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百赚365看不到收益累计收益有点小遗憾

参见煎蛋错别字
傅立叶上线性代数课却带概率论课件,这让惠特曼顿悟到:“上这课,最重要就是睡觉!”&br&&br& 下课后,这货继续在地上睡觉,傅立叶带上木棍渐渐靠近…&br&&br&费曼坐在后面正坏笑,却见惠特曼顺势后跳,怒骂:“这次量力试卷太变态,目测要挂!”&br&&br&“”哼哼哈兮”,费曼看见浪荡大汉——奥特曼,奥特曼唱毕,踹断木棍向傅立叶费曼掷去,叫道:“破坏二弟睡觉兴致,要干架?” &br&&br&傅立叶被奥特曼内力震在地面,向费曼道:“四舅,用炸弹!”,费曼暗暗退后,背后四件暗器射向奥特曼,奥特曼大骇,待细看,竟是四个2——“炸弹!”&br&&br&艾萨克在教室右侧默默看这四个笨蛋混战,大叫道:“干架就要用利器!用这个就像剁菜”,话毕,艾萨克向奥特曼掷去致命圣器——肾六。费曼暗笑,卸下裤带,但见内裤外遍挂大诺记。奥(默)惠(泪),奥特曼默默跪向傅立叶,喟叹道:“线性代数放过二弟,必重谢!”&br&&br&这话未落,教室外概率论谢教授恰撞见这幕,默默记下,“哼,概率论必挂!这次被戴绿帽,让这四个二货垫背,泄泄愤!”&br&&br&“不!再挂就要被肄业!”惠特曼大叫:“傅立叶,快去劝谢教授!”&br&(待续)
傅立叶上线性代数课却带概率论课件,这让惠特曼顿悟到:“上这课,最重要就是睡觉!” 下课后,这货继续在地上睡觉,傅立叶带上木棍渐渐靠近…费曼坐在后面正坏笑,却见惠特曼顺势后跳,怒骂:“这次量力试卷太变态,目测要挂!”“”哼哼哈兮”,费曼看见…
伐伐伐伐伐木工&br&矿工 矿工&br&粮草征收人
伐伐伐伐伐木工矿工 矿工粮草征收人
&img src=&/1cdd1043067abddc5458970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1cdd1043067abddc5458970_r.jpg&&&br&&b&※ 一念成神:从《星际穿越》看软硬科幻&/b&&b&※&/b&&br&&br&在心理学工作者的队伍里,我可能是其中比较罕见的自己动手算过狭义相对论,还因为量子力学没学好挂过科,然后还验算过卤素分子电子云的人。这是因为我本科学的是杠杠的工科,后来却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心理学这门新(伪)科学的怀抱,然后至今还在这条贼船上没下来。你说我带着这样经历去看诺兰的片子,能不唏嘘感叹一番吗? ——诺兰走的分明就是跟我正好相反的道路啊。&br&&br&诺兰成名于心理学电影《记忆碎片》,此后一直抱着心理学大腿不放(《失眠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再后来就跟高科技开始有了羞答答的接触(《蝙蝠侠》系列),而现在诺兰居然放开手脚玩起了里面有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这些硬货的硬科幻。我看看诺兰,再看看自己走的这条路,我怎能不纳闷自己到底是走错了呢,还是走错了呢?所以,如果我下面偶尔提到的物理学知识里有说错的,请别客气,尽管喷死我吧——谁让我现在已经是文科生了呢?&br&&br&说正经的,大家都说《星际穿越》这部电影是在各种不靠谱“软科幻”电影(以漫威的《复联》等为代表)的包围圈中杀出来的“硬科幻”电影,十分难得。那么问题来了,软科幻和硬科幻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br&&br&&b&1. 硬科幻和软科幻&/b&&br&&br&根据维基百科英文词条“ Hard science fiction”(&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d_science_fic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rd science fic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解释,软和硬原来其实就是“偏社会科学”和“偏自然科学”的俚语化表达罢了,无非只是作品的侧重点不同,跟作品在科学上严谨不严谨没有关系。可是现在大部分时候在用软和硬这两个词时,我们指的是作品是否有一个科学焦点,或者是否遵守现有的科学事实。这最后半句,其实就是按照科学上是否有现实合理性为标准,把科幻作品安放在了一个从 “比较软” 到“比较硬 ”的坐标轴上。&br&&br&对《星际穿越》是否真的够硬的批评很多时候就是基于这种 “现实合理性”。比如全球植物先后得枯萎病,而玉米居然成为最抗病的庄稼,从科学上来说完全没有现实合理性啊。所以这个设定就很软。再比如说,黑洞附近有宜居星球,这也很没有现实合理性,看着硬,实际软。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衡量,片子里简直全是似硬实软的槽点。&br&&br&不过,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判断。刘慈欣在《球状闪电》的后记里说:&br&&br&&blockquote&“在看到它们(阿瑟o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与拉玛相会》)之前,我从凡尔纳的小说中感觉到,科幻的主旨在于预言某种可能在未来实现的大机器,但克拉克使我改变了看法,他告诉我,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像中的事物(《2001:太空漫游》中的独石)或世界(《与拉玛相会》中的飞船),这种想像的创造物,在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说,当科幻小说家把它们想像出来后,它们就存在了,不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和承诺。相反,如果这些想像的创造物碰巧真的变成现实,它们的魅力反而减小了。对于克拉克,他最吸引科幻读者的创造物是独石和拉玛飞船,而有可能变为现实的太空电梯给人的印象就没有那么深,已经变为现实的通讯卫星吸引力就更小了。”&/blockquote&&br&&img src=&/0f1d3cf4e32b7d0fdcad55_b.jpg& data-rawwidth=&1278& data-rawheight=&5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8& data-original=&/0f1d3cf4e32b7d0fdcad55_r.jpg&&&br&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因为我发现那些最吸引我的科幻故事,根本就都不是以现实为基础,而是以一个虚构的设定为基础展开想象的。现实合理性其实一点也不重要,&b&在这个设定之下&/b&的科学合理性才重要。&br&&br&&b&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那么”&/b&&br&&br&很多科幻小说最核心的内容,其实都可以用一句“如果/那么”的句式概括出来:“&b&如果&/b&”有一个虚构的设定,“&b&那么&/b&”这个虚构设定下的世界会是怎样的?&br&&br&比如《超体》(Lucy)的核心内容就可以概括为:“如果一个只用了10%潜力的大脑被开发出剩余的90%潜力,那么这个拥有超级智力的人会变成什么样?”&br&&br&有趣的是,科幻作品硬不硬,跟“如果”后面跟着的这个设定完全没有关系,不管是软是硬,这个设定都完全可以是没有任何现实可能性的伪科学。&br&&br&就拿“智力提升”这个常见的科幻题材来说,“如果一个只用了10%潜力的大脑被开发出剩余的90%潜力”这个假设就是伪科学。人脑目前被开发出来的潜力根本就不是10%,正好相反,人类对大脑的使用可能已经逼近了某种极限。因为大脑演化到目前这个程度,需要付出一个巨大的代价:智能越强,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我们大脑的重量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即便是休息时,它所消耗的能量也占到人体总耗能的20%。大脑可以说是身体里的“能耗大户”。它在能量消耗水平上可能已经逼近极限。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大脑容量继续变大,智力层次可能也会更高,但是大脑就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让已经难以负担的能量供给更加捉襟见肘,而能量供给的不足又反过来使大脑的运行速度变慢,拉低了智能。而如果不增加大脑的体积而是让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变多变细,那就会碰到物理上的热力学极限,导致大脑无法散热,这同样也会反过来限制智能的提升。也就是说,在人类生理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大脑的潜力其实已经几乎被用尽了。大脑只被开发出10%的潜力这种说法是标准的伪科学。&br&&br&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拿智力提升说事的科幻作品都是软科幻呢?显然不是啊。因为硬不硬其实只跟“&b&那么&/b&”有关。&br&&br&同样是“智力提升”的题材,《超体》里说,如果脑力全开,智力提升后,可以意念移物、可以控制电磁波、可以进化成非物质生命,这就是软科幻——因为按照一般的理解,“那么”后面跟着的这些事在逻辑上与脑力全开没任何联系,更别提什么科学上的合理性了(当然,我对《超体》的设定有另外一种歪解,按照这种歪解,《超体》的幻想其实很硬,另文详述)。而在另一部科幻电影《永无止境》(Limitless)里,蠢萌呆的男主角脑力大涨之后,本来写不出小说,忽然一下子就下笔如有神了;本来算不出的题一下子就全解开了;本来记不清楚的东西也忽然历历在目了;本来没什么运动神经,现在因为对身体的掌控力大幅提升,于是也就变成了功夫高手;情商和权谋也变得很高杆,本来被黑社会玩,最后也能玩弄黑社会于股掌之中了——这好像就比较有科学合理性了,毕竟按照我们一般人的逻辑来推演的话,聪明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全能学霸嘛。 &br&&br&&img src=&/3cd7c941d7cf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3cd7c941d7cf_r.jpg&&(《超体》里的女超人和《永无止境》里的全能学霸)&br&&br&不过,我明明是个硬科幻迷,怎么却觉得更硬的《永无止境》反而没有更软的《超体》有趣呢?我觉得原因大概是这样的:&br&&br&《超体》这种软科幻的幻想,可以说是在&b&意料之外&/b&,也在&b&情理之外&/b&。观众对它的反应会是:“这脑洞开得有点没边了吧?”而《永无止境》中硬科幻的幻想,可以说是在&b&情理之中&/b&,却也在&b&意料之中&/b&。它并没有偏离一般观众的直觉,因此也就有点无趣。&br&&br&去年我参加了一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工作坊,为我们上课的文化社会心理学大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赵志裕老师跟我们说,很多有趣的心理学研究得出的都是给人们带来“最小惊喜(minimal surprise )”的结论。所谓“最小惊喜”,翻译成大白话,就是”&b&意料之外,情理之中&/b&”。心理学研究当然可以得出那些”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的结论,比如”如果很伤心,就会流眼泪“,这样的结论虽然合理,但一点意思也没有。好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在乍一看违反人们的第一直觉,仔细一想却发现它其实很符合人性(比如,邪教宣扬的某个预言破产后,有些邪教成员反而会更加坚定他们的信仰)。读者读这种研究报告的反应往往先是”咦?怎么会这样?”,然后读完之后狂拍大腿:“靠!必须是这样啊!”&br&&br&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好的科幻和好的科学研究是相通的,不但要合理,更要有趣。要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br&&br&还是以“智力提升”的题材为例,特德o蒋的短篇小说《领悟》里,主人公智力飞升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发明一种新的语言来匹配他的超级智力!我当年读到这里时惊出了一身鸡皮疙瘩。因为心理语言学的一个核心研究结论就是:语言与思维可能是一体两面。你可以说是发达的思维创造了语言,用它来表达复杂的思想,但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足够精巧的语言,我们也就不可能形成足够深邃的思维。语言和思维根本就谁也离不开谁。所以,超级智力必须借由一门全新的超级语言才得可以形成超级思维。&br&&br&智力提升后先发明语言?乍一看很出乎意料,但细想之后发觉完全在情理之中。不光是情理之中,靠,简直必须是这样啊!——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趣的科幻。&br&&br&&img src=&/88fabdfe9b9a77b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领悟》这篇小说被收录在特德·蒋的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里)&br&&br&也许,每一个“如果”后面的“那么”,都有这三种层次的展开。&br&&br&比如说,宏宇宙幻想:“如果在我们这个宇宙之上还有一个在尺度上比它大n个数量级的宏宇宙,那么这两个尺度的宇宙相遇时会发生什么?”&br&&br&幻想一:&br&我们的宇宙只是宏宇宙中一个“宏宇宙人”手中的玻璃球而已(《黑衣人》第一集的片尾基本上就这么个意思)。这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外的软科幻。&br&&br&幻想二:&br&硬一点的科幻会设想,宏宇宙中一个极其微小的扰动就会引起我们这个微宇宙的灾变。这是情理和意料之中的展开,无功无过。&br&&br&幻想三:&br&而刘慈欣在《球状闪电》里是这样设想的:如果存在一个宏宇宙 ,那么我们一旦在我这个宇宙里接触到宏宇宙的微观粒子,我们就会在宏观尺度上亲眼看到本来只有在微观尺度上才可能观测到的那些量子现象,你会看到一个像篮球那么大的粒子表现出电子才应该有的行为!相信每一个对量子力学略有了解的读者看到这种展开都会兴奋得直起鸡皮疙瘩。这样的幻想才像话嘛。&br&&br&&img src=&/d51a6fa0dbb_b.jp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4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br&你说“宏宇宙”这种前提有多少科学依据呢?几乎没有,你也可以说它就是个伪科学概念。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伪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也完全有可能做出既硬得无懈可击又让人拍案叫绝的神展开。&br&&br&其实科幻作品里的这种设定就相当于几何学里的公理,你只管接受就行了,无需证明。你需要做的只是从这个公理中推导出定理。但定理千变万化且无穷无尽,推出的定理是软是硬就得看你自己的功力了。&br&&br&&b&3.一念成神的“如果”&/b&&br&&br&前面说的是,科幻作品硬不硬,其实跟那个“如果”没多大关系。但是“如果……”这半句话给出的“设定”却万分重要,它才是一部科幻作品的基石。&br&&br&科幻的“幻”,往往不是表现在后面的神展开,而是表现在“设定”上。我觉得科幻作品都应该有一个与现实世界拉开距离的设定。比如像《地心引力》(Gravity)这样的电影就只是以近乎偏执的科学严谨性来展示现实背景下的太空灾难,它对于我来说就不是科幻片,而是“科学”片。而科幻片得有一个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的背景设定。&br&&br&几何学里的公理就那么几句话,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但由它推导出的那些千变万化的定理却可以丈量整个世界。科幻作品里的背景设定也是一样的,有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设定却可以充当基石,基于此构想出一整个世界!&br&&br&有人批评科幻文学只是“点子文学”。一个概念或是一个点子就构成了一部科幻小说,要人物没人物,要情感没情感,因此它只是不入流的文学类型。但我觉得严肃文学字字精雕细琢的确是一种伟大,而一个简单的设定就成就一部科幻作品也是一种伟大,而且有时候越是“简单”越能带来无以复加的震撼。&br&&br&比如阿瑟o克拉克《与拉玛相会》就是这样的点子文学。在这部小说里,克拉克设想:如果有这样一个外星宇宙飞船,它是一个中空的圆柱体,而且它的内径有十六公里,飞船上的设施都在圆柱体的内侧,那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br&&br&内径十六公里,想象一下吧,这基本上就是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的一头到另一头的距离。你站在这样一个尺度的圆柱体内侧,抬头往“天上”看,在一个城市那么远的距离之外,是另一侧的地面!你往前看,远处的山脉、河流和海洋逐渐地卷曲,最后一直卷曲到天上,然后从背面降下,直到连接上你身后的地面!这是何等壮阔的景象。&br&&br&&img src=&/58c7c417a2c_b.jpg& data-rawwidth=&965& data-rawheight=&6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5& data-original=&/58c7c417a2c_r.jpg&&&br&《与拉玛相会》这整部小说就是在描摹这样的一个圆柱体世界,它几乎可以不要情节,可以不顾人物塑造,可以违反一切主流文学规律,但它却成了硬科幻的圣经。仅仅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定就成就了一部经典科幻小说。&br&&br&(没错,《星际穿越》最后出现的圆柱体空间站,就是向《与拉玛相会》致敬。只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多半是预算不够吧——诺兰把圆柱体世界的内径缩小了不止几十倍,导致它呈现出的震撼力与小说中的描写相比只能说是弱爆了。)&br&&br&有人批评说刘慈欣的小说里那些科学幻想是不错,但他不会写人物。可我觉得那又怎样?我完全不在乎。《三体》第一部里的“智子”和“游戏文明史”,第二部里的“黑暗森林”、“面壁者”,第三部里的“低光速黑洞”和“降维打击”,区区几个设定就已经让我享受到巅峰高潮了。好的科幻作品根本就不需要或者说不屑于面面俱到。&br&&br&所以诺兰啊,你为什么非要在《星际穿越》里搞那么多拙劣的情感戏呢?别人批评你的作品没感情,你就非要加点感情进去证明你行吗?要高冷就高冷到底嘛。科幻是“点子文学”又怎么样?缺感情又怎么了?如果是我,我不但不会觉得心虚,反而会把“点子文学”挂在墙上裱起来。&br&&br&&b&我们大科幻就是点子文学!我们大科幻就是“一念成神”!&/b&&br&&br&刘慈欣在《球状闪电》的后记里又说道:&br&&br&&blockquote&“与主流文学留给人们性格鲜明的人物画廊一样,西方科幻小说也留下了大量的想像世界:除了克拉克的拉玛飞船外,还有阿西莫夫广阔的银河帝国和用三定律构造出来的精确的机器人世界、赫伯特错综复杂的沙丘帝国、奥尔迪斯的温室雨林、克莱门特那些用物理定律构造出来的世界,以及从自然科学和历史角度看都不可能存在的巴比伦塔等。这些想像世界构造得那么精确鲜活,以至于读者时常问自己它们是不是在另一个时空中真的存在。……创造一个在所有细节上都栩栩如生的想像世界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深刻的思想,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强劲有力、游刃有余的想像力,需要从虚无中创世纪的造物主的气魄,……”&/blockquote&&br&嗯,我们只管创造世界。我们才没空谈感情呢。&br&&br&&img src=&/3ca50dcfcec7f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ca50dcfcec7f4_r.jpg&&&br&&b&4.《星际穿越》的设定&/b&&br&&br&综上,科幻作品中的元素得分成“设定”与“展开”这两个层面来看,而最好的科幻无非就是“神设定和/或神展开”。按照这样的观点,《星际穿越》的表现怎么样呢?(顺便看看它到底硬不硬。)&br&&br&先看“设定”。&br&&br&《星际穿越》的设定是:未来某时,地球上的植物得了枯萎病,人类眼看就要饿死在地球上。这时土星附近出现了由神级文明放置的虫洞,虫洞的另一端是离一个黑洞不远的十余颗行星,其中可能有人类的宜居地。显然,那个神级文明是想帮地球人渡过难关。于是,NASA开始行动。&br&&br&嗯,在我这样“宽容”科幻迷眼中,以上这些都是无需被解释的设定(公理)。这样等于是一下子就跳过一堆槽点啊。比如很多人质疑说片子里的生物科技和太空科技的水平明显不相符嘛,都能进虫洞了,都能利用黑洞的引力做弹弓了,都能在各种环境恶劣的外星球载人登陆了,咋连个植物病都医不好?就别说未来科技了,现有生物科技都足以应付啊。但是,对我而言这些只是主体情节展开的背景而已,所以我选择接受。&br&&br&&img src=&/aad82af5a1d9e88a7eb004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ad82af5a1d9e88a7eb004b_r.jpg&&&br&但这并不意味着《星际穿越》设定就很好。其实它根本就不够好。因为植物病、神级文明、虫洞、黑洞(其实还包括后面的高维空间和时间穿越)……这一大堆东西下来,设定好像有点太多了。一念就可成神,而这都有多少个念头了呢?&br&&br&我觉得好科幻就是要把一个简单的设定推向无限,它应该是一种由极简而至极致的美学。真正震撼人心的科幻作品往往是抓住一个单一的设定,然后把它用或是最生动或是最耸动或是最诗意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设定就够了,少就是多,简单即优雅。《球状闪电》的宏宇宙、《与拉玛相会》里的巨型圆柱宇宙船,都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能概括的设定。&br&&br&你也许会说,《三体3:死神永生》里的设定不就很多吗?什么高维碎片、降维打击、低光速黑洞、曲率宇宙船等等等等。但那是大长篇啊,这些设定是分布在很多很多不同环节的情节里的。一部电影的篇幅恐怕很难把那么多的设定都演绎到极致吧?不妨回忆一下,所谓影史最伟大的那些科幻电影,不管它们在细节上多么复杂,其核心设定是不是都是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出来?从《终结者》到《黑客帝国》莫不如此,即便细节复杂如《盗梦空间》也不例外。&br&&br&&b&4.《星际穿越》的展开&/b&&br&&br&再看“展开”。&br&&br&影片前1/3是铺垫,中间1/3基本上就是场星际旅行。旅行中的很多技术细节,比如引力弹弓、气压的威力、太空里没有声音、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估计让很多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观众感受到血液沸腾。&br&&br&这一段相对来说是全片最“硬”的部分,即便深究起来有些细节不完全符合科学计算的结果,但也没有显得太扎眼。但是,按照我前面说的三个层次的展开,这一部分顶多算是“即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无功无过的第二档次幻想。这一段只是合理,但根本不够有趣啊。这一类技术细节其实在《地心引力》里得到过更加完美的展示。&br&&br&甚至这一段中最重要的展开——黑洞周围的相对论效应(越靠近黑洞,时间流逝越慢)其实也不够有趣。虽然这一展开让影片后来的情节变得相当戏剧化。但是在太空旅行题材的硬科幻作品中,这是再常见不过的情节了。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关于“黑洞周围的相对论效应”最神奇的展开,当属小林泰三的中篇小说《看海的人》。《看海的人》的神设定是把“黑洞周围的相对论效应”缩小到一座山和山脚下的一片海这样一个非常小的空间范围内。于是小说中在人的脚力可及的范围内,就会体验到非常显著的相对论效应。&br&&br&&img src=&/c0dcbe1e9be3e4d_b.jpg& data-rawwidth=&346&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br&摘录一段《看海的人》中的情节:&br&&br&&blockquote&“……时间与空间的扭曲也比这里大得多。即使是家里的一楼和二楼都会不同。”&br&&br&卡慕萝米的话把我从出神的状态拉了回来。我定了定神,接过卡慕萝米的话说,“那可太不方便了。”&br&&br&“其实也不是啦。虽然说不一样,不过影响的程度实际上也只有二十分之一而已……唔,从二楼的窗户看出来,下面行人的身高比实际的身高要矮一些、胖一些。想到自己也是那个样子,难免会让人毛骨悚然。不过要是站在下面看二楼的人,就会发现一切都倒过来了,人会显得又高又瘦。另外,一楼和二楼看上去同样大的地方,实际走进去看一看,就会发现二楼差不多要比一楼大出一成。而且严格来说,连地板和天花板的大小都不一样,所以,浜之村(山脚)的房子在山之村(山顶)的人看来,总是有点扭曲的样子,”卡慕萝米用银铃般的声音说着,“时间也是这样。和一楼比起来,二楼的时间过得要慢一些。如果有什么急事,在二楼做的效率会比较高。我就常常在睡眠不足的时候跑到二楼去睡觉,还有遇上作业没做完、或者第二天就要考试的时候,也会跑到二楼去学习。每到这种时候,我都会很羡慕家里有三层楼的人呢。”&br&&br&“这种事情真奇妙啊。那么,一直生活在二楼不是更好吗?”&br&&br&“那可不行。长时间生活在二楼的话,老得会很快的。我的班上就有一个同学,成绩非常好,据说他学习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躲在四楼的,但是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br&&br&我情不自禁地轻呼了一声。“听起来,浜之村(山脚)的事情真是不可思议啊,但是随着高度不断增加,不就会慢慢变成山之村(山顶)了吗?从你们浜之村看来,我们山之村的人差不多一转眼就已经变得衰老不堪了。”&/blockquote&&br&——这是不是比《星际穿越》里的“在黑洞周围呆了几个小时,地球就过去了二十几年”的想法有趣得多呢?&br&&br&《星际穿越》真正“意料之外”的神展开,是在后1/3,也就是男主角坠入黑洞的“事件视界”之后的情节。在我们三维空间生物的眼中,连光都不可能从黑洞的“事件视界”中逃离,更罔论肉身了。但对于神级的高维生物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啊。这不,他们随手展开个超级立方体,就把男主角放进高维空间里躲开黑洞的撕扯了。&br&&br&接下来就是本片的“戏肉”了——原来连“时间”这个三维空间生物无法跨越的维度在高维生物看来也不是个事儿,超级立方体里呈现的居然是男主角自家书房在时间轴上的展开。男主角居然可以穿、越、了。&br&&br&这可真是急转直下啊。虽然从剧情上来说,这时终于连接上了影片前1/3的大量铺垫,情节自此走向完美的闭环。但是,时间穿越这个主题按照“硬科幻”的标准来看,在逻辑上就是本糊涂账,是很难自圆其说的。过去是因,未来是果。于是问题就来了:穿越是否能改变这个因果关系?当角色是从未来穿越到过去、在历史中翻云覆雨时,未来是皆有可能,还是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命中注定?&br&&br&如果是回到过去改变了未来,逻辑上就难免遇到“祖父悖论”(哪怕只改变了过去的一丁点儿细节,也会导致在未来自己不能出生,那么怎么又会有一个人回去改变历史呢?)。&br&&br&如果是回到过去拼命想改变未来却怎么也改变不了,那么穿越者的自由意志就撞上了“宿命”。自由意志说未来可以改变,宿命说未来一切注定,这也是一个悖论。很多穿越题材都乐意表现这种“未来命中注定”或“历史不能改变”的主题,穿越者往往费尽心思去改变历史走向,却恰恰成就了历史本来的面目。&br&&br&但较真去想的话,你会发觉在穿越者知道未来细节的情况下,严格的“未来命中注定”或“历史不能改变”是做不到的。比如,假设我有预言10秒后未来的能力,这时我预测到10秒钟后旁边一个人会绊到石头摔倒。那么我只要马上走过去揍他一顿,他就没有机会去让石头绊了。“未来命中注定”或“历史不能改变”,只有在穿越者对未来的细节几乎不了解时才是行得通的。《寻秦记》里穿越到秦朝的项少龙,总是担心自己改变历史,却发现自己的所有所作所为都在创造那个自己了解的历史。但我们设想一下,假设项少龙知道秦朝历史的所有细节,这种情况还会发生吗?如果他知道秦王嬴政脸上本没有疤,他硬是往嬴政脸上划了一刀,那么即便后来大历史还是按照某个剧本滚滚向前,但历史的细节还是被改变了啊。&br&&br&&img src=&/e5a2f8e49e77b34c451e64b9f4bd47c2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来,让我划一刀呗)&br&&br&而《星际穿越》的男主角正是一个知道历史细节的人,他在超级立方体里就是要给过去的自己发信号啊。可以说,只要他发出去的信号跟他从前见过的有那么一点点儿不一样,历史就被改写了。在看到男主角用引力波给过去的自己发送NASA的坐标时,我强迫症发作,脑子里一直在喊:“你的手倒是抖一下啊,抖一下啊!”只要手一抖,发出去的坐标错了一位,男主角找NASA的过程就会发生变化,即便以后还是找到了,从细节上来说,历史也就被改变了。&br&&br&那么,是什么力量保证男主角的手一定不会抖,是什么力量保证男主角好像压根就机会没想起来自己是可以有可能改变历史的呢?只能是玄而又玄的“宿命”了。而“宿命”是一个多么“软”的设定啊。&br&&br&&b&5.仰望星空&/b&&br&&br&好吧,从科幻作品的“设定”和“展开”上来看,《星际穿越》好像都不是十分完满的。&br&&br&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赞颂诺兰。虽然我好像动用了我理科生的那一面来剖析《星际穿越》,但我根本就是以一个多愁善感的文科生姿态欣赏完它的。因为我一想到在这个雷神们随便念个咒就能穿越宇宙 “不讲理时代”里,居然还是有人会去在意真实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就觉得很感动。&br&&br&&img src=&/7a8cbddfa4b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a8cbddfa4be_r.jpg&&&img src=&/1b35dfaf3c364c9bde7ae138a7efe62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b35dfaf3c364c9bde7ae138a7efe62b_r.jpg&&&br&当银幕上的宇宙飞船驶过静谧的土星光环,当黑洞的吸积盘闪耀着迷人又透着死亡气息的光芒时,我想起小时候常在家里的天台上仰望星空,漫天星辰对着我闪烁,我想起曾有一个午夜躺在学校操场上看着狮子座流星雨朝我扑面而来。星辰带给我的那些震撼、感动与敬畏,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有那么几个瞬间,《星际穿越》好像唤回了这些前世的记忆。&br&&br&我曾经也是仰望星空的科学少年,如今却成了一个只想低头看硬盘里女优的猥琐大叔。偶尔再次抬头仰望,群星已被雾霾遮蔽了光彩,但即便如此,心中也仍会升起“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的感慨。于是,我由衷地羡慕和敬佩那些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茫茫宇宙中不可晓的奥秘的勇士们。这个世界最后的真相也许就藏在那里。&br&&br&所以,那些至今仍在仰望星空的人们啊,请你们接受我最诚挚的敬意。你们触摸着的,是人类最终极的光荣与梦想!&br&&br&文:疯狂钻石 &a data-hash=&efc937cec1fed58d865ca33& href=&/people/efc937cec1fed58d865ca3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魏知超& data-tip=&p$b$efc937cec1fed58d865ca33&&@魏知超&/a&&br&&br&&br&p.s.&br&&br&(1)我并不认为刘慈欣不会写人物和情感。&br&&br&(2)“引力就是爱”这句话是日本漫画家荒木飞吕彦说的。爱和引力有关联这个创意正是他的《JOJO奇妙冒险》第六部的核心主题。《星际穿越》的灵感来源真的只有诺兰宣称的那几部美国科幻片吗?诺兰作品中的创意与日本艺术家撞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br&&br&(3)强烈推荐特德o蒋的《你一生的故事》与小林泰三的《醉步男》,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我觉得只有这两部作品圆满解决了时间穿越中自由意志与不可改变的命运之间的矛盾。&br&&br&(4)我本来还以为《星际穿越》后三分之一就算是神展开了,没想到刚看完的《超体》最后十分钟才是真正的神展开。我们误会《超体》了,它其实是比《星际穿越》还硬的硬科幻。当然,需要开点脑洞去补完。另文详述。&br&&br&(5)心理学其实是理科。
※ 一念成神:从《星际穿越》看软硬科幻※在心理学工作者的队伍里,我可能是其中比较罕见的自己动手算过狭义相对论,还因为量子力学没学好挂过科,然后还验算过卤素分子电子云的人。这是因为我本科学的是杠杠的工科,后来却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心理学这门新(…
参见煎蛋错别字
参见煎蛋错别字
我说句公道话……
我说句公道话……
大清早在日报上看到了 &a data-hash=&04b1a61dc& href=&/people/04b1a61d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hyi& data-tip=&p$b$04b1a61dc&&@Chyi&/a& 的答案,非常感兴趣,因为我就是做甲醛脱除的,而文中提出的玛雅蓝我居然闻所未闻,于是迅速爬到了实验室对这个所谓的玛雅蓝进行了一番搜索。&br&&br&先说结论吧:那篇文章是软文。&br&&br&下面开始分析,首先,用最弱智的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的结果如下:&br&&br&&img src=&/e1ad5dab424cf_b.jpg& data-rawwidth=&822&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2& data-original=&/e1ad5dab424cf_r.jpg&&&br&诸位请看这段简介,怎么看都像是产品介绍,而不象是物质概述吧?如果你们觉得这个观点太牵强,没有关系,继续看外文名:mayalan!&br&&br&于是,我用“mayalan”作为关键词在SCI数据库(就是我们科研狗查文献的地方之一)进行了搜索,结果如下:&br&&br&&img src=&/9ccf89f8abd3b76b6422805_b.jp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9ccf89f8abd3b76b6422805_r.jpg&&&br&咦?居然没有?没关系,我试着自己翻译成“Maya Blue”进行搜索,然后这是结果:&br&&br&&img src=&/ed7f7b020b3f3ccf717ec20_b.jpg& data-rawwidth=&1031&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1& data-original=&/ed7f7b020b3f3ccf717ec20_r.jpg&&&br&看来看去,没有一篇是做甲醛的呀!(且不吐槽只有14篇,换了关键词之后虽然多达100多篇,但依然没有甲醛相关文献)&br&&br&所以,大家猜一下在哪里可以搜到玛雅蓝呢?&br&&br&&img src=&/e2e754a612a0b_b.jpg& data-rawwidth=&974&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4& data-original=&/e2e754a612a0b_r.jpg&&&br&&br&恭喜你,猜对了!&br&&br&看那产品下面销魂的英文“mayalan”,真是XXXX呢!&br&&br&&br&&br&&br&&br&不服来战。&br&&br&&br&--------------------------------------&br&滚回来写补充答案了,刚才只顾着反对忘记答题了, = =!&br&&br&对于甲醛脱除,文献里一般会这么说:Adequate fresh air ventilation of rooms has been classically used as an effective way of removing formaldehyde, However, balabla balabala......&br&&br&然后有人说吸附剂,有人说催化剂,有人说生物脱除,各说各的好。&br&&br&但事实上,通风换气一直是最经典且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大清早在日报上看到了
的答案,非常感兴趣,因为我就是做甲醛脱除的,而文中提出的玛雅蓝我居然闻所未闻,于是迅速爬到了实验室对这个所谓的玛雅蓝进行了一番搜索。先说结论吧:那篇文章是软文。下面开始分析,首先,用最弱智的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的…
&img src=&/783c2cae4ad097e6019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这是我专栏的第一篇正文,我觉得要拿出一些干货。&p&知乎上所有的“理财”答案我都看过一遍...感觉并不是让我很满意,所以我自己写了这篇理财攻略。&br&&br&&/p&&p&&b&第一部分: 自我介绍&/b&&/p&&br&&p&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本身的家庭条件还不错,我母亲是一个很勤劳的女性,自己白手起家,有了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公司,然后通过这个公司,实现了财务自由(其实上一代由于眼界的狭窄,他们的财务自由...往往意味着暴发户)&/p&&p&我本身是经济系出身,但是后来觉得经济学本身过于理论化,就在学习完经济学学位之后,追加了一个商学学位(用了一年半左右)。选择学习商学本身,一方面是我的兴趣所至(会计和金融比经济尤其主流经济学有趣很多),另外一方面,我也需要为父母的决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别让他们犯蠢!)保证他们过去劳动的成果,能够在未来给予他们一个体面而有安全的生活。&/p&&p&披露以上信息,供大家决策参考,我下面的内容,只构成建议。同时,如果文中有哪些地方您觉得不妥,欢迎指出,我会与你讨论,如果觉得合理,我会进行修改。如果你觉得有更好的想法,也欢迎与我讨论,如果我觉得合适,也会更新到正文内容当中。&/p&&br&&p&&b&第二部分: 前言导读&/b&&/p&&p&我个人认为,&b&理财是一个非常非常严肃的事情&/b&。你的财富,是你过去所有努力的市场报酬,并且不断地在市场当中产生变动。而市场是一个公平的地方,你多一份认真,就会多一份回报。而尤其在中国,财富代管人的素质良莠不齐,职业道德尚未建立之前(不知道国内是否有严格执行CFA类似准则的财富管理结构,欢迎各位看客提供),花上不少于半年的业余时间(是的,我估计了一下,只会更长,不会更短),&b&去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与工具。&/b&(注意:这不是睡前的读书时间就能够掌握的!)才能够对于你所拥有的资源具有基本的掌控能力。&/p&&p&当然,如果你将半年或者以上的业余时间真的投入到了对于理财的学习当中,得到的也会远远大于的你的投入。&/p&&p&为了吸引各位看客上道,我把能想到的重大收益,列在下面。&/p&&p&1.&/p&&p&对于你,从微观到宏观,这个世界的行为会有意义的多。为什么可口可乐在这些年当中,价格变化不大,而房价涨了好几倍?买股票和赌博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中国人07年都在炒股,10年左右都在买房,而13年开始,经济就突然开始放缓了,而大家都在做网上信贷?大家谈论的PE,VC都是什么,他们都是做什么用的?李克强总理每次讲话,意图是什么?为什么阿里巴巴开盘价市值能够高于FACEBOOK?什么是上市?&br&&/p&&p&这些知识,可能在半年之内,你不那么清楚。但是至少,你会&b&找到了解这些问题的线索与工具&/b&,并且在你今后的人生当中,不断地加强积累,加强这些工具的应用水平。最终能够做到&b&独立探寻经济现象背后的因果。&/b&(我觉得这个收益已经够大的了...但是还有...)&/p&&p&2. &/p&&p&你能够获得一种思考问题的全新视角。整个经济/商学本身的研究,大部分的理论基础,都是理性人假设&b&。学习经济学之后,你能够掌握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审视你自己,与这个社会的行为。&/b&&/p&&p&人们为什么会交易,为什么会产生分工?为什么俗语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物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如果你的回答是劳动价值论,恭喜你,你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p&&p&这样的思维有多重要呢?(这个调查报告我现在找不到确切的出处和来源了,欢迎有了解的人进行补充)。留学时,我一门课程老师曾经引用过一个研究结果,经济学系毕业的学生,开始并不具有最高的薪水。但是在10年(我印象中)内,经济学系的学生拥有最高的年均薪水涨幅。而且在十年之后,经济学系毕业生拥有最高的薪水。&/p&&br&&p&3.&/p&&p&更多的可能性。&/p&&p&从个人来说,这些知识可能会与你已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经济学本身因为是研究人的决策,而商学本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这两者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而当经济学和商学加入你的工具包之后,你可以将它融入其他学科思维方式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当中,产生看问题新的视角。&/p&&p&从与他人关系来说,经济/商学的技能是一种在社交当中,严重供给不足的技能,而且拥有技能的人,很多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造成外界难以信任。 所以说,如果你能够掌握这样一门技能,你在朋友以及长辈之间,会相当的受欢迎。&/p&&p&4. 对于你的资产来说,学习这些知识,未必能够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但是你能够学会如何回避骗子,减少无谓的个体风险,避免低级错误。比如说介入高利贷之类的,血本无归之类。同时,你也能慢慢发展出于自身相适应的财务计划,向通往财务自由迈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步。&br&&/p&&p&理财,在我眼中,并非选择收益最高的那款金融产品。&b&理财是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资产组合的过程&/b&。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状况,面临的问题不同,用到钱的地方与时间也不同。因此,要学会制定属于自己的财务计划。&br&&/p&&p&如果你看到以上的好处,有一些心动的话。那么面对下面的内容,或许你不会那么的畏惧。&/p&&br&&br&&br&&p&&b&第三部分:学习原则&/b&&/p&&br&&br&&p&1. 首先,我要再次强调一些,学习理财,必须是系统性的掌握几种入门工具,&b&不能有半点偷懒或者取巧的心思,否则他会在你之后的决策当中,加倍的奉还&/b&。所谓的财商教育,以及《穷爸爸,富爸爸》,郎咸平
甚至茅于轼(我高中的时候读他写的书,他的书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 ),都只不过是小品文章,而非真正要学习的内容。学得一招半式,不要妄想能够打死老师傅,反而如果投机取巧,采用捷径的话,容易内功不纯,甚至走火入魔。&br&&/p&&p&2. 学习的方式,则是越传统越好。一般来说,学习学科的入门课程(XX概论 PRINCIPLES of xxx),所提供的内容,基本上不存在学术争论。你可以把这些理论看为公理,或者一门学科的基石,不加以分辨的先吞咽进去(至少是在学习阶段)。你完全可以&b&当作自己是在进行高考/大学一门学科的学习&/b&:&/p&&p& 首先是上课,然后阅读教材,然后做题,做题之后进行测验,直到自己能够达到及格线位置。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尽量的将所学的知识用来解释你身边的现象。学习内容的选取上,则强烈建议选择西方学者撰写的,被各大学所采用的的&b&经典教科书&/b&(以及配套练习册)。虽然这些教科书拿到手之后,厚重到都可以用来防身。但是阅读他们所带来的,是一生的收益。别畏难。&/p&&p&3. 如果你英文水平过关,那么&b&强烈建议你阅读英文原版教材&/b&。如果英文水平还稍微差一些,建议你中文和英文对照阅读。中文翻译的好处是便于阅读,但是翻译当中很有可能流失原文的精华,而且很多问题的精确描述,是需要阅读英文原文的。&/p&&p&如果说单独阅读教材,学习起来可能枯燥一些,那么你可以选择一些公开课程。现在网上的公开课程有很多事来自于一流大学,以我国外留学的体验,严格的完成网络课程上课,作业,核对,然后再进行梳理,学习到的结果和全程的体验与面对面的课程相比并不大。&/p&&br&&br&&p&&b&第四部分:学习的顺序&/b&&/p&&br&&p&我的建议是,按照&b&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金融学基础,金融市场&/b&的顺序进行学习。当完成这一顺序之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需求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原因部分与我的经验有关,欢迎讨论:&/p&&p&1. &/p&&p&&b&经济学基础:&/b&推荐为第一个学习的科目,是为了后面科目打好一个坚实的方法论。经济学的很多假设与理论,贯穿在整个的会计学和金融学当中。 同时,经济学也能够让你去树立市场的概念,而市场的概念形成并且应用熟练,可以有效的减少在商学学习当中的困难。因此我强烈建议,经济学作为第一个科目进行学习。&/p&&p&个人经验:我当年在大学的一年级,曾经将曼昆的那本经济学原理读过三遍,两遍原版(就是开头图片的那本书,那一版),一遍翻译版,外加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文版一遍。因为当时我们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只有政治经济学,而且大二用的是高鸿业的那本书...(幸好现在入学的学弟学妹们已经不是这个样子了)。&/p&&p&大一的学习经历为我之后四年半的学习以及进入社会之后的感悟与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艰难的啃下经济学基础之后,其他的学科我也养成了与实际相结合的习惯。并且在实际当中不断的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我做到了将经济学作为分析问题的一种习惯和工具。&/p&&p&也是因为这一点,当大四面临选择人生选择的时候,我果断的放弃的经济学的硕士/荣誉学士,转向了商学。经济学的数理化,在我眼中是一种自掘坟墓的行为。 而且我也没有很好的数学天赋...(当然,后一点是主要的)&/p&&br&&p&2. &/p&&p&&b&会计学基础&/b&:推荐作为第二门学科的原因,是因为会计是商业决策以及经济分析的语言。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液,那么会计就是记录经济活动的语言。会计(应该)忠实的记录并且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行为。用数字撒谎,是需要一些技术含量的。&/p&&p&学习会计完毕后,你会对于很多比率,比如说偿债比率,资本结构,经营效率,盈利效率,以及现金周能力,等等财务指标的来历有着清晰的理解,同时你也可以破除很多谎言,更好的了解一个行业\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在对于会计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之后,去进行金融的学习,金融就不会再是数字的游戏,而是一个个具体人的活动。&/p&&p&个人经验:我是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接触到《公司理财》这门课程的。当时我的会计基础非常薄弱,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吃了很多亏。而且我发现很多的金融信息,都是要从会计报表当中寻找的。如果我不系统的学习会计的内容,金融对于我来说,就是无字天书——我最多也不过就是模仿者人家耍耍把式,对于里面的实际内容完全不能理解。&/p&&p&《公司理财》这门课程的学习经历,也改变了我之后的决定。在这门课程之后,我开始接触会计学,并且在大四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再多读一个商学本科学位(金融,会计专业),更好的了解商业社会。这个决定现在看来,确实让我找到了我自己的兴趣所在,那一年半所学习的技能也都能够得到非常大的用处。(我母亲曾经感慨,“那一年半的书真没白念!真值!”)&/p&&p&在这里感谢公司理财的老师 JASON HALL,虽然他可能不记得我了。&/p&&br&&p&3. &/p&&p&&b&金融学概论课程&/b&:只有扎扎实实的学习完经济和会计基础之后,我才建议大家开始学习金融。而且金融的学习,也要一步一个脚印,从金融的基础课程开始:&/p&&p&最基本的几个概念开始,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 对于PV 和 CV的概念,现金流的概念。然后什么是风险,市场风险,非市场风险, 资产的属性(流动性,风险,收益率,期限)等...每一个概念都要理解清楚而且要求举一反三。这些东西都是金融的语言,在之后会不断的出现。能够精准的把握概念并且熟练应用,有利于扫清下一步的学习障碍。&/p&&p&个人体验:金融方面,我自己比较后悔的就是我没有上过一门比较完整的金融初始课程,造成了我自己对于金融的理解还是有一些碎片化。这一点上在《公司理财》课程上尤其明显,对于收益率的选取,要根据资产本身的属性与构成进行调整。而在这一点上当年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进行学习,到现在也没有能够完全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这里这么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因。&/p&&p&4.&/p&&p&&b&金融市场课程&/b&:恭喜你,到了这一步,你终于开始学习与理财产品直接相关的内容了。再次强调,基本课程学习完毕之后,所有概念都掌握清楚之后,才能开始这一步的学习。&/p&&p&在这一步,我建议你可以学习金融市场的相关内容。你所购买的理财产品,基本上在这一门课程当中均有涉及。到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中国银行经理的“理财产品”其实花样繁多,种类不一。但是他们只会宣传一点——“收益率”。&/p&&p&其实这和最近流行的“1799”挺像的...中国用户好像只认价格...&/p&&p&如果你认真学习完以上几个层级,我个人认为,你可以负责的根据自己的人生进行财务规划了。下面的学习计划与决定,更多的应该贴合你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例如,你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未来的可见支出是什么,手头拥有的资产都有哪些,负债都有哪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情况如何...甚至本行业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都可能出现在你财务规划的考虑范围之内。&/p&&br&那时候估计你就不会选择“最好的理财产品”了,你只会选择“最适合你的理财产品”。&p&其实人生也是这个道理啊~&br&&/p&&p&另附:在大学当中,我所知道的课程设计,除了金融市场是第二年的课程,其他几门课程都是第一年的课程,而第一年的课程在顺序上是可以任选的。这个顺序只是我个人建议的顺序,也欢迎大家对于这个顺序提意见。&br&&/p&&br&&p&&b&第五部分:学习资源&/b&&/p&&br&&p&当我写学习顺序的时候,已经考虑了网上现有的资源,因为我相信这篇文章的大部分读者,如果想要建立起相对应的知识结构,单纯的通过线下(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以我对于中国大学的了解,少部分大学课程甚至会对于你产生误导。(当初我是那么的恨计量经济学,让我以为计量经济学不过是公式的堆砌)。而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想要&b&习得理财技能的人,提供一个有效而又可靠的途径。&/b&&/p&&p&所以,这篇文章也会附上我自己推荐的一些书籍以及资源。这些资源有些我自己悉心学习过,有些我完全没有接触过。但是就算是没有接触过的资源,我也会标注我推荐的理由,供大家参考。&/p&&p&再次强调,清单当中所有材料,能接触英文版的,请使用英文版,能力不够的,中英文对照阅读,纯中文阅读是最差的选择。中文教材的翻译质量实在是令人揪心,而且经常会有重大删减。&/p&&p&另外鼓励&b&购买正版教材&/b&。有些时候,只有砖头才会让人专心学习下来。当初我学习《经济学原理》动机,其实是为了昂贵的教材费(ASIAN EDITION),460多块钱,但是现在貌似这是我这辈子最值的一笔投资。&/p&&p&&b&一个人重要的资产毕竟是时间。&/b&&/p&&p&最后,&b&欢迎大家提出觉得优秀的教材以及公开课程,考察之后如果觉得合适,我也会添加到这个清单当中。&/b&&/p&&p&清单开始:&/p&&br&&p&1. 经济学基础课程:&/p&&p&教材:&/p&&p&经济学基础课程&/p&&p&《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作者:N.格里高利o曼昆(N.Gregory Mankiw) &/p&&p&这本书是我整个清单当中最熟悉的材料,英文两遍,中文一遍。非常经典,通俗的经济学教科书,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最为流行的一本经济学入门教材。版权和销量都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p&&p&“就像老师坐在你的课桌上,讲述着经济现象”。&/p&&p&网络课程:&/p&&p&我没有找到合适的,采用《经济学原理》作为教材的网络课程。&/p&&p&现有的在网络比较完整(宏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有以下两个,读者可以自行评判,笔者没有学习课程的经验:&/p&&br&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公开课程:&a href=&/course/1421/Econ-1--Principles-of-Economic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学原理 Econ-1: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以及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10月4日开始,这门课程将会开始2014版):&br&&a href=&/course/560/The-Power-of-Microeconomics--Economic-Principles-in-the-Real-Worl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观经济学的力量: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原理 The Power of Microeconomics: Economic Principles in the Real World Coursera&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course/765/The-Power-of-Macroeconomics--Economic-Principles-in-the-Real-Worl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宏观经济学的力量: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原理 The Power of Macroeconomics: Economic Principles in the Real World Coursera&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2.会计学基础&/p&&p&教程:&/p&&p&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第一年的会计课程,我是直接从second class开始学起的。所以这本书只是我选择的网上评论比较好,大学也比较多的选用的一本书。&/p&&p&&a href=&/Fundamental-Accounting-Principles-Wild-John-J/dp//ref=sr_1_1?s=books&ie=UTF8&qid=undefined&sr=1-1&keywords=fundamental+Accounting+Principl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undamental Accounting Principles/John J. Wild-图书&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公开课程:&/p&&p&沃顿商学院的:&a href=&/course/345/An-Introduction-to-Financial-Account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财务会计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ra&i class=&icon-external&&&/i&&/a&&/p&&p&这个是网络上,唯一的&b&会计公开课程,暂时没有其他的可替代品。&/b&&/p&&p&这个课程的难度,介于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所以有志于了解会计的各位同学,请坚持下来,这是个门槛。前几课挺过去,后面的路就好走了。&/p&&p&我自己曾经课余学习过这个课程的前几课。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一定要耐心的跟下来,多思考。&/p&&br&&p&3.金融学基础:&/p&&p&如前文所述,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第一年的金融课程。所以推荐的这本书,也是比较著名的一本教材。作者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底。(期权定价模型的建立者之一,诺奖获得者)&/p&&p&&a href=&/Financial-Economics-Bodie-Zvi/dp//ref=sr_1_3?ie=UTF8&qid=undefined&sr=8-3&keywords=FINANCIAL+ECONOMIC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nancial Economics./Zvi Bodie-图书&i class=&icon-external&&&/i&&/a&&/p&&p&这本书稍微晦涩一些,但是如果你认真的学习了经济学以及会计学内容,这本书里面的概念会容易很多。&/p&&p&公开课程也只有一个选择(我也没学过,不过好评比较多)&/p&&p&来自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a href=&/course/81/Introduction-to-Finan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金融导论 Introduction to Finance Coursera&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4. 金融市场&/p&&p&这个我只推荐公开课,因为我认真的学完了这门课程,而且教材也非常经典。如果有毅力,完全可以一边学习公开课,一边按照课程设置阅读教材。相信你会受益匪浅。&/p&&p&罗伯特 席勒 &a href=&http://oyc.yale.edu/economics/econ-252-1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pen Yale Courses&i class=&icon-external&&&/i&&/a& Financial Markets 2011&br&&/p&&p&网易的中文字幕版本貌似是08年的 &a href=&/movie/2010/6/P/S/M6GQE36A8_M9ULV8GP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市场&i class=&icon-external&&&/i&&/a&&/p&&p&长达21课时的一门课程。但是非常值得投入的一门课程,对于金融市场有着非常详尽,而且深入浅出的介绍。他是诺贝尔获奖者,但是更加吸引我的,是它对于市场非理性繁荣的论断。&/p&&p&认真学习完这门课,你就能够对于市场上各种金融产品,VC,PE,IPO,房地产,期权,掉期,债券,信托,融资租赁...产生清晰而又全面的认知。了解如何真正的去考察一款资产的属性,以及该资产是否方便进入到你的投资组合之中。&/p&&p&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算的上“理财”。&/p&&p&此外,杰米西格尔的两本书《投资者的未来》和《股票:长线投资》,以及彼得林奇的从《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战胜华尔街》的三本书(请从第一本读起),我是比较推荐的。 这几本书对于我的投资哲学影响很大。&/p&&br&&p&&b&第六部分:结语&/b&&/p&&p&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么?&/p&&p&所以我说,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业余时间。这是在我眼中,学习理财的真相。&/p&&p&但是想要走向财务独立与自由,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务规划,没有捷径可以走。毕竟这是一个一生的本领。和运动与身体健康管理,婚姻关系管理,进行职业规划,培养下一代一样,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回报。&/p&&p&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欢迎与我沟通。&/p&&br&&br&&p&PS. 关于 教材来源(我没有尝试过,用户体验如何还请自行搜集信息)&/p&&p&正版有如下来源: 学校附近的外文书店(我七年前是在西单图书大厦地下一层买到的第四版)。亚马逊有中文版,和引进版(通常有删节)&/p&&p&淘宝代购&/p&&p&英文原版正版: AMAZON
KINDLE edition。从美国买一本,然后邮寄回来(海淘),以及出版社有些时候会提供付费的在线阅读版本。&/p&&p&盗版请大家各自发挥自身的能力...&/p&&br&&p&另外补充 &a href=&/people/12cc161b7aa43f0e1d7dd3e& data-hash=&12cc161b7aa43f0e1d7dd3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tle=&@倪心& data-tip=&p$b$12cc161b7aa43f0e1d7dd3e&&@倪心&/a&
的评论,似乎他对于一些公开课有过体验。&/p&&br&&blockquote&(我来补充几句,233)&p&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比曼昆《经济学原理》更有意思一些(个人感觉),不过我先读后者再读前者。&/p&&p&《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原理》有点浅,但如果记忆没有混乱,这个课程案例非常棒,还配有对路人的采访,很有意思。&/p&&p&沃顿商学院的会计课程信息量很大,但课程视频当中就有配套练习,不用担心听不懂,再加上Quiz及解释,。&/p&&p&金融学基础可以看Bodie的《投资学》,《期货期权及衍生品》,什么的,一大堆经典教材。&/p&金融市场这个老师我听着想睡觉……所以就没有系统去看,看的大多是行业研究报告,或者某类金融工具的历史、理论,代表性上市公司年报。&/blockquote&&p&(笔者不认同关于金融市场这一门公开课的体验,Robert Shiller的课程里面还是有很多小细节非常让人兴奋的)&/p&
这是我专栏的第一篇正文,我觉得要拿出一些干货。知乎上所有的“理财”答案我都看过一遍...感觉并不是让我很满意,所以我自己写了这篇理财攻略。第一部分: 自我介绍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本身的家庭条件还不错,我母亲是一个很勤劳的女性,自己白手起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额宝看不到收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