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贷纯公积金贷款放款时间手续费几个点

“P2P去担保”究竟可行否?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P2P去担保”究竟可行否?
  文/张扬  从年初开始,“P2P去担保”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业内也在争论“去担保”是否是未来的趋势,可行性如何?去担保似乎也已经成了一种共识,成为主流观点。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完全去担保其实很难落地,为了有别于主流观点,我想从非主流的角度谈谈去担保的问题。  一、究竟什么是担保?  目前P2P业内对“担保”这个词也存在理解上的误区,有人认为担保就是要对接担保公司,无论是融资性担保还是非融资性担保;有人认为就是刚性兑付,无论出现什么其情况,平台必须承诺保本或者保证收益。所以去担保也就存在理解上的误区,是投资者自担风险,平台完全不承担责任?还是投资者承担主要风险,平台承担部分责任?又或者投资者不承担风险,由平台、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保险公司承担风险?  其实我对现在P2P行业担保的理解是,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出现亏损,对投资者的一种补偿行为。以目前P2P行业来说,交易的流程是,借款人向P2P公司提交资料,P2P公司审核,再向投资者披露一部分信息,但出于保护借款人、项目方隐私考虑,投资者不可能看到借款人全部信息,在有限的信息里,投资者要做出投资的判断,这本来就是极难的事。甚至于说,在这种交易流程中,投资者只能看到借款方10%的信息,却要承担100%的风险,平台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这种商业逻辑显然不合理。  二、为什么国外P2P可以无担保?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国外的P2P公司,例如lending club、prosper等P2P公司可以无担保?我觉得有以下4个原因,首先是国外征信体系完善,如英国的P2P商业公司可以联网全欧洲的征信数据,美国的P2P公司可以通过3大征信公司查询到借款人的信息。也就是说借款人的信息由第三方具备公信力的机构提供数据或者评分,征信机构首先给P2P公司的数据审核做了背书,P2P平台的责任大大降低。2、国外文件造假成本很高,在国外有文件造假罪,如果借款人提供假文件骗取贷款,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但是在国内,这个问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改善。3、国外P2P的监管力度大。如lending club、prosper在接受美国证监会(SEC)监管以后,平台方几乎每天都需要向监管方提交材料,报备借款人的信息。4、以lending club的交易流程来看,放款方为webbank,也就是说多了一层中间方,lending club更像是收益权凭证,或者资产支持证券的销售平台,如果普通的民间债权升级成为证券类凭证,有了正规金融机构的背书,那么投资者自担风险,通过小额分散的方式消化也是合理的。  其实,即使号称无担保的国外P2P公司,也并非完全不承担责任,如lending club的借款人还款违约,如果lending club无法辨别借款人的虚假材料,lending club需承担责任赔偿给投资者。  那么英国同行又是怎么做的呢?世界上首家P2P平台zopa设置了一个叫“Safeguard”的安全基金,用以保障投资者的本息,这个安全基金的实质就是国内使用的风险准备金,甚至于手续费收取的方式也出奇地相似,主要针对平台的借款人收取手续费,同时安全机构交给非营利信托机构(非银行)保管。  反观国内环境,征信体系不完善,借款人造假成本低,也还没有纳入监管。在这种环境下,平台的风控审核如果不受约束,那么平台方就存在做大交易量,故意放松审核的道德风险,这种风险要投资者承担是不可能的。  三、股票交易为什么可以不用担保?  第三个问题是,股市交易为什么可以无担保?中国人也已经接受了无论股市怎么亏,都不要求担保和补偿。原因在于目前股市的投资都是基于公开的信息,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信息的信息披露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股东情况,重大变更事项的披露以及紧急停牌等制度。虽然股市也有各种不完善且被诟病,但是披露的信息毕竟比P2P公司披露的借款人信息多得多。理论上,券商、机构投资者和投资者都是基于公开披露的信息做投资判断,内幕交易被严格禁止。目前P2P公司集征信、风控、信息披露于一身,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投资者和平台方信息不对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也都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要投资者来承担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们再大胆做个假设,如果股市可以对接保险和担保公司,意味着要对股市做风险定价,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收取的费用也一定高于股市的风险定价,虽然没有经过精算,但可以说股市介入保险或者担保,投资者需要支付的费用远高于他在股市所能获得的收益。所以股市有融券、对冲等避险方式,却没有担保和保险。  四、中国能否做到“卖者无罪”?  跳开P2P行业的思维,我们看超市的商业模式。超市本质上也是平台,各种供应商在平台上销售产品,超市的主要盈利点在于供应商上架费用,而非进货和售货之间的价差。那么超市出售的产品中,如果出现假货或者出现问题,责任方在哪里呢?目前我国的超市其实是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假设P2P就是这样一个超市,借款人是商品供应商、投资者是商品消费者,P2P公司的债权就是超市出售的商品,按照超市的商业逻辑,如果P2P的债权出现了问题,而P2P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也会不认同这种说法。  也有人说P2P是金融的淘宝,平台方不承担责任,但是问题在于淘宝对于电商卖家的制约能力远胜于P2P公司对借款人的制约能力,何况淘宝当年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就在于支付宝率先使用了担保支付,在卖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信用支持的作用。同样,虽然去担保的呼声很高,但是P2P也是出现担保以后,才发展壮大的。甚至于说,P2P公司在寻找自己的借款人时,就制订了标准和门槛,那么就是给借款方提供了增信和背书,投资者更多是冲着平台投资,平台把责任剥离实在很难自圆其说。  五、未来两种可行方案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去担保合法,但是目前我国的法律滞后于金融创新,从商业模式和逻辑上,“去担保”不可矫枉过正。那么P2P公司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就是守住监管要求的底线,守住法律的底线,适当地做创新。在各种保障投资者权益的方式中,第三方担保和风险准备金的方式还是比较受认同的。  先说第三方担保,目前行业内有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选择,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律位置不明确,是否能给P2P公司的借款人做担保,还存在疑问。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相对合法性较强,但是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受10倍杠杆限制,随着P2P公司的规模上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可保规模也需要提升;其次是目前国内融资性担保公司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无论P2P公司还是投资者在鉴别优劣时也存在难度;再次是费率问题,无轮融资性担保公司还是保险公司,实质是在点对点的P2P模式中增加了交易环节和流程,也意味着交易的成本在增加,这个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借款人身上,举例来说,如果一家P2P公司的风险程度是2%,但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收取的费率可能达到5%。在实际费率收取中,这一比例甚至达到10%以上,这也算是为什么银行的普通信贷业务没有介入保险的原因。也是鉴于费率问题,P2P公司接入融资性担保和保险公司本质还是给平台背书和增信,实际风险并没有降低,只是增加了借款人的成本而已;最后,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保险都有其适用范围,不可一概而论。例如融资性担保公司比较适合于几百万或者千万级的项目型担保,保险公司适合借款人多、利用大数法则来规避风险。保险公司有一个经典案例,让保险公司保某一架飞机,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做这样的生意,但是如果保的是成千上万架飞机,通过大数法则和精算可以得出一个合适的费率。也就是说,P2P加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并不适合每一家P2P公司,因为很多公司的借款人还很少,风控标准也不统一,如果是单笔交易规模非常大的P2P公司,保险公司面对的风险未必能通过大数法则消化。  谈一谈风险准备金的问题,新新贷目前选择的就是风险准备金的方式。准备金主要是跟借款人收取比例不等的保证金费用,这一点和英国的同行非常相似。目前行业内风险准备金有一部分是P2P公司支付,一部分是跟借款人收取。其实这样的方式比较合理,原因在于并不是每一家P2P公司都能提取千万级别的风险准备金交给商业银行托管,这已经提高了P2P公司的准入门槛,甚至于说比注册资本金更能起到排除劣币的作用。再者,如果P2P公司做的是小额信贷业务,如果做到足够分散,风险准备金可以为投资者的保驾护航,费率上也较合适,不会把借款成本转移给借款人,但如果是大额项目,例如单笔交易就有千万级别,而风险准备金只有千万级规模,一旦出问题就会被击穿,因此风险准备金应根据P2P公司的业务定位,选择其适用的场景。  风险准备金也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是投资者如何看平台的风险准备金是否足额,能覆盖多大的风险?其二是提取比例不够被击穿怎么办?其三是风险准备金是否属于自担保?关于第一个问题,以新新贷来说,目前托管给商业银行的余额大概是2500万,新新贷目前的贷款余额(存量)大概是5亿,也就是说,新新贷的风险准备金可以覆盖5%以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在新新贷投资的情况,根据借款人逾期、坏账情况,算一下自己可能遇到的投资风险,然后做出自己的投资选择。关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其实也有合法的解决之道,那就是风险准备金的使用方法,目前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投资者的本金补偿,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让投资者误以为自己不承担风险。如果借鉴lending club的方式,即P2P公司在风险控制方法存在问题,用风险准备金补偿投资者损失的话,那么就合理合法了。具体可以这么操作,如果P2P公司的借款人出现严重违约或者坏账的情况,P2P公司把审核过的借款人信息提交给第三方有公信力的机构,如果可以举证P2P平台审核时存在问题,则平台方的风险准备金补偿投资者的损失,这一来既是去担保,投资者承担风险,也可以符合“去担保”的大势。  在讨论“去担保”话题的时候,往往以符合监管要求为依据。其实监管层对P2P监管的核心理念在于两条,一是P2P的创新不可造成区域性、系统性的风险,二是监管P2P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P2P本质上还是一种金融行为,在金融中,如果资金方是普通投资者的钱,那么必然要慎重,要对金融风险抱着敬畏的态度,P2P公司对投资者的责任除了信息的披露,也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做教育和保护。再对比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要求,核心点就在于“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即使P2P完全回归了信息中介,提供的是信息撮合服务,那么如果没有责任加以约束,难保出现虚假信息、虚假借款人的道德风险。  除了以上各种“去担保”的话题以外,我认为平台不可替投资者承担流动性风险,即不可拆标、不可期限错配、不可回购投资者债权,否则P2P平台就成为一个类金融机构,在宣传上,P2P公司也不可承诺本金和收益,不能以“零风险”和“刚性兑付”误导投资者,但是在投资者权益保护上,应该有一些创新的空间,平台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否则在商业逻辑显然是不合理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新新贷()创始人
2014年全年有272家网贷平台发生风险事件,其中提现困难被挤兑的…
我国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116万亿,接近120万亿,但是整个P2P行业…
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提出P2P10点监管原则,引来业界热议…新新贷风险高吗?_百度知道
新新贷风险高吗?
提问者采纳
新新贷风险很低,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他们在审核借款人的时候很严格,有14级风控体系,采用的鹏元征信系统,而且即使出现借款人还款逾期,他们还有3000万的安全保障金可以先垫付给投资人。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有14级风控体系,他们还有3000万的安全保障金可以先垫付给投资人,他们在审核借款人的时候很严格,而且即使出现借款人还款逾期,采用的鹏元征信系统,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新新贷风险很低
平台有兜底,风险很低
新新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选择语言
无担保,小额贷款,投资理财,企业融资,
新新贷是一家专业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位于上海,网站本着专业、高效、用心的服务理念,利用新新贷网站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 的P2P个人借贷和理财服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为广大的微小企业、个体户、有创业需求的个人提供信贷需求信息发布,为有理财需求的各 类人士提供一个理财的平台,实现双方客户的信息和资源对接,利益最大化。
Alexa Rank :
服务器属性
Apache/2.2.9 (Unix) PHP/5.2.6
101.227.67.186
Whois Server:
<<< <<< <<xinxinda.icom xinxindaic.omxinxindai.ocmxinxindai.cmo <<< <<< << <xinxindai.ocomxinxindai.cmom <<< <<< <<< xinxindai..comxinxindai.ccomxinxindai.co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xinxindaicom xinxindai.omxinxindai.xomxinxindai.vom xinxindai.domxinxindai.fom xinxindai.somxinxindai.gomxinxindai.cm xinxindai.cimxinxindai.cpmxinxindai.c0m xinxindai.c9mxinxindai.clmxinxindai.ckm xinxindai.cemxinxindai.coxinxindai.con xinxindai.coj
最近查询域名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 上海新新贷有限公司
上海新新贷有限公司
上海新新贷公司专为中国高净值人群量身打造的第三方财富平台,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来连接投资人与贷款人。 新新贷成立于于2011年,由资深小额贷款专家、IT业知名人士及金融专业人士组建,是目前国内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之一。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括P2P贷款、、P2P委贷理财、信托理财、地产基金发行等,为高净值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整体投融资解决方案。
公司名称:上海新新贷有限公司
公司规模:100-499人
公司行业:
公司类型:
联系人:姚先生
联系电话:
公司地址:上海浦东南路鄂尔多斯大厦17楼
该公司暂无招聘职位,请查看相关公司的最新职位
公司名称:上海新新贷有限公司
联系人:姚先生
联系电话:
公司地址:上海浦东南路鄂尔多斯大厦17楼
无需海量投递
24小时企业主动联系您,坐等好工作!
如何提升找工作效率?
击败更多竞争对手企业主动邀请你,当日即可找到好工作!米袋网是业界领先的P2P网贷理财参考站
通过米袋,您将会获得:
>>完善易用的网贷账本服务。
>>平台导航以及标的检索。
>>网贷行业的大数据统计。
>>投资攻略以及深度资讯。
>>资深用户经验分享及时的平台预警信息。
欢迎加入米袋的家庭,我们一直在进步^_^
使用合作账号直接登录:
米袋网是业界领先的P2P网贷理财参考站
通过米袋,您将会获得:
>>完善易用的网贷账本服务。
>>平台导航以及标的检索。
>>网贷行业的大数据统计。
>>投资攻略以及深度资讯。
>>资深用户经验分享及时的平台预警信息。
欢迎加入米袋的家庭,我们一直在进步^_^
使用合作账号直接登录:
米袋网是业界领先的P2P网贷理财参考站
通过米袋,您将会获得:
>>完善易用的网贷账本服务。
>>平台导航以及标的检索。
>>网贷行业的大数据统计。
>>投资攻略以及深度资讯。
>>资深用户经验分享及时的平台预警信息。
欢迎加入米袋的家庭,我们一直在进步^_^
使用合作账号直接登录:
米袋网是业界领先的P2P网贷理财参考站
通过米袋,您将会获得:
>>完善易用的网贷账本服务。
>>平台导航以及标的检索。
>>网贷行业的大数据统计。
>>投资攻略以及深度资讯。
>>资深用户经验分享及时的平台预警信息。
欢迎加入米袋的家庭,我们一直在进步^_^
使用合作账号直接登录:
叶隐闻书:冷眼看央视《网贷乱象调查》
前几天,具体是 12月6日央视经济频道(2)和新闻频道(13)相继播出了新闻调查节目《网贷乱象调查》,引起P2P网贷界轩然大波。节目分5个部分,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观看。1、为投资网站放贷 当债主提心吊胆tv.cn/society/654.shtml2、放款人蜂拥而至 高盈利赚足眼球tv.cn/society/668.shtml3、坏账多风险高 网贷平台谁监管?tv.cn/society/740.shtml4、网贷擦边球:非法集资?高利贷?tv.cn/society/763.shtml5、网贷是否合法观点不一 亟待监管tv.cn/society/808.shtml该次央视报道概述& && & 抛开标题耸人听闻。这次节目对于网贷的评价的确也是负面多余正面。其中美贷网被质疑“非法集资”,山东贷被扣“高利贷”,红岭创投和E速贷被指坏账过千万,温州贷的信用卡问题,拍拍贷则出现在质疑没经营资质上。(显然有行业资深人士“出卖”行业)& && & 但整篇专题也并不是一棍子打死,其中人人贷都是正面报道,在“放款人蜂拥而至,高盈利赚足眼球”1分40秒的时间里,人人贷字样竟然有7次曝光(口头一次),同时对于业务特点和用户人群(人人贷CEO口述)全方位曝光。比一般的公关新闻都好很多。同时,在网贷探索正规化的版面又进行曝光。该次新闻专题我都怀疑专门为人人贷打造。& && &个人仔细看下来,整体的口吻主要也集中在一些现实性问题上(所谓乱象)。坏账问题、高利贷问题、高额融资的非法集资问题,信用卡投资问题,以及监管问题,这些问题老生常谈,有些本身就是初红线的,用屁股想想就觉得有问题的。整个节目也并非在商业模式上要去否定P2P。人说央视代表了政府的风向,但素我愚钝,并没有看出政府要对于整个行业怎么怎么要收拾,也没看到真有话语权的人出现漏几句口风。谈来谈去,也就观察观察。&&今年关于P2P行业重要新闻& && & 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在单次事件上大量(缺乏证据)联想意义并不大。圈子里吓唬来吓唬去最后把自己唬了可不好。为此,我特地整理了今年关于P2P这个行业的一些相关重要性的事件:1、2012年,P2P网贷引来疯狂发展的一年,短期内在全国产生了近家平台(媒体数据,实际活跃在一二百家左右)。资金规模飙升到百亿规模。从行业发展角度说,可以说从初创期进入成长期。一些知名的异业企业也加入这一块市场,比如平安、证大、千橡集团(注资国外企业,有曲线救国嫌疑)等。2、国家银行集团也开始涉足P2P领域。由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及江苏省分行江苏省金融办江苏金农公司江苏省金融办直接监管的国有控股企业等合力打造的PP网络信贷公司开鑫贷也在今年11月底上线。3、今年,新新贷、拍拍贷等先后拿到金融信息服务资质。而原先由于国家对于这一块并不放开(目前能获得该资质的P2P公司也是极少数资历深,背景深的公司),大部分网贷公司都是以电子商务、网络科技、顾问等公司名义注册,或者也只是信息咨询公司。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信息服务资质。4、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成立,目前有9家P2P金融企业进入该中心登记。但近期,宜信又退出该登记中心。“宜信因自身业务特色不能适应中心的要求,入驻中心半年多以来业务开展不是十分理想,已于近期申请退出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5、十八大期间,P2P行业一度被热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新浪长安讲坛上表示,对于目前流行的网络“人人贷”模式,应当谨慎探索,谨防变成非法集资危害社会。但她也指出,小额信贷作为微金融的主要领域,应当通过放权自主核销坏账、临时性优惠政策制度化等方式予以鼓励。6、由《中国经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以及央视网联合主办的“2012(第十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于11月9-10日在北京举行。在年会评选中,宜信公司荣获 “2012全球责任中国行动奖”和“2012最具竞争力金融机构”两项大奖。这里特别注意的一个是央视网。7、10月中下旬,融宜宝集团总裁王会师的意外死亡引发关注。该公司副总裁同时也是线下P2P合同中出借人的胡嘉宁也因而被有关部门调查。而据媒体报道,融宜宝模式采取的就是债权转让的模式。8、网贷行业再爆卷款潜逃事件。天使计划负责人失踪,涉款金额达600万。这次央视事件叶隐闻书独家观点1、P2P网贷没事:切勿庸人自扰,切勿断章取义& && & 我看下来,P2P行业短期内肯定不会诸如一些网友危言耸听的那样要被“扼杀于摇篮”(当然一家之言,爱听不听)。对于本次央视事件或者最近爆出的新闻,大家也仔仔细细看完,切勿断章取义,看到几个危言耸听的字眼就下的魂飞魄散。不值得,也犯不着。& && &P2P行业目前受众多少,涉资多少。如果一下子扼杀还不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啊(维稳一直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哈哈)。守成君主一般不会搞太大的运动。现在已经不是毛主席的时代了。再者,民间借贷一直是存在的,不可能被取消。P2P网贷,它让民间借贷阳光化,其实是有利于国家的政府的。最后,威胁银行?放心,真威胁了就是监管之时。& && &从长期来讲呢,叶隐认为从政策角度来说,P2P行业不太可能会死,但很多企业会死。至于怎么死法,触底线死、因市场规范死、因竞争死。2、自律是生存关键:切勿脚踩红线,路还是要慎重走& && & 这就是我上面谈到的触底线死。像什么放高利贷啊、涉嫌比较明显的非法融资啊(注意,比较明显)等等。这次央视主要篇幅也就是这些内容。& && &在这方面,前段时间我也旁听了下在深圳召开的“P2P高峰论坛”,我觉得当时提的自律条款就非常好。虽然美中不足的只是针对于保护借款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业自律。其实如果自律深化下去,就要明确杜绝诸如过高利率、涉及高利贷等违法和过度竞争的内容。自律中有不让“互相攻击”?那个其实是基本底线,个人觉得是不该提的。3、监管不一定是好事:乱世才能出枭雄& && &上面我讲了,银行真觉得威胁了,最大的结果肯定是推动了P2P行业的监管。没人那么傻的,感觉威胁就不让干,那还不天下大乱。比如,民间借贷利率不能超过银行4倍,那么P2P网贷行业因为特殊,所以利率不能超过2倍。这样,作为P2P公司就不好玩了。& && &现在耳边老是听要推动监管啊监管啊(深圳会议也很多人在谈)。真傻啊,难道监管是好事吗?哪个行业不是机会最好的时候就是市场不成熟的时候?乱世才能出枭雄,等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了,到那个时候,不是拼能力,而是拼爹了。大的财团大的银行进入这个行业,还有现在这些还没长大的平台一碗饭吃么?& && &商场如战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一点位非常欣赏宜信的唐宁。胆小的还在深怕政策不明朗做一单提心吊胆一单的时候。这厮不到5年就发展到1万多人,120亿规模。现在规模大了,实力强了,国家也真不会拿他怎么样(涉及的利益人群规模非常大了)。这不,央视网授予他“年度最具竞争力企业”,也是央视啊,也是“政策导向”啊。& && &从共产的原始社会进入私产的奴隶贵族社会,凭什么,胆识。有胆有识者驾驭天下,无胆无识者对前面的人三呼万岁,自呼奴才。现在P2P网贷监管还没真正到来,正是野蛮生长的黄金二期(黄金的第一时期是06~11年,被唐宁赶上了)。如何不触底线,利用宽松环境疯狂壮大自己,是各有抱负企业的当务之急。真那么怕的,叶隐奉劝,别干了。& &原文发表于
P2P网贷行业资深研究者。品牌架构师、策划人、艺术家。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订阅号,理财攻略随时看,再也不愁P2P投资没方向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当天放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