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存折多出赔了几十万万,可以提出个人损失吗?

存折被掉包损失5万元
  本报济源讯(记者&马建刚&通讯员&董武敏&成居易)日前,因疏忽大意陷入圈套损失5万元的张先生,接到济源市法院驳回他起诉某银行的判决后叫苦不迭。  去年3月12日,济源做纸箱生意的张先生信心十足,想着可能要做成一笔大生意。他按照之前找其洽谈业务的两个人的要求,在济源某银行下属的北海储蓄所开立了一折一卡个人账户,并存入现金10元。同日,张先生在和此前找其洽谈业务的二人洽谈过程中,该二人以考察其经济实力为由,查看了他的营业执照,并且认真看了张先生开立的存折,后来张先生发现办理业务时存到银行的5万元现金不翼而飞了。  在和银行交涉过程中,手持5万元存折的张先生发现这张存折和自己办的存折非常相似:同一户名,编号前面号码相同。银行经查对,发现这张“李鬼”存折是去年3月11日有人凭军官证,以张先生的名字在济源某银行下属的沁园储蓄所申办的一折一卡个人账户。  “有人设局,将我骗了。”张先生回忆起洽谈纸箱业务的过程,推测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对方用提前一天办好的存折,将他自己的存折偷偷实施了掉包。据银行业内人士分析,当张先生将5万元现金存入掉包后的“李鬼”存折后,持有该存折的配套银行卡的嫌疑人就可随时提取现金,从而达到骗钱目的。  法院审理后认为,银行工作人员对持军人身份证件到银行开立储蓄存款账号的开户存款人的身份已按规定进行了形式上的审查,并对证件复印存档,银行已按上述规定履行了审核义务。因此,该银行按照正常业务手续办理开户手续不存在过错。张先生在洽谈业务时疏忽大意,被他人掉换存折,又将5万元现金存入被掉换的存折,导致钱被他人取走,是张先生的行为直接导致其损失的发生。张先生所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导致其误将存款存入被调换的存折是银行的过错,遂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判决驳回了张先生的诉讼请求。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克隆存折惊显,银行存款还安全吗
  连日来,本报(《广州日报》)关于克隆存折惊现广州的报道在市民当中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对自己的银行存款安全不由得紧张起来:这样的荒唐事会不会什么时候也发生在自己身上?银行存款的安全性何在?  从已见报的信息看,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并不复杂。首先是通过某种渠道获取储户资料,然后根据资料复制出(克隆)假存折,最后利用假存折分多次取款。类似的案件并非孤例,2005年,湖北曾破获一起特大“克隆”存折团伙诈骗案。他们之所以屡屡得手,是出巨资雇用一个博士研制出了识别储户卡号和密码的软件,有了这一“核心技术”,他们才得以疯狂作案。  犯罪的归犯罪,自有国家的公检法机关去调查、通缉、起诉、审判。对于普通储户而言,损失该归谁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眼看着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家产莫名其妙地人间蒸发,难道就没谁该对此负责?  从法律上讲,储户把资金存入银行,银行就负有保障资金安全的责任。首先,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之首;而在对存款人的保护方面,商业银行法规定,“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所谓“有权拒绝”,不难理解,其中包含多重意思:一是应当拒绝,当任何单位或个人提出查询、冻结、扣划要求时,商业银行应当拒绝之,除非其要求另有合法依据;二是,必须拒绝,有权拒绝不是可以拒绝可以不拒绝,而是必须拒绝,是一种基于对储户的保护而必须履行的义务;三是,采取必要措施拒绝,查询、冻结、扣划是不同的具体行为,拒绝也应当是与之对应的具体行为,而要做到及时拒绝,就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不断运用日益提高的科技手段于金融安全中。如果一个商业银行的存折靠出10万元雇用一个博士就可破解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银行在保护储户方面,远未尽到它应尽的义务。  值得警惕的是,已有的判决似乎并不有利于储户,而颇有袒护银行之嫌。如此前也发生多次的利用假身份证开户、然后通过调包手段骗取受害人存款的案件。法院判决多是银行不承担责任,受害储户只能自认倒霉。实际上,根据《关于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银行在开户环节也负有严格审查的义务,包括要审查身份证件的真伪。判决袒护银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现实中各种关系的复杂纠葛,可能影响着判决的公正。但这种带有袒护色彩的判决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一方面,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在公众心中大大削弱,吸收存款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人们可能偏向安全性更高的外资银行,或转为其他理财渠道;另一方面,判决将使银行产生惰性,不利于刺激其提高金融安全防范能力。  就这类案件而言,犯罪分子利用克隆存折进行诈骗的对象是金融机构,而不应该理解为具体的某个储户的某个账户,因此受到的损失理应算到金融机构上;而且,诱发此类案件的原因,正是金融机构疏于防范。所以,让储户承担损失显然有失公平。当然,在这里,我们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至于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待金融机构和司法实践给出具体的回答。(李龙)原题:谁来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  相关文章  千万不要和银行过不去  货币从紧银行资金将更加钟爱股市  银行怎么霸道成只能占便宜呢?  银行通存通兑高收费依据何在?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 [] [] []【精品】当事人委托银行保管存折所发生损失谁承担?_4462——所有资料文档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精品】当事人委托银行保管存折所发生损失谁承担?_446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赔了几十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