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酒2023年销售额业在产能上有哪些显著优势?

  在产业变革大潮中,白酒行业正在经历着从传统迈向现代的重构。1999年扎根贵州茅台镇,国台酒业筑基于传统酿造,奋起于现代创新,大力倡导和践行“打造现代健康白酒,创新现代饮酒文化”的初心,秉承传统不泥古,科学创新不离宗,探索现代酱香白酒发展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台酒业从贵州“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的地方品牌,逐步成长壮大,2021年跨进中国酒业百亿酒企阵营,进入打造“中国新名酒”的新阶段,向着“中国名酒”目标前进。(国台四个生产基地)  扎根茅台镇二十多年  1999年,天士力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和仁怀市招商引资的邀请,到贵州茅台镇投资建厂。天士力创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终身荣誉主席、国台酒业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认为,中国白酒是自然资源的客观性、跟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天人共酿的产物。产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哪里建厂是首位的战略问题,茅台镇是中国酱酒的核心产区,这就是国台为什么扎根茅台镇的原因。  国台的初心,就是要“打造现代健康白酒·创新现代饮酒文化”,坚定的“学习茅台、做好国台”,努力为消费者奉献一瓶好喝的酒、为经销商提供一瓶好卖的酒。努力多创造税收、多创造就业岗位。  经过20多年持续奋斗,2021年,国台酒业含税销售额过百亿、品牌价值超千亿、投产超万吨、库存基酒超5万余吨。截至2021年底,国台酒业共解决就业4000余人,累计纳税超50亿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和肯定。国台品牌三获布鲁塞尔国际金奖、两获贵州十大名酒金奖、美国第73届WSWA烈酒大赛中国白酒唯一金奖等上百项殊荣,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先生代言,连续五年入选央视“品牌强国工程”,成功跻身酱香型白酒主流品牌和中国白酒主流企业。  从1999年至今,国台从一个小酒坊开始起步,到现在拥有国台酒业、国台酒庄、国台怀酒、国台茅源四个生产基地,从规模、产能、销售、利税、品牌等多个方面夯实了“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的产区地位,唱响大国酱香,践行国台领航。国台酒业从蹒跚学步的童年、懵懂求知的少年,逐步成长为英姿勃发的青年,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多维度推动国台高质量发展  扎根茅台镇20多年,国台酒业清醒地认识到,过去依靠大量的土地、水源、人力等资源要素投入而实现发展的老路越来越不可持续,必须立足于茅台镇独特生态资源,珍惜并利用好这种资源优势,走“高端、集约、绿色、生态、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比如2011年兴建的国台酒庄,在350亩土地上,实现了万吨产能、6万吨储酒能力的配套,节约一半多的用地,扩大一倍多的产能;10多年的时间,历经5次迭代,在制曲、酿酒、储酒等各主要模块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数字化支撑的部分智能化;把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纳入设计环节,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多次获得“环境友好企业”“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全国安全文明建设示范企业”和4A级贵州省首届“生态酿酒企业”等荣誉称号。目前,国台酒业正在创新研究酱香型白酒环保的系统提升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数字标准、在线监测、自动预警、循环使用等方面正在全面提升变革,推进智能酿造和智能环保两手抓、两促进、一体化。力争在贯彻落实“两山理论”上走前列,在民营酒企发展上做表率,努力为产区和行业做贡献。  从1999年起步之初,国台就坚持“学习茅台、做好国台”,严格秉承茅台镇正宗大曲酱香酿造工艺,持续积累各个主要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为国台科学探索智能酿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11年开始,国台经过10余年的探索,历经5次迭代升级,已经把人工踩曲推进到机械制曲,把人工酿造推进到机械化、自动化,正全面实施智能化酿造,把传统的存储方式推进到数字化智能储酒。经过两种生产方式长期跟踪对比,智能酿造能更高效地出酒、能出好酒,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控。而且,工人重体力劳动强度大幅下降,资源更加节约,环保效果更加优化。  闫希军认为,智能化是酿酒行业的必然趋势,是传统酿酒行业向新型工业化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路径是用数字化解析传统技艺,智能化再现人工工匠,标准化持续提升质量。国台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先进科技紧密融合,将工匠精神的基因植入数字化智能科技,打开过去做“糊涂酒”的“黑匣子”,破解传统酿造技艺之谜,告别模糊,走向清晰,走向精准,走向现代酿造、科学酿造和智能酿造,使国台酒成为创新技术、标准的现代酱香美酒,形成以智能酿造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国台一直推进“合作共赢”和“利益共享”的商业模式。一方面,构建由战略合作商、合伙人平台商、专卖店商构成的“三类九级”市场网络体系,着力打造厂商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共创共享、尊享愉悦、长期共赢,喝好酒、多分享、有尊严、可传承;另一方面,积极联动产业链各环节,整合上游的农业种植、中游的白酒酿造、下游的白酒经销、末端的白酒消费,建立一个共创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  立足新起点,展望未来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国台规划了未来30年的“两步走战略”,即:用10年时间,从产业生态、智能酿造、健康导向、文化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建立中国新名酒的内涵体系,把国台打造成中国新名酒;再经过20年的接续奋斗,到国台50年时,使国台酒成为叫得响的中国名酒。【编辑:苑菁菁】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财经频道经济新闻精选:
2021-11-03 18:07
来源:
酒业家传媒
国台在酱酒头部赛道竞争中的优势不断夯实
仁怀产区的酱酒产业集中化步伐再次提速。
酒业家今日从知情人士获悉,贵州国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源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源酒业”)11月3日上午在国台酒庄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拟共同出资成立国台茅源酒业公司。
据上述人士透露,兼并重组后,国台规划通过智能化酿造改造,打造国台茅源基地,将其产能扩至1.5万吨。此举也是继去此前并购怀酒后,国台对未来持续发展的又一次提前布局和谋划。
据酒业家了解,此次签约前双方已经经过4个多月的深入洽谈,并最终在今日完成签约。
公开资料显示,茅源酒业前身为余家烧坊,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时任村长的余方开响应国家号召和轻工局联合在三岔河渡口成立仁怀县三岔酒厂,也是当时茅台镇仅有的五家酒厂之一。1990年6月改制更名为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源制酒厂,并于2013年更名为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源酒业公司。
来自茅源酒业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现有两个厂区,新厂规划面积达200余亩,4个基酒生产车间,2个制曲车间,2个包装车间,并配有2条现代化罐装包装生产线,年生产优质基酒3000余吨,储酒能力达8000余吨。据悉,兼并重组后,国台规划通过智能化酿造改造,打造国台茅源基地,将其产能扩至1.5万吨,进一步夯实国台在产区的地位。
同时,茅源酒业拥有十多个自有知识产权的品牌酒系列产品,2002 年被仁怀市政府评为“茅台镇十佳企业”,2019年被认证为仁怀市酒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其生产规模,销售能力位居中国酒都仁怀十强等荣誉。
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台初步成长为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拥有了国台酒业、国台酒庄、国台怀酒三大生产基地,实现了万吨产能、千亿品牌价值,销售也即将过百亿,但吨位决定地位,资源大于一切,国台的产能基础依然满足不了未来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国台作为头部酱酒企业,产能储备决定了未来健康、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张力。今年国台将进入销售后百亿时代,通过投资并购优质品牌实现产能扩充,将有助于国台夯实其产区地位。”在卓鹏战略董事长田卓鹏看来,茅源酒业有两大个优势:一是历史悠久,是优质的酱酒品牌;二是具有一定量的优质产能,尤其是丰富的老酒资源,可为国台产能扩容提供有力保障,为国台未来的高速发展夯实基础。
“茅源并入了国台,未来前程似锦;国台收购了茅源是锦上添花。下一步,我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团队认真的、务实的、踏实的融入到国台,为国台酒业,为仁怀白酒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茅源酒业董事长余方开在接受酒业家采访时如是回应。
据悉,除产能以外,国台未来还将在文化、技术、品质等多个方面深化整合,以期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特别是在传统酿造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智能酿造,推动白酒由传统的食品酿造产业走向现代生物产业,由重体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型的传统工业,走向以人为本、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工业,推动产业变革升级,助力行业前行。
在过去两年中,酱酒产业发展迎来品类红利期,也助推仁怀产区成为最受瞩目的高地。为推动产区发展,仁怀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鼓励引入兼并重组。
在8月仁怀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规划》中,仁怀市提出将“以打开路”、“以排定产”,“减总量、控增量、保质量”,对仁怀白酒产业来一场“瘦身革命”,以期实现“数量从多转少、规模从小变大、布局从散到聚、管理从弱到强”的根本“蝶变”。到2025年,实现仁怀白酒生产企业总数的明显下降,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0家,全市白酒年产能控制在60万千升以内,产量达45万千升。
仁怀市政府也在“十四五”规划提出,鼓励现有酱香酒企业引入国内知名品牌企业,通过自愿入股、转让等方式实施兼并重组。着力推动品牌梯队更“优”,加强小酒厂、小作坊规范管理,培育更多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强主体。
而在此背景之下,国台与茅源酒业的此次战略合作无疑是应时之举。而随着国台产能的不断提升,其在当前酱酒头部赛道竞争中的优势也在不断夯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台酒2023年销售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