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背后的关系真的清空所有海外地产项目了吗?

导读:王健林已经基本清仓了其海外的资产。5月23日早间,大连万达集团在其官网发布消息,公司已全部退出了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s Inc.(NYSE:AMC)董事会,仅保留少数股权,累计回笼资金14.76亿美元。根据AMC报告内容,在5月13日至5月18日期间,万达曾先后5次减持了AMC的股票,总计减持逾3044万股,售出价格在每股14美元-15美元之间,根据万达公布的数据,此次减持累计变现约6.5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万达在出售海外资产方面已套现约206.96亿元人民币。01退出AMC,十年投资收益1倍对于万达的退出,AMC在其官网发布声明,对万达过去近十年的陪伴表示感谢。AMC董事会主席兼CEO亚当-艾伦(Adam Aron)称,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万达一直是AMC最佳的股东,在其控股期间,AMC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影院运营商。亚当-艾伦称,“我对万达在公司建设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表示敬意,并对他们的明智建议和友谊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感激。”万达方面则表示,根据万达集团“聚焦国内”的发展战略,万达集团从2018年开始逐步退出AMC公司控股权,但万达在通告中强调,万达电影与AMC公司将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定期交流、培训,双方将在全球及中国大陆地区相互支持,互利共赢。而就在AMC今年3月份发布的2020年年报中,AMC曾表示,在公司2020年创纪录的亏损46亿美元之后,大连万达集团已经放弃了对该公司的控股权,持股和投票权已由原先的约40%降至9.8%,但万达集团在AMC仍有两个董事会席位,仍对公司的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彼时,AMC的首席执行官亚当-艾伦还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大连万达集团仍然是AMC的最大股东。万达和AMC的开始要追溯至2012年。2012年,王健林斥资26亿美元购买了全球最大连锁影院AMC100%的股权,这也是万达当年出海的第一笔收购,万达承诺并购后投入运营资金不超过5亿美元。得益于这笔并购,万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并购后,AMC短时间内扭亏、上市等表现也使得万达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投资收益翻番。在这31亿美元的投资中,包括7亿美元现金、19亿美元债务和5亿美元的设备改造费用。但按照万达方面的说法,万达在AMC的实际现金投资仅有7亿美元,债务仍归属AMC,5亿美元的设备改造费通过AMC上市募资之后已解决。根据此次回笼的14.76亿美元来计算,万达在AMC方面的投资收益超过了1倍。而在注资AMC之后,王健林开启了一轮又一轮在海外文化产业的收购。在2015年至2017年间,AMC曾先后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院线Carmike,并分别以12亿美元和9.3亿美元收购欧洲院线Odeon&UCI和Nordic Cinema Group。在经过这一系列的收购之后,AMC成为了全球最大影院,而万达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最大院线企业。今年以来,万达一直在降低其在AMC的股权。有分析人士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家连锁院线公司在疫情期间度日维艰,其实更大层面是万达主动收缩其海外投资战略,因为万达从AMC退出早从疫情前的2018年就开始了。02万达也要出去“闯世界”“想做首富,这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赚它一个亿。”说这句话的时候,王健林正值志得意满、春风得意的人生赛段。随后几个月公布的《福布斯》2016年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他以287亿美元的净资产,超越李嘉诚跻身亚洲首富。那一年,中国大陆净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达到创纪录的251位。2016年可以说是这个赛段的巅峰,就是在那一年,万达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名单。在2015年万达的工作报告里,王健林宣布,2016年是万达转型的关键年,到2016年底,万达将不再是房地产企业,而成为综合性企业。其中,转型年的关键标志之一,就是2016年万达集团海外收入占比力争达到20%。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万达集团海外投资总额已超过150亿美元,其中美国投资了100亿美元。“2012年万达并购AMC,我去美国时说了一句话,‘未来十年万达至少要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美国一家著名媒体报道时加了个标题:‘希望王先生兑现他的承诺’,意思是别忽悠美国人。现在才过去3年,我们在美投资额就超过100亿美元。我准备让记者再写一篇文章在美国发表:‘万达已提前兑现在美投资承诺’。”这是2016年初,王健林在2015年集团工作报告中说的话。这个项目,被视为万达迈向国际化的开始。“万达七八年前就提出国际化,但一直没敢走出这一步,直到2012年收购了美国的AMC院线。”他曾在2015年10月做客美国哈佛大学公开课时称。他曾不止一次在海外公开场合阐述过他的蓝图,除了哈佛,还有牛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闯闯。”那一年,不止万达一个大型房企宣布了国际化战略,准备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彼时的分析,大部分人把房企出海原因归结于2010年-2013年那轮国家针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国内大批声音喊着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海外融资成本低,市场又大,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财富阶层海外置业,仅就这一块市场,就有巨大潜力,不少企业高喊“到国外做中国人的生意”,信心满满。“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房企走出去,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当时国家从政策层面上来看,是持鼓励的态度。”聂梅生说,“尤其是金融方面。”2014年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万达、复星海外投资多个项目均是工行操作。其中一种方式是常用的融资方式-并购贷款。据透露,2014年6月万达收购马德里西班牙大厦项目就是借助了工行提供的并购贷款。该项目的收购金额为2.65亿欧元,加上增值税等,预计交易成本超过3亿欧元,最终通过万达地产及其子公司资本金出资和工行的并购贷款共同安排。“内保外贷”是当时被更普遍运用的方式。在预先获准的对外担保额度内,境内银行为境内公司的境外投资子公司提供对外担保,境内公司反担保境内银行,最后境外银行给境外子公司发放相应的贷款。有专家曾分析,如果以内保外贷的方式参与投资,在海外真实的融资成本是国内外的利差,再算上人民币的贬值,中国房地产企业在海外投资融资实际上已经是负利率状态,“以前不敢加杠杆,现在应该加杠杆。”“第一批出去的房地产企业,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头部,买买买为主,万达、万科、绿地、SOHO等房企巨头在全球多个国家的核心区域收购优质资产,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但是从2014年开始,房企出海的方式就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把中国模式复制到国外。”聂梅生说,这是后来很多企业遇到麻烦的开始。但在那几年的时间里,出海的大小房企们个个意气风发,并没有意识到海的另一边,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迎接他们的究竟是什么。通过机构发布的海外投资规模增速数据,可以从侧面感受到2013-2016这三年,整个市场的情绪。仲量联行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同比上涨25%,交易额突破50亿美元,刷新了2012年全年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2014年,16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46%。2015年,251亿美元,同比2014年高出近50%。2016年中国的海外商业和住宅房地产投资额达到33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3%。一路都是“新高”。03海外投资被叫停2017年2月,据路透社援引美国媒体The wrap的报道称,大连万达集团拟斥资10亿美元收购Dick Clark Productions,Inc.(简称DCP集团)全部股权的交易已经破裂。交易崩溃的原因是收购资金以及来自中国监管层的审批问题。万达是因为抢了国家的生意而受到限制吗?是原因之一,但是远远不止这一件事。让我们再回顾下万达的海外投资的全部项目。万达从13年开始在全球投资,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项,主要分布影视,文化,和地产项目:1、万达以10亿美元收购美国北欧院线项目,以及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卡麦克院线项目。2、3.2亿英镑收购英国游艇俱乐部。6.5亿美元收购美国铁人公司。入股马竞俱乐部。3、9亿美金建芝加哥第一高楼。20亿英镑在伦敦建城市综合体。30亿欧元在巴黎建设娱乐城。100亿美金在印度建设世界级产业园区。图中最高的建筑为封顶后的芝加哥万达大厦,是芝加哥市近10年内封顶的最高建筑。所有的投资项目,没有一项与核心科技技术有关。这显然,与我国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引进人才技术的方针背道而驰。实际上,万达走到今天,是有其自身根本原因的。王总在登顶中国首富之后,他儿子那段“谁也没我有钱。”的名言,老王只是没说出来而已。万达之后的动作,深刻体现了,老王小王想的并无分别。万达的轨迹在大搞城市综合体之后就开始跑偏,文旅、电影、电影院、体育产业、海外买楼……一句话,老王飘了,不知道自己擅长干什么了,觉得自己啥都能干,啥都能干好。随着城市综合体概念的慢慢消退,退潮的万达,被人发现没穿底裤。类似的事在很多中国企业上出现过,主业干的好好的,只要一扩张到主业之外,立刻惨败。转型成功的企业很少见。原因呢?人。老王这一代人,是实干家,是在商战的血雨腥风中摸爬滚打练出来的。现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很多手法、套路都是他们创造的,外人很难打进去。可其它行业也有的是能人,老王在房地产行业可以玩别人,到了其它行业,恐怕大概率被人玩。唯有借助引进的专业人才,才可以开拓新的领域。万达的人才引进,那就是一场悲剧,到今天万达最为人知的,除了老王,就是他儿子。万达自13年投资海外项目到被叫停,短短几年时间,海外投资高达2200亿。而万达在国内银行的贷款是多少呢?2000亿。这也就是,他在拿着中国银行的钱,去搞海外投资。然而,在2015年,王总在哈佛大学公开演讲承认,“海外投资是转移资产吗?是,但是关键是看他合法不合法。”王总说这个话对吗?也对。他的投资是合法的。但是,他是借的国家的钱,借的中国银行的钱,而你现在在帮着国外建设产业园区。那国家就要你还钱了。打个比方,一个人借了你的钱,去你竞争对手那投资项目,而不在你这投资发展,你会开心吗?而且,王总可不是一般的企业家。他是首富,是中国顶级企业家的代表之一啊,他在这公开表示海外投资是合法转移财产,那别的企业家怎么想?会起到什么样的效应,这样的事情,放到哪个国家,国家都不会坐视不管。
2020年11月27日 02:54--浏览 ·
--喜欢 ·
--评论站在时代的风口上,命运多少有点不被自己掌握。在中国首富有时候就像一个“魔咒”。成为首富,就意味着要成为焦点、就意味着可能要承受更多的压力与挫折、最重要的是成为首富和我们传统的“藏富”理念有点背道而驰。当然,有时候成为首富并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而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当个人站在疾驰的列车上,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时代的替换,直到新的风口的来到,新的首富的来到。被替换下来的人,也只能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有时候甚至都不如一个普通人。2012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马云和王健林站在了同一舞台上。当时,意气风发的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零售业的问题和马云起了争执,为了解决争执,依照导演的要求,两人加了点彩头。赌1个亿,时间定在了2020年,输赢的标准是电商是否能占零售市场份额的50%。这个赌约就像两个时代的界限,由此电商时代来临,只是当时王健林根本就没意识到。人生最美和最危险的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当站在时代的浪尖上,王健林肯定预料不到2017年万达出海计划会夭折,马云也肯定不会预料到他后来能成为中国的首富。那时候,一亿对于王健林来说也只是一个小目标。在他们之后的一年,同样的舞台雷军和董明珠一赌就是十个亿。当然,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已经结束,结果是董明珠险胜。雷军虽然输了赌局,但小米却以惊人的增速赢了格力,这远比十亿的赌局要重要的多。2020年前三季度,小米营收 1754.03亿元,实现净利 115.42亿元;格力营收 1274.68亿元,实现净利136.99亿元。小米增速,一目了然!尽管两人的赌约并未兑现,但这已经都不重要了。同马云赌约结束后,王健林也曾在电商上做过努力,当时他拉着马化腾、李彦宏一起成立了合资公司,当时外界还给他们起了一个绰号叫“腾百万”。在世界商业发展史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现象,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被赋予的某种属性,例如腾讯天然适合搞社交,而阿里天然适合做电商,当角色互换时他们很难在彼此的赛道上有所建树。这是时代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必然。2017年,顺风顺水了三十年的万达遭遇了第一次危机。“股债双杀”直接覆灭了万达的整个出海计划,此后的几年里王健林一直在降负债的洪流里挣扎。为了万达的安全他不惜牺牲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和迪士尼的较劲,将文旅项目打包卖给了孙宏斌。而孙宏斌收购项目的钱,则是王健林借给他的。相信如果换一个人,比如贾跃亭,他就绝对做不到王健林这样的果断,并且他也没有王健林的大局观。因此几年过后,贾跃亭只能龟缩在美国造车,为了造车能够成功,他不惜个人破产重组,而王健林虽然海外项目夭折,但最起码自己还是安全的。2017年,万达为了安全付出了很多,这是有目共睹的,用壮士断腕来形容也毫不为过。除此之外,王健林对于万达的判断也是极其的准确。最起码当时他就清晰的认识到了再造一个万达是不可能的了,这是首富对于时局的判断,可谓认知深刻。其实,这也怪不得王健林。身处于当时的环境下,作为首富,扩张和保守永远都是他要做的选择题,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下,他能做的可能就只有进而没有退,不到万不得已,我想任谁都不会摁下这个暂停键。至少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他要比前首富李河君要强很多,王健林甚至强过了在他之前的所有首富。2020年10月20日胡润百富榜发布,王健林家族以1100亿财富位列中国富豪榜第30位,同时这也是近年来王健林财第一次被甩出前二十名。表面的风光不是风光,内在的安全才是真的安全。今年,疫情席卷了全球,而刚转向轻资产战略的王健林旗下的几大公司都是首当其冲,包括万达广场项目、电影项目、体育项目。最近,王健林又开始卖地产项目了,这次是对海外地产项目“清仓式”卖出。 11月25日晚间,万达酒店发展公告,美国时间11月24日,公司完成出售芝加哥物业项目,公司将不再持有目标公司任何权益,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及财务业绩将不再综合计入公司的综合财务报表。王健林曾经说过:“万达过去几年在海外投了一批项目,现在我们决定清偿海外债务,卖一半资产就能把全部债务清偿。”如今,万达清仓了所有的海外项目,这就是首富的选择。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万达商管到期的公开债务分别为378.1亿元、367.5亿元。虽然到期公开债务较多,但万达目前有息负债已经呈现出了稳步向下的趋势。登上首富宝座时,王健林曾经许下宏愿——希望十年之内成为全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在岁月的蹉跎下,王健林最终并没能实现梦想。但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只要本金还在,那就还有重新博弈的可能。
作为前首富,王健林说过的金句并不比马云少:“比如先定个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有万达在,上海迪士尼20年内无法盈利”“万达玩的是空手道,一分钱不出就能挣钱”“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近日,万达卖光海外资产的消息传出。从在海外大举收购到全部出清不过8年。马云最近的感悟是,有些话不能想说就说。王健林在此之上还得加一句,歌也不能乱唱。王健林现在再唱《一无所有》一定会另有一番体会。清仓海外业务近日,万达酒店发展(00169.HK)公告称,公司在美国芝加哥的五星级酒店项目Vista Tower成功出售。这是万达继英国伦敦ONE项目、西班牙大厦、澳洲黄金海岸及悉尼项目后再次出售海外地产。至此,万达集团已将旗下5个海外地产项目全部清空。曾经,王健林在2018年的万达年会上表示,“万达过去几年在海外投了一批项目,现在我们决定清偿海外债务,卖一半资产就能把全部债务清偿。”原本预计只要卖一半就可以清偿全部债务,但王健林似乎太乐观了。万达似乎真的很着急获得现金流,为此做了一笔明眼人都知道是亏本的交易。据此前万达披露的信息,芝加哥物业项目Vista Tower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7.6万平方米,几乎有三分之二个鸟巢大小,坐落于芝加哥市核心地段,毗邻密歇根湖,楼高98层。项目计划建成一座高361米的五星级酒店,建成后将成为芝加哥第三高建筑。2016年9月大厦破土动工时,芝加哥伊曼纽尔市长、42区区长等芝加哥政要都曾为之站台。该项目临湖的每套公寓售价都在百万美元以上,而顶层的超豪华公寓售价更是高达1710万美元。底层入驻的是万达五星级酒店——万达文华酒店。大厦尚未竣工,已有众多买家前来问询,预售情况是出乎意料的好。完工之后,极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这一笔交易,能让万达酒店可以收回5.14亿美元。目前大厦还在建设中。还没建好,万达就将它转手了。像这样明显不值得的交易,万达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但是对于万达来说,现在现金流大于一切。根据万达酒店发展11月25日晚间的公告内容,出售完成时,公司间贷款的本金额约2.81亿美元,目前已向卖方支付约3.499亿美元。卖光了海外资产后,万达海外业务基本告别了重资产行业,只剩下酒店管理、酒店设计及建设等轻资产主业。从今以后万达海外业务告别了重资产业务,将专注于酒店管理、酒店设计及建设等轻资产主业。如今,留给王健林的路似乎就只剩下大文娱这一条。万达在地产的战线进一步收缩,而万达在影院行业却在一直在扩张。但万达电影也同样受负债所累大幅亏损。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评论说:“除了继续朝大文娱方向发展之外,留给万达的出路已不多。”万达在这几年在海外的发展轨迹跟此前的海航集团有很大相似性,在短暂的辉煌过后迅速衰落。回首八年前在海外疯狂买买买的意气风发,王健林想必有点不甘心。再想想曾经唱的《一无所有》,心里五味杂陈。钱从哪里来?眼看他高楼起。万达的出海始于2011年。第二年的5月,国家13个部门联合发布文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鼓励民营企业龙头积极“走出去”,发挥在境外投资的重要作用。万达开始在海外疯狂扫货。2012年5月,万达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并投入5亿营运资金。当时AMC已经负债累累。2013年王健林私人分别投资了英国游艇公司Sunseeker(《007》系列电影中 James Bond所驾游艇的生产商)和酒店,总价13.25亿美元。2014年到2016年,万达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2014年,万达在加州洛杉矶贝弗利山买地建楼、收购马德里地标西班牙大厦、在芝加哥投资五星级酒店及公寓(即Vista Tower)。2015年,万达在海外的收购更是频繁。1月收购悉尼两个项目物业,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建成一个综合性地标项目;入股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月收购盈方体育;6月收购澳大利亚第二大院线Hoyts;8月收购铁人三项公司World Triathlon Corp(WTC)。2016年1月收购美国传奇影业;2月投资巴黎文旅项目Europa City;7月收购欧洲最大院线Odeon & UCI。因此,不少人相信,迟早有一天,王健林会买下整个好莱坞。截止到这时候,万达的海外收购至少已经花了200亿美元。2016年,也是所有中国出海企业最意气风发的一年。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外投资并购累积宣布的金额是2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其中,海外投资比较活跃的企业是海航、安邦、万达,在前100大交易中分别有3-4笔投资。那么,钱从哪里来?事实上,万达和海航他们在海外投资的钱大部分是借回来的,跟国内地产商用于扩张的钱一样。据路透统计,万达收购AMC共筹集31亿美元贷款(即全部收购款项),北京银行、中银国际、进出口银行和工商银行等中资银行提供了融资;铁人三项公司WTC的收购有2.8 亿美元再融资贷款;芝加哥的Vista Tower大厦总投资9亿美元,其中包括一笔 6 亿美元有担保贷款。一般国外的银行会按照企业EBITDA 3到4倍发放贷款,在政策扶持下,中国银行却可以给本土公司6到7倍的贷款,杠杆率翻了一番。插上政策和资本的翅膀,万达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凭借在海外的买买买,王健林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2014年万达商业地产在香港上市,第二年王健林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位,成为中国首富。2016年王健林的身家达到2000亿元。2016年底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带着乐队高歌一曲《一无所有》。话不能乱说,歌也不能乱唱。风光几年之后,王健林的好运在2017年戛然而止。真的一无所有悔创阿里杰克马,撒贝宁北大还行,论凡尔赛功力,还是比不上王健林的《一无所有》。2017年上半年,万达在全国有200个万达广场、十几个万达城、80家五星酒店,在全球有1300家影院、一家英国游艇公司、两家美国电影公司……当时,王健林还是中国的首富。5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趁着参会的机会,来到长安街上的万达集团总部,商量吉隆坡市中心的大马城项目开发事宜。大马城的项目是一块大肥肉,人人觊觎。大马城距离吉隆坡双子塔约七公里,是吉隆坡市中心单一最大的未开发地块,占地面积200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840万平方米。根据马来西亚政府规划,项目主要以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为蓝本,建成后将成为吉隆坡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经济中心。作为交通枢纽,大马城是规划中马来西亚至新加坡高铁站、城轨、城际铁路及机场快线的交汇中心。这样一块东南亚的肥肉,自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地位不一般。马来西亚总理拜访万达总部的第二天,王健林作为企业家参加“一带一路”论坛。会后,他透露今年万达落地两个超百亿美元的超级项目,其中一个便是马来西亚的大马城。百亿美元的规模,这超过了过去四年万达在海外投资的任何一个项目。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王健林的想象发展下去。两个月之后,大马城重新招标,马来西亚政府共收到九份标书,七份来自中国公司,两份来自日本公司。中国公司包括中国建筑、葛洲坝、中交建、万科等。王健林连投标都没有去,没万达什么事。从那以后,万达集团的融资渠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紧。融资收紧后,就发生了万达商业史上最值得铭记的一幕,相信也是王健林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万达打算把旗下 13 个文化旅游城项目91%股权和76个酒店出售给融创和富力,总价631亿元。资产转让的所有资金用于还贷。2017年7月10日上午10点,北京万达文华酒店VIP室与孙宏斌及李思廉商量合同。到了发布会约定的时间,关键人物迟迟没来,发布会的布景板一换再换。期间,VIP室里还传出摔杯子的声音。这宗“世纪交易”在仓促中尘埃落定。万达本打算335亿卖走76家酒店,最后却变成199亿卖走77家酒店。潘石屹评论万达这宗三方交易,“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其实,万达地产负债问题不是那么严重。根据万达商业地产2016年私有化退市前上半年财报披露,公司净负债率为65%,在行业算中等偏高。当年地产行业负债最高的两家企业净负债率超过300%。也是在2017年,政策和资本市场对境外投资有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国内监管开始收紧对外投资,国家下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万达首当其冲。万达在海外收购的影院、酒店、游艇,都是境外投资政策收紧的领域,而且这些都是重资产,现金流如果断裂,后果不堪设想。此外,不少被万达收购的标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自身就带负债。如AMC 被收购前负债率达90%,总负债有19亿美元。这些本身就带有瑕疵的资产,进一步拖累了万达的资金状况。政策出来后,王健林公开表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从那以后,万达走上了王健林所说的“全面轻资产化策略”。境外投资的新政策在2017年8月出台,9月,穆迪将万达的信用评级调至负面,理由是担忧其流动性转弱。2018年,王健林1月份连续卖掉海外3个项目:英国伦敦“万达伦敦ONE”以及澳大利亚的2个项目,累计套现近40亿元。2017年,万达流年不利。2017年到来之前,王健林唱了一首《一无所有》。2017年后,真的就几乎一无所有。但也许巧合并非都只是巧合。海航、安邦、万达......这些曾经乘着政策东风和杠杆红利在海外大肆扩张的民营企业,最终的结果,有的解体,有的卖飞机还债,有的......也许,这个世界的真理,终究还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谁都别太把自己当棵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健林背后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