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链核企业和链主企业区别?怎么获取?


链主通常指的是对整个供应链或者其中的大部分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的核心企业。如何与链主协同发展,将是未来无数中小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年初总结我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现状时说:“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全部工业门类,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有较强韧性。”但同时,肖部长还指出,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的问题,一些基础产品和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把工信部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总结为3点:即锻长板,补短板和强企业。尤其是在谈到最后一点时,他进一步解释说,除了落实好对企业有利的各种政策以及优化市场环境之外,将会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尤其是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那么什么才是链主企业呢?通常指的是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对整个供应链或者其中的大部分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的核心企业。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这条供应链上的“当家人”或“协调人”。正如苹果于手机,麦当劳、肯德基于快餐连锁,都是当之无愧的链主。尤其是苹果,对其供应商的影响力之大更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与苹果相关的业务在这些供应商的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往往超过50%,说苹果能够决定一众供应商的兴衰也毫不为过。当然,如苹果这样的链主企业也能在整个供应链中掌握定价权,从利润的蛋糕中分走极大的一块。只不过,独善其身的大型企业或优势企业并不符合国家为其预设的定位,发挥链主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引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这才符合新环境下的国家战略对他们的期望。这一点从特斯拉进入中国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作为我国引进的第一个外商独资整车项目,特斯拉的临港工厂获得国内银行联合支持,拿到了极其优惠的银团贷款。其整车工厂也不负众望,在投产第一年就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时又衍生出大批产业链新项目,吸引了共计6大板块100多家中国企业参与,给相关银行带来大量贷款业务,将银行资金导向实体产业,服务于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盘活了聚集在临港的创新链与供应链。不仅如此,特斯拉还给中国的同行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业在整个2020年几乎都在对这条“鲇鱼”进行研究和对标。从特斯拉在上海的项目投产开始,国内新能源车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36.7万辆,从2019年4%的负增长,转为同比正增长10.9%。一个特斯拉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了中国新能源车制造行业的面貌。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政府与特斯拉的关系时提到:“特斯拉在设计制造机器的机器,我们要做的,是设计能培育和服务更多'特斯拉’的制度。”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特斯拉是一条成功地发挥了作用的“鲇鱼”,割韭菜的“独狼”行为却也未必是国家所乐见的。2020年4月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所设置的“30万以下售价”和“换电模式”一度就被外界解读为针对特斯拉所设的限制。之后在质量问题上小动作不断的特斯拉近日也罕见地被5部门联合请去“喝茶”,恐怕也是对特斯拉日益骄横的态度进行敲打。各类政策扶持显然并不是奔着帮个别企业提高利润而去的,还是老老实实发挥带头作用比较符合国家对这类企业的定位。协同共生,独创变众创事实上,在国家对十四五的建议中就已经比较明确地阐述了类似的说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一段中就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这种做法的起因不难理解。正当中美之间在贸易、科技等领域的竞争逐渐走向明面化之际,依靠少数大型企业单打独斗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华为的例子已经证明了,哪怕链主再强,整条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弱点都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突破口,因此在“锻长板”的同时,“补短板”也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只有供应链均衡发展,才能在面对外来压力时胸有成竹。而这势必需要供应链大大小小的各个企业一起努力。除了这些因素给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压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结构的改变。在上个月举行的CTIS展首场线上交流沙龙中,担任主持人的益普索中国消费科技研究院的周启群院长就指出,中国早在2015年人均GDP就跨越了11000国际元的这个水准,从而导致中国整个市场的结构产生了本质的变化。从经济学上来讲,如今的市场所考验的是消费增值服务的部分是不是能够占到相应的比重。这就需要从大到小的无数企业持续推进创新技术,将服务细化。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让各企业有机会赋能不同行业和细分领域,从而推动整个科技生态结构和消费形态、消费方式的技术革命。而依托细分场景,捕捉创新机会恰恰需要无数中小企业的配合和参与。一直致力于视觉芯片和视觉智能加速业务的云天励飞就是赋能场景的佼佼者之一。该公司的市场方案总监莫若龙表示,他们从公共安全入手,并逐渐将业务扩展到城市治理、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领域。2020年至今,云天励飞就一直致力通过视觉识别方面的技术赋能疫情的立体式防控。为了能够依托场景的具体要求更高效地利用算法和配制算力,云天励飞还看准端云协同的路线,闯出了一条算法芯片化的新路。灵犀微光商务副总裁陈飞在当天的论坛上也谈了自己的体会。主攻AR设备核心的器件——光学引擎的灵犀微光也经历了2015年那场VR/AR行业从热潮到低迷的巨变。当时业内发觉,整个产业链无论是硬件、核心元器件、交付方式到获取信息等各层面,都处于相对不成熟的状态,需要大量基础建设的开发才能使整个产业链形成比较健康的状态。而得益于微软、脸书、苹果等巨头的不断投入,以及无数业内公司配合完成基础和系统部分的开发与完善。AR行业才走上了良性的循环。因此灵犀微光在攻克AR产业中最难的瓶颈之余,也不忘协同创新的宗旨,与上游或平级的合作伙伴一起,结合彼此的优势,提供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不论是行业巨头重金为基础建设铺路,还是中小企业对细分场景探索,最终都将汇入推动行业成熟和市场繁荣的浪潮,共同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不过,无可否认的一点是,这需要大量企业自觉自愿且持续地在创新和升级改造方面投入。但是,迫于现实的原因,中小企业对于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热情正在下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郭良涛曾表示,新冠疫情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了两大挑战。首先,疫情导致市场需求疲软,使得许多行业的收入大减,资金不足。根据一份清华、北大的联合调研报告,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比例超过50%的中小企业有29.6%,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在20%以上的中小企业占58%,只有4%的中小企业收入降幅小于10%。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的经营策略必然重视生存至上,远期的数字化转型投资必然会遭到压缩,从而拖慢转型的步伐。其次,疫情所带来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随着生产生活恢复正规,迅速回落;而面对面完成人际交往、业务协同等方面的价值会回升。在是否要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上,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退潮的压力。虽说以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数字化转型也是一条出路,但资金有限、能力有短板的中小企业很难下决心正面迎接这一挑战。环球资源新业务开发副总裁张牧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科技和产业创新方面,大量的中国企业过去只需要专注在自己的生产制造或者供应链管理上,缺乏了解消费需求、产品定位,甚至是一些品牌策略方面的准备和计划。”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国的头部企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把能力和资源赋能到产业链,客观上带动中小企业“共同进步”,让整个中国产业集群一起发展不失为合理的解决之法。说到创新和转型,即使同一个产业生态下的不同企业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周启群院长就以硅谷的工程师精神举例:“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去追芯片,都去追技术最尖端的部分。……很多时候并不是要做一个绝对世界领先的理论,而是说把很多看似现有的技术组合起来,解决一个前人所没能解决的问题。”链主要如何利用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形成正向的推动力,中小企业又该如何与链主协同发展,这将是未来无数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作者/秦岭世界经理人媒体原创工作室成员。
2022-04-03 20:05
来源:
红星新闻
日前,《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印发,明确要发挥市区两级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链,一区(市)县一重点,依托一批集聚“链主”企业、汇聚高能级平台、集中先进资源要素的主力产业园区(功能区),一批集聚专精特新和关键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地,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落地落实,夯实城市功能三个做优做强的产业支撑。
在疫情给供应链带来不确定性的当下,成都的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将如何打造“产业共同体”?《工作要点》明确,将完善“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链主企业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公共平台如何链接支撑企业需求?一批区(市)县的先期探索给出了参考。
▲成都,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盯准头部企业,发挥马太效应
今年1月18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项目选址成都双流,计划总投资不低于60亿元,拟用地面积919亩,规划建设停放125架飞机,预计2023年三季度建成投运。这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直接投资建设的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
2月16日,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项目在成都双流正式举行签约仪式。项目落成后,顺丰航空将在成都持续布局航线网络、加大运力投入,搭建与全球主要航空货运枢纽节点城市相连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构建内连鄂州,辐射全国,覆盖亚太、欧美,畅达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
▲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项目落户成都双流
接连的项目招引好消息,背后是双流区建圈强链的有的放矢。“双流区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航空发动机等18条重点产业链为主线,制定招商引智工作方案,重点引进链主企业,成功签约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顺丰航空中国西部项目、中电金信全国第二总部项目等产业链引领性项目。”双流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双流引进的链主企业都是头部企业,这也是建圈强链的一个关键。
“头部企业可能是一个跨国集团、是一个全球领先的专业性大学院所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行业话语权和产业带动力。随着优质要素资源不断向高能级企业集中,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头部企业充分发挥对重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成都现代体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离不开英特尔的带动。产业建圈强链,必须强化功能思维、产业思维,以资源配置能力强、产业配套能力强的赋能型企业为目标,聚焦主导产业全力以赴招大引强。
引来链主如何带动?双流区的做法是,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专业性,合作组建重点产业链招商专班7个,实行“企业提名单、合作抓招引”,瞄准“京东方系”“空客系”“中电子系”“顺丰系”“中兴系”等上下游配套需求开展产业链招商。
企业要什么,产业链就招什么。这样的“建圈”模式再也不是过去“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充分尊重链主企业的话语权。
“产业建圈强链关键在于链主企业、关键环节企业和平台型企业。要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产业链整合链接作用,大力培育和招引专精特新、关键配套企业,推动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发展格局。”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新都区依托“链主”航空工业成飞,集聚永峰科技等“链属”项目42个,形成“链主聚链属、政府搭平台、主链拓辅链”的发展模式;崇州市围绕“链主”捷普科技实施精细服务,集聚领益科技等100家配套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值规模超400亿元。
公共平台链接支撑,打造协同共享的生态
一个产业生态圈中,众多技术关联、市场关联、价值关联的企业都有着相似的需求。打造公共平台来实现核心技术工艺的集约共享就很有必要。
例如,一款新药从立项到应用,要经过研发、动物实验、临床实验、检验检测、审批注册、生产、流通、应用等漫长的过程。因此引入关键性平台企业,构建完备公共服务技术平台链,为研发提供服务、为产品提供检测、为临床提供研究、为成果提供生产转化,让科学家的创新点子尽快变成创新产品,成为创新药产业链发展不可或缺的任务。
在温江区,以药明康德为链主,科伦、海思科、罗欣、百裕、百利等为龙头,200余家链属企业聚链成群的创新药产业格局基本成势。这个“圈”中,动物实验贯穿着临床前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小鼠培育自然成为创新药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一站式小鼠资源服务平台,成都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成都医学城后,成为成都医学城重要的公共产业服务平台。“成都药康的引入,补齐了温江区医药研发企业的动物实验供应链条。”成都医学城有关负责人介绍。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 张志强 摄
实验结果如何,怎样反映药物在实验中的效果,这就需要专业的药效评价平台。四川康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合了学术机构、临床医院以及合作研究伙伴的各方资源,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药效评价,提供高质量临床前药物研发外包服务,成为药物研发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我们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布局,积极参与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需求,多维度构建生物医药创新平台服务体系。”温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温江区主攻产业共性需求建“功能性”平台,依托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打造西部最大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检验检测基地、中试熟化平台和开放式创新平台,着力构建从药物发现到注册量产的完整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同时,还聚焦产业个性需求建“定制化”平台,针对生物医药研发物品“进口难、进口慢、进不来”等痛点,建成西部首家生物医药研发供应链服务平台,携手成都海关创新进口特殊物品“关地协同”监管模式,实现在“管得住”前提下“跑得快”。
目前,温江区全区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8个、省级研发平台193个,布局海外研发机构15个。在研药械品种1104个,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I类新药25个、三类医疗器械67个。
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产业建圈强链,引聚新型网络核心芯片与部件创新研发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域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顶尖科技创新团队1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2个。根据《工作要点》,成都将健全完善“核心+基地+网络”创新体系,全面建成全市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累计建成投运1300万平方米。争取国字号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在蓉大院大所深度融入成都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全年开展技术攻关科研项目100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1300亿元以上。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向财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发挥优质企业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在武汉,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领军企业,东风公司正是这样的“链主”企业。▲岚图FREE首批量产车下线。怎样做“链主”?长江日报调研组连日来对东风公司调研发现,该公司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今年以来,通过补链、强链、延链,“链”出新动能。“链”上华为插上“云翅膀”▲东风Sharing-VAN无人驾驶的消杀车。“华为、移动、联通、中车……”,翻开东风公司的“朋友圈”,很难想到这是一家汽车公司。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这家传统汽车制造商“链”起了一个新的朋友圈,华为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好友”。今年,华为在全国的第二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华为(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揭牌,在华为的合作伙伴中,就有东风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Taxi的研究项目。从早期联合开发的Windlink产品和服务搭载在东风风神系列车型上,到现在深化拓展到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和企业信息化领域,华为和东风的合作越来越密切。“链”进了华为等信息技术产业领军企业后,东风公司的创新链收获了“云翅膀”。与中国移动合作,东风公司研发并量产了我国首款L4级远程遥控自动驾驶汽车Sharing-van,现已迭变演进为Sharing-X平台,Sharing-van从单一的载人自动驾驶汽车“变形”,可按需改造成无人物流车、无清扫消杀车、无人巡逻、无人售卖车等。与中国移动、中远海运跨界合作,东风公司“5G+无人驾驶赋能智慧港口”落地厦门,6辆东风商用车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在港区往来穿梭装卸集装箱。▲中远海运港口厦门远海码头,东风商用车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进行作业。东风公司旗下的岚图汽车与西门子集团合作,建设“数字孪生工厂”,将使岚图汽车在智能汽车的研发和制造上实现从“千人一面”到“一人一车”的深度定制化。由此,“链主”东风公司,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汽车安全、自动驾驶、智慧物流、数字化转型、联合创新等“汽车+互联网”七大领域,“链”了出新动能。“链”出新能源汽车“最强大脑”▲亿咖通研发的AD系列驾驶辅助芯片。一个“链主”,不仅能“链”起一个强大的“朋友圈”,还能做强这个“朋友圈”。汽车功率芯片一直是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板。对此,两年前,东风公司与“朋友圈”的中国中车合资成立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国产新能源汽车“最强大脑”。9月15日,在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只只车规级IGBT模块产品从半导体模块封装工厂缓缓下线。今年,由两家公司联手打造的华中地区首条汽车功率半导体模块(IGBT)生产线投产,严重依赖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模块,实现国产化智新科技总经理、智新半导体董事长杨守武介绍,智新半导体IGBT模块的投产,为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补上了关键一链,在“三电”系统关键核心资源实现了自主可控。中车株洲所表示,通过搭载智新半导体IGBT产品,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不仅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可控。供应商参与研发产品精准匹配市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除了强强联合集中攻关补链,作为“链主”,东风公司搭建平台,“大手”拉“小手”,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东风公司与武汉经开区共同投资10亿元打造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探索建立全国车辆最多、场景最丰富、技术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研发示范运行车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整车平台的全部开放。目前, 这个超大的产学研用平台,已集聚5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多个自动驾驶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了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地图、V2X等为核心关键技术、关键资源和支撑能力的产业生态链。▲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智能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在这里与4家企业牵手。执行总裁兼联合创始人邱纯潮介绍,借助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该公司为智行者、元戎启行、文远知行等提供稳定可靠的智能激光雷达环境感知系统,让自动驾驶车辆拥有了全天候24小时高精度无盲区环境感知能力。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智能车载终端和路侧终端均应用于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上。“以往,我们与东风之间是订单式的供需关系,企业加入了东风领航项目后,参与到了上游的研发端。”华砺智行联合创始人邱志军介绍,从参与制造到参与研发,从供需关系变为共生关系,这样的供应链关系,让华砺智行的产品第一时间匹配市场,“我们的产品、技术在东风领航项目上打磨,现在90%以上的东风领航无人驾驶汽车,用的是华砺智行的智能车载的终端。”▲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使用的华砺智行智能路侧终端。【链接】什么叫“链主”企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链主”企业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逐渐具备某一产业上中下游核心凝聚力的企业。田轩认为,“链主”企业基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聚焦主业,是本产业内的龙头企业;二是不断创新,集聚高端生产要素,完成企业迭代升级与蜕变;三是成为产业集群中心,即在本领域的产业链条内触角可达到各个产业链节点,集合产业链上各个规模企业的生产、供需等环节,形成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网状产业集群结构;四是多方资源协同,“链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政府、资本、市场、人才等各方资源,并具备科学合理运用的能力,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可以起到持续带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发展、驱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编辑:王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链核企业和链主企业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