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当前的国际储备情况,谈一谈中国应该如何进交行国际储备生的管理

格式:doc&&&
贡献者:Dkstraus
上传时间: 15:40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丶国际储备及利用外资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86KB
所需积分:& 8
(C) MBA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分析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现状(包括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现状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现状(包括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现状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解决问题的方案) 70
RT 不要网上COPY的
大哥大姐帮个忙 作业快交了 我把我的所有分都拿出来了
法新社文章说,已经是世界上最大外汇储备国的中国,其外汇储备在4月又增加了745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增加约1000万美元。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比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的总和还多。
  报道称,外汇储备的增长也伴随着中国对新一轮热钱流入的担忧,这使得分析师认为,有多达500亿美元的资金以热钱的形式进入中国。
  该报道援引美国研究机构Stone & 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驻中国分析师Logan Wright的话说:“这一数字似乎预示着热钱的流入正在加速。”
排行 国家和地区 外汇储备(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截至日期
1 中国大陆 1,756,600 2008年4月
2 日本 1,003,836 2008年4月
3 俄罗斯 548,100 2008年5月
4 印度 316,200 2008年5月
5 台湾 286,860 2008年3月
6 韩国 260,500 2008年4月
7 巴西 197,209 2008年5月
8 新加坡 177,629 2008年3月
9 香港 160,700 2008年3月
10 德国 143,942 2008年4月
12 法国 125,311 2008年2月
15 意大利 106,843 2008年2月
16 英国 99,956 2008年3月
23 美国 75,850 2008年3月
28 加拿大 43,057 2008年3月
外汇储备不是一般的多....几千万个亿我忘了.我不给你COPY 只是谈我自己的.
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把自己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一些资源都换成了钱.我感觉这中现状不好.如果产生像今年这么多的灾难就会使中国喘不上来气.就现在而言.年前的冰灾 地震 原油涨价 出口贸易通货膨胀.等等的问题. 看似中国在澎湃发展.我感觉走的都是面子活.就像现在的地震,中国会很吃力.
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自己的资源出口.改善民生.民强则国强.
其他回答 (1)
呵呵!看在你把全部积分都压上的份上!我来给你回答!其实最多20分就够了!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不断扩大开放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前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表明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如果将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我国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这一现状的形成与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各国习惯性地采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有关,更是中美巨额贸易顺差造成的。储备币种的单一性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美元的波动可直接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
2、资产结构单一。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的很大部分都是由外债转化而来的。而这部分外债主要是美国国库券。单一的资产结构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较大的收益风险。
3、外汇储备的形成形式单一。由于我国十几年来实行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稳定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中央银行被迫采取中和政策,长期持续大量发行人民币基础货币买进美元,从而使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中外汇资产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
(二)面临的新挑战
除了面临的问题,高度全球化、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加剧,提高了储备结构调整的操作难度。在世界经济经历了最近一轮的周期性变化后,国际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储备管理机构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其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剧,要确定储备最优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制定合理准确的投资基准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2、全球经济处于低利率时代,对央行提高储备收益率提出了挑战。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处于低利率和低收益率水平下,央行在面临储备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需要研究如何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率。
3、随着储备规模增长到较高水平,储备投资管理模式面临变革。由于近年来主要储备货币间汇率的剧烈波动,央行需调整投资管理模式,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以适应较大规模的储备管理,满足不同储备功能的需要。
4、储备规模大幅增长引发储备作用充分发挥的挑战。随着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到新的较高水平,以及金融深化对宏观金融风险管理要求的提高,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着用来作为干预外汇市场、维持银行体系稳定、作为货币政策实施的一个灵活运用工具,还是用来投资获取较高收益率的新问题。如何较好地协调和发挥这些功能性作用,是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三、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外汇储备,如能合理利用与管理,不仅能发挥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与功能, 还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高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高的机会成本,会给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针对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及目前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利用和管理。
(一)合理利用过量的外汇储备,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庞大,应该在保证其安全性、保值性的同时,也注重其流动性和赢利性。在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可争取创造更高的收益。这一点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制定更加积极的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战略,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这样一来,可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深化经贸往来与合作创造更多的机遇。
2、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发展。在国家外汇储备日益增大,外汇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不如将部分现汇资产形式流动起来,全面发挥外汇储备资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有能力的企业投资国外资源性产品,如石油、矿产等,以缓冲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巨大需求缺口,并为我国的相关企业提供稳定的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来源。
(二)减持美元,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在我国超过6500万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绝大比重。但是,近五年来,美元对日元、英镑、欧元等西方主要货币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其中出现几次较大幅度的贬值。每一次美元贬值,都给我国外汇储备储备资产带来巨大损失。相反,欧元的地位日趋稳定。因此,减持美元, 适当增加欧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性。另外,在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时,应采取多样化策略,按照我国进口付汇和偿还外债付汇的币种结构来安排储备货币的构成比例,同时,也密切关注货币汇率的变化,根据软硬货币的相对变化及时调整,以便实现国家外汇资产的保值,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在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稳定宏观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资本项目管理,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面对全球性的低利率趋势,同时,为防止国际投机资本进入造成外汇储备虚增,金融风险加大的情况,当前央行需要制定适当的存贷款利率,降低本外币利差;协调各有关部门增强汇率弹性,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消除投机空间,使投机资本转移出去,有助于减少资本账户顺差和促进国际收支均衡发展。
积极研究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措施,包括QDII的实施、社保基金与保险公司资金的直接海外投资。此项管理办法在国内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资本流出渠道,有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缓解甚至扭转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现状,并且能释放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
(四)不断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不利因素
外汇储备构成一国的基础货币。一国当局为平衡外汇供求稳定汇率,必然要挪出相应的本币购买外汇,按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100亿美元左右以8.27比价折算,我中央银行已增发了9000亿元左右的基础货币,在现在已出现通胀苗头的形势下,继续增加外汇储备会加大我国的通胀压力。如果货币当局买进外汇时不是增发货币而是以债券等金融工具来交换,则通胀的压力就可减轻。但是,目前我国的债券供应不足,央行调控的债券较少,在这些债券中,国债又占了70%~80%,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仅占很少比重,如果靠发行国债来换取外汇,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增发基础货币的途径,所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美元债券的发行规模对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弊端也很重要。
(五)进一步推动外汇体制改革,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创造条件
为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安全性要求,必须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问题。一个大国在多极化的国际经济体系中货币不独立,只能依附于他国货币,他就永远摆脱不掉被动的局面,充其量只能根据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被动地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结构。在目前我国主要储备货币汇率极不稳定的情况下,每一次汇率变动都意味着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外汇体制改革,完善金融调控体系,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创造条件。一方面,政府应将强制结汇制过渡到意愿结汇制,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自由浮动。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允许国内企业持有外汇,支持各类企业在国外投资,鼓励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等非金融机构直接成为外汇交易主体, 放松允许保留外汇结算帐户企业保留的外汇额度;放宽对企业和居民的用汇限制,从而藏汇于民,达到部分分流外汇储备的作用,缓解央行持有外汇压力,也能分散政府的汇率风险
等待您来回答
银行业务领域专家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如何对我国国际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现实国际储备规模的“合理性”做出分析,并依据以上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10-03-15 &匿名提问 发布
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189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了2089亿美元,过去三年累计增加了5325亿美元。如果考虑到2003年年底和2005年年中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因素,我国这几年外汇储备的实际增幅更大。时下,人们对于外汇储备的问题又有诸多议论,笔者拟就此进行探讨。
从进口支付能力和短债偿还能力等传统的国际警戒指标看,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相当于一年多的进口或外债余额的两三倍,总体上不存在国际支付风险。但是,外汇储备规模大大超过国际警戒标准也常遭人诟病。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做任何事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因此,一国持有外汇储备也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把握一个度。当前关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在全社会引起较多关注,意味着中国正逐步走出外汇短缺思维,有其积极意义。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外汇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国家已明确将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列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如果国际收支能够基本平衡,则作为国际收支的平衡项目——外汇储备规模—— 的增减就不会很大。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中国不刻意追求积累外汇储备的原因所在。
当前讨论外汇储备规模问题时存在一种倾向,经常把它孤立起来分析,就外汇谈外汇,将外汇储备增加作为国家刻意所为的宏观调控目标,并由此批评政府在总体国际偿付能力已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大幅增加储备的做法。这里,且不论中国究竟持有多少外汇储备合适,也不论中国是否将增加外汇储备作为目标(实际上,我国确立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已经证明这种推测缺乏依据),持上述观点者至少忽视了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问题。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前三者属于经济对内均衡目标,国际收支平衡属于对外均衡目标。理论上讲,当一国经济内外均衡时,上述四个目标则都达到最优状态。但现实世界中,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在不同阶段,上述目标反映的问题不同,解决起来不可能同时兼顾,只能抓主要矛盾。目前,在国际收支连年较大顺差、国内市场外汇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不收购外汇、增加外汇储备,势必导致人民币汇率较快上升。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很可能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造成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就业。由于增加就业是国家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势必要让位于充分就业目标。因此,“储备增加、汇率稳定”虽不是最优却是可行的政策组合。
关于外汇储备激增的化解之道
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外汇储备充足,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降低经济转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但是,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制约货币政策操作、加剧经济结构失衡、激化国际经贸摩擦,等等。因此,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外汇储备激增的态势。对此,一般想到的是增加进口、减少出口、扩大资本输出、减少资本流入等办法。这些措施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现实中却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现阶段增加进口不仅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助于引进经营人才和管理经验。但是,增加进口不能靠行政指令,应由市场自主选择。过分鼓励出口的做法要调整,不计成本的出口也必须改变,但如果采取特别的措施来限制出口,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况且,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还存在着将进口产品卖给谁、国内产品不出口谁又能买的问题。是否限制资本流入也要认真研究。虽然我国本外币资金都已不再短缺,但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而引进外资则可以带来国内缺乏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理,无非是要加强对短期套利资本流动的监控和控制,但很难将短期套利资本与合法合规的贸易投资完全区分开来。适当扩大资本流出,不仅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也符合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但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不取决于外汇供求状况,而是取决于宏观调控效力、公司治理水平、产权保护程度、金融监管能力等其他约束条件。
汲取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解决外汇储备激增问题,关键是要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外不平衡是经济对内不平衡的反映,因此,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不能局限于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根本上还是要从恢复经济对内平衡入手。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改善储蓄、投资、消费的关系。其次,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要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增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减少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因此,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不是为国际收支平衡而平衡,根本上还是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这正是各部门形成共识、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的基础。
在外汇短缺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涉外经济发展优先的非对称管理政策模式,外贸“奖出限入”,资本“宽进严出”,外汇“增收节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的刚性,成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体制约束。有鉴于此,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尤其是国际收支的总量平衡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但这种调整不应刻意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国际收支顺差时对资本流动实行严进宽出、国际收支逆差又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削足适履,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还会影响到政策的连续性,进而损害整个投资经营环境。
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应该遵循市场化的方向,致力于逐步取消资本和外汇管制,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和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在目前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开放资本流出的风险较小,改革步伐可以大一点、快一些。当然,所有相关改革不能仅从当前国际收支状况考虑,更要看市场主体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同时,应继续按照“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扩大汇率弹性,进一步发挥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重要作用;逐步统一中外资企业和境内外资金使用的税收政策,减少对内外资的税收扭曲;稳步推进土地、能源、电力等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切实落实土地、环境和劳动保护等相关政策法规,逐步解决人为压低要素成本所带来的价格扭曲和资源不合理配置。
关于外汇储备的经营与使用
我国外汇储备已达数千亿美元之巨,如何实现这笔巨大财富的保值和增值,相关部门责任重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持有国家外汇储备,授权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其进行经营和管理。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运用储备资产的方式。其中特别强调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储备的货币和资产结构,继续拓宽储备投资领域,把储备运用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积极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水平。这些阐述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众所周知,采取储备货币和资产结构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是必要的。但这种调整必须基于长期、战略和发展的考虑,不能盲目追随市场波动,更不能片面理解为增持或抛售某种货币或资产。有人用美国官方公布的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情况来说明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地位在下降,这实际似是而非。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持有美国国债2005年11月底达到2498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69亿美元,中国减持美元资产的结论不攻自破。况且,除国债之外,高信用等级的政府机构债券、公司债券和国际金融组织债券等,也符合储备经营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也是我国储备资产运用的重要方面。此外,考虑到我国经常项目出现持续较大顺差,尤其2005年外贸盈余激增,经常项目顺差急剧扩大,我国包括储备经营在内的资本输出也必然相应达到较大规模。在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对外证券投资是主要的资本输出形式。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美国金融市场仍是世界最发达的市场,美国无疑仍是我国重要的资本输出目的地。
从理论上讲,货币需求有交易、预防和投机等动机,因此各国持有外汇储备无外乎是出于国际支付、稳定汇率和增加财富等目的。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较为充足,已基本满足了国际支付和市场干预的需要,所以,在确保安全性、流动性的情况下,储备经营管理的赢利要求自然更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外汇管理局已经确定了明确的储备经营管理目标,即拓宽外汇储备投资领域,把储备运用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积极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水平。实际上,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就是储备经营的一种有益尝试,既支持了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又为外汇储备赢得了较好的回报。当然,还有其他形式可以进一步探索,如改革储备经营管理体制,借鉴新加坡模式,按照公司制原则招揽市场人士经营管理部分外汇储备,从而谋求更高收益;尝试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实物储备,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进口国内紧缺的石油、矿产等,建立战略物资储备,等等。
总之,我们有这么多外汇储备,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避免矫枉过正,尤其要防止将外汇储备资产当作财政的钱来用。如果国家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3强的外汇储备都用于行政配置,势必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而且,与日本、新加坡等国不同,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央行资产而非国家财政的钱,将外汇储备用于国家财政支出,就会再度形成财政向央行的透支,最终酿成通货膨胀、信贷膨胀、资产膨胀的等恶果。另外,将外汇储备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做法简单地外延拓展,还有可能形成广泛的道德风险,从长远看也会侵蚀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基础。(作者:文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问题
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问题
08-12-24 &匿名提问 发布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日前上报中编办的“三定”草案中,提出设立国际储备司,取代现有的储备管理司。 按外汇局的思路,与储备管理司相比,国际储备司担当的职能更为细化和具体,也承担更多宏观研究职能。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储备资产的总称,主要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 “国际储备司主要职责在于:承担国际储备经营管理战略和原则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负责研究国际储备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策略,并提出政策建议。”知情人士称。 草案中的国际储备司的职能还包括:研究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和长期发展趋势,提出国家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建议。承担对国际储备与国家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战略研究,提出国际储备合理运用的政策建议。承担与国际机构之间相关的协调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金融活动;承担研究、拟定非外汇储备资产受托经营原则;承担国际储备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对比来看,拟议中的“国际储备司”的职能设计与外汇局现有的储备管理司职能有很大不同。外汇局网站上对储备管理司职能的表述为:“根据国家外汇储备经营战略、原则,负责国家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及经批准受托经营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等。” “无论是从宏观调控角度还是从金融安全角度来看,庞大的国际储备都至关重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3.05,-0.06,-1.93%,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报表示,从职能定位看,储备管理司更侧重业务层面的操作,如怎样投资、投资什么,而拟议中的国际储备司的职能定义则更关注宏观层面。随着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不良的外部环境下要谋求自身平稳发展,对国际储备的管理不应再仅仅停留在业务和操作层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由于外汇储备总量日益增长,国际储备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一定要考虑到储备与宏观经济形势之间的关系,从更高的层面上去考量外汇储备对经济的战略意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的现状我国由1977年起对外公布国际储备状况。日我国恢复了在IMF的合法席位以后,我国的国际储备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也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这四个部分构成。我国的黄金储备是国家备用于紧急需要,一般不随意动用。黄金储备除了随着市场黄金价格涨价而自动升值外,没有任何收益。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我国黄金储备都基本保持在l 270万盎司左右。我国的外汇储备占整个国际储备额的90%以上。它是指我国官方在一定时期内所持有的全部外汇资金即国际流动性或国际清偿力。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即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国家外汇库存,是指国家对外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差额。正差额表示收大于支,形成国家外汇储备。中国银行外汇结存,是中国银行的外汇自有资金,加上中国银行在国内外吸收的外币存款减去在国内外的外汇贷款和投资后的差额,以及包括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市场筹集项的未用余额(反映为中国银行账面存放在国外的资金)。这几部分总和所构成的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也是国家外汇储备的一个组成部分。1981年我国外汇储备仅为47.73亿美元,1991年底为331.6亿美元,而1998年底已超过l 400亿美元。我国在IMF的储备头寸,随着份额的增加而增加。我国于1980年5月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时份额只有8亿美元,1985年第8次增资增加到23.9亿特别提款权。按规定缴存储备头寸8亿美元,最高借款能力为30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累计先后提用大约5亿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份额比例分配给成员国的帐面资产,用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使用时需向基金组织申请批准后,由基金账户转账。到1984年,我国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为5.73亿,占已分配的特别提款权总额的2.7%。这是必要时可以提用的最高额度,未提用部分成为我国储备资产的补充。由此可看出,我国在IMF中所占的份额较低,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的数额十分有限,这两项所占的比重不到10%,其仅占我国国际储备总额的极小比例。而且,一国对国际储备的管理,是无法主动从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来着手的。因此,黄金和外汇储备在我国的国际储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占的份额最大。因此,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外汇管理。在1979年之前,国家的外汇储备由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当时,中国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及外汇专业银行,具体执行国家外汇储备的管理和经营。自1979年起,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独立履行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职能。自此,我国的外汇储备一项由中国银行管理。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确立,我国逐渐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各专业银行为主体以及众多地方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相结合的金融体系。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专业银行的业务开始相互交叉。自1985年起,各专业银行也相继开始经营外汇业务,于是,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外汇储备的职能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然而,早在1979年,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成立,但我国外汇储备实际上仍由中国银行掌握和管理,于是造成外汇管理的混乱。为改变这一现状,自1990年6月起,外汇管理局储备处在上海进行试点,设立外汇移存项目,通过移存渠道把国家外汇集中到中央银行手中。自国家外汇管理局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出来、行政级别升格以后,它受该行的委托代管国家外汇储备和外汇移存事宜。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储备处掌握国家每年出售黄金所得款项及各专业银行移存过来的外汇款,中国银行掌握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两者共同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我国的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始终由中国人民银行外事局基金组织处管理,黄金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黄金管理司负责。因此,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储备管理机构。国际储备的几个组成部分分属于不同的管理主体,缺乏统一协调。二、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特点从我国近20年来的有关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管理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我国一直实行稳定性的黄金储备政策。1981年以后,我国的黄金储备一直维持在l 267万盎司的水平上,2001年增至l 608万盎司。第二,外汇储备出现了迅猛的增长,但波动性很大。第一次是1981年至1984年9月,国家外汇库存大幅度增长。从1980年起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大量削减进口,努力增加出口,同时实行了外贸体制改革、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内部结算价,开辟了广东、福建两省和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并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出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日前上报中编办的“三定”草案中,提出设立国际储备司,取代现有的储备管理司。 按外汇局的思路,与储备管理司相比,国际储备司担当的职能更为细化和具体,也承担更多宏观研究职能。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储备资产的总称,主要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司主要职责在于:承担国际储备经营管理战略和原则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负责研究国际储备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策略,并提出政策建议。”知情人士称。草案中的国际储备司的职能还包括:研究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和长期发展趋势,提出国家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建议。承担对国际储备与国家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战略研究,提出国际储备合理运用的政策建议。承担与国际机构之间相关的协调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金融活动;承担研究、拟定非外汇储备资产受托经营原则;承担国际储备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对比来看,拟议中的“国际储备司”的职能设计与外汇局现有的储备管理司职能有很大不同。外汇局网站上对储备管理司职能的表述为:“根据国家外汇储备经营战略、原则,负责国家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及经批准受托经营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等。”“无论是从宏观调控角度还是从金融安全角度来看,庞大的国际储备都至关重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3.05,-0.06,-1.93%,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报表示,从职能定位看,储备管理司更侧重业务层面的操作,如怎样投资、投资什么,而拟议中的国际储备司的职能定义则更关注宏观层面。随着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不良的外部环境下要谋求自身平稳发展,对国际储备的管理不应再仅仅停留在业务和操作层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通银行国际储备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