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 零售业态分类类原则中哪些业态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

现代零售业态发展趋势
2007年第1期
现代零售业态发展趋势
零售业态作为商业经济中一个特定概念,本身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消费层级化和消费者市场细分的结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零售业态构成本地商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体现本地经济文化特别是城市经济文化的典型机构。这些零售业态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新的生活方式讯息,成为丰富消费文化与商业经济内涵的重要源泉。
全面考察现代商业发展的轨迹,可以发现每一次真正的革命其实都是零售业态的创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现代第一次商业革命是由百货店引发的,第二次商业革命则是以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仓储商店等新型业态的诞生与迅速扩展为标志,而以无店铺为特征的电视购物、自动售货机、网上商店等业态的流行则构成了第三次商业革命。
自百货店诞生以来的150年间,零售业总共约产生20种业态形式。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当今不同国家零售业态的种类与分类标准大同小异,并且呈现大致相同的零售业态格局。在分类标准上,很多国家都是依据零售店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营业时间、服务功能、价格策略等。美国是绝大多数现代零售业态的发源地,大体上把零售业态区分为九大类,但细目高达四十种左右。日本对零售业态的分类与美国基本相同,但没有美国的细目多。韩国零售业态分类简单,分为店铺和无店铺,店铺分为百货店、大型超市、大型折扣店、便利店、其他大型店、其他零售店等。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业态概念,20多年间国际上20种左右的业态都出现了,属于井喷式的产生和发展,最新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将零售业态分为有店铺和无店铺,计17种。
根据业态的产生发展过程,结合其它学科的学术成果,西方学者总结出了几种零售业态演化理论,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零售学说。这些理论主要包括:自然选择理论,即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运用到零售业态的进化上;零售轮转理论,由美国哈佛零售学权威麦克耐尔提出,指零售业态象车轮一样不断地由低价、低利润、低服务到高价、高利润、优质服务,再到低价、低利润、低服务,如此循环往复;零售周期理论,即零售业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自创始、成长到成熟、衰退的过程;手风琴理论,主要从商品组合的角度进行考察,认为零售业态是综合-专门-综合的来回反复,颇似手风琴式形状;辩证过程理论,用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解释零售业态进化;真空地带理论,即新的零售业态产生于原来零售业态未覆盖的地区。
从国内外零售业态的现状出发,并依据上述零售业态演化理论,我们可以对国内外现代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做出如下基本判断。
零售业态继续加速整合、重构,形成多业态并存和业态边界模糊的复杂格局
这是由市场和消费者本身的多元化、层次性所决定的,消费者有选择地进入能满足其特定需要的业态场所。消费者既需要购买基本的生活用品,也需要满足家庭装修这样复杂的需求,有时又要得到不是生存和生活必需,只是欲望、精神层次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20种左右的业态将长期共存----既有历史悠久的百货店、专业店,也有新兴的网上虚拟商店;既有大型的复合业态式的购物中心,也有小型的专卖店、便利店。业态边界模糊则是指不同的业态所经营的商品品类交叉重叠,所采取的价格、服务策略互相模仿,而所选定的目标顾客互相渗透。
一些学者认为随着商业技术进步和商业创新速度的加快,今后零售业态的淘汰速度也会随之加快,被淘汰的业态将会不断增多,而真正能长期生存下去的业态将为数甚少。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与一些典型业态发展的历程也不吻合。商业创新的速度的确在加快,但我们却看到,一些相对老旧的、传统的业态正是因为吸收了新的元素,适时进行调整和重构,从而增加了新的生命力,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这就使业态种类更丰富而不是所谓的“为数甚少”。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定地区,有主导业态,也有补充性的、辅助性的、拾遗补缺式的业态;有的业态能引来所谓的商业革命,并经过3-5年的检验期沉淀下来为人们接受,有的虽没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却仍然为消费者需要。这些年我国的业态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百货店、农贸市场、传统集市仍是非常重要的购物消费场所。
二、各业态所占市场比重和发展速度、发展前景不同
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这样的范围来看,百货店和一般超市虽然总的市场比重可观,但都呈下降趋势,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这两种业态的市场不断受购物中心、便利店等业态的蚕食。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一时的网络热,美国等国家的一些人非常乐观地估计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通过互联网购物,传统的有形商店会因交通问题等而关闭,纸质的目录宣传品会过时等等。这些年的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神话,无店铺销售如网上购物、电子商务这些年速度发展很快,但它不可能代替“灰砖加泥浆”的有形店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不可能成为象超市和购物中心这样的主力业态。现在美国电子商务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但到2008年,仍只占总销售额的6%。
根据美国商务部对年各业态销售的预测,现在美国销售额最大的、占市场份额最高的业态是传统超市、便利店、建材和园艺店,但预测的复合增长百分比都不高,分别只有2.5%、5.0%、6.2%。增长百分比最高的是电子商务、超级中心和无店铺零售,分别为26.8%、15.0%、9.2%,而走下坡路的则是百货店,为1.0%的负增长,增长乏力的是专业鞋店和传统的全线性折扣店。超级中心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零售企业未来着力发展的业态,它将大型超市与传统折扣店的优势结合起来,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再来看日本。近10年来,综合超市、百货店一类综合型业态苦于增长缓慢,便利店、专业超市(食品、服装、建材、家居用品中心)发展迅速。百货店在日本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90年代早期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整个国家进入了经济长期下滑的时期,消费者的支出随之减少,由此引发了百货店与其它新型业态之间、百货店与百货店之间激烈的竞争。百货店经营出现危机,利润减少,一些百货店宣布破产,其它的则改变经营方式,向与其它业态的交叉处、边缘地段挺进发展。一些百货店由经营各类产品转型为专门经营自身擅长的一类产品,一些百货店放弃了整体零售经营而成为为租户提供零售经营场地和经营其它房地产的土地租赁者。
日本消费者讲究新鲜,可在零售店中随时购买的商品家中基本不存放,每次购买生活必需品后会立即消费掉,再加上日本国土相对狭窄,人口密度大,因此构成有特色的零售格局:各种业态齐全、网点密集、充足,提供多频率、小批量、准时配送等完善的服务。日本零售业店铺密度大,为91家/万人,欧美各国约50-60家/万人,便利店在日本十分发达,7-11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便利店在日本找到了最适宜的土壤。另外,超级中心、百元店(所谓的100日元、99日元店)在日本近些年也发展迅速。日本邮购销售额在零售业销售额下降的年间,却稳步上升,邮购商品主要是衣服、床上用品等。
韩国自1996年开放流通市场后,10年间折扣店、便利店、无店铺数量增加,而百货店和小规模零售店数量逐渐减少。销售额上,2003年后,百货店销售额下降,大型超市销售额也减少,而相比之下,大型折扣店、便利店销售持续快速增长。
三、各业态的集中化、组织化、国际化趋势(沃尔玛现象)仍在加强,但与此同时,强调个性、多元化、民族化、保护本地中小零售业的潮流(反沃尔玛现象)也有上升势头
在不同水平(国家级、区域级、本地级)上的所有业态都增加了市场集中度。2003年,美国前三位的药品杂货店、折扣店、消费类电子商店分别占据自身业态的30%、85%、36%的市场份额。现在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欧美国家在60%以上,其中美国达80%,食品连锁更占90%。我国企业规模小,连锁程度低,全国流通主体中90%以上为个体商户,2004年全国连锁经营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15%,但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势头很猛。&&&&&
2005年前30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0%,店铺总数增长20%。
少数大企业利用连锁经营、商业特许加大门店扩张速度,提升销售额,同时加大并购力度,实现规模经济。跨国公司加大在全球扩张,实现全球化的采购、本地化管理。全球化带来的跨国界的商品、资本、信息、人才的流动,对各国的零售业态都有深刻影响。
但沃尔玛这类的零售大鳄们在其扩张过程中遇到了不利的国内外社会反应。忌恨、反对它们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巨大的杀伤力导致所在地区中小零售商破产失业,使市场结构失衡,形成垄断;庞大的客流量引起周围社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低工资、无工会组织损害着员工的利益;对本国而言,全球采购、销售进口商品损害了本国制造业,而对扩张到的国家,则对其民族零售业和本国经济安全形成威胁。这种抗拒跨国公司大规模扩张,抗拒其快速机械化复制和连锁经营,主张多元化、个性化、民族化的势力在世界各地都抬头上升。这既是一种商业现象,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对全球化、跨国公司主导、西方主流文化侵袭的对抗。
四、高新技术特别是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对各业态的影响日益强化,成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利润的有效途径
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将更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各业态的经营管理中。网络曾被认为是对“砖块加灰浆”
的有形商店业态的致命威胁,但现实却证明它只是“激发零售灵感的源泉”。继条形码、POS、MIS、ERP、SCM、ECR等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统之后,更先进的RFID技术已在欧洲等国家的超市普及使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频率识别技术,一种给产品做标识的手段,其智能化高于条形码。这种技术可以使零售商和供应商获得大量的用户需求信息。RFID
之于零售业以至“大流通”的作用如此重要,以至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出面大力推进,如韩国产业资源部于2004年在“流通物流振兴院”里设置了“振兴RFID产业援助中心”。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产业实际情况调查,按行业分阶段进行RFID示范工作,开发普及支持RFID基础电子物流系统的中档商品平台,应对RFID国际标准化,制定RFID标准化5年路线图等。
各种业态的零售商将更有效率地管理着供应链,通过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协同合作,更好地做出商业预测和计划。供应链体系既是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也是一种理念、意识的革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生产商、原料提供商、分销商、物流配送公司等,都必须互相配合,才能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和价值是多方面的:通过供应链实现商品转移,完成物流与商流的统一,最终实现商品价值;通过产--供--销各方互动获得市场和消费信息,有针对性地扩大生产和销售;通过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高效运转,减少库存、损耗等成本支出,提高利润率;将上游与下游、生产和销售诸环节上的各种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建立稳固的工商合作、商商合作,改善企业经营的大环境,实现双赢、多赢。如果我国零售商能够用这种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新的视角来看待与供应商的关系并付诸实践,将为化解当前我国市场上比较突出的零售商--供应商矛盾提供很好的思路与方案。
五、品牌掌控与适度集权成为各业态成功的关键
零售商对品牌的掌控有两个直接的效应。一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简称PB)质量控制得好,理论上降低40%左右的成本,因为没有任何商业促销成本。二是强化对渠道的控制。自有品牌对于零售商来讲是一种渠道的后向整合,在这里零售商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商,而原来的单纯的生产商的唯一责任是按照零售商的规格进行生产。自有品牌的比重占超市的销售额在美国达到15%,英国32%,法国24%。一些大企业都拥有大量自有品牌:沃尔玛20%-25%,西尔斯90%,马狮100%。梅西百货将发展自有品牌视为应对整个百货行业衰退的法宝,开发出了女装品牌INC和家庭用品品牌Tools
of the Trade,取得了成功经验。
通过功能中央集权化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美国的JCPenny,Belks
和Nordstrom这样的百货连锁过去习惯于让区域买手、分店经理做出商品组合决定,现在这些零售商则将采购功能集中化,并使用信息系统使商品品类更适合当地口味。
各业态更注重市场细分,加快实施“体验式创新”
市场细分是由消费者的复杂化、多元化决定的。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借助互联网等得到更多信息,他们对零售商及其提供的商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知识,愈益成为复杂、难对付的购物者。美国约有40%的人在去商店购买大件前上网搜集信息,如汽车、电器、家装材料等。这种情况下,零售商更需要准确地做出自己的业态定位,锁定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
美国是零售业最发达、最成熟、业态种类最多的国家,各业态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和占据自己的市场空间,为目标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商品与服务。一家名为Hot
Topics的服装专卖店,专门在购物中心里向青少年销售得到授权许可的、与音乐相关的服装。经过授权许可的流行音乐明星的时装和标识等可在90天内摆到商店的货架上。Bass
Pro Shop则是一家业态属于所谓的“品类专家”
的企业。这种业态大体上是一种大型专卖店,把传统百货商场的一个柜组抽出来,把商品的宽度、深度做足做充分,形成一个大规模经营的某种商品的总汇或大全,同时又实行低价策略。因其巨大的市场冲击力,品类专家又被称作品类杀手。Bass
Pro Shop有25家店,目标顾客是喜爱户外活动的人,非常有吸引力,充满娱乐性。其中位于密苏里的一个商店每年吸引着400万访客,成为当地的旅游胜景。商店内户外活动用品齐全,而销售人员也具有丰富的户外运动知识。商店设有250个座位的讲堂,以供顾客在这里做研讨,进行养鱼表演等活动。美国还有一种业态被称作超值零售商,这类商店一般位于郊区带状购物中心内,租金低廉。它主要面向低收入者,但也将对价格敏感的中等收入者,以及有淘宝、猎奇的心理与热情的高收入者包括进去。
就百货业而言,美国各百货店都在努力调整,以求生存与发展。传统百货店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有吸引力的服务和多样化商品,既卖软商品(服装、床上用品),也卖硬商品(配件、家具、电器和消费电子)。现在大多数百货店几乎只专营软商品,基本形成三种类别。第一类走上流和时尚化之路,提供特别设计的商品和完美的顾客服务。第二类仍然出售相对平价的商品,提供较少的服务。第三类则是以价格为导向的,迎合对价格敏感的顾客。第一类已经有明确的差异化定位,产生了很好的利润回报,第二类还正在定位,第三类面临着来自折扣店特别是Target的巨大挑战。
体验式或经历式创新是在价格和服务之外开创新的体验空间。传统上顾客是交易中被动的一方,有时是“受剥削”的一方,但在体验式创新的理念与实践中,这种情形大大改变了。体验式创新很有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公司内部,它不是复制其它机构的活动而是内部创新,强调的是公司在结构上、企业文化上的内功。
多业态经营同时突出主业
与上述注重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细分同样,多业态经营同时突出主业,其实也是市场定位问题,目的是在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确定主要服务对象,专注特定的流通环节,强调专业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成功的世界零售巨头尽管都是多业态经营,但主业亦很突出。家乐福是一个跨国经营的多业态的商业集团,旗下有大卖场、大型超市、小型超市、折扣店、便利店、会员制商场等,但这些商店都是以食品自选销售为主的业态。麦德龙1964年在德国成立第一家现购自运(CASH
& CARRY)商店,即通常所指的仓储式会员商场,用四年的时间就走向国际化。现在的麦德龙除现购自运外,也经营超市、百货店、专卖店、电子商务、运输、进出口贸易,以及资产运营等,但其强项仍是现购自运,80%的营业额是围绕着现购资源实现的。麦德龙在中国开设的店铺虽少,但销售额很高,就是因为它面对的是具经营资格的法人单位,如餐馆酒店、中小零售企业,以及政府、学校、医院、部队等机关事业单位,它不吸纳社会个人作为会员。
& 八、政府之手依然强劲,法律政策环境继续影响业态的布局与发展前景
政府或是借助竞争政策和自身的行政权力直接规制零售业态,或是间接影响零售业运行环境。这方面典型的是日本政府利用《大店法》、《大店立地法》对大型商业设施进行规制,我国出台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以求合理布局零售业态,法国政府则要求各省以省为主体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并通过立法对商业网点的设立实行行政许可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政府扮演的角色仍然会深深影响本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区不同分零售业态特征的重要性_百度知道
区不同分零售业态特征的重要性
提问者采纳
目标客户上帝购买力人群受文化的教育程度消费习旦憨测窖爻忌诧媳超颅惯收入消费比例恩格玛系数产品特点民族宗教信仰,例食品菜谱的禁忌凳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零售业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形式多样、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零售业态的变革是竞争发展的产物 ,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风险和压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 ,应顺应潮流 ,抓住机遇及时变革和调整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724.2【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中变化最快的当属零售业。基于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2 1世纪的流通领域 ,特别是庞大的零售业 ,将是资源投入和投资收益的新经济增长点 ,有必要对我国零售业态变革的依据和变革的趋势进行分析。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成慧;[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李学工;[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刘建堤;[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黄映辉;[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周娟;[J];北京统计;2000年11期
刘宇,王增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郭振,姚凤阁;[J];商业研究;1999年02期
许斌,王大治,王祥;[J];商业研究;1999年09期
赵德海;[J];商业研究;1999年11期
王纯南,姜正军;[J];商业研究;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利平;[J];中国商贸;1999年02期
胡守忠;[J];上海管理科学;2003年06期
官锡强,庞娟,黄光云;[J];改革与战略;2003年10期
隋红霞;[J];商场现代化;2005年09期
夏春玉;[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4期
王红;[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于淑华,罗桔芬;[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李怀政;[J];上海商业;2002年02期
李颖;[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第二届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商业信息技术展示会会刊[C];2009年
吴小丁;;[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翠霞;杨玉新;高源;;[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杨波;;[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洪涛;;[A];2008联商网大会暨第五届中国零售业营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张建华;;[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樊爱荣;;[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刘宁;;[A];“西部开发”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潘强;;[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晓峰;郭洪仙;;[A];2002“商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商欣;[N];国际商报;2004年
于海舰;[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本报记者 王立勇;[N];中国商报;2011年
冯其予 实习生
赵冰;[N];经济日报;2010年
陈湘静;[N];中国环境报;2010年
刘似臣;[N];中国信息报;2011年
岳峰;[N];中国企业报;2008年
孙建;[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王向华;[N];陕西日报;2005年
张宗顼;[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娟;[D];中南大学;2012年
张蓓;[D];同济大学;2007年
李国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张沈青;[D];吉林大学;2009年
刘刚;[D];复旦大学;2008年
张赞;[D];复旦大学;2007年
吴文恒;[D];兰州大学;2007年
刘缉川;[D];浙江大学;2003年
黄鸥翔;[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郭亚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国周;[D];厦门大学;2006年
张蕴坚;[D];暨南大学;2005年
陈兵;[D];山东大学;2008年
王雪;[D];暨南大学;2008年
邓丽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沈梅;[D];贵州大学;2007年
霍曙光;[D];郑州大学;2005年
熊欣琼;[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张智林;[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王静;[D];济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上海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和演化趋势
一、上海零售业态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爆发了业态革命,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势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上海零售业态缩短了与国际零售业态先进水平的差距,初步形成了多样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业态发展格局。(一)多样化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把零售业态分为17种,目前这些业态在上海都已出现,不仅如此,上海还借助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商业基础,不断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新型业态,如品类杀手店、品牌直销购物中心等国外新型业态。形成了以百货店、大卖场、超市为主力业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业态体系,这个业态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以百货店为主辅有各类专卖、专业店形成的主要辐射中心城区的传统商业网络;二是以一批国际零售商大卖场为主辐射市区和郊区的区域化经营网络;三是以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烟杂店等形成的零售经营网络。(二)市场化上海是推行零售业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最早、步伐最快的城市之一,市场化程度很高。一是投资运营的市场化...&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我国的零售业态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与变革,上海的零售业变化尤其突出:新型零售业态空间迅速扩张,零售业态日益多样化,社区商业蓬勃发展,商业离心化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来自国外零售企业竞争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科学的商业布局对零售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商业地理学的角度对上海市中心城区零售业态空间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不同零售业态空间演变规律,分析零售业态的空间结构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并根据现状分析得出零售业态布局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此外对未来零售业态空间发展趋势做出简要的预测,最终根据不同零售业态属性来规划与选择合理的商业地域空间,业态空间结构探讨有利于了解我国大都市城区零售业态的空间结构的规律与发展过程。本文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根据上海实际情况,对上海市中心城区零售业态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论文共有六章。第一章阐述了国内外对商业区位研...&
(本文共81页)
权威出处:
一、改革前后的变化改革以来,中国零售业的经营形态和组织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以前,我国零售业态仅有百货商店、综合商店、专业店(主要是粮油、副食、纺织品、五金交电化工、农业生产资料、石油等专业店)等几种。且都规模小、经营品种少、服务质量差、组织化程度低。改革以来,尤其进入叩年代以来,我国的零售业态迅速发展,无论在业态的数量上还是在各种业态的经营水准方面都大大超过了改革前的状态。新的零售业态木断涌现,零售店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正在发展的零售业态主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专业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店、购物中心、无店铺销售。集贸市场等。二、经济和社会的背景改革前,我国零售业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商品辰乏,收入低下,消费领域狭窄,消费方式简单,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零售业态完全受政府计划经济体制控制。改革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经济高速发展。1979——1993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中变化最快的当属零售业。基于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2 1世纪的流通领域 ,特别是庞大的零售业 ,将是资源投入和投资收益的新经济增长点 ,有必要对我国零售业态变革的依据和变革的趋势进行分析。一、零售业态及其演变 :所谓业态 ,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要 ,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 ,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 ,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经营形态。零售业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营销形式不同的业态 ,如折扣商店、方便店、总代理、总经销、批零兼营、工商联营等 ;另一类是变革企业组织形式而形成的新的业态 ,如企业集团、超级市场、连锁店、综合商店、专业店、仓储店以及附设娱乐、餐饮、休闲的购物中心或商业城等。历史上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零售业经历了三次革命性变化。第一次以百货商店的诞生为标志 ,1852年法...&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零售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有生气的行业之一,在改革放以后二十几年时间里完成了西方19世纪后半期100多年零售业态的变革。本文对中国的零售业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了系统研究。第一章是对零售业态理论的综述。主要介绍了零售业态的定义和分类,西方零售业态演化理论和影响零售业态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章论述了中国零售业态演进历程。主要论述了我国零售业态演进的四个阶段和我国零售业态演进的特点,同时论述了我国零售业态演进的原因。第三章论述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我国零售业多种业态同时发展,各种业态争奇斗艳。百货店已失去往日主导地位,竞争劣势明显。多业态发展模式在我国成为主流,连锁经营方式发展迅猛。文章分别论述了我国目前主要的几个业态——百货、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便利店的发展现状。第四章论述中国零售业态未来发展趋势。我国零售业态总体发展趋势表现为:外资零售业巨头加快扩张步伐,中外零售企业争相圈地;零售企业呈现低利润运行的状态;新的经营观念、营销...&
(本文共56页)
权威出处: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将近2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基本是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85%,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22%,而国外连...&
(本文共59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零售业态的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