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十一般安庆百姓互联网如何投资

理财从富人的专属回归到平民百姓手中
中华网财经
互联网金融兴起,对于传统理财模式而言是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对于人们传统的理财观念而言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一种颠覆。说它是一场对于传统理财模式的革命,是在于传统理财的少不了一个环节就是银行,当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面前说银行也是弱势群体的时候,引来总理的哈哈一笑,笑声背后折射出的是银行亿万资金在握的独家话语权,更影射出的是十多亿普通老百姓在银行面前的极端弱势。好在, 互联网理财金融时代来临,随着储钱罐等为代表的P2P企业强势崛起,人们在银行之外有了别的选择。互联网理财优势何在?投资门槛低,这并不是与银行动则上万对比得出的相对答案。1分钟即可免费注册,注册即赠送红包,投资50元即可加入储钱罐()的项目,这是储钱罐给出的答案。鉴于此点,理财从财富人群的专属回归到平民百姓手中。互联网理财并不高端,只是借此用科技手段将原本人人都可享有的权利还给了人人。方式灵活,可选项目丰富。相比于传统行业的尾大难掉,互联网理财还有一个优势就在于理财方式灵活。在储钱罐自五月以来就为投资人提供了诸如中国移动供应商贷款、贸易商公司采购借款、绝味食品万店贷融资等优势项目。同样的在投资周期上相比银行的少则一年多则几年的漫长时间,储钱罐提供了大多为以月为单位的理财产品。收益普遍高。相比银行4%左右的投资收益,互联网理财产品目前普遍的10%左右的收益完爆了传统理财。以目前互联网理财的行业代表陆金所为例,虽然因为优势项目在前期已经集中推送,投资平均收益已回落到8%左右,但依旧遥遥领先于传统理财。而同处P2P行业第一集团的储钱罐目前给出的平均年化收益则仍有11%左右。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理财、P2P&&剥去华丽外衣,培育它、促进它发展的正是社会大众对于理财的刚需。
编辑:nf07 来源:央行释放7万亿 如何影响老百姓的理财生活?_消费生活_互联网金融_全景网
央行释放7万亿 如何影响老百姓的理财生活?
&& 这个周末,一个被称为核弹级的消息在网络流传。10月10日,央妈低调释放的一则信息,因其想象空间巨大,可释放的能量比核弹还猛烈,以至于有市场人士惊呼:“忘掉降息吧,央行已拔出倚天屠龙剑!” 、“央行释放七万亿,中国式量化宽松到来!”
  消息称: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
  央行“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新政,市场反应特别的热烈,一把火烧着了昨天的股市,三大股指全线暴,沪指涨逾100点突破3300。
  有人认为,这个政策将释放7万亿的资金。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说白了就是,银行可用已经放出去的贷款,到央行做一次抵押,找央行借一笔新钱。
  从货币政策角度观察,这种“再贷款”无疑增加了基础货币,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放大,形成更高的广义货币,其效果等同于降准。如果再贷款利率比较低,又带来接近于降息的效果。所以这个政策的目的和降息、降准一样,刺激经济,利好股市。
  更简单通俗的说,这是央行做了个工具,可以制造通胀,导致人民币贬值。所以,总体来说,我们应该多从银行借钱出来,才能最大程度的分享央行发钱的“福利”。
  央行释放7万亿&对我们投资理财有什么影响
  一、利好股市、利好楼市
  逻辑跟降息降准一样,市场上水多了,就爱往股市、楼市里流。
  至于说对银行股有多大利好,&则有三点:1、是个利好。2、利好有多大,全看央行如何拿捏,就是说,还要看。3、但至少,它让那些担心银行坏账的人变得挺可笑:呵呵,你以为国之大行是你们几个合伙凑钱弄出来的放贷公司呢,没看见央行正在那里晃钞票吗?
  二、P2P、银行理财产品等等的收益率还得降
  当市场上钱少时,用钱的成本上升,你买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会上升。那反过来,央行放水,市场上的钱多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会下降。
  看看P2P、银行理财、还有其他像货基、保险啥的,收益都在逐步的下降。所以,想买理财产品的话,优先选收益率高、期限1年以上的长期产品比较好,尽量不买期限短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生活消费将更加活跃,多跟银行借钱。
  放水,意味着利息在不断减少,聪明人应该把存在银行的钱更多的拿去投资、拿去消费,尽全力的跟银行借钱,用有限的资源调动尽可能多的现金。
  这就是最好的分享放水收益的办法了…
  不过呢,咱们也不用太担心什么大放水大通胀、资产迅速贬值,“七万亿QE”也只是一种夸张,远远到不了这种地步。
   是中国式QE的开始吗?
  这么理解的人,除了金融没学好,应该英文也没学好。所谓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是一种新型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QE会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降低市场利率,从而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支撑。
  美联储是QE的始祖,其做法是央行主动、直接购买商业银行表内的次贷资产、缓释银行有毒资产压力。而我们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主动,以信贷资产向央行质押,获取资金。两者在方向、因果关系上截然相反。除非哪天我们的央行直接购买商行的债券,或者购买地方政府债券,那才是中国“QE”的开始。
  简而言之,这东东只让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篮子里多了一个类似PSL的工具,商业银行则多了一项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选择权。与增加货币供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或许有一线关系,但确定没有很毛线的关系。
  能优化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吗?
  绝对不能。
  对商业银行而言,可供质押的信贷资产是优质资产而非不良贷款,此举与解决银行坏账问题完全没有关系。 除非央行直接购买商业银行的有毒信贷资产,否则央行的这种撩拨行为对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只是隔靴搔痒。
  但问题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的惜贷情绪,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实质性下降是必要前提。唯有如此,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才有望获得实质提升,才更有动力向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放贷款。
  所以,最多能帮助盘活信贷资产,没法优化。优化的根本,还是经济形势不错,借钱的人有钱还。
  7万亿这个数字让人很自然想到08年后的4万亿大刺激计划。该计划至今影响甚深。
  央行放水,自然首先利好股市楼市。今日市场也给予了足够配合,上证指数最高时上涨4.25%。
  但我们看到,对于这个政策,诸多公号的解读完全是标题党路数,夸大其辞,耸人听闻。这个政策的真实信号究竟是什么?
  先来看看央行的ご耄⒊疲喝嗣褚性谇捌谏蕉⒐愣剐糯什恃涸俅钍缘阈纬煽筛粗凭榈幕∩希龆ㄔ谏虾!⑻旖颉⒘赡⒔铡⒑薄⑺拇ā⑸挛鳌⒈本⒅厍斓 9省(市)推广试点。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是什么鬼?之前大家听都没说过!想必又是类似“逆回购RR、短期流动性调节 SLO、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 PSL等”让人看不懂的非常规名目,小动作而已。
  但是,有人却因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几个字而吓出了一身冷汗。里面有几个意思呢?就是说,以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抵押品是国债、央行票据、高等级信用债等,如果合格的抵押品不足,商业银行就没办法从央行获得更多贷款,市场流动性会减少;这个新政策出来后,商业银行凭借地方政府或企业的信贷证明,就可以作为抵押品,从央行获得新贷款。
  举例说,商业银行借贷给企业一百万,企业目前还不上,商业银行钱袋收紧,想要从央行获得资金注入,它可以将企业的债务作为抵押品,央行同意后便开动印钞机,再借给商业银行几十万。
  从货币政策角度观察,这种“再贷款”无疑增加了基础货币,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放大,形成更高的广义货币( M2),其效果等同于降准。如果再贷款利率比较低,又带来接近于降息的效果。
  央行由此在降准降息的传统工具盒之外,开辟了另一条增加流动性的新渠道。但是,市场上此后却出现了诸如“中国式量化宽松到来了”、“类似 08年的温式刺激卷土重来”等声音,这些判断缺乏事实根据,在语不惊人死不惊的道路上狂奔到底。
   这些人对央行举措的误读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印钱,再印钱。中国如果搞量宽,当量会非常大。中国光需要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务就在十万亿以上,还有银行系统和影子银行的房地产相关债务也有数十万亿,由此推算,一旦中国搞量化宽松,规模至少在 10万亿以上。相比之下,2008年的 4万亿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2.人民币马上贬值2%。多7万亿,按比例货币马上贬值2%。二千万马上少了一辆宝马。央行此次变相 QE,是为了借商业银行之手购买地方政府债,这是一次拯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行动。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因此这场投放基础货币的大规模印钞,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加大。
  3.大刺激重出江湖。三季度GDP数据即将公布,一定会跌破 7%,四季度不能再差了!这将倒逼中央出招, 类似08 年的温式刺激卷土重来。用新一轮货币大放水来延缓 “房地产+ 地方债+企业破产 ”危机,是不得以而为之的 “托底” 之举。
  真实情况如何?
  根据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测算,试点范围推广到11个省区,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保守估计投放规模不会超过230亿元。
  格隆汇刊发署名青朴山的文章,我们认为较为中肯,对央行举动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了解答,摘要如下:
  是放水吗?
  这么理解,对,也不对。
  从形式上看,央行发放再贷款,这是金融教科书上经典的放水行为,所以理解成放水,我是没办法反驳你的。
  但请注意三点: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只是央行提供给商行的一个权力。该行为的发起方,或者说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非央行。商业银行如果不去行使这个权力,央行一厢情愿放水是放不出来的。
  在对经济一致预期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可供银行信贷投放的优质项目极端不足,商业银行惜贷严重。目前的情况是商业银行根本不愿贷款,而不是没钱可贷。这种情况下,银行把存量信贷资产质押给央行、释放额度再进行信贷投放的动力有多大? 2014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在山东和广东试点,至2014年底,山东发放了9单、广东只发放3单。
  央行在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方面,一样有额度控制,在已经试点的山东、广东的额度都不高。而且,并非所有的企业贷款都可作为质押品,例如房地产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银行贷款,是不能拿去央行抵押的。
  所以,这个东东形式上完全符合放水的金融特征,但,它真的、真的不是放水,更不可能有梦呓般的7万亿。
   是中国式QE的开始吗?
  这么理解的人,除了金融没学好,应该英文也没学好。所谓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是一种新型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QE会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降低市场利率,从而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支撑。
  美联储是QE的始祖,其做法是央行主动、直接购买商业银行表内的次贷资产、缓释银行有毒资产压力。而我们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主动,以信贷资产向央行质押,获取资金。两者在方向、因果关系上截然相反。除非哪天我们的央行直接购买商行的债券,或者购买地方政府债券,那才是中国“QE”的开始。
  简而言之,这东东只让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篮子里多了一个类似PSL的工具,商业银行则多了一项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选择权。与增加货币供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或许有一线关系,但确定没有很毛线的关系。
  能优化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吗?
  绝对不能。
  对商业银行而言,可供质押的信贷资产是优质资产而非不良贷款,此举与解决银行坏账问题完全没有关系。 除非央行直接购买商业银行的有毒信贷资产,否则央行的这种撩拨行为对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只是隔靴搔痒。
  但问题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的惜贷情绪,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实质性下降是必要前提。唯有如此,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才有望获得实质提升,才更有动力向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放贷款。
  所以,最多能帮助盘活信贷资产,没法优化。优化的根本,还是经济形势不错,借钱的人有钱还。
  对实体经济就没帮助?
  当然还是有的。在银行惜贷严重,一批企业还贷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这个东东至少能起到变相展期的作用。至于央行官方说的引导商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用呵呵回答比较精准。
  能替代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投放功能,替代降准降息?
  这个说法多少有点靠谱,但也不尽然,尤其后半部分。
  从货币创造机制来看,再贷款的确能填补基础货币缺口,但由于再贷款不能直接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其对M2的扩张作用是会明显弱于外汇占款的。
  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时,首先商业银行收到外币现钞(汇),使得银行存款扩张;随后,商业银行与央行进行结售汇,央行的国外资产和备付金账户(超额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的外币资产减少,而存放央行准备金增加。
  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则是另一回事:央行资产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增加,负债端备付金账户增加;商业银行资产端的存放央行准备金增加,同时负债端的“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但“吸收存款”科目没有变动。
  因此,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首先带来的就是商业银行存款的增加,即广义货币M2的增加,接下来通过商业银行与央行结售汇使得基础货币增加;而再贷款能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却无法直接扩张M2。
  所以,在外占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实现宽松的最根本办法除了直接买债,剩下最有效的还是降准降息,甚至要干脆利落,加速降准,一次性降息,而不是婆婆妈妈,羞羞答答。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理财干货!2015年百姓互联网理财攻略汇总
  2015年的央妈估计是世界上最纠结的央行
  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美元开始悄悄外流(2015年一季度结售汇逆差),人民币遭遇贬值风险,而另一方面,国内货币流动性迟迟难以得到释放,事实上,多次的降息降准对经济的刺激越来越小,资本市场犹如一只肥硕的大胖子,不断放水的货币越来越难以支撑日益下滑的GDP增长率。
  从去年11月起,央妈已经三次降息,两次降准,贷款利率是十年来最低水平,大量的热钱流入资本市场,本月初银监会又放出消息,未来银行存贷比也将取消,也就是说未来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七十五这条规定将取消,据估计将有数万亿的信贷资金将流入市场。
  当热钱大量出现时就会产生聚集效应,巨额的财富机会伴随的是恐怖的财富风险。过去十年,房地产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没错,房地产不是消费品)吸引了天量的资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同时也成为了巨额人民币的蓄水池,老百姓们揣着几代人的积蓄如同羔羊一般被赶入羊圈。
  2014年开始当房地产应为过快发展而停滞不前时,股票开始抬头,一波惊人的疯牛又吸引了大量的热钱前仆后继的投入。股市的上涨可谓一箭数雕,首先吸引了天量资金进入,有效抵御了人民币超发导致的贬值风险;同时上涨的股市既可以吸引外资进入,又防止了资本外逃,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需要慢牛而非疯牛;第三,养老金的积极入市,有效的弥补了亏空,圈钱效应明显。
  因此,在股市超高的市盈率背后,也应该到注意不论是股市,还是楼市作为虚拟经济的一部分,如果过于发达,必然抽血实体经济,产生大量泡沫。因此,一旦长牛股市失去其利用价值,踩踏事件必然发生,而往往消息闭塞的普通散户则会变成了这场财富再分配最大的失去者。
  所以说,2015百姓好忙。既要防止财富缩水,又要降低理财风险
  不管是降息降准,还是增加信贷资金,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于个人理财产品势必会带来影响。
  余额宝们的收益率会进一步下降,未来跌破百分之四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货币基金作为作为最稳妥的理财方式依然被普通百姓广泛接受,建议占到个人资产的40%左右。
  随着疯牛的结束,股票市场进入慢牛阶段,普通投资者(投机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分析。建议股票所占的比例不要超过理财总额的20%。
  此外,作为中央主推的互联网金融代表P2P理财产品,可作为股票获利盘的避风港之一,建议配资比率40%左右,依据个人理财观念而定。未来的一段时间,由于资金的入场效应,网贷P2P的收益也将逐步回归理性,同时P2P网贷的利率下降也将给还款人减轻压力,降低违约风险。与货基相比P2P网贷收益依然具有很大的优势。
  P2P网贷行业属于高速发展的一个新兴行业,尽管目前行业存在的平台已经超过3千家,但未来看这一数字至少会超过5万家,行业竞争激烈,导致能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要么是“富二代”,有强大的背景机构支撑,要么就是有优质安全业务来源的细分垂直业务企业,有强大的核心企业竞争力作为支撑。
  比如依托平安集团的陆金所算是P2P领域的“富二代”之一,尽管理财收益偏低一直饱受诟病,但是在风险性方面因为有平安背景做信用背书,可以算作网贷行业的标杆平台了,深受偏爱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型投资人群喜欢。
  而另一家P2P网贷平台“电网贷”,则是在业界以业务优质安全著称的电网供应链金融垂直平台,所做的业务的几乎都是电网国企和股交所挂牌优质企业项目。在整个P2P行业严重缺乏优质项目的背景下,电网贷受到众多投资人围抢就可以理解,新标几乎都是上线就被秒抢。
  此外,有读者咨询楼市是否还有投资机会,在此笔者表示从不做楼市预测。楼市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身有着流动性差体量大的缺点,在中国自有住房率以高达80%的情况下(西方国家通常为30%-60%),只能说刚需请随意,投资需谨慎。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58和赶集十年对抗一朝合并 互联网企业强强抱团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作者:朱筠
4月17日, 58同城和赶集网宣布合并。58同城战略入股赶集网,根据与赶集网股东达成的最终协议,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在资本层面,双方未来将共同成立58赶集有限公司。新公司将采取双品牌战略,赶集网与58同城保持独立运营,58同城CEO姚劲波和赶集网CEO杨浩涌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并同时担任联席董事长。
第三方数据显示,2014年平台类移动生活App累计用户市场份额中,58同城占40.6%,排名第一;赶集生活以33.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百姓网以16.3%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此前的今年2月14日,国内两家最大的打车App公司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的合并案。日,当时位居国内视频领域前两位的优酷和土豆合并方案获得双方股东大会批准通过,优酷土豆集团正式成立。
从争抢互联网某个领域的通吃赢家到老大老二抱团,互联网企业的领军者正变得更为理性务实。
内因还是外因主导
曾经激烈交锋十年的对头58同城和赶集网,为何一朝化干戈为玉帛?
有人因为同为两家公司股东的华兴资本在此次交易中担任财务顾问而猜测,此次两家合并非因情投意合而是迫于资本方的压力。另有传闻称,老虎基金曾游说双方合并。
知名IT评论人洪波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内企业合并,资本方起主导作用的不多见。此次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以及之前滴滴和快的、优酷和土豆的合并等,都是企业的管理层在起决定性作用,因为首先管理层持有相当多的股份,其次合并需要得到双方各自的“大”股东们都同意,而非某个股东有意愿即可促成。
实际上,58同城在2013年10月在美国上市后,就有意收购赶集,还曾与赶集网的投资者会晤,但是赶集网一直的梦想也是独立上市。此后双方的竞争态势是:58同城虽已上市,但无法取得相对于赶集网的绝对市场优势。于是58同城再度向赶集网抛出橄榄枝,而且面对百度有意投资赶集网的竞争态势,最后给出了优惠的合并条件。赶集网也认可了合并优于独立上市,双方终于走到一起。
在双方合并后举行的发布会上,姚劲波说:“我们两家合并既节约了广告费和销售成本,也节约了机会成本,新业务的成功概率会变高。”杨浩涌则认为,我们打得太厉害的时候,这个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跟老姚看的东西都一样,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这是我们合并最最主要的原因。
当问到此次合并是否是某家投资机构撮合的结果时,杨浩涌回答道:“我觉得两家公司可以走到一起不但是创始人的意愿,肯定也是双方投资者共同支持的结果。我觉得这一次合并得到所有投资人的祝福,不只是一家。”
“基本上合并是我们在追求赶集网,从最开始有这个想法到现在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姚劲波说,“作为创始人,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更多的感情,最终我们还是理智战胜了感情,愿意走到一起。两边投资人也促使我们愿意谈合作。”
有意思的是,姚劲波对于现在的合作似乎早有预感,六年前就买下了叫做“”的域名。
外界之所以对强强合并感到惊讶,可能因为早期的互联网企业的领先者往往一直缠斗而非合并,例如门户网站中的搜狐和新浪。而此后,面对影视剧购买成本节节攀升压力的优酷和土豆、“比赛”烧钱却难分伯仲的滴滴和快的都选择合并降低成本。对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洪波认为是因为过去互联网领域前景未知且广大,企业家希望自己可以引领未来的世界。而随着前景的逐渐明朗,企业家们知道了各自所处领域的疆界,心态随之放松,更容易做出理性的选择。
1 1能否大于2
对于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后是否会“1 1&2”的问题,姚劲波很有信心地回答:“肯定是大于2,小于2、等于2,我们就不做了。”
可以印证这个观点的是,双方合并的消息传出后,58同城的股价上涨了30%。不过洪波认为,过去互联网企业合并的案例显示,1 1如果能等于2就已经很理想了。因为虽然合并后能减少成本,有精力开辟新业务,但新的竞争者也会不断出现,市场格局存在可变性。
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后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不用因相互防御而打消耗战,将主要精力投入开发新业务中。两家网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房产、招聘等业务存在高度重合,除了都看好某项业务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一方开展某个业务后,另一方为了防止被超越,也必须防御性地投资该业务,双方反而都无法集中精力开发自己擅长和看好的新业务。
正如一个企业如果要成功,需要在很多事情上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只要一个决策失误就会导致企业的失败一样,合并的企业需要面对很多挑战。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并购后70%都失败了,只有30%是成功的。
一方面,老大老二原有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等都需要磨合;另一方面,双方业务原有的重叠性并不一定能形成合力。这在优酷和土豆合并上表现得很明显。虽然优酷保住了在视频行业的领先地位,但原来是老二的土豆已经跌出了视频第一阵营;原来土豆的高管也在合并后的两年内悉数离职。
即使这样,洪波并不认为土豆选择与优酷合并是失误。在他看来,土豆恰恰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了有利的决定。
如果真要达到1 1大于2的理想效果,未来58同城和赶集网可能需要进行差异化经营。
首先是细分业务线的差异化。就像杨浩涌所说的,赶集网重点开拓蓝领招聘业务,58同城更多探索房产业务,“这些领域将来会出现价值几十亿元的业务”。
而更有魄力的可能是一家或者一名CEO主做统一大平台,另一家(名)致力于探索新的细分领域。合并后才过了三天,58同城就迫切地宣布,从O2O到家服务领域的单一服务品类提供商,转型为平台化一站式到家服务的整合者。
现在大热的O2O领域,大众点评、美团等都是不可小觑的企业,在某些细分领域和区域,激烈的争夺难以避免。
眼下“怎么样让两个团队及其两种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是我跟杨浩涌共同面对的挑战。” 姚劲波如是说。
滴滴和快的合并
日情人节当天,两家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出演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戏码。这次合并,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的合并案。新公司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尽管因为之前有传言流出而使合并显得不很突兀,但22天飞速完成的合并谈判还是非常令人惊奇。就在合并之前不久,两家公司刚刚分别获得超过7亿美元的“史上最大融资”。
关于合并原因被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烧钱终止论,意即滴滴和快的在之前的竞争中烧钱过甚,即使分别背靠腾讯和阿里巴巴两个“富爸爸”也还是不堪重负。二是联手做大,以便对付uber、神州租车、易到用车等竞争对手。
优酷和土豆合并
日,优酷和土豆公司共同宣布,优酷和土豆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日,优酷土豆合并方案获双方股东大会高票批准通过,优酷土豆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优酷CEO古永锵担任集团董事长兼CEO,称将坚持渐变不裁员原则进行磨合。土豆CEO王微将进入集团董事会担任董事,并参与重大决策。
对于优酷土豆集团业务架构调整,古永锵表示“有合有分,规模化、专业化是方向。需要规模化的合,如媒体合作、技术后台等;需要形成差异化的分,如品牌定位、自制内容、页面风格等”。
合并当年,土豆网首席运营官王祥芸7月离职,土豆网创始人王微8月离开。2014年1月,前土豆网首席战略官于洲离开优酷土豆,这意味着在优酷土豆合并之后,原土豆网高管团队全部离开。关键词:优酷 互联网企业 同城 Co-CEO 互联网领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投资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