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中国投资刷信誉平台可靠吗吗

即刻盤古百度必應
美網站設傳銷式投資騙局圈錢24億 20余萬名中國人受騙
  C 拔除毒瘤
  全國收網,大批傳銷骨幹落網
  偵查中,民警獲取紅通網站主要負責人“龐總”、“成功導師”、“淘寶”、“胡老大”等的QQ號碼及手機號碼。結合前期掌握線索,在上級技術支援下,最終摸清“龐總”真名龐某,“淘寶”真名金某,“成功導師”係郜某夫妻等資訊。
  5月3日,專案組多路出擊,同時行動,對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當日,國內紅通網站創立人之一龐某在河南濮陽落網,郜某夫妻和金某亦相繼歸案。
  為防止網站關閉,專案組爭分奪秒蒐集固定電子證據。以註冊會員中發展下線較多的為目標,偵查員在5萬多人數據中鎖定200多人。同一時間,警方對掌握的其他犯罪嫌疑人進行抓捕。
  5月10日,紅通網站境內工程師謝某在深圳歸案。
  7月,公安部將該案掛牌督辦,發起集群戰役,在全國各地對該團夥的其餘150名骨幹分子收網,拔除了紅通網站在國內的根基。
  在紅通網路傳銷中,下線術語名叫“站街”,可謂生動形象。辦案民警說,到最後,90%的後註冊會員只能“靠邊站”,他們投入的資金都被團夥及上線佔用。
  新聞名詞
  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齊的投機商人“發明”的。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墻補西墻”、“空手套白狼”。
  查爾斯·龐齊(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紀的義大利裔投機商,1903年移民到美國,1919年他開始策劃一個陰謀,騙人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後,狡猾的龐齊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於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齊成功地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收到約1500萬美元“投資”。其後,龐齊過起了奢侈的生活。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讓被利益衝昏頭腦的人們清醒過來,後人稱之為“龐氏騙局”。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過了富豪癮後,1920年8月,龐齊破產了。1949年,龐齊在巴西的一個慈善堂去世。死去時,這個“龐氏騙局”的發明者身無分文。
  “龐齊騙局”如今成為一個專門名詞,意思是指用後來的“投資者”的錢,給前面的“投資者”以回報。
更多新聞v&& 05:36:58
•&·•&·•&
NEWS 猜猜看
新聞辯論會& 第三章 实用技术分析方法
第三章 实用技术分析方法
  &   技术分析方法是趋势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所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同时,也是最适合广大散户投资者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技术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又抽象复杂,笔者个人认为,进行技术分析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那就是在选择标的进行大趋势分析时,应该重点依据均线系统、趋势线、K线形态、黄金分割、量价关系、时间周期,尤其是江恩四方形等这些较为实用的分析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而在具体买卖操作时,可以结合分时走势和一些技术指标来进行。
3.1 &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是技术分析的鼻祖,所以,介绍技术分析方法自然应该首先介绍道氏理论。道氏理论之前的技术分析基本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该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人查尔斯&道斯(Charles Dow),他为了反映市场总体趋势,于1895年创立了著名的道-琼斯平均指数,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有关股市的文章,后人进行了不断的整理和完善,并且不断地予以发扬光大。
3.1.1 &道氏理论概述
   道氏理论的主要原理。
   (1)市场价格指数可以解释和反映市场的大部分行为。这是道氏理论对证券市场的重大贡献,日前,世界上所有的证券交易所都采用一些市场价格指数,在计算方法上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源于道氏理论。
   (2)平均价格包含并消化一切因素,这个原则表明,一切反映供求关系的因素都会由平均市场价格来表现。
   (3)市场波动的三种趋势。道氏认为价格的波动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是,最终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种趋势,即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主要趋势一般在一年以上,次要趋势一般在3星期以上,短期趋势一般就几天,三种趋势的划分为其后出现的波浪理论打下了基础。
   (4)交易量在确定趋势中的作用。趋势的反转点是确定投资的关键,交易量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令人困惑的市场行为。
   (5)唯有发出明确的反转信号之后,才能判断一个趋势的终结。
   (6)收盘价是最重要的价格。道氏理论认为所有价格中,收盘价最重要,甚至认为只用收盘价,不用别的价格。
   【要点提示】必须承认,收盘价的确是最重要的,但是,若是只用收盘价来进行分析,基本上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分时走势的重要性,而若是忽略了这一点,尤其是对于超短线操作来说,显然是有明显缺陷的。比如,经常出现的尾市大幅拉升做盘的情况就会被忽略了,所以,认为无论是哪种分析方法,都需要辩证地分析,应该根据不同的操作风格来适当进行取舍和优化,不能过于绝对化了。
   道氏理论的内容要是真的展开来讲内容就太多了,专门介绍道氏理论的书籍也不在少数。为了突出本书简洁实用的特点,在这里摒弃掉一些对实际分析和操作意义不大的纯理论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在股票分析中,最具有实战意义的,也是被投资者所广泛使用的道氏趋势线方面的相关内容,比如水平线的作用,趋势线的常规画法,趋势线各阶段的相互转换规律,各种不同阶段的操作价值分析,以及假突破应该如何认定和如何处理等问题。
   【要点提示】在这里强调一点,不仅是本节讲述的道氏理论,也包括所有的常用技术分析方法和原理,一般都是可以用到股票市场之外的如期货、外汇等各种金融投资领域的,当然,在具体操作上是有较大差异的。此外,除非是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分析图是运用大家普遍使用的普通坐标。
3.1.2 &水平线的应用技巧
   道氏理论中最主要的分析方法自然是水平线和趋势线了,这些方法由于简单实用,早已成为广大投资者,尤其是趋势投资者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下面就先讲述水平线方面的内容。
   水平线其实就是一根依据一个高点或是低点进行水平延伸的直线,图中画出一些较为重要的水平线之后,就可以很直观地在分析图中清楚地看出目前价格相对于历史走势的阻力位和支撑位的情况。由此投资者就可以分析出目前股价距离最近的阻力位或是支撑位还有多大的距离,价格后续的运行趋势可能怎样,对于阻力位和支撑位的突破是否有效,等等一系列投资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炒股浓缩为4个字就是&高抛低吸&,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相当不容易。而只有较准确预测阻力位和支撑位,才可能买在相对的低点,又卖在相对的高点。
图3-1所示为002056横店东磁2011年1月~2013年3月的日线图。
图3-1 &横店东磁2011年1月~2013年3月的日线图
   有效突破往往是针对于较为重要的高低点而言的,对于一般性的高低点只要是超越了就应该算是突破了。通常大家对于重要高低点的突破标准是&股价突破前期重要高点或低点,连续三天站稳或跌破,且第三天收盘价在重要的高点或低点的3%涨跌幅以上&。
   这个原则对于向上突破来说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于向下突破就要考虑在现实中,跌破重要支撑位之后,通常会有大量的恐慌性抛盘集中涌出,致使股价连续地大跌,那么,要是等破位3天了才能确定是有效突破,显然投资者的损失可能就已经较大了,所以,从实用性和谨慎性原则出发,笔者认为对于通常的向下有效突破的原则应该进行适当修改才好。
【要点提示】要是连续三天收盘价都跌破前期重要低点的幅度达到3%以上,或是盘中跌破前期重要低点的幅度达到6%以上,就可以确定为是对重要低点的有效突破。
上述判断有效突破的原则对于趋势线也是一样适用的,只是将突破前期重要高低点变为突破趋势线而已。
通常所说的有效突破都是指向上的突破,而向下突破往往会以破位来表示。
在现实中,即使是达到有效突破的条件,有不少情况下最终同样会形成突破失败的局面,只能是说在达到有效突破的条件之后,投资者预判后续一定阶段趋势的准确性会更高而已。
   就一天内的走势而言,收盘价突破自然要比仅是盘中突破的确定性更高,而盘中突破的时间越长,突破的确定性往往也越高。
   从横店东磁跨时2年多的K线图中的可以看出,有5条水平线对股价起到了较强的阻力和支撑的作用。其中的G1线是从图中的最高点41.09元延伸而成的,之后的反弹到接近41.09元,也就是接近G1压力线后,形成了明显的双重顶的顶部形态,之后就开始了长期大幅的下跌。由A点低点延伸而成的L1线在被跌破之后,对随后的反弹高点B点也构成明显的压制。
   上图中的L1、L2、L3水平线均是如此,所以,就将它们称为支撑压力线,以突出这种支撑和压力互相转换的关系。各线主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它们被跌破之后,对后续反弹起到明显压制作用的次数分别为1次、2次和3次。
   在横店东磁运行趋势中较为重要的4条支撑线被跌破之后,在随后的反弹过程中有3次都是无法超越该线的,这就告诉大家,只要是较重要的支撑线被跌破,最好就不要再心存幻想,应该及时出局,以规避后续很可能出现的较大幅度的下跌才是。
   现在就来分析一下C支撑线,股价在回落到Y点之后在该线构附近构成了短期有效的支撑,之后股价出现了一定力度的反弹,说明该线还是有一定支撑作用的,但是,为什么跌破了C支撑线之后,反弹高点D点却可以突破该线而出现较大的反弹,而没有像图中的其他几条支撑线那样,一旦被跌破,股价后续的反弹就无法超越呢?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由于横店东磁前期跌幅过大之故,该股从41.09元的高位,在短短的80个交易日就下跌到了23.67元,跌幅高达42%,积蓄了较强的超跌反弹的动能,所以,出现一个较有力度的反弹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也不能说C支撑线对破位之后的反弹就没有一点预测的价值了,因为,在D点之前的前一个反弹高点,就是在接近C支撑线附近而回落的,而且,D点也仅是很短暂地超越C支撑线较少价格。
   【要点提示】之前的支撑位被有效跌破之后,就会演变为之后股价反弹时的重要压力位了;之前的阻力位被有效突破之后,就会演变为之后股价回调时的重要支撑位,这种阻力位和支撑位的相互转换也是技术分析中很重要的一种规律。
   上面讲述的是主要趋势为下跌趋势的案例,下面再以一个主要趋势为上升趋势的股票来进一步讲述水平线的使用,
图3-2所示为300202聚龙股份上市至2013年6月的日线图。
图3-2 &聚龙股份上市至2013年6月的日线图
   图3-2中将重要的支撑线和压力线画出,就可以看到低点是明显不断抬高的,这就说明该股是处于大趋势不断上涨的阶段。其中以L1线为分水岭,又可以分为2个阶段,在没有突破L1线以前,聚龙股份虽然总体也是处于上涨趋势,但是,涨速相当缓慢,几乎类似于箱体整理的格局。在突破L1阻力位之后,股价的上涨就明显加速了。在突破L2线之后,也同样出现加速的大涨行情。
   在这里说明一下,若是股价处于明显加速上涨阶段,往往回调的重要低点是不会距离前一个较重要低点过近的,而往往会回调到前高点附近就止跌了。比如上图中的D点在跌到B点的上涨高点的上方就企稳了,而没有跌到C低点上方才企稳。因为,若是回调过度的话,股票原有的良好上涨趋势是否还会延续,就会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了。
   【要点提示】有效突破由多个较为接近的高点或是低点所组成的较重要阻力位或是支撑位之后,往往就会出现一轮较大的上涨行情,或是一轮较为惨烈的下跌行情。而且,即使是大趋势处于上涨过程中的股票,前期的阶段性高点往往也会对股价短期的走势构成较大压力,有时候也是要经过几次的反复才可以突破过去的。
3.1.3 &趋势线的应用技巧
   上节讲述了水平线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其实,水平线就是运行速率为0的特殊趋势线。价格运行趋势有三种,即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和震荡趋势。一系列逐步抬高的高点和低点就构成了上升趋势;相反,一系列逐步降低的高点和低点就构成了下降趋势;若是高点和低点在一段时期内高度大体较为接近,那么就属于震荡趋势,也就是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趋势。
   在没有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做空工具出现以前,投资者只能做多才能盈利。那么,自然应该关注大趋势处于上升趋势的股票。而在有了上述做空工具之后,下跌趋势的股票也就不再只能是避而远之了,相反,只要你的方向判断正确,同样可以提供一些较好的做空盈利的机会。而盘整趋势由于大的方向无法确定,而且波动的空间往往较为有限,所以,无论是做多还是做空都难以有太大的机会,所以,震荡趋势通常不是我们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趋势线在实际运用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画出的趋势线应该将所有的K线都分隔在趋势线的一侧。
   (2)当出现了新的明显阶段性高低点,而且,使得K线在原有趋势线形成了两侧分布的情况,应该考虑对趋势线进行修正。
   (3)时间跨度越长,在一条趋势线上受到的阻力和支撑的次数越多,那么,趋势线的作用往往就越强,趋势线的级别通常也是较高的。
   (4)由于主要趋势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的,整个趋势都是一目了然的,为了使得分析图较为简洁,一般不用将主要的趋势线画出来,只需要画出次要趋势线和短期趋势线即可。当然,在发觉价格距离主要趋势线较为接近时,就必须画出主要趋势线以便于分析。
   下面先主要讲述一下支撑线和压力线之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和规律,
图3-3所示为600030中信证券2008年9月~2010年2月的日线图。
图3-3 &中信证券2008年9月~2010年2月的日线图
   要想较可靠地确定中信证券近一年的较大上涨趋势可能终结,就必须要等到B点和C点构成的上升趋势线在T点被有效跌破才行,那样的准确性虽然较高,可以规避中信证券之后下跌到8.61元的大跌风险,但是,要是据此才卖出的话,显然也是无法让投资者有一个较好收益的,因为,股价也已经从最高的24.6元,下跌到了16.39元,跌幅高达33%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画出更小级别的多条趋势线,以便可以及时地把握卖出的时机。
图3-4所示为600030中信证券2008年12月~2009年9月的日线图。
图3-4 &中信证券2008年12月~2009年9月的日线图
   图中的3条由高到低排列的,线条逐步加粗的L1、L2、L3趋势线,表示了由小到大的3个级别的上升趋势。由于L1和L2线均是较小级别的趋势线,所以,就应该采取以第一天收盘价跌破趋势线就作为卖出点更好一些,下面就来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那么,跌破L1线应该是卖在了22.08元;跌破L2线,次日开盘价就卖出应该是卖在了19.44元;这两种卖法显然比等到跌破L3线的17.05元才卖出要强得多。
   在从上到下,每跌破一条上升趋势线,也就预示着那条趋势线支撑股价的作用已经失效,需要重新确定下一道支撑线了。当然,对于较为重要的少数大级别趋势线,还是具备继续保留以观察该线对后续反弹高点的压制作用的。
   这里又牵扯到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保证不过于提前出局的前提下,又可以尽可能在大趋势明显逆转前及时进行卖出,不能不说这种要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兼顾的,只有对股市各个方面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的极少数高手,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这种较为理想的境界。要想走在趋势的前面,很多情况下是要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尤其是分析当时所处环境的基本面情况才可以做到的。当然,这些方面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给大家介绍清楚的,本书在后面会循序渐进地进行论述。
   不过,针对本例中的中信证券整体走势,可以看出,从9.04元上涨到24.6元,股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涨了1.72倍,尤其是从14.74元到24.6元的主升浪,在短短的48个交易日就大涨了67%,可见短中期的涨幅均很大了。所以,在此种情况下,就应该更多地考虑用跌破较小级别的趋势线就马上出局的操作策略才较为稳妥。涨幅过大往往不久就很可能面临着短期较大的调整,甚至是大趋势逆转的压力,尤其是在大盘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上面讲述了上升趋势线的相关知识,下面还是通过一个主要趋势是下降趋势的走势图,来分析在大趋势向下的情况下是否具有较好的交易机会。
   图3-5所示为002056横店东磁2010年10月~2012年4月的日线图。
图3-5 &横店东磁2010年10月~2012年4月的日线图
   X1、X2和X3下降趋势线是与横店东磁主要下降趋势方向一致的次要趋势,S1、S2和S3是与主要趋势方向相反的,在分别探底之后突破X1、X2和X3压制的反弹低点的支撑趋势线,图中用实心箭头表示突破X系列下降趋势线之后出现的买点,用空心箭头表示价格跌破S系列上升趋势线之后出现的卖点。那么,在不考虑各种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依次计算3次买卖的盈利情况分别为1.8%、4.6%和0.3%,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所进行的3次操作可以很明显看出,即使是突破了X系列下降趋势线,随后产生的反弹的力度也是很有限和难以把握的,事实也说明,此种简单的买卖方法也是缺乏实用价值的,是有待商榷和完善的。
   【要点提示】虽然通过运用大级别趋势线突破之后买入,在跌破较小级别趋势线后就卖出,以及运用多种技术分析方法来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在下降趋势中操作的盈利空间和成功率,但是,对于大趋势明显向下的股票,最好还是不要参与为好。
3.2 &均线理论
   移动平均线,又常称为均线,一般用MA表示,它代表在一段时间内买入股票的平均成本,反映了股价在一定时期内的强弱和运行趋势。移动平均线是以道氏理论的&平均成本概念&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状况,进而反映价格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
   在所有的技术分析方法中,均线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可以说是进行资本市场投资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分析方法。同时,投资者熟知的很多技术指标也都是依据不同的方法由均线理论演变而来的。所以,只要深刻理解了均线理论,那么,对于大量的技术指标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3.2.1 &均线的基本知识
   移动平均线是由美国投资专家葛兰维尔(Joseph E. Granville)所创立,1962年7月,葛兰维尔在他出版的新书《葛兰维尔投资法则:对付股价变动最有效的策略》中表述了他的最新发明&&移动平均线。随后移动平均线这一反映趋势的实用分析工具很快就风靡全球。均线理论将道氏理论具体地加以量化,从均线的不同变动中去预测股价未来各个周期的变动方向,为投资提供决策的依据。
   算术移动平均线,就是将N天的收盘价相加再除以N,就得到了第N天的算术移动平均线的数值。从其计算方法上看,它有以下几个技术特征:即追踪趋势,滞后性,稳定性,助涨助跌性,以及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多种特性。
   介绍均线,就有必要先讲解葛兰维尔均线八大法则,主要内容如下:
   (1)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移动平均线为买进信号。
   (2)股价虽跌破上升的均线,但不久又调头向上,并运行于均线的上方,此时可加码买进。
   (3)股价位于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未跌破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4)股价跌破均线,并远离均线时,很有可能产生一个较有力的短期反弹,这也是买进信号。但要记住,反弹后仍将继续下挫,因而不可恋战。这是因为大势已经转弱,久战势必被套牢。
   (5)平均线走势从上升逐渐转入下跌,而股价从平均线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线时,是卖出信号。
   (6)股价虽反弹突破均线,但不久又跌到均线之下,而此时均线仍向右下倾斜时,这也是卖出信号。
   (7)股价位于均线下方运行,反弹时未突破均线又出现下跌趋势,此时为卖出时机。
   (8)股价急速上涨远离上升的平均线时,投资风险激增,随时可能出现回调,这通常也是一个卖出信号。
   以上都是较为笼统的判定原则,在实践运用中要远比这复杂得多,其中较便于操作而且确定性相对较强的是第1、2、3、5、6、7条;由于不同股票的走势差异会很大,到底涨跌到哪种程度才适合买入和卖出是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界定的,因此,第4条和第8条由于比较抽象,在具体把握上有较大的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必须要借助其他分析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
   【要点提示】葛兰维尔均线八大法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笼统运用法则,在具体运用中还需要有更加细致的界定才能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上面的八大法则要是针对于较为长期的均线(60日,120日,250日)来说,准确性通常还是较高的,但是,对于较为短期的均线来说,准确性就较低了,当然,也不能说它因此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只是需要更多结合其他方面的情况来综合分析才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结合图片以便于理解上面的均线八大法则,图3-6所示为葛兰维尔均线八大法则示意图。
图3-6 &葛兰维尔均线八大法则示意图
   移动平均线是将某一段时间的收盘价相加再除以该周期。比如:日线MA20就是20天的收盘价相加再除以20得来的。举例:一只股票最近5天的收盘价分别为8元、8.6元、8.1元、8.3元和8.8元,那么,该股的5日均线,即MA5=(8+8.6+8.1+8.3+8.8)/5=8.36元。
   移动平均线最常用的参数有5天、10天、20天、60天、120天和250天。这些参数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们大体上分别表示一周、两周、一月、一季度、半年和一年的交易周期。其中,MA5和MA10是短期移动平均线,是短线操作的重要参照指标。MA20和MA60是中期均线指标,其中MA20也可以作为短线中最长的周期来对待,因为,短期最强势的股票在一波流畅的上涨过程中,往往是不易跌破MA20的;MA120和MA250是长期均线指标。除了上述最常用的均线以外,在实际分析过程中MA30和MA90也会不时地用到。
   在股票分析软件上,若是均线数量太少,就难以全面地把握股票的整体运行趋势,但是,均线的数量太多,就会导致分析图比较凌乱,不利于准确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由于30日均线和20日均线较为接近,所以,通常认为依据投资者自己的操作风格,在MA20和MA30中只选择一项也是可以的。20日均线往往是短线强势股的生命线,对强势股运行趋势通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30日均线对于中线投资来说作用往往更大一些,此外,30日均线对有的短线股票也具有较强的作用,所以,建议投资者还可以保留30日均线。90日均线对于中线显得长了些,但是,对于长线而又显得短了一些。90日均线的前面已经有了60日的季度线,后面又有120日的半年线,所以,在日常的短中期趋势分析中留着90日均线的意义不大,但是,90日均线在判断大盘牛熊逆转的大趋势方面却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这一点将在后续分析大盘的章节中会进一步论述。当然了,还有很多投资者喜欢自己设置均线参数,其实,只要深刻地理解了均线理论的内涵,这样做也未尝不可。
   均线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一是稳定性和滞后性,二是助涨助跌性。
   稳定性和滞后性:移动平均线不会像日K线那样频繁地起起落落,而是起落得相当平稳。向上的通常较为缓慢,而向下时也同样会缓慢下行。周期越短的均线反应越敏感,周期越长的均线就越迟钝和滞后。正是因为均线的这一特性,其好处就是可以过滤掉很短期内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于未来趋势研判的不利影响,使得投资者对后续一段趋势的预判可以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但是,其缺点就是在股票遭遇重大利空、主力出货等不利因素而导致股价快速大跌时,移动平均线,特别是长期移动平均线的变动往往过于迟缓,拐头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股价的趋势,具有的滞后性特点是很明显的。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是要更多地结合基本面因素和其他分析方法来补充分析的。
   助涨助跌性:当股价突破了移动平均线之后,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突破,实际上都是支撑线和压力线被突破,它往往就会起到进一步对趋势加强的惯性作用,所以,均线也都具有支撑线和压力线所具备的特性,即助涨助跌的特性。
   除了我们最常用的算术移动平均线以外,较常用的还有加权移动平均线。算术移动平均线是仅以一定期间价格的平均值来计算的,而加权移动平均线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加权处理,比较常见的是将最新价格的权重加大的加权移动平均线,和将成交量作为权重反映到计算公式中的成本均线。这些不是讲述的重点。因为,均线系统的运用原理都是相通的,只要真正对最基本的移动平均线了解透彻了,其他的均线理解起来也是很容易的。
   【要点提示】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均线系统,以及在什么阶段应该更注重何种均线的作用,主要是根据投资者的操作风格、不同股票的运行特性,以及股票目前所处的位置来决定的。
3.2.2 &均线的运用要点
   从股价的整个运行过程来看,大多是处于较小周期的多头和空头趋势的不断交替变化之中,而在二者之间往往是震荡盘整格局穿插其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下面就分别就对均线的形态和运用进行简明扼要的论述。
1.均线的多头排列和均线的空头排列
   均线的多头排列表示目前股价进入较为良好的上升阶段。投资者一般主要也应该选择这种形态的股票来操作。依据使用均线参数的不同,就会有多种均线的多头排列方式,不过,通常是5日、10日、20日、60日均线由上而下依次排列就可称之为均线多头排列了。强调一点,若是半年线,甚至是年线也和上述均线构成多头排列,那么,往往后续上涨的时间和空间会更加乐观。
   在均线呈现多头排列之后,不同操作风格的投资者往往是会在股价跌到相对应的较短期均线附近来买入,以下破较长期的重要均线的支撑位来考虑止损的。比如:在股价首次大幅快速的跌到5日和10日均线上方,往往就是短线投资者一次较好的买点,而在股价跌破20日均线时往往会考虑止损。而对于中期投资者来说,股价仅跌到10日均线一般是不具备较大吸引力的,往往是要至少跌到30日均线,甚至是60日均线才会考虑进场的,中线投资者在股价跌破90日均线,或是120日的半年线之后往往才会考虑止损。
   均线空头排列与均线多头排列正好相反,即60日、20日、10日和5日均线依次从上至下排列。均线空头排列表示目前股价处于下跌阶段,由于此种状态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所以,此种情况下投资者不宜轻易介入。图3-7所示为601628中国人寿2012年11月~2013年4月的日线图。
   在均线系统刚出现多头排列之后,若是短期内股价涨幅过大,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回调震荡,不过,这通常就是一次较好的低吸介入时机。此种情况下回调的幅度一般不会太大,往往是会在10日均线和20日均线附近就会企稳。需要说明一点,均线刚刚处于多头排列之后,往往预示着股价后续还有一定的上涨动力,通常还是
图3-7 &中国人寿2012年11月~2013年4月的日线图
可以择机介入的。但是,由于股票下跌时的速度往往比上涨时更快速,在均线刚处于空头排列的状态时,股价往往已经下跌很多了,因此,均线空头排列更多只是表明目前股票是处于空头状态之中,是不能作为一种较好的止损方法来使用的,因为那样做的话就太滞后了。
   图3-8所示为600016民生银行2012年10月~2013年4月的日线图。
图3-8 &民生银行2012年10月~2013年4月的日线图
   在日,民生银行当天的5日、10日、20日、60日和120日均线分别为6.24元、6.17元、6.15元、5.9元和5.84元。而且250日线为5.85元,也是和120日线几乎是黏合在一起的。随后的第4天,股价上涨4.46%,形成了明显的突破,之后股价在42个交易日最高涨幅就达到了82%。
   【要点提示】对于中长线投资者来说,应该尽可能多包含几条均线来分析为好,不仅应该必须将60日均线考虑在内,而且还应该包括半年线,甚至年线都放在均线多头排列的范围之内,这样的话,往往会大大增加捕捉到大行情的机会。
2.均线的收敛
   均线的收敛是指各条均线之间的距离逐步接近,汇聚于较小的范围。当多条均线出现收敛迹象时就意味着市场成本趋于一致,此时就处于将选择运行方向的关键变盘时点。一旦方向明确了,那么,后续往往就会有较强的驱动力将这种趋势延续一段时间。此种情况下是投资者需要高度关注的敏感时点,随时要做好介入或是出局的准备才行。均线收敛在股价的运行过程中是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出现一次的,这里所说的均线收敛通常是指5日、10日和20日三条均线之间的收敛。当然,形成均线收敛状态的常用均线数量越多,预示着选择方向之后的力度往往越大,不过,出现的概率也是在相应降低的。图3-9所示为600036招商银行2011年12月~2012年3月的日线图。
图3-9 &招商银行2011年12月~2012年3月的日线
   【要点提示】断头铡刀形态是指当时5日,10日和20日均线距离较近,出现一根较大的阴线将5日、10日和20日(或30日)均线都击穿的较为恶劣的形态,断头铡刀形态大多出现在大盘或股票价格的阶段性顶部附近,在各条均线相互之间的距离较为接近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断头铡刀形态,往往就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较为典型的见顶卖出信号。
当多条均线高度汇集于较小的范围以内,此时就处于将选择运行方向的关键变盘时点,一旦选择了运行的方向,往往就会延续一段时间。汇集处的均线数量越多,后续运行的强度越大。
3.金叉和死叉
   通常短期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均线就叫作金叉,反之,短期均线从上向下穿越长期均线就叫作死叉。但是,从实际运用中发现,如果两条均线都是较短期的均线,且其中的长期均线向下或变缓,同时短期均线向上穿越的金叉,在很多时候用它们之间的金叉来作为买入信号就很不可靠。不过,要是在交叉时这两条均线都处于上升的状态,那么,其准确性就会有所提高了。因此,就将两条均是较短周期的均线,在其中较短期均线上穿较长期均线时,两条均线都处于上升状况的交叉称为黄金交叉。而对于中长期均线之间的交叉,就不适合有过多的限制了,因为,想要让它们处于拐头向上的状态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周期越短的均线之间的金叉和死叉出现的频率越高,准确率越低。用中期均线(20日均线或是30日均线)与长期均线之间的金叉和死叉作为买卖信号往往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在底部和顶部震荡的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当然,应该用比买入时所采用的均线周期更短的均线之间的死叉来作为卖出信号才更好,因为,除了&V&形反转等少数的底部形态以外,通常形成底部所需要的时间都较长,但是形成顶部的时间往往都较短,下跌一般都是比上涨更加快速的。
   图3-10所示为上证指数2011年12月~2012年3月的日线图。
   图3-10中虽然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不过,股价很快又出现了反弹,这是因为此时发生的交叉10日均线的方向还是向上的,这也意味着,多方还没有完全对后市一致看空,股价短期通常还会有所反复。但是,在随后再一次出现死叉时,不仅5日均线再次从上方下穿10日均线,连10日均线也从向上转为了向下的状态。此种情况就表明多方的力量在不断地减弱,后续往往会进入下跌的过程。
图3-10 &上证指数2011年12月~2012年3月的日线图
   在之前经过较长时间的下跌,或是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之后,若是60日均线与120日线或是250日线发生交叉,那么,往往就意味着后续会有一波较好的上涨行情。相反,在之前经过较长时间的上涨,尤其是已经有较大涨幅的情况下,要是60日均线和120日线发生死叉,也说明大的上升趋势很可能将发生逆转。
   图3-11所示为上证指数2005年12月~2010年3月的日线图。
图3-11 &上证指数2005年12月~2010年3月的日线图
   在上面4年多的大盘走势中,每一轮行情均只出现了唯一一次60日均线和120日均线的金叉和死叉,可见,依据此项买卖信号来进行操作,就可以轻松抓住两轮大涨行情中的主要上涨阶段。
   【要点提示】若是在均线形成多头排列之时,股价短期出现了较大的涨幅,就要小心股价短期可能随时会出现调整,那么,等到股价回调之后再考虑介入为好。
4.均线交错
   均线交错是指有的均线处于向上的趋势,而有的均线又处于向下的趋势的一种看似较为混乱,但是却又十分常见的均线状态,此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使得投资者对于股票后续的走势不容易把握,不过,只要掌握了一些股票运行的通常规律,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的。
   图3-12所示为000050深天马A 月的日线图。
图3-12 &深天马月的日线图
   深天马A在A点那根大阴线的次日,5日均线死叉10日均线,10日均线死叉20日均线。但是,股价又是处于60日均线、半年线和年线之上,那么,在此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判断股票的后续走势呢?
   大家知道,分析股票的走势要是不加上期限的前提的话,那么,就是不严谨和缺乏意义的。所以,分析走势必须要考虑短期、中期或是长期趋势来分别论述才行。前面在讲金叉和死叉时说过,一般出现死叉就应该先出局,因为,后续往往会有较大的跌幅出现。在本例中就意味着要在A点的次日收盘前卖掉,但是,要是这样操作就刚好卖在了阶段性的最低价附近了。
   对于前期涨幅过大,下方又没有任何中长期均线支撑的形态来讲,遇到短期均线死叉就及时出局通常是对的。但是,在本例中,在出现死叉时股价处于所有的中长期均线之上,而且,A点短期破位之后,距离这几条均线的距离都很近,这样,这些均线通常就会对股价构成强有力的支撑。在此种情况下,就不能等到短期出现死叉之后才卖出了,因为,那样操作就太滞后了。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在A点前一天就设置好只要股价跌破20日均线,或是跌破A点前2天的那根阴线的最低价8.26元就马上出局。若是如此,那么,在A点当天一开盘就知道应该马上出局了,这样,当天就可以规避5%以上的跌幅了。
   当然,要是没有及时出局,就应该等待之后反弹再择机出局才对。因为像60日、120日和250日均线这些比较长期和重要的常用均线一旦被突破较长时间后,那么在第一次回调到这些均线附近(通常都是在均线上方)时,往往就会出现较有力度的反弹。
   图3-12中有很多天都出现过中阴线或是大阴线,但是,对股票走势影响最大的绝不是按照哪天的跌幅大来衡量的,而是按照是否处于变盘的关键时间点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在那个敏感时点,要是该天收出一根中阴线,那么,后续相当长的时间里股价都会处于下跌之中,反之亦然。显然,在股价站上60日均线和B点之间的几个月时间里,B点是最为关键的一天,那天深天马A下跌了3.16%,之后股价一路大跌。其次,就是A点,当天大跌了8.31%,虽然没过几天股价又进入了反弹阶段,但是,那天的大跌标志着之前一路流畅上涨的趋势已经终结,后续一段时间股价将进入震荡格局。无论是B点还是A点,都可以看出各短期均线之间处于距离很近的收敛状态,变盘自然一触即发了。
   可见,A点和B点就是股价运行趋势的分水岭,在A点前主要是上升趋势,20日均线始终保持向上,在A点和B点之间股价处于震荡格局,短期均线上下交错,彼此之间的距离也逐步收窄直到变盘;在B点破位之后,股价进入明显的下跌趋势,短期均线呈现空头排列。
   最后强调一点,B点破位之后第二次跌到250日线附近,在这里通常就不会再有第一次跌到年线那样较有力度的反弹出现了,因为,往往只有短期快速大幅度地第一次接近重要的长期均线之后反弹的力度才较大,而且,深天马此时已经跌破前期重要的阶段性低点,该股大趋势恶化的迹象是较明显的,所以,自然很少有投资者愿意参与,也就缺乏大幅反弹的动能了。相反,在跌破半年线和年线的支撑后,通常后续又会出现一轮下跌。
   虽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仅仅依靠任何一种单一的技术分析手段都无法保证较好的效果,但是,只要把握好了均线使用的大体操作原则,那么,至少较大的风险还是可以规避的,而在有较好机会时,也是可以捕捉到一些机会的。
【要点提示】半年线和年线这些比较长期和重要的均线一旦被突破较长时间后,那么,在第一次回调到这些均线附近时,往往就会出现一定力度的反弹。
在下跌期间应该尽量回避操作,在下跌趋势得到遏制,股价处于震荡阶段时,若是支撑位和阻力位较容易判断的情况下,也可适当进行高抛低吸,当然也可以继续观察,直到均线呈现收敛状态之后明确向上突破再积极介入,在良好的金叉形态刚刚形成之初可择机加码买进。在前期出现了较大涨幅,当前短期均线出现死叉时,往往就应该择机出局了。
3.3 &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该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保留三位数字的近似值就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之为黄金分割。这个数值不仅在绘画、雕塑、建筑、工程设计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它在金融投资领域中也具有异常神奇的作用,也基于此发明了股市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
3.3.1 &黄金分割率的起源与特点
   数学家斐波那契在13世纪写了一本书,是关于一些奇异数字的组合方面的,这些奇异数字的组合是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前面两数字的和:2=1+1、3=2+1、5=3+2、8=5+3&&,这样依次类推。有人说这些数字是他研究金字塔得出的。金字塔和上列奇异数字息息相关。金字塔的几何形状有五个面,八个边,总数为十三个层面。由任何一边看去,都可以看到三个层面。金字塔的长度为5813寸(5-8-13),而高和底的百分比率是0.618,那即是上述神秘数字的任何相邻两个大约的比率,比如55/89&0.618,89/144&0.618,144/233&0.618。另外,一个金字塔五角形面的任何一边长度都等于这个五角形对角线的0.618。
   这组数字十分有趣,0.618的倒数是1.618。比如144/89&1.168、233/144&1.168,而0.618&1.168&1,所以0.618和1.618就叫作黄金分割率。
   黄金分割率的最基本公式是将1分割为0.618和0.382,它们至少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数列中任一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2)前一数字与后一数字之比例,趋近于一固定常数,即0.618。
   (3)后一数字与前一数字之比例,趋近于1.618。
   (4)1.618与0.618互为倒数,其乘积则约等于1。
   (5)任一数字如与后两数字相比,其值趋近于2.618;如与前两数字相比,其值则趋近于0.382。
   除了上述的两个基本比值0.618和0.382以外,还有下列两组神秘比值。
   (1)0.191、0.382、0.5、0.618、0.809。
   (2)1、1.382、1.5、1.618、2、2.382、2.618。
   黄金分割不仅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金融投资分析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1.382和1.618在预测上涨趋势中的阻力位时较常用以外,2.618在对后一波极限涨幅进行预测时也会用到。就调整幅度而言,强弱次序依次为0.382、0.5和0.618,就反弹的力度来说正好相反,即强弱次序依次为0.618、0.5和0.382,下面就分别对这些主要的比值采用大盘指数来进行分析。
   【要点提示】在所有的数值中,最重要的是0.382、0.5、0.618、1.382和1.618这五个值。小于1的数值是对股票回调幅度以及反弹高度进行预测时经常会用到的数值。大于1的数值是预测股价破位之后的下跌支撑位,以及突破阻力位之后预测上涨压力位会用到的数值。
3.3.2 &0.382分割位的应用
   图3-13所示为上证指数2010年3月~2010年12月的日线图中回调至0.382附近的幅度。
图3-13 &上证指数2010年3月~2010年12月的日线图
   图3-13中由于调整的时间较长,所以浮筹清理得较为彻底,在突破箱体整理格局的箱顶之后,指数就出现了明显的加速上涨。
   图3-14所示为上证指数2011年4月~2013年3月的日线图中反弹至0.382附近的幅度。
图3-14 &上证指数2011年4月~2013年3月的日线图
   上图中2478点和2454点的2个反弹高点均没有超越自3067点重要高点下跌到2132点的下跌幅度的0.382幅度,随后跌破2132的重要低点,指数再次反弹接近前期的2个高点,但是,前期的2个高点明显对指数构成强力压制,指数到此就只能继续回落了。
   图3-15所示为上证指数2006年4月~2013年3月的日线图中反弹至0.382附近的幅度。
图3-15 &上证指数2006年4月~2013年3月的日线图
   上面运用大量的历史走势,说明了通常的回调若是达到之前上涨幅度的0.382附近,那么,往往就表示这是一个强势回调,后续继续上涨的概率较大;若是反弹只是处于0.382的幅度附近,那么,通常说明只是一个弱势反弹,后续继续下跌的概率较大。
3.3.3 &0.5分割位的应用
   下面来介绍半分位,也就是0.5分割位在股市中对于回调和反弹的作用了。这个数值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不管是对于上涨趋势中的回调,还是下跌趋势中的反弹,达到一半的位置是一个强弱的重要分水岭,一旦超越这个界限,就预示着后续趋势逆转的概率在增大。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看出,在上升趋势中一旦回调达到0.5,后续再创新高的概率就会较低,相反,在下降趋势中一旦反弹超过了0.5,那么,后续继续上涨的概率就会增加。
   图3-16所示为上证指数月的日线图中回调至0.5附近的幅度。
图3-16 &上证指数月的日线图
   2007年的&5.30&大跌相信让许多老股民都记忆犹新,其实在这个点位随时可能出现大跌是很容易预见到的,只是不清楚具体会从哪一天开始大跌而已。因为一是股市从998点上涨到4300多点涨幅实在过大了,期间也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二是政府在那时明显不断地对市场投资者发出风险提示,主要是认为市场对绩差股的非理性炒作过于严重,上层对股市的干预必然要反映到指数的下跌中来。在股市继续高歌猛进,依然对善意的风险提示置之不理之后,管理层就开始痛下猛药,将印花税由0.1%上调到了0.3%,这就直接导致了股市在短期内的大跌,上证指数在5个交易日就从4336点大跌到了3404点,期间大量的股票连续四五个跌停,可谓哀鸿遍野。然而,在跌到3404点那天的低位就不应该是恐慌的时候了,因为,短期风险已经快速充分得到释放,就算是大盘后续无法再创新高,依据股市的运行规律,此时短期明显已经严重超跌,也是应该随时会出现一个报复性的反弹的时候了。再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来分析一下,从2451点上涨到4336点回调的0.5分割位是在3438点,期间的最低点3404点距离这个0.5分割位也仅有30多点而已了。因此,大盘在下跌到3404点之后就企稳继续上涨。
   【要点提示】炒股要听得懂上层的意思,不要和政府对着干,否则,无异于螳臂当车。至于为什么在出现重大利空之后,股市还是出现了一轮大涨,这是由于在&5.30&大跌之后,市场投资者害怕若是再过分炒作绩差股会遭到上层更严厉的打压,随后就顺应上层的意图纷纷抛弃绩差股,而展开了以权重绩优股为主导的最后一轮疯狂上涨行情,所以,才导致大盘最后又上涨到了6124点之后才见顶。其实,大量的非权重股在4000多点就提前见顶了。
   图3-17所示为上证指数2007年7月~2008年3月的日线图中反弹至0.5附近的幅度。
图3-17 &上证指数2007年7月~2008年3月的日线图
3.3.4 &0.618黄金分割的应用
   下面就讲述大众最为熟知的0.618黄金分割位在股市中的巨大作用。图3-18所示为上证指数2009年9月~2010年5月的日线图中回调到0.382和0.618附近的幅度。
图3-18 &上证指数2009年9月~2010年5月的日线图
   图3-18中指数先是两次跌到了0.382的回调位企稳反弹,之后又跌到0.618的回调位企稳反弹,黄金分割比值在指数几次调整到支撑位附近时均起到了很好的预测作用,所不同的是跌到0.382位置的反弹时间很短,仅仅一周而已,而始于0.618位的反弹却是持续了2个多月。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调整的幅度较大,自然反弹的力度更大,时间也会更长。二是因为0.618的作用本来就是所有黄金分割比例数值中最强的。其他的黄金分割数值都是在0.618基础上的不同延伸。
   图3-19所示为上证指数2010年7月~2011年3月的日线图中回调到0.618附近的幅度。
   图3-19中两次在回落到0.618附近的2661点企稳反弹,第一次的力度很强,距离前高点也较近。第二次回落之后在略低于前低点企稳反弹,虽然反弹也持续了20天,但是,力度明显要弱于第一次。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前一次回调到0.618附近已经出现过了一轮很强劲的反弹,将做多的动能充分释放了。二是第二次回调还跌破了前期重要低点,连续过深的回调对市场的信心打击很大,使得对指数中期看空的投资者增加,这就导致后续反弹的力度难以太大。
图3-19 &上证指数2010年7月~2011年3月的日线图
   图3-20所示为上证指数2008年9月~2011年2月的日线图中回调到0.618附近的幅度。
图3-20 &上证指数2008年9月~2011年2月的日线图
   图3-21所示为深成指2005年5月~2013年4月的日线图中反弹到0.618附近的幅度。
图3-21 &深成指2005年5月~2013年4月的日线图
3.3.5 &1.382、1.618和2.618比值的应用
   图3-22所示为上证指数2010年2月~2013年4月破位之后到1.382比值附近的日线图。
图3-22 &上证指数2010年2月~2013年4月的日线图
   图3-23所示为上证指数2001年7月~2006年11月的日线图中破位跌到1.618附近的幅度。
图3-23 &上证指数2001年7月~2006年11月的日线图
   图3-23从1783点的重要高点跌破由1312点和1307点组成的强支撑位之后,一直跌到了以1783点为基准,以1783点到1307点之间宽度的1.618倍附近的重要历史大底998点。
   黄金分割数列中还有一个不太常用的2.618比值,因为该数值较大,也就意味着只有出现极其惨烈的暴跌和疯狂的上涨的情况下,该比值才可能发挥预测的作用,那么,在A股不长的历史走势中就不太容易找出这样较为极端的走势来了。图3-24所示为上证指数1993年5月~1994年12月的日线图中破位跌到2.618附近的幅度。
   在图3-24中,以十分接近的两个高点1042点和1045点构成一个箱体的上沿,又以十分接近的两个低点778点和775点构成箱体的下沿。在指数跌破这个大箱体之后,就一路下跌到了以1045点为箱顶,以775点为箱底,价位为箱体的2.618倍的326点大底处才止跌。还是来计算一下,775&()&1.618=338点,与实际的326点也只相差12点而已!
图3-24 &上证指数1993年5月~1994年12月的日线图
   图3-25所示为上证指数2001年9月~2007年3月的日线图中突破后达到2.618附近的幅度。
图3-25 &上证指数2001年9月~2007年3月的日线图
   在3-25图中,以十分接近的3个高点1776点、1783点和1757点构在此附近构成了股价上涨的强阻力,指数从998点突破这个强阻力之后,上涨到以998点为基准,以998点到1757点宽度的2.618倍附近的2994点,以及第二个短期高点3050点之后,均出现了自突破1757点之后这轮疯狂上涨过程中最强烈的一个调整,其中在第二次高点的3050点当天,指数还大跌了8.84%。
   为什么在3000点左右会出现如此大的震荡呢?除了短中期涨幅过大随时可能面临调整的因素,指数处于3000点左右的整数关口也是原因之一,当然,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达到了后一波行情的最大极限升幅通常是前一波行情升幅的2.618倍左右规律的条件。还是来计算一下,1757+()&1.618=2985点,与第一次出现较大调整的高点2994点仅相差9点而已!
   在次级趋势中的回调幅度和后续再创新高的概率之和大体等于1,也就是说,要是回调的幅度是0.382左右,那么,后续再创新高的概率大体应该是61.8%左右;若是回调的幅度是0.5,那么,再创新高的概率也是50%左右;若是回调的幅度是0.618,那么,短期再创新高的概率大体只有38.2%左右。
   当然,在经历长期大跌的熊市,开始转为牛市的最初阶段的回调往往都会很大,一般至少都会达到前一波升幅的0.618左右的回调幅度,有的甚至还会出现双底、三重底等等底部形态。这是由于处于大趋势逆转的前夜,很多投资者自然还会沿用之前长期在熊市中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来操作,所以,在此种情况下出现这种大幅回调就是很正常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若是大级别的下跌,往往都是回调到之前上涨空间的0.618附近的位置就会出现重要低点;但是,在较小级别的次级趋势中,一旦回调超过0.618幅度,那么,短期再创出新高的概率就较小了。
   【要点提示】黄金分割率在股市预测回调幅度和反弹高度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本节中对历史走势的大量分析中就会发现,只要运用得当,历史上绝大多数的重要高低点,基本上都在几个常用的黄金分割位附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黄金分割虽然运用在个股上也是适用的,不过,对于走势较稳健的股票的效果会更好一些,最能发挥黄金分割神奇作用的还是在对大盘的分析预测方面,而越是对级别较大的阶段性高低点进行预测,其准确性往往也越佳。
   此外,上面只是讲述了大家最为常用的黄金分割在预测价格方面的神奇作用,由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对于黄金分割在时间周期方面的重要作用,往往缺乏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就导致分析和使用这方面规律的人很少。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只有深刻理解了时间之窗对于股市运行趋势的巨大作用,才可能较为准确地判断一个阶段性高低点究竟是什么样的级别,而这些都将在笔者所著的其他书中进行详细论述。
3.4 &其他理论概述
   股市投资分析的理论种类繁多,而又异常复杂,每一种理论都有各种不同的侧重点,所以,是很难简单地说哪一种更好,或是哪一种一定就不好。即便如此,若是从操作信号是否明确,分析逻辑是否清晰,投资者是否可以较好地把握分析方法的要点等角度出发,还是可以做一个大体判断的。结论就是像趋势线、均线、黄金分割和价格通道等这些分析方法由于基本上均符合上述几大原则,所以就被技术分析者广泛使用。而像艾略特波浪理论、随机漫步理论、亚当理论中的很多道理似乎可以理解,但是,由于这些理论存在不少的模糊地带,难以给出投资者应该如何在实战中进行操作的较为明确的答案。因此,对于这些理论在本节中就大体介绍一下,投资者也没有必要过于深究。
3.4.1 &艾略特波浪理论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美国技术分析大师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 N. Elliott)发明的一种分析工具,波浪是指股票价格的波动就像波浪一样,一浪紧跟着一浪,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艾略特波浪理论主要有以下要点:
   (1)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8个波浪,是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构成的。
   (2)波浪可合并为更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更低一级的小浪。
   (3)跟随主流趋势运行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五个小浪。
   (4)在1浪、3浪和5浪这3个波浪中,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
   (5)假如三个推动浪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那么,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大体趋于一致。
   (6)调整浪通常以3个浪的形态出现。
   (7)黄金分割率理论中的神奇数字组合是波浪理论的数据基础。
   (8)在市场中经常见到的回调比率为0.382、0.5及0.618。
   (9)第4浪的最低点不能低于第1浪的最高点。
   (10)艾略特波浪理论包括三部分:形态、比率和时间,其重要性以排列先后为序。
   (11)艾略特波浪理论主要反映群众心理。越是较多的人参与的市场交易,其准确性往往越高。
   波浪理论中对于分析调整形态以及未来趋势方面是有一定帮助作用的,尤其是所揭示的修正波往往呈现交替运行的特点,比如,2浪为锯齿形态,那么,4浪可能为平台型或三角形等,反之亦然;在时间上也存在此现象,2浪若是快速地回调,那么,4浪就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复杂调整,反之亦然;在复杂程度方面,2浪简单,则4浪就可能较为复杂,反之亦然。
   不过,艾略特波浪理论存在着不少缺陷,导致该理论在实用性方面就不如趋势线、均线、黄金分割、价格通道等,其主要缺点如下:
   (1)波浪理论分析者对现象的看法很难统一。每一个波浪理论分析者,也包括艾略特本人,很多时候都会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那就是一个浪是否已经完成而又重新开始了另外一个浪呢?一旦判断失误,就足以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2)对于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浪型,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而且,在股票市场中,升跌次数在很多情况下是不会按照五升三跌这种机械模式来出现的。
   (3)波浪理论有所谓伸展浪,有时五个浪可以伸展成九个浪。但是究竟应该在哪种情况下波浪才可以进行伸展,艾略特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这就使得数浪就变成了各自自由发挥,标准不一,这就导致用波浪理论进行分析时,不同分析者的主观随意性过强。
   (4)波浪理论的浪中有浪,是可以无限伸延的,也就是说上升市时可以无限上升。一个超级巨型浪,几十年,上百年都可以。下跌浪也是类似这样的理论必然会给使用者带来许多的困惑。
   (5)艾略特波浪理论相对来说,比较适合运用于对大盘指数的分析,却不太适合运用到个股上面。
   波浪理论虽然有不少缺陷,但是,用于对上证指数开市以来走势的浪型划分还是很清晰的,图3-26所示为上证指数的浪型划分图。
图3-26 &上证指数的浪型划分图
   从图3-26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证指数经历了从开市到1浪的上涨,随后的2浪下跌到326点,经过3浪上升上涨到2245点,随后的4浪调整到998点,而最疯狂的5浪上涨达到了6124点,之后的A浪下跌达到了1664点,随后的B浪反弹到了3478点,之后就进入漫长的C浪下跌阶段了。
3.4.2 &亚当理论
   亚当理论是美国人威尔德(J. W. Wilder)所创立的投资理论。威尔德于1978年发明了著名的强弱指数RSI,还发明了其他分析工具如PAR、抛物线、动量线(MOM)、摇摆指数、市价波幅等很多技术指标等。这些分析工具有不少直到目前还是受到投资者的喜爱,不过,威尔德后来发表的文章推翻了这些分析工具的好处,而推出了另一套崭新理论去取代这些分析工具,这就是所谓的&亚当理论&。
   亚当理论的核心是没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绝对准确地推测市场的走向。每一种分析工具都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市场也根本不能够预测。如果市场可以预测的话,那么,只要借助像RSI这样的技术指标,理论上就可以发达。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过于迷信这些指标的投资者往往却输得很惨,原因就是依赖一些并非完美的工具来推测没有规律、难以捉摸的市场,必然是徒劳无功的。因此,亚当理论的精神就是建议投资者应该放弃所有主观的分析工具。在市场生存就是适应大势,顺势而行就是亚当理论的精义。市场是上升市而做空,或者市场是下跌市,却持相反理论去入市,都将会一败涂地。原因是升市时,升完可以再升。跌市时,跌完还继续再下跌。只要顺势而行,则可以将损失风险减到最低限度。
   亚当理论主要提出下列做法:
   1.在介入投机市场前,一定要认清该市场的趋势是上升还是下跌,在上升市中主要应该以做多为主,在下跌市中则以卖空为主,切记不要将方向做错了,即在上升市做空、下跌市买涨是不明智和很危险的。
   2.买入后下跌,卖出后却上升,就应该警惕是否看错大势,看错就应该认错,尽快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调整操作策略,不要和大势相违背。在没有买卖之前就一定要设置停损点,并且不随意更改既定的停损点。
   3.进场要是看错了,就不能一错再错,要是连续交易的结果均欠佳,那么,就有必要及时离场,随后冷静地分析失误的原因,不能将投资做成了赌博,否则,往往导致越陷越深和恶性循环。
   笔者对于亚当理论所提示的具体做法高度认同,只要坚持那样操作,至少是可以很好规避风险的。但是,笔者不认同该理论所说的市场根本不可以预测的观点,要是真的认同了这一点,那么,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去分析趋势岂不都是多余了?而且,认同这一点无疑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将投资和赌博拉得更近了。
   该理论的逻辑是因为仅仅依靠技术指标不能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的,所以,就判断股市根本无法预测,这种逻辑推理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应该说股市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预测的,只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才行。
   提出应该顺势而为这一点丝毫没有错,但是,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来指导实际操作才行,就像说炒股其实就是低买高卖一样,大道理大家都懂得,但是,什么算低,什么才算高呢?还是要有一整套的方法才行。
   【要点提示】由于通常技术指标的默认参数较短,就导致技术指标的短期性和局限性较明显,所以,对分析预判方面的作用的重要性方面,技术指标应该是要排在趋势线、均线、黄金分割、价格通道等这些常用分析方法之后的,技术指标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运用其他分析方法确定未来趋势之后,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较好地把握短期的买卖时机。
3.4.3 &随机漫步理论
   随机漫步理论也是被不少人熟知而且常常提到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证券价格是随机波动的,就像在广场上行走的人一样,价格下一步将走向哪里,是没有规律的。证券市场中价格的走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从长时间的价格走势图上也可以看出,价格的上下起伏的机会差不多是均等的。
   随机漫步理论指出,股票市场内有成千上万的聪明人,每个人都是懂得分析的,而且,资料流入市场也都是公开的,因此,股票现在的价格就已经反映了供求关系,或者离本身价值不会太远。所谓内在价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资产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这些因素也不是什么秘密。现时股票的市价已经充分代表了千万聪明人的看法,构成了一个合理价位。市价会围绕着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这些波动却是随意而没有任何轨迹可循的。造成波动的原因是:
   (1)新的经济、政治、行业、个股等新闻消息是随意,并非固定地流入市场。
   (2)这些消息使得基本分析人士重新估计股票的价值而马上作出买卖决策,就导致股价会发生新的变化。
   (3)因为这些消息是突发性的,事前并无人能够提前预测到,用股票的走势来推测就不能成立。
   (4)既然所有的股价在市场上的价格都已经反映出它的基本价值,而这个价值又是公平地由买卖双方所决定的,那么,这个价值就不会再出现变动,除非突发消息如资产重组等利好或发生重大事故等利空消息才会再次波动。但下一次的消息是利好或利空大家都不知道,所以股票现时是没有记忆的。昨日上升并不代表今日会上涨。今日下跌,明日可以升亦可以跌。每日与另一日之间的升跌并无关联。
   (5)既然股价是没有记忆系统的,企图用股价波动找出一个原理去战胜市场,赢得大市,肯定会失败。因为股票价格完全没有方向,随机漫步,乱升乱跌。我们无法预知股市去向,无人肯定一定是赢家,亦无人一定会输。
   不得不说,该理论若是基于各方面均比较成熟完善的市场而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若是运用到国内市场,在逻辑推理上就会有问题了。比如,用一些突发事件就得出市场完全不可预测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只能这样说,股市中绝大部分的短线机会是没有规律可言的,所以才要求投资者要控制自己的操作频率,尽量在大盘环境较好、具有板块效应时,挑选基本面和技术走势较佳的个股来操作。
   此外,这个理论要是可以成立,就表示巴菲特和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大师都是运气太好而成功的,投资者去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分析,和随机依据硬币的正反面来决定买卖没有太大区别,而事实上这显然无法令人信服。这些大师不仅具备丰富的各项专业知识,具备坚定不移的信念,最关键的是能够长期按照自己的既定原则坚持下去,他们最终的巨大成功应该说是有很大的必然性才对。
   而且,上面的理论基础显然是针对像美国那样的各种法律环境比较健全的市场而言的,对于作为新兴市场的国内市场在很多方面都不适合,比如,在当前国内股市,股价的定位估值是较为混乱的,根本无法用任何常规的价值估算方法来解释很多问题。再比如,在A股市场,各种利好或是利空消息也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大体在同一时间可以获悉的,这些消息往往都会提前被一些关联机构获得,以至于可以提前有所行动,而对技术分析理解较为深刻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这些股票的种种异动来进行跟踪和分析,从而有可能在消息公布前进行交易从而获得收益,或是规避即将到来的风险。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只被市场长期冷落的冷门股,之前的换手率一直是在很低的0.5%左右的水平徘徊,但是,最近几天成交量明显放大,而且不断地上涨,那么,可以推断要么是很可能有什么利好消息被主力提前知晓,机构在吸货,或者即使没有任何利好消息,主力就是想炒作该股,所以正在建仓,而这些盘面的变化,我们不需要知道上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当然也不可能知道,但是,仅从技术分析的角度也是可以把握其中一些机会的。而且,即使的确是今天的上涨,也无法较好地预测明天就可能上涨,那么,为什么不将分析的周期稍微拉长一些来对待呢?因为通常较长时间内趋势是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的,这样的话,成功率就应该会更高一些了。
   【要点提示】该理论未免过于消极了,若是否定股市在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那不就表示大家还不如就听天由命就好了?虽然绝大多数技术分析方法和理论都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但是,由于各种环境与国内情况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很多东西是不适合当前国情的,投资者不能机械地去照搬,一定要注意分辨,而且,往往需要自己进行适当的修正之后,才可以较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3.4.4 &缺口理论
   所谓的缺口,是指相邻两个交易日的价格上出现跳空的情况,也就是说在K线图上出现了没有发生交易的空档区域。比如,某一天的最低价高于前一日的最高价,或是当日的最高价格低于前一日的最低价。只要K线图上留下一段两天没有发生任何重叠的价格区域,就形成了跳空缺口。通常向上的跳空缺口显示市场人气旺盛,而向下的跳空缺口表示市场人气低迷。
   笔者始终认为,任何一种单纯的分析方法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不要将其过度解读和夸大,而缺口只是作为2天价格特性方面的一个比较而言,从分析的周期来看,本身就是很短的,从分析的内容来看,仅仅局限于两天价格的位置,显然由此诞生的理论是不具备多大参考价值的,要想使其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必须建立在其他更加宏观的分析方法之上,才能起到适当的补充作用。
   所以,由于该理论所具有的先天缺陷,其在实战中的作用在不断地降低,在这里就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投资者略微了解就好了。
   跳空缺口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普通缺口、突破缺口、中继缺口和衰竭缺口。
   普通缺口:普通缺口在四种类型中的参考价值最低,通常发生在交投不太活跃的环境下,或者是在横盘震荡期间。
   突破缺口:突破缺口通常发生在较重要的变盘临界时点,或者运行趋势开始得到强化的初级阶段。在市场完成了主要的底部或是顶部的反转形态,比如对颈线位和震荡期间高低点的突破等,经常就是以突破跳空的形式来展开的,此种突破在向上突破时通常会伴随着较大的成交量,但是,向下突破时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
   中继缺口:在突破缺口出现之后又出现的一个保持原有趋势运行的缺口就称作中继缺口。此类缺口反映出市场正在对现有趋势继续进行强化,此类缺口还称为度量缺口,因为它通常出现在整个趋势中间的位置附近,因此,可以从该缺口处顺着原有趋势的方向再翻上一倍,以此来预测该趋势后续的运行空间。
   衰竭缺口:这一类跳空缺口出现在阶段性高点附近,在价格已经接近预测目标价的情况下,出现此种缺口趋势发生逆转的概率就更大了,在原有趋势运行的最后阶段所呈现的衰竭缺口,表明推动这个趋势运行的能量已接近尾声,可谓是强弩之末了。
   常常听到的一句俗语&跳空缺口总会被回补&,其实,判断一种说法是否正确,只需要用市场的走势来验证即可,而且,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那么绝对的东西,尤其是股市就更是如此了。就随便找一实例来证明&跳空缺口总会被回补&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大家可以去看看上证指数日和次日的走势,留下的338.96~377.97点这39.01点的缺口至今都没有回补过,请问,已经过了快20年了,难道有人会以时间还没有到,以后总会回补的说法来自圆其说吗?显然没有人敢去想象如今的上证指数还可能会跌回到300多点。
   究竟是普通缺口还是突破缺口,只有等到走势走出来了才清楚,在认定上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就导致难以准确地判断;而中继缺口所起到的量度预测作用往往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对于原有趋势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涨幅或是跌幅,而且在之前也已经出现过了几个跳空缺口的情况下,最后的这个衰竭缺口和其他类型的缺口相比,可靠性才较大一些,也就是说,对于中途的缺口较难把握,只有接近趋势末期的衰竭缺口在特定情况下的可预测性相对较高。
   【要点提示】对于只是给出一种结论,却没有给出具体解决办法的大量空洞的分析理论,了解一下就足够了。对于虽然给出了一定的界定条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较为清晰的界定标准,而导致可操作性较差的理论,也没有必要过多地研究。
正在读取...
连载精彩推荐
《迪士尼大学: 打造世界一流员工团队的传奇》
----(美) 道格?李普
合作联系:蒋伟
赞助商广告
-- 合作媒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分销平台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