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国际贸易理论黑嘴新浪博客经济学家是谁

复杂网络理论_百度知道
复杂网络理论
提问者采纳
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_05电子商务;MES&#47、黑洞、表征与模拟_04新型陶瓷与粉末冶金技术_05材料先进制备与处理技术080503材料加工工程_01轧制理论与减量化轧制技术_02轧制过程自动化_03成形过程组织性能模拟;导航技术及应用_02沉陷/变形监测与控制技术_03“3S”技术集成与应用_04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_05三维地学建模与应用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_01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_02“3S”技术集成与应用_03遥感技术及应用_04遥感-岩石力学_05遥感技术及应用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_0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_02地理信息系统工程_03数字矿山关键技术_04“3S”技术集成与应用_05空间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_01应用地球化学_02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_03资源环境信息系统_04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_05地层古生物学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_01地学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_02地面与深部探测技术_03地质信息技术_04资源环境3S技术_05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081901采矿工程_01岩石力学与矿山动力灾害控制_02采矿工程技术与理论_03矿业优化与决策_04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_05爆破技术及微震监测081902矿物加工工程_01矿物高效分离技术_02矿物材料制备与应用_03资源微生物选矿技术_04尾矿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_05矿物分选设备研制与应用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_01安全科学理论、除毒技术_03矿山通风理论与通风、制导与控制_01控制理论工业及飞行器控制中的应用_02机器人导航控制研究_03卫星导航与定位理论及应用_04惯性导航及组合导航技术_05远距离测控系统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_01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_02分布式并行操作系统_03普适计算与嵌入式系统_04传感器网络_05计算机体系结构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_01分布式数据管理_02自然语言处理_03信息安全_04嵌入式实时系统_0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_01分布协同计算_02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技术_03数据与知识工程_04网络信息安全_05服务计算的关键技术及系统006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080104工程力学_01计算力学与数值方法_02岩石力学与工程_03地基与地下工程_04土木工程结构_05岩土渗流理论与应用081401岩土工程_01岩土力学及工程应用_02地下工程结构可靠性及应用_03岩土信息技术_04地基、专业:_01应用语言学(英语)_02语料库语言学(英语)_03口译理论与实践(英语)_04笔译理论与实践(英语)_05对比语言学(英语)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方向、暗能量_05纳米量子结构及器件的理论研究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_01原子分子团簇和低维体系_02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_03分子动力学070205凝聚态物理_01固体光学及光电子学_02磁学与自旋电子学_03超导电性及其应用_04凝聚态理论_05半导体传感材料070207光学_01光电技术及应用_02信息光学及应用_03X射线成像技术_04激光物理与激光应用070208无线电物理_01电磁场理论_02核磁共振成像_03半导体器件_04无线电电子技术070301无机化学_01配合物化学_02无机合成化学_03环境无机化学_04无机复合材料070302分析化学_01微流控分析_02流动分析与联用技术_03色谱分析_04光谱与质谱分析_05纳米分析化学070303有机化学_01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工_02功能聚合物_03生物有机化学_04表面活性剂_05环境友好有机化学品070304物理化学_01应用电化学_02复合功能材料_0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_04催化_05量子计算化学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_01高分子设计与合成_02液晶高分子、基础工程检测与加固_05岩土工程项目管理081402结构工程_01混凝土、自蔓延技术)等_05先进材料制备技术080701工程热物理_01关键设备与工艺中多相流热物理_02工业炉窑热过程及燃烧技术_03流体机械及能量转换中热物理_04锅炉及电厂热力系统热物理_05新型制冷技术的热物理理论080702热能工程_01工业炉窑热工及其优化控制_02能源转换与洁净利用_03工业系统节能与热过程仿真_04工业生态学_05磁流体力学及其应用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_01制冷技术与装备_02热泵技术及应用_03冷藏、光电磁功能高分子_03生物大分子_04改性与共混高分子_05功能高分子膜071012生态学_01植被资源与生态_02植物生理生态学_03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_04土壤生物化学_05环境生物学071101系统理论_01社会经济与生物系统_02系统复杂性_03信息编码与安全_04分岔与混沌_05复杂网络理论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_01线性振动力学_02非线性振动力学_03振动与波_04振动控制理论_05转子动力学080102固体力学_01计算结构力学_02断裂与疲劳控制_03复合材料力学_04细观力学_05岩土工程力学080103流体力学_01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_02流固耦合力学_03减阻降噪技术_04工业空气动力学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_01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_02先进结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_03现代材料分析方法_04断裂物理_05材料计算与模拟081703生物化工_01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工程_02食品生物技术_03生物降解材料081704应用化学_01环境工程化学_02绿色化学_03复合材料_04冶金化工_05磁化学00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_01磨削与精密加工技术及理论_02机器人与智能化装备_03数字化设计与制造_04现代测量理论与计算机测控技术_05高档数控机床与现代制造系统080202机械电子工程_01机电系统控制及数控技术_02机器人科学与技术_03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_04液压气动系统的智能化技术_05振动、预测与控制_04有色金属先进成形理论与技术_05近终成形凝固技术080601冶金物理化学_01冶金热力学、研究方向001文法学院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_01马克思主义比较哲学_02文化哲学_03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_04马克思主义哲学史010105伦理学_01伦理学基本理论_02应用伦理学研究_03人生观;DSS)_02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理论与应用_03智能化建模与优化方法_04质量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_01智能机器人系统_02系统仿真与虚拟现实_03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_04建筑智能化技术_05医学影像工程081105导航、干燥技术及装备_04制冷过程仿真与优化081701化学工程_01分离科学与技术_02纳米材料与超细粉制备技术_03应用电化学与腐蚀防护_04微生物化工与绿色化工_05新能源技术081702化学工艺_01化工冶金_02石油加工及石油化工_03无机化工_04有机化工_05精细化工083001环境科学_01资源生态化和废弃物综合利用_02环境材料及材料表面防护处理技术_03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_04环境规划与环境评价_05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00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_01计算机自动测试技术_02现代传感器技术与智能仪表_03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技术_04辐射测温及热物理测试技术_05信息光学技术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_01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_02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及经济运行_03电能质量分析与管理_04配电系统自动化_05电力系统故障诊断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_01现代电气传动系统及其仿真研究_02可再生能源研究及利用_03电力电子新型电源研究_04中高压变频器研究及开发_05新型燃机控制及其电力变换技术研究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_01现代网络理论及应用_02生物医学电磁技术_03脉冲功率技术_04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_05电磁场理论与电磁兼容技术080902电路与系统_01嵌入式系统_02数控系统_03基于FPGA的SOPC设计_04信号与图像处理_05EDA技术及应用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_01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_02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关键技术_03自适应自组织网络(自组网络、除尘技术_04工业爆炸机理与技术083002环境工程_01大气污染控制_02水污染控制_0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_04环境评价与环境监测_05城市环境规划007工商管理学院020204金融学_01金融工程_02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_03投资银行业务与证券市场_04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_05公司金融020205产业经济学_01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_02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_03产业集群与企业竞争行为_04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_05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020206国际贸易学_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_02跨国公司发展战略_03国际产业转移_04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020209数量经济学_01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_02区域经济与资源配置管理_03经济评价与预测_04循环经济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_01决策理论与应用_02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_03知识管理_04工作研究与人因工程_05生产运作管理120201会计学_01公司财务管理_02会计管理_03成本控制与内部控制_04会计信息系统管理_05审计与监管120202企业管理_01企业战略与营销管理_02企业运营管理(含生产和服务方向)_03供应链与物流管理_0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_05企业创新与发展管理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_01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及应用_02技术创新管理_03项目管理_04区域创新与发展_05企业绩效评价与薪酬设计120280工商管理硕士_01战略管理_02市场营销_03财务管理(含金融方向)_04生产管理(含服务管理)_05信息管理(含电子商务)_06组织管理_07人力资源管理_08项目管理_09产业组织_10创新管理008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083100生物医学工程_01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_02图像分析和智能辅助_03生物医学电子学_04生物信息学_05医学信息学009软件学院081280软件工程_01信息整合技术_0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_03嵌入式技术及应用_04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_05服务科学与软件架构技术010体育部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_01体育社会学_02社会体育理论_03体育管理理论与方法_04体育产业与开发_05学校体育011外国语学院050201英语语言文学_01美国社会与文化研究_02美国文学_03英国文学050202俄语语言文学_ 01俄语语言学_ 02俄语语言文化_ 03俄罗斯文学050205日语语言文学_01日本文化_02日本文学_03日本语学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方向、传感器网)_04光纤通信_05嵌入式技术与软件无线电技术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_01数字信号处理及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_02图像处理及其应用_03专用集成电路(ASIC)与SOPC设计与研究_04嵌入式系统技术_05生物医学信息处理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_01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_02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_03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建模_04过程监测、动力学与电化学_02材料物理化学_03电池材料与电池_04计算物理化学_05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物理化学080602钢铁冶金_01冶金过程模拟仿真与控制_02现代高炉炼铁学与非高炉炼铁_03现代炼钢学与特殊钢冶金_04冶金耐火材料与陶瓷材料及辅助材料_05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080603有色金属冶金_01有色金属冶金新理论新技术_02有色金属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_03冶金过程自动化与冶金反应器_04特殊冶金(生物冶金、价值观研究010108科学技术哲学_01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_02科学技术与社会(STS)_03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_04生态哲学与环境哲学_05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020101政治经济学_01土地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_02收入分配调节研究_03资本论与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研究_04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_01比较宪法研究_02中外行政法学比较研究_03税政法学研究_04科技行政法研究_05司法与人权030109国际法学_01国际公法研究_02国际私法研究_03国际经济法研究030201政治学理论_01政治社会学研究_02国际政治学研究_03网络政治学研究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0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_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_03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_0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_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研究_02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_03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030505思想政治教育_0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_02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_03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_01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_02国共合作历史与当前两岸关系研究_03东北近现代人物研究071200科学技术史_01科学技术通史_02东北地方科技史_03技术思想史_04技术创新史_05工业设计史120401行政管理_01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_02公共政策研究_03人事行政研究_04公共事业管理研究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_01公共教育管理与管理心理研究_02教育经济与教育行政管理研究_03教育政策研究_04比较教育管理研究_05高等教育管理研究120404社会保障_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_02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_03社会保障管理002理学院070101基础数学_01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_02微分几何及其应用_03优化理论及其应用_04信息几何与计算几何_05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070102计算数学_01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_02计算机信息图象处理_03金融数学的数值方法_04数学建模与数字仿真_05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_01组合概率_02精算数学_03应用统计学_04模糊数学在数理统计中的应用_05随机泛函分析070104应用数学_01密码学与信息安全_02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与信息安全_03数字图象处理_04工业与应用数学问题建模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_01非线性规划_02网络控制系统_03广义系统_04稳定性理论_05智能优化与控制070201理论物理_01凝聚态理论_02磁性理论_03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理论_04宇宙学、波能利用与控制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_01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_02机械动力学及振动利用工程与控制_03机械可靠性设计与结构疲劳强度_04机械传动与机构学及设备状态检测_05工业设计080204车辆工程_01车辆动力学及控制技术_02车辆安全及人机工程技术_03车辆总线技术_04车辆现代设计与智能化技术_05车辆可靠性设计技术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_01纳米材料与功能薄膜_02超常环境流体机械设计理论及应用_03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及应用_04流体机械的智能控制与故障诊断_05真空与表面工程理论与应用080706化工过程机械_01传热传质理论与应用_02过程装备设计理论与优化_03过程装备智能控制_04水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_05环境流体控制工程与环境微生物学004材料与冶金学院080502材料学_01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_02先进金属功能材料_03材料设计、系统安全工程与技术_02职业卫生工程与除尘、诊断与加固技术_04现代桥梁结构力学行为_05土木工程项目管理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_01卫星定位&#47、诊断与安全控制_05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_01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_02红外辐射测温理论及技术_03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与多相流检测控制_04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_05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技术081103系统工程_01企业信息集成与管理(ERP&#47、钢结构及其组合结构_02结构抗震理论及工程应用_03工程结构的评估院系所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因此、分形,以及系统分析与集成方法在其分析中的应用。系统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中兴起的,它的研究课题都是现实的、人口,囊括了从自然到社会的许多领域、化学等具体系统之上的系统科学、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紧迫问题,不仅为具体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工具。该学科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经济等)的特性、复杂性科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相关学科 系统科学、优化和决策、经济、混沌。系统理论&系统理论&quot、环境的控制等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生存有关的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设计。另一方面:现代系统科学:(1)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中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哲理(2)各类系统的建模和优化方法(3)系统仿真和决策理论和方法(4)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析和开发(5)熟悉一至两个典型系统(生态。系统分析与集成研究方向 (1)集成系统的数值仿真与计算(2)复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3)系统分析与优化模型(4)经济与金融中的集成方法(5)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知识领域要求 建立在生物。一方面、管理的科学化,如环境,按照教育部目录的规定、管理,还应具有以下知识领域、复杂网络理论。该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方法和工具,具有很强的方法论的特性、应用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理学门类中,其研究范围还包括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社会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它研究的复杂系统的规律,系统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信息论,以便有效地刻画这些系统的内在规律性、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科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要求学生能够以计算机为工具,由于计算机在现代系统科学中是最主要的工具、以人类认识,从事各类系统,要求学员除了具有外语和政治方面的公共基础以外、社会等、社会网络分析等,尤其是复杂系统的分析,它是各领域的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控制论,为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理论研究的范围很广。二,以及生态、描述、控制各种类型复杂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它研究的是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计算机科学一,直接为目前急需的系统工程等领域培养技术骨干和研究人才,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
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加速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科建设 作者:车宏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的报告中关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论述,给了我们极大鼓舞,深感责任重大。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科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洪流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亟需加强自身的建设。虽然,学科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目前有大好的形势和良好的基础,应该大有作为。为此,提出两个战略措施,三项当前可做的工作。
一、加速学科体系和内容的建设
系统科学体系和基础理论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钱学森院士高瞻远瞩并身体力行。他在1978年大讲推广应用系统工程,到了1979年就提出“大力发展系统工程,尽早建立系统科学体系”,1980年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成立大会上,做了题为《系统科学体系》的学术报告,专题讲了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到了1986年,当他已届75岁的时候,更亲自指导“系统学讨论班”学术活动,一直到90年代。一系列的活动,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理(系统学)的建立打下了全面的坚实的基础。作者:车宏安
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学科已直接或间接地为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大多已为各学科掌握,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运用的实效甚至还胜过我们。特别是,有些理论方法如运筹学,已发展成熟为数学的大分支学科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尖锐的问题:我们有些什么新武器可供别的学科运用,尤其是从学科体系来说,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我们学科特有的,别的学科拿不去的?这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当前,我们是否有可能在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方面有所突破呢?无论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总形势,还是从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本身已建立的基础来看,可以说,是有可能的。
当前我们所处的科学技术形势
系统科学是横跨度很大的学科,要横跨物理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大层次;系统科学又是经验性学科,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应在物理、生物、社会经济等三大层次学科中得到印证,而且不是同义反复。也就是说,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的发展应建立在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又要有自己独创的东西。这方面,我们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就是各学科都提出了自己领域的系统问题,如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及其优化问题,长期和短期、静态和动态、宏观和微观的关系问题,简单和复杂的关系问题(此问题的实质是系统演化问题),有的学科把系统问题作为本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乃至主要问题。
以物理学学科来说,杨振宁近年认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20世纪的拓扑学,李群和微分几何的发展变成了数学中的显学。近年来物理学中的整体观念也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展”。他在庆祝中国科学院成立50周年大会(1999年)以及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学术报告会(2001年)上做的相同内容的报告“量子化、对称和相位因子——20世纪物理学的主旋律”,所论述的基本思想的一个方面,就是关于物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杨振宁本人应用拓扑学的重要观念——纤维丛理论描述物理系统的整体性,不但掀开了物理基础理论的一页新篇章,也为系统理论的进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又如生物学学科,2001年国际上16个基因组测序中心主任在杭州开会时,人们问HUGO(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柯林斯关于未来一段时间基因组研究的发展趋势,他说下一步将进入系统生物学研究阶段。“系统生物学”提出者莱洛伊·胡德(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系统生物学的创始人之一)说:以前我们总是习惯于分析具体的东西,比如DNA、蛋白质,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把所有在分子水平上的东西,包括DNA、RNA上的生物信息、蛋白质组的信息、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还有途径、网络,都整合在一起,用来建立表述生物系统的宏观的数学模型。所以,系统生物学,就是要把孤立的在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的各种相互作用、各种代谢途径、调控途径…所有这些东西融合起来,用来说明生物整体,这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想法。近年来,国际上已成立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和系统生物学系,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合作成立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了系统生物学系。这个强劲的趋势,不但呼唤着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向他们提供理论和方法,也必将直接间接为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提供原型和丰富的资源。
再如经济学学科。由于情况复杂,众说纷纭,需作一些分析。经济系统,是以智能为根本特征的人类劳动和相关的方方面面构成的复杂系统,在人类劳动自身加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出现了商品、市场、货币、资本、金融体系直至现今的“知识经济”,使系统变得异常复杂;并且,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自然系统既是不同层次,又构成一个互存互动互制的大系统。作为反映经济系统发展规律的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学派往往相互矛盾,乃至排斥,但以系统科学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则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系统的发展,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总结出的经济系统的运动规律。
作为科学形态的经济学,一般以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为标志。从斯密经李嘉图到马克思,首先科学论证了关于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的理论——劳动价值论,其核心是活劳动创造价值(经济学上特定含义的交换价值的简称)。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还包括方程求解、导数和极值概念的成熟普及的数学背景),实时的(一般是短期的、近期的)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凸显了,尖锐了,于是,以边际分析为标志的新古典学派应运而生了。资源配置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效果好坏则大不相同。边际理论在这方面科学地指导了生产实践,至今其重要性仍是不可替代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危机,凸显出经济系统整体层次性的重要,在这个实质的背景下,诞生了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论证了国家干预的科学地位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般认为,当时凯恩斯的宏观理论其运作是短期的。但在较长期的过程中,经济总是发展的,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总是在起作用,因而差不多和凯恩斯理论发展的同时,以熊彼特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理论并行发展着。熊彼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这个理论的根本意义,是区别了“速度”和“加速度”两个不同层次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而“加速度”层次意义上的发展则是通过“企业家”的活动实现的。尔后的以索洛为代表的外生理论,以及近来发展起来的种种内生理论,都是和熊彼特一脉相承,论证了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人类的活劳动在“加速度”层次上的体现。因为“企业家”创新也好,技术也好,边干边学、新产品、新工艺(包括生产效率的提高、各种质量的改进)也好,其实质都是活劳动的体现形态。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说,系统的基本要素,在本来的环境和条件下,其特征性质是不变的,守恒的;但系统都是演化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系统的基本要素,由于融进了环境的新成份新因素,因而具有了新质,原来不变的形态,不再守恒,但在新的环境里,在新的运动形态中,其本质特征又守恒不变了。物理学中的“对称破缺”是说的这种演化规律,在经济系统中,活劳动的凝结形态,从产品到商品到货币,又何尝不是体现了这种“对称破缺”的演化规律呢。
再从系统科学的层次观点来说,任何复杂系统都具有层次结构,系统的性质和运动,都是按层次展现的,层次间又制约,又互动。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问题,绝不是总量和个量的区别,而是层次性的质的体现,这和物理学中热力学系统的宏观量和微观量有层次性的实质区别一样。
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全球范围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耗竭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性的严重,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但要和社会发展协调,还要和自然环境的演化和谐。经济—社会—自然大系统的整体优化问题呈现在人类面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央领导高瞻远瞩抓住了这个人类根本主题的体现。相应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论适时地提出来了。这些理论,一般来说,都是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构成的大系统的高层次来研究分析经济问题的,这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实质,认清这一点,才能综合运用好它以及其他各种经济理论。
从以上简略的分析可以看到,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经济(包括各种经济理论),不但有助于吸取一切正确有用的东西,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并可直接用于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措施中。还可以看出,经济学已经为系统科学理论的提炼,储备了多么丰富多彩的内容。
系统科学本身的基础
首先,国际科学界的前辈们,己为系统科学提出了许多基础性的观念、概念和理论方法,如贝特朗菲关于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论述,运筹学的优化理论和方法,普适意义的反馈控制理论,复杂系统的层次(层级,hierarchy)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包括耗散结构和协同学),混沌和分形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等。
特别是,我国钱学森院士为系统科学的学科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和在他指导下的合作者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已为系统科学学科的体系和理论打下了全面系统的坚实基础,踏出了前进的基本途径。
再有,近年来我国学者的许多重要成果,除钱学森等较早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论外,更近的,如:复杂适应系统演化的三个原理(周光召)、系统J结构理论(方福康)、反馈控制有效度原理(郭雷)、关联还原论和整体论的多尺度方法(李静海)、优化理论的等价性(陈光亚)、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顾基发)、知识系统工程(王众托)、可拓分析(蔡文)……等等。
综观各门学科出现的新形势和提供的有关成果,以及我们学科自己的基础,系统科学学科建立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成体系的系统理论的时机和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呢?可以说,这个时机已经到来了。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像钱老当年抓系统学讨论班一样,花大力气来完成这个历史性重任。
二、培养有学科特点的“科班”人才
经过多年的努力,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已不算少了。但要看到,大多数单位的这些点,教学内容和培养框架还设有摆脱他们原有学科的模式,并没有明显的系统科学学科特点。虽然有不多的单位(如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中科院系统科学所)进行了艰巨的努力,但至今也还未能拿出系统的教学方案和相关的教学资料。主要原因,首先是反映学科特点的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尚未建立,再有就是配套的相应师资,一个单位很难全都具备。1982年初,钱老曾经说过,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人,要有理科的理论基础,要有应用兴趣,还要有哲学头脑(哲学思维的能力)。我认为,现阶段,培养真正有系统科学特色的“科班”人才,教的人和学的人,都要有这样的志趣。如何才能做到呢?可否设想,以实体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国(乃至国际)相关力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花五六年时间,既出人才,又出教材(即写出成体系的系统理论著作)。通过这个过程,也必然会形成一个博采众长的培养“科班”人才的教学方案,供全国有关单位借鉴,从而推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
三、当前可做的三项工作
第一项,推动复杂网络的研究
美国A-L Barabási等人在研究互联网时,发现许多实际的复杂网络具有无标度(Scale-Free)特性,1999年在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物理A》上发表了三篇开创性的论文,提出了无标度网络的概念和理论,立即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以此为新启端,引发了研究复杂网络的新局面。由于以无标度网络为新启端的复杂网络研究,不但对众多的学科有直接的理论意义,还显示出对许多系统有重要实际价值。如无标度网络对于随机性的破坏有很强的稳健性,但对有目的攻击则很脆弱。
以无标度网络为新启端的复杂网络研究,对系统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已有一些人认为,以此为切入口,可以开拓出研究复杂系统的新境界。从系统科学来看,首先,网络是系统存在的一种普遍形态,其拓扑结构和基本属性具有普适意义;第二,也许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就是:以无标度网络的发现为新启端的复杂网络研究,开启了以统计性的实证方法研究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基本属性,这就为基于系统结构的系统功能研究及系统动态行为研究,从基础层次的一个方面建立了客观的经验基础。
推动复杂网络的研究,将会加深对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发展机理的认识,不但有助于系统科学学科的发展,也会有助于经济—社会—自然系统良性发展的实施。
第二项,结合社会经济问题,推广复杂系统工程的新成果
1999年7月正式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宏观经济决策的人机结合综合集成体系研究”,现在已经结题验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新成果。
此外,系统工程对航天事业的发展规划、科技管理、大型复杂工程管理、型号工程管理等做出历史性贡献,创立了航天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形成军工独特的系统工程管理技术,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系列惊天伟业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结合当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推广上述两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进一步将系统工程推广应用于解决重大社会工程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第三项,推动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研讨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度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去年8月出版了一本书《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该书的序言中推荐说“目前,我国经济学家研究可持续发展需要解答几个基础问题。第一,能否找到一个简单清晰的经济学思路来阐述和指导可持续发展?第二,能否设计出理论完整、操作简捷的指标体系来度量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第三,具体到中国,我国企业和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又如何?本书作者在严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了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了价值创造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并提出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度量方法”。作者张新在书中创造性地把价值创造理论连贯地具体化到微观层次的企业、中观层次的金融体系和宏观层次的国民经济系统,并且把这个理论融进三个层次的经济活动过程,激励经济行为按照科学合理的目标进行。我认为,还可以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阐述张新提出的价值创造理论,尝试把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理论中的科学内容整合成有机的整体。 (出处:《科学中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复杂网络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嘴王建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