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乡冷库大蒜价格多少吨

扬州日报社--扬州晚报
第A06版:蒜乡访蒜
第A01版 重点新闻
第A03版 我们的端午.聚焦
第A04版 我们的端午.动态
本报记者辗转山东金乡、徐州邳州大蒜主产地
探访“大蒜华尔街”
    核心提示  1.3元/斤、1.8元/斤、3.2元/斤、6.0元/斤……前段日子,飞速猛涨的大蒜价格让人不禁担心“蒜你狠”卷土重来。大蒜涨价如此迅猛,原因何在?一斤外地大蒜从田头到扬州市民的餐桌上,经历了哪些涨价环节?20至22日,本报记者日夜兼程,辗转山东金乡、徐州邳州大蒜主产地,实地探访。■记者&孟俭&文/图  产地探访  从1.1元/斤一路飙升至近4元/斤,“不急着卖”成一致态度——  至少还有一半蒜  捂在蒜农手里  今年蒜价上升之快,创历史之最  6月21日,山东金乡县鸡黍镇西李村,57岁的蒜农李志端在辣椒田中培土。毒辣的日光下,田间地头,除了记者和蒜农,遇到最多的是跑户的大蒜经纪人。偶有大蒜小经纪人路过,李志端回答的底气十足:“还有2000多斤,老乡你开价再高,俺现在也不卖。”  西李村四五里之外,就是金乡县山禄国际大蒜交易市场。几百个小蒜商,守着一车车大蒜,等不来几个买主。  迎来“牛市”  小蒜商收购得求着蒜农  一个多月前,新蒜正值收获,鲜蒜一斤只有1元左右,田头价仅8角左右。那时候,谁家的蒜能早些脱手,就是当地的能人。但是,看着收成,一些蒜农渐渐不急了——大蒜比往年减产了20%—30%。果不其然,很快,蒜价一路飙升,鲜蒜一斤卖到三块六七。一个星期不到,很多蒜农纷纷转变态度:不急着出售。  在鸡黍镇,蒜农开出的田头价,已远远高出了批发市场内的卖价,但仍有不少跑户的大蒜经纪人张罗着收蒜。  “蒜农不卖,价格一天翻一次,得下血本收。”小蒜商刘朝俭说,收了这么多年的大蒜,今年的大蒜最难收上来,以前都是蒜农求着卖,现在是他们求蒜农。“至少还有一半的大蒜,捂在蒜农的手里。”  在市场内,偶有外地客商打量刘朝俭车上的大蒜,刘朝俭迎上去,被问及大蒜价格时,一脸笑意的刘朝俭总是那句话:“老乡你看看蒜,你能开多少价?”  当听到客商说:“3块2吧!”刘朝俭的脸转向一边,再不会搭理客商。他们开的这个价,跟行情差远了。现在的大蒜,好的一斤得三块八九,规格小的,怎么也得三块六七……”  价格居高  等一星期,仍没找到“下家”  21日的市场内,来自金乡开发区豆湾村的小蒜商付田营说,市场内倒卖大蒜的车辆,至少比往年同期少了一半。  烈日下,不少小蒜商要么躺在车身下的阴凉处扇着扇子眯一会儿养神,要么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牌消磨时间。下午1点多,不少耐不住晒的小蒜商,陆续将大蒜拉回家。付田营说,市场内不少小蒜商的蒜,一个星期没脱手的多的是,主要是价格太高,收购商不敢“下手”。  市面上的大蒜价格,短短的时间内,已经翻了好几番,几乎所有的客商都认定,“蒜你狠”已经卷土重来,今年想吃到便宜的蒜怕是很难。  黑龙江、河北、河南、江苏……一波波的外地客商涌来,又被大蒜经纪人一波波地劝回宾馆,客商—经纪人—小蒜商—蒜农,仿佛一下较起了劲,谁也不肯松口。  下午的气温持续飙升,市场内仍没迎来往年人潮如织的交易场面。等不及的,开始慢慢撤出市场,还想再耗一耗的,则开始找草垫等将大蒜蒙上,如护宝贝一般。  市场内,偶有外来的客商,因开价太低惹毛了小蒜商。“我们收来一斤就三块六七,低于这个价,怎么卖?”付田营说,鲜蒜价格飙升到4元时,不少小蒜商出手囤蒜,刚囤不少,价格又开始回跌一部分,现在的价格,是多方较劲硬顶的价,再低,大家都要赔了。  靠倒蒜发家的小蒜商们,今年有些急红了眼,往年到市场十几分钟就可卖脱车的他们,不少人在市场内硬挺中,嘴都急得上火起了泡。  既然价格难降,缘何小蒜商们这么急?小蒜商刘朝俭透露,市场内的小蒜商们,大多一开始就急着囤蒜,资金已用得差不多了。  客商不收他们的蒜,资金难以回笼,就没钱继续囤蒜,一旦出现高涨,他们谁都不会心甘;要是猛跌,受伤的还是他们,因此想趁现在有得赚,急于脱手回笼资金。  一路猛涨  减产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价格行情令很多蒜农对今年大蒜的价格有了更高的期待。惜售,开始在村中蔓延。  “丰收大小年,是常遇到的事,但今年这价格,噌噌地蹿得太快。”金乡胡集镇的蒜农老张,在鲜蒜兜售时,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鲜蒜的收购价,竟然快逼近4元。  对于蒜农的惜售心思,驻扎在山禄国际大蒜交易市场的大蒜经纪人王明东也有一番揣摩和分析。王明东称,大蒜不像一般的粮食,政府部门有个限价和指导价,涨到10元一斤都是有可能的事,因此,很多蒜农在价格高时,巴不得再高;而一旦大蒜价格跌得厉害,那都开始慌着往外抛了。  和市场内的小蒜商不一样,王明东这样的大蒜经纪人,主要为外地的客商服务,代收、代卖、代租冷库、代存。  金乡之外,更多的人讨论大蒜价格,无不与今年减产挂钩;而在金乡,看惯了收少收多的蒜农,倒不觉得减产是主要原因。今年的价格,是继2010年的高价后,历史上上升得最快、价格达到第二高的行情。  在大蒜市场中摸爬滚打十多年的王明东认为,价格猛涨,收益的不是蒜农,而是去年炒蒜的游资老板。“去年算下来,是一元左右一斤入的库,到了六月初,还有10余万吨的冷库库存。”王明东说,趁着大蒜价格猛涨的劲头,库存的老蒜在价格3块以上时,开始向外抛售,价格也随之推高。几乎每个去年囤蒜的蒜商,今年都赚了个盆钵满盈。  一个很容易算出的盈利公式:1元左右入库,放至现在成本增三毛左右,卖出3元甚至更高的价,几近暴利。在市场内与大蒜经纪人熟悉后,记者听到更多的,是一个疯狂的赚钱模式。  在预知今年新蒜减产后,去年囤蒜的游资老板们,开始狂抬新蒜收购价,从开始的1.1元,一路飙升到4元,最高时甚至达到了5.1元/斤。  价格越来越高,可目前收的量却远远小于库存的量,再加上蒜农在高收购价的冲击下预期良好捂蒜不卖,将晾晒的环节,丢给了蒜农,这就给了囤蒜客商高价消化库存的“窗口”。  钱被谁赚走了?  高价下蒜农仍喊不赚  王明东称,大蒜收购本就是场拉锯战,一般要到七八月份才是库存时间,在这之前,细水长流地收,老蒜销得就越多,赚得也越多。  现在蒜价出现了松动,开始小幅回降,王明东觉得,这极可能是老蒜“耗”得差不多了,老蒜背后的“推手”开始松动。  小蒜商和收购商现在开始心理博弈,蒜农在坐收渔利?在金乡和邳州两个大蒜产地的探访中,记者发现,涨幅攀升飞快的形式中,很多蒜农也并没从中赚更多。  邳州宿羊山的蒜商张宏发告诉记者,新蒜上市时,价格是1.1元/斤,紧接着就以一毛钱的涨幅每天攀升。到5月下旬,价格已近2元/斤,而到了月底,则已攀升到3.5/斤。同样是在大蒜产地金乡,大蒜涨幅攀升路线几近相似。  金乡的蒜农李志端,向记者“晒”了自己种植大蒜的成本:种植一亩大蒜,需要蒜种300—400斤,按去年蒜种1.6元/斤算,单蒜种的成本就500元左右,化肥一亩地800元,薄膜、除草剂、浇水等100元,种植、收获大蒜人工费1000多元……  按现在规格好一点的蒜3.8元/斤的价格,一亩因减产才收了1500斤的蒜农,若蒜出手,一亩地能卖5700元,除去成本,一亩地才赚2000多元,这可是忙活了半年的收成。  “钱没让我们农民赚,赚大钱的,还是那些老板!”李志端说,要是在去年,几乎家家都是赔钱,按照目前的亩投入成本,鲜蒜卖到1.4元/斤以上的价格,才算能够保本有收。  张宏发说,无论是山东金乡的蒜农,还是邳州宿羊山的蒜农,种蒜多少,全靠运气,觉得行情好了,就多种些,觉得行情不好,就少种。种植面积的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蒜行情的“过山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蒜情预测  大蒜入库预估价“窗口”已打开——  蒜价或超&&&元/斤?  去年,大蒜经纪人王明东,也如其他大蒜经纪人那样,迎来了传说中的炒蒜人。“外面传得神,其实就是手里有余钱,拿来买蒜投资。”王明东说,有做煤炭生意的,有做木材生意的,有的则是几个外地市民,你十万我五万地凑在一起来赚钱的。  传奇故事  囤蒜一年,赚了上百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蒜经纪人,在山禄国际大蒜交易市场内,向记者讲了一件真事。他说,去年大蒜收购价还在1元左右徘徊时,一位穿着并不显眼的温州客商,要他代收50万斤大蒜,随后租赁了一个300吨存量的冷库,又追加资金,装满了一冷库的蒜。  “快一年了,一直没动静,今年5月底,突然接到电话,让我代卖!”该大蒜经纪人说,那时的蒜价已到3.6元/斤,而去年的入库成本,加上装包、搬运等费用,也就2000多元/吨。  就这么一出手,折算下来,这位温州客商,今年至少赚了150多万,每吨净赚价达5000多元。&“这也是冒风险的,囤不好,就赔了!”大蒜经纪人王明东说,往年这个时候,已开始不断有游资涌入了,但今年,到目前还不见明显的动静,主要是蒜价太高超过预期,很多收购商不敢出手。  堪比“豪赌”  没几百万的实力炒不了  “没个几百万的实力,别来炒蒜,也炒不起来!”来自河南的客商邓正国说,按照今年的入库预期8000元/吨算,囤货100吨,就要80多万元,这还不算租库费等相关费用。邓正国说,以100吨存量为例,想长时间囤着伺机赚钱,那至少要有三四百万元的实力,才敢这么做。  在山东金乡,每年因大蒜发了横财或是赔了血本的故事,出租车司机都能讲出不少。  “看你拎着电脑,还以为是来炒蒜的,但看你砍价的劲,你肯定不是,炒蒜的人多财大气粗!”&金乡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李军说,每年因炒蒜,有人十几天赚一辆宝马,也有人赔钱家都不敢回。他指着路边的一个小村子说,别看房子有些破旧,但因炒蒜开上宝马的村民听说就有几个。  后市预期  价格行情7月见分晓  李军说,每年的5月底,各地的收购商云集而来。在金乡县的各大宾馆门口,时常能见到挂着外地牌照的名车。那时,也是小蒜商们最乐和的日子,客商在市场内随手一指,一车上万斤的大蒜,就这么被收走。“哪像现在,一天也见不到人买。”  在金乡,记者走访了部分冷库商,发现不少冷库中还有少量老蒜,新蒜尚未入库。“现在新蒜入库的很少,要到7月下旬才会大量入库。”冷库商胡先生说,今年一开始的大蒜收价1元/斤左右,一些抢着先机的客商,见大蒜涨至4元/斤左右,迅速抛售。“收回来直接卖就能赚这么多,何必再存在冷库中,还要花那么多钱。”  小蒜商刘朝俭说,7月21日,是冷库相继封库的时间,客商和蒜商之间相互较劲的时间已剩不多。不管行情如何,刘朝俭觉得,肯定还会有人来大手笔收蒜囤蒜。封存在冷库中的大蒜,一般可储存两年,这期间,只要有可暴利抛售的“窗口期”,大蒜就成了一把把钞票。  “如果今年出口行情不好,那国内的大蒜行情可能会回落一些,如果国际行情看好,那今年的大蒜再想降就难了。”刘朝俭觉得,一半的蒜已被很多小蒜商以3元/斤左右高价收回,加上油费、人工等成本,不增个5角他们不太情愿出手,而蒜农手中的一小半蒜量,或已很难撼动市场价格。对于即将存库的大蒜来说,一般出售后其成本都要增加个1元左右,也就是说,按目前8000元/吨入库价预测,那么极可能今后市场上的大蒜价格,超过6元/斤。  “7月下旬,一年价格行情和入库量如何,可基本见分晓。”对于目前的大蒜价格行情,眼下,蒜农、蒜贩、收购商,谁也不敢放出话说包赚不赔。  扬州影响  从大蒜产地金乡、邳州至扬州——  揭秘一斤蒜的  “加价之旅”  从批发至零售的“最后一公里”涨价最多  扬州的大蒜,大多来自山东金乡和江苏邳州。产地的大蒜运至扬州,价格到底增了多少?如果将“田头收货—批发运输—市场零售”比作一斤大蒜的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那就看看一斤大蒜价格的成长经历吧。  田头收货  小蒜商一斤加价5角  (山禄国际大蒜交易市场内,众多的小蒜商,一般都不先开价,一旦遇到一个还没摸准行情的外地客商给高了价,那他们连装车费都不会再要,直接将蒜卸至客商租赁的货车上……能赚多少,他们有自己的底线,更要碰运气。)  记者:你们从田头收购来的大蒜,与现在待售的大蒜,价格相差多少?  小蒜商刘朝俭:一斤大蒜从田头收回来,那增加的成本,可就多了去了……  记者:能具体说说吗?怎么样的一个加价过程?  刘朝俭:每个小蒜商下面,有一至两个小经纪人,每收购上来一斤蒜,小经纪人要提成2分钱。  记者:这也不算增了多少啊?  刘朝俭:我们收购回来,运输费、市场入场费、人工晾晒费、包装费……这些加起来,每斤也要涨个2角。  记者:到最后出货,你们要增多少?  刘朝俭:把所有开支算在内,一斤要加个5角。我们也要有赚头不是?  运输至扬  一斤最多增加1角成本  (在金乡,记者与几个货车司机聊起了运输成本。)  记者:从金乡发货,一车货的物流费用,一般是多少?  金乡金通物流李现纪:这要看发多少量,要看是否回头跑空车。不跑空车的话,那相对就便宜一些,发10吨的量,一吨收费也就一百七八的样子。  记者:运输成本均摊至大蒜价格中,又能增多少?  李现纪:举例来说,发40吨大蒜至扬州,物流一般收费一百一二/吨,成本均摊下来,一斤大蒜的价格也就是增了六七分的样子,以10吨为例,尽管物流费高了许多,但其成本均摊,一斤大蒜也不过增加1毛左右的成本。  记者:从邳州发大蒜至扬州,一车货的物流费用,一般是多少?  邳州宿羊山蒜商张宏发:和金乡的差不多,但因不出省,价钱相对便宜一些,一斤大蒜的增加成本,顶多六七分钱。  记者:运输中,就没有过路费等相关费用吗?  张宏发:他们收我们多少钱,就直接发货就成,这些费用,全在物流费里。  端上餐桌  最后一公里价格翻倍涨  (返回扬州,记者在联谊蔬菜批发市场内找到一位从事批发大蒜生意的蔬菜商,在一农贸市场内找到了一位菜贩,当问及大蒜在这一环节增了多少价,他们肯说,但不愿透露姓名。)  ■批发商  记者:端午节这天,联谊蔬菜批发市场内的大蒜批发价多少?  大蒜批发商老周(化姓):好一些目前三块四五,差一些的三块二三。  记者:比我在大蒜产地打听的价还低?  老周:大蒜能存啊,我们收的货比较早,囤了一阵才运来。我们收的时候,好一点的也就三块一二。  记者:批发环节,你们加了多少价?  老周:除去运输成本等,加上市场内雇佣的人工,一般批发价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个一两毛乃至3毛都正常,毕竟也有损耗,薄利多销,早走完货早省心。  ■菜贩  记者:市场内零售价多少了?  菜贩杜女士(化姓):好一些的卖6块,差一些的5块多。  记者:和批发价比起来,你这价格要翻了一番啊!  杜女士:可不是吗?大家都这样,我们也有成本啊,摊位费、日常开支、一个摊子一家人守着,每样菜翻个一番的价,一个月除去成本开销,也就赚两三千元。  记者:最后增加的这些成本中,哪个占大头?  杜女士:这还用说吗?摊位费。  市场探因  无论白菜还是大蒜,身价暴涨或多或少都与此有关——  冷库将小农产品  推上“过山车”?  小蒜商刘朝俭说,在冷库出现前,大蒜保存时间最多为4个月,想炒也炒不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初,用激光照射来延长大蒜保存时间的方法不胫而走,拉开了炒蒜的序幕。但保鲜期只能延长4个月,价格涨幅有限。冷库时代来临,大蒜的行情才越来越让人有些难捉摸。  全县冷库能存两年的大蒜  1996年,金乡县开始大范围建设冷库。借助于此,大蒜的保存时间可长达两年,给游资炒作提供了很大空间,外加大蒜种植相对集中,“买卖通全国”的格局已在金乡形成,金乡渐渐成了“大蒜华尔街”。  金乡县现在有多少冷库?当记者就此问及金乡大蒜协会一工作人员和部分大蒜经纪人时,没人能说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不过,早在2009年,金乡县就官方公布了一个统计数字,那时全县恒温库已发展到1200余座,冷贮能力达120万吨。  冷库投资人付翔则称,实际数字远远多于这个。他曾对冷库经营摸过底,据他粗略统计,金乡目前至少有冷库1500座左右,其储存能力早已超出大蒜总产量的两倍还多。  不仅如此,付翔说,在与金乡邻近的县城鱼台县,冷库的数量也是逐年增加。  大蒜成了倒卖的砝码  “大蒜在游资客商那里,已成一个倒卖赚钱的砝码。”付翔告诉记者,尽管他只是与朋友投资开冷库,但对炒蒜的游戏却非常熟悉。  付翔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那是游资最疯狂的一年。  2009年,一种新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开始传播。有消息称大蒜能预防甲流,于是市民跟风抢购,大蒜价格一路飙涨。“那时就不是在买蒜,就像是在买股票,你出4元/斤,我就出5元/斤,我收来了,一点货都不出,全囤着。”付翔说,那时的大蒜收购价,哪怕是开到6元/斤,很多老板眼睛都不眨就全部收下。  付翔说,来得晚的客商,在市面上很难再收到蒜,便将目标转向冷库内的大蒜。一些精明的前期囤蒜商,只要抓住机会,从这一冷库中,将蒜转卖到另一冷库中,一进一出,就能赚个十几甚至上百万元。  很多大蒜经纪人对那年的炒蒜印象很深,而他们中的不少人,这些日子,开始关注国际局势。在他们看来,国际上一点动荡,对大蒜的出口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这将预示着,今年有多少游资再涌至金乡。  事实上,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曾指出,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在当年,发改委相关人士称,在主产省主销省都发现一些炒作大蒜的线索。  那么多协会难敌冷库?  无论是在山东金乡,还是在徐州邳州,探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大蒜XX协会”、“XX合作社”,无论到底有没有被批准成立,但协会或合作社之名确实多如牛毛。而更多的蒜农则直言,不知协会或合作社对更多的散户农民种蒜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过山车般的价格市场冲击下,那么多协会和合作社“抱团取暖”到底有多大成效?  21日,记者奔波至金乡县鸡黍镇,找到了华光集团一厂区,循着挂着“金乡大蒜协会”的牌子,问了几名工作人员,都不清楚大蒜协会的办公室在哪一间。  “可能在新厂区?”一位工作人员将记者带至金乡县食品工业园金源大道后,在厂区内,记者见到了又一块“金乡大蒜协会”的牌子。  在几番周折后,记者寻到了李双雷总经理,他解释,目前协会的牌子是挂在这里,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协会成员更多的是企业,多转向大蒜深加工,而对于相关大蒜行情的询问,李双雷总经理笑而不答。  “我们转入深加工很久了,对大蒜这一块,要慎言,免得误导市场,市场这一块,真的很难摸透。”李双雷表示。  在金乡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大蒜协会,还有蒜片协会、经纪人协会、产业信息协会等等。这些协会在市场行情中,到底在行业内起到了多大作用,记者走访了很多大蒜行业人士,他们多对此避而不答。  “大蒜信息?农民才不会听这些,你协会也不好强行让人家种还是不种吧?有时他们更直接的信息来自冷库和市场。”一位付姓经纪人说,有时候,蒜农种蒜往往是自己去看看附近的冷库有多少库存了,价格还涨不涨,来判断下一年的种植面积。  在这位付姓大蒜经纪人看来,大蒜等小农产品,因没有国家相应的库存调配,外加全国性的协会协调指导缺乏,大多是地方上的,无论是对蒜农还是行业,其指导都很有局限性。  在他看来,冷库令大蒜、白菜等小农产品储存周期变长,在缺乏全国性指导和调控的力量下,极易引起小农产品价格的“过山车”。“没有多少指导,也没有必要的调控,虽然农民在价格上没有话语权,但他们有权选择种还是不种。”该付姓经纪人称,这样盲目种植,极易导致产量大小年,受伤最严重的还是农民。而另一方面,有了冷库的支撑,游资炒起小农产品来,相对游刃有余。  市民账本  蒜价若涨至10元/斤——  每周或要  多花一两元  夏季是大蒜消费旺季,很多扬州市民餐桌上的凉拌小菜、龙虾以及保健杀菌等都离不开大蒜,这在一定程度上,令目前高居不下的大蒜价格,很难短时间内回落。其需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大蒜价格的上涨。  受前不久一轮大蒜价格疯涨的影响,部分经销商收购大蒜积极性加大,产地农民惜售心情增强,蒜头的上市量开始放缓。价格回落缓慢,若迎来游资热炒,那大蒜的价格极可能飞涨。  如果蒜价再涨,对市民的生活又有多大的影响?昨日,记者据此采访了部分市民,喜欢吃蒜的市民梁晨以2010年大蒜持续上涨的价格为例,他称若是蒜价涨至10元/斤,单因大蒜一种蔬菜,他每周花在“菜篮子”上的钱要多一两元。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苏新网备2006011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 评论 ]号山东莱芜出租大蒜冷库价格
山东莱芜冷库出租:  冷库价格:320-360元/吨左右(可以面议)。
提供,,等相关信息。
大蒜、蒜片报价
蒜薹、洋葱报价去年“蒜你狠” 今年“蒜你贱”
&&&&中原网-郑州晚报&&&&&&&&
中牟蒜农吕国安说,一斤蒜才卖四五毛钱。
中牟大蒜交易中心内生意冷清。
今年新蒜平均收购价降至0.5~0.6元/斤
起伏如过山车,让蒜农、经纪人大幅亏损
信息不透明盲目种植、游资炒作成主因
行业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有效管理
近几年价格一直颇为坚挺的&蒜你狠&怎么也没想到,今年它们的命运来了个大滑坡,身价一降再降。
昨日,记者走访郑州市各大农贸市场,发现卖相好点的新蒜标价1.5元/斤,差点的只要1元/斤,与往年2.8元/斤的价格相比,降了近乎一半。可即便如此,商户们称,销量仍不尽如人意。
而对于产蒜大县中牟来说,今年的行情让蒜农、蒜商都颇为寒心,近一周以来,收购价一直徘徊在0.5元/斤,并且没有丝毫上涨的迹象。
&卖不上价,太低了,连种植成本都顾不上,今年得赔不少钱。&中牟县的蒜农吕国安说,除了价格低,更让他发愁的是,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人来收他的蒜。
&现在蒜商们也都在观望,虽然这个价格已经很低,但是否会继续下降谁也说不准,加之去年大家的存货还都没有出手,怎敢再继续囤货。&蒜商蒋小国说。郑州晚报见习记者 赵柳影 文/图
郑州市场新蒜价格1~1.5元/斤
近一周以来,郑州农贸市场上,随处可见来自中牟的新蒜,然而,相比往年高昂的价格,今年的新蒜可谓被贱卖。
&卖相好点的1.5元/斤,差点的1元/斤,今年新蒜很便宜,比着往年价格降了有差不多一半。&昨日,在双河市场,商户侯女士说,她仍清晰地记得去年这时候,中牟的新蒜价格维持在2.8元/斤。
然而,虽说价格已经很低,但销量却不尽如人意。&没多少人来买,记得去年有市民一买都是好几斤、十几斤,用来腌制糖蒜,今年大家都是买一斤、两斤。&侯女士说,因此,相比去年,他们今年的批发量也减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蒜农一亩地赔近1200元
为了探寻今年大蒜的具体行情及降价原因,6月1日上午,记者前往中牟县,行走在田间地头,与蒜农们进行交谈。
上午10点多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蒜农吕国安正弓着身子在地里刨蒜。&今年大蒜是个丰收年啊,可惜卖不出去,也卖不上价,一斤收购价才四五毛,连我的种植成本都顾不上,今年得赔不少钱。&边说,吕国安边捧了一捧大蒜让记者看,这么好的大蒜,价钱怎么就这么低呢?
据吕国安介绍,他们村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种的有大蒜,只是量多量少的区别,每年种蒜,大家都是一哄子地开始种,没人会思考和研究今年大蒜的行情究竟如何。
随后,记者又来到中牟县的大孟乡,今年56岁的蒜农老张正坐在自家田地里抽烟,看着身旁一袋袋装好的大蒜,眉头紧锁、不停叹气。
据了解,老张今年共种了7亩地的大蒜,由于今年气候不错,一亩地可产近3000斤大蒜。然而,丰收并没有让他开心,反而成为赔钱的负担。
在地头上,老张用树枝在地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耕地50元、薄膜50元、农药20元、种植80元、浇水70元、种子900元、肥料700元、雇人刨蒜800元,这一亩地光成本加起来就2670元。&老张说,现在中牟的行情是,一斤大蒜收购价在0.5元,一亩地按最多的产量3000斤计算,才能卖1500元。一亩地,老张就赔了1170元。
&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价格低,还没人来收。&老张说,地里的新蒜都刨出来一周了,一个蒜头还没卖出去,他只能将蒜都装成一袋袋的,然后放在家里晾晒。
在采访的最后,老张对记者说:&明年孩子说不让种蒜了,让种小麦,这大蒜市场起伏太大了,可明年大蒜能卖啥价,又有谁知道呢?&
蒜商:从去年到今年,赔了100多万
临近中午,记者离开种植区,来到位于中牟县城的大蒜交易中心,数公里长的市场上,聚集了上百辆装满新蒜的农用车。
然而,虽说聚集的人多、车多,记者却很难见到买卖双方交易的场景,前来卖蒜的蒜农们或三五个人聚在车旁的阴凉处打牌,或是躺在阴凉处闭目养神。
&早上六七点都来了,等了一上午了,也没交易。&20来岁的王先生说,他一共开了两辆车过来,拉了15吨的新蒜,其间也有蒜商跟他谈,但是报价太低,他不愿意,只得再等新的客户。
&蒜商们也都在观望,现在也不敢轻易出手。&蒜商蒋小国说,虽然这个价格已经很低,但是否会继续下降谁也说不准,加之去年大家的存货还都没有出手,也不敢再继续囤货。
蒋小国说,中牟县每年生产出来的大蒜,70%甚至80%都会被蒜商们收购,余下的会直接流入零售市场交易。而被蒜商们收购的大蒜,有一部分被再转手售出,另一大部分则被放入冷库里,等到价高时再出手,从而赚取差价。
&说白了,蒜商们也是在赌市场、赌行情,去年大家收购的一大批蒜,现在还都在冷库里存着。今年市场这么差,我们也在赔本,去年一吨收购价低的在4000元靠上,高的在七八千,今年却只有1000多元,我们不仅赚取不了差价,还得赔上中间的差额,你说蒜商们怎么会积极出手呢?&蒋小国说,从去年到今年,他也赔了100多万。
此外,也有乐观者称,现在还不到入库收购的时间节点,预计6月中旬前后,待到蒜基本干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交易高峰。
游资炒作也是大蒜价格起伏的另一重要因素
从2008年开始,每到新蒜上市时,都会引来各方的关注,大蒜行情,在资本运作的环境中,也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今年的大蒜降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盲目种植,造成产量大增。&作为中牟大蒜市场上的风云人物,河南万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军说,今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估计增加15%到20%。此外,去年蒜价高因为去年是个减产年,因此导致农户们大量种植,加上气候又好,今年亩产量也比去年高,双重因素导致产量大量增加。
&现在大蒜作为一个产业,没有人去管理,也没有人去规劝农民,种植没有计划性,还是最原始、最混乱的操作方法,这样就容易导致产量忽多忽少。&王绍军说。
此外,游资炒作也是大蒜价格起伏的另一重要因素。&今年价格降得如此低,是因为前几年,旁外的资金,也就是原本不炒作大蒜的资金,逐步进入这个行业,将大蒜价格炒得过高。还有期货盘,利用买涨买落,把大蒜价格的涨跌都夸大化。&王绍军说,尤其是大蒜电子盘,让信息变得不透明,本来市场上现货有几百万吨,但电子盘里只有几万吨,大的资本们便借此进行炒作,使得大蒜价格涨得也快,落得也快,还容易导致滞销。
在王绍军看来,现在的大蒜行情不是按正常的市场规律在走,而是处于一个很混沌的过程,用最原始的生产和交易模式,加上最现代的一些资本运作,让大蒜变成了&白老虎&,挣钱时利润高达百分之七八十,赔钱时也赔得很厉害。
业内迫切希望成立行业协会有效管理
面对如此混乱的大蒜市场,蒜商、蒜农们迫切地希望政府能够建立有关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对该产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让大蒜存量信息能够公开透明,这样有些风险就能得以提前释放。
&国外的庄园都是只管种,每个产业都会有行业协会进行管理,比如大蒜一旦超产,那么宁愿埋掉、扔掉,也得保证市场价格的稳定。而我国的大蒜,完全就是跟着市场走,并且还有人从中炒作投机。&王绍军说。
而同样从事大蒜交易十几年的王先生,也希望政府能够重视大蒜产业,有安排、有计划地指导农民进行种植,这样可以避免超产和减产。此外,政府还要在销路上给农民予以指导。
&我国的大蒜产地相对是比较集中的,政府可以建立一个部门,统筹协调国内的大蒜主产区,建立信息发布平台,让大蒜的各项信息都透明化,这样市场信息对称了、明晰了,才能避免恶意炒作和投机行为。&王先生说。
(郑州晚报)
相关新闻: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推荐排行热点
Copyright & 2002 - 2013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蒜冷库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