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放孔明灯灯点亮的创业告诉我们什么?

& & & & & & & & & & & &
第A01版:头版
孔明灯“点亮”全球
——走进宁都刘鹏飞的创业人生
  陈洪明&本报记者&鄢朝晖  家境窘迫,他决定自主创业,一路自强不息,让孔明灯焕发光彩;资源匮乏,他不断追求创新,一路敢于拼搏,让孔明灯点亮全球;浓浓乡情,他决定反哺故乡,一路矢志不渝,让乡邻共圆小康梦……从走出校门到世界孔明灯大王,短短几年时间,宁都刘鹏飞演绎了一段有传奇色彩的创业人生。&  他自主创业,一路自强不息——  因家庭贫困,刘鹏飞上大学时,学费是母亲攒了1000元,哥哥借了1000元,姐姐凑了1000元,还差不少。这时,他大胆决定:向学校申请推迟一个月报到,用这3000多元去“钱生钱”。&  “新生报到后得购置生活用品,所以校园里大有商机。”刘鹏飞回忆道。他用家人拼凑起来的3000多元血汗钱采购了一批脸盆、水桶和锁具,在大学校园里摆起了地摊,一个多月后,不仅学费凑够了,还略有盈余。三年下来,他不仅赚到自己的学费,还有5000元的积攒。&  2007年,刘鹏飞毕业后,没有选择北上广,带着用5000元钱买来的电脑,踏上了义乌之行,此时身上只剩5元钱。&  火车上一个盒饭要10元,买不起。等到后面盒饭打折到5元钱,他才吃上一餐饭。后来,在同学孔伟的帮助下,他在义乌找了一份薪水不高的工作,但包吃包住。  一天晚上,刘鹏飞和女友在义乌的梅湖公园散步,抬头一看,只见空中飘着几个发光的灯笼。两个没见过孔明灯的年轻人,顿时感觉新奇又兴奋。当晚,刘鹏飞便买了一只孔明灯,回家后拆开一研究,发现其结构非常简单。望着眼前被自己“解剖”的“天外来客”,刘鹏飞突然来了灵感。&  第二天,刘鹏飞跑遍了义乌国际商贸城,发现卖孔明灯的店极少。上网查询,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也没有人卖孔明灯,但国外有人在求购。很快,他就认定孔明灯是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他追求创新,一路敢于拼搏——  无资金,无客户,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刘鹏飞创新销售平台,依托当下最火热的电子商务平台。当小商品之都与电子商务结合,便有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创业伊始,刘鹏飞和校友们只是做了一个孔明灯网站,挂上几张孔明灯照片,从义乌小商品市场花400元买了100多个孔明灯在网上销售。一个月下来,他就赚了几千元。&  这之后,刘鹏飞不断创新工艺,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地特色结合起来,成功地让孔明灯焕发新的光彩。  2009年9月,一位在义乌经商的英国人托马斯慕名找到刘鹏飞,要为2010年6月在南非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订制5万盏孔明灯,灯面必须是南非国旗图案。反复研究后,刘鹏飞掌握了在阻燃纸上印制图案的技术,按托马斯的要求制作出了孔明灯。&  为了英国万圣节,把孔明灯做成南瓜的模样;在委内瑞拉,把孔明灯印上竞选人的头像……如今,许多国外消费者称孔明灯为“Flying&Chinese&Lantern”——中国飞灯。  2008年8月,刘鹏飞通过网络,得知德国有一个150万只孔明灯的大订单,但第一批货要在一个半月时间内交60万只孔明灯。刘鹏飞说:“当时我的孔明灯厂每天产量才5000只,意味着每天产量要达到2万只才能保证按期交货。”&  不断创新工艺生产技术后,刘鹏飞最终顺利完成了订单。&  此后,刘鹏飞的孔明灯通过欧洲CE认证和德国TUV认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连续七年蝉联全球产销量第一。&  他反哺故乡,一路矢志不渝——  成功后的刘鹏飞回家探望母亲,发现老人家生病卧床,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务工,留给母亲照料的3个小孩饿得哇哇直叫。看到这一情景,他决定将生产基地迁回村里,带动父老乡亲一起创业。&  2008年,他把工厂化整为零,把加工环节全部转至农民家庭,带动宁都县田头镇、黄石镇、长胜镇、竹笮乡等地农民实现在家创业。&  吃过早饭,今年61岁的田头镇田头村农民温九秀到飞天灯艺厂领回原材料,就开始制作灯笼。“这活简单,老人和小孩都能做,工资按件计酬,一个月能拿1000多元,又能照顾家里。”温九秀熟练地扎着灯笼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老人妇女就业解决了,刘鹏飞有了更大的追求,他要带头建起电商产业园,带领更多的年轻人成功创业。  电商产业园投资1亿元,占地800亩。今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后,刘鹏飞将把在义乌的销售团队带回家乡。为此,他牵头举办了宁都首届电子商务培训班,不仅自己登台传经,还出资请来各地有名的电商培训师来讲课,全县200多名年轻人踊跃报名。&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学习和创业的良好平台,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成功。”刘鹏飞信心满满。您现在正在浏览:
& 九江学院毕业生刘鹏飞:孔明灯点亮了创业梦
九江学院毕业生刘鹏飞:孔明灯点亮了创业梦
百姓创业网
小小孔明灯 照亮人生路
――九江学院毕业生刘鹏飞创业的故事
■本报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姚夏宇
凭着几间不起眼的厂房与铺面,大学毕业生刘鹏飞创办的企业生产的孔明灯却能远销德国、奥地利、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并在2008年创造了世界销售量第一。
近日,记者在浙江义乌见到了刘鹏飞,走进他的工厂,感受了一个大学生靠小小孔明灯创业的过程。
三国时期,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孔明灯,系上求救的讯息,成功突围。2007年,九江学院毕业生刘鹏飞算准市场趋向,点亮孔明灯,从5元钱起家开始创业,成功创办6家工厂,并为社会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
小小孔明灯点燃了这位80后大学生的创业激情,照亮了他的人生前程。
大学时代酝酿创业梦
刘鹏飞,江西宁都人,上大学前家庭经济拮据。2003年,刘鹏飞考入九江学院商学院金融专业学习,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就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赚更多的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上大学时,父亲因病去世,哥哥和姐姐四处打工来供刘鹏飞上学。
在大学期间,刘鹏飞就显露出经商创业的潜质。刚进学校的那年寒假,当同学们都在为买车票发愁的时候,刘鹏飞就联系一家运输公司,选择几个距离比较近、学生相对多的地方,包车回家。还有空座,他就去联系同学卖票,赚取差价。遇上学兄学姐要毕业了,刘鹏飞又买了一架DV,帮他们拍摄毕业纪念录像,再制作成光盘卖出。除了这些,刘鹏飞还卖过运动鞋、推销过手机卡、送过外卖。
毕业后,刘鹏飞带着简易的行囊和仅剩的5元钱踏上了开往义乌的火车。他决定先去找工作,一天就面试了15家企业,终于在一家公司做了一名外贸销售员。刘鹏飞十分努力,很快便熟悉了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一个月后,刘鹏飞却拿着1400元工资毅然辞职了。当时有很多同事不理解,但刘鹏很清楚,是心中的创业梦在指引着他。
孔明灯点亮创业梦
2007年的一个晚上,刘鹏飞和几个朋友相约义乌梅湖公园,无意间抬头看见东南方向的天空中飘着几个神秘的不明飞行物,很像传说中的UFO。大家看了很激动,刘鹏飞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孔明灯。带着这份好奇,他买了一个试放,就这样与孔明灯“一见钟情”。他坚信孔明灯是一个绝好的项目:市场竞争少,潜力巨大,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喜欢,外国人更喜欢,见效比较快。只要有一个中英文的网站,挂上几张孔明灯的照片,就能开张营业。
说干就干,刘鹏飞立即认真地设计起他的孔明灯网站来。得知他的设想,朋友们都当笑话看。可是,他的想法得到了同窗女友的支持,两人从小商品市场花400元钱买了100多个孔明灯回家研究。果然不出刘鹏飞所料,第一个月,刘鹏飞就赚了几千元。
不到半年,刘鹏飞就积攒了6万元的存款,接下来的生意就更火了。温州一家外贸公司打电话来要20万元的货。2008年7月,刘鹏飞的学友黄军云和吴道军先后辞去工作,加入了刘鹏飞的公司。3个人合作默契,短短半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300多万元。
校友抱团实现创业梦
刘鹏飞告诉记者,他能创业成功,要归功于整个团队。他公司的产品需求量比生产的速度还快,就源于有一个优秀的九江学院校友团队。在刘鹏飞的鼓动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九江学院毕业生来义乌创业。
在刘鹏飞的带动下,九江学院一部分毕业生就干脆放弃自己原来的高薪工作,纷纷来到义乌创业。其中刘鹏飞、黄军云等人创办义乌市飞天灯具厂,李海荣、肖雪花等人创办义乌市格罗尼手提袋厂,李海荣、黄鹏、胡顺玉等人创办义乌市雅典十字绣厂,王雪强等人创办瑞琦实业有限公司,李小东等人创办义乌市佳奥箱包厂,刘博等人创办路德图文印刷厂……
“我得感谢鹏飞,没有他对我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发展。”创办箱包公司的李晓东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来义乌创业的九江学院校友有300多位。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研究项目,形成了独特的九江学院创业群体。
《中国教育报》日第4版
招财猫问答精彩问答第03版: 关注· 创新创业
黑龙江日报多媒体版
大学科技园
点亮创新创业“梦工场”
&&&&&&&&&&&&&&&&&&&&&&&&&&&&&&&&&&&□文/摄 本报记者 彭溢 闫一菲
&&&我省包括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内的7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积蓄龙江创新潜能的智慧集群,在这里,创新思维正被前所未有的激发&&&&“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在创业者心中产生强烈共鸣。梦想虽然遥远,但只要努力,有一天,它会成为现实。&&&&在包括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内的我省7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每天都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生活剧,有梦想突然照进现实的狂喜,有从顶端跌入谷底的悲怆,有默默耕耘、不知前路渺渺在何方的迷茫,还有百折不挠、折戟沉沙不回头的悲壮……随着这些剧目的不断上演,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发挥着助力科技创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产学研结合示范,推动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前,记者走访这些积蓄龙江创新潜能的智慧集群,在这里,创新思维正被前所未有的激发……&&&&A&&&&当我自信心膨胀时,是来自科技园的那个声音“别盲目扩张”使我冷静下来,不然现在只有死路一条&&&&“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走在校园里,到处能看到胡乱张贴的小广告,我当时就想着能不能承包校园里所有的广告牌,然后再转租出去,既能规范小广告,也能从中获利……”正缘于一次思路的创新,当年还是一名普通大二学生的李男走上了自己创业道路。日前,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理工大厦七楼,哈尔滨洪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85后”李男向记者讲述了他创业路上的惊险剧目。&&&&搞培训、卖二手手机,李男背个小包,在校园里尝试过很多挣钱的道儿,但最终身在农业大省的他选择了农业。&&&&“第一桶金是这个项目带给我的”,指着办公桌上一架颇为抢眼的喷灌机模型,李男说这是他事业的真正起点。&&&&那是2009年、已经大四即将毕业的李男来到北京寻找项目,在一次展会上,他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农业喷灌机项目“一见钟情”。他想,黑龙江是农业大省,这种喷灌机一定很有市场,而且当时省内还没有人代理这种喷灌机。“但一开始并不托底,赶快找了科技园的老师咨询后,才敢抱对方大腿。”那一年,李男成立公司正式入驻科技园。随后,在科技园的帮助和指导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对喷灌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等进行改造,“说白了就是把东西本土化,让它的性能适合咱这黑土地的结构,操作模式更符合咱们农民的‘口味’”。&&&&2010年,喷灌机销售了20多台;2011年,100台;2012年,1000台。适销对路,加上当时我省“节水增粮”政策带动,李男公司改造的喷灌机迅速打开了市场,公司销售额从最初的3000万元猛增到3亿元以上,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喷灌机代理商。&&&&形势一片大好,李男计划着进一步扩张,“当时想投入1亿多买下在哈尔滨加工喷灌机配件的工厂,这样喷灌机项目产能就会大大增加,当时净资产评估都做完了。”然而,一直支持他的科技园却一改常态,给他泼了冷水,“科技园的专家和老师都提醒我,‘别盲目扩张,再仔细考虑考虑’。多亏当时听了专家的建议没买那个厂,2013年咱们省‘节水增粮’项目停了,喷灌机的销量一下子降到200多台,要不是专家让我‘冷静’,现在只有死路一条。”&&&&经历这次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后,李男的企业在科技园的建议下逐渐转型,不再以喷灌机“一枝独秀”,而是“大批量引进、改造农业机械产品,包括动力设备、农具、植保、收获机械和秸秆打包设备等五大系列五十余个品种。”成功转型的企业站稳了脚跟,如今,企业的年销售额仍保持在3亿元以上。&&&&科技园的帮助不止于此。在田里安装喷灌机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就下田,直到夜幕降临才能回去休息,三餐都在田里吃,夏天一不小心胳膊碰到喷灌机滚烫的架子会蹭掉一层皮,就这样他和公司的技术人员曾经连续4个月都没回过家。而一些竞争对手根本找不到技术人员去安装。李男说,自己能留住人才,离不开科技园的悉心指导,“我刚成立公司那会儿科技园的创业导师就告诉我,要走正规化的发展道路,虽然当时企业只有三个人,但我给每个人都买了五险一金,员工从一开始就有安全感。”此外,“依托大学的环境,科技园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人才资源,学校里面配套设施完善,很多毕业生觉得来这工作跟之前上学差别不大,可以更快进入工作状态。”&&&&“自己一个人站在林子里害怕,人多了就不怕了”,李男比喻道。依托哈理工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以科技园电子商务基地、创业实验室等平台,通过大学生创业者协会,培育成长性好的创业团队,为其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支持,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追踪服务,扶持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就业活动。正是由于有了科技园在背后的强大支持,很多像李男一样的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B&&&&从项目诞生到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天堂&&&&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这里鼓励一切创意,并为每一份创意寻找实现落地的可能。&&&&2013年12月,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引进中关村探索创新型孵化器的建设机制和模式,在原有孵化器的基础上建设了创新创意孵化器,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创新梦工场”。&&&&毛线粗的蓝色“塑料绳”作为原材料加入3D打印机,一个多小时后,一个巴掌大的小飞机就初见雏形了……“特殊的材料经过3D打印机处理,就可以把电脑设计的平面图像进行立体还原。”创新梦工场中,新材料3D打印团队负责人小李向记者讲解3D打印的奥秘。记者看到,这个小飞机的一些部位藕断丝连。小李解释说,“这是我们团队试制的3D打印新材料,比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3D打印材料便宜,如果试验成功,就能大大降低3D打印的材料成本。现在看这个材料打印出的模型外观并不理想,我们回去要修改参数再试制。”小李说,“我们团队主要是进行造型设计和定制性服务,孵化成功后,企业有两个方向,可以应客户要求生产个性化工艺品,或者应企业要求生产概念性产品模型。”&&&&当天,记者在创新梦工场的创意设计制作区看到很多像小李一样进行创意设计的大学生。据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践部主任刘志军介绍,创新梦工场分为创新大课堂、创意设计制作区、多媒体制作区和创意展示推广区四个功能区域,为了给研发团队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还专门配备了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多功能喷绘机以及整体化音频视频剪辑设备,供学生免费使用。“而且我们这个梦工场是对全省开放的,只要是心怀梦想,勇于创新的年轻人,我们都欢迎。”&&&&赵志坤就是被“创新梦工场”从万里迢迢的北京拉回来的。赵志坤2013年从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一家公司做了软件工程师,可在得知创新梦工场的情况后,他毅然决然辞掉了稳定的工作,来这里进行项目“孵化”,“主要还是觉得这么好的机会,应该回来试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他和团队现在正孵化“校内易购网”的项目,“我们这个校内易购网是想打造大学生自己的创业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商家可以发布商品、外卖等信息,用户只要下载APP客户端就可以知道校园附近好吃的好玩的信息了。”据他介绍,该平台已经在哈尔滨江北的三所大学进行试推广,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并准备在2015年转战江南,大展拳脚。&&&&“虽然科技园在确定孵化学生的每一个创意项目之前,都会邀请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但这些项目是否能最终成功走向市场,谁都说不准,而且也有的学生因为毕业、考试等原因放弃孵化的,不过,我们就是要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做梦的地方,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刘志军告诉记者,“创新梦工场”相当于科技园的“创业苗圃”,科技园以孵化创新团队和项目为目标,将“育苗”成功的团队和项目落户园区,助力科技园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这里是创业者的天堂,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为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商务、信息、咨询、市场、技术开发与交流、国际合作、企业策划等,使企业足不出户可以办理各项业务。科技园还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平台,组建中介服务联盟、“企业联络员”队伍,分析研究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孵化方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在2013年的国家级孵化器评估中,哈理工大学科技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位列国家A类孵化器,是我省唯一一家“优秀”孵化器。目前,园区在孵企业101家,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毕业企业51家。科技型企业100%通过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4家企业负责人获选省“创业小老板”,2家企业获选省“明星企业”,科技园服务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快速提升。&&&&C&&&&创新孵化模式,期待更加灵活和开放,加速创新创业过程&&&&作为我省最年轻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虽然在2014年刚刚完成这个华丽转身,但是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我们科技园依托学校强大的专家、技术资源,主要引入的都是涉农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现有入驻企业77家,与我省其他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都是‘工科’类相比,我们独具特色。”据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王磊介绍,该园是东北三省唯一的农业类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与别处孵化的科技企业不同,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李杰在科技园成立的是高新技术研发型企业,主要从事生物产业技术自主研发、委托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与服务。李杰带领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酶制剂育种技术“食品级黑曲霉表达系统”,是安全、高效的新型工业蛋白质生产技术,为重组工业蛋白质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核心技术体系支撑。“这是项平台技术,可以提高酶制剂中酶的产量和纯度,创制新的酶制剂品种。”为将该技术更好地转化,李杰2014年初在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成立了公司,并建立了研发中心,从事新型酶制剂工程菌的研发,为酶制剂企业提供菌种。李杰介绍,“酶制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可用在生物质综合利用、食品和牲畜饲料等诸多领域。”目前,公司已与国内两家酶制剂生产企业签订了委托研发和技术转让协议,正在研发真菌淀粉酶、脯氨酸蛋白酶和木聚糖酶等十余种工程菌。&&&&选择在学校科技园创办企业有很多优势,李杰表示,一方面可以稳定人才,以前自己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就走了,现在可以留人才在企业继续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学校开放的大型仪器借用平台,可以使企业在研发时节省不少经费;同时,学校在饲料、生物质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好的基础,可以与这些专业合作,优势互补,拓宽酶制剂技术的产业化路径。&&&&虽然近两年我省大学科技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使科技园在提档升级中更有利于创新创业,但致力于推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的郑先生认为,如果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以更为灵活和开放,会加速创新创业的进程,于是,他借鉴中关村的创业咖啡模式,在哈尔滨筹办了创新型孵化器——斯达普创业咖啡。&&&&大学生创业者、哈尔滨中智拓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没想到,公司获得的首笔130万元天使投资竟然是在这家咖啡馆谈成签约的。李刚将这里比作“天使投资牵线地”,一个集聚了创业者、好项目、投资人的新型创业孵化平台。&&&&诸多哈埠大学生带着创业项目慕名而来,不少老板、民间投资人也会隔三差五登门寻找项目。“功成创业汇”是每周五固定的项目路演活动,也是咖啡馆人气最旺的时刻,常常是台上的创业者带着自己研制的机器人、社区管理系统等各色创业项目口若悬河,台下投资人或是争相提问,或是指点症结……有关财富演绎的奇特构想与商业实践,经常让这里人满为患,后来者只能站在过道上。哈尔滨一位青年教师创办的哈尔滨恒誉名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低温升胚芽米精磨机”致力于研发生产“活性高纯度胚芽米”,大米留胚率高达95%。经在“功成创业汇”推介,公司获得了上海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100万元,本地天使投资人投资20万元。目前通过斯达普咖啡进行项目路演成功获得融资的项目有5家,累计融资额310万元,另有6个项目初步达成投资意向。这家充满激情的创业交流场所,甚至吸引了韩国、加拿大科技代表团前来造访。&&&&作为我省最具人气的创新型孵化器,斯达普打破传统的物理空间限制,构建全新的“线上资讯与咨询、线下服务与支持”相结合的O2O创业孵化服务新模式。依托斯达普创业主题咖啡,通过定期为孵化企业组织的各类线下主题活动,传播创业理念、分享创业经验、整合创业资源。目前,斯达普已有虚拟孵化企业70余家,全部通过线上孵化平台申请入孵并签订孵化协议。&&&&据统计,目前我省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家。今年,我省新建了2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72家,在孵企业达2714家。省科技厅园区处处长李力表示,省科技厅将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孵化器的指导和服务力度,一是提高孵化服务的层次,由简单的物业服务向创业服务和投融资服务层次转变;二是提高毕业企业的比例,不断引进和孵化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是完善创新孵化链条,探索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建设。鼓励像斯达普这样的创新型孵化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孵化器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我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人们常常把梦想比作一个蛋,“梦想蛋”的蛋壳里是我们精心孕育的期望。就像孵化小鸡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梦想蛋”要孵化成为一个科技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以生存,就需要一个类似孵化的环境,解决资金、人才、市场、管理等问题,利用好国家政府给予的相关支持政策,在孵化器的大环境之下顺利成长。&&&&政策看点&&&&我省重新制定的《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将于日起施行。&&&&新《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规划、用地、资金等方面支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创办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办公与生产场地、融资、信息、管理、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服务功能完善、孵化效率高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奖励或者补贴等支持。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享受国家和本省规定的优惠政策。”&&&&李男靠引进改造喷灌机赚得了“第一桶金”。哈尔滨理工大学提供&&&&本报资料片&&&&韩国代表团到访我省创新型孵化器斯达普咖啡进行技术交流。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黑龙江日报广告部电话:9 生活报广告部:9
黑龙江新闻网编辑部电话:92444
与我们联系 技术: 编辑: 创业故事 孔明灯“点亮”的创业奇迹
姚夏宇 本报记者 李菁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
&&&&“刘总,你那儿能批发孔明灯吗?我们能否合作……”央视二套《财富故事会》日前播出“80后”大学生刘鹏飞卖孔明灯赚数百万的创业故事后,引来了众多创业者的仰慕,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向他取经,或者表达与其合作的愿望。&&&&刘鹏飞,这位被称为拥有“义乌最牛大学生创业史”的“80后”大学生,来自江西宁都,2007年毕业于九江学院商学院。刚毕业时,他和其他人一样,骑着破自行车四处奔波,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他曾经身上仅带着5元钱到异地打工,四处闯荡;也尝过每天几个人共吃一盒菜、两盒饭温饱难求的滋味。&&&&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刘鹏飞和几个朋友相约到义乌梅湖公园游玩,无意间抬头看见东南方向天空中飘着几个神秘的不明飞行物,很像传说中的UFO。大家十分激动,一打听才知道,那是游人放飞的孔明灯。带着好奇,刘鹏飞自己也买了一个。随着这盏孔明灯徐徐升空,刘鹏飞从此与孔明灯结缘。&&&&刘鹏飞坚信孔明灯是一个好项目:市场竞争少,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喜欢,外国人更喜欢,市场潜力巨大,而且见效快,只需要有一个中英文的网站,挂上几张孔明灯的照片,就能开张营业了。从小商品市场摸清了行情回来的第二天,刘鹏飞就开始认认真真地设计起他的孔明灯网站。朋友们却把这看成笑话,只有女朋友黄军云坚定地支持他,两人从义乌小商品市场花几百元钱买了100多个孔明灯回家。果不出刘鹏飞所料,第一个月,刘鹏飞就赚了几千元。刘鹏飞说:当时觉得很兴奋,因为刚步入社会,从零开始,什么人都不认识,走哪条“路”都分不清,能自己创业赚到三四千元,比挣工资强多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刘鹏飞积攒了6万元,而接下来的生意更火爆了。2008年3月的一天,刘鹏飞接到温州一家外贸公司的电话,告知他,5天后会派人来刘鹏飞的工厂考察。挂上电话,刘鹏飞慌了,自己根本就没有工厂,甚至连接待客户的办公室都没有。怎么办?刘鹏飞决定“打肿脸充胖子”,赶紧租了间办公室。客户“考察”后,很快与刘鹏飞签下了20万元的订单,这让刘鹏飞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靠谱的。&&&&2008年7月,刘鹏飞的女友和好朋友吴道军先后辞去工作,加入了刘鹏飞的事业。刘鹏飞负责销售和生产,女友负责外贸,吴道军负责采购。三人合作默契,短短半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300多万元。刘鹏飞看好这个市场,更看好网络拓展这个渠道,经过大家的商量,他们决定在网上卖孔明灯的同时,创办自己的工厂―――义乌市飞天灯具厂。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在德国卖了300万盏孔明灯。如今,除了德国,刘鹏飞的孔明灯还远销阿尔及利亚、埃及、奥地利、法国、以色列、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等地。&&&&刘鹏飞还是个“冒险家”,遇到好项目就会“头脑发热”。与朋友聊了两个小时后,他就拍板决定投下100万元到十字绣的项目上,因为他认为“十字绣”和孔明灯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产品,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产品简单,不用买设备,投资少、风险小。听说刘鹏飞投资,十几个校友纷纷投资成为十字绣厂的股东。到2009年5月,十字绣工厂已经连续5个月平均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仅用半年时间,刘鹏飞的工厂已经收回了大半的成本,事实又一次验证了他的判断。&&&&从一文不名的打工者,到拥有了自己的工厂,为社会创造了400多个就业岗位,“我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资金,三没有平台,看起来创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成功了,因为我靠的是1%的灵感和99%的努力!”刘鹏飞说。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明灯批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