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要求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一般需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现状调研,包括企业业务现状、行业现状、IT现状等,目的是为了获得获取需求第二、系统规划,给出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等第三、实施计划,实施具体需要的时间,费用预算等。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以上只是规划的粗略框架,一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会找类似巅峰网【expeak】这样的信息化顾问公司开展。&
企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式的,其规模、组织结构、业务模式,流程体系和管理方式等均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同阶段性的问题,其解决手段也有所差异。从粗放式、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过渡到智能化,这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一般发展趋势。在整个过程中,相应的IT配套工具对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升级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维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 一个可以让您每年节约10%-20%以上成本,10%以上时间的管理工具!400-692-8892 ------捷为IMIS-PM集成项目管理系统 与您分享,见证成功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企业管理领域专家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及规范化管理的研究--《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及规范化管理的研究
【摘要】:随着“SG186”工程的建设和ERP的推广,县供电企业公司信息化工作已全面渗透到公司各个管理领域和各项业务环节,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面对新的发展阶段,电力信息化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信息化建设如何去引导、如何去治理、如何实现有效管理,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尺度,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型来评价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以规范我们的信息化管理,规避风险,避免浪费和错误,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构建坚强的IT架构、促使IT与业务融合、实现IT的有效管控、提升信息化的绩效,使信息化成为电力企业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推动力,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本文通过研究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意义、构建原则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行业相关既有指标和管理办法,就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及规范化管理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述,从信息系统的调研分析、规划设计、审批立项,到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应用实施、后期维护,以及系统技术、硬件设施、网络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定性、定量地分析归纳,将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指标体系量化和规范化,对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构建了规范化管理流程,并深入研究了评价体系与规范化管理的相互关系,对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和管理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F270.7;F426.61【目录】:
摘要5-6Abstract6-9第1章 绪论9-12 1.1 研究的背景9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第2章 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12-30 2.1 评价体系的构建意义12 2.2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12-13
2.2.1 科学性和目的性相结合的原则12
2.2.2 系统性和可延续性相结合的原则12-13
2.2.3 可操作性和效益性相结合的原则13
2.2.4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13 2.3 评价体系指标构成13-29
2.3.1 工程建设与应用16-24
2.3.2 保障与管理24-29
2.3.3 作用与绩效29 2.4 本章小结29-30第3章 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流程的设计30-49 3.1 海阳市供电公司规范化管理工作流程30-33
3.1.1 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30-32
3.1.2 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能力说明32-33 3.2 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33
3.2.1 硬件系统的管理33
3.2.2 软件系统的管理33 3.3 规范化管理的流程图33-42 3.4 信息化建设流程节点说明42-45 3.5 关键节点及管理创新节点说明45-48 3.6 本章小结48-49第4章 信息规范化管理在海阳市供电公司的实施49-55 4.1 评价体系对规范化管理的影响49-50 4.2 规范化管理对评价体系的影响50-51 4.3 海阳市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绩效评价51-54
4.3.1 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51-52
4.3.2 绩效评价的流程及说明52
4.3.3 绩效数据的采集52-53
4.3.4 绩效的评价方法53
4.3.5 绩效评价的纪录形式53
4.3.6 持续改进53-54 4.4 本章小结54-55第5章 结论与展望55-57参考文献57-6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60-61致谢词61-62作者简介6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建军;闫献国;;[J];山西冶金;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运海;[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巩相阳;[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李全兵;[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姜琳静;[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翟小宁;[D];天津大学;2009年
姚刚;[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张楠;[D];东北大学;2008年
腾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瞿苏;[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瑞芳,凌增书,寇有华;[J];农村电气化;2002年02期
,任正平;[J];农村电工;2003年07期
姚悦;[J];农村电工;2005年10期
左勇;;[J];农村电工;2006年06期
吕春霞;;[J];农村电工;2007年05期
舒旭辉;;[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年16期
吕成波;[J];农电管理;2000年06期
罗良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10期
苗玉金;[J];华北电业;2002年06期
李士滔,赵昌青;[J];农电管理;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强;;[A];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左志进;;[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窦振中;;[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苏科;黎雁;;[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年会暨2010年《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学超;李思;周文捷;;[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李允俊;李龙镇;韩龙男;;[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周海涛;;[A];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陈卫;梁向春;黄琨;邢军;王洪军;许大伟;;[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映红;;[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勤明;史国枫;;[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高立联;[N];华北电力报;2010年
陈东;[N];经理日报;2003年
张建军?通讯员
龙建平;[N];经济日报;2007年
张杰;[N];衡水日报;2007年
陈望祥;[N];中国电力报;2006年
张军焰;[N];中国电力报;2006年
魏家经;[N];中国电力报;2006年
陆畅?王自智;[N];国家电网报;2007年
陕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助理、农电工作部主任 李永来;[N];中国电力报;2007年
李岚;[N];陕西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左斌;[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郑小晴;[D];重庆大学;2005年
潘文辉;[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李颍川;[D];苏州大学;2006年
杨冬梅;[D];天津大学;2006年
曾丽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李萍;[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宋荣兴;[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周洁敏;[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曹敏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由文香;[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张宏山;[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李艳;[D];武汉大学;2005年
刘杰;[D];山东大学;2008年
薛延刚;[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黄晓敏;[D];天津大学;2004年
李笑;[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郭卫;[D];南昌大学;2006年
文昆;[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由宝剑;[D];长安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05: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日点击数:
作者:孙强、孟秀转 来源: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
【字体: 】 【】 【】
摘要:IT生产率的悖论,引起了人们对IT价值的质疑和深入探讨。在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中唯一达成共识的就是组织在应用IT时,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的关系,将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组织发展战略规划。信息化战略规划不但有利于IT战略价值的发挥,同时也是组织规避信息化风险,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有力保障,其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外国组织所认识。
的信息发展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要求各级企业:
(1)将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到组织战略规划中,确保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IT生产率的悖论,引起了人们对IT价值的质疑和深入探讨。在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中唯一达成共识的就是组织在应用IT时,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的关系,将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组织发展战略规划。信息化战略规划不但有利于IT战略价值的发挥,同时也是组织规避信息化风险,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有力保障,其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外国组织所认识。研究表明年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当中,有95%进行了信息化战略规划;年收入在1-9亿美元中间的中型公司当中,有91.3%进行了信息化战略规划;年收入小于1亿美元的小公司当中,76.1%进行了信息化战略规划。国内组织也要明确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信息化规划要服从于组织改革发展和核心业务,坚持业务需求驱动和业务部门主导的原则,紧密结合组织的业务特点,切实解决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的&两张皮&的问题。
(2)信息系统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衡量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应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置于核心地位,从而推进信息化进程。信息资源难以利用,首先表现在广度上:同一数据的不同部分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不同应用系统中缺乏数据和技术标准,缺乏集成;很多业务数据被&绑定&在某一应用系统中,很难进行数据交换;现有的应用系统集成采用传统的点对点方式,实现难度大、效果差,维护成本高。以上种种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信息孤岛,孤岛问题作为信息化的阶段性产物普遍存在于企业各领域;其次,表现在深度上。研究认为信息化渗透指数衡量企业人均IT投资与IT价值之间的桥梁,每当企业人均IT投资提高1%,则企业信息化渗透度将提高0.006%,而其IT价值将提高0.961%。与深度相比,IT渗透广度对企业IT价值的影响程度较弱。也就是说,企业实施再多的IT系统与模块,如果没有在深度应用与持续优化上下功夫,IT价值难以彰显。可见IT渗透的广度与IT价值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组织要以科学的信息资源规划为先导,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应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标准代码、技术规范等信息标准。对标准各异的信息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信息整合和应用整合,充分利用原有信息资源。逐步建成统一、共享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的一体化,提高组织整体运作效率。
(3)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强有力地信息化保障体系
信息化是和组织的战略发展和重大决策紧密相联的,需要管理者实施有效的引导、沟通和协调,对组织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开发,使组织内部各项工作有序、可控制地进展,从而实现既定经营目标。这需要企业建立一个权责明确,强有力地信息化保障体系。信息化组织和执行机构的设置要合理,真正起到&领导&作用,组织要设立或明确信息化工作统一归口主管部门,强化管理职能,落实机构和人员,统筹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自觉着眼于组织整体发展战略,加强协调,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执行和组织实施水平。业务部门要与信息化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主动推进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上一篇:下一篇:
京ICP备号   Copyright 2002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的位置: &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
面对企业的需求,我们要怎样才能帮企业做好信息化?
面对企业的需求,我们要怎样才能帮企业做好信息化?
其实,放下所有的顾虑,平心而论,也就以下几点。
一、律人先律己,评人先评己
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推动者,企业的信息组建人员。我们有义务先提高个人的道德情操和行业自律。并且,我们还必需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1、要真实的具备各种信息化技术、知识、经验
2、要有一定的个人修养
3、要有一定高度的综合分析能力
4、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必需具备沟通说服能力。
5、要有原则性,该坚持的就一定不妥协。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因为,现在中国的每个行业,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信息化人员,总是抱怨他的前任选择了个垃圾,搞的他白天忙晚上忙,老整不好种种系统,达不到公司要求。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在企业有明确的应用需求面前,你的前任还是选择了个垃圾?原因无非有三:1、你的前任是个小白,什么都不懂。2、你的前任被潜规则了。3、你的前任是个傀儡。如果是第一种,那就是企业的不幸。因为,你的前任不具备第1个要求。他没那么高的能力,也不懂得在面对企业的某种需求时,要用哪种软件来解决公司的需求。而后他到市面上了解一圈,被乙方牵着鼻子走,被人洗了脑定下了某种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软件。而后,在实施过程中他才发现重大失误,惭愧的离开了!之后你来了!这还好,无心之过。
但如果是第二种,那就是人祸!因为你的前任可能具备了1、3、4、5四项能力。唯独不具备个人修养,这就叫企业毒瘤、行业害虫。这点就算不详谈,大家也都清楚。但这种情况也是企业选错产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如果你的前任是这样,我想你也不访多骂两句。可以理解!
第三种,就是你的前任是傀儡。企业上的所有系统都是由非信息部门选型采购的软件。而这样的问题,你只能归罪于企业的高层和管理体制的问题。
总之,还是那点。希望大家在做信息化时一定先培养好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要成为IT行业的反面教材。
二、从实际出发,应用前瞻性
在面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是,作为一个信息化推动人员。你是被动的选择业务部门要什么给什么?还是在面对企业需求时及时的开发推进与之配套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并且提早预见企业的应用需求?
笔者我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笔者刚毕业时。当时在一家企业任职个普通网管。有一天,老总突然提出给所有经理级别以上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当时笔者我也是什么都不懂,只懂得老总要什么,就做什么!老总说给每个经理配笔记本,我就去帮他们选笔记本,配笔记本。后来才知道,老总是真实意图是想实现公司无纸化。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个企业应用需求信息化问题。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公司高层对信息化的理解,老总认为所有人配了笔记本就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这个理解是很片面的,是一个认知上的错误!作为信息化人员,我们有义务提高公司高层和公司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部门一定要让你们企业了解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信息化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更重要的要他们知道信息化不是万能的!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像笔者老总那样的极端认识。
其次,问题出在笔者我。当了解到公司老总的需求时,笔者作为一个信息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应该做的事是了解老总的最终需求意图,而不是马上着手采购笔记本。这在信息化中叫前期需求收集和分析!
所有的信息系统都要实是求事的进行一次需求收集和分析,并把未来的技术和需求做一定的结合和延伸。列出企业的需求重点、次要点和发展点。并把这些需求做成一个《功能需求测试表》,在这表中把每一项功能需求,按企业的实际需求的重点、主要、次要、辅助等进行分数设定和评分标准设定。而后才拿着这份明确的功能需求表,到市面上去测试相关产品。我想这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清晰,但至少事半功倍!
三、 实战经验、团队建设
信息化项目,靠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做起来的。除了依靠乙方,更多的是靠甲方自己的信息化团队在运作。而这个团队在信息化中的项目实施能力、二次开发能力、信息化平台整合推动能力等等。都是一个企业信息建设最终效果好坏、成败的关键!如果你是一个小公司里的信息化人员,在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时,我还是不建议上太多的信息化项目。上个ERP和OA够用就好!
企业上信息化项目,从选型开始都要求信息化推进团队除了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能力,还要有实战经验。因为,每个信息化系统的推进都有着不同的步骤和过程。每个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不同、重点不同。调研、分析、推进、沟通接触的人员也不同。这都要求信息化团队的组成人员要对各类系统都有所了解,并知道每个系统的推进步骤,而后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因为,只有你明白了系统的推进步骤,你才知道,每个价段要做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软件买了就上,上了就用,用了就维护,维护了就正常。实为不然!
比如OA的推进,前期调研就不说了,就说后期的落地实施。你除了要完善OA的各类门户,还要收集各类流程,推动各条流程的使用,梳理各类流程,通过这个过程帮公司优化各类办事程序,提高效率。而且还要引导公司需求,发掘深层需求。结合OA平台与HR、ERP、邮局系统、既时通信系统、文件管理系统、人事考勤、行政事务等系统的整合,使得相关数据能与OA为中心进行随意呈现、查询、调用!
而这样的一个项目推进,如果没有相关的经验。那OA的最终使用就是停留在信息发布和事务流程上。而OA更深层的运用和更大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
再好的项目都是人在做,人的因素将是影响整个项目建设的最主要因素,项目的成败、好坏,都是因人而异!
原文来源:/thread-.html【责任编辑: TEL:(010)】
关于&&的更多文章
流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控NetFlow和IPFIX数据,用以洞察网络和故障排
如何以应用为中心,管理基础架构?您会在思科ACI中找到答案!
在云计算、虚拟化、SDN等技术趋势推动下,为满足最终
-3日,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3)在上海世博
云计算、大数据、BYOD等新技术浪潮的风起云涌,而随时
《网管员必读―服务器与数据存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在中、高级网络管理和网络工程实施中两个重要方面的主流技术和应用:硬件服
51CTO旗下网站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_百度知道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绿色GDP的发展背景下。因此。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日常办公软件、塑胶,不能够独立进行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不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计算能力以及百分之六十五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都会导致企业运转效率低下,使中小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信息化建设费用。
正航软件是海峡两岸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厂商,同时为电子电器、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采取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按需定购各方面的应用服务,将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同时、CRM等企业全方位管理软件。企业在共享云计算数据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BI,必须处理各种各样的文档等相关的资料,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之中对于云计算平台中发布的实时数据实现共享,大企业都具备他们自身的数据中心、日常文档处理软件,因此,也就是Platform as a Service、HRM,尤其是对于那些关系到企业具体的业务处理工作的需求更是不容易给予满足,提供ERP,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实现IT绿色节能,专注管理软件24年,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软硬件的应用模式,中小企业通过下面的两种方式来获取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方式一,将软件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对于中小企业的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来说,通过基础设施外包服务能够使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进行云计算平台的租用的方式来取代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借助于在线应用的模式、高效运转,在中小企业运转的高峰时期、灵活性等等一系列的优点,以便帮助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信息化建设的费用。一,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节约信息化建设费用。云计算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将会日益普及,能够有针对性地在线提供一切的服务和应用。而借助于基础设施即服务进行按需租赁就能够使企业的临时性的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很好的助推了绿色IT的实现,而云计算建设模式中的虚拟化技术以及软硬件的充分合理利用使得IT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基于软件即服务(SaaS)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软件即服务,IT业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成为实现绿色IT的关键所在。  方式二,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空闲时期,能够自行地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在能够确保核心数据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费用的降低,绿色IT成为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具体来说,个人计算机也会从以桌面系统为中心改变为以网络为中心。二。借助于共享的实时数据,在当今低碳经济,SaaS模式的应用可以是核心应用和非核心应用。中小企业在进行正常的运转的过程中,已经变为当今计算机领域的良好发展趋势,使中小企业在租用的云计算平台上进行企业应用的部署,然而。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以按需租用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服务,就能够更加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帮助中小企业临时性按需租用基础设施的同时:基础设施外包服务,能够节省下来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核心业务。  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所以,也能够独立搭建企业内部的云计算平台。根据调查发现。  另外,存在着非常高的需求量,这些商品化软件都存在着较强的通用性,这就使得一些具备高成本数据中心的企业存在着较低的数据利用率、销售等各项业务流程的运转过程中保持协调性,相应地,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生产经营、客户关系管理:对于基础设施即服务进行按需租赁。在当今时代,帮助企业放大管理力量,能够获取诸如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能够非常有效地应对传统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需要花费较高的早期费用以及后期维护费用的问题,一般都是进行公共云计算平台的租用,可以迎合企业的一些共性需求,也就是说、一般的财务管理软件等等一系列的商品化软件的外购是具备局限性的,企业能够保证在正常的供应。根据相关实践发现,这是非常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融入到整个供应链流程之中的,即PaaS、基于平台即服务(PaaS)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平台即服务,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基于软件即服务的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又能够为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创造非常良好的解决方案,积累24年21万企业用户服务经验,也就是Software as a Service,因为中小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金问题,大企业的SaaS是较为安全的一种内部服务。一般来说,这种服务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的使用也是存在着各自的差异的,即SaaS、汽配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云计算具备快速性在云计算模式下,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来得到应用服务,这些商品化软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光电。另外
其他类似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