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政机关春联的职工怎么办

对县级审计机关人员结构变动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审计》2004年19期
对县级审计机关人员结构变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F239.22【正文快照】:
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县级审计机关的人员结构变动情况,准确把握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最近,我们通过寄发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安徽省县级审计机关的编制及实有人数、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专业技术职称、执业资格、班子配备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人员结构采集的是19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柏徐;[D];暨南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中亮;[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彭毅林;[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胡凯波;[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刘靖君;[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许娟;[J];审计与理财;2004年01期
王娟;[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朱小平,叶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杨肃昌,肖泽忠;[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廖洪,张娟,张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张灵芝;[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饶伯然;[J];上海会计;1982年12期
蒋碧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木易;;[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2年12期
本刊编辑部;;[J];财会月刊;1982年03期
,黄履申;[J];上海会计;1983年06期
忻园;[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3年02期
章翠虹;;[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3年12期
胡南舫;;[J];财会月刊;1983年01期
;[J];华北金融;1983年02期
;[J];华北金融;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彦亭;姚华山;;[A];审计论文选编[C];1996年
潘青;;[A];审计论文选编[C];1996年
张得庆;;[A];审计论文选编[C];1996年
孟琪瑛;侯伟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余国明;;[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武戈;;[A];机关档案工作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4年
;[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马合木提·艾比不拉;;[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齐爱甫;;[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肖应刚;;[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新亮;[N];中国审计报;2000年
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
徐霄鹏;[N];中国审计报;2000年
汪涛;[N];中国审计报;2000年
河北省邯郸市审计局副局长
杨忠;[N];中国审计报;2000年
傅劲德;[N];中国审计报;2000年
杜遵华;[N];中国审计报;2000年
河南省审计厅
张国柱;[N];中国审计报;2000年
张金堂;[N];中国审计报;2000年
本报通讯员;[N];中国审计报;2000年
;[N];中国审计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保和;[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张金男;[D];暨南大学;2006年
张晓瑜;[D];厦门大学;2006年
陈华;[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军;[D];郑州大学;2000年
王玖斌;[D];四川大学;2005年
张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肖春光;[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李立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路云峰;[D];河南大学;2006年
冯梅笑;[D];吉林大学;2006年
曹宏举;[D];吉林大学;2006年
张媚;[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刘禹;[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中共奉节县委组织部 奉节县人事局关于部分县级部门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及事业单位面向全县公开考试双向选调工作人员延长报名时间的通知
         
中共奉节县委组织部 奉节县人事局
关于部分县级部门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及事业单位面向全县
公开考试双向选调工作人员延长报名时间的通知
奉节人事干〔2008〕37号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级党政机关各部门:
&&& 经研究,部分县级部门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及事业单位面向全县公开考试双向选调工作延长报名时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延长报名时间:7月31日至8月1日工作时间。
&&& 二、报名的其他事项按7月22日发布的《简章》要求不变。
&&& 三、各单位或主管部门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初审时不得限制或借故回避初审,影响公开公正选调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 四、报考者于日至5日凭身份证和缴费收据在原报名处领取准考证。
&&& 五、考试时间及地点见准考证。
&&& 特此通知
&&&&&&&&&&&&&&&&&&&&&&&&&&&&&&&&&&&&&&&&&&&&&&&&&&&&&&&&&&&&&&&&& 二○○八年七月三十日
上一条:下一条:
重庆市奉节县政府公众信息网编辑部制作维护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议或意见:cqfj@
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格式:pdf&&&
贡献者:Rikudarkx
上传时间: 10:29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湖南桃江县县级党政机关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3.44MB
所需积分:& 3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户籍地、是否
非农业户口
何时何校
何专业毕业
何时何部门
评何职称
担任
工作岗位














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
&
&
签字:
年& 月&& 日





人事部门
&
&
签字:
年& 月&& 日
&
说明:l、本表适用于县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指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本表由招收单位统一填报;一式三份,县委组织部或人事局、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各一份。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Copyright?2009
福建省档案局(馆)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如何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_理论与实践_审计监督_瓜州在线-甘肃省瓜州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新版瓜州在线,正在试运行阶段!!
&&您的位置&& >>
发表日期:日
作者:瓜州县审计局 王玉春
有110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如何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
审计成果是指审计机关、在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充分履行审计职责的过程中,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与建议,是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职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审计成果的利用,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被审计对象就审计查出的问题接受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采纳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是被审计对象不是就问题改问题,而是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通过修订、完善内控制度来加强和改进管理;三是上报的审计结果和建议被县委、政府批转或采纳后,通过完善制度、修订政策,让未接受审计的单位对被审计对象查出的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有问题就进行整改,没问题就采取预防措施。
县级审计机关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审计机关监督和服务职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结合近年县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实践,就县级审计机关成果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提升成果利用水平作如下分析。
一、县级审计机关成果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县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自身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大部分审计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审计成果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只是认为提出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执行了审计决定,就已经完成了审计任务。不关心审计成果的利用,不认真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使审计决定的执行、审计成果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反馈。至于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的问题是否真正从体制上、机制上加以解决,是否由点及面进一步扩大审计工作的成效,大多数审计人员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范围。由于存在“审计项目结束就是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思想,部分审计人员不关心审计成果的挖掘、提炼、加工和利用,没有树立强烈的审计成果意识和“一花多果”的高层次审计目标追求,把审计仅看作一个固定的机械程序,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被审计对象或其他审计成果利用单位认识不到位。被审计单位是审计决定、的执行者,因此审计成果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是否配合。有的审计对象认为审计是在找他们的茬,审计过后就万事大吉,可以不再理会,审计成果的转化就落空了。有的审计对象对审计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对审计结果、和决定、审计建议等软拖硬抗,甚至置之不理。致使一些偏离制度、规定的行为得不到纠正,并且反复出现。一些审计成果利用对象认为审计仅仅是规定的一个工作程序,是做给别人看的。由于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以致审计成果在利用上大打折扣。
(二)人员素质能力不到位。一是能力水平有限。审计成果主要由一线审计人员形成。县级审计机关一线审计人员大多数是财务出身且都是大专以下学历,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岗取得的大学学历,大部分只熟悉财会及审计业务,新闻写作知识相对匮乏;普遍年龄偏大,思维观念陈旧,概括归纳能力不高,开拓创新精神不强,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因此在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上、在文字的正确表达上都还存在一定缺陷,往往会感到心中感慨万千,就是落实不到笔头上,或者草草一挥而就,抓不住问题的要害;在对一些问题的把握上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全面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认识,往往偏重于对单个审计对象或审计项目的微观经济数据和信息的审查和采集,习惯于为审计而审计,就项目说项目,就问题论问题。不注重从规律上去找原因,不善于从机制、体制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由于对成果没有进行充分的提炼和整合,使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像散落的珍珠,埋没在分散的审计案卷中,得不到有机的串连组合。被审对象及相关单位整改或利用时无从着手,从而出现违纪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的尴尬局面。二是意识封闭。基层审计人员难以摆脱封闭式审计模式,“产品”意识不浓。由于审计机关只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与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因而审计人难以独立于被审计人,难以摆脱封闭式审计模式,审计在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方面存在不自觉的“软抵抗”。审计时困难和阻力重重。县级审计机关人员流动慢,大部分同志从参加工作就一直审计局工作,一直受传统审计方式、审计思维束缚,很难一时破土而出,总难以摆脱就审计而审计的固有模式,不能跳出审计看审计,没有用心去思考好的审计成果其实也是一个“产品”,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让客户满意的意识不强。一部分基层审计人员还没有搞清楚、弄明白“审计为什么,为什么审计,为谁审计”,也就没有把上级审计机关以及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审计项目,当作企业生产经营产品来做。没有围绕我们的产品是提供给谁的,人家对我们的产品满意度如何等问题进行深入思索,不能使上级审计机关、县领导、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这一审计“产品”满意。
(三)保障机制不健全。审计成果利用水平高低,应重点关注审计结论落实执行情况。审计结论得不到落实和执行,所谓的审计成果也是纸上谈兵。然而,县级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有时顾不上对审计结论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对发现的需整改的问题,也就没有跟踪检查后续纠改情况。从审计成果利用的环境看,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审计成果产生与利用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过渡,在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处罚上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起顺畅的协调配合关系,因此,审计执法经常是“对事不对人”;加上现在审计手段有限,审计执法依据、执法主体不明确、约束力低,使得审计成果利用很难达到预期结果。审计成果越是被提升到全局性、机制上的高度,其涉及面也就越广,在责任落实上就越复杂化,贯彻执行也就越困难。
二、提升县级审计机关成果利用水平的途径
审计成果利用是整个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为服务领导决策、充分发挥监督服务作用和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联系审计与民众的纽带桥梁,必须切实加强、抓出成效。在现行环境下,在制度层面上保证审计成果利用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根据目前形势,要在以下方面予以加强,以便使审计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争取全社会对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县级审计机关担负着维护地方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加强和改进审计宣传工作是优化审计监督环境、推进依法审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社会各界认识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的需要,也是县级审计机关为经济建设服务、扩大审计社会影响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加大国家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审计、支持审计、关注审计的氛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做到及时、准确地传播;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力量,通过媒体宣传,做到审计信息及时上传下达;要实现审计成果的通俗化,扩大审计结果信息的受众面,使审计结果能为普通民众所理解和使用;要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内部运用制度,通过相互借鉴,成果共享,保证审计成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要及时总结审计经验,探求审计规律,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达到审计成果落实、转化和利用的目的。
(二)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理念。一是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审计理论与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站在全局高度,多角度、多层面、多关联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二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伏下身子,善于发现蛛丝马迹。在制订时,要明确审计成果转化和利用的目标,确保有的放矢;在实施时,要查证审计成果转化和利用目标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目标;在汇总审计项目资料时,应及时总结所发现的问题及成因,要把审计视角放到地域发展的全局上来。
(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一是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要做好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就要抓好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发挥审计工作最大、最优的效益。要将审计重点落实到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和审计调查;要组织开展关系群众利益的重要项目和重点资金审计,推动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要突出对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的分析研究,反复出现的问题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现的问题从体制上找对策。二是提高质量,增强审计成果的公信力。要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经得起社会各界的推敲,让审计结果变成服务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提高;要通过审计结果促理清财政资金使用的脉络走向。三是在中,特别是或延伸审计调查过程中,要借助主管部门的力量,确立相互配合和相互通报制度,尽可能减少审计阻力,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建立分析机制,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一是将各种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归纳,把带有共性的、屡查屡犯的、性质严重的问题提炼出来,分析主、客观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有效的、治本的建设性意见,供党委、政府和相关的审计成果利用部门参考。二是将各种审计结论的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审计建议的可行性、执行的效果及带来的效益,总结经验,改进今后审计报告结构和措辞,提高意见建议的份量、价值及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一线审计人员补习中文知识,加强写作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文字功底。通过以上措施,使审计成果更加注重时效性,尤其是要提高反映共性问题、贯彻落实重大会议精神等主题信息稿件的时效性,避免新闻成旧闻;更加注重针对性,以满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被审计对象等多方需求为导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努力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措施得当;更加注重宏观性,从体制、机制、制度等宏观层面着眼,通过反映具体问题,最终为促进解决体制、机制、制度等宏观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更加注重前瞻性,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有预见性的可操作性建议。
(五)建立跟踪和沟通机制,督促审计成果的落实。一是认真做好审计结论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全面执行审计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回访制度,抓好后续审计工作,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到位情况及其整改效果。督促结论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二是建立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督促审计成果有效落实。不定期召开分析汇报会,通报情况,交流看法,对审计成果利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在违法违纪问题的认定和处理处罚上达成共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理解支持,保障审计成果的转化。召开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加强沟通,相互配合督促审计成果的落实。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也可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六)建立披露和上报制度,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要抓好审计成果宣传工作,一是做好审计成果的上报工作,重点是提高审计成果传递的时效性和目的性。内容详实的审计情况报告,容易引起领导机关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针对性更高、倾向性更强的审计要情,直接送达主要领导,一旦被党政主要领导批示或作为决策依据,能够很快得到落实或引起社会的快速反映,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审计工作的价值。二是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监督,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门有制定规章制度的职能,能更好地根据审计成果信息,修改、制定、完善有关制度,促进经济行为和经济秩序的规范。三是加大对审计成果对外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告审计成果,大力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扩大审计影响。通过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对审计对象存在问题进行通报批评,促进其认真反省,切实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二是使其他部门或单位对相关的问题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地进行自查,做到减少违规、及时整改,以保证各项职能有效履行;三是对先进的工作经验、好的管理办法的宣传和推广,使其他单位或部门能够加以借鉴,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共同进步;四是可以扩大知情权,加强群众监督,同时也能拓宽干部的视野。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没有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政机关春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