐饮老板内参”的运营者,目前大概有十万左右粉丝。秦朝在创业之初本想做美食领域的自媒体,但这个群体比较庞杂,群体的变现能力差,所以最终选择了餐饮老板这个利基市场——关注他公众号的人有30%是餐饮老板,有30%是餐饮食材供应商和设备提供商,剩下的也都是有志于或正在从事餐饮行业的人。“餐饮老板内参”的团队目前有11个人,主要盈利方式是策划与咨询,偶尔也接一些广告。秦朝说,现在他帮自己的老板粉丝们做一次营销策划或新媒体咨询的单价是一万五,一个月大概有十来万的收入,日子过得还行。他认为,做微信公众号,“被谁看”比“有多少人看”更有价值。“Ayawawa”:导流导出个淘宝名店Ayawawa真名杨冰阳,是台上唯一的女性嘉宾。作为一个2001年发迹于猫扑和天涯论坛的网络红人,Ayawawa的活跃周期不可思议地长。这当然得益于她姣好的外貌,但更离不开这些年她对自己不断的重新定位。从网络社区美女,到情感专家,再到高智商俱乐部门萨的负责人,Ayawawa通过出书、上电视、运营微博与微信等各种途径释放着自己的聪慧与魅力。那这样一个人精女人,是如何变现拥有4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的呢?广告当然是一部分。Ayawawa坦言,她的公众号的广告刊例价是3到5万不等,但平时接的活儿并不多,大概只有10%的合作率。变现主要还是要靠她自己的淘宝店。据Ayawawa透露,她的店铺是今年双十二淘宝美妆类目的第五十名,在纯靠外部导流的自媒体人开设的淘宝店中排名第一。美妆的电商利润想必各位都清楚,想必今年Ayawawa的团队可以获得比较不错的年终奖,当然确实也比较辛苦。作为一个情感专家,Ayawawa平时会在公众号里会帮别人解答情感问题。主要流程是:助手口述,自己挑选,每天回答十个问题。她正在头疼的问题是:如何把愿意消费的受众从几十万看热闹的粉丝中筛出来。“神笔记”:手握30多个草根号不愁接不到广告说实话,之前湖诌并没关注过“神笔记”这个号。据它的创始人冯豪说,这个公众号偏向于草根群体,内容以养生、旅游、搞笑为主,粉丝有几十万量级。它的盈利模式也很简单:1、发软文广告;2、与各种广告联盟合作。这些都是常规套路,此处不再赘述。比较有意思的是冯豪这个人。这家伙之前是一个华为的工程师,去年因为“炮轰总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从华为离职后,他和他老婆开始了自媒体之旅,据说俩人一共运营了三十几个微信公众号……好在都是草根娱乐类的,以内容整合为主,不用牵扯太多精力。“大象公会”:求土豪包养黄章晋是湖诌特别想见的一位前媒体人。从凤凰周刊离职后,他创办了牛逼哄哄的“大象公会”——整体文章质量之高,当居国内自媒体前三甲,部分文章甚至与一流杂志的封面文章水准齐平。有这么牛的内容,想必不愁赚钱吧?其实黄章晋最愁的就是这个。目前大象公会的微信号有30万粉丝,不算很多,但也不少。问题的关键在于:黄章晋自认不是自媒体,“我就是想自己做做内容,没想弄什么太多花哨的营销,我要是能有个刊号啥的,还真说不准就办个杂志”。他还说:“我也没有心思去接单,最好能有稳定的品牌广告主找上来。”——你们说,这跟传统媒体有啥区别?大象公会目前不盈利,一个月的成本差不多十万,幸好之前拿到了投资,“还能烧一年的钱”。听说在大象公会写文章是很累的,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要比在传统媒体高很多。湖诌衷心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大象能拿到新融资,让大象团队的熬夜都用来写文章,别为生存问题犯愁。“信海光”:自给自足 自由自在因为同在科技媒体圈,所以信海光是湖诌比较熟悉的一位自媒体人。他出身官媒,99年就开始网上写文章,这么多年一直保持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目前信海光运营着两个微信号:“信海光微天下”,主要是针对科技与产经领域的原创评论,10万粉丝;“政商内参”,主要是财经与时政领域的转载文章,50万粉丝。(科技领域好小众啊,湖诌快哭了)在盈利模式上,信海光是典型的自给自足型。目前这两个号都是他自己在运营,所以没什么成本,靠广点通与软文的收入就足够老信不用上班还衣食无忧。与之前那些有着十几人团队的自媒体相比,信海光的“自”属性更纯粹:有料就写,看到就转,有活就接,不对粉丝有更高要求,不对自己有太多期许,自由自在,拒绝压力。当然,能这么自由,也是因为老信十几年的媒体生涯造就了他的眼界、文笔、人脉与尺度。这可是门槛,你一般人跨得进来?从以上六位大V的事迹,湖诌总结出几条心得:1、广告肯定是要有的,小钱也是钱呀;2、导流做电商这种不靠内容赚钱的方式,是最高效的变现模式,但是门槛较高,需要专业团队的精细化运作;3、社群玩法看似完美,但需要一个核心的明星式人物,很少有人有那么强的人格魅力;4、搞清楚你的粉丝是谁?你的核心粉丝是谁?肯打赏你的铁杆粉丝是谁?5、没有六位数的粉丝,什么商业模式都是假的;来源:网络【趣味测试:一般人是看不出的!】实在看不出原因的话——↓↓↓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原因
微信阅读数:169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ec-news
垂直电商资讯官方认证公众微信号,百万电商精英的聚集地,这里有最新的电商新闻、最猛的电商爆料、最全的电商新闻评论,有深度有广度的剖析当下电商圈内的大小事,移动电商的发展趋势以及电商界人人皆知的秘密,被誉为电商精英们电商路上的好伴侣。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微信行业新闻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如何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