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超市的利润有营业额没有利润什么情况?

 网易财经会客厅每周一推出,敬请关注!
:::::::::::::::::往期回顾::::::::::::::::::
全部文字实录
<font face="楷体,楷体_GB年两会拉开帷幕,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做客网易《财经会客厅》。作为企业界的代表,他会提出哪些建议?对于去年的政府工作,他会给出怎样的评价?对于他所率领的企业,他又带来了哪些思考?网易财经专访——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敬请关注!
税费太多呼吁减税
网易财经:今年您为人大会准备了11个建议。在这些建议中,哪些是您迫切希望解决的?
宗庆后:一个是给企业降税,第二个是扩大分配,第三个是解决房地产问题。因为我感觉现在社会上生活压力最大的还是一些年轻的、刚刚就业的学生。这些我觉得都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压力问题,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经济能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网易财经:我了解原本您是准备了十个建议,后来就追加了一个建议,是关于规范管理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为什么会追加这样一个建议?
宗庆后:现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到处乱收费什么东西,我觉得现在确实太多太多了,会计师事务也是乱收费的。你看地方保护主义,你在那个地方的企业,必须由他去审计,而且这几个部门发来文件。我觉得这都是不合理的,这里也可能是,有的是他们的利益关系,这样子这么搞下去,我觉得这个企业真是越来越受不了。
网易财经:您认为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事情?
宗庆后:所以说我们只有去呼吁了。现在确实来讲,企业的负担太重了,税也重、费也重,最近很多城市又增加了很多税,什么河道税、什么乱七八糟的想出来个名堂就给你征税,钱不够用了就跟企业收费、收税。
零售商超乱收费削弱生产企业利润
网易财经:我注意到,今年您的建议中依然还有关于零售商超乱收费的问题。这个问题您去年就已经提过,今年重提什么原因?
宗庆后:去年提了以后,应该说中央五部委也发了个通知,要整顿商超商业秩序的问题。尽管五部委已经发出来通知,但是没有具体执行,所以商超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具体解决。我感觉这一方面是这五个部委出的通知,所以五个部委都可以管,但五个部委都没有管。第二个来讲,我觉得商务部牵头组织发了这个通知,商务部是管外贸和内贸的,但是它没有执法权,所以我希望把这个文件能够上升到国务院的法规,应该是由执法型的部门去进行执法,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这个问题能解决。
网易财经:您觉得让哪个部门去执法会比较好?
宗庆后:应该是工商局也好,税务局也好,都是可以那个执法的。
网易财经:如果零售商超乱收费得不到解决的话,会对娃哈哈产生怎样的影响?
宗庆后:对我们来讲,实际上我们很多是没有直接跟他们打交道的。我们的经销商在跟他们打交道的。经销商打交道就是资金运转就有问题了,发的货款的话,&100万生意,可能要花500、600万的资本。同时来讲,我们这个公司也要给他贴很多费用。所以在大超市商场卖的产品我就没有利润。如果全部都靠大商场、超市卖的话,我就不可能发展。因为你没有利润就不可能去投入研发,你也不可能再投资,甚至可能运转都会产生问题。
不满意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
网易财经:您今年的建议中,还特别关注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年年控年年有,您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宗庆后:食品安全的话,我认为国家也很重视,应该是有很大的进步,但实际上我认为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一个是我觉得你首先要抓源头,食品主要是农民生产出来的,我觉得农产品这个源头首先要抓好。因为现在情况有变化,工业发展以后带来很多污染,空气也污染了,水也污染了,土地也是污染了,土地大概重金属含量也比较高了,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这个源头上的问题应该先解决。
第二个来讲,我认为(是)标准(的问题)。而且我认为国家应该专门有机构,专门经常去检测,经常去分析,给食品这方面有个预警机制,因为它可能莫名其妙就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出来了。同时我觉得你要定好标准,这个企业就按照国家的标准生产,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那么对企业来讲,我觉得应该要自律,应该说要认真地把好这个关。一方面是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命。在食品安全当中出了问题,你企业肯定是要倒闭的。
另外我觉得现在,尽管是国家很重视这个食品安全,但是我感觉还是多头部门管理,多头部门不管。因为它现在实行的是分段管理,比如农业部管农产品,那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管企业,那么工商局管商业流通渠道。但是我觉得这个分段管理是可以的,但关键标准跟检测是应该一个部门出来的,否则你标准也在打架,是检测数据也在打架。
网易财经:您觉得国家标准应该在一个什么水平上?
宗庆后:国家标准应该是符合大多数企业实际的标准,又是对老百姓没有危害的标准。我们这个特大企业制定的标准应该相对比国家标准要严一点,这样子才有竞争力。但是不管你是小企业也好,大企业也好,你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你不具备这个条件的话,我认为你是不应该生产的。
网易财经:仅就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而言,您会给相关的政府工作打多少分?
宗庆后:打分我也不知怎么打,总的来讲我觉得这方面工作做得,我觉得是不够完善的。
自己做上下游以保障利润
网易财经:2011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达到687亿,此前今年的营业收入将达850亿元。这么大的增长目标,底气是什么?
宗庆后:应该说我们这个饮料行业这两年平均增长都在22%左右,全国饮料行业增长率。一方面就是我们中国的饮料消费水平,跟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这两年饮料的消费水平不断在提高。那么应该说的,我们的利润虽然也受到很大影响,前年的话跟大前年比,原材料厂家吃掉我们50亿的利润,去年是应该说,在前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0多亿的成本,就是消耗了我们70多亿的利润。那我们之所以为什么利润比人家高呢?一个是每个环节都是我们自己在做的,上下游都是自己做的,所以把每个环节的利润都是我们自己赚。包括模具呀,一些非关键设备也是自己做的,一些配件都是自己做的,包括这个标签啊,印刷啊,包括盖子啊,瓶子,恨不得就是除了原料之外,其它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所以我们这个利润相对来说高一点。
第二个规模大了以后,相对成本也会低一点,因为我们的设备也是全部是一流的设备,产量高、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所以靠这个方面是两个稍微利润稍微好一点。
网易财经:我们知道娃哈哈的销售渠道是非常强,不仅是大城市,在三四级城市以及农村地区都有很好的销售业绩。那是否意味着娃哈哈在市场潜力挖掘上已经很充分了?增长空间在哪里?
宗庆后:我们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尽。现在的增长的话主要还是在扩大产能。应该说我们这个销售的潜力是还是很大的。我们也在不断地,销售增长了我们再投资,投资了再增加销量,是这么在全国进行的。现在我们基本上每年大概增加100—200个亿(营业额)。所以我想也对我们来讲目前还没什么太大困难,因为我们现金流也比较好。
网易财经:在2010年的时候,就有媒体报道娃哈哈计划三到五年内开出100家购物中心。有很多分析说,娃哈哈要投资商业地产,是这样吗?
宗庆后:我们在往下游发展,因为我们收到大零售商的限制嘛,所以我们自己也想进军零售市场。
网易财经:现在目前的发展得怎么样?
宗庆后:现在还在筹备,因为我们在当时批的执照是也没有地名的,所以要到国家工商局去批,花一点时间。第二我们也在锻炼,因为像我们搞零售业的话,毕竟要有自己的特色,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做的话,肯定也不一定做得好,所以我们也在跟国外的一些企业也在了解,所以最近准备要开始真正的动手。今年我们会把样本搞出来。应该说是大城市、一二线城市都会先开出样本。
国产奶粉有待解决源头问题
网易财经:娃哈哈在2010年5月份推出了爱迪生奶粉。事实上,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粉在市场中已慢慢地被边缘化,特别是原料来自国内的奶粉企业。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宗庆后:应该说的,国内实际上我说起来还是农业源头问题,国内这个奶牛的话都是分给饲养户养的,成本比较高,质量也很难保证就是,所以说经常出问题。另一方面我认为以前主要的生产牛奶的厂家恶性竞争、压低奶价,造成农民无利可赚,所以他也是掺假,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下子可能也是很难解决。当然国家现在也感觉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最近也是国家准备贴钱办这个集体的牧场,这样的话可能会逐步会把奶牛的问题,质量的问题解决。
网易财经:娃哈哈受到政府这方面的补贴了吗?
宗庆后:还没有。我就看到有文件,就是国家会拿出这部分钱扶植,去成立一些集体养殖的牧场。所以我们应该说是,从国外贴牌加工的,因为荷兰也是农业最发达的一个国家,养奶牛业是最发达的一个国家,人家环境也是比较好,所以这个奶牛繁殖也有一百多年了,所以它质量还是比较可靠的。
网易财经:爱迪生奶粉的原料会一直从国外进口?
宗庆后:对,我想这两年还是我们国家的生育高峰,奶粉的需求量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给他贴牌加工的话,他实际上有一个过剩,我们这里缺乏资源,再加上优势互补,我觉得也是蛮好的。我自己也有五个奶粉厂,但是我这五个奶粉生产的是工业奶粉,但是现在也开不足,差点的奶我们也不要,也是差的奶喷成粉以后,到后面我们再去生产乳饮料的话,肯定还要带来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进口的。
网易财经:目前爱迪生奶粉发展得怎么样?
宗庆后:应该说,从同类厂家来看,我们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奶粉有它的特殊性,小孩子在吃了第一口奶粉以后他就吃这个奶粉,不太容易改变口味,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去发展新生出来的孩子吃我们的奶粉。而且国外的奶粉厂家都是在医院来做工作,白送给新生儿喝这个奶粉,可是国家实际上也是不允许这么做的,所以说我们也没那么去做,所以说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发展慢一点,但是感觉还可以吧,现在也销了将近10个亿的奶粉。
娃哈哈多元化第一步锁定上下游
网易财经:很多企业在做大做强后,会选择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娃哈哈在多元化方面有着怎样的考虑?
宗庆后:应该是这个多元化的话,我认为是社会上是也有不同看法的。就是搞了多元化可以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后边失败以后又搞的,多搞多元化可能一搞了就必死无疑就是。我认为这个多元化关键就是你企业有没有需要,第二个你有没有能力,第三个你有没有机会,才能决定你能不能搞多元化。娃哈哈现在实际上是应该有需要,因为它资金有剩余,它也不想过度的发展,就是跟人家恶性竞争。所以它希望这个搞一点多元化。现在就是关键是看自己有能力搞什么样的多元化,还有一个就是什么行业有机会可以进去。娃哈哈现在第一步做的是上下游,第二个是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个是矿产资源。
网易财经:在多元化方面,您是如何判断进入哪一个行业的?考量标准是什么?
宗庆后:你比如说我们这个童装,当时很多经销商都希望我们做童装,因为娃哈哈这个品牌做童装比较合适的。但是做了童装之后,后来我们就没有去过度的发展,也没有过快去发展,因为后来仔细发现这个穿品牌童装的孩子还是比较少。当然你说品牌童装肯定质量要比人家好一点,但是价格、成本也会比较高一点。现在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像我们那个时候老大出来老二再穿,老二穿完了老三再穿,都是一次性的,小孩天天在长身体,另外一个还有现在学生到初中以后就穿校服了,所以他穿品牌童装机会比较少,市场容量不是太大,所以我们就稳步发展,这两年反正每年有个2000来万的利润。
网易财经:在未来的1-2年中,娃哈哈会把多元化的重点放在哪里?
宗庆后:下面我想我们解决我们的原料问题,所以我们也正在到处在寻找发展奶牛。因为我感觉这个问题是应该老百姓肯定是要喝牛奶的,但是你必须要提供他高质量的牛奶,所以我想如果在源头上能控制起来的话,你的质量就有保证。
网易财经:娃哈哈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家综合性企业吗?
宗庆后:我们实际上还是坚持把主业做透。另外先在上下游再去发展,把它成本降低,那么更有竞争力。另外有高新技术产业我也会去发展,比如说最近我们也在研发节能电机。加上我认为对国家也会有贡献,因为你节约这个能源的话,那么你也减少了排放,这些我感觉必须要找到一些有前途的东西去发展。
开发保健型新产品应对利润下降
网易财经: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中,食品行业也面临着各种成本上升的问题。很多企业都试图通过对产品提价这种方式来化解,但娃哈哈对于产品基本没有涨价,成本压力怎么化解?
宗庆后:没办法解决,所以利润就下降。另外我们现在也在开发新的产品,所以我们现在也是成立了生物工程研究所。他们也在说,整个世界下一轮就是生物工程了。而且我们也在考虑就是饮料,从解渴转向保健,要对身体起健康作用的。包括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富贵病,高血糖、高血脂,实际上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的问题,就是现在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多了,吃得好了,消化不了,反而是产生各种疾病。我想如果我们开发出一些产品,让他既能够尽情享受美食,又不会产生毛病的话,我认为消费者也会很欢迎的。
网易财经:娃哈哈产品向保健方向发展,是不是也因为做这个利润率更高?
宗庆后:应该说呢,保健品可能利润是比平常要高一些,因为它成本也高一些。
网易财经:娃哈哈要做的这个保健品是饮料吗?已经生产出来了吗?
宗庆后:饮料和食品都有。现在还没有,现在是方向已经找到了。
外资收购应不忘经济安全
网易财经:近年来,外资企业收购了不少国内食品企业。例如,雀巢并购徐福记。对于这股收购潮,您怎么看?
宗庆后:你去看看哦,外资收购的这些企业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不像我们中国到外面去收购人家的一些破产和倒闭的企业,这是两回事。人家收购,人家是来赚钱的,并不是来帮助你发展来的。所以我认为,这不是说要限制外企投资,也不是说要关起大门来,我也是认为要开放。但是我认为现在引进外资的话,应该是我们没有的技术,然后跟他合资,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会有利,这样子的话就是优势互补嘛。为人家的赚钱而给人家收购的,我认为是没有这个必要的。另外一个呢,我认为还有一个经济安全。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收购人家企业的时候,人家会不同意?为什么我们什么样的企业,全都让人家任意收购。如果把经济命脉全掌握在人家手里的话,对中国的经济安全也会带来很大的威胁的事。
网易财经:反过来说,在过去一年,一些国内规模较大的食品企业也尝试了海外收购,比如中粮竞购澳大利亚一家糖业公司,可惜没有成功。请问您对中企出海收购海外食企怎么看?
宗庆后:现在发达国家来说的话,你国有企业去收购人家是反对的。你像澳大利亚,如果是民营企业收购在二亿二千万澳元之下是不用审批的,但是国有企业你投一分钱他都是要审批的,他认为国有企业是政府掌控的企业,所以他投了以后,可能会受中国政府掌控,这是西方国家普遍有这么个概念。但是现在我们收购的一些都是人家的破产企业、亏损企业,我感觉这个收购应该要谨慎一点。人家搞不好,你有本事搞好?我感觉你也没本事搞好,所以你给他送钱去了。
网易财经:您认为,对本土企业来说,什么样的海外收购是比较值得的?
宗庆后:应该说,我认为现在海外收购一个是机会。第二个呢,收购一些比如有一些技术、有一些产品的企业,对于促进我们企业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第三个来讲,你现在进军海外市场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也是有好处的。关键是要谨慎一点,也就是说你有没有能力收购?收过来对你的企业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然后你再去考虑是收购还是不收购。
网易财经:娃哈哈自身有没有收购海外企业的计划?
宗庆后:应该说我们也是在到处考察。应该是人家欢迎我们去投资,而且人家政府部门也经常到我们这儿来招商。现在澳大利亚我准备去投资养牛,农业部在帮我调研,我要求是在什么地方能够适应养奶牛。我总认为你到国外去投资,人家希望你去投的,能够双赢的一些投资,这样子你在那边才能生存下去。你不是说采取这种掠夺的角度去考虑,我想人家也是欢迎的。
股市光是圈钱
网易财经:对于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2月份公布的数据时,有515家企业正在排队等着上市。很多的企业在谈到上市的时候都希望能尽一切可能,而娃哈哈却一直保持远离的态度。这是为什么?
宗庆后:一个,不缺钱。第二个,我觉得股市不正常。现在股市光是圈钱,没有给股东回报,而且股市上也没有体现到企业的真正价值。就是他们炒家,一会儿炒高了,一会儿炒低了,实际上跟你这个企业效益根本就不挂钩的事。这样子的话,我觉得对企业的形象反而有损失,对企业没什么好的帮助。
网易财经:上市毕竟是一个融资渠道,娃哈哈真的打算永远不上市吗?
宗庆后:我如果说的话,如果商超能够搞起来我会上市。就是我现在成立了一个商超,我觉得搞零售业我准备上市。整体主业我是全员持股的,股东已经超过证监会规定,50个股东之内,也没办法去把我们员工的股份收回来,去上市。
网易财经:史玉柱先生有一个观点,他认为中国企业不愿投资实体经济,原因之一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行政法规。上一个实体项目,要敲几十个公章,面对几百条法规,所以不如去搞投资赚钱更容易。您怎么看?
宗庆后:我认为这个问题在什么地方啊。从整个社会来讲,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虚拟经济是分配财富的,也就是说没有人去创造财富,一天到晚在分财富,分完以后你就完蛋了,给社会就带来很大麻烦了。所以为什么现在中央也提出来要扶持、鼓励发展实体经济。他也看到这个问题了,从个人层面上讲,你肯定搞虚拟经济,照样创造财富。但是这个财富从哪里来?是你从别人口袋里拿过来的,并没有真正的创造财富。对吧?从整个社会来讲,你是没有来创造财富。实际上欧洲的高福利、高薪水就是这个问题,没有人创造财富,而且每个人都在享受财富,因为福利比较好嘛,结果把积累的财富全部消耗完了以后你就有债务危机了,就发生金融危机了。
网易财经:目前,民间融资一直游走在合法与不合法的边缘。您对民间融资怎么看?
宗庆后:这时候我提一个建议,就在金融行业的建议,我也希望国家能够开放民营银行。
还未确定接班人
网易财经:在目前的娃哈哈管理中,您主要的工作重心是在什么地方?
宗庆后:现在的话应该说跟以前不一样,规模也大了,所以就分级授权管理了,管大了的事情,小了的事情就分给他们下面人自己去管了。
网易财经:您日常的工作是做什么呢?
宗庆后:日常的工作,一个是市场这个方面我是关注比较大的,因为这个市场是比较难做的。能够会做市场的话,应该说也不是马上能够培养出来的。第二个是我们一些新的项目,考虑新的发展,这方面的事情做得多一点。
网易财经:您今年已经67岁了,对于接班人问题,您是怎么计划的呢?
宗庆后:应该说以管理层接班也可以,子女接班也可以,都可以。关键是你把企业怎样理顺,你这个企业也是要有规矩,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的话,我认为后面谁接班就比较容易了。如果乱七八糟的话,我觉得可能再能干的人接班可能都会有问题。
网易财经:现在您心中有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吗?
宗庆后:现在还没有,因为现在应该说是,中国的话说,其实谁接班可能谁倒霉。要给他培养成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领袖,到时候接班就比较自然了。
网易财经:您会不会考虑把娃哈哈交给职业经理人来打理?还是由女儿未来全面接管?
宗庆后:现在没有定。如果她愿意接班那也可以,关键看她有没有兴趣。因为我们第一代都是从比较低层的产业开始做起来的,第二代大部分都是在国外留学回来的,所以他们的想法可能跟我们也不太一样,有的可能他愿意去做跨国性质的产业,有的人可能愿意做金融。所以他的兴趣也不太一样,所以我看有很大一批人可能不会接上一代的班,他会去开创新的事业。要尊重她个人意见,强扭的瓜不甜,你硬要叫她搞什么,她也不一定有兴趣。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对《网易财经会客厅》节目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来电或邮件与我们联系。
电话:010- 邮箱:("#"改为"@")股票/基金&
超市靠进场费盈利 供货商百万销售额利润仅3000
  主编:袁柏欣 编导:寇轩凯 摄像:白羽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买这些日常生活消费品, 都离不开商场超市。然而就在人们感慨10元钱只能买两根大葱的时候,一些超市的供货商却抱怨不赚钱,说日子没法过了。究竟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记者调查。
  今年55岁的顾根喜是安徽省蚌埠市一名普通调料代理商,干这行已经8年了,平时主要工作就是给当地的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供应酱菜、咸菜、酱油、醋等调料制品,日子也说得过去。不过顾根喜告诉记者,这行也许就干不下去了。
  顾根喜说,按照代理商这行的惯例,每年年初,他都要和超市签订下一年的供货合同。但是从今年初以来,他没有和任何超市签订新的供货合同。 这是他租用的仓库,里面堆积了大量没有送出的货品。顾根喜说,眼下由于去年合同还没到期,他还给超市供着货,但马上就会停下来,到时候仓库可能会堆积更多的货品。他也不想这么做,但除了放弃毫无选择。他打算放弃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超市收取的费用太高,压迫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要一说起超市收费这个话题,顾根喜就格外激动。
  顾根喜:超市这块费用有进厂费,有条码费,有这个节庆费,还有店庆费,还有扣点,这个还有这个打折的
  顾根喜说,超市收取的费用名目繁多,千奇百怪,并且费用越收越高,在整个蚌埠市供货市场这几年一直如此。
  顾根喜:你想想这一个条码进厂3-8万,就像你货物进厂3-8万这个要给,一个条码是一千五,你要好销要两千,这一个条码,一个品牌一个条码要两千,这看这有的,还有店庆费,你像一年有几个店庆,五一、八月十五,正月十五,反正有好多节庆,他都要扣你的钱,那这个名目多了。
  和顾根喜一样,安徽省蚌埠市代理商联合会会员方惠仙也拒绝和超市签订新的供货合同。这是她的门店,里面存放的也都是要给超市提供的货品。一说起超市的收费,她显得即气愤又无奈。
  方惠仙:我就讲,我们对超市来讲,我们这些经销商或者厂家真是无条件的,无薪水的,无任何理由给他搭供。
  记者:怎么这样讲呢?
  方惠仙:因为它的一些费用也很高,比方讲每一年要收取年结费,年结费包括它的店庆,每一周年的店庆,所有的节假日,它都需要我们给它来给它买单就等于讲。
  记者:不买不行吗?
  方惠仙:不买不行,不是我这一批货送去他就这个钱给我,然后每个是讲到每个月结账的时候他就从你的货款里扣掉,无条件的扣掉,我们也就无条件的接受。
  记者:不经过你们允许?
  方惠仙:不用我们允许了,你就下柜,你就不卖。
  比这两名供货商日子更不好的是杨连友,他是蚌埠代理商联合会的会长,同时也是一名供货商。平时除了向超市供货,他更多的时间就是要听代理商们诉苦。杨连友告诉我们,蚌埠代理商联合会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要解决超市的收费问题。但是,8年过去了,超市收费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高。日,国家牵头颁布了五部委《清理整顿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工作方案》,杨连友在无意之中得知了这个文件。
  然而,杨连友并没有高兴太久,当他拿出五部委的文件希望超市方能减免相关收费的时候,超市方却 认为,供货的合同是供应商自愿和超市签订的,不存在不合理收费。
  无奈之下,杨连友和供应商成立了蚌埠代理商商联盟,所有供货商缴纳3万的保证金,保证共进共退。联合会副会长李琰出示一份收费明细,这上面列出了联合会统计的2011年蚌埠两家主要超市,合家福百大超市和华运超市的各种收费名目。李琰告诉记者,这些费用累计起来,几乎挤占了供货商全部的利润,很多人都是在亏着钱在向超市供货。
  按照供货商的说法,超市收取的各种费用已经挤占了供货商所有的利润。如果是这种做法,安徽蚌埠的各大超市就无异于杀鸡取卵,这种做法明显是不可取的。那么超市究竟是如何从供货商那里收钱的呢?供货商们就只能选择接受吗?
  正文:蚌埠市的供货商所说的超市各种收费是否存在呢?超市收费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记者首先来到了蚌埠市华运超市。华运超市是蚌埠本地的一家中型连锁超市,蚌埠本地的供货商大多和这家超市有供货关系。超市的党支部书记吴传和承认,超市确实存在收取供货商进场费的情况。
  安徽省蚌埠市华运超市党支部书记吴传和:合理的收费项目里头就是说我刚才讲的进厂费,进店费我们这块确实也有,但是这块费用确确实实它也是历史形成的原因
  那么这些历史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当记者追问的时候, 吴传和开始强调说,进场费在2006年之后已经不再收取了,并且对供货商列举的其他收费项目一概否认。面对吴传和的否认,记者拿出了供货商提供的收费发票,吴传和马上改变了说法。
  吴传和:有仓储费。
  记者:以仓储的名由收取的。
  吴传和:仓储费和服务费。
  记者:服务费是什么?
  吴传和:服务费就是促销服务费。
  原来,超市向供货商收取的各种费用并没有取消,只不过统一了名称,叫促销服务费和仓储费。
  记者:实际上你刚才讲到新店进厂费和店庆费之类的话,这些收取费用的话你们也是打到里面去的。
  吴传和:对。
  记者:都在服务费里面。
  吴传和:对。
  记者:那从这个发票里面是看不出来你收取的是那些项目?都叫服务费。
  吴传和:对,都叫服务费。
  根据相关规定,超市允许收取供货商的促销服务费,但超市负责人并始终没有说明,超市在收取了促销服务费以后提供了哪些服务。记者随后又来到了蚌埠市合家福百大超市。这家超市是安徽省的重点大型企业,在蚌埠市有30家连锁店。是本地的供货商最主要的供货单位。同时也是杨连友他们抱怨最多的超市。超市的负责人表示,从2006年以后,超市没有向供货商收取任何不合理的费用。
  安徽省蚌埠市合家福百大超市总经理助理饶义:但是2006年以后,就是就国家出台这么一个规定,进入明确的这些费用进行规范,进行规范以后,我们企业按照五部委的规定我们这些费用全部取缔了。
  当记者出示超市收取供货商费用的发票证明时,超市负责人否认发票上手写部分的收费名称。向记者表示,超市收取的都是合理的促销服务费。
  记者:你像看这个像它提的这些…
  饶义:对,但是这是自己写上去的,这是是个自己用干笔写上去的。并不是我们开据的发票。
  记者:你们不承认这个。它写的这个是不是事实呢?
  饶义:不是我们不承认。
  记者:它写的是这个是不是事实呢?
  饶义:现在看上去,怎么理解这个事。我们在合同里面已经非常明确写了这三项费用,它如果认为你这三项费用你实际上收了我这么多钱,我可以理解成其他的费用,理解成一些规定的费用,只是它理解问题。
  那么超市到底有没有不合理收费?真的是供货商的理解问题么?记者随后来到了蚌埠市商务局。商务局执法大队副队长郭自非向我们介绍,供货商确实向他们多次反映过,超市存在不合理收费,但监管部门也很难查处。
  安徽省蚌埠市商务局执法大队副队长郭自非:我们多次供应商进行约谈,要求他们提供一些合同和发票,我们发现大部分都是一致的促销服务费名义来收取。
  记者:这项费用国家允许吗?
  郭自非:按照我们商务的供应商交易管理办法,促销服务费是允许收取的,
  郭自非说,促销服务费是在供需双方签合同时协商达成的,供应商给一些特定的品牌或者他们的品种进行促销,超市方以海报促销活动等广告形式收取的一种服务费用,国家相关政策也是允许超市收取。但是相关规定中对于促销服务费用的收取,没有规定收多少、按什么比例收取。这样一来,零售商很容易把国家不允许收取的费用转嫁到服务费等国家允许的收费项目上。
  郭自非:因为促销费是国家允许收的,没有规定最高收多少,所以而且合同也都是供应商以促销费签订,费用在这个国家允许收的,这么一些零售商说我们没有收取国家不允许的费用,我们也不好过分的去干预。
  郭自非说,即便知道超市存在以服务费等名义转嫁不合理收费的情况,监管部门也难以对这类问题有效处理。因为从表面看,双方供货合同、收费票据都是按规定签订和开据的,根本无法核实。郭自非也多次要求,双方见面来协商处理,但就是这样一个提议都难以落实。
  郭自非:没办法,他们也有顾虑,不想跟他们谈。供应商也你看它反映的强烈,他当面他也不愿意这些零售商,他怕他们打击报复的,都是当面说的讲的很好,真正见面都不愿意见面。
  在记者出面沟通下,经过几次做工作,郭自非终于约成了合家福百大超市和供货商代表见面。
  这个促销费就好像一个筐,无论是进场费还是店庆费,统统都可以装到里面去。眼见着超市和供货商之间的矛盾已经是针尖对麦芒,蚌埠市商务局出面能解决问题吗?供货商们已经快要被超市名目繁多的促销费压垮了。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他们曾经多次向蚌埠市商务局反映情况,希望政府部门能出面管一管。这次,矛盾双方终于要见面了。但见面后发生的事,却是记者没想到的。
  3月15日下午,郭自非安排蚌埠代理商联合会代表和合家福百大超市负责人见了面,记者也随同前往。然而,会场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在公开面对超市一方时,供货商们小心翼翼,在几句寒暄之后,没有人愿意提起收费的问题,供货商集体沉默了。
  面对沉默的会场,记者再次提起了供货商反映的收费问题。超市负责人依然否认不合理收费,并一再强调,是供货商对收费项目理解有误。
  安徽省蚌埠市合家福百大超市总经理助理饶义:我们所有的合同协议全部是以促销服务用的形式出现,可能供应商做的时间长乐,货币短了,它有一种关键思维,认为这些费用只是我那我认为就是交了就行了,但是在合同上非常明确,你也看到了,是促销服务费。只是大家对这个收费的这个项目一个理解的问题。
  记者:您的意思是从2006年以前,我刚才谈到的这些都没有收取过是吗?
  饶义:没有收取这个进厂费,什么接近费没有收取过。
  记者:没有收取过。这个观念2006年以后就没有收取过这个费用吗?
  饶义:对。
  记者:那几位也什么异议,关于这个你们认为收费这一块?
  对于超市方对收费项目的公开解释,供货商们继续选择了集体沉默。会议就这样在沉默中结束了。然而,在超市一方离场以后,供货商们的情绪马上爆发了出来。
  安徽省蚌埠市代理商联合会代表:从文字上证据上,你要是讲那是你自己的长天原来收的费用,所以人家理解也对,所以你没办法去讲这个问题。前面是收了,但是我们现在延续下来,也就理所当然是节庆费了,只不过是现在改变一个名称我叫促销服务费。所以今天为什么都不敢讲,都没有生意做了,然后不敢你签合同,不签合同也可以,我哪里便宜哪里做,你说下一步怎么办
  作为代理商联合会的会长,杨连友在会场上也选择了沉默。面对他,会员们颇有怨气。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了商会办公室,已经有几名副会长和会员在等候多时。
  安徽省蚌埠市代理商联合会副会长李琰:我跟你讲,我讲了,我昨天回家就跟我们老公讲了,这件事结果无论如何我都要辞去会长的职务了,我不再干了,实在是压力太大了,实际上我这个人睡眠挺好了,但是昨天我大概就睡了一个小时,我翻来复去就睡不着觉,我那个气闷我心里边从来没有过,当时在那个压抑,我也在国企干了这么多年,我也在国企领导几百人,我觉得那一种压抑我今生从来没有过的。
  会员代表:根本就没有用,是不是?现在给的方案还不如原来,有什么用,原来还,现在老杨,其实我们真的是觉得老杨这个人才,但是现在整个大家抛弃了,搞的老杨里里外外不是人。
  面对不满,杨连友也无话可说。他告诉记者,去年他代理的产品销售额一百多万,正常应该有近20万元的盈利,但把超市的收费加进去,反而还亏了钱。
  提起这几年经历的一切,这位曾经当过兵的汉子无法抑制内心的压抑,面对记者的镜头,落下了眼泪。
  杨连友从师旅到指导员,副指导员,走到今天钢创业,都没想到会有今天这个局面。走上这条道路进行维权,更多期待政府,希望政府出台,能够救救我们。
  一百多万元的销售额,一年算下来居然只有三千多元的利润。但面对强势的超市方,供货商们却再一次选择了忍耐。实际上,像蚌埠超市进场费事件并非个案,早在去年5月份,我们就以“中国式的怪胎”为题报道过超市以各种钟向供货商收费的情况,不难看出,类似的情况各地都有。
  刘雪松是北京一家经销公司的经理,他给超市供货已经有十年了。他告诉记者,各个超市收取的进场费名目繁多,包括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张费、老店装修费、新品费、条码费、合同续签费、海报费、堆头费、信息共享费、促销员管理费、咨询费、促销服务费等十几种,由于卖场收的各种费用太高,从2010年开始,他已经停止了与物美超市的合作。而在2009年的合同中,超市不仅规定了百分之十二的扣点,还给他们企业规定了260万销售任务。
  在合同费用之外,遇到超市开设新店、店庆节日,甚至总部搬家,经销商们也需要再交给卖场一笔费用。
  刘雪松:“开新店费用,大店要收1.5万,中型店1万,小型店5000。然后这个是开店的费用,比如说年节费,还有促销费,这些是隐性费用,你不知道它要发生多少费用的话,这个费用是很庞大的费用。”
  刘繁平是另外一家经销公司的经理,他给超市供货也有十年了。刘繁平向记者坦言,跟超市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因收费太高,从2007年开始,他就退出了家乐福。
  刘繁平:“我们两年多时间,一共销售三百万,给他交的费用有90多万,差不多100万,费用占到销售收入30%多,我们的毛利只有30%多。那就是赔钱,所以我们就没法做了。
  在物美超市的总部,一位采购人员告诉记者,要想进入卖场,门槛很高。
  记者了解到,超市不仅要收取高额的进场费和高比例的返点费,而且还对经销商规定了销售任务。在这里等待谈判的供货商告诉记者,卖场规定的任务即便完不成,也依然要按销售任务的数额来交费用。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尽管超市收取各种杂费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但实际上从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看,靠进场费盈利几乎是中国独有的商业零售模式,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式商业怪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畸形的商业模式呢?
  超市乱收费这个怪胎为什么始终能存在?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认为,主要是缺少约束大型零售业的。
  陈立平:我觉得在这里它的根本在于是缺乏什么呢,缺乏一个法的依据。那么这些不合理收费,怎么去界定这些不合理收费,而且这些不合理收费从法律上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结果,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一个非常从法的角度没有去解释清楚。
  陈立平认为,大型零售业多年来已经把收取供货商的费用当成了一种盈利模式,依靠自身的优势地位,面对规定,一定会想办法转嫁收费形式,用似乎合乎规范的手段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而对于相关部门出台的治理条例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陈立平认为也有不合理的地方。陈立平常年在日本留学和工作,多年来研究零大型售业和小型供货商之间的供需矛盾。他告诉记者,在治理超市收费问题上,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司法部门介入。
  陈立平:我对日本主要是研究流通政策,你看日本现在2005年推出《反垄断法》,《反垄断法》下面有一个公平竞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能够去推出一个对《反垄断法》在商业领域、在流通领域当中的一个细则,推出一个禁止大型零售企业滥用优势地位的法律+是超市确实确凿地是滥用优势地位,如果我们一次性罚款3千万,我估计这个超市将来也就不敢像现在收取入场费这么猖狂。
  而在蚌埠市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跟随杨连友最后一次到了他的仓库,由于知道杨连友在组织供货商抵制不合理收费,合家福百大超市已经半个月没有给他代理的产品下订单了,这些商品大量堆积在库房里。
  离开仓库,记者告别杨连友,面对我们,这位曾经失声痛哭的汉子又振作了起来。他告诉我们,虽然前面的路艰难,但他不会放弃。
  陈立平:我就相信最终会有法律出台。
  半小时观察:
  不用说,进场费的设计对商场经营者来说,是一个降低风险提升利润的手段。但从进场费花样不断翻新而且越收越多不难看出,它已经成为供货商们集体的噩梦,而它对消费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也同样值得警惕。从2006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规范各种商场收费,2012年又再次加大力度清理整顿违规收费,目的都是要维护合理的商业秩序。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平衡制约关系。在双方支配能力严重不对称的前提下,更需要通过加强监管与服务,来保障相对公平的利益分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商业服务与商品供应成为相互促进平等互利的依存关系,才能更好的稳定物价,造福百姓。
03/24 23:3403/09 10:3003/07 14:3103/07 14:2503/07 00:0403/06 20:5802/26 02:38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超市的利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