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月退休为何半年以后才能领2015企业退休金调整

2015年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2015年养老金并轨方案解读
《2015年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2015年养老金并轨方案解读》是有志坤教育()为你整理收集,2015年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2015年养老金并轨方案解读:
 2015年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2015年养老金并轨方案解读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今后怎么养老  国务院日前决定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曾经被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破,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今后咋养老呢?  个人缴8%,另缴4%给职业年金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国务院改革决定还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此举将保障改革人群的新养老金水平不低于现有水平。  根据改革决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职业年金方面,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改革后,这4000万人的退休后待遇咋样?决定明确,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总的原则实际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这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一致。“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  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特别要指出的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这位负责人说。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而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按照职工退休最后一个月工资发,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这是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改革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意思。  养老金不再按级别,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亮点  没领足139个月即过世,余额可继承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称,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未领够139个月即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也就是个人账户中的钱分139个月发完,按照60岁退休计算,职工领自己的钱要到71.5岁才能领完,在此之前死亡的,余额可继承。  江苏  涉及至少86万名机关事业人员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请江苏省人社系统的养老专家解读,专家认为,此次养老金并轨改革非常彻底,不管是缴费方式、缴费比例,还是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都与目前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一致的。江苏将制定具体的落实实施意见和办法,并报人社部、财政部备案后实施。  截止到去年底,江苏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4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8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8万人。专家表示,已经离退休的这38万人,将按照“老人老办法”,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目前在职的86万人,则要开始每月缴养老保险费。而目前参加江苏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主要是事业单位,很多公务员未纳入范围,也就是说,改革办法实施后,江苏预计至少有86万人要缴养老保险。据了解,南京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的上限为16200元。  这些保险,江苏已统一或即将统一  生育保险:《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于去年10月1日起在全省正式施行,参保覆盖范围扩大,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医疗保险:省内13市都已取消公费医疗制度,机关事业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保。现在仅省级机关尚没有并入职工医保统筹,将适时启动合并工作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20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布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待遇水平与缴费相关联,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考虑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同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综合新华社现代快报记者&项凤华  解读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今后怎么养老  国务院日前决定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曾经被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破,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今后咋养老呢?  个人缴8%,另缴4%给职业年金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国务院改革决定还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此举将保障改革人群的新养老金水平不低于现有水平。  根据改革决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职业年金方面,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改革后,这4000万人的退休后待遇咋样?决定明确,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总的原则实际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这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一致。“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  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
/ZhengCeGaiGe/337895.html
2015年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方案,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
/shiyedanweiyanglaojinbinggui.html
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2015年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
/gongwuyuanyanglaojinbinggui.html
2015年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企业退休人员拿多少,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
/yanglaojinbinggui.html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约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养老金“双轨制”将成历史。  据悉,机关事业单位现行的退休制度实行了近60年,养老金“双轨制”也并行了20多年。  并轨:建职业年金保待遇不降低  “决定”的适用范围包括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内人员”。  长期以来,这部分人及其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吃的是财政饭。而“决定”明确,这些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费。而且,其缴费标准和计发办法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一致,并将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  改革后,“体制内人员”退休待遇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决定”明确:“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总的原则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此外,“决定”明确了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这也有利于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  待遇:与缴费而非职级挂钩  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这是因为,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按照职工退休最后一个月工资一起&发,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这是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改革推进,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特别指出。  另外,“决定”明确,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  这意味着,即便你退休前没有被提拔,但由于缴费年限长,也可能比上司领的退休金要多。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全国统一工资制度,由于工资结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基本工资配发的退休金与企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当,但是加上按照机关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的退休生活补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就高于企业基本养老金。如今,这一因素不复存在。  个人月工资5000元每月要缴费600元  举个例子,北京某公务员除去津贴、补贴等的月个人缴费工资是5000元,改革前单位和个人不缴费,退休后照样有养老金。改革后,这位公务员每月要缴纳8%的养老保险,也就是400元。  “决定”还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这样,这位公务员为职业年金又要缴费200元,加上养老保险,一共要缴费600元。  [政策链接]  ●个人、单位缴纳比例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改革后退休金怎么领  改革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  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改革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  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即改革前工作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改革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  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改革前已经退休的人员:  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  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养老保险关系怎么转移接续  情况一: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  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情况二: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  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GongZiGaiGeFangAn/337643.html
养老金并轨后,公务员养老保险怎么买?  此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说养老双轨制就要被废除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并不让人期待的“噩耗”,而对更广泛的企业员工来说,并轨就意味着与机关事业员工的退休待遇将不断接近,甚至有可能被提高。虽然具体的实行细则方案还没定下来,但“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的制度设计将在明年具体落地实施,让人充满着期待。不过,养老金并轨了,公务员该怎样规划自己的养老账户?  双轨制下公务员养老福利可观  退休金双轨制是对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制度有所不同。这个不同一直被诟病,其被社会认为不公平的地方体现在三点: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从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说白了,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既不用交养老金,退休后又享受比其他人更高的养老待遇。  具体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在机关单位连续工作满35年,没退休前拿5000元的月收入,则退休后收入为00元。但如果其在企业工作,退休后的收入则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  按照规定,我国的养老保险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成,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照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年限等来计算,而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相差很大。不过,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养老保险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显示,尽管企业职工退休金连年上调,但养老金的替代率却在持续下降。在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2.90%,也就是退休前同样拿5000元月收入的企业职工,退休后可能只能拿到约2145元。两者的差别非常大。  并轨后“夹心层”公务员压力最大  并轨后的制度是什么样的?简单点说,就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则是指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
/ZhengCeGaiGe/335579.html
 养老金并轨2015年最新消息  问题凸显  我国现行的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由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  对这样的双轨制,媒体归纳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同,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同,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倍至5倍。  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过程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率先纳入社保体系,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仍由国家财政和单位按退休前工资70%至90%的高比例支付。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3年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人均离退休费基本在同一个水平线,年均不到5000元。此后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2007年之后,差距有所持平,但一直维持在1.5∶1的水平。  这种差距的存在,导致矛盾日益突出。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表示,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其中,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会反响强烈。  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养老金双轨制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之间形成一道鸿沟,这道鸿沟引发的不公平感,随着养老金缺口的加剧而更为明显;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是大势所趋。”  改革一度受阻  其实,早在1996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就率先提出要统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  1997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后,要求统一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  此后,“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适时改革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十七大报告再次要求“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提案每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改革的曙光出现在2008年。当年,国务院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进行试点。  当时确定的改革方式包括:
/YangLaoBaoXian/335368.html
现在已经是2015年了,对于今年的公务员养老金并轨的一些消息大家同样是非常关注的,虽然网络上流传了很多的相关信息并不具有真实性,但是我们相对的了解下也是必要的,本文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相关资讯,仅供大家参考阅读。如有疑问,请咨询当地相关部门,以其为准。  养老金“双轨制”,即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金;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参加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退休金。  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2015年最新消息  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是制度公平、形式公平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还应该向实质公平继续前进。不管制度如何变化,都是形式问题;而待遇如何变化,才是实质问题,这也是每个人最为关心的。对管理者而言,应当认真倾听并审慎考虑社会的各种反馈意见,在并轨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尽量扬长避短。  在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宣布改革实施的同时,亦开始出现传言,公务员养老保险大规模的资金缺口,或将连累企业养老保险,并动用企业养老金。  对于这一传闻,参与政策讨论的人士给予了坚决否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资金或来自财政拨款。”  外界对资金的担忧不无道理。  在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出台后,需要补齐的社会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将形成庞大的支出,&据统计,中国现有700万公务员,养老保险补齐的年限至少为15年。  在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较大。  对于公务员养老金并轨的资金压力,一位参与讨论的专家并不认为压力会集中爆发,“其实,财政只需要将公务员养老保险逐年补齐就可以了。比如,只要补齐本年度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即可,不需要一下把所有公务员的养老保险都补齐,这样不会对财政部门造成太大的压力。”  “财政部门的真正压力并不是每年即将退休的人员,而是来自于目前养老保险当中。因为,养老保险缴费中有20%是财政拨款的部分。”  按照目前的规定,养老保险中单位每个月缴纳20%,自己缴纳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还将多出1%的缴纳费用。  与此同时,公务员群体对自身的收入存在一定的不满,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基层公务员。  “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已经有部分地区的公务员上涨了工资。”一位来自北京的政府财务人员2015年初则向编者透露,“公务员涨薪已经快了。”  编者此前联系北京相关人事部门,并没有得到有关公务员涨薪和绩效工资的相关答复。  前述人士透露,“我们私下计算,每年政府对每名公务员的投入不足10万
/YangLaoBaoXian/335363.html
20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方案并没有真实的答案,本文是通过网络为读者搜集整理的部分资讯,仅供参考阅读。  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应是养老金主要构成  根据方案,改革会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那么若要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降低,钱从哪里来呢?  董克用认为,首先要转变思路,要认识到过去没有缴纳,并不代表没有这种负担,只是将其转移到下一代身上。我们应当首先树立这样的思维,即政府也是用人单位,公务员也是社会劳动力的组成部分,政府对其雇员当然需要支付成本,养老金便是其中一部分。在老龄化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在养老金并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是共性的问题,所以不管是政府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企业的工作人员,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向其支付一定比例的养老金。  西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授熊晖则认为,养老保险目前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的大头,而国家应该在制度转轨期间承担这部分转制成本,建立起职业年金最为关键,这部分应该会由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双重投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两条路,一是沿用企业养老改革时的视同缴费政策,这样对于财政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是今后也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熊晖说。  “二是由财政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做实,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但这对于财政将产生巨大压力。”&熊晖认为,“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沿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是明智之举,既可以减少改革面临的阻碍,也能通过经济逐渐发展消化历史欠账。”  相关阅读推荐:  五险一金占工资的多少&五险一金占工资比例近一半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他透露,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有关文件近期将印发,并将进一步部署。  正如马凯副总理所言:“如果我们的体制不改、机制不转、政策不调整,缺口是必然的,不是一星半点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到那时就被动了,说不准就会真正出现一部分群体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问题,这也是对百姓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养老金来源于雇员、雇主(企业)和政府财政三大块。从目前看,“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企业和个人负担重,提高
/YangLaoBaoXian/335362.html
 细化版养老金并轨方案有望出台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走过2014“深改元年”,在被誉为“深改关键年”的2015年,“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依法治国方略也将全面推进。中国社会有哪些热点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1&依法治国:全社会各领域推进落实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2015年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在立法、司法、执法等多个环节的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2&经济形势:新常态中更具可持续性  一个经济增速虽然换挡、但增长更趋稳健质优的2015年正向我们走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三大国际机构几乎一致预测――2015年,尽管受信贷和投资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会在2015年基础上进一步放缓,但7%左右的增速无疑更稳健,更具可持续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新常态下,增速的放缓为中国经济提供了调结构促改革的空间,需要在转型中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深化改革,重构新的经济增长点。  3&政府简政放权:从做减法到列清单  2015年政府在“做减法”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简政放权、取消大量行政审批项目获得公众好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认为,2015年,“列清单”将成为政府推动职能转变的“新常态”。  4&“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目前仍是农业发展的突出“短板”。  5&收入分配:改革即将提速  备受关注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将于2015年年初正式实行,2015年将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提速之年。无独有偶,近日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养老“并轨”改革方案也将付诸实施。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养老金“并轨”,已成为广义收入分配体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  6&反腐:呈现四大趋势  经过2015年“疾风暴雨”式的反腐,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认为,2015年反腐败工作将呈现四大趋势。  “法治化”:将进一步加强公共权力的普查、清理、确认、公开工作,对于各反腐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分工协作关系,将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社会化”:反腐将不再局限于党政部门的廉政建设,而致力于构建廉洁社会,为廉政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国际化”:中国将加快同更多国家签订双边司法合作协议,抓住外逃人员的目的地国、中国投资的主要流向国、国际金融枢纽等重要节点进行打击。  “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各部门通过充分和主动的信息共享,提高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监控能力。  7&国企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十余个省份出台国企改革方案、国资委启动“四项改革”试点、中石化迈出混改实质性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层面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动作不断。2015年国企改革将会在薪酬制度、改革“路线图”等方面取得突破。  8&高考改革:破局之年亮点多  无论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还是教育部近日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无不预示着2015年高考将出现诸多变化与调整。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2015年可谓是高考改革的“破局之年”。主要的亮点有三个方面。  更多省份将使用“全国卷”。杨东平指出,地方自主命题的工作量大,并且容易出现命题水平的波动,在国家已经提出方向性要求之际,相信不少地区将结束自主命题。  奖励性加分渐消失、“小高考”推迟。2015年起,高考将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同时,自主招生将在高考后进行。  打破“一考定终身”将有更多试点。目前,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只有两个省市。杨东平认为,2015年将至少会再有一至两个省市被纳入改革试点之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也将是2015年高考改革的亮点。  9&养老并轨:细化方案“补低缩差”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变并轨的改革,预计涉及约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2015年细化的养老金并轨方案或将出台,“补低缩差”原则将在方案中体现。改革将侧重于“补低”,以实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养老金之间的差距的缩小。而为了减少改革阻力,或将避免降低事业单位既有的养老福利
/YangLaoBaoXian/333878.html
上一篇:62
????????????
?01-22?01-22?01-22?01-21?01-21?01-21?01-21?01-21?01-21?01-2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退休金上调细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