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江西省南昌市工商局国企85年参加工作至98年下岗就没有交过养老金。请问补交要交多少年?

&&&&&&&&&&&&&&&&&&&&
主题分类:劳动、人事、监察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日
名&&&&称:南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一五”、2010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2011年工作思路
文件编号:
所属主题: 劳动、人事、监察
南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十一五”、2010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2011年工作思路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不断统筹城乡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一)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严格执行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做好机关新进公务员的招录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新招公务员174名。二是不断规范事业单位进人渠道,坚持在全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面向社会公开考试聘用制,“十一五”期间共为1400余名新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了人事代理。三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县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重点企业和行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经过多轮筛选,共引进8位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工作。四是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开发,积极推荐农村实用人才,目前我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38名。五是积极推荐“521”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我县共有9人入选,其中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8人。六是全力做好“三支一扶”工作,“十一五”期间共招考“三支一扶”人员91名,有24名正式上编并继续在原来岗位工作。
(二)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在重点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968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0858人,发放小额贷款6588万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69倍、2.2倍和19.3倍,城镇就业率95% ,“零就业家庭”安置就业率100%。
(三)积极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围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工作。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到“十一五”末,全县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职工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分别达到5.97万人、4.11万人、5.24万人、1.61万人和4.23万人,是“十五末”的1.7倍、1.7倍、2.9倍、1.1倍和3.84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2.51亿元,是“十五末”的3.65倍,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2007年和2010年分别启动了新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到“十一五”末,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9982人和660人。二是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人均基本养老金由2005年的528.65元提高到2010年的1176.25元,年均增长14.8 %。各项保险待遇均100%按时足额发放。
(四)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顺利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积极开展了“劳动合同制三年行动计划”、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集体合同“彩虹计划”, 至“十一五”期末,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二是不断提高人事、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十一五”期间,共受理劳动争议处理案件438起,涉及700余人,劳动争议结案率保持在100%。三是不断完善企业工资分配体制。“十一五”期间,共调整最低工资3次,最低工资标准由2006年的480元/月调整为2010年的660元/月。四是不断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案件284起,督促企业签订劳动合同0.93万份,为农民工和劳动者清理拖欠工资2289万元。
(五)不断加强基础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至“十一五”期末,全县共有劳动保障事务所17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为全县256个村委会、46个居委会各配备1名村(居)级保障协管员,并为其落实待遇。二是加快实训基地建设。2009年8月,南昌县实训基地正式挂牌,共投资1600万元,设有9个实训室,共有实训工位500个,理论教室16间。至“十一五”期末,共向社会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0000余人次。
二、2010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人事招聘阳光运作,开拓工作新思路。在坚持“凡进必考”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2010年我县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考试首次实现网络报名,考试题型除申论外全部采用客观题,因举报查实被取消资格所产生的空缺岗位不再进行递补,三大招聘考试新做法从源头上杜绝了徇私舞弊行为,确保全年事业单位招聘全程实现“阳光”化操作。
2、岗位设置全面启动,迈出工作新步伐。在省、市统一部署下,我局根据本县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从岗位类别、等级、聘用程序和权限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操作性、可行性较强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我县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细则规定,指导全县350家各类事业单位对本部门人员按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进行了科学设置,迈出了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重要一步。
3、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开创工作新局面。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规定,对县发改委等32部门(单位)开展政府机构改革,5月中旬,全面完成我县机构改革任务。同时,坚持“从严从紧”原则和“进人核编”制度,明确“编制审批在先,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需进人”的人员流动基本原则,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政策性安置、公开招考招聘等编制审批程序,确保2010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得到有效控制,乡镇人员实现零增长。
4、劳动就业形势稳定,实现工作新突破。坚持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就业促进工作,推动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截至年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680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67.1%;城镇净增就业人员5916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59.9%;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58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47.9%;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3350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00%,其中4050困难群体就业878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09.8%;“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88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235.3%。
5、社保体系逐步完善,拓展工作新领域。不断强化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宣传,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加强对社保资金的监管和征缴力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0年,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918个,参保人数59695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00.1%,共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513亿元,占年目标任务的143.4%,共支付基本养老金2.15亿元;工伤保险参保52416人,共征缴工伤保险费 472万元,为140名工伤残职工及供养亲属支付工伤待遇263万元;生育保险参保16125人,共征缴生育保险费159万元,为94名生育女职工支付生育保险待遇7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41051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00%,共征缴失业保险费2349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277.7%,为2873人支付失业保险待遇408.4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169个,新增34个,参保总人数42271人,完成参保缴费25679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15%;全部解决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参保14553人;城镇职工医保共筹集财政补助3229万元(其中今年筹集1841万元),已支付各种待遇补助967.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79982人,其中:完成参保缴费60016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72%,“三类人员”及整体家庭中70岁以上老人免费参保19966人;城镇居民医保征缴基金1504万元,使用支出1384万元。2010年10月,我县顺利成为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11月份,我县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试行办法,并于月底召开新农保动员大会,全面顺利启动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截至年底,全县新农保参保缴费660人,共为全县2435名农村老人发放老农保养老金139.48万元。
6、实训基地加快建设,创造工作新业绩。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8010人次,占年目标任务的110.5%。其中:工业园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100人次,占年目标任务的103.7%;其他人员定向培训2020人次,占年目标任务的106.3%;创业培训630人次,占年目标任务的110.5%;“五类”产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800人次,占年目标任务的134.7%;其他培训460人次,占年目标任务的102.2%。
7、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取得工作新进展。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58件,结案率达100%,为劳动者追发工资、退回押金348万元。
8、活动中心加强管理,展示工作新面貌。县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坚持了工作日正常开放、节假日照常开放制度,坚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配合了县老年体协、机关老年体协、工会等单位组织乒乓球、象棋等比赛5次。为不断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的文化娱乐生活,全年共投资20万元对活动中心进行维修改造,其中更新各类活动器材5万元、更新书籍1000余册共计2万元。
9、自身建设亮点纷呈,带来工作新气象。一是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从3月份开始,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业务知识演讲比赛,对参赛人员进行评分并实行奖励机制。二是加强系统内部财务审计,利用1个月时间,对4个局属单位、17个乡镇劳保所财务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对各单位、劳保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整改,强化了审计监督和约束作用。三是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对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下达信息报道任务,使我局宣传报道工作取得较大突破。2010年,我局在省(部)级媒体发表信息12次,市级媒体26次,其它媒体50余次。
(二)主要做法及具体措施
1、以积极稳妥为原则,不断强化人事综合管理职能
——公务员录用管理工作。一是在做好资格审查、政审、考核的基础上,为全县政府部门录用通过全省考试的公务员及参管人员9人。二是为2009年录用的公务员及参管人员办理了转正定级和公务员登记手续,逐步完善公务员初任职务的审批手续。三是及时安排组织了相关公务员参加各类培训,按时完成了公务员年度考核备案和年报工作。
——公开招聘工作。2010年,我局共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6次,招聘人员438人。一是为交通管理大队公开招聘交通协警员100名,二是为卫生系统等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2名,三是为各乡镇(开发区)基层站所招聘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51名,四是与教体局联合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除笔试以外的其它各项考务工作,共招聘教师96名,五是为城管局公开招聘城管协管员62名,为公安应急救援大队招聘队员10名,六是为司法局公开招聘社区矫正工作辅助人员17名。
——军转干部安置和解困工作。全年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6人。走访慰问军队转业干部62人次、发放慰问金24800元,为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发放全年生活困难补助31800元。
——工资审批工作。工资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特别是实行新的工资制度改革后,整体工资变动较大。一年来,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局专门安排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吃透政策条规,细心研究标准界线,为准确快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为全县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258名新进人员办理上工资手续,并为2009年度机关事业单位329名招录人员办理转正定级工资。二是为全县16097名在2009年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称职、合格的工作人员办理正常调整工资。三是为857名退休人员办理退休审批,为189名县乡调动工作人员办理调资。四是为43人审批办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五是为全县9653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审批绩效工资。联合财政、卫生部门初步拟定《南昌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积极探索建立全县卫生系统执行绩效工资制度。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县共有350家事业单位纳入岗位管理范围,涉及工作人员11840名。截至年底,所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已全部审批完毕,我县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和人员聘用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职称工作。2010年我县有职称的事业单位246个,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0210人,其中正高10人、副高1347人,中级4396人、初级4457人。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我局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评聘管理工作。一是为全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65人(其中高级255人、中级410人)做好资格申报,目前,高级资格审查通过246人,合格率96.5%,中级资格审查通过392人,合格率95.6%。经审查通过的638名人员申报材料已上报市评委会评审,目前,高级评审通过185人,评审通过合格率75.8%;中级评审通过304人,评审通过合格率77.6%。二是对全县初级职称进行评审,目前初级职称资格评审通过571人。三是对全县17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进行了年度检验,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四是对初级已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陆续完成聘用,由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用工作尚未结束,中高级聘用工作仍然往后延期。
——工伤调查认定工作。随着我县工业企业不断增多和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由工伤引发的劳动争议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工伤调查、认定和处理工作。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52起,答复率100%,为劳动者追回工伤待遇65万多元。
2、以服务经济为中心,积极推进人才资源整合开发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县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重点企业和行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经过多轮筛选,年底已初步确定4位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工作。
——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一是对全县农村人才进行了调查摸底。二是积极推荐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全县已有38名农村实用人才。三是开展全县“一村一品”推荐工作,全年共有5个村得到上级“一村一品”专项资金,共计32万元。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以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为突破口,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
——“三支一扶”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赣人社发[2010]12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2010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工作,并按毕业生生源地和专业对口的原则对33名“三支一扶”人员进行了安排。二是会同卫生、教育、财政等部门对2008年30余名“三支一扶”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统一转为事业编制。目前已有30名2008年“三支一扶”人员正式上编并继续在原来岗位上工作。三是按月及时把生活费(含交通补贴费用)直接发到大学生手中。四是于2010年10月召开一次“三支一扶”大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前4年“三支一扶”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和总结。
——人事代理工作。一是依法办理各项人事代理服务,全年办理2010年新招录事业单位人员人事代理260人次;办理2009年度招录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转正259人次,并为2005年以来招录的事业单位人员办理续聘、解聘手续。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对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下达人事代理年工作任务,并视绩效给予奖励和处罚。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是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确保全年未发生任何失密和丢失档案现象。二是强化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截至年底全县人事代理、挂编、改制企业等档案已整理完毕,人事干部档案、改制企业工人档案、挂编档案、军人档案及目录已录入微机。在整理中严把分类关,做到了分类准确、排列有序、层次清楚。
3、以科学规范为标准,全力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一是根据《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洪发[2029]27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南昌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二是4月初组织召开全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三是4月中旬开始对发改委等32部门(单位)送审的“三定”方案进行审查,主要围绕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完善内设机构设置,规范领导职数配备等方面进行审查,最后经县编委会审定,提请县政府批准,并予以印发。四是5月中旬,我县发改委等32部门(单位)基本做到班子到位、机构牌子到位、印章启用到位、“三定”规定印发到位,全面完成我县机构改革任务。
——乡镇机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组织县编办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方面的精神,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做好汇报,争取领导支持。二是深入所辖16个乡镇,采取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奠定基础。三是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初步拟定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并报县委、县政府批准实施。
——机构编制管理基础工作。不断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坚持完善“三个一”审批制度,坚持“三个坚持”、“三个不”原则,进一步健全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核编制度,全力做好各项业务工作。一是加强机构管理,全年新成立单位13家(含组建的8个纪工委)、升格单位4家、调整内设机构2个、合并单位2家、增挂牌子4家。二是认真办理上下编,全年共办理各类上下编手续1953人次,其中下编980人次,上编973人次。三是及时准确地完成了2009年度机构编制年报统计及各类数据上报工作。四是认真做好各项配套改革工作,为我县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共计940名;为全县中小学校重新核定了教职工编制7252名;重新调整了县纪检监察机构的内设机构,并组建了8个面向县直单位和乡镇的纪工委。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一是制定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事业单位法人检验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法人年检工作,我县2009年度应检事业单位282个,完成282个,年检率100%,合格率99.6%。二是认真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全年共办理事业单位变更登记10个,新设立登记22个,注销登记18个。三是认真做好档案整理工作,对新设立、变更以及年检的材料进行整理、建档和归档,并及时录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网站。
4、以统筹城乡为契机,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小额担保贷款工作。2010年我县小额贷款工作位居全市榜首。一是提高小额贷款发放额度,凡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人员,发放额由原来的3~5万元提高至5万元。二是增加小额贷款发放点,新增南昌县邮政储蓄银行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点,极大提高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速度。三是建立小额贷款奖惩机制,凡当年完成小额贷款发放目标任务的,年终奖励劳保所所长600元,每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0%另奖励60元,奖励金额不封顶;未完成县局下达目标任务的,相应扣减当年就业平台运行费。四是增加小额贷款担保方式,申请人可以用本人的房产证作为抵押办理小额贷款,并同样享受政府全额贴息,目前已为3名符合抵押贷款的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万元。五是加大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对已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实现成功就业、且按时归还小额贷款的创业人员,视其经营规模扩大和带动就业人数(5人以上)增加的情况,提供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目前已为1名符合发放条件的创业人员发放贷款25万元。
——促进创业工作。一是成立南昌县创业指导中心,抽调工作人员4名,安排专项经费30万元,并设立了办公场所,设置了创业项目咨询室、创业项目展览室、图书阅览室。二是建设创业示范街,截至年底,我县创业示范街已有店面130多家,已入驻创业的个体户达到42户,县就业局先后向符合条件的39名创业人员发放房租、水电费补贴共计28500元,并为4名创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20万元,组织37名创业人员参加免费的创业培训。三是积极收集创业项目,并将收集到的40个涉及餐饮、建材、家居、工艺、数码、教育、医疗保健、美容美发等行业的创业项目在服务大厅发布,供各类创业人员参考。四是在17个乡镇(开发区)劳保所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开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并指定专人负责,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跟踪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县创业指导服务技术、信息、资金的资源共享和创业服务的全覆盖。
——就业服务工作。一是会同小蓝经济开发区劳保所,深入县内工业园区企业和农业产业化企业搜集用工岗位,同时派出小分队前往长三角和珠三角搜集省外用工信息。共搜集用工岗位7335个,其中省内用工岗位6300个,省外用工岗位1035个。全县跨省劳务输出665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跨省劳务输出55680人。二是先后举办“春风行动”、“服务园区、促进就业、引进人才”、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专场招聘会5场,各乡镇累计举办34场专场招聘会,参加应聘人数7320人,达成用工意向共2627人。全年共组织2批达利园新进企业员工前往厂部参加为期一年培训。三是定期开展送岗下乡活动,全年共送岗下乡28次,送岗位1300余个,送政策资料1万余份,为800余人找到了就业岗位。四是加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设,县就业局投入近30万元资金改造县、乡两级人力资源网络,探索建立以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为基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补充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
5、以扩面征缴为重点,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养老保险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及未参保大集体退休人员养老生活补助工作。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赣府厅发[2010]29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工作。同时,为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全县17个乡镇(开发区)劳保所所长及业务经办人员共34人参加业务考试并实行成绩排名,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据统计,我县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共申报认定733人,改办参加养老保险1433人(含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未参保大集体、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二是配合开展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专项治理工作。我局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失地农民基本保障文件要求,多次参加联席会议,并与其它责任部门一起,对全县各乡镇失地农民基本保障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我县共有被征地农民2万余人(其中失地农民5000余人),征地总面积1.2万余亩。为切实保障失地农民“老有所养”,根据洪府发[2010]8号文件精神,经过大量前期调查及测算,我县即将出台《南昌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三是加大改制企业养老费征缴力度。我局在积极参与辖区内南昌链条厂等4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测算工作基础上,2010年还参与了5家县属国企的改制测算工作。据初步统计,5家县属国企改制共需补交养老保险欠费及“协保”资金约5000余万元。四是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年初对全县1.5万名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了连续第6年调整,人均增资140元,人均退休费达1162元;开展了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对全县1.5万名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进行了资格认证;开展了2010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工资调整审核工作,对全县近900个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缴费工资调整审核;规范和完善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社会化发放率达100%,社会化管理率达99%。
——工伤和生育保险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工作,以非公企业、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等风险相对集中的人群作为工伤保险扩覆的重点,切实化解参保企业、参保人群的工伤风险。二是在扩覆的同时,强化了工伤生育保险的基础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待遇支付程序,建立大额工伤案例和疑难案例集体分析审核制度,确保基金合理支付,维护参保职工的权益。
——失业保险工作。2010年,我县失业保险征缴金额占全市第一。一是加大失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失业保险的社会知名度。二是针对就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把扩面的重点放在小蓝工业园区的企业、其他民营企业的职工参保上,促进更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三是认真做好失业保险缴费基数的审核工作,切实掌握我县各类单位的详实资料,建立参保单位台账,并做好参保人员增减变动的登记工作,为失业保险基金按时足额到位奠定了基础。
——医疗保险工作。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学生参保。县委、县政府把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我局会同县财政、教育部门召开推进会,正式启动学生参保工作惠民工程,并下达全年目标任务。截至年底,全县中小学生、幼儿参加城镇居民医保26150人。二是提高报支比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2010年度南昌市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新政策规定:在一级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80%;在二级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70%;在三级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60%。2010年我县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报销高费用段部分(5000元以上)比例高于城镇居民15%左右。同时,为参保居民建立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在1年内发生的超过统筹报销最高限额(成年人2.5万元,未成年人3.5万元)以上、符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部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为90%,最高报销限额为每人每年8万元。三是强化医保监管,严格执行政策。通过召开医保业务工作会,与各定点单位签定医保医疗服务管理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同时,加大对医药费的审核力度,对特殊病种的医药费进行严格把关,对申报住院的对象进行身份核对,防止乱开药、骗取医保资金等行为的发生。四是方便群众就医,逐步推进城镇居民医保“一卡通”制度。2010年下半年,我局连续举办了3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培训班,学习使用全市统一开发的应用软件。2010年已全面开展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预计2011年一季度可以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一卡通”,方便参保居民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2010年我县被列为第二批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县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相关事项。为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我局更是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精心做好前期筹备工作。12月初组织召开了业务培训会,全县18个乡镇、开发区(新区)劳保所工作人员及各村协管员共400余人分4批次参加培训会。同时,为确保全县参保人员和领取待遇人员基础信息准确无误,对全县农业人口总数、年龄结构层次进行调查摸底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截至年底,已基本完成新农保信息调查摸底工作,共录入农村户籍人口信息69.6万名。二是为确保新农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局组织各乡镇、开发区(新区)、银三角通过电视专题片、报纸、网络、散发宣传单、搭建咨询台、流动宣传车宣传、悬挂标语等方式,全方位、深层次进行新农保政策宣传。活动期间,全县共悬挂宣传横幅1200余条,张贴政策公告5000余份,发放宣传手册60余万册,出动流动宣传车12辆,现场咨询接待2.6万余人次,营造出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保的良好氛围。三是顺利完成老农保业务移交工作。通过与县民政局沟通合作,与原民政局农保办工作人员进行老农保保险费的现金进账和发放情况进行核对,并安排4个老农保业务移交督导组到各乡镇办理老农保业务移交和老农保缴费证换证工作。截至年底,已核实原老农保参保人员29206人,老农保基金1388.07万元,完成老农保缴费证换证18369人,占应换证人员的82.35%。四是严格按照政策和有关文件对老农保参保人员的养老待遇领取标准进行核定,确保了每名老农保养老金领取人员领取待遇准确无误。截至年底,共为全县2435人(其中2010年新增836人),发放老农保养老金139.48万元;共办理死亡退保业务11人,退回养老保险金6.18万元,办理领取十年保证期养老金业务6人,共计3781.20元。
6、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加快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步伐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改革实训基地用人制度,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积极引进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专业教师。
——资金投入使用工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努力筹措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将实训基地教师工资及办校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同时,根据开发区企业生产设备实际水平,有效使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配置先进、适用的实训设施设备。全年共投资41万元成功扩建电焊、钳工两大实训室。
——校企合作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县实训基地、县职业高中、江西新源教育学校、阳关学校为载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组织4家培训机构对全县工业园区企业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目前,培训专业涉及缝纫、制鞋、冷饮制作、机械维修、计算机调试、玻璃钢生产工艺、锅炉辅机检修等专业。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考核措施,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水平,全年共为美容美发、木工、电工等18个专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30人,为“五类”产业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鉴定786人。
7、以依法维权为手段,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一是认真制定和全面实施首席仲裁员负责制、仲裁庭合议制和重大疑难问题集体会商等各项制度,严格规范仲裁行为,使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过程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二是针对各类诉争及诉由、情节、轻重,简繁的不同,分别采用合议庭,独任庭审理,或庭前协调的案外处理方式,通过合理组成仲裁庭,确保每一起劳动争议案件能得到及时、合法、有效的处理。三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开庭程序,确保所有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全部实现了“程序公正,实体合法”的要求。全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96起,其中立案受理171起(其余均案外调解)。立案受理的171起劳动争议案件中,撤诉27起,调解20起,裁决112起,已审理结案159起,其余案件尚待开庭审理,将于春节前结案,并保证每年98%以上的结案率。通过调解和仲裁,在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工伤待遇等维权诉争中,为劳动者讨回经济损失总额近百万元,其中追回劳动报酬约30万元、工伤待遇65万多元、经济补偿5万多元,为50多位劳动者补缴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劳动保障年度审查工作。在书面审查中,坚持把检查与服务相结合、执法与规范相结合,认真指导和帮助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依法用工、依法管理的能力。全年共审查各类企业201家,涉及职工1.7万余人。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检查活动。共出动检查执法人员107人次,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23户,其中小作坊41户、小砖窑82户,涉及劳动者人数3190人;依法查处违反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违法案件123件,责令限期改正123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600份,补发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金2万元,涉及人数12名。二是严格履行监察执法职能,认真处理每一起投诉举报案件。全年共接待投诉167起,立案76起,结案155起,结案率达98%,为劳动者追发工资、退回押金348万元,涉及劳动者1400余人,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加快信息采集工作进程,努力推进“两网化”建设。在2000年采集全县企业和个体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的基础上,2010年对我县事业单位用工信息进行了采集。年底已全部初次完成了采集,其中:采集企业和个体用人单位470户,用工信息30322人;采集事业单位10户,干部职工信息162人,为下一步建立网络化数据库和网络化管理平台奠定了基础。
——信访维稳工作。一是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新增内设机构信访科,配备办公场所,配齐工作人员,扎实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和重信重访的预防、排查、调处、化解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积极探索信访接访工作和处置办法,及时处理上级交办的突发事件,确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合或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妥善顺利地平息了“恒大绿洲工地民工上街打横幅讨薪事件”、“农民工打横幅堵南郊宾馆大门讨薪事件”和“康城工地农民工堵公路讨薪事件”等事件,将劳资纠纷矛盾很快化解,防止了矛盾进一步恶化和事态扩大。
8、以执政为民为宗旨,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一是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政策扶持、跟踪指导等服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的浓厚氛围。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创业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损害创业者利益的行为。三是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工作纪律。制定执行了《关于严禁上班时间炒股、玩游戏和上网聊天等娱乐行为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健全全县人保系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先后2次对违反纪律的8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一是强化学习,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好党章、党史的基础上,下功夫学习与劳动保障工作紧密相关的新政策、新知识,与工作实际相关的业务知识,全力提高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贯彻与执行政策、分析处理问题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窗口单位的对外服务质量;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促进整体功能发挥,推动全局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我局党风廉政建设、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规划统计、社会综治、安全生产、人口计生、工会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进展。
三、当前面临的工作形势
在认真总结取得的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仍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严峻的考验。
(一)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有待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规模与产业发展要求不适应。二是人才服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人才数据库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县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大压力”同时并存;“有人无活干,有活无人干”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社保制度亟待完善。社会保险未达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对非公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及自由职业者的扩面工作困难重重;社保基金缺口严重,确保发放任务艰巨;国有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四)劳动关系更趋复杂。一是在私营企业中,招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有的企业以服装费等名义收取押金,有的企业以暂扣第一、第二个月工资作为押金。三是大多数企业对外地劳动工都按照最低工资线计算报酬,工资就低不就高的情况相当突出。
四、“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为先”这条主线,突出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逐步形成扩大就业与人才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体制,为推进我县“加快建设赣鄱第一县,奋力拼争全国五十强”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总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健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人才队伍稳步发展、城乡就业比较充分、社保体系比较完善、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发展目标。
——人才发展方面:建立比较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高层次人才比例大幅度上升,人才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才国际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城乡就业方面:建立完善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形成促进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和援助帮扶机制。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建立覆盖市县、城乡统一、标准规范的人力资源大市场,形成平等竞争、协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十二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帮助0.45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就业率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
——社会保险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科学、体制比较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形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困有所帮的和谐保障格局。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万人、5万人、5万人、5.5万人和1.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2%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劳动关系方面: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乡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基本建立,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实行,农民工和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5%;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建立工会的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5%以上。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更加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效能明显提高,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社会各类群体利益关系更加协调平衡,劳动人事争议案结案率达到100%,基本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依法行政的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通过推进普法工作,使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医疗保障服务系统,开发人事人才系统,逐步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事业资源、信息、服务共享。建立业务过硬,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
(三)2011年具体目标任务
2011年,力争实现:
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
“4050”人员就业800人;
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
城镇就业率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其中省内转移6000人);
开展各类培训7300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定向培训3000人,技能提升培训2000人,城镇职业技能培训800人,劳动预备制培训900人);
发放小额贷款4200万元(其中个人创业小额贷款发放2200万元,劳动密集型企业贴息贷款2000万元),小额贷款回收率99.9%;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9万人、5万人、4.2万人、5.25万人和1.65万人,征缴保险费分别达到2.6亿元、3500万元、1000万元、350万元和175万元;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2万人;
新农保参保覆盖率达到90%,参保人数44万人。
(四)具体实施措施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围绕人才强县战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我县人才政策,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社会各界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努力为我县的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开展一次全面的人才资源普查。争取在2011年对全县现有人才资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弄清全县人才学历、所学专业、职称、分布情况、需求矛盾,提出确实可行的措施,合理配置人才需求。同时,做好南昌县在外地工作人员调查摸底工作,汇编本县在外地工作人员名人录。
(3)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统筹安排,合理谋划,严密组织,认真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扩大高层次人才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工业园企业行业为主体,中、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培养市场紧缺急需和高技能人才。发挥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带动作用,加强初、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形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梯次结构。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5)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荐农村实用人才,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农村科技、教育、生产、经营等多方面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
2、规范人事编制管理制度
(1)促进人事工作阳光操作。一是完善公务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制度,确保招考工作规范有序。健全公务员管理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2011年,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大力开展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纪念活动,推动公务员法及已出台配套法规的贯彻落实。二是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办法,规范事业单位进人管理,严禁事业单位违反公开招聘规定虚假进人、违规进人情况的出现。三是完善军转干部安置分配办法,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安置任务。切实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维稳工作。四是公开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三支一扶”,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五是坚持人事公正公平原则,从源头上预防人事争议的发生。
(2)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改革。一是加快制订和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力争在2011年下半年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任工作。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巩固义务教师绩效工资取得的成果,全面完成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稳妥推进其它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3)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是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严格编制管理,管住、管活、管好机构编制。二是加强编制登记和信息平台建设,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事业单位年检及日常登记管理,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管理行为,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年检率、登记率。
(4)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一是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切实解决乡镇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等问题。积极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条件。二是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进一步优化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坚决守住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这条底线。三是改革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分类改革,建立健全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四是创新乡镇行政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政务公开,转变服务方式,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3、统筹推进城乡就业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二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已经出台的税费减免、财政投入、社保补贴、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规范企业裁员等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低保工作的联动机制,鼓励和帮助失业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尽快实现就业。三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2)统筹各类群体就业。一是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市场两个平台的作用,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就业援助三项措施,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二是突出困难群体就业。继续完善政策扶持、就业援助、鼓励创业、公益岗位托底安置的“四位一体”帮扶机制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机制,大力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特点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三是着力做好残疾人、破产企业失业职工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3)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用足用好降低创业成本,扶持全民创业的各项补贴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行业。二是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三是加强创业培训,面向城乡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各类人员,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四是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完善担保机制,拓展担保范围、放宽担保人限制,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4)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一是认真落实上级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健全完善培训与就业对接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改善实训基地各实训教室设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三是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加大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创业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工作力度,切实增强劳动者的就业技能。
4、健全社会保险体系
(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一是认真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切实维护好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二是落实返城未安置就业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参加养老保险政策,做好原享受补贴大集体退休人员转入参加养老保险的衔接工作。认真落实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险政策,加强改制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三是以工业园区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为重点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逐步做实个人帐户,实行实帐运行。
(2)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一是努力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保障大病风险为重点,兼顾多层次需求的医疗保险体系,使医疗保障制度逐步覆盖到所有城镇职工和居民。二是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落实好国有及国有控股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政策待遇。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三是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加大中小学生参保覆盖力度。
(3)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一是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将未参保的事业单位和规模较大的私营、民营企业全部纳入参保范围,逐步解决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问题。二是有效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参加失业保险。逐步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失业保险。三是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申领办法,结合失业人员求职和参加职业培训的情况完善申领条件,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
(4)推进工伤生育保险。一是继续实施“平安计划”二期,以降低工伤保险费率为切入点,加大对各类工业园区的扩面工作力度,以建筑施工企业、公路、水利、农业等基本建设项目施工队伍的农民工参保工作为重点,加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同时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二是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工伤保险预防、待遇支付、康复“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三是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医疗服务管理体系和费用结算办法。
(5)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是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二是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完善健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
(6)强化社保基金监管。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和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运营全过程的监督,逐步健全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二是规范社会保险待遇支付,严防基金流失,加大对骗领社会保险待遇欺诈行为的查处力度,堵塞基金支付漏洞。
5、构建新型劳动关系
(1)加强劳动关系协调。一是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国有重组改制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推动各类用人单位普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着力推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普遍建立,继续探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二是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职能,明确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的作用。
(2)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发布三项制度,引导企业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二是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成为多数企业决定工资分配的主要方式,保证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增长。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与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相联系制度,合理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的比例。三是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3)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一是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征缴、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强化日常巡视检查、举报专查和年检。二是完善建立用工单位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对违法行为较多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维护法律尊严。三是加强与公安、工商、建设、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建设施工领域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四是积极开展劳动监察两网化系统研发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水平。
(4)完善争议处理机制。一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逐步形成包括企业调解、行业调解、区域调解、基层调解、社会调解的多渠道、开放式调解网络。二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三是加快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配套推进劳动人事仲裁院和仲裁庭标准化建设。加强劳动人事仲裁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扩大兼职仲裁员队伍,提高仲裁员的社会公信度。四是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制度有机整合。逐步实现处理体制、办案制度、办案程序、仲裁机构、办案场所“五统一”。
6、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1)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一是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要求,大力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整合各部门数据中心设备、技术和数据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两大业务领域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二是完成公共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管理、公务员管理、高级专家管理、军转干部安置管理、事业单位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统计与决策支持等业务系统的建设。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服务、社会保险、职业培训、劳动关系、劳动监察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信息化。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集岗位开发、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权益维护、创业指导、劳动人事代理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乡镇(开发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功能定位,落实保障经费,充实人员力量,改善办公条件,加强人员培训,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建立健全纵向贯通、功能健全、制度完善、服务规范的公共服务网络。三是按照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要求,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为重点,有步骤地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的职能,扩展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建立覆盖县、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四是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的核心功能,实现职业技能的培训、实训、考核鉴定的有机结合。
(3)加强系统能力建设。一是着眼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健全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处理等工作机构。二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职称、工资、信访、财务审计、就业和社会保障科等科室职能。三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强化干部能力素质教育培训,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好、作风要求严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干部队伍,全面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4)健全部门制度建设。一是深刻认识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治本之策,不断健全完善制度,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确定的各项制度,努力形成一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二是加强作风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确保全局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学习制度建设,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而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服务全县社会经济发展。
         &  &&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 南昌市经济信息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中国南昌网站 赣洪备 2-4-3-200206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南昌市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