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资金是什么意思入股分数金额依据是什么

(2009o宁德)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投资40 000亿元人民币以拉动内需,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40 000亿元投资构成.具体内容如下:请你根据统计图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资金测算(亿元)
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
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
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
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
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1)在统计表中,投向“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的资金测算是15000亿元,投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测算是10000亿元;
(2)在扇形统计图中,“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部分所占的百分数是3.75%,“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部分所占的百分数是5.25%;
(3)统计表“资金测算”栏目下的七个数据中,中位数是3700亿元,众数是3700亿元;
(4)在扇形统计图中,“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部分所占的圆心角为36度.
解:(1)投向“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的资金测算=4%=15000亿元;
投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测算=4000亿元.
(2)“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部分所占的百分数=×100%=3.75%;“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部分所占的百分数=×100%=5.25%.
(3)中位数为3700(亿元),众数为3700(亿元).
(4)“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部分所占的圆心角为×360°=36°.
故填1;3.75%,5.25%;;36.
(1)利用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相应数据;
(2)利用频数以及总数之间的关系求出所需数据;
(3)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求出;
(4)利用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答案.国际投资学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国际投资学
学说是阐述国际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国际投资对投资国、受资国和的影响的学说。外文名无学&&&&科经济学
国际投资学说是在经济全球化(Globaliztion) 的条件下发展过来的。经国际投资学济是当今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和科技不断发展,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加深的结果。这一过程伴随着16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而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进程大大加快,势不可挡。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配置和重组,世界各国经济包括生产,贸易和等领域,更加紧密地融合,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的发展过程。就其内容来说,经济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国际投资学说:该学说是由古典经济学家。于1809年提出的。他认为,在典型的金本位制下,只有当输出偿付进口货物的货款比输出其他货物更便宜的时候,才会输出黄金。该学说是或北欧学派俄林提出来的。他指出,资本的输出和输入是的转移,一国等于购买力减少,而另一国资本输入等于的增加。两国之间购买力的增加或减少,引起资本输入国货币增加,物价上涨,资本输出国货币减少,物价下跌。因此,资本输入国因物价上涨就可用较少商品换回资本输出国较多的商品。该学说是由现代经济学家阿尔明·吉托夫基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资本(指而不是实物资本)流动的原因是借贷互利,从资本输出国方面说,积累的资金随着收入的增长,它可以把这些资金贷给国内企业或私人而得到收益,如果外国借款者提供更高的时,它就愿意将资本贷给外国。这就是通过,资本输出可以获得更高的。从资本输入国方面来说,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借入资本,只要经营得法,就可以得到高于借款利息的利润。这就表明,资本的国际流动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双方都有利。这就是的基本原因。该学说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恩斯学派认为,“资本输出不仅不会占据国内的支付和国民收入,而且还可以成为国民收入的发生器”。这就是说,“当国内投资机会贫乏而储蓄倾向又较高时,由对外扩张(资本输出)导致的出口贸易,就更有可能成为国内经济活动和国民收入维持一定水平的救生圈”。其后,感觉到上述提法未免有些偏颇,于是把资本输出的好处归纳为三点:第一,促进大工业国获得高水平的就业和生产,第二,促进借款国生活水平和的提高;第三,促进全世界经济的稳定。。托宾是这个学说的,托宾的经济思想源于凯恩斯学派,但又吸收了的观点,从而成为“”的代表人物。托宾以投资选择说为基础,以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性作为权衡的主要因素。他认为,所有——资产,都具有预期收益和风险的两重性,只是预期收益和风险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所以,投资就是研究如何组合风险程度不同的各种资产,以平衡投资风险的理论。托宾曾用一句通俗的话,“不要把鸡蛋都放在里”来概括他的理论的中心思想。他特别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的分析,认为资产是一种存量,所以这种分析又称之为存量分析法。这是托宾理论的特点,也是西方货币对这个理论特别感兴趣的原因。
投资的提出,对于货币资本拥有者来说是一种贡献,为他们有效地运用货币资本提供了理论依据、计量模型和运用方法,使他们拥有的大量货币资本及时投放到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流动资产上去,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同时,这个理论在、资本营运和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风险分散即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成为理财的一条公认的原则。经济学家在其所著《》一书中,提出了“全球经济、全球投资”的论点。他认为,在世界新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为适应生产全球化和劳动力、资源重新分配的迅速发展的需要,投资全球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环境中,将有大量的机会在领土上进行工作和投资,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在量上和质上的深刻变化,相互投资的日益渗透,正是生产及投资国际化的明证。
就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他认为,在以高技术为先导的信息的推动下,生产、流通、分配、运输全球化必将冲破一切阻力而突飞猛进。全球投资必将与全球经济同步发展,一国经济正转化为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中的组成部分。的发展为对外贸易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商业繁荣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驱使商人们去寻找新的原料供应地和新的外部。在英国早期的对外扩张中,商人与海盗是二位一体的。这些海盗活动给英国政府和商人自身带来了巨大利润,海盗也因此被国王赐给爵位而获得政治地位,这进一步刺激了海外的扩张沽动。政府还成立了各种特许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公司,东地公司)。批准成立各种股份制贸易公司既是政府聚财的手段,也是进行商业扩张,和海上掠的工具。
国际投资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一次世界,自由竞争过度到资本主义垄断竞争阶段,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需要寻找出路()。
20世纪初叶——20世纪80年代,国际间接投资与国际直接相结合,是国际投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IT技术为代表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投资快速发展。是指各国(投资国与)之间的投资;
是为获取预期未来收益而将资本投 放到国外的活动;
是国际货币资本及国际产业资本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
可能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也可能是一种所有权关系。(一),国际投资与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输出
1,国际资本流动——指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输出与输入,即资本的跨国流动。它由于间为了某种经济目的所进行的经济交易而产生的。广义理解:包括国际货币资本,国际和国际生产资本以及不断相互转化的综合流动;侠义理解:指间接投资的货币资本(国际证券投资与)与直接投资的实物资本的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与国际金融市场。
2,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资本过剩的国家或私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和对外扩张而在国外进行投资或。
资本输出的类型:按资本输出的主体不同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按输出资本类型的不同分为和生产资本输出。
3,国际投资与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输出的区别
国际投资与国际资本输出的区别:
后者比前者在观察同一现象时,其角度要更广一些,包括的范围要更大一些。和国际间接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两种主要形态,并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范畴中,成为主要部分。国际投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赢利性,而国际资本流动只是交易性;
国际投资与资本输出的区别:
资本输出表现出不平等性质和单向性质;
国际投资表现出平等性质和双向性质。
4,国际投资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联系
现代经济理论一般认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资本要素在国际间流动是国际投资者进行国际投资的前提条件,否则,国际投资活动没法进行;
国际的结果也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比如,和的回流等。
(二),国际投资与
1,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区别
国际投资是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产业资本跨国流动的形式;
国际贸易是商品与劳务的跨国流动;
国际投资活动在于价值增值;
国际贸易活动在于等价交换;
国际贸易活动出现很早(奴隶社会与);
国际投资活动出现较迟()。
2,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1,国际贸易发展,可带动
以企业为例
2,国际投资可以反作用于国际贸易,投资可以带动生产要素出口。
无论是向国外进行证券投资或贷款,还是直接投资中的货币资产的转移,都会引起购买力向他国转移,从而带动本国商品的出口。
(三),国际投资与
国际金融研究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及其基本;
国际投资研究国际企业筹资的规律,资金运用规律和规律等;
国际金融活动是国际间的货币转移,既包括国际投资活动引起的资本流动,又包括非投资活动引起的货币转移;
国际投资活动除直接引起货币资产的转移外还引起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
2,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的联系
二者都涉及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投资效果的大小或好坏 货币的流向 各国利率,的变动 国际金融活动;
国际金融活动(利率与汇率)变动 国际投资活动的变动。
(四),国际投资与对外投资,利用外资的关系
国际投资是将本国资本投放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从投资国的角度,即为对外投资,从东道国的角度,即为利用外资。因此,世界各国的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活动总和就构成国际投资。(一),和官方投资(投资主体不同)
(二),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方式不同)
1,直接投资是国际投资方式之一。投资者以控制为核心,获得利润为目的对外投放资本。
特点:国外创办企业,或是投资购买现有的企业,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
不仅涉及货币资本流动,还涉及生产要素流动。
拥有多少股份才能控制企业,成为直接投资者,各国规定的标准不同,一般是在10%—25%之间,一般规定外方持股在51%。
(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所谓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企业在共同投入互补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的。国际战略联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合并式联盟,互补式联盟,项目式联盟。
2,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的重要形式,也是早期的,传统的国际投资形式,也称为国际证券投资,更广义讲,还包括投资。
特点:仅涉及货币资本流动。
3,其它国际投资方式
补偿贸易:出口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技术,设备等作为贷款,进口企业待工程建成后用投产项目的产品或部分利润偿还贷款的一种特殊利用外资形式。
出口:出口国政府为了扩大出口,加强国际竞争力,以政府补贴方式通过本国对出口商,外国进口商,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一种与出口贸易相结合的利率优惠信贷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它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签订协议授予私人资本(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的项目公司的一定期限内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以收回投资,并取得投资收益,特许经营权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该项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所有。
1984年大亚湾沙角火电站开辟我国BOT的先河。
(三),实际投资与金融投资(按投资对象不同)
1,实际投资
实际投资:涉及生产要素的转化和实际商品的形成。
2,金融投资
金融投资:活动于国际资本市场并形成。“跨国性”是国际投资的明显特征,由此决定了下列系列特点
(一)与国内投资相比较的特点
1,目的的多样性(,,)
2,不完全竞争性(所形成的)
3,货币单位与的差异性
4,投资环境的差异性
5,更大的投资风险性
(二)二战后国际投资的特点
1,国际投资已成为普遍现象
2,投资输出的规模较战前有很大增长
3,不仅限于间接投资(直接投资)
4,投资的部门有所变化(服务业)
5,先进技术和设备及的输出占据重要位置
6,跨国公司,跨国银行在资本输出中起着重要作用
7,国家资本输出增加(50年代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
8,债务猛增1,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复苏,国际直接投资止迭回升,1993年和1995年分别达到亿美圆,美国重新成为投资大国;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加快,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引资国。
2,国际资本流动性,投机性空前提高
以1993年为例,全球私人流动资本3万亿美圆,是1990年的3倍,借助全球,日交易可达数万亿,加大了资本的流动性,投机性,英国老牌的投资银行的倒闭和1997年就是很好的证明。
3,跨国公司迅速猛增,国际企业并购持续升温,为争夺科技制高点大举向海外投资,对世界经济技术的控制不断加强。
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世界80%的新技术,,控制着50%的。为了取得科技制高点,采取各种形式的兼并,以加强国内外的竞争实力和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国家集团竞争加剧
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已成为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加剧了大国在中的主导地位,促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随着区域化,集团化的多极化发展,深化了国际分工合作,但也导致各国竞争加剧,不同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力争国家联合,又进一步加深区域化,集团化发展,进而影响世界经济。
5,贫国富国差距加大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亚洲国家经济强劲,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但同时,也面临失业增加,金融动荡和争夺投资市场的激烈竞争,
以及贫富差距加大的严峻形势,如何建立新的平等的,加强国际间的协调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革命
: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到第四产业;
资源结构演进:有形资源到无形资源(信息资源)。
(二)生产及资本等要素国际化
国际投资推动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导致生产要素重组,优化了资源配置,加深了国际分工与合作。
(三)国际投资成为宏观调控的手段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已成为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的在国际配置资源,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四)加速了生产经营跨国化
80年,世界上约有1000家跨国公司,拥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112000家,其中90%仅涉及10个国家,到95年,世界上约有40000家跨国公司,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250000家,促进了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了利润,进而推进国际化良性循环。
(五),开拓发展中国家
只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工业国家才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新的市场。为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采取一系列的政策。
从资本输出的角度,具体分析国际投资的作用:
对资本输入国,积极的方面:
1,可以弥补本国资金的不足;
2,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经验;
3,加速技术改造,增强其竞争力;
4,增强本国出口创汇能力;
5,为本国劳动者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6,增加本国的;
7,扩大对外的经济技术交流;
8,为本国培养国际经济人才;
9,促进本国旅游业的发展;
10,活跃国内市场,增强国内市场联系;
消极的方面:
1,资本输入意味着将来资源的流出,借贷资本需偿还本息,要以未来利润分配为代价;
2,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可能冲击本国;
3,会造成某些部门受外国垄断力量控制;
4,资源过度消耗与污染转嫁。
对资本输出国,积极的方面:
1,维持垄断地位;
2,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扩大外贸规模;
4,获取先进技术;
5,有利于人才交流;
6,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
7,获取经济信息。
消极的方面:
1,投资国国内就业水平降低;
2,投资国的技术与人才外流;
3,影响投资国的财政收入。(一),科学技术发展加速资本国际化
1,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导致发达国家取长补短;
2,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大调整。
(二),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单纯的垂直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
(三),跨国银行的发展
离金融市场 (20世纪60年代) 跨国银行(20世纪70年代)
(四),跨国公司的发展
1,制度条件
战后,发达国家鼓励对外投资和扶持跨国公司成长的政策;
战后殖民体系瓦解,许多新独立的短缺,希望能在维持条件下,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并改善其投资环境。
2,过剩资本
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过剩商品需要通过跨国公司寻找出路。
3,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 降低投资成本 提高利润
扩大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本身的发展。
(六)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1,经济现代化需要
技术与科技落后
2,石油输出国的资本积累国际投资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一),宏观方面的具体内容
1,国际投资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国际投资的政策和法规
(二),微观方面的具体内容
1,国际投资的重要方式
2,的分析与评价
3,国际投资的重要主体——跨国公司
4,国际投资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5,国际投资实务(一)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
(二)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四)宏微观分析(一)海 默的
1,Steven H。Hymer(PHD。)其人
生于,美国求学和执教的经济学家,教授首先创立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1960年,他完成了其—《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该文问世后,并未引起世人重视,由于快速发展的国际投资实践对其理论的验证,该理论才成为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到1976年,该理论正式问世时,他已谢世2年。
2,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
运用西方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实证分析美国年对外投,资结论如下:
(1)1914年前,美国有大规模的直接投资,而对外则没有;
(2)20年代,二者都迅速增长;
(3)30年代,下降小,对外则较大;
(4)二战后,直接投资增长快,发展慢;
(5)地区分布,1929年在加拿大的直接投资与相差不大,同期,美国对的比例却为2。5:1。
传统理论不能对此做出科学解释。认为:
(1)美国对外投资在于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
(2)市场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3)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运行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投资就不可能发生;
(4) 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技术优势,先进管理,资金,信息,国际声望,销售,规模经济等);
(5)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人文,地域,制度等优势,但跨国公司仍具有净优势。
3,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1)H·G ·johnson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在于“知识的转移”(1970);
(2)R ·E ·Caves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在于其能产出差别产品(1971);
(3)F ·T ·Knickerbocker提出:“寡占反应论”;
(4)S ·Hirsch从成本的角度提出了“出口贸易与对外投资比较理论”(1973),即:
跨国公司选择对外前
当跨国公司国内生产成本与出口销售成本之和小于国外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之和时,跨国公司选择出口参与国际经济,以获取最大利润;反之,则选择对外投资方式参与国际经济,以获取最大利润。
(5)F·R ·Root认为:跨国公司选择对外投资的方式主要原因是避免许可证交易中存在的技术泄密风险,继续保持其技术垄断优势(1978)
4,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积极的方面:
(1)垄断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代替完全竞争来解释国际资本流动;
(2)把与直接投资区别开来;
消极的方面:
(1)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无法解释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
(2)没有涉及区位选择的问题。
(二)产品周期理论
R·Vernon教授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一文中提出的,用产品周期的概念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认为产品周期有四个阶段。
1,产品周期理论要点:
(1)从贸易方面,随着产品从“创新”到“标准化”,创新国会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则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而且新产品的周期演进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从投资方面,具体内容:
投资国生产,技术等优势,而东道国拥有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的区位优势,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投资者就可以克服到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风险。
第一阶段,新产品尚未定型,价格的需求弹性低,新产品生产最初有在国内选择生产地点的趋向;
第二,三阶段,技术虽未达到标准化但已成熟,企业更关心的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竞争对手出现后。选择出口或对外投资 取决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运输成本与进口市场的预期生产成本的比较。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创新国选择出口,否则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新产品周期在美国结束,而在欧洲继续);
第四阶段,技术已标准化,价格是竞争的基础,投资选择发展中国家(新产品周期在欧洲结束,在发展中国家继续)。
2,产品周期理论的发展
的产品周期理论主要提供的是50—60年代美国向欧洲扩展的投资理论框架,
仅说明一个制造商最初作为一个投资者进入国外市场的情况,对双向投资及逆向投资问题不能解释,于是他又将其理论加以发展:将产品周期分为三阶段(发明创造寡占阶段,成熟寡占阶段,老化寡占阶段),不再强调美国是新产品的唯一来源,欧洲及也是新产品的来源。发明创造寡占阶段:应把生产地点放在发明创造国,以把生产过程同研发和市场购销活动结合起来;
3,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
积极方面:
(1)该理论适应于当时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区位选择;
(2)该理论既可以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也可以称着。
消极方面:
(1)该理论无法解释80年代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行为;
(2)该理论无法解释在国外原材料的投资行为;
(3)该理论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的直接投资行为。
成熟寡占阶段:跨国公司以创新为基础的垄断优势消失,规模经济成为其垄断优势的基础。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国的跨国公司到双方的主要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削弱对方的竞争力(进攻型或防御型投资);
老化的寡占阶段:跨国公司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垄断优势已经消失。由于大量的竞争者的进入,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厂家退出该领域。这一阶段,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
(三)内部化理论(或)
1,代表人物
英国P。J。Buckley M。Casson(《跨国公司的未来》1976)和加拿大学者A。M。Rugman
2,理论核心
公司在其跨国经营活动中,面临各种市场障碍,为克服障碍,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实现利润最大化,将各种交易不经过外部市场而在公司所属的各企业之间进行,形成内部市场,当内部化超越了国界,跨国公司便产生了,内部化的动机是的主要原因。
3,三个重要概念
(1)市场内部化
指将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价格划拨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实行市场内部化是当代西方跨国公司的重要经营战略。
(2)市场失效(或市场失灵)
指由于市场不完全,以致企业在让渡中间产品时难以保障其权益,也不能通过市场来合理配置其资源,以保证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形。不完全竞争并非由规模经济,寡占行为和或行政干预所致,而是由于某些市场失效导致企业交易成本增加。
(3)交易成本
指企业为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而付出的代价。
4,市场内部化的动机
知识产品具有特殊的性质,知识产品的市场结构和知识产品在中的主要地位决定其市场内部化的动机最强。知识产品及其交易有如下特点:
(1)形成耗时长费用大
(2)给拥者提供垄断优势,转让则扶 持对手
(3)由于存在市场的不完全性,知识产品的价格不易确定
(4)知识产品的外部化可以导致增加额的交易成本
基于上述原因,企业对其知识产品实行内部化。此外,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农副产品,矿产资源产品,企业也有较强的内部化动机。
5,市场内部化的收益与成本
(1)市场内部化的收益
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的不经济性,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统一协调的经济效益
有效差别价格的经济效益
消除买方市场不确定的经济效益
消除国际市场不稳定性的经济效益
保持技术优势的经济效益
避免各国政府干预的经济效益
(2)市场内部化的成本
6,内部化理论区别于垄断优势理论的特点
首先,垄断 市场不完全为跨国经营的前提
内部化 消除市场的不完全性;
其次,市场不完全 垄断排斥竞争
市场不完全 市场失灵
再次,技术垄断优势 跨国经营的重要意义
交易成本最小 保证跨国经营的优势
最后,垄断优势理论适用于发达国家
内部化理论既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 家,即可适用于国内,也可适用于国外。
7,对内部化理论的评价
积极的方面:目前较为流行,较有影响的国际 直接投资理论之一,有人把它推崇为一般理论或通论。
消极的方面: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未作解释。小岛清的或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一)该理论产生的背景
微观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基本都可以得出结论:
只有拥有雄厚资本和高技术的大企业才能拥有的优势,才能有能力从事对外投资。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学界开始对垄断优势理论提出异议。从日本的情况分析,对外投资的主体大都是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是易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优势。
至70年代以来,日本留英,美学者,日本国立一桥大学,著名的家——小岛清教授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不仅在日本,而且在欧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小岛设想”,“小岛主张”|,“小岛方案”,“小岛清模型”。
(二)理论核心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这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的产业)
依次进行,所以该理论又称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
推论一:可以将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成本)原理”的基础上。国际贸易是按既定的比较成本进行的(扩大比较优势),而国际直接投资则可以创造新的比较成本(扩大比较成本)。
推论二: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导向顺贸易型的。
推论三:对外经济应当立足于“比较成本原理”进行判断,即运用“比较之比较公式”进行判断与决策。
推论四: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投资国与东道国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移植,由投资国的中小企业作为这种移植的承担者(这类企业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较小)
推论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为投资国与东道国双方产生比较优势,可以创造更高的利润。
(四)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主张
主张一:日本资源开发型直接投资政策—非股权安排方式;
主张二:日本向发展中国家工业进行直接投资政策—“教师的作用”;
主张三:日本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政策—“协议性的产业内部交互投资”
(五)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1,比较优势理论所分析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不同于海默和等人所分析的发达国家之间,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
2,所研究的对象是日本跨国公司,反映了日本在国际生产领域寻求最佳发展途径的愿望,而且,该理论比较符合60—70年代日本对外投资实践;
3,该理论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也无法解释80年代之后日本对外的直接投资实践(此时日本的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而非投资与贸易互补型)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
(一)该理论的代表人物—J。H。Dunning
是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名学者。他于1957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美国在英国制造业中的投资》。他除担任里丁大学的教授外,还担任,西安大略大学,和等院校的客作教授以及,世界银行和跨国公司的经济顾问等。
他在1977年《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了——。
(二)该理论产生的背景
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主体多元化
投资部门分散化
资金流向多元化
直接投资形式多样化
二是缺乏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三)理论核心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
认为,所有权优势只是进行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于是他把内部化优势加到所有权优势之中。他认为,内部化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保持和扩大垄断优势,把两组优势结合起来还是无法解释直接投资动因。因此,他引入一组区位因素,并认为区位因素制约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及其国际生产布局。区位优势构成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只有当三种优势具备时,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如果只有前两项优势,则选择出口贸易方式;如果只有所有权优势,则选择方式。
(四)三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所有权优势——指一国企业拥有的,国外企业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 技术优势,企业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金融与货币优势。
内部化优势——指跨国公司能够且原因建立公司内部市场愿意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东道国不可或不易流动的要素禀赋优势以及东道国政府鼓励或限制政策等优势。
劳动力成本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五)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
1,被认为是迄今最完备的,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国际生产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被认为是集各家之长,真正的建立一个通论;
3,“创建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
但是,这种兼收并蓄的理论,也有许多缺点:
1,该理论以利润最大化为跨国公司的目标,这与跨国公司的多元化目标有矛盾;
2,该理论仅以私人作为研究对象,不能对官方投资活动的科学解释;
3,和评论:三优势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时间过程中的发展没有交代清楚,要素的分类体系缺乏动态的内容,而且把所有权优势分离出来是不科学的。一,定义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或机构购买外国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或政府债券,只谋取股息,利息或买卖该的差价收益,而不取得对筹资者经营活动控制权的一种投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间接投资称为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信贷投资
国际信托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
(二)国际证券投资的特点
期限的可选择性,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
(三)国际证券投资发展的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 规模经济 资金需求
(间接融资)
∑闲置资金 后顾之忧 取代国际信贷融资
年国际银行净贷款额从$ 1600亿下降为0亿,而国际债券的发行净额从0亿上升到$ 2500亿。据英国《银行家》1990年的统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额占整个金融市场融资额的85%。
二级市场一,国际股票概念
指上交易的或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股票,它并非是区别于国内股票的特别的股票名称(不同与国际债券)。国内股票转化为国际股票有两个途径:
其一,在境内外同时上市;
其二,如果一国的资本市场较为开放,该国公司股票只在境内上市,但其中一部分被非居民所购买。
二,股票的种类
其它创新工具:
累积优先股(Cumulative Preferred Stock)
(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
累积可转换优先股( Cumulative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
参与优先股( Participating Preferred Stock )
累积优先股(Cumulative Preferred Stock)——指公司当年的盈余达不到优先股应分的股利,其不足部分在其后年度分配盈余时给予补足的股份。
参与优先股( Participating Preferred Stock )——指在按原定比例分配股利之后,如公司还有盈余,还可以同普通股一起参与剩余盈余分配的股份。
可转换优先股(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指股份有限公司按规定的条件和比例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或公司债券。优先股无论是转换为普通股或公司债券,对增加股份有限公司筹资与投资者投资的灵活性都有积极作用。可转换优先股在国外已日益流行。
累积可转换优先股( Cumulative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指同时具有累积优先股与可转化优先股特征的优先股。
三,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的种类
1,面值(Par Value)——指股票的票面上所标明的每股金额。它只在股票发行时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股票的发行价格并非以面值为准,可能溢价或折价发行,面值已经失去意义。国际股票的面值货币为公司所属国的法币。
2,市值(Market value)——或股票的市价,指在交易所中买卖双方确定的某一时点的价格。
3,净值(Net value)——指通过对发行股票的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分析计算而得出,又称股票的帐面价值。
净值=(资产总额-债务总额-优先股的总面值)÷普通股总数
4,内在价值(Intrinsical Value)——它把公司现有的财务状况和将来的盈利前景结合起来,并把未来的收益折算成现值。计算公式:
P0=D1/(1+i)+D2 /(1+i)2+…+ Dn/(1+i)n=
P0——内在价值,D1, D2 … Dn代表第1,2…及第n年的每股股息收入,i表示资本还原率(贴现率或必要报酬率)
假设股息在一定时期内将按一个固定比例g增长,若前一年每股支付的股息为D0,则第二年的股息D1= D0(1+ g ) ,则第三年的股息D2= D1(1+ g )= D0(1+ g )2
则 Dn= D0(1+ g )n
5,面值,市值,净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
股票的市值不仅与面值相脱离,而且与净值不相等,但净值可以作为长期投资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是市值高于净值的股票,市价可能回落,反之,则上涨。同样,内在价值对市场判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影响股票市价变动的因素
股价的变动由每股股息和银行利率决定的,即Pm=D/I
Pm, D, I分别代表股票市价,预期的每股股息额和银行利率。因此,凡是能影响企业分派股息和银行利率等因素的,都会对股价的变动产生影响。
公司的经营状况: 好 盈利 股息总量 Pm
公司的股息政策:收益积累与分配关系 Pm
宏观经济因素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 消费,投资和 出口高涨 Pm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Pm
税收政策:
正常情况下,税收的高低与企业的净收益成反比。如进口税提高会增加经营成本,所得税提高则企业的净收益减少,降低股息,股价下跌。
金融政策:
再贴现率提高(紧缩银根),商业银行成本提高,则 Pm下跌, 反之则反是;
提高(紧缩银根) ,商业银行成本提高,则 Pm下跌, 反之则反是;
:央行出售证券(国债) (紧缩银根),减少流通中的,利率上升,则 Pm下跌, 反之则反是。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产业差别政策会引起不同企业的价格 不同的变化。
其它因素:
非理性因素
时间及季节变动因素
四,股票交易的程序与方式
委托经纪人代为买卖
投资者交易所竞价 清算所
五,股票行情指数(Stock Market Index)
股票行情指数——指股票市价变动指数。它是由金融服务等中介机构运用其广泛的信息来源和专门知识编制而成,对投资者了解股市行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非系统风险(Unsystem Risk)——指由于各个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同股票的价格上升,有的股票的价格下降,且升降的也不相同,这种变动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预测该风险很困难。
系统风险( System Risk )——宏观经济情况(如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的变动,引起多数股票的价格都发生趋势相同的变动。预测该风险很困难。
六,国际上驰名的股票指数
指编制所选用的股票均属于一国范围之内,但参加交易的可以包括外国投资者。
1,道·琼斯股价平均指数(Dow Jone Averages)
是美国各种股票指数中历史最悠久(1889年开始编制),最著名的一种,在国际上影响也比较大,由美国《》的出版者的创始人查 理斯·道开始编制。
现在采用的股票指数共分四组:
(1)30家工业公司股价平均数;最具代表性(媒体报道)
(2) 20家运输公司股价平均数;
(3) 15家公用事业公司股价平均数;
(4) 前三组共65种的股价平均数。
道·琼斯股价平均指数(Dow Jone Averages)是以日为基期,将选用的各种股票价格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法求得平均数(=入选股票的价格之和/入选股票的数量),作为100。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计算出比较期的平均数,再与基期相比较,计算出的百分数即为比较期的股价平均数。例如,日的股价平均数为11497。12,即表示该日的股价平均数约为日的115倍
2,由美国最大的证券研究机构——编制的,在美国与道指齐名。
3,日经指数(日经平均股价) 系由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数。该指数从1950年9月开始编制。
4,全称是“伦敦《金融时报》工商业普通股股票价格指数”,由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发表的。
5,恒生指数 由香港生银行于日始发布。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包从香港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挑出来的33家有代表性且经济力雄厚的大公司股票作为成份,占香港股票市值的68。8%,日为基期。一,债券的特点
债权与债务关系
期限的有限性
收益的确定性
二,债券的分类
1,地理范围划分
国内债券(Domestic Bonds)
国际债券(International Bonds):外国债券(Foreign
Bonds)如Yankee Bonds Samurai Bonds Bulldog Bonds ;
欧洲债券(Eurobonds)
2,按发行者的性质划分
公司债券:
无担保债券
有担保债券
政府债券:
国债(National Bonds)
国库券(Tresuries)
(Local Bonds)
市政债券(Municipal Bonds)书 名: 国际投资学
出版时间: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元图书第一篇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国际投资学第一章 国际投资概述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篇 国际投资环境
第三章 国际投资环境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国际投资环境的基本因素
第五章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价
第三篇 国际投资运作
第六章 国际投资中的公司并购
第七章 国际投资项目融资
第八章 国际风险投资
第九章管理
第十章 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作/译者: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
ISBN:1 [十位:]
页数:457 重约:0.585KG
定价:¥33.00本书以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划分作为横向线索,同时将国际投资构成要素,即、国际投资主体、、国际投资管理和国际投资中国化等作为纵向线索,两条线索的交叉遂构成了剖析国际投资内在运行规律的逻辑框架。 本书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下,探讨中国国际投资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为了便于教学安排,本书附录中列出了各章节的学习要点,并提供了两套教学课时方案以供参考;各章的习题和案例分析也进行了大量的更新,随后还附上了解参考答案。前言
第一编 国际投资导论
第一章 国际投资概述
第一节 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投资的区域与行业发展格局
第四节 国际投资学的基本范畴
习题及案例分析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第一节 国际直佼仅贝理论
第二节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习题及案例分析
第二编 国际
第三章 跨国公司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演变
第三节 跨国公司投资与世界经济
习题及案例分析
第一节 跨国银行
第二节 非银行跨国金融机构
习题及案例分析
第五章 官方和半官方投资主体
第一节 官方国际投资
第二节 半官方国际投资
习题及案例分析
第三编 国际投资客体
第六章 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
第一节 实物资产
第二节 无形资产
习题及案例分析
第七章 金融资产
第四编 国际投资管理
第八章 国际投资环境
第九章 国际投资政策管理
第十章 国际投资法规管理
第十一章 国际投资风险管理
第五编 中国的国际投资
第十二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十三章 中国对外投资
附录一 各章节学习要点和课时安排
附录二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参考文献《国际投资学》是教育部安排的全国“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高司函[号)高。杨教授任该书主编,博士、博士为副主编。在此之前,我们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完成了教育委员会、教育部委托总行组织的两次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的建设任务。随后,又承接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关于国际投资的两项课题研究,以及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基金有关国际投资的三项重点研究课题任务。这些积累为我们撰写这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相对于1998年、2000年已经出版的《国际投资学》来说,本书也可称为第三版的《国际投资学》。同样地,这部教材主要供经济类、管理类、理工类专业的本科和专科教学之用,也可作为研究机构的理论工作者和实务部门的人员的参考读物。同时,它继承了前两版在体系上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内容上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衔接,力求方法论上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总结了我们多年来在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并融入了我们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同的是,与前两版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更具前沿性。编者搜集了最新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更新,以反映出国际投资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也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编入书中,使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接触到国际投资理论研究的前沿。第二,更具可读性。编者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教材内容,还在附录二中整理出了书中的中英文词汇对照表,便于学习记忆;不仅在每章后列出了主要的阅读文献,还在书末整理了大量的国际投资方面的中英文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站资源,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参考。第三,更具教学实用性。为了便于教学安排,本书附录一中列出了各章节的学习要点,并提供了两套教学课时方案以供参考;各章的习题和案例分析也进行了大量的更新,随后附上了参考答案。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募集资金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