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区付家庄太原城中村改造名单工程 由那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

公益性综合省情网站
科研教育旅游观光
2014年杨凌区政府工作报告杨陵区人民政府区长 蒋展宏
杨凌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杨陵提速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围绕建设和谐富裕美好新杨陵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生产总值84.71亿元,增长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亿元,增长29%;财政总收入3.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7亿元,分别增长23.4%和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35元,分别增长10.3%和14.7%,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农融合加速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取得实效,建成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点20个,发展5万元高效模式大棚510多座,通过社企合作推广高效种植2100多亩,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家。新流转土地5079亩,累计流转土地4.4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2%。组建合作社联合会,培训职业农民1000多人、发展家庭农场28家。农技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覆盖、多层次的农技指导和推广体系基本形成。首个田园农庄全面启动建设。规划建设韦河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一批景观公园、滨河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6家庄园入驻发展,流域内绿化景观、沿河道路、人行慢道、农业庄园相得益彰,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05亿元,增长5.2%;农业增加值6.72亿元,增长5.4%,增速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二三产业快速增长。创新招商选商理念,突出产业链招商,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4个,合同引资75亿元,到位资金31.2亿元。修订完善重大项目前期管理和资金争取考核奖励办法,全年策划包装项目153个,落实各类项目资金3.1亿元。制定重点项目包抓方案,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现场办公会,倒排工期,挂牌督战,7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3亿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市政管理不断加强,查处了一批破坏建设环境的人和事,建设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落实“一企一策”帮扶和入园企业投资服务措施,搭建融资平台,环球园艺猕猴桃深加工、众兴菌业等16个产业化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凤凰酒店、当代蜂业等闲置资产得到盘活。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促销保产稳市场工作,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工业较快发展。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到6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8.32亿元,增长21.6%,我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县区。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繁荣活跃,健身休闲、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兴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亿元,增长12.9%。  ――城乡建设明显加快。老城改造、市民中心片区详规和田园农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揉谷、大寨重点镇总体规划进入评审阶段。高学路、后稷北路等一批路网改造项目建成投用,扶杨眉路、杨扶路改线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化建旧址、姚安片区、付家庄、下代村等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稳步推进,1万多名农民进城落户。五泉重点镇建设初具规模,新区标准化模块基本建成,一期839套安置房已全部分房到户,连续两年在全省重点示范镇考核中排名第一。揉谷镇被确定为省级8个沿渭重点示范镇之一,中心社区一期13栋楼基本建成。大寨镇中心社区一期16栋楼主体封顶,杨村中心社区一期15栋楼正在加紧建设。投资700多万元,添置了一批垃圾收集车、果皮箱等市政设施,完成了保洁员休息室、便民市场以及公厕等市政工程。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全年绿化道路26公里,栽植树木13.2万株、草坪1.3万平方米,折合造林面积3000多亩。22个田园村庄和两个魅力社区创建达标,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城乡面貌明显改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和省级文明城区复验。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两个80%”①不动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双高双普”②合格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新建、改建学校和幼儿园6所,5个学校标准化运动场建成投用,教育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毛入园率达到88%。教育合作交流深入开展,两支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成果丰硕,五泉镇文体活动中心建成投用,为22个村(社区)添置文化体育健身器材170件(套),举办百场优秀文艺节目进基层巡演活动、四市五县(区)书画联展、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和汽车场地越野赛等,协办杨凌农科城自行车邀请赛,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③实现全覆盖,区中医医院建设主体完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力资源和社保服务大厅建成投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万多人次,发放创业贴息贷款2400多万元,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对基本实现一体化的24项城乡政策进行总结完善,并逐步上升为制度办法予以落实,养老、医疗、工伤等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幸福院建设试点顺利推进,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镇办留守儿童成长家园建成投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组建城乡公交公司,新购公交车20辆,新增公交线路4条,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社会管理基层基础网络更加完善,温馨、景苑、邰东社区服务不断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平安杨陵”建设深入推进,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监管工作扎实有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气象、档案和国防建设不断加强,金融、电力、邮政、通讯、广电等工作保障有力。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示范区以及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调研工作,创新推行“六个一”工作法④,及时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4大类370件,为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清理腾退了超标准办公用房。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行政支出,加强对资金使用和权力运行重点领域的审计,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明显提高。修订区政府工作规则,做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目标责任考核督查办法,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开通政务微博,建设政府信息平台,开展“公民代表走进区政府”活动,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区、镇(办)群众工作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重大事项,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件、政协委员提案64件。深入开展机关作风纪律整顿等专项活动,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得到遏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建设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关心支持杨陵发展的各级领导,向坚持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特别是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有限的财力与保障和改善民生仍有一定差距。四是教育、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存在薄弱环节。五是政府机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预期目标的重要一年。加快发展、改革创新、转变方式、争先进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上台阶、上水平。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要求,以及区委八届三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富裕美好新杨陵的目标,牢牢把握发展为要、民生为先、稳定为基的工作大局,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壮大实力,努力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规范化”上取得新成效,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4%,达到9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达到39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6%和18%,达到4.24亿元和2.5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5%,达到36970元和14240元。  一、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整合各类要素,创建示范基地,着力构建经营主体多元、服务体系健全、示范引领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提升主导产业质量效益。围绕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以“一个技术服务团队、一个包抓部门、包抓一个基地”的工作思路,按产业、分基地制定升级增效方案,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亩产效益和单棚效益的提升,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提高现代农业示范推广效应。创建10万元以上大棚200座、5万元以上大棚1000座,其它产业产值较去年增长20%以上。加快种子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种业“硅谷”。推进现代农业信息化,建立健全产、加、销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体系,扶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网上交易。支持一产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本香、众兴、竹园村等企业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建设杨扶路黎沟至官寨路段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带,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推进现代农业旅游目的地建设。完成韦河、漆水河道路、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工程,大力发展沿河休闲观光产业。完成农业总产值12.2亿元,增长7%;实现农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5%。  深化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完善土地流转办法,建设土地流转服务大厅,规范流转行为,鼓励支持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完成土地流转2000亩以上。设立土地流转风险预备金,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细化农民培训工作方案,优化考评办法,建立以两所大学为主,杨陵职教中心为辅,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训职业农民1000人、各类实用技术人才3.8万人,评定农民技术职称1000人,使农民技术人才成为杨凌的品牌。加大投入,组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担保中心。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年内完成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示范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的创建任务。完善区、镇、基地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组建以两校为主的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实实在在解决好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工商和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修订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切实发挥好农产品检测中心、质量认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以全国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为总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合作社、营销大户进行农餐对接、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参展参会,年内完成5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的创建工作。继续加大项目资金捆绑力度,着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现代技术水平和防灾御灾能力。  多轮驱动增加农民收入。在强化现代农业生产的同时,不断增加和提高农业保险的险种和额度,探索发展“期货农业”⑤,降低农产品生产风险和交易风险。通过发展旅游采摘、小加工、家庭接待等,推进一产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民职业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鼓励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全面实施农村低收入家庭包户脱贫工程,年内使700多户低收入家庭全部脱贫,以帮扶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产资源,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金融支持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拓宽和巩固好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渠道,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0元,增长14.5%。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手抓,内扶外引调结构,强化服务优环境,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扩张区域经济总量。  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企业集群发展为导向,修订完善以企引商、以商招商、社会中介招商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招商引资奖评办法。依托现有优势产业,瞄准产业关联度强、财税贡献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好的知名企业,招商、选商、安商、富商,努力在集群引进、板块承接、产业链延伸上取得新突破。加大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业态的引进和培育工作。结合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招引一批第三产业大项目,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5亿元,增长20%。  加大项目工作力度。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密切关注中省政策调整趋向和投资动态,推行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制度,围绕民生改善、产业提升、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申报、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年内策划包装项目150个,争取到位资金4亿元,增长29%。实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和实施以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区级领导包抓、部门联动的重点项目工作机制,继续实行重点项目现场办公,使问题发现在一线、研究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切实加大征地拆迁力度,深入开展建设环境整治工作。加强项目建设追责问责、责任追究,确保81个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完成投资41.3亿元,增长27.9%。  做大做强特色工业。完善工业园区基础配套,加快陕西省农产品加工园首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专业园区的承载能力。继续实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政策措施,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众兴、博通等一批企业增产扩能、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产地直销和品牌创建,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百亿元产业链培育工程,逐步打造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三个百亿元产业链条,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深化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增长18.9%。  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按照拓空间、建集群、提品位的总体思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实施好老城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建设隆发、化建、中威等新型城市综合体和五泉、揉谷小城镇商贸中心,搭建三产发展平台。支持引导区内个体工商户集团化、公司化经营,迸发聚集效应。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实施商业综合体品牌升级计划。加快马援祠、锣鼓产业园、韦河漆水河观光带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提升第三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增长14.5%以上。  三、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率先建成省级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完善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城乡建设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围绕“一城三镇五个新型社区一批美丽乡村”的城乡一体化总布局,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完善一批的总要求,修编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修建性详规,形成相互衔接、有机统一、互为补充的规划体系,切实维护规划的引领性、稳定性和严肃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杨凌大道、城南路西延、杨扶路、扶杨眉路等道路建设,形成城乡一体的道路交通网。实施以镇和中心社区为主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桥梁的安全测评和维修改造工程。启动渭惠渠和高干渠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成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城市功能项目,增强城乡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  加大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启动实施化建旧址和工人俱乐部、康乐市场、民政局等片区改造工程,完成拆迁安置,全面动工建设。基本完成付家庄、姚北、下代安置楼建设,启动姚东、姚南安置楼建设。确保杨村中心社区一期主体基本封顶,大寨社区二期全面动工建设。修订完善农民进城、进镇、进农庄安置补偿办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成西桥、永安、五星等村及重点项目涉及的共1400户拆迁安置任务,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2142套,动工建设保障房1200套,引导1万人进城落户。  加快重点镇建设步伐。围绕五泉镇模块化建设规划,完成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任务,实施五泉民俗文化展示区建设,全面完成投资近12亿元的模块规划区建设任务。加快五泉镇工业园区入区项目建设进度。启动五泉镇二三期安置房安置工作。完成揉谷社区污水处理、揉谷派出所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揉谷镇田园农庄片区各项建设任务,启动揉谷商贸中心、文体中心建设。大寨镇中心社区一期基本建成,二期全面动工。城西中学和幼儿园7月底前交付使用。全面加强五泉镇、揉谷镇市政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确保小城镇健康成长。  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和星级文明社区。加快制定美丽乡村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区镇星级文明社区层级创建方案,按照镇办牵头、部门包抓、资金捆绑、综合施治的总要求,年内完成2个五星级4个四星级文明社区、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一批特色村的创建任务,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精细化城乡管理。抢抓杨凌列入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机遇,积极探索城市信息化发展模式,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民生水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加大城市综合执法,着力整治城市“六乱”,切实解决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和破坏公共设施等问题。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城市管理机制,倡导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探索公共自行车服务工程,推进“三位一体”大公交体系⑥建设。通过老城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停车、绿地、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巩固田园村庄创建成果,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保洁、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问题。研究城乡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新办法。  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按照“两个80%”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以更大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城西中学、幼儿园和职教中心、张家岗小学项目建设任务,新建和改建一批幼儿园。整合各种力量,全面完成“双高双普”创建任务。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搞好大学区管理制⑦试点工作。制定并实施以学校为单元,班级为单位,教师、学生为主体,多方介入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实施教师学生素质、教学质量双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坚持从免费师范生中优先补充教师的工作机制,逐步使非师范类教师退出教学一线岗位,优化队伍,增强活力。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全面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升文化软实力。完成揉谷、五泉文化中心配套设施,加快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前期工作,力争启动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场等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社区健身器材全覆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支持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全民健身和全民阅读活动,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活动力度。加强文化遗产、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让历史文化传承,让文化惠及民生。  扎实做好卫生计生和食品安全工作。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和药品“三统一”管理,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采取统一招聘、临时聘用、乡医轮岗等有效形式,解决好卫生院医务人员短缺问题。加快中医医院和精神病院建设。落实食品监管工作机制,做到人员、经费、设施三到位,强化区、镇办两级对食品行业和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好计划生育家庭各项奖励帮扶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按照“高标准、全覆盖”目标,填平补齐城乡医保、低保政策补助标准。推行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着力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家庭无房户的住房问题。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保障待遇调整机制,推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健全农村留守人员、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幸福院建设,启动老年公寓建设项目,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元化养老体系建设。完成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任务,建成一批殡葬服务中心。  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面提高依法治区水平。扩大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范围,探索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增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落实“一岗双责”、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依法加大网络管理力度,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深化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信访包案,以及区级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推行网上受理,做好征地拆迁等重大问题的社会风险评估,建立诉访分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杨陵”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实“三官一律”⑧进社区(村组)工作,实现“两率一度”⑨位次稳中有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健全国防体系,搞好民兵预备役建设,切实解决好军转干部、退伍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切实办好惠民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扎实实办好惠民实事,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1)新建、改建5所幼儿园,解决幼儿入园难题。(2)实施“文体惠民、舞动杨凌”工程,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3)在全区所有镇办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保障广大群众食品药品安全。(4)建成渭河水景观工程,打造滨河生态景观长廊。(5)打造精细化管理示范街。(6)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7)新建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住房2142套,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8)建成农村幸福院14所,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9)实施“精准到户、全面脱贫”计划,推动全区贫困人口改变贫困面貌。(10)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培训1万人、新增就业5000人。  五、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围绕建设美丽陕西的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节能减排。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督促企业节能降耗、达标排放,对违规排放单位予以严厉处置。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关闭一批白灰厂等污染企业,扎实做好燃煤锅炉拆改、建筑工地扬尘控制等工作。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加速淘汰黄标车,鼓励机动车辆油改气,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环境持续向好,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  强化环境整治。巩固创文创卫成果,完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推广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创建一批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健全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力争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结合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着力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建设园林杨凌。深入推进关中大地园林化工程,加大“三河两渠”⑩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实施西宝高铁、西宝高速、西宝中线、陇海铁路沿线生态林带绿化项目。做好农业园区绿化美化工作,建设设施农业绿化示范点。建设城市公共绿地和生态停车场,加大社区、学校等公共区域绿化力度,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千方百计拓展绿化空间,新增绿化面积3000亩,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田园都市。  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坚持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在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创新上取得新进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紧跟中省改革步伐,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促进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按照控、调、改的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调整卫生、计生管理体制,落实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落实好“营改增”⑪试点各项政策,激发企业活力,优化税收结构。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五项改革”⑫和“六个一体化”⑬。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不断完善公交体系。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条件,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实施农村“三资”⑭监管改革,开展清产核资和权属界定工作,年内建成10个“三资”管理试点村。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扩大农村抵押担保范围。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名优品牌创建、惠民便民服务和物流配送等重点工程,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信息共建共享。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自身建设是政府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满意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最终目标。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示范区党工委和区委的统一部署,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贯彻“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以解决“四风”问题为抓手,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切实解决好政府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紧密结合、统筹安排,规定动作要实,创新动作要新,以工作方法的改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执行力的明显提高,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人民群众的满意,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坚持依法行政。更加自觉地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工作,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有效渠道。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的质量和水平。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倾向。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有效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审查制度,真正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准确公开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府信息。加强区、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建立健全百姓问政制度,扩大公民代表进政府范围。提高政府微博发布时效和质量。加快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努力做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区政府领导要以身作则,切实加强对分管部门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一把手抓起,抓一把手,以一把手作风的转变,促进班子队伍作风的大转变。巩固反对“四风”、执行“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初步成效,坚决防止反弹。严格公车和因公出国管理。深入整治文风、会风。加大部门预决算执行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实行预决算和“三公”经费⑮公开。强化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着力解决庸、懒、散、浮等问题。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风、行风的好转。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低调务实,为建设和谐富裕美好新杨陵而努力奋斗!
中国陕西网声明:
  未经中国陕西网的正式书面许可,对于中国陕西网站上的任何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变更或出版,不得在非中国陕西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中国陕西网充分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对于转发的稿件,均注明作者,指明出处,如有疏漏,烦请告知。如果您对中国陕西网刊用您的稿件存有异议,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移除相关稿件。
】【】【】
同地域信息
&更多关于“”区域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中村改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