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细化管理推动农行网点转型转型发展

如何精细化管理推动农行转型发展——兼议基层营业网点建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精细化管理推动农行转型发展——兼议基层营业网点建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农行北海分行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促业务发展
16:20来源:广西新闻网编辑:王仕洋
  广西新闻网北海11月12日讯(通讯员沈任 朱安业)近期,农行北海分行采取多方抓手措施,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力促进各项业务快速稳健发展,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0月31日,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 121.55 亿元,比年初增14.16 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14.56 %。
  一是以培育优良文化,夯实文化基础为抓手,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优良作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巩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深植。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将合规文化建设与&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着力推进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强化执行、监督检查、整改纠偏和考核奖惩&六位一体&的合规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廉洁自律、廉政文化和廉政风险防控的有关规定,大力唱响和宣传&恪尽职守、忠诚奉献、廉洁诚信、依法经营&的廉洁文化理念。
  二是以完善员工行为管理,增强员工合规意识为抓手。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行员工行为管理责任制,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强化员工行为排查。采取员工自查、互查、组织排查等多种方式重点开展对网点负责人、运营主管、网点柜员、客户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行为排查,及时发现处置存在的风险隐患,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树立先进典型,发挥优秀员工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
  三是以强化信贷管理,提升管控效果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信贷审查审批质量和效率。完善信贷业务审查分析制度,制定审查报告模板,完善决策流程,强化重点领域、新兴业务和集团客户信贷业务审查。建立并落实信用审批优先办结机制,加强业务申报管理、审批信贷业务跟踪管理工作。同时加强贷后监控,形成贷后管理良性机制。此外,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控技术水平。
  四是以健全财会管理机制,提升财会管理基础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建立财务管控中心和监管机制,规范财务集中业务运作,提高处理效率。完善费用挂钩办法,突出价值激励和战略引导,加强综合绩效考核结果在配置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费用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的关联度。
  此外,该行还在推进运营管理,夯实运营基础;规范问题整改工作,提升全行管理质量;加强案件防控,提升案防效果等方面下功夫,力促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上述各项措施,该行均明确,在行党委统一领导下,重点项目实施由分管行长具体负责,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组织实施,分为组织部署、分层实施、过程管理、总结验收四个步骤,全面抓好落实。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 - 贵州省银行业协会
您现在正在浏览: >
关于推进农行城市对公业务转型的思考
发布时间: & 作者: 本站编辑 & 来源:
&一、推进农行城市对公业务转型的重要意义
&&&&&& (一)推进城市对公业务转型是保持农行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是银行业务指向最直接、最集中、最广泛的地区,城市作为地方政府所在地,财政机构、社会保障机构、其他政府机构、事业团体以及各类企业特别是企业总部聚集之地,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枢,是金融资源最富集、金融需求最大的地区。以贵阳市为例,2007年,贵阳市南明、云岩、白云、小河等四个城区生产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26亿元、206亿元和230亿元,占全市(共10个区、市、县)的61.4%、50.2%和82.3%。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规律看,城市对公业务目前仍然在银行各项业务中占有主导和支柱作用,是业务资源和经营利润的中心。截至9月末,省分行营业部12个城区行的法人客户存贷款、账面利润分别占该部(16家支行)的94.3%、82.3%和89.2%。因此坚持城市对公业的战略地位,推进城市对公业务转型,对于保持农行整体业务经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 (二)推进城市对公业务转型是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迫切需要。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全球性经济衰退风险明显加大,虽然国家在逐步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但也同样面临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对贵州省相关产业和行业的生产经营已经造成实质性的影响,10月份全省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了14.3%,各电厂机组普遍开工不足,相当部分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情况。这都要求我们积极适应宏观经济新变化,认真分析加强判断,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相应调整经营策略,筛选客户,优化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提升持续竞争力。
&&&&&& (三)推进城市对公业务转型是及时应对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的必然要求。金融脱媒的趋势越来越快、越来越明显,积极延伸业务领域、有效衔接其他金融市场势在必行。贵州省金融市场的传统格局也在逐步被打破,目前贵州省已出台成立中小企业专业贷款机构有关办法,中信银行获准进入贵阳市,各家商业银行抢占城市业务市场份额、争夺城市业务发展主动权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和思路,在营销方式、产品创新、管理手段等各个方面不断求变,才能更好地应对来自同业的竞争。同时,客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企业客户除了贷款融资需求外,还需要资金统筹、电子商务、财务顾问、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这要求银行能够根据其实际需求量身定做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客户对融资方式和金融产品选择呈现多样化,企业客户特别是优质大客户,更倾向通过股权、债券等进行融资,资金富足的客户也逐渐倾向通过委托理财、信托等方式管理闲置资金,获取更高收益。这些方面的需求变化,在城市行表现得尤其明显,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业务必须能对客户日益提高的金融服务需求作出准确判断和及时反应并满足其需求。
&&&&&& 二、推进农行城市对公业务转型的基本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现代商业银行一般发展规律,结合贵州分行的实际,推进农行城市对公业务转型就是要实现市场份额更突出、业务结构更合理、资产质量更优良、增值业务更完备、经营管理更科学的目标。具体讲,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要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产业规划导向和客户实际金融需求变化,分阶段确定对公业务发展的重点和措施。二是机制跟进原则。通过对营销组织构架、产品评价和使用、服务手段和模式、风险识别和控制、人才使用和培育等各个领域的及时跟进,为有效推进城市对公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三是风险先行原则。银行经营的就是风险,风险防控应该始终贯穿城市对公业务转型过程,特别要增强对一些新兴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判断。
&&&&&& 同时,推进农行城市对公业务转型还应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没有量的积累无法产生质的飞跃。现在农行城市市场份额不是大了,而是太小。2008年9月末,贵州农行在贵阳市(包括省分行营业部和新华支行)存款市场份额低于工行、建行、城市商业银行14.2、8.3和6.4个百分点,贷款市场份额比工行、建行低13.6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与工行、建行份额占比相差20个百分点以上。在资产质量上,即使农行股改剥离后,工行、建行也要好于农行,因此,农行必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缩小与他行的差距,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矛盾,努力使规模与质量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二是要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从长期来讲,经营转型不仅要实现总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经营绩效的全面提高,经营管理结构的动态优化,资产组合和业务组合的有效协调,人力资源的合理匹配。同时,经营转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环境的行应该有不同阶段的转型方向和细目标。三是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制度约束的关系。制度和业务并非对立的关系,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制度在权限管理、准入条件、流程控制等方面进行约束和规定,合规经营是业务发展的前提,制度设计缺陷可以修订,同业竞争需要且风险可控的可以申请突破制度,总之要更好地让制度契合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要求,而不是束缚发展的手脚。四是要处理好传统存贷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的关系。对贵州而言,以存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不会很快改变,&存款立行&的思想必须始终牢固树立,同时随着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银行必将逐步从单纯资金提供者和风险承担者,向集贷款人、市场中介、风险代理、财务顾问为一体的金融财团转变,城市行将首当其冲地面对这个机遇和挑战。
&&&&&& 三、推进农行城市对公业务转型的重点
&&&&&& (一)加快经营理念的转型。思路决定出路,实现城市对公业务转型首先必须从理念上加以突破,逐步树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运行规律的经营理念。一是思想意识要从&员工&向&职业人&转变。城市对公业务面对的客户大多市场敏锐、管理水平较高、金融需求旺盛、同业争夺激烈,拓展城市业务的客户经理,不能只是循规蹈矩的执行者,需要对所从事的职业抱有巨大的热情和信心,倾注所有的智慧和努力,树立诚信、专业、负责、敬业的良好品质,培养结果证明价值、规范赢得持久、责任成就人品、能力解决问题、团队利益为重、执着造就成功的良好职业操守。二是经营眼光要从局部性向全面性转变。要立足与贵州省城市业务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新需求,仔细研究、查找我行与现代商业银行和同业的差距,找准潜力区域、项目和客户,找准业务短板和弱项,实现城市对公业务均衡发展。研究大型集团客户和中小企业的特点,加强与客户的全方位合作,有选择、对应地提供相应金融解决方案。加强与同业的互赢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三是经营方式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经营中必须养成算账的习惯,注重付出与回报、成本与效益的摆布,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和综合性贡献度。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每个环节体现精细化管理要求,以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提升业务运作效率和质量。四是经营意识要从满足现状型向创新型转变。有些同志喜欢和过去比,和其他落后地区行比,满足于现状,殊不知农行在城市业务市场份额与同业差距已经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勇于和敢于从横向与同业相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赶超同业。
&&&&&& (二)搭建高效的客户分层管理体制。对公业务上升、个人业务下沉是客户管理的基本原则,适应层级对等的原则,实现客户对等营销和对等服务。一是要完善客户分层管理的基础,建立比较完善、全面的客户数据库,实行名单制管理,建立城市对公业务客户战略客户群体。二是客户分层的原则和依据应该明确规定、相对固定,严格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以保证客户管理维护有较长期和稳定的延续性。三是加强对二级分行前台部门的人员结构调整。在客户层级提升后,在客户管理数量上,二级分行成为客户管理和维护的主要层面,要切实充实客户经理力量,增加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数量,可以按核心客户群、小企业客户群归口管理,特别要关注城市小企业客户的发展潜力和金融资源挖掘。四是考核到位。层次提升后,绩效考核必须及时跟进,建立以客户经理价值创造为导向,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资源配置和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制定和实施客户经理进行具体量化的业绩核算和绩效考评,使前台部门客户经理收入与客户管理和业务拓展真正挂起钩来,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三)着力优化对公客户结构与行业结构。加强客户结构调整,牢固树立&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以综合收益为导向,以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生命周期为参照,加快城市对公业务有效发展。公司客户方面,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发展规划,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市场营销。从我省目前经济发展模式看,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拉动型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我们支持的领域还将主要集中在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镇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煤、磷、铝为重点的原材料加工项目,以航空军工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具有长期开发背景和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围绕贵阳城市经济圈、毕水兴经济带、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综合经济区、以凯里市为中心的东南部特色经济区的相关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要密切关注政府招商引资情况,中国500强企业以及全国行业排名前列的大型集团型客户入黔投资情况,东部产业转移动向和进展等,确保在第一时间跟进,抢占业务主动权。机构客户方面,重点是城市所在地财政部门、具有资源配置和基础产业运作职能的政府机构客户,证券、保险等金融客户,市级以上医院、高等院校、重点高初中等事业单位。目前,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引导投资的趋向比较明显,应加紧跟踪和营销相关产业主管部门资源(如水利部门)及相应的惠及行业和客户,全面介入投资链条的各个环节。要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客户的内在潜力,第三产业发达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而第三产业中餐饮、商贸、物流、科技、信息、旅游所对应客户大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具有需求广、银行议价能力强、综合贡献度高等特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主动深挖这部分潜力资源,依托核心商业圈,如小商业批发市场、大宗原材料集散地,圈定目标客户重点培育。
&&&&&& (四)大力促进产品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农行对公存款之所以不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客户基础不牢,在农行开立基本账户的客户少,以农行为主办银行的客户少。因此,要把握营销措施和方式的多样化,既要通过信贷业务拉动对公存款业务和财务顾问、电子商务、企业年金等业务发展,也要从服务入手抓牢客户的基础促进各项金融产品营销。要着力提高优质对公客户贷款业务份额,拓展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代理收付、代理保险、承诺等传统中间业务,并根据客户需求或者引导客户需求,有序推进资产托管和信托、咨询、理财等投资银行业务,积极向客户提供组合式、量贩式、套餐型的金融产品。完善产品与服务创新的运作机制,建立产品和服务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测,业务前台应配置相应的产品经理,发挥面向市场、贴近客户优势,建立产品和服务需求收集、反馈和创新机制,使产品尽可能贴近市场和迎合市场的需要。对于大型集团化客户,要研究其在融资方式拓展、财务结构优化、资产风险管理、发展决策支持、集团财务管理、员工福利计划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或潜在需求,适时提高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坚持有偿服务,参照成本加收益原则和比照同业原则合理定价,努力拓宽收入来源渠道,促进非利息收入绝对额的快速增长。目前我省对外依存度较低,企业涉外经营进程还比较滞后,目标客户不多,但城市业务本外币一体化是趋势,要通过外管、海关等部门掌握外向型客户情况,以抓外汇资源丰富的优质大客户为重点,其他中小客户为支撑,做大国际结算、结售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 (五)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城市对公客户类型多、涉及行业产业广、面对市场更近,风险防控的关口尤其要前移。要前瞻性地收集和整理对公客户各类信息资料,为下一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逐步实现对客户价值分析、价格策略、绩效评价等的科学管理。要提高贷前调查、项目评估、贷后管理的风险防范水平,实现横向的有效制约。高度关注客户信用风险,认真调查和考核企业信用记录、相关资格证明的取得情况、生产经营每个环节的运行状况、担保情况、行业运行周期等,运用风险压力测试等手段判断其违约风险概率;关注市场风险,分析国内外以及本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上下游产业链供需状况,有关利率、汇率、税率走势及其影响程度;要严控操作风险,增强客户经理的职业操守和合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性条款落实,严格合同签订、担保手续、账户管理等相关环节的规范操作。城市对公业务中涉及跨省域、跨区域集团性客户比较普遍,要特别关注客户分子公司经营和相关项目状况,关注其股权变更、兼并重组等重大事项影响。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要注重前中后的相互制衡,中台的审查把关,后台的事后监测和管理分析,同时通过打造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推行风险贴身监督,实行风险派驻和双线报告制度等措施,形成立体风险防控体系。坚持绿色信贷要求,把环保达标作为项目准入的重要先决条件,审慎介入&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
&&&&&& (六)积极推动精细化管理。城市对公业务是农行前台业务工作的前沿,更要把精细化管理融入业务营销、客户服务的方方面面。一是目标客户选择要精细化。要根据城市区域内政府职能部门和经济群体分布特点选择目标群体,认真分析目标群体的业务发展空间和金融需求特点,确定业务切入点,信贷产品则应优先选择目标群体内处于优势和领先地位的客户介入。二是客户关系管理要精细化。关注客户的新动向、新变化、新需求,深入把握客户现实的、潜在的和个性化的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注重服务细节,探索融入&体验行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三是金融产品供应要精细化。对大型客户要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涵盖投行、理财、现金管理等多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方案;对中小企业要打造标准化高、操作简单、实效明显、风控简洁的特色产品,重点完善和普及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自助可循环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等贸易链融资。四是授信业务操作环节要精细化。进一步细化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实施、贷后管理及信用收回的全过程的岗位尽职标准和操作规范,实现流程化和格式化,授信调查要细化调查方式、方法,提高调查评估质量,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防止遗漏关键性风险点;授信审批应强调操作性和实效性,注重对关键风险点的规范和控制;要将各项贷后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分析宏观形势变化对客户的影响,跟踪了解客户经营全过程,掌握客户资金运动规律,特别是经营性现金流的监控,定期实地检查,定期核保,做好前瞻性风险预警和处置。
&&&&&& (七)强力推进队伍转型。城市对公业务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宽,培养造就一批适应新时期经营转型和竞争需要的员工队伍尤为迫切。一是要大力培养四类专业人员,要着力选拔一批沟通能力强、思维活跃、业务熟悉、市场敏锐度高和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员到客户经理岗位;按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等不同条线产品配备专业产品经理,组成业务和产品搭配的营销团队,形成营销合力;培育一批专业型人才,要鼓励员工参加社会认可的金融理财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证券分析师等资格认证考试,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如果政策允许,应推行面向市场招聘引进高素质人才;强化风险经理职责,加强风险实时监控,及时发生,提早化解,风险经理应该更多承担一些贷后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使客户经理能够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走入市场。二是要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能力建设,提高员工对政策制度的解读能力,对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能力,提高前台人员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针对性培训,持续开发各类新业务、新产品、新制度培训,探索推行到先进地区、先进行跟班学习、实践方式,建立培训后跟踪评价制度,促进培训质量和提高培训效果,带动整体队伍素质提升。 (农行贵州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封先庚)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浅谈如何推进审计机关管理向精细化转型
肖胜国(湖北省阳新县审计局)
  最近召开的湖北省审计工作会议上,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积极推进审计机关管理向精细化转型。机关管理由制度制定向制度优化与制度执行并重,由注重结果向结果与过程并重,由传统模拟式、机械式向现代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由定性、静态评价总结向定量、动态绩效评估转型。这给审计机关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明确了总体思路,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审计机关新形势下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审计机关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不能照抄照搬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不同于一般的国家行政机关,而是要特别处理好提高效率与追求正义的关系、定量规范与科学适用的关系、管理精确与人文关怀的关系等。为此,笔者将对审计机关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总体构架、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作一粗浅探讨。    审计机关精细化管理在总体构架上应包括“岗位定位、流程控制、科学考评、制度保障、数字管理”五个方面:一是以岗位定位为基础,实现管理部门和对象的精细化。对审计工作可以按照职能不同和管理权限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工,形成业务管理和事务管理(队伍管理、党务管理)两大块,推动管理的纵向化向扁平化发展。同时,对审计机关人员以能力席位标准建设为依托、按审计机关职能需要和各类人员的岗位特点,全面清理审计职能职责,科学设置审计工作岗位。二是以流程控制为中心,推进审计工作流程精细化管理。为确保每一个管理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设计精细化工作流程,构建清晰无缝的“责任链条”,依据《国家审计准则》实施审计。同时对审计过程和结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审理。三是以科学考评为依托,提高考核评估精细化水平。围绕干部“德、能、勤、绩、廉”建设的要求,针对审计工作的特点,引入目标管理、动态管理、分类管理以及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等组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改进审计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合理确定考评要素,各个考评要素的分值设定要合理科学,并注重平时考评。四是以数字管理为平台,发挥精细化管理效能。运用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进行审计,以审计流程为主线加强控制;利用OA审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形成审计业务、管理、决策的一体化;积极推广和应用审计署研发的数字化审计项目管理系统(OA-QC),将数字化技术融合到审计管理全过程和质量控制全流程。五是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创建审计机关精细化管理新秩序。摒弃“以人管人”模式,创新制度设计,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制度体系。同时,为确保制度执行到位,要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落实制度责任主体,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通报,发挥制度在审计管理中的规范、指导和控制作用。    审计机关在“岗位定位、流程控制、科学考评、数字管理、制度保障”管理模式下,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具体应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审计机关岗位精细化设置。一是科学核定部门(科室)职数。职数的核定要以部门(科室)的性质及其所承担工作任务的繁重程度为主要依据,遵循优先保障业务一线的原则,适当向重点部门(科室)倾斜。二是合理设置工作岗位。中层岗位的设置,在核定的职数内设置。中层以下岗位应根据项目审计业务部门(科室)和综合管理部门(科室)不同的工作要求进行设置。特殊情况下打破原有部门(科室)分工界限。三是明确岗位职责要求。明确每一个岗位所承担的具体职责以及履行职责所要达到的质量、效率、效果。基层审计机关在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不能与上级审计机关对口设置部门,但应赋予现有部门(科室),特别是综合管理科室新的职能,以免出现工作“断档”。     审计机关人员精细化管理。一是建立精细化的人员配置与选拔机制。比如,审计业务部门(科室)的岗位人员配备应注重能力水平,既有能担任主审的人员,也应有一名以上具备计算机中级技能以上的人员。二是完善精细化的领导人员、改非(二线)人员、外聘人员及中介机构参审人员等 “特殊人群”的管理机制。比如一些审计机关改非的“二线”干部数量越来越大,有的原来是业务骨干,但闲置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建立管理制度,搭建工作平台,发挥“二线”干部作用。三是建立精细化的人员考核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把干部工作业绩、学习成果、工作执行力、执行审计纪律和廉政规定等情况全部纳入绩效评估考核范畴。完善干部日常纪实考核制度,考核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并且严格奖惩,确保以考促效。比如在定岗定责基础上,实行竞聘上岗;将部分大型审计项目实行招标制,根据不同的效率与效果,给予不同的待遇。    审计业务精细化管理。审计机关为使项目审计的每一个管理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据《国家审计准则》基本上行使四项职能:一是审计组项目审计实施管理职能,贯穿计划、准备、实施、报告及质量控制和责任等各个环节。二是审计项目审理职能,对业务部门提交的反映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理意见,督促整改。三是指挥协调职能。发挥协调联系、整合资源、督促检查的作用,以满足项目审计特别是大型审计项目统一组织管理的需要。四是审计信息处理职能。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应当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依据互联网及审计信息化系统不间断地、系统地收集、整理、传输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    审计机关事务精细化管理。应细化审计事务(党务、队伍)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责。审计事务内容繁杂,有信息宣传、调查研究、公文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统计工作、保密管理、对外接待、办公设备管理维护以及其他机关事务(党务、队伍)管理等。越是繁杂的工作越是要细化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责,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审计专网、统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在机关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只有这样审计机关后勤保障部门才能以卓越的业绩、良好的形象,有效服务于审计工作大局,充分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和机关运转枢纽作用。    要把审计机关精细化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抓住实效,在探索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树立科学理念。科学的管理理念是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先导。应树立管理是科学、管理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强化法制意识,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由“治事”向“治法”、由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把管理工作渗透到审计业务、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之中,把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力量整合起来,把全体审计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系统效益的最大化;摒弃粗疏、粗放等大而化之的管理行为,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信息系统,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以精细促落实,以精确求高效。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机关人员学历层次逐步提高,专业性越来越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关注个人一定的物质待遇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因此,提高审计机关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审计机关的各项管理中体现以审计人员为本的价值取向,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合法权益、正当追求。应坚持把审计干部职业发展和进步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充分调动广大审计干部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管理、自觉服从管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解除审计干部的后顾之忧;实行人性化管理,尊重审计干部的主体地位,以此促进审计干部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事业进步。    加强队伍建设。审计人才,尤其是审计业务人才是审计机关的第一资源,是审计事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一支专业化素质较高的审计队伍,审计工作任务就难以承担、审计内容就难以深化、审计技术和方法也难以提升,机关精细化管理也难以推进。要进一步树立崇尚学习、注重业务的导向,促进审计干部不断学习,岗位成才;要搭建业务培训这个平台,提升审计业务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把实践作为审计人才培养、锻炼、成长的第一跑道,主张以现实表现、工作业绩为导向选拨任用干部。同时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教育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为推动审计机关管理精细化转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肖胜国)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政府信息公开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审计署总机:010-  网站电话:010-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北露园一号(邮编:100830)
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发展与精细化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