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金融是真的吗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

创业者说:PP租车的“共享经济”模式可能性
创业者说:PP租车的“共享经济”模式可能性
天使王兴投资PP租车的理由是:“你们做的是一件未来的事情”。
注:城市生活的不断升级,让我们居住的城市产生了大量的闲置资源,比如私家车和住房。集中了闲置住房资源为平台,致力于解决独特居住体验的共享租房鼻祖Airbnb之所以被广泛认可,正是因为其开创了的实用平台。不过,P2P模式一贯被视为“门外的野蛮人”,自去年在各个传统行业疯狂成长以来,至今并没有很成熟的。
钛媒体近日走访的公司PP租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P2P共享式平台。PP租车的模式,是鼓励私家车主通过第三方平台将闲置的私家车资源线上出租——这相比传统租车行业在模式上是一种尝试和颠覆。PP租车的第一家公司并不在北京,而是在新加坡,自2012年12月在新加坡上线开始,在当地私家车租赁市场有过成功的尝试;2012年末,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国内。近一、两年来,以京沪等一、二线城市为例,在雾霾环境、交通拥堵的压力之下,闲置机动车辆如何更好的利用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据北京市交通部门预测,到2016年,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600万辆,而按照2013年北京市私家车占机动车数量比例70%来估测,私家车保有量将有增无减。
PP租车的初衷就是将闲置的私家车辆与租客的用车需求整合起来,将Airbnb的模式移植到汽车租赁行业。钛媒体先后两次采访PP租车团队及其CEO张丙军,他们正在做出怎样的尝试,把共享模式在国内落地?
从新加坡到北京
2013年4月,PP租车选中了国内第一个城市北京,靠天使投资人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开始前期筹备。这六个月时间,张丙军和他的联合创始人、公司CMO王嘉明开始在投资人的帮助下组建早期团队,并且通过在上海地区的一份调研发现,大约有17%的年轻私家车车主有通过租赁方式处置自己闲置资源的意愿。而北京的城市发展现状,非常接近他们在新加坡市场的观察,张丙军在国内看到了机会:
第一,大量闲置资源没有高效的处置渠道。把闲置的车子放到平台出租,可以直接帮车主利用闲置资源变现;
第二,租车本身是一种环保的活动,在政策上占据优势;P2P模式能够促使闲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第三,北京的买车摇号政策,导致很多人买不到车,租车成为一种潜在的选择。
然而与新加坡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PP租车进军国内之初首先就遇到了两个绕不开的痛点。首先是如何教育用户、教育市场的问题。个人租赁的问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并不高;加上国内贫富两极分化,从心理上来看,富人根本不会考虑出租这事,穷人过于爱惜自己的车,可能也不会考虑。所以PP租车想要获得的第一批用户,不光是要认同共享模式,而必须愿意亲身实践并为此买单。而PP租车把早期的用户定位在25-40岁的私家车车主,可以看做是一种讨巧的做法。
此外,使用第三方租车平台租车,首次交易的两方都是陌生人,安全因素是车主、租车人首要考虑的问题。谁来提供第三方担保?答案是:机动车保险。于是,张丙军的团队开始一家一家寻找愿意合作的保险公司。问题是,在PP租车进入中国之前,并没有与P2P模式相关的汽车保险险种,谁愿意单独开设一项区别于传统车险、专为P2P租赁交易而设的保险业务?对于一家刚起步的公司来说,没有庞大的用户基数,PP租车在同保险公司谈判中处于弱势。最终,中国人保抛出了第一个橄榄枝,去年10月,第一款租车保险在PP租车平台上线,PP租车平台也正式宣布上线。
PP租车CEO张丙军
相对于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往往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传统租车公司,P2P租车看起来像一个搅局者。张丙军告诉钛媒体,在租客端,与传统租车相比,PP租车平台的价格便宜了将近30%,可以看做是挑战传统的核心竞争力。
张丙军希望,PP租车可以成为是共享型经济的倡导者,其实是在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过去我们是以消费为驱动,使用产品都需要购买,然而在面对当下资源调 配的低效率和诸多限制,共享型经济就是一个突破点,它可以通过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把社会上现存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截止到钛媒体发稿,PP租车已经获得来自红杉资本领投、清流资本跟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同时市场也已经扩张到上海和广州两个城市,6月初正式上线运营。
平台的风险和机制
共享型租车的理念是好,但是否触及到法律、政策的边界呢?这常常是不少投资人、用户和前来见面的朋友见到张丙军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根据在新加坡创办第一家公司积累的经验,PP租车进军国内时,一直在研究涉及政策和法律的问题,如果这点不解决,PP租车的模式就无法在国内运行。为了解除疑虑,PP租车团队向专业律师咨询、走访了交通部,四处搜寻针对P2P共享模式有关的成文规定,终于在《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第六条“汽车租赁共享服务”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汽车共享相对于自驾车,可以有效解决停车位不足、交通阻塞及二氧化碳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问题,是值得提倡的绿色交通模式。通过实施“汽车共享”,汽车租赁与其他出行方式可以有效结合,从而形成满足“高质量”出行需求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可见从城市管理的层面,闲置资源的利用是被鼓励的。有了成文的规定,这样便消除了法律上的风险。而平台模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保证平台双方的易用性和利益,即平台的良性运转。在聊到这个问题时,PP租车CMO王嘉明表示,PP租车主要依靠四个平台机制,来消除用户的疑虑,保证两端的用户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享受租赁服务:
1、会员机制:所有在PP租车平台的用户,都必须是实名认证,并有人员专门进行审核。
2、评价机制:前期引导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租车体验来进行评论,这样就为其他用户提供了参考
3、安全机制:PP租车平台上的每一辆车都会经过安全检查,确保易于驾驶,同时还会在每一辆车内安装智能盒与行车记录仪,随时追踪车辆位置。
4、保险机制:PP 租车会为车主提供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障意外情况下车主的利益。
在PP租车团队中,王嘉明主要负责前期的推广。有了信用机制以后,他和市场团队在社交媒体上做了一系列宣传,其实更多的是依赖口碑传播。上线8个月的时间,PP租车平台全国已经拥有15000辆车,租客27000人,预计3-5年内北京地区车辆增加到250000辆。
然而,租车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是更为棘手的问题。比如,租客的驾驶能力很难从线上的信息中获得,一旦一个菜鸟租车,事故率就很高,这样就很难保证车主的车子不受损害。同时,如果车子出了问题,紧接着一系列繁琐的索赔程序,也会给车主带来很多烦恼。保险毕竟是事后补救措施,平台机制怎么样继续完善,依然是PP租车团队需要认真考虑的可变因素。
另外,对于轻资产项目来说,车辆调度也是对PP租车来说最具有挑战的一个环节。PP租车宣称1 km以内准能租到车,但如何到达租客手中、整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好坏。对此,张丙军告诉钛媒体编辑,其团队下一步运营重点就是寻求一个可行的办法,建立良好的调度机制。
C2C不是终点,B2C是可能的方式
不久前,香港联交所公告显示,国内租车公司神州租车已提交香港上市申请,这件事似乎让租车市场的创业者们看到了希望,然而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压力和竞争,目前租车市场上,除去神州租车,还有易到用车、一嗨租车等平台都在瓜分国内租车市场的资源,那么作为颠覆者和新进入者,PP租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又该如何应对?
张丙军说,“以易到用车为例,他们既提供司机也提供车;而我们只提供一个平台,相当于是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两种模式是不冲突的”,同时,按照张丙军个人的性格和创业风格,前期的运作偏于保守,从现在起公司将开启“快跑模式”。我们也看到了实际的行动,本月6月6号,PP租车已经正式进入上海、广州市场,同时还与如家酒店建立合作关系,正在用开放姿态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的布局。
如此快速的布局,和清晰的商业模式不无关系。“我们会从车主出租收入里提成一定比例,由于现在处于推广期,租车收入全部返还给车主,后期我们预计提成20%”,张丙军告诉钛媒体记者。
而共享租车模式目前主要集中在存量机动车市场,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汽车数量是有限的; 按照PP租车现行的租车价格,非豪华型家庭用车平均一天的租金在150-300之间,客单价并不高,一旦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饱和,租客的数量增多,平台就已经无法满足租客需求,营收也可能遇到瓶颈。在张丙军对公司的规划中,未来不排除引入租车机构作为B端“车主”,为传统的租车公司提供线上的新渠道,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客源,实现可持续的平台运作。
王兴眼中“未来的事情”
PP租车的团队从新加坡创业开始到启动北京项目,有着深深的“清华帮”创业烙印。连续创业者、现美团网CEO王兴就是PP租车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张丙军在回国前并不认识王兴, 2013年5月份,经校友引荐,张丙军结识了王兴这位资深“创业家”初衷是希望向王兴请教一些关于国内创业的经验,同时也有向王兴询问一些产品建议。王兴担任了一位名誉产品经理的角色,给PP租车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而王兴对于PP租车出于直觉的评价是:“你们做的是一件未来的事情”。最终成了天使投资人,同时以创业导师的名义加入了PP租车团队。而王兴对张丙军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他一贯“低调稳健”的风格;团队现在已经进入快跑模式,在这个人人都看得见机会的行业,唯有“快跑”才有希望更迅速的占据市场,真正实现P2P共享模式的普及。
而关于PP租车的未来规划,张丙军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内,目标是攻下北京市5%的存量车辆(存量车市场约500万辆)。而从产品层面,PP租车的团队已经开始考虑在产品中加入社交元素,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甚至实现移动端实时对话,进一步深化车主与租客之间的交流。(本文首发钛媒体,对本文亦有贡献)
(关注更多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本文系作者@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体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宋长乐 的更多文章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搜索二维码下方的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获取最新鲜的TMT资讯当前位置: &
赢在企业竞争力 PP金融CEO吴里锋畅谈互联网金融
16:13:41 & & &
&&&&日,第十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暨2014中国企业诚信与竞争力论坛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本届大会邀请了国家部委、各地政要、经济学家、知名学者,以及企业界、金融界、传媒界等各界领袖精英共计750人出席。在此次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PP金融CEO吴里峰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以及趋势作了详细分析。
&&&(第十届中国企业诚信与竞争力论坛峰会)
&&&&&据悉,本届年会以&新形势、新动力&&以品牌战略践行中国梦&为主议题,并以&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模式创新、金融话语权&&一场金融业的互联网革命、重新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民间投资当主角的新时代、诚信自律发展共赢、品牌决胜未来竞争&为分议题,旨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PP金融CEO吴里锋先生与各界精英)
&&&&当前,世界经济呈复苏势头,中国经济开局平稳,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形势下打开新格局,找到持续增长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顺势而为、脱颖而出?这些问题成为了大会激烈的讨论点,其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为了众多业界关注的热点。
&&(PP金融CEO吴里锋先生发表重要演讲)
&&&&在本次峰会上,吴里锋分享了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知识。吴里锋先生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定位于服务优势产业集群以及优势区域的中小微企业,在经营中发挥熟悉市场、了解客户的优势,已形成完善的信用识别、判断、评估及管理体系,具备审慎的准入控制,缜密的信审流程,经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等环节,能够对出借人进行资金来源、风险偏好、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有效合适和科学分析,达到了防范风险和内部控制的目的,三级风控为规范管理、高效运作、控制风险提供了可靠保证。
&&&&(PP金融CEO吴里锋先生获得&中国诚信经营优秀企业家&称号)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践行者,年度最具竞争力品牌,北京融汇众筹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使命,为此PP金融依托合作机构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福建、贵州等近十个省市建立三十余个城市落地服务站点,将其多年积淀的风控与项目甄选经验标准化、规范化,并全面推广,借助线上资金获取,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PP金融洞察先机,将线下合作公司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借款企业信用和经营情况,将企业的采购、货物仓储、销售回款、信息收集等汇于一体,形成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的闭环管控,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从不同角度有效防范了项目的风险,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同时依托自身在网络体系内的巨大客户数据优势,将自身网络内一系列有利于进行风险判别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例如交易数据,客户评价度数据、货运数据、口碑评价、认证信息
等等进行量化处理。运用大数据对优质企业做精准营销,对客户体验、上下游交易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监控资金回款情况。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研究方面,PP金融也做了长远规划,未来PP金融将成立自己的研究院,并整合社会智力资源、学术机构,为产业链定位、风险识别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CN029)
精彩高清图推荐:合肥股票配资首选&中睿金融&,股票配资领导品牌,安徽中睿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投资管理、财富管理、基金发行和管理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有限公司、股票配资 期货配资
& 最新公告:
&&&&&&& 安徽中睿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免费客服电话: )是一家经营投资管理、财富管理、基金发行和管理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有限公司,主营业务: 股票配资、 期货配资、 外盘配资 、基金管理、& 资产管理 、期货对冲基金管理。
版权所有:安徽中睿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网站备案ICP备号
技术支持:&&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谨慎核实,风险自负PP模式:五大交易结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PP模式:五大交易结构|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5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FlyBase 資料庫線上更新
全國博碩士論文線上建檔系統
(本記錄已查核通過)
研究生(中)
研究生(英)
Wu Yu-Chia
論文名稱(中)
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之評估-DEA方法之應用
論文名稱(英)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Bank of Taiwan-B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指導教授(中)
指導教授(英)
Hwang Shiuh-Nan
管理科學研究所
<INPUT TYPE=HIDDEN NAME="sid" VALUE="710150
關鍵字(中)
關鍵字(英)
Performance
Asset Approach
近年來,由於金融市場競爭之白熱化,再加上銀行業係金融體系之核心,因此如何有效地評估銀行經營績效,遂成為主管機關、銀行經營者、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所關心之課題。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一)主管機關可經由各效率值及趨勢分析,事先找出有問題之銀行,並瞭解其問題所在,進而提出有效之解決方案。(二)讓各銀行之經營者瞭解其本身的經營績效值,使非效率銀行可以藉由有效率銀行之優點與特色,作為往後改善的依據。(三)根據分析的結果,銀行投資人可以藉由此經營績效指標,作為投資時的參考依據。本研究將以資產法決定投入與產出變數,其產出變數為放款、投資及非利息收入,投入變數則為勞動、資本、存款及借入款總額,並透過各種模式求算各效率值,並將所得到之效率值進行各項分析,其結果如下:
全體樣本銀行之總效率為0.6712、純粹技術效率為0.7566及規模效率為0.8924;在各類型經營效率方面之比較,以本國公營銀行(0.7007)之經營效率最佳,其次為外商銀行在華分行(0.6884),而以本國民營銀行(0.6471)最差。透過X-Y分佈圖之分析,外商銀行大多集中在第三區或第四區,而本國銀行則多落在第一區及第二區。由總效率趨勢圖可明顯看出,無論是本國銀行或是外商銀行,在整體表現上皆有下降的趨勢;由技術移動、追趕程度及績效變動趨勢圖可看出,雖然本國銀行及外商銀行在績效變動上皆呈現上升的趨勢,但在追趕程度上卻呈現下降的趨勢。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etition of financial industry has risen rapidly. Thus, the topic of how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bank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re are three goals of this thesis (1) officers can use the trend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the way out. (2) Managers can understand their bank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by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asset approach is used to decide the inputs and outputs. The three outputs: loans to other banks and non-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vestment in securities and bonds, and non-interest income. The three inputs: labour, capital, and deposi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aggregate efficiency of total banks is 0.6712,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0.7566, scale efficiency is 0.8924.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efficiency ar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publicly-owned Taiwan banks(0.7007)is the best one, then comes the foreign-owned banks(0.6884), and the privately-owned Taiwan banks(0.6471)is the wors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X-Y scatter plot, the foreign-owned banks are mostly locate on the area three and four, and Taiwan banks locate on area one or two. The trend plot of aggregate efficiency is obviously that no matter Taiwan banks or foreign-owned banks,they all present in the down trend. Through the shift in technology, catching-up in efficiency and move in performance, although Taiwan banks and foreign-owned banks all get rise in moving performance, they still get down in the catching-up in efficiency.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Ⅰ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Ⅳ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1-3 研究步驟與架構 4
第二章 銀行經營現況之分析 8
2-1 我國金融體系之概況 8
2-2 銀行體系之分類 13
2-3 銀行體系之概況 17
2-3.1 金融機構員工人數 17
2-3.2 金融機構存放款餘額 17
2-3.3 金融機構經營概況 18
第三章 文獻探討 22
3-1 經營績效評估之概念 22
3-1.1 績效、效率及效能之涵意 23
3-2 經營績效之評估模式 26
3-3 銀行投入與產出項目之選取 28
3-3.1 銀行之經營原則 28
3-3.2 銀行業之投入與產出過程 31
3-3.3 銀行績效衡量指標之界定 33
3-4 DEA模式應用於國內外銀行績效評估之
相關文獻 35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0
4-1 DEA模式之建立 40
4-1.1 投入與產出變數之選取 40
DEA模式 40
DEA法之使用程序與模型 43
效率變動之評估模式 54
統計方法之應用 57
4-2 研究樣本與資料來源 58
4-2.1 研究樣本 58
4-2.2 資料來源 58
第五章 評估結果與分析 65
5-1 實證結果 65
5-1.1 樣本銀行經營效率之評估與比較 65
5-1.2 強化效率鑑別分析 79
5-2 跨期效率分析結果 84
5-3 統計分析 93
5-3.1 全體樣本銀行之檢定分析—相對績效 93
5-3.2 全體樣本銀行之檢定分析—績效變動 9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1
6-1 研究結論 101
6-1.1 相對績效分析 101
6-1.2 績效變動分析 102
6-1.3 統計分析-相對績效 102
6-1.4 統計分析-績效變動 103
6-2 後續研究之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5
一、 中文部分
1. 王嬪嫈,「銀行業經營績效的評估」,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2. 石智賢,「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之評估與比較-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3. 台灣經濟金融月刊,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86年至民國87年。
4. 江建良,「新商業銀行經營策略」,台北:華泰銀行,民國79年。
5. 吳桂華,「銀行經營效率之探討與改進之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6. 吳世勛,「以DEA模式評估我國商業銀行之經營效率」,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7. 李德耀,「本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之研究-以資料包絡分析法分析」,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8. 周麗真,「以財務比率建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9. 金融統計月報,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民國81年至民國88年。
10. 金融業務統計輯要,財政部金融統計室,民國81年至民國88年。
11. 金融機構業務概況年報,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民國81年至民國88年。
12. 金融機構重要業務統計表,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民國81年至民國88年。
13. 洪修遠,「商業銀行財務績效之研究-DEA與因素分析之比較」,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14. 洪廣益,「本國銀行與外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逢甲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15. 施昶任,「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技術與分配效率於台灣地區銀行業之運用」,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16. 馬裕豐,「銀行分支單位經營績效衡量模式之建構-資料包絡分析法模式(DEA)的應用」,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17. 陳昱志,「以DEA數學模式建立銀行績效評估指標」,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18. 陳奕穎,「臺灣地區銀行經營效率之評估與探討」,雲林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5月。
19. 陳木在、張秀蓮,「我國金融制度與政策」,金融研究參考資料之十七,民國83年6月。
20. 許聰雅,「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效率之評估與比較」,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21. 許婉美,「本國銀行財務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與資金管理績效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
22. 黃旭男,「資料包絡分析法使用程序之研究及其在非營利組織效率評估上之應用」,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民國82年4月。
23. 黃長源,「應用DEA方法探討銀行分行經營效率與營業區域動態發展」,高雄工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24. 廖憲文,貨幣銀行學,華立圖書,台北市,民國84年7月。
25. 劉湘國,「台灣地區一般新、舊銀行經營效率之比較-利潤函數之應用與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26. 蔡有財,「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之研究」,台北市銀行經濟研究叢書第二十六種,民國71年。
27. 謝德宗,貨幣銀行學,三民書局,台北,民國82年。
28. 蘇明發、吳世勛,「應用包絡分析模式評估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88年6月。
29. 羅蕙琪,「台灣地區本國銀行體系的效率分析」,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二、 西文部分
1. Aigner, D., Lovell, C.A.K., and Schmidt, P.,〝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 6, 1977, pp.21-37.
2. Aly, Hassan Y., R. Grabowski, C. Pasurka, and Nanda Rangan, 〝Technical, Scale,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ies in U. S. Bank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30, 1990, pp.211-218.
3. Adersen, P. and N. C. Petersen,〝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cy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 Vol. 39, No. 10, 1993, pp. .
4. Banker, R. D., A. Charnes and W. W. Cooper,〝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 Vol. 30, 1984, pp. .
5. Berger, A. N. and Humphrey, D. B.,〝Measurement and Efficiency Issues in Commercial Banking,〞in Z. Griliches(ed.) Output Measurement in the Service Secto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92.
6. Berg, S. A., Forsund, F. R., Hjalmarsson, L. and Souminen, M.,〝Banking Efficiency in the Nordic Countrie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17, 1993, pp. 371-388.
7. Bhattacharyya A., C.A.K. Lovell and P. Sahay,〝The Impact of Liberalization on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Indian Commercial Bank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98, 1997, pp.332-345.
8. Bjurek, H., L. Hjalmarsson, and F. R. Forsund,〝Deterministic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of Efficiency in Service Production,〞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 46, 1990, pp. 213-227.
9. Boussofiane, A., R. G. Dyson, and E. Thanassoulis,〝Applie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52, 1991, pp. 1-15.
10. Charnes, A. , W. W. Cooper, and E. Rhodes,〝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2, No. 6, 1978, pp. 429-444.
11. Charnes, A., W. W. Cooper, and E. Rhodes,〝Short Communication: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3, 1979, pp. 339.
12. Charnes, A., and W. W. Cooper,〝Preface to Topic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Vol. 2, 1985, pp.59-94.
13. Collins, R. A.,〝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Bankruptcy Prediction Model,〞Financial Management, summer 1980, pp.52-57.
14. Crosse, Howard D., and George H. Hempel,〝Management Policies for Commercial Banks,〞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Second Edition, 1973, pp. 61.
15. Doyle, J. R., and R. H. Green,〝Efficiency and Cross-Efficiency in DEA: Derivations, Meanings and Uses,〞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ol. 65, No. 5, 1994, pp. 567-578.
16. Drucker, P. F.,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4.
17. Elyasiani, E. and S. Mehdian,〝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to Measurement of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Case of Large US Commercial Banks,〞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4, 1990, pp.157-238.
18. Elyasiani, E. and S. Mehdian,〝Productive Efficiency Performance of Minority and Nonminority-Owned Banks: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16, 1992, pp.933-948.
19. Elyasiani, E. and S. Mehdian,〝The Comparative Efficiency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Large US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Pre-and Post-deregulation Eras,〞Applied Economics, Vol. 27, 1995, pp..
20. English, M., Grosskopg, S., Hayes, K. and Yaisawarng, S.,〝Output Allocative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17, 1993, pp.349-366.
21. Farrell, M.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Vol. 120, 1957, pp. 253-281.
22. Farrier, G. D. and C. A. Lovell,〝Measuring Cost Efficiency in Banking: Econometric and Linear Programming Evidence,〞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 46, 1990, pp.229-245.
23. Favero, C. A. and L. Papi,〝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in the Italian Banking Sector: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Applied Economics, Vol. 27, 1995, pp.385-395.
24. Forsund, F. R., C. A. Knox Lovell, and P. Schmidt,〝A Survey of Frontier Productions and of Their Relationship to Efficiency Measurement,〞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 19, 1980, pp. 5-25.
25. Golany, B., and Y. Roll,〝An Application Procedure for DEA,〞OMEGA Vol. 17, 1989, pp. 237-250.
26. Grabowski, R., N. Rangan and R. Rezvanian,〝The Effect of Deregula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U.S. Banking Firms,〞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 46, 1994, pp.39-54.
27. Howard D. Crosse, George H. Hempel,〝Management Policies for Commercial Bank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1973, second edition, pp. 61.
28. Kaparakis, E. I., S. M. Miller and A. G. Noulas,〝 Short-run Cost In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A Flexibl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26, 1994, pp.875-893.
29. Lewin, A. Y., R. C. Morey and T. J. Cook,〝Evaluating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Courts,〞OMEGA Vol. 10, 1982, pp. 401-411.
30. Lewin, Y. Arie, and W. M. John,〝Determin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other Look, and an Agenda for Research,〞Management Science, Vol. 32, No. 5,1986, pp. 514-537.
31. Miller, S. M. and A. G. Noulas,〝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20, 1996, pp.495-509.
32. Olivei, G.,〝Efficienza tecnica ed efficienza di scala nel settore bancario italiano: un approccio non-parametrico, 〞Quadernidel Centro Baffi di Economia Monetaria e Finanziaria, 67, 1992.
33. Oral, M., and R. Yolalan,〝An Empirical Study on Measuring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of Bank Branche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46, 1990, pp. 282-294.
34. Oral, M., O. Kettani, and R. Yolalan,〝An Empirical Study on Analyzing the Productivity of Bank Branches,〞IIE Transactions Vol. 24, 1992, pp. 166-177.
35. Pierce, James L.,〝Commercial Bank Liquidity,〞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Aug. 1996, Reprinted in Innovations in Bank Management, Selected Readings, ed. By P. F. Jessup, Dryden Press, Hinsdale, Illinos U. S. A., 1969, pp. 16-17.
36. Prather, Charles L.,〝Money and Banking,〞Richard D. Irwin, Inc. 1969.
37. Resti, A.,〝Efficienza Delle Banche 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Struttura Della Tecnica ed un’applicazione a dati italiani, 〞 Collana Ricerche, Ufficio Studi Banca Commetciale Italiana, 1993, pp.93-99.
38. Resti, A.,〝Evaluating the Cost-Efficiency of the Italian Banking System: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Joint Application of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Technique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1, 1997, pp.221-250.
39. Robbins, Stephen P., Management, 4th ed., Prentice-Hall, New Jersey, 1994.
40. Sealey, C. W. and J. T. Lindley,〝Inputs, Outputs, and a Theory of Production and Cost at 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Journal of Finance, Vol. 32, Sep. 1977, pp. .
41. Sherman, H. David and Franklin Gold,〝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 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9, 1985, pp. 297-315.
42. Sudit, E. F.,〝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in Industrial Oper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85, 1995, pp. 435-453.
43. Szilagyi, A. D.,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N. J.: Scott Foresman and Co., 1981.
44. Thomas, F. S.,〝Quantifying Management’s Role in Bank Survival,〞Economic Review January, 1992, pp. 29-40.
45. Wheelock, D. C. and P. W. Wilson,〝Evaluating the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Does Our View of What Banks Do Matte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 July/August 1995, pp. 39-52.
46. Yue, Piyu,〝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A Primer with Application to Missouri Bank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1992, pp. 31-45.
16:04 163.28.16.11 88mcu00457 登錄
19:06 140.131.65.155 88mcu 建檔
12:02 140.131.65.155 88mcu 修改
15:21 163.28.16.11 88mcu00457 查核
13:48 127.0.0.1 flysheet 轉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p金融是真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