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内,到底是大城市还是乡村县城的地沟油的危害,食品安全做得较差?

对食品安全不放心,部分大城市居民回到“赶集时代”
现在,王女士的“菜农”生涯告一段落。
就在她家阳台外面,是修整出来的一小块菜地,这里种着西红柿、丝瓜、豆角。这是住在一楼的好处。王女士隔两天就会浇水、松土、除虫,虽然产量很小,但用她的话说,“吃着踏实”。
小花园的那头,摆着一排泡沫箱子。这是高层住户想出来的法子,填好土,撒上菜种,夏天的时候,这里有韭菜、辣椒、苦菊和油麦菜。
如今,城里种菜的人越来越多。浙江、上海、北京、重庆、江西等很多地方,“屋顶菜园”大受追捧,大企业聘用菜农,小家庭自己钻研,第一个好处——“不打农药”。
除了种菜,城市人还热爱做面包、酿酸奶,这些东西里面没有“植脂末”和“皮鞋”。
没什么比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更让人放心。城市消费者大多远离土地,有的分不清韭菜和麦子,习惯却不知道添加剂的种类。当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置于整个社会诚信缺失的大背景下时,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似乎就不可避免。
从苏丹红到,从毒馒头到废皮革胶囊,食品隐患数不胜数,消费者缺乏安全感,逐渐对生产者失去信任。
但是,自己种的菜、做的面包、酿的酸奶绝不会是城市人餐桌的全部,在法律和监管之外,他们开始寻求安全食品的第三条路。
“赶集”求互信
自2010年9月以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已经举办了40多届,参加农户和商户近30家,赶集人数从最初的100多人到4000多人,吸引了众多关注环境保护和品质的中外人士参加。
农夫市集是一个由消费者志愿发起搭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消费者不仅可以在市集上和农户地交流,还可以去农场参观,可以知道他们在哪里种菜,在哪里养鸡。同时,也帮助农户拓宽市场渠道,鼓励更多农户从事有机农业,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维护食品安全、实践公平贸易。
在这里,一方是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一方是消费者。如果来得早,能买到不打农药的蔬菜,家养的鸡鸭,手工制作的奶酪……这些东西的价格都不,一盒豆腐20元,一斤五花肉40元。
追求低成本高利润是商家天性,但在恶性竞争中,优质却难以高价,不降低成本、同流合污,企业只能被市场淘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硕士丁志民认为,“北京农夫市集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使一些农户的利润合理化。”
“这种模式在欧美等国家比较常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丰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交易方式解决了消费者对生产者一无所知的问题,也就是说,从“田头”到餐桌的距离缩短了。
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
钱钟书先生说,吃到好鸡蛋,并不需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但是,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
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
参加农夫市集的很多农户都会公开农产品的生产信息。丁志民是北京市顺义区200亩生态农场的农场主,一直坚持在微博上发布自己农场产品的生产、生长情况,并和消费者在微博上积极互动。
天津绿色农夫市集发起人之一的雨洋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加入市集的农户必须“愿意和消费者沟通其生产方式和方法,包括种子、肥料、饲料来源,防病防虫的方法,动物的生活空间和密度,是否使用大棚等信息,帮助消费者获取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
北京农夫市集组织者之一常天乐认为,选择到农夫市集来买菜的消费者,是愿意接受传统的“与种植者和养殖者面对面交易的商业模式”。
“你吃的东西来自一个你认识的农户,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跑到他家里去看他的运作方式”,常天乐说,“他也许出示不了各种认证和许可,但你的祖母在菜园子里种出一个南瓜,然后给你做了南瓜派吃,在这个过程中,认证和许可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郑丰田认为,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减少了从“田头”到餐桌之间冗长的链条,而选择这种模式的消费者,购买食品的过程其实是与生产者建立信任的过程,“是通过不断重复购买来建立信任”。
面对面消费,不好推广
目前来看,市集只是一个桥梁。“组织者所做的工作,就是找到生产者,验证产品品质,并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让他们到市集上出售,为农户和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桥梁。”雨洋说。
《食品安全法》第29条的规定,“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这也是各地市集交易的法律基础,但同时,也是这些产品缺乏相关政府机构认证、只能靠口碑立足的原因所在。
常天乐说,一旦出现投诉,农户们会非常紧张,“诚信是农夫市集最重要的基础,农户一旦进入了市集这个平台,他的留存是由客户来全权决定的。”
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为例,组织者会先对农户做前期的考察,花较长时间确定一个农户究竟是不是符合市集标准。
“首先,要了解农户的动机,他不是为了赚钱,而要有环保、食品安全或者回归传统等理念。其次,要去看他的农场、技术,了解他们肥料的来源、种子的来源、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等。”常天乐说。
但是,北京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副主任龚刚强却认为,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费者不是专业人士,没有检测能力,通过眼睛看或参观,不一定能发现问题,只能说是有所帮助。”
“这种做法虽然不错,但模式不一定能够推广,只能是局部性的。”龚刚强说。
郑丰田也表示,这种模式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探索,但推广价值很小,“产品数量少,交易规模小,很难大范围推广”。
比如,上海农好农夫市集是由十余户承诺不在生产中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剂和转基因种子的中小规模农户组成的,目前以每月一至两次的频率在上海市区开市。
而据常天乐介绍,北京农夫市集的一个农户可以认识他所有的客户,“撑死了只能为100多个消费者供应产品”。
重构信任,靠基地直供?
郑风田认为,在全社会重构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信,还是要公司化运作,走品牌化的路子,比如,农产品基地直供模式。
“小区或者公司,可以与经营土地的农村自愿合作组织合作,签订合同,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到对方的餐桌。”郑风田说,这在国际上称作社区支持农业,城乡社区相互支持,发展本地生产、本地消费模式的小区域经济合作方式。
郑风田建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数个蔬菜直供基地,与这些基地的农户进行合同约定,比如不能滥用农药和化肥,“可以派第三方进行抽检,一旦发现不合格,就取消该基地的直供资格”。
龚刚强认为,建立有序的市场,最根本的还是生产、经营者的自律,“现在就是以怎样的方式让他们做好自律,让他们认识到应该追求更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现在还缺少这种机制。”
“现在很多农户都是‘一家两制’,自己吃的和往外卖的,都不是一块地里种出来的。”郑风田说。
“政府的监管能力确实有限,可以向比较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借力,来开展监督。比如,由专门做有机产品认证的专业机构对农户进行认证,现在的问题是,即使它没有履行好监督职责,也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龚刚强表示,必须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如果产品出了问题,认证机构也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赔偿责任。
郑风田表示,直供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能够追溯蔬菜产地,一旦出现问题,就对蔬菜基地实行“株连”政策,取消该基地全部的供货资格,从而倒逼地方政府加强监管,也可以让农民之间互相监督,“而不是现在这样——谁不用农药化肥,谁就吃亏了。”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1802条
评论8213条
评论6143条
评论4867条
评论4686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最受学生欢迎的“辣条”是地沟油做的|+今日莒县 - 莒县论坛 莒州论坛 莒州网主办 莒县人网 我们共同的心灵家园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最受学生欢迎的“辣条”是地沟油做的
每天凌晨,天刚蒙蒙亮,在小区门前的下水道旁,总是停着几辆农用车上面摆满了脏兮兮的铁桶,晨练的人都心知肚明,这是掏地沟油的。这些掏油者大多是本地人,由于县城很小,所以很多人都似曾相识。其中有个掏油老汉姓于,我们打过几回招呼,我问过老汉几次:“你掏这些地沟油用来做什么?”老汉总是含糊地说:“只是卖给收油的,我也不知道。”有一次老汉一反常态晚上来掏油,而且喝了好多酒显得很兴奋,并且主动和我打招呼,把我拉到身边神秘兮兮的说:“以后别让你家孩子吃小食品了,特别是那种叫‘辣肉’的,很多“辣肉”就是用地沟油做的,吃了会得病的。”老人的语气中充满关切,因为这是一个不能公开的秘密。此后我每天晨练时,总是主动询问掏油者一句话:“听说这些地沟油是用来做儿童垃圾小食品的。”虽然这些掏油者并不回答,但我从他们的眼光中看出是默认了。&&&&&&&&对于掏油人的话虽然不能完全断定是真实的,但是我还是感到痛心疾首,因为“辣肉”对于一个整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简直太熟悉了。&&&&&& “辣肉”是城镇和农村的孩子对一些儿童油炸小食品的昵称,这些油炸小食品大多是用豆制品制作的。种类很多,形状各异,有条形的、有片状的、也有块状的;颜色也十分可人有黄的、红的、黑的、还有紫的;有一种刺鼻的孜然和变质油脂混合的怪味,“辣肉”里浸满了油,甚至一挤就滴下来,所以吃起来很香;“辣肉”一般是小塑料袋包装,包装袋上对品名、生产期、保质期印得很模糊,价格很便宜,一般在五角钱左右。&&&&&&&&“辣肉”这种垃圾小食品在大城市超市的货架上基本找不到,城市孩子吃的很少,但是在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小卖部里到处都充斥着这种垃圾小食品。我曾经走访过几十个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发现这些垃圾小食品之多,卖得之火简直让人震惊,卖的主要对象就是本地的中小学生,因为城乡的学生家境普遍较差,家长对孩子的食品安全又不太重视,这些价格便宜又油多味香的所谓“辣肉”也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城镇和广大农村孩子的美味佳肴。&&&&&&&&城乡的孩子们吃“辣肉”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吗?答案是不仅普遍,而且数量惊人。你走进县城或农村的学校,就会发现垃圾箱里角落里到处都是“辣肉”的包装袋,走廊和教室里都弥漫着“辣肉”的怪味。我调查过几十个学校的上百名学生,他们告诉我:每天要从家里带一元或几元钱不等,大多数的钱都是来买“辣肉”吃,每个孩子在学校平均每天要吃一至两袋“辣肉”,保守估计城乡每个孩子每年要吃垃圾小食品近百袋,而且一般的孩子从六七岁就开始吃,要吃到十四五岁甚至更久。上千袋垃圾食品对广大城乡上亿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危害简直不可估量,事实让人不寒而栗。&&&&&&&&虽然不敢肯定所有“辣肉”都是用的地沟油,即使一小部分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惊人的。&&&&&&&&地沟油又叫泔脚油,即从吃剩的饭菜中提炼出来的油。地沟油中的废油脂可回收后进行环保再生利用,一种是加工为广泛应用在机械设备里作润滑用的“黄油”,另一种是作为制作蜡烛或肥皂的原材料。但是,近年来一些恶劣小商贩为牟取更高的利润,将地沟油提炼成“食用油”,直接危害百姓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地沟油的危害很大。据科学试验测定,地沟油的酸败、羰基价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食用油卫生指标。酸败油脂对机体的细胞色素酶等几种酶系统产生损害作用,油脂的高度氧化产生黄曲霉素毒素,能引发多种癌症,动物长期摄入酸败变质的油脂,会出现体重减轻和发育障碍。地沟油中剧毒的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100倍,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实验证明,长期低剂量使用黄曲霉素可以使动物100%患上肝癌,而且,在其他部位也可以发生癌症,如胃腺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地沟油的危害之大,人人皆知,但是在中国的广大城乡,一些不法分子,一些品质恶劣的商贩正在把恶毒的手伸向几亿城乡孩子,这些从下水道掏出的地沟油正在毒害着祖国的未来。家境贫寒朴实无知的孩子们被垃圾食品的廉价和油香所吸引,每天一至两袋的速度摄取100%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而且要吃近十年,面对这样让人震惊的事实,我们有关部门和有关媒体是不是要关注一下,监管一下泛滥在广大城乡的儿童垃圾食品,为挽救中国几亿孩子伸出援助之手……&&&&
枪毙这些没有人性的
食品的鉴别其实很简单的:当你要购买的食品的成本你在家自己做都没有他卖的划算的时候,基本上那食品就有偷梁换柱,假冒伪劣的成分了!当食品的外包装上添加剂那栏里很多东西你家厨房是没有的,或者你没见过的。基本上就是添加剂了,尤其是保质期越长越严重!
很无语啊!!!
&人民网,强国论坛:&作者:[ 文章救中国 ]&&&谁是地沟油真正的受害者?(原创首发)&&&一.邓龙在事件&日下午,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场坝镇摩多村的7岁男童邓龙在放学后用5角钱买了一袋香脆的麻辣条,途中,还分给他5岁的小表妹吃。回家不久就全身起水疱,两眼圆睁、双脚抽搐,次日凌晨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而他5岁的小表妹也是全身发痒、腹痛呕吐、遍地打滚。事发3天后仍未脱离生命危险。记者从河南郑州某食品厂生产的这个品包装袋上看见,食品并未过期。镇雄县工商局已经查封了这种麻辣条,还责令所有供货商暂停该品牌麻辣条及相关食品的销售。&邓龙在之死为中小学生食品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本人一直在关注学生食品安全问题,并对城镇农村的学生垃圾小食品做了几年的调查,广大城镇农村中小学生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事实让人震惊,使人不寒而栗!&&二.掏油老汉道出惊天秘密&每天凌晨,天刚蒙蒙亮,在小区门前的下水道旁,总是停着几辆农用车上面摆满了脏兮兮的铁桶,晨练的人都心知肚明,这是掏地沟油的。这些掏油者大多是本地人,由于县城很小,所以很多人都似曾相识。其中有个掏油老汉姓于,我们打过几回招呼,我问过老汉几次:“你掏这些地沟油用来做什么?”老汉总是含糊地说:“只是卖给收油的,我也不知道。”有一次老汉一反常态晚上来掏油,而且喝了好多酒显得很兴奋,并且主动和我打招呼,把我拉到身边神秘兮兮的说:“以后别让你家孩子吃小食品了,特别是那种叫‘辣肉’的,很多“辣肉”就是用地沟油做的,吃了会得病的。”老人的语气中充满关切,因为这是一个不能公开的秘密。此后我每天晨练时,总是主动询问掏油者一句话:“听说这些地沟油是用来做儿童垃圾小食品的。”虽然这些掏油者并不回答,但我从他们的眼光中看出是默认了。&对于掏油人的话虽然不能完全断定是真实的,但是我还是感到痛心疾首,因为“辣肉”对于一个整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简直太熟悉了。&&三.神秘的“辣肉”&“辣肉”是城镇和农村的孩子对一些儿童油炸小食品的昵称,这些油炸小食品大多是用豆制品制作的。种类很多,形状各异,有条形的、有片状的、也有块状的;颜色也十分可人有黄的、红的、黑的、还有紫的;有一种刺鼻的孜然和变质油脂混合的怪味,“辣肉”里浸满了油,甚至一挤就滴下来,所以吃起来很香;“辣肉”一般是小塑料袋包装,包装袋上对品名、生产期、保质期印得很模糊,价格很便宜,一般在五角钱左右。&“辣肉”这种垃圾小食品在大城市超市的货架上基本找不到,城市孩子吃的很少,但是在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小卖部里到处都充斥着这种垃圾小食品。我曾经走访过几十个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发现这些垃圾小食品之多,卖得之火简直让人震惊,卖的主要对象就是本地的中小学生,因为城乡的学生家境普遍较差,家长对孩子的食品安全又不太重视,这些价格便宜又油多味香的所谓“辣肉”也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城镇和广大农村孩子的美味佳肴。&城乡的孩子们吃“辣肉”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吗?答案是不仅普遍,而且数量惊人。你走进县城或农村的学校,就会发现垃圾箱里角落里到处都是“辣肉”的包装袋,走廊和教室里都弥漫着“辣肉”的怪味。我调查过几十个学校的上百名学生,他们告诉我:每天要从家里带一元或几元钱不等,大多数的钱都是来买“辣肉”吃,每个孩子在学校平均每天要吃一至两袋“辣肉”,保守估计城乡每个孩子每年要吃垃圾小食品近百袋,而且一般的孩子从六七岁就开始吃,要吃到十四五岁甚至更久。上千袋垃圾食品对广大城乡上亿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危害简直不可估量,事实让人不寒而栗。&&四.我们下一代的平均寿命或只有五十岁&虽然不敢肯定所有“辣肉”都是用的地沟油,即使一小部分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惊人的。&地沟油又叫泔脚油,即从吃剩的饭菜中提炼出来的油。地沟油中的废油脂可回收后进行环保再生利用,一种是加工为广泛应用在机械设备里作润滑用的“黄油”,另一种是作为制作蜡烛或肥皂的原材料。但是,近年来一些恶劣小商贩为牟取更高的利润,将地沟油提炼成“食用油”,直接危害百姓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 &地沟油的危害很大。据科学试验测定,地沟油的酸败、羰基价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食用油卫生指标。酸败油脂对机体的细胞色素酶等几种酶系统产生损害作用,油脂的高度氧化产生黄曲霉素毒素,能引发多种癌症,动物长期摄入酸败变质的油脂,会出现体重减轻和发育障碍。地沟油中剧毒的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100倍,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实验证明,长期低剂量使用黄曲霉素可以使动物100%患上肝癌,而且,在其他部位也可以发生癌症,如胃腺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地沟油的危害之大,人人皆知,但是在中国的广大城乡,一些不法分子,一些品质恶劣的商贩正在把恶毒的手伸向几亿城乡孩子,这些从下水道掏出的地沟油正在毒害着祖国的未来。家境贫寒朴实无知的孩子们被垃圾食品的廉价和油香所吸引,每天一至两袋的速度摄取100%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而且要吃近十年,面对这样让人震惊的事实,我们有关部门和有关媒体是不是要关注一下,监管一下泛滥在广大城乡的儿童垃圾食品,为挽救中国几亿孩子伸出援助之手。&
发表时间:
&&&&&&&&&& 去年8月的帖子被老熊今天设置为原创精华了
很难说哪儿吃不到地沟油。
可怜孩子都爱吃
辣皮子可以说是孩子们最最喜欢的小食品,但它太垃圾了,希望有关部门要重视这件事,慎重地处理一下。该查的查,该封的封。重视重视再重视。
注意,这“千年老妖”不是简单人物,自称是9年级学生。才子啊!
楼上你好:楼主的这篇帖子很好,是应该支持的。
请看7楼,这不是楼主的帖子····
哈哈。我晕了,被妖了。
北坛花园有一住户经常拉进一些塑料油桶,疑似地沟油。
用地沟油的饭店太多了.
俺也喜欢吃辣条
听说中国只有一所学校没有使用“地沟油 ”!&那就是中央党校!
是,不是我的帖子,我觉得这些没关系,我是转发的,转发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孩子家长看见,要了解辣皮子对身体的危害,要制止孩子去吃辣皮,要对他们说说这些,不然他们怎么知道这些。大家说不是吗?也希望有关部门领导能看见此贴,了解一下农村学校的孩子都吃些什么!16楼的,简单不简单与你有关吗?咋操那么多心昵,俺们觉得你教出来的学生肯定是“才子”呵呵。觉得你是不明飞行物
真的好恶心啊
注意,说话语气越来越不像是学生,应该判定是同行竞争。
辣条,幸好俺早就戒啦。真不敢在外面吃东西啦。
气味太惹人&&吃不得
不能去哪里上学吧!
引用第23楼花溪水于 20:39发表的&&:&听说中国只有一所学校没有使用“地沟油 ”!&那就是中央党校! &&不见得!恐怕也用!
现在弄得在外面吃东西一尝着味道不对头就吃不下了,哎···扔了也比吃到肚子里好。啥时候才能改变吃饭也要靠运气···建议一查到底,涉及的饭店连老板暴一下光,实在可恶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78003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您的位置:
专家热议食品安全:现代科技可破解“地沟油”难题
中国食品科技网 作者:
浏览次数:
22日,第九届欧洽会&中欧现代高科技农业专题对接会暨中德食品安全动植物保护研讨会&在成都举行。食品安全作为近年来的公众关注的话题,在本届研讨会上,引起与会专家热议。成都大学王卫教授在会上作&食品安全
&22日,第九届欧洽会&中欧现代高科技农业专题对接会暨中德食品安全动植物保护研讨会&在成都举行。食品安全作为近年来的公众关注的话题,在本届研讨会上,引起与会专家热议。
成都大学王卫教授在会上作&食品安全-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主题演讲时指出,&事实上,食物从种植到厨房,都存在食品安全威胁。&
王卫以厨房为例解释,餐厨垃圾就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近年来引起公众关注的&地沟油&事件,就是由餐饮行业、公共食堂、家庭厨房等产生的食物庘料和食物残余引起,&城市垃圾中食品庘物占到50%以上,食品庘物中餐厨垃圾占到90%以上,餐厨垃圾中肉类、油脂等动物性食品占30%以上。&  对于&地沟油事件&的发生,王卫表示,这与城市餐厨垃圾增多和处理技术滞后有关,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调查显示,2014年成都餐饮业日产垃圾1333.51吨,居民日产垃圾4589.00吨,总日产量为5922.51吨,总年产量为2162千吨。这个数据,在2020年将分别达到1764.92吨、5480吨、7244.92吨和2644千吨。
&中国所有大城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餐厨垃圾是环保和动物方面最可怕的一个传染源。&王卫指出,传统处理方式为直接作为猪等家畜养殖的饲料,难以收集的部分不普通垃圾混合填埋,存在的问题是浪费土地、产生恶臭气体及渗滤液。而现代化处理手段则为焚烧发电、传统填埋,部分进行饲料加工和制作肥料等,又存在处理能力有限,处理技术和设备落后等问题。
而现代科技手段将可帮助我们解决地沟油难题。王卫指出,可学习欧盟国家较为健全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和先进的处理技术,正在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应用的高温等离子电弧汽化发电技术等,&&北京模式&以厌氧消化技术和微生物资源循环结合的处理工艺;&上海模式&采用外加特殊菌种的动态好氧消化,这些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帮我们保障食品安全。&(完)
本站主域名:.cn
信息反馈QQ:807000&
QQ群:东:9938888
南:9885555
西:9933888
北:9933555
食品信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 - 2011
本站部分图文资料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之,经查证后24小时内删除!当前位置: &
关注食品安全 科普服务百姓
作者:科普部
来源:科普部
发布时间:
&&& 6月10日至22日,第四届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北京举办,宣传周以&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为主题。第四十一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邀请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学者、网络大V以及知名媒体人,就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互动交流。现场以线上、线下的互动,让媒体和消费者与在现场的专家进行交流,突出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介平台实施公众科普的特点,以夯实食品安全科学为基础,通过科学有据的交流,化解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中国科协网6月14日对活动进行图文直播。内容如下:
各位媒体朋友们,各位专家,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主持这样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食品安全问题,我相信最近几年在各大媒体的曝光率非常高,其实原因只有一点,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 10:20:29]
在今天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开始交流之前,欢迎大家拿出你们的手机扫描一下会场两侧的二维码。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互动活动,请大家看看大屏幕,大屏幕将会出现两个问题,大家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来参与我们的互动。 [ 10:21:33]
第一个问题: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是不是食品添加剂?现场已经有朋友率先做出了答案,答案是对是错我们稍候揭晓。 [ 10:21:50]
第二个问题: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吃坏了肚子,这种现象是否应该算作食品安全问题? [ 10:23:03]
在现场的听众可以编辑答案,比如说第一题选择&是&,就编辑A。第二个问题选择&不是&,就编辑&B&发送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通过手机的二维码扫描,以及各位资料上的二维码的信息加入到里面。我相信,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 10:25:08]
这两个问题我很感兴趣,想请教一下现场的领导们,你们对于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孙咸泽老师您的意见是什么? [ 10:26:02]
不是。第二个问题,不干净的食物吃坏肚子应该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 [ 10:26:12]
这是孙咸泽老师的一个回答,专家的回答。束为老师怎么看? [ 10:26:14]
完全同意孙老师的意见。 [ 10:26:16]
借这个机会简单介绍一下各位专家,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他是食品添加剂方面的专家,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务。胡小松老师是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最后是央视的特约评论员王志安老师,王志安老师的很多文章和言论在网上都是得到大家的关注,今天非常高兴各界的专家汇聚一堂,相信各位媒体朋友们有很多问题想要问各位专家,我们会以一个个案例,具体的事件为引导,专家针对具体的事件进行解读。 [ 10:33:08]
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大家很多的关注,我们首先给大家解读的第一个案例,请看大屏幕。 [ 10:33:18]
这个事件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儿童牛奶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甚至有的时候高达10种以上,会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的负担。所以媒体建议儿童尽量少饮用牛奶。这个报道一出,自然而然引起了爱子心切的家长的恐慌,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问题。 [ 10:33:53]
第一个案例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为大家解读。 [ 10:34:15]
曾经有一个国外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其中的食品添加剂有46种,主要有这么几部分,各种维生素,从维生素A开始,B1、B2、B6、B12到C、D,这是各种维生素。维生素是营养强化剂,营养强化剂属于我们国家食品添加剂当中的一类。另一类是各种矿物质,补铁的、补钙的、补锌的,又有十几种,这里有一些核苷酸和香料,比如说香兰素,一共是46种。现在从国际范围来讲,一种高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它的食品添加剂的数量肯定在40种以上,没有一种例外的,例外的那就是低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回过头来看儿童牛奶,牛奶毕竟不是母乳,里面的营养素也缺乏怎么办?我们也要补充一下维生素,也要补充一下矿物质,当然还有其他的食品添加剂。 [ 10:40:08]
谢谢孙教授。实际上刚才通过孙教授的介绍,食品里面添加了对孩子身体有益的东西,添加剂并不可怕。孙宝国教授刚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解读,我们看看微博网友对食品添加剂有什么想要问孙院士的。看大屏幕。 [ 10:41:42]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网友的问题只能选一个。 [ 10:41:45]
选第一个,怎么判断(制作者)是在安全前提下使用添加剂?有请孙院士给大家解读一下。 [ 10:42:12]
这个问题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怎么判断制作者,也就是食品的生产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实事求是的讲,这个问题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是判断不出来的。食品当中用了什么食品添加剂,它的用量是不是超过了使用范围,是不是用了一些非法添加剂,需要经过检测。这个工作应该是由检测部门来做。有的消费者会问,怎么保证安全呢?这就是我们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监管部门有责任来监管,我们社会各界包括我们的媒体、地方检测机构,消费者也有监督的责任。但是最关键的是食品生产企业要自律,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标准来使用食品添加剂。如果说一旦出现了违法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我们国家现在的法律一定是严惩的。 [ 10:44:00]
孙院士给出的是有监管的自律,不仅仅是给制作者、给商家自己提出了一种自律性,一个良心。另外我们的监管部门也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把违法问题真正扼杀在摇篮当中,谢谢孙院士。 [ 10:44:49]
我们再回答一个网友的提问。看一下大屏幕。&餐馆里的现榨果汁味道浓,颜色鲜亮,会加食品添加剂吗?&还是孙院士来回答。 [ 10:45:59]
餐馆里现榨的果汁,如果颜色比较新鲜会不会加食品添加剂,准确讲是会不会添加着色剂,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色素。如果特别新鲜的话,消费者感到有疑问的话,是要做出准确的判断还是需要做出检测。关于餐馆现榨的果汁当中,我们国家现在的规定是不允许加的。如果加了,就是违规,就是违法。如果我们发现这种现象的话,可以举报,也可以把这个样品留住。对于餐馆来讲是绝对不允许这样做的。 [ 10:47:07]
下面我们有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胡小松教授为大家解读食品工业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 10:48:59]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拿破仑的远征大军要跨过赤道线,舰队的食品保障问题非常困难,所以拿出了奖金向全世界悬赏。到了1909年的时间有一位叫阿贝尔开发了一种食物,就是我们目前应用最多的、媒体上也经常会提到的罐头。人类从那一刻才知道,把食物放在瓶子里密闭以后,通过温度能够完全把造成人类伤害和食品腐败的微生物全部杀死,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今天居然有报道说罐头是垃圾食品。我们是有责任的,科普看来很重要。 [ 10:51:32]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有三次关于吃的革命。第一是人类知道动物、植物能吃,但是生吃。第二次革命是人类知道用火,用火把食物烧熟了,不仅好吃,蛋白质各种营养的消化能力提高,而且也更加安全。第三次革命恰恰就是现在工业革命,当阿贝尔等发明了现代或者几百年前的一批工业化的食品加工技术,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第一句话是方便,方便到我们一开盖就可以吃。第二句话是带来的营养,营养到什么程度?营养到孙院士讲的,我们科学家将近用了百年以上的时间研究母乳,不断地用牛乳通过三四十种以上,可能会更多的食品添加剂让它更加接近母乳。当然今天还没有达到跟母乳一样,所以我们提倡母乳喂养。这是食品添加剂的贡献,这是食品工业的贡献,这是对人类的贡献,革命性的。所以这叫营养。第三是更加安全。刚才说到鲜榨果汁和蔬菜汁,我们自己厨房做的果汁,如果仔细看看厨房的抹布、案板、厨房的空气有多少微生物,如果不小心来了致病菌就会腹泻,一不小心吃坏了肚子就是一件食品安全事件,只是你自己会治,西方是自己不能治,要到医院。 [ 10:56:35]
所以在美国大部分的幼儿园、学校,特别是小学,不提供鲜榨果蔬汁,不提供新鲜的水果,而是提供加工以后的,在软包装当中,或者软罐头当中的果汁、水果罐头。为什么?因为通过温度就完全可以杀菌,可以保证安全,所以加工的食品更加安全。最后一句话是加工的食品更加实惠。大量的劳动都让专业化的机器完成了,成本并不高。所以我想说,我们的人类正在享受着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科技提供的支撑,创新引领着驱动,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 [ 10:58:35]
谢谢胡小松教授,我们看看微博网友所提出的问题。蔬菜水果里的农药很多,市场上有清除农药的机器或者是洗涤剂,但我觉得都不靠谱,怎么样才能洗干净呢?胡教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 11:02:16]
水果蔬菜的农药问题在2005年、2006年以前相对集中一些。大幅度的降低大概是从2006年前后开始,如果我们上溯到人类发明农药的时候,当广泛使用农药时候,比如说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今天这些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基本绝禁。所以我想农药科学快速的发展,靶向性更强,对人类危害更低,毒性更小,残留时间更短。 [ 11:07:06]
给大家举一个案例,欧盟对蔬菜水果的农药问题管理是极其严格的。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法国的一家企业收了我们的一批水果蔬菜当中有一个产品超标,已经封箱,检测报告出来了,按照法国和欧盟的要求,残留数据肯定超标,问我们怎么办,产品已经运走了,我根据这样一个数据,根据这样一个农药的特性,根据这个船到西班牙港口的时间,根据存放的问题,我说大概问题不大,船到达了以后由欧洲质检部门抽检以后的结果报告会告诉你,完全没有问题,不会有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农药是有残留时间的。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第一,我们目前吃的水果蔬菜整体上没有大的问题。第二,如果实在不放心,流水冲洗一下就行了。第三,不要过多的相信这个仪器、那个设备,没有太大的意义。可能还会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 11:09:57]
我的一个朋友,凡是吃的蔬菜水果都是从北京周边郊区运过来,因为他认为市场上的东西有很多的农药,所以他的成本非常高,有的时候真的觉得没有必要,其实放到水里多洗几次,很简单,有时候不要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太复杂,简单一点,建立一些基本的信任,也许大家的生活放轻松之后效果会更好。 [ 11:11:31]
您说到我们要对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要对食品工业越来越有信心,但是我们也不知道能活多少年,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当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怎么能保证我们现在吃的食品是安全的?您是教授,作为科学家,监管的工作到底应该怎么样能做好,让我们能够放下心来吃这个食品呢? [ 11:15:04]
第一,以我53周岁的阅历,31年的大学的科技研究工作的经历,我能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越来越好,今天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好。我们以第三世界经济收入水平制定了几乎目前达到欧标、美标、日标的几乎最苛刻和严厉的标准体系。我们国家每天有2亿美元的食品走向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国家2010年已经成为超过美国的全球食品工业第一大国,2010年我们接近1万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美国大概9000亿。我们国家从1978年的食品工业总产值120亿美元,到2011年达到超过1200亿美元的全年销售收入或者总产值。作为学者预测,从2011年到2015年,预计我们国家的食品工业用四年的时间再增加1200亿美元,达到240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预计从2015年到2020年,我们国家食品工业再增加2400亿美元,达到4800亿美元,这也是回答你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安全。我们的出口生意越来越安全,量越来越大。我们的产量越来越大,我们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了方便、营养、健康、安全、实惠、美味的食品。我们正在孙宝国院士的领导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立项,在2014年启动了中式菜肴工业化的科学技术的研究任务。国拨经费接近1个亿,有11个课题组和团队,400多家科研单位、企业和研究单位,提出了一批命题。 [ 11:19:32]
我们的人均寿命1949年是35岁,20世纪50年代是40来岁,60年代是50来岁接近70,今天我们人均寿命,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74岁,你会说胡教授,这是医学的贡献,但是对不起,这也是我们食品工业的贡献。因为我们吃得更加营养,不信你看看小萝卜头为什么那么瘦,只有脑袋,营养不良,去看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想想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中国有几个肥胖者。但是今天我们的肥胖率孩子超过10%,成年人五个里面有一个血脂异常,这都不是农药化肥造成的,都是营养过剩造成的,都是不运动造成的。在这么好的食品安全状况下,在从没有过的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下、标准体系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现在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进步下,我想可能我们更多的是不是关心一下我们饭后,这一天有没有走过超过6000步。我们有没有去户外活动,我们有没有去晒晒太阳。我们的营养过剩问题已经为我们的医疗带来更大的、更多的后遗症。谢谢。 [ 11:22:13]
谢谢胡小松教授。尽管西方媒体很多对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有质疑,但是大量数据说明了一切。我们国家的每年的食品出口都在增加,这就够了。 [ 11:22:34]
下面看第三个案例,上海市工商部门数月前公布了典型虚假违法广告,其中涉及到食品方面的有好丽友食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好丽友&薯愿&马铃薯膨化食品。其中产品外包装宣称&口感松脆,不油腻&,且百分之百不含反式脂肪。经查,该款产品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g/100g。根据标准规定是可以标注为零。事件曝光后,媒体报道标题多以&不含反式脂肪属欺诈&,&吹牛被罚&为主,而互联网评论中发现,绝大部分网民对标注&百分之百不含&表示反感。为什么商家和消费者这么关心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呢? [ 11:24:03]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这个问题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员杨晓光老师为大家介绍。 [ 11:24:30]
这个问题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健康保护的意识,应该说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为什么关心反式脂肪酸呢?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研究反式脂肪酸可能对健康有不良的作用。越来越多科学证据证明,反式脂肪酸可以增加我们血液中的不好的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可以降低好的胆固醇,就是高密度的脂蛋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和饱和脂肪相比,1g反式脂肪酸相当于2.5g的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这样一个作用,就是改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 11:28:49]
我们的食物中主要来源有哪些呢,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食物本身含有的,主要是一些动物体内含有的,比如说乳制品、肉制品,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就在吃牛羊肉,主要的问题是来自于人造奶油,也就是氢化油,植物油氢化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反式脂肪酸产生。各个国家对反式脂肪酸都有一个限量,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和2009年都强调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不要超过总能量的1%,个别国家,像法国、英国定为2%,我们国家也定为1%。实际摄入情况因为和西方膳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吃人造奶油也很多,还是比西方人少得多。总体来讲还是在安全的范围之内。为什么说是安全的范围之内,是根据全国的评估数据,97.5%的人吃了最多的、到最高线的,这群人也没有达到1%的水平,真正超过1%水平的人比例是0.81%,也就是不到1%的人摄入反式脂肪酸。大城市摄入的高一些,像北京、广州,也就是平均每人每天大约是0.5g左右。 [ 11:31:48]
从我们食物结构来讲,最主要是来自于植物油,像胡教授讲的,植物油精炼的过程中经过高温有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变成了反式脂肪酸。我们吃的乳制品差不多是达到18%到20%左右,还有一部分牛羊肉,这三部分达到74%的水平。比较高的是哪些呢?人造黄油,蛋糕和牛角面包,这样对反式脂肪酸摄入比较高,总的没有那么多,还没有对我们构成威胁。像前面谈的很多,我们就是应该认识到危害物无处不在,我们任何食品中多多少少都含有一些对健康不利的物质,但是只要这个物质是控制在不对健康损害这样的水平,我们就可以放心的食用。比如我们的食品当中多多少少都会含有重金属、含有危害物质,但是这种危害物质只要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我们控制的标准之内就是安全的。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我们说深海鱼可以提供DHA、EPA,像金枪鱼卖的很贵,但是它也含有重金属,只要是我们控制在标准之内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危害。 [ 11:35:21]
谢谢杨晓光教授。关于反式脂肪酸刚才杨教授做了一个科普,由于刚才媒体朋友提问比较活跃,我们直接进入到媒体提问的环节。 [ 11:35:33]
杨晓光教授您好,想问一个大家平时比较关注的一个实际问题,现在食品工业生产的食品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多,在超市里可以看到的食品也非常多。比如说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还有一些打着广告说纯天然、无添加的食品。大家可能关心的是这类食品真的比一般的食品更安全或者说更有营养吗?我想让您从营养和安全的角度给大家讲解一下。 [ 11:36:45]
从营养的角度实际是没有差别的,有机食品大家都知道定义,就是按照传统的这样一个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对农药、环境的情况都有一定的界定。我们都用原始的方法生产,可能得不到像现在想吃鸡肉就能吃到,想吃牛肉就能吃到,可能就回到以前,只能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一顿这样的食品。当然社会有不同的需求,我们的需求可能更高,我喜欢有机食品,这样生产出来的可能自己认为更信得过,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但是从大的环境来讲,我们不能养活全世界这么多的人。 [ 11:39:18]
绿色食品是有一定的认证,所有的食品农药都是按照符合规定来使用的,应该说我们所有的食品生产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小的农户和大的市场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生产者都能按照规范使用农药、兽药,应该说可以保证食品安全。从安全的角度,营养的角度是没有差别的。但是有的人追求更高的或者认为是更安全的,有自己的选择。 [ 11:40:43]
我再问一个问题,这几年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大家也比较关注,您能不能简单的给大家讲解一下。 [ 11:40:58]
我感觉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转基因是一个中性技术,中性技术无好无坏。简单的说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好人拿来做好事,二是坏人拿来做坏事,也可能是好人好心做了坏事。正因为如此,我们有严格的审批制度来防止坏人来做坏事,好人好心做坏事。 [ 11:41:38]
目前来讲,应该有这样的定论,就是已经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各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权威机构,包括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FDA都认为是安全的。这一个新的技术,我们有这么严格的制度,我们有这么多科学技术的手段,应该能够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 [ 11:42:35]
谢谢杨晓光接受。在食品工业化的时代我们不能阻止创新,只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管是有机食品还是转基因食品,我们需要相关部门和国家层面介入,提早在产业链进行监管,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安全。 [ 11:43:11]
我们进入到下一个事件。目前,媒体报道了两则食品中铝残留问题的新闻。一是媒体引述广州市质监局公布了该市2014年食品生产领域日常抽查结果。抽查结果显示,广州极润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仟润牌红薯仟润粉丝被检出44.1mg/kg的致癌物铝。二是新京报记者从街边早点摊及连锁店购买了10根油条样品送检。结果显示,10根油条中,两根来自肯德基和嘉禾一品的油条是合格的,其他的八根来自路边的油条是不合格的,为什么国家要限制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接下来关于这个问题有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先生为大家介绍。 [ 11:43:58]
首先从这个案例里我们应该能看到第一点,从正规的市场、正规的超市、正规的渠道购买的食品更安全,可能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一句废话,但实际上这句废话也是消费者自己保护免受食品安全问题侵害的最有效的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就像刚才有位记者在提问,我们国家的食品到底好不好,我其实经常跟媒体打交道,尤其是跑食品口的媒体,我看台下有很多我认识的。我相信大家有一个同感,现在想做食品安全的报道越来越难,因为问题太少了,找不到问题,只有地方的小报炒作一些很细枝末节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政府在监管的过程当中已经绝大多数都消灭掉了。所以凡是受到了政府监管的这些正规渠道、正规的市场、正规的餐馆,他们的食品相对是安全的。 [ 11:45:27]
回到铝,为什么改标准?铝到底有多大的危害?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消费者因为吃含铝添加剂的食品造成他的健康问题或者是生病。放大一点讲,我们也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消费者因为吃任何一个食品加工的正常的食品吃出毛病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调标准,因为食品添加剂是加工工艺放进去的,这是一个完全可控的行为,而不像环境污染,添加剂说不加了真的可以不加,所以我们对于添加剂的安全的管理,哪怕有一丁点的疑虑就可以对它进行严格的控制。 [ 11:46:10]
很多消费者怀疑说,铝添加剂会不会导致我们老年痴呆等等问题,我们国家有一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他们确定了把铝作为一个重点的项目,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摄入铝的量确实有一部分人是超过了国际权威组织给出的一个推荐值。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控制。但是这个推荐值代表着什么意义呢?这就说到添加剂的标准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前面说从来没有人吃出过问题,因为我们添加剂的限量标准留下足够大的安全边界,包括了很多媒体喜欢用的长期、大量,这个长期、大量是你终生每天都吃,而且是吃到最大的量都不会有问题,所以这个安全边界非常大。很遗憾的是我们留的安全边界本来是保护消费者的。 [ 11:48:29]
从监管层来讲,从科学家来讲,我们需要做的是从标准上、法规上来确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只要在这个线上按标准使用就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任何的健康的问题,或者是带来健康的隐忧,这就是我们现在调整添加剂标准的原因。今天我不会讲特别多的细节,下周一16号我们中心专门有一个开放日活动,专门讲解我们为什么要改这个标准,评估是怎么做的,评估的过程和评估的结果。欢迎在座的各位媒体去我们那边参加开放日。谢谢。 [ 11:49:34]
我觉得这个植入广告非常应景,也非常的及时,所以有的时候通过一个一个这样开放日的活动,让我们了解生活当中、科普当中缺失的一些小的常识。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的时间。 [ 11:50:15]
我是央广经济之声的记者,可能跟食品安全科技不直接相关,我觉得现在的食品安全为什么越来越重要,因为大家越来越惜命,社会越来越好,媒体也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确实管起来越来越难,因为食品行业确实比较复杂,门类太多,产品也太多了,品牌也太多,企业也太多。从食品安全监管的角度来看,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是这个行业集中度更高一些,门槛更高一些好,还是让它更加具有竞争性,企业更多一点、更分散一点好呢?想请教一下各位专家学者。先请胡小松教授说。 [ 11:50:54]
我们越来越重视营养,越来越重视安全,我还没有看到越来越重视运动,当然有一部分人重视。是不是问题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呢?可能这个逻辑不一定通。我们越来越重视,媒体自然会越来越多的报道,政府也知道,老百姓越来越重视这样一件事情。并不等于这个事情问题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这个问题还得理一理。 [ 11:51:50]
第二是监管,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给一个数,以法国为例,法国是世界上第三位的食品工业大国。它85%以上是中小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充满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食品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但不能形成寡头,否则就没办法竞争,更会阻碍发展。可能目前中国的状况,举几个数字,饮料行业、乳制品行业、罐头行业、方便食品行业、速冻食品行业,大约排位前十家的企业,基本上大概占到市场的60%-70%,剩下几千家、几百家占30%-40%,大概是这样。这样的一个结构还是非常不错的。 [ 11:52:36]
第三是整体上我们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现在包括一个小饭馆你进去看,对于食品安全这些企业家们和经营者们基本上是惊弓之鸟。我想说的意思,第一是要相信我们这个社会的诚信,相互之间人与人的信任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实在不信的就到密云延庆去种一块地,我有这样的朋友,我就说你还得拉根管子到喜马拉雅山,天天带着一根管子呼吸,你那几百亩地根本不够种,所以还是要相信现代文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当中精神领域的碰撞。我经常给学生讲的一句话,墓地并不可怕,但是关了灯,风嗖嗖的,没有月亮,刚刚讲完一个恐怖故事,一个小姑娘在里面走,越走越害怕,就觉得后面到处都是鬼要来找她,突然把灯打开,会发现这个就不可怕,这个灯就是中国科协正在做的科普活动。谢谢。 [ 11:53:56]
谢谢。刚刚经济之声这位前辈,他提的问题是非常高深的经济学问题,如何通过市场这种调节手段增加我们食品安全。 [ 11:54:45]
进行最后的一个案例。在信息社会当中,媒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并且影响受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判断,比如从互联网监测来看,有关铝问题的报道被媒体转载之后,网民的留言和评论较多,主要夸大了对铝残留的恐惧,这可能与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使用&致癌物铝&等字眼有关,媒体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认知,包括传播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请著名评论员王志安老师给大家解读。 [ 11:55:21]
其实这个案例不如人民网报道地沟油的案例经典。因为人民网报道地沟油的案例很快就被证明是一个虚假新闻,当时这个记者特别着急,估计也是想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负责任,看到所谓地沟油被拉进企业之后,就认为这个东西重新进入到食品环节。但是这个报道曝光之后,金龙鱼企业很快就辟谣,后来人民网也就这个事情道歉,实际上这个事情也是一个教训,我们记者在调查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取证过程不严谨。 [ 11:57:02]
我作为一线记者,这些年也经常参与食品问题的报道,我也有几个自己的感觉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很多参与食品报道的非食品专业的记者经常容易缺少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就导致对一些判断出了问题。比如我经常会说其实今天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食品安全现状最好的时代。我的很多朋友跟我讲,怀孕了要到香港买奶粉,我说真的不用,中国国内现在的国产奶粉的质量其实跟国外的奶粉没有本质区别,你费那么大劲把香港人民搞得不胜其扰,人家都害怕大陆人去了,其实你就买国产的蒙牛和伊利是没有问题的,他不相信。还有我的同学和同事出去吃饭的时候跟老板说不能放味精,老板说我给你放蘑菇精,这个时候我就经常多事儿,我说其实蘑菇精和味精的成份是一样的。我们很多媒体从业人员缺少对食品方面的基本知识,导致我们有的时候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并把这些错误判断传递给了消费者。这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也加重了我们公众对食品行业基本现状的判断,比如说有人经常问我,现在这个社会上什么食品最安全,我经常会告诉他,转基因食品最安全,因为转基因食品农药打得少。 [ 12:00:23]
大家一提转基因的食品问题就谈虎色变,总觉得这个东西虫子都不吃,人吃了肯定不好。其实关于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大致上只要具备中学生物方面的常识,花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搞清楚,我非常奇怪,我们的很多媒体同行在面对这样的报道时候,面对这样事件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采用一种打酱油的心态,宁可信其有,而不愿意信其无。导致我们现在的公众与科学家常常存在一种尖锐的对立。一方面科学家宣传转基因食品是非常安全的,我们的很多媒体工作者说那怎么证明呢?而且他们会有一种理论,说有人说有危害,有人说没危害,这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要讲平衡,所以我们报道的时候要把两种声音都报道出来,把转基因食品有危害和没有危害的都在同一个节目表现出来。我经常问我的同事,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鬼,有人说有鬼,你报道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两种观点都表达出来呢?因为在我们的认知里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鬼已经变成一种常识,我们不会把这样一种认知当做有价值的观点呈现出来,其实在涉及到转基因的问题上,我们大多数媒体人还没有把一些科学常识变成自己的常识。这一点任重道远。 [ 12:03:23]
第二,其实我们的媒体在很多关于食品报道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夸大了危害性。食品安全问题有没有?是有的,但是它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是需要通过准确科学的判断,尤其是媒体在传播的时候,不能肆意夸大这种危害,制造公众的恐慌。我们媒体有责任、有义务把食品安全危害真正的风险程度告诉大家,而不要夸大。 [ 12:05:07]
第三,我们媒体还容易犯的错误是盯住大企业,凡是大企业出了事以后,会拼命的报道,不管这个事情有多大有多小,因为我们总觉得抓住大企业的新闻有轰动性,抓小企业没意思。事实上中国食品安全最严重的领域我一直认为不是大企业,而是小企业,是那些作坊企业。当然我们知道人生本身也是追求乐趣和风险过程当中的平衡,尽管有的时候不太安全,我为了那一口还是愿意吃一下。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大企业生产出来工业化的食品,有国家标准,有监控体系,但是我们一些作坊企业缺少这个环节,比如说豆腐,大量的豆腐基本是作坊企业生产的,用的食品添加剂是不是安全?没有人知道。比如说自己家里腌制的腊肉,这个标准是不是超标?我们不知道。相对来说蒙牛、伊利生产出来的牛奶其实食品标准是经过那么多专家学者在一起共同制定的,有一整套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的观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讲,信任大企业比信任小企业要更理性,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人是相反的,总认为我们妈妈做的食品要比工厂要安全,我们舌尖上的中国卖的食品更好吃,更安全,其实那是错的。谢谢大家。 [ 12:07:39]
作为一个媒体人,王老师对记者提出一个新的要求,也做了一个自我式的批评,现在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大家手机随便一点,微博随便一转很多信息就出去了,信息的鉴别非常关键,需要我们相关部门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准则,进行非常及时的科普,让大家及时了解这些常识。 [ 12:16:33]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最后一个问题留给媒体的朋友们。 [ 12:17:36]
我以一个家庭主妇的身份来提问,因为在座的这么多专家,刚才说的油,我有一点搞不清楚反式脂肪酸,植物油里有,动物油里有吗?这两个油,哪一种油里的反式脂肪酸会少一些?第二个问题,讲到地沟油,怎么从源头上监管,专家有什么好的建议?谢谢。 [ 12:18:47]
我先回答一下反式脂肪酸,动物油主要是牛油和羊油里肯定会有,为什么有呢?牛胃里的微生物把本来食物中的脂肪转变成反式脂肪,所以吃进去之后才有反式脂肪,一般说来植物油里有是因为在精炼的过程当中需要高温,比如说脱色、脱臭,温度超过了一定的温度之后,使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变成了反式脂肪酸,但是这个含量在2007年以后无论是对于植物油还是加工食品,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都远远低于我们标准上所限定的标准,应该是安全的。 [ 12:20:27]
现在的地沟油都是统一的来收,有规定的部门来处理。越来越多的走进了生物柴油,是变废为宝,而且是生物柴油作为能源的一个替代物。其实这项技术在国家&十五&攻关就完成了。一句话,管得会越来越严,另一句话是不要太紧张,对我们远远达不到危害。 [ 12:22:33]
我以前说过这么一句话,食品安全问题对我们中国消费者心理健康造成的伤害不亚于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在传播的过程当中有的被放大,我们没有吃出病来可能会吓出病来,包括地沟油的问题。 [ 12:23:36]
不是不亚于,是远远小于,原话是对身体的伤害远远小于对我们公众心灵的伤害。 [ 12:23:58]
三年以前我谈过地沟油的问题,很多网友不同意。还是那两句话,第一地沟油的名字不科学,我说地沟里根本没有油,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变成&孙院士说的根本没有地沟油&。罪过就大了。第二个问题,到底有多少地沟油。十年以前100万吨,三年以前我听到的数字是300万吨,去年我听到的数字大家可以上网查750-1500万吨。中国到底有多少地沟油?这个数字我相信没有一个部门、没有一个人会有一个统计数字,但是有一个数字是能统计出来的,中国每年有多少食用油?为了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油脂方面的专家,我说你跟我讲,中国到底有多少食用油?最多有多少?他说中国最多的时候一年也就是2800万吨食用油,我们有的专家说能回收到1500万吨地沟油,大家觉得可信吗?这个数字来讲,我觉得夸大了。包括专家说每年有350万吨回到餐桌上去,350万吨回到餐桌是什么概念?13亿人口每人大约平均5斤。我说每年300万吨地沟油回餐桌不可能,但是媒体朋友转的时候就变成&孙院士说地沟油回餐桌根本不可能&,300万吨就没了,这个罪过就更大了。但是我觉得非常幸运的是过了这么几年以后,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认识,包括去年陈院士他讲的话比我讲的话更科学,说没有科学依据,每年350万吨地沟油回到餐桌没有科学依据,确实是没有科学依据。包括大家比较关心的一开始&益海嘉里&地沟油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是特别的关注,最后来讲,证明确实这个是化学工业公司做肥皂的,这是地沟油需要去的地方,做肥皂也好,做生物柴油也好,所谓的地沟油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或者几十年来讲都是这么做的。在计划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以前是学日用化工的,我们国家的肥皂不光用回收的油,我们还用好油去做,现在我们有了液体洗涤剂,有了洗衣粉,替代了一部分肥皂。以前我们用肥皂,因为那期间城里人每个月只用半斤油,农村一个月连半斤油都用不上,但是我们要用肥皂、香皂。到现在我们的肥皂、香皂也是可以用来食用的油来做的,这是生活必需品。关于地沟油的问题来讲,我们关注这个问题,相信我们国家现在对地沟油的打击力度是非常大的。上次有一个判决是判死刑了,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对违法乱纪的人起到非常重要的震慑作用。 [ 12:34:44]
地沟油的问题,现在是由公安部管,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其他的问题是由卫生部来管。地沟油是以投毒罪按刑法来判。 [ 12:35:13]
非常感谢五位专家刚才精彩的解读,相信各位媒体朋友们也从中了解到你们想要的东西。刚才活动开始时我们进行了一个调查,我们现在揭晓答案。 [ 12:37:08]
请看大屏幕。第一个问题,答案是B。准确是82%,很高。第二个问题正确答案是A,正确率是71%。看来大家对于食品安全的常识有更多的人是了解的,这一点让我们非常的感动,也为我们未来的食品安全的科普工作增加了信心。活动的结尾,引用孙宝国院士刚才说的一句话,其实我们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大家心理的伤害远远大于对身体的伤害,过去像毒奶粉、地沟油的问题对于大家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在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我们正在不断地建设当中,不断地找回当中,相信我们相关的监督条款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会做得越来越好,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在宣传报道的过程当中也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 [ 12:39:36]
非常感谢各位今天的参与,也非常感谢今天的五位专家和在场的领导。我们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12:39:54]
--------- 中国科协重要活动推荐 ---------
------------- 基层科协 -------------
------------ 区内网站 ------------
宁夏党建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沟油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