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票据可以背书转让非法转让后正常流通最后又非法转让谁享有权利

票据拒绝承兑票据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后持票人仍享有的权利分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票据拒绝承兑票据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后持票人仍享有的权利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摘 要:随着票据流通速度的加快,票据被第三人善意取得的现象也不断出现,票据原权利人及善意取得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尖锐。"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随着票据流通速度的加快,票据被第三人善意取得的现象也不断出现,票据原权利人及善意取得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尖锐。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建立,在平衡票据原权利人和善意取得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论文网 /9/view-5327403.htm  关键词:票据权利;善意取得;构成要件;法律后果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7-02   一、票据权利的概述   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其中付款请求权,又称主票据权利,是指票据债权人向票据债务人行使的,依票据要求其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持票人主张票据权利时,必须向票据主债务人行使付款请求权。另票据追索权,是指主票据权利未能实现时,票据持有人所享有的依票据权利要求债务人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余相关金额的权利,由于票据追索权是以持票人的第一次付款请求权未能实现为行使的前提条件,因而也被称为票据从权利。   二、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   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在理论上存在以下学说:三要件说即须是从无权处分人处取得票据权利;必须是依票据法上的转让方法取得票据;必须是基于善意而取得票据。四要件说即须是从无权处分人处取得票据权利;必须是依票据法上的转让方法取得票据;必须是基于善意而取得票据;须是给付相应的对价而取得票据。在此就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五要件说进行详细的探讨。   第一,须是从无权处分人处取得票据权利。这是构成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首要条件,若受让人由正当处分票据权利的人(包括善意受让人)处取得票据,则当然享有票据上的权利,自无适用票据权利善意取得之规定的必要。这里的无权处分人,仅以持票人的直接前手为限[1]。至于无权处分人的范围应当如何确定,无权处分人是指基于盗窃、欺诈、胁迫等法律强行禁止的非法手段而持有票据的人,此外无权处分人还包括基于原持票人的意志占有票据但不享有票据权利、无处分权而又不属于票据代理人的持票人。但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行为人是否属于票据善意取得的无权处分人,理论上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由于无票据行为能力的年龄、智力未达正常人水平,因此在其转让票据时受让人通常可查其欠缺行为能力,此时若支持受让人通过善意取得制度保护其票据利益,则将助长受让人不诚实的心理,有违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追求[2]。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票据转让行为,受让人不能适用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来主张票据权利。   第二,必须是依票据法上的转让方法取得票据。票据行为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任何一种票据行为,票据法都规定了严格的行为方式。而票据行为才是票据权利产生、转移和行使的票据法规定的原因,非因票据行为产生的票据权利变动,不受票据法的保护[3]。善意取得必须是依票据法上的转让方法,符合票据行为的要求,即背书交付或者单纯的交付而取得票据。背书转让适用于记名式票据,单纯交付转让适用于无记名票据和空白背书票据[4]。在我国票据法上有明确的规定,汇票和本票都必须记名,支票可以记名,也可以不记名,且背书只能是完全背书,不允许空白背书。可见在我国,汇票、本票、记名式支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必须是以完全背书的方式进行转让,而不记名支票的善意取得,既可以采用背书方式,也可以采取单纯交付方式。受让人如果未以背书取得票据,如通过继承、公司合并、普通债权转让等方式取得票据,因为继承是无偿取得票据,公司合并之财产适用普通债权转让制度[5]。故以上情形均不得援引我国《票据法》的规定而发生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此时取得的票据权利,不发生对票据债务人的抗辩切断,票据债务人可以以其对前者的抗辩事由对抗取得票据人。   第三,须是给付相应的对价而取得票据。所谓对价是指根据协议已经履行义务或者就要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由此得到某种利益,或者接受义务履行的当事人为此而遭受某种损失的事实要素;它是对履行义务当事人一方的某种回报。在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2款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代价”。即要求取得票据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等价有偿的原则。有学者认为双方认可的代价是指双方就票据对价的给付形式、给付日期等达成合意[6]。对价必须是有价值的,但是否应当价值相等或者说是相当于多少票据价值的代价才算是给付了对价,各国票据法对此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有学者认为对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对价必须具有价值性;二是对价必须具有相当性;三是对价必须具有合法性[7]。如果无权利人是将票据无偿赠与受让人或者受让人仅象征性地用一点小代价就取得票据的,该受让人享有票据上的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8]。按照《英国票据法》(第2条)的解释,对价为“有等值的酬偿”;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2款的规定,对价是否等值完全由双方当事人确定。在英美判例法上,认为一般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有个标准一般是50%。   第四,取得的票据须是形式上完整且符合法律的规定。在我国《票据法》分别规定了本票、汇票以及支票的应记载事项,这些事项属于绝对应记载事项,票据如欠缺应记载事项之一者。票据归于无效,票据权利当然无从设立,取得无效票据的受让人,没有票据权利可言,更谈不上主张票据的善意取得制度。另外法律还要求票据记载内容必须明确,因票据是设权债权,以支付一定的金钱为内容和目的,其内容不确定,权利则不确定。   第五,必须是基于善意而取得票据。所谓善意,是指持票人在取得票据时,对从票据外观无法查明的瑕疵,事实上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这样一种主管的心理状态,判断受让人是否为善意,应以受让人受让票据是的状况为准,而不能以受让票据后的情况作为判断的标准。如果受让人受让票据时为善意,即使受让人事后得知为物权处分人,其善意取得的票据权利不会因此受任何影响。其次应从双方当事人本身的状况和票据本身的特殊性来确定是否为善意;最后应根据法律规定和交易习惯确定当事人是否为善意。与善意对应的是恶意或者重大过失。恶意指的是取得票据权利时明知票据上存在瑕疵的主观心理状态,反映的受让人明显的故意倾向,在我国票据法的规定只要受让人明知转让人为无权处分人均为恶意。对于重大过失,民法上指的是行为人应尽而未尽的一般注意义务,即使一个一般疏忽的人也能够加以避免,在票据权利善意取得中的重大过失理论上一般认为只要尽一般人起码的注意,稍加分析就能发现无权处分的情形,但取得人没有注意到,即为重大过失[9]。在我国根据票据法的最为基本的交易常识和规则确定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如果当事人未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即为重大过失,不能引用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票据权利。综上可得知,无论是以恶意还是以重大过失取得票据,都不享有票据权利[10]。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后果   票据法对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在法律上肯定了善意受让人在票据债务链条中的合法地位,进而维系了票据的正常流通使用。但同时原票据权利人的权益遭到了损害,如何对原票据权利人权利的救济问题也随之产生。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在原票据权利人、善意受让人以及无权处分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一)善意取得人和票据原权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1.善意受让人取得票据权利   票据权利的原始取得是指持票人不经其他前手权利人,而最初取得票据权利。因票据权利善意取得是取得票据权利的原始方式,是基于法律的规定直接取得票据权利。票据受让人在取得票据满足上述五个构成要件时即取得票据权利,该票据权利一般不受转让人权利存在瑕疵的影响。   2.原票据权利人丧失票据权利   由于同一票据上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票据权利,在善意受让人取得票据权利之后,原票据权利就丧失了票据上的权利,原票据权利人只能向无权处分人主张权利或者请求赔偿,而不能要求善意受让人返还票据权利。   (二)善意取得人和无权处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对于票据流通过程中无权处分人转让票据的行为致使的原票据权利人与善意受让人的权利冲突,票据法规定了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制度来进行解决,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但牺牲了票据原权利人的利益,如何救济票据原权利人的问题就涉及原票据权利人与无权处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根据民商事法律相关原理,原票据权利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对自己合法权利的救济:一是转让人无权处分而取得票据的行为构成侵权,原票据权利人可以要求无权处分人承担侵权责任,请求损害赔偿。二是无权处分人将票据背书转让于善意第三人所得的对价构成不当得利,原权利人可以按照不当得利制度向无权处分人请求返还。三是如果无权处分人基于原权利人的意思合法占有票据的,但是,没有取得票据权利也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处分之,则原票据权利人可以向无权处分人主张违约责任,请求损害赔偿。   (三)票据原权利人和无权处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由于受让人从无权处分人手中取得票据的方式不同,无权处分人与票据善意受让人之间的法律后果也应当分别讨论之。第一,在通过背书转让方式取得票据的情况下,无权处分人是善意受让人的直接前手,票据上只要有无权处分人的正式签名,其就应该对善意受让人及其后手承担担保或者付款的票据义务。第二,在通过交付转让方式的情况下取得票据,通常物权处分人在票据上没有真实的签章,此时善意受让人不能要求其承担票据责任。   参考文献:   [1]唐波.新编金融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于永芹,李遐桢.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0.   [3]于莹.票据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   [4]刘心稳.票据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张德荣.票据诉讼[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8.   [6]姜建初.票据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7.   [7]侯东德.票据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4.   [8]刘永光,陈恭健.票据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55.   [9]谢怀拭.票据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76.   [10]王小能.票据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汇票被恶意除权的真正权利人可行使侵权损害赔偿之诉
发布时间: 字体:【  】  【】
□马作彪 王 健
&& 裁判要旨 有权提出公示催告的申请人必须是最后持有可背书转让票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公示催告的理由必须是可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这三种情形,除此之外的原因,持票人无权申请公示催告。最后的合法持票人的前手如果虚构提起公示催告的理由,申请公示催告,并导致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从而影响合法持票人的权利,是为侵权行为,票据的最后合法持有人可提起民事侵权之诉。
&&& 【案情】
&&&&&& 原告:常州市峥妍纺织品有限公司(下称峥妍公司)。
&&&&&& 被告:淮安市淮都特钢有限公司(下称淮都公司)。
&&&&&& 日,针对淮都公司以银行承兑汇票(出票日期:日,票号:GA/01& ,出票人:江苏省淮洲建材有限公司,收款人:淮安市淮都特钢有限公司,出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日,承兑行:淮安市市区信用合作联社)遗失为由提起的公示催告申请,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法院依法发出了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在60日内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满后,无人向该院申报权利,经淮都公司申请,日,该院作出了(2009)河民催字第18-4号除权判决,宣告该汇票无效,自判决公告之日起,该票面上的10万元归淮都公司所有。后淮都公司领取了汇票金额。
&&&&&&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峥妍公司提供了汇票的原件,根据汇票记载的背书情况,票据是连续背书,峥妍公司为最后持票人。淮都公司将汇票交给周烨民时,其已在背书人一栏加盖了公章,但未在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被背书人名称。据淮都公司代理人陈述该汇票是被周烨民骗走的,在淮都公司将汇票交给周烨民时,其没有支付票款。庭审中,峥妍公司提供了一份淮安苏能电动车有限公司出具的证明,内容为:“兹有我公司于日将承兑汇票GA/01 支付(结算)给丹阳市文明塑业有限公司。”峥妍公司还提供了一张丹阳市文明塑业有限公司出具的入库单,旨在证明原告峥妍公司取得该汇票是基于与丹阳市文明塑业有限公司之间的买卖关系。
&&& 原告峥妍公司于日诉至法院,以淮都公司不是该票据的最后持票人,不再享有票据权利,其恶意进行公示催告,致使原告丧失票据权利,要求其承担票据损害赔偿责任,赔偿原告损失10万元,并承担自日起至付款之日的日万分之二点一的利息。
&&&&&& 被告淮都公司辩称:1.除权判决具有既判力,非经法定机构或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撤销前任何人不得依普通程序提起诉讼;2.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的规定,在除权判决作出后,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申报权利的,可以在公告后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故其应该是撤销除权判决之诉而非损害赔偿之诉,且非基于不可抗力的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申报权利的,不得提起诉讼;3.只有在除权判决依法撤销后,持票人才可主张享有票据权利,并在票据权利经法院确认恢复以后凭票据要求付款人付款,付款人在付款后可以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被告返还已经支付的款项。因此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 【审判】
&&&&&&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1、以背书转让的汇票,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汇票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形式取得汇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票据权利。综合本案有关证据,应认定本案所涉汇票在除权判决作出前应由峥妍公司享有。2、票据是一种文义证券,票据上的权利只能依票据上记载的内容为准,而不允许以票据记载以外的证据来变更、推翻票据上的权利,否则将有违票据的流通性。3、淮都公司在未填写被背书人的情况下将票据背书后交给周烨民,且双方间并无基础关系,致无法收回票款。即使淮都公司确实是失票人,但其丧失票据后一旦被善意第三人取得,此时淮都公司即失去了票据上的权利,此后即使是除权判决,也只是使失票人恢复到原持有票据同一地位而已,并不是恢复其票据上的实质权利。4、除权判决并非创设新的票据权利,而是对权利的重新确认,因而除权判决所确认的票据权利内容应与被宣告无效的票据权利相一致,不能优于原票据上记载的权利。故除权判决不能作为失票申请人针对利害关系人按照普通程序起诉的抗辩依据。
&&&&&& 本案汇票已被除权判决,峥妍公司作为真正的合法持有人所持的票据无效,不能凭票据行使票据权利;淮都公司非票据的合法持有人而凭借除权判决取得票据金额导致峥妍公司票据权利丧失。故峥妍公司的诉讼请求应予以支持。遂判决被告淮都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峥妍公司损失10万元及利息(以10万元为基数,自日起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至给付之日)。
&&&&&& 一审宣判后,淮都公司不服,上诉于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称:1、一审违反法定程序。因除权判决具有既判力,被上诉人应当首先申请法院裁定撤销除权判决后,方能就“票据权利人到底是谁”申请实体审理。2、认定事实错误。即使“撤销之诉”与“损害赔偿之诉”可以合并审理,亦应当首先确认现持票人是否系票据权利人。3、适用法律错误。本案应当首先审查现持票人持票是否合法以及是否系善意取得,如果是合法的权利人,则应当判决恢复票据权利或付款人对其付款,如不是,则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一审法院认为“申请公示催告”和“除权判决”是对现持票人的“侵权行为”,完全是对法律的曲解。故应当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 被上诉人峥妍公司答辩称:1、本案所涉的票据不存在被盗、灭失、遗失情形,上诉人虚构失票事实即是侵权行为;2、根据票据的无因性,被上诉人作为最后的持票人,就应当具有票据权利;3、上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被上诉人的票据权利无法实现,造了被上诉人损失,依法可以提起损害赔偿之诉。综上,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二审经审查确认一审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
&&&&&& 二审另查明,丹阳市文明塑业有限公司在日向被上诉人购买10.5万元的货物,故于2009年10月中旬将票号为GA/01& 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货款背书给被上诉人。
&&&&&&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经审理认为:被上诉人是该票据的最后持有人,其所持票据背书连续,且在一、二审已举证证明其获得该票据时支付了相应的对价,故认定被上诉人为本案所涉票据的合法持有人,享有票据权利;而上诉人将票据空白背书后交给周烨民,其在明知涉案票据流向的情况下,虚构失票事实向法院提起公示催告程序,并最终凭除权判决获得该汇票金额,将本属于被上诉人的10万元据为己有,侵害了票据合法持有人即本案被上诉人的合法权益,故被上诉人有权在知道该侵权事实起两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上诉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关于上诉人提出的被上诉人应当先提起“撤销除权判决”之诉的上诉理由,法院认为,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的规定,被盗、遗失或灭失的票据持有人申请法院作出除权判决后,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该种诉讼是普通的民事诉讼,法律并未限定为撤销除权判决之诉,且本案中所涉票据并非被盗、遗失或灭失,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的前提亦不存在。而正是因为上诉人虚构失票事实,致使法院作出的除权判决侵害了本案被上诉人即票据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 综上,一审法院的判决并无不当,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评析】
&&&&&&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汇票被恶意除权的真正权利人是行使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还是除权判决撤销之诉?笔者试从票据法的有关理论以及民事诉讼法关于票据申请公示催告主体资格及申请理由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 一、本案首先要认定的是,峥妍公司是合法的持票人,享有票据权利
&&&&&& 如何认定峥妍公司享有票据权利,需要从票据法的角度认识这个问题。本案票据的流转过程是:出票人江苏省淮洲建材有限公司将汇票交给淮都公司,淮都公司将汇票背书签章而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交给周烨民,后汇票几经背书转让流转到峥妍公司手中。但淮都公司与周烨民之间发生的票据行为是否如淮都公司所称,其票据被周烨民骗取,没有支付对价?从本案案情看,这只是诉讼当事人一方之言,没有进行事实确认。故笔者不敢武断地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票据基础关系。但是,即使周烨明取得票据时没有支付对价,淮都公司将票据背书转让给周烨民的行为是有效的。理由是: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9条之规定,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表明背书人已将记载被背书人的权利授予持票人,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效力。本案淮都公司将汇票背书签章而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交给周烨民的情形即如此。其次,根据票据行为的无因性,票据行为一旦具备法定形式要件,即产生法律效力,而不问产生票据行为的基础关系如何。纵使基础关系无效或者有瑕疵,票据行为的效力也不受影响。这是票据流通性的要求。因此,即使淮都公司与周烨民之间基础关系无效或有瑕疵,淮都公司也只能以此抗辩其直接后手周烨民,而无权以此抗辩其间接后手峥妍公司。第三,从票据法第10条的规定可以看出,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但票据债务人并不因未给付对价而对票据持有人产生抗辩权,即其并不是票据权利取得的生效要件,不对业经背书转让票据的持有人的票据权利产生影响。此理解也可以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4条的规定得以释明。
&&&&&& 本案,如果淮都公司没有背书,而是由周烨民伪造淮都公司签章,也不影响淮都公司的间接后手取得票据权利。理由是:根据票据行为的独立性,使得产生于同一票据上的众多票据行为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互不依赖,即使某一票据行为无效,其他票据行为的效力也不受任何干扰和妨碍;票据法第14条规定,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这也是票据流通性的体现。即使此情形下产生持票人因付款人识别出票据系伪造签章而拒绝付款,也不影响其票据权利,其因此获得追索权。
&&&&&& 二、对票据申请除权判决是最后持票人的权利,非其前手或票据背书人的权利,其前手或票据背书人申请票据公示催告导致票据被法院宣告无效的,构成民事侵权
&&&&&&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95条及其适用意见第226条之规定,有权申请公示催告的必须是票据的最后持有人。这里的最后持票人是指必须经过正常的票据背书转让后,最后持有可背书转让的票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票据被盗、遗失而获得票据的持有人、可背书转让票据的出票人、最后持有人的前手以及对票据负有给付义务的人,都无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因此,如果因最后持票人的前手对票据申请公示催告后,从而导致对票据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无效,该前手的行为构成侵权。本案申请除权判决的淮都公司将票据背书给周烨民,其已由票据权利人变为票据义务人,不是票据的最后合法持有人,其提起公示催告程序的主体条件已不具备;其在明知主体条件已不具备的情况下,仍然申请公示催告,是为恶意行为。
&&&&&& 三、有权申请除权判决的前置合法理由必须是可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编造上述理由导致票据被法院宣告无效的,构成民事侵权
&&&&&& 民事诉讼法将可背书转让的票据申请公示催告的范围限制在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三种情形。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基于如下原因:可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票据合法持有人可能永远无法重新得到票据,因而使自己无法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利益受损,同时非法持票人可能因实际占有票据而非法取得票据权利,虽然如此,但其仍是原票据权利的合法享有者,仍有权向支付人请求给付;此时,被盗、遗失的票据如果发生转让,这势必导致利害关系人处于不明状态。因此在此三种情形下赋予权利人申请公示催告的权利。除此之外的原因,如票据被伪造、涂改、变造等原因造成票据付款人拒付的,持票人不得申请公示催告。当然,正常流通的票据更不在申请公示催告之列。本案淮都公司已将票据背书给周烨民,后几经背书转让后,最后持票人峥妍公司对持有的票据能够证明其背书是连续的,因而峥妍公司享有票据权利,而淮都公司的背书行为客观存在且合法,其根本不存在申请公示催告程序的理由。淮都公司在明知所涉票据流向的情况下,虚构事由,欺骗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导致法院作出的除权判决破坏了票据的正常流通,侵犯了票据权利人峥妍公司的合法权利。
&&&&&& 四、本案峥妍公司不受票据公示催告程序的约束,其不必先行提起撤销除权判决之诉
&&&&&& 首先,本案峥妍公司不是淮都公司申请公示催告的票据的正当利害关系人,因而其没有义务针对公示催告向法院申报权利。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除权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根据该规定,撤销除权判决之诉是为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救济而设定的。对于峥妍公司是否可以依据此条提起撤销除权判决之诉,需要界定该利害关系人的含义和范围。
&&&&&& 由于票据的流通性,其被盗、遗失后,持有人仍可能通过不法手段,如伪造背书流转到其他人手中,对此,根据票据行为的独立性,某环节伪造背书转让后的善意有偿后手构成善意取得,取得票据权利。由此产生失票人与票据的善意取得人之间的票据权利冲突。因此,这里的利害关系人应该是票据被盗、遗失的情形发生后,依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善意地从无处分人手中取得票据权利的受让人,即善意持票人,而不是经过合法背书转让而取得票据权利的受让人,也不是对丧失的票据承担义务的人,如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付款人)、保证人和非法取得票据后伪造背书转让的冒用人。同时,依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的行为无效的规定,此期间的票据转让不能善意取得票据权利,因而此期间的票据善意持有者也不能成为利害关系人。本案峥妍公司非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者,而是真正的票据持有人,不属于票据被公示催告后有权向法院申报权利的利害关系的人范围,因此其不受在公示催告期间申报权利规定的约束,也不受除权判决和除权判决撤销权行使条件的约束,即其本来就不是向法院申报权利和请求撤销除权判决的主体。
&&&&&& 其次,如果法律将真正的票据权利人纳入利害关系人范围,其在行使诉权时将受更为严格的期间限制,这明显不公平。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的期间为一年,而一般民事侵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前者在时效利益上更为不利。而将票据权利受侵害的真正持有人与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人予以同一的诉讼期间限制,有失公平原则。
&&&&&& 再次,合法持票人即使可以以利害关系人的身份提起撤销除权判决之诉,但仍可依时效抗辩赢得权利。民事诉讼法第200条及其适用意见第230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起诉,如果超过了法定期限,还可凭“正当理由”进行时效抗辩。这里的“正当理由”,狭义上讲,指当时申报人不能行使申报权利的情况,主要指不知道已公示催告,或者虽已知道公示催告的期间,但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或无法在期间内申报权利,如利害关系人在公告期间出国或发生自然灾害等;广义上讲,还包括人民法院错误适用公示催告程序、法院未按法定程序进行公告等。本案,即使峥妍公司是善意取得票据权利的利害关系人,且其提起撤销除权判决之诉超过法定期间,但其仍可以以法院错误适用公示催告程序为由进行时效抗辩。
&&&&&& (作者单位: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能背书转让的票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