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哪个便利店加盟店排行榜加盟10大品牌更值得加盟呢?

7-11是零售界的标杆。1973年5月15日,7-11日本第一家便利店诞生。
2012年1月,成为零售行业里首个营业额超过3万亿日元的连锁店。
2016年2月底,7-11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开了58904家连锁店。
2016年7-11日本公司零售总额为2473亿人民币。
7-11是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便利店。现在来看7-11便利店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然而回顾往昔,我们会发现7-11并不是日本本土诞生的品牌,它最开始是美国南方公司创立的。1973年由铃木敏之引入日本,经过多年的发展,最后又收购了美国南方公司,成了一家日本企业。日本7-11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之打造了一个这么优秀的企业,可能很多人以为他是对这个行业是出于热爱才从事的。事实上,他对商品流通业并没有什么兴趣,而且他一开始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30岁的铃木敏之在为自己独立项目找赞助商的时候,朋友推荐他跟伊藤洋华堂谈谈,当时伊藤洋华堂的人承诺他如果能加入公司,就能推进项目。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加入了伊藤洋华堂。没想到的是,当他进入伊藤洋华堂后,发现公司并没有打算兑现对他的承诺。原来,这个公司正处于大型商场的发展期,很缺人,那个承诺不过是个幌子而已。这就是铃木敏之进入流通业的契机。在《零售的哲学》这本书里,铃木敏之结合40多年的零售经验,讲述了他是如何从0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7-11便利店打造为全球最大便利店的。书里不光有他的经营哲学,还有他可贵的工作哲学,这些都值得学习。一,铃木敏之引进7-11的坎坷历程1.7-11便利店进入日本的契机。1963年铃木敏之进入伊藤洋华堂时,公司店面一共只有5个。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迎来了大型超市的繁荣期,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伊藤洋华堂也进入了急速发展期,公司趁势加快了开设新门店的速度。不过,公司却遭到了当地小商超的强烈反对。1971年,38岁的铃木敏之以董事的身份参与了谈判。铃木敏之认为大型商店和小零售店能实现平衡状态,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且,经营的核心在于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跟店铺的规模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然而,这样的说法对方并不认同。双方的谈判进入了胶着状态。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经营方式,能够实现大型超市和小商店的平衡状态呢?其实,这就是7-11便利店进入日本的契机。当时伊藤洋华堂每年都会派骨干到美国学习先进的零售业经验,铃木敏之作为负责人也会随行。有天他们在一家小店休息,铃木敏之发现这家以数字7和英文Eleven构成的小店就像一个小型超市,商品种类繁多,似乎应有尽有。回国后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那家小店叫便利店,是美国南方公司4000多家连锁店里的一员。于是,他便萌生了把7-11便利店引进日本的想法。2引进7-11便利店的过程困难重重。首先,是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大家一致认为,街上的小商店因为大型超市的出现,都快经营不下去了,现在再引进这样的小店,就是在自寻死路,还有人讽刺他是白日做梦,是没有销售经验的门外汉。其实正是他不受制于行业传统经验,他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小商店衰败的真正原因。在铃木敏之看来小商店的营业时间短、周日不营业、"价廉=畅销"的经营理念,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是生产效率低下的表现。最终,他说服了大家,公司同意引进7-11便利店。但是美国南方公司一开始就给他们吃了闭门羹,后来经由介绍才得到了谈判的机会。正式的谈判是建立在解决对方100多个问题的基础上的。双方从6月开始谈判,一直到11月底才正式签约,由此可见谈判的艰难。更艰难的是,铃木敏之发现对方给的经营手册,都是一些入门的经营知识,营销和物流等核心技术只字未提。再就是人员问题。新公司成立时,便利店事业饱受公司内外的强烈反对,加上新公司的薪资待遇不能跟母公司相比,因此公司内部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加入。也就是说,新公司只能从外部招聘,招到的新员工也几乎是毫无经验的人,可以说日本7-11便利店一切都是从0开始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3年5月15日,7-11第一家便利店在日本诞生。二,铃木敏之的工作哲学1.始终贯彻消费者的需求是第一位在《零售的哲学》这本书里,我们会发现铃木敏之40多年来每提出一个新事业的想法,几乎都会受到外界的强烈反对。铃木敏之认为很多人之所以会反对,除了是因为他的想法没有先例可循,再就是因为很多人总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反对理由,比如"这个太难了""这个赚不了多少钱"。而铃木敏之认为,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可行,应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应该考察的点,而且一旦决定开拓某项事业,就一定坚持到底。比如,进入银行业。铃木敏之提出要在7-11便利店里设立ATM机的时候,社会正处于金融恐慌中,银行的ATM数量也早已饱和,很多人都认为他这个零售业的门外汉,想通过ATM盈利的计划是妄想。但是铃木敏之非常清楚他设想在7-11店内的ATM机只是为了方便消费者,而且7-11从30多年前就开始以问卷的形式收集消费者等各类人群的需求信息,所以他提出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主观臆测,是有据可循的。后来排除万难2001年银行终于顺利开始营业,在便利店里装ATM机也成为了创举,随着使用用户的增加,顺利实现了规定的'三年内盈利'的目标,成了同期新银行里的一枝独秀。2.时刻保持问题意识和思维力。铃木敏之认为对自身工作时刻保持问题意识,让自己置身于信息中,就像是在脑子里下了一个鱼钩。当有效信息经过的时候,钩子就能勾住。比如,铃木敏之在十几年前就精确预测了"今后必将是网络时代",并在公司内部逐步筹备,最先推出了会员制的外送服务,可谓是行业的先驱者。而这个预测主要来自当时他看到一篇日本老龄化的报道。看到报道后,他就想未来外出购物的老年人会减少,并且年青一代也会因为劳动力的减少,变得更加忙碌,也没有态度时间外出购物,由此推测出网上购物是未来消费模式的必然趋势。3.建立假设,挑战各项业务。铃木敏之在工作中一直坚持重复"假设-执行-验证"的过程。比如,铃木敏之开创的单品管理模式,核心在于就主动思考、建立假设,再以实际的经营数据验证假设的流程。7-11便利店1号店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库存,店里货品积压,而顾客却因为缺货买不到需要的东西。于是铃木敏之便带领团队主动思考,在1978年全面引入使用订货终端机,1982年从美国引进POS系统,成为日本第一家引进POS系统的公司,最终提高了订货的精确度。三,铃木敏之的经营策略7-11能领先其他连锁便利店,他创建的经营策略是核心。1.采取密集型选址策略。7-11便利店的第二年,7-11的店铺数已经有100家,而这个数字,美国南方公司用来15年。7-11之所以能这么快速的发展,跟铃木敏之一开始就贯彻密集型选址策略息息相关。他认为,相比广撒网式的开店,连锁店更应该以面的方式呈网状扩展。这么做不但能在区域内提高7-11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的认知度,还能提高物流和配送的效率。2.进行供应的基础体系改革。比如,物流体制改革。铃木敏之给7-11便利店的定位核心是"便利",那么提高生产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上面也说过,1号店最初最大的问题就是库存。当时的订货惯例是大批量进货,导致店里的不良库存越积越多。针对这种问题铃木敏之提出小额共同配送的方式。共同配送是指生产厂家、供应商和7-11总部三方通过合作,集中配送路径,形成合理化的物流体系。刚开始每天给1号店送货的货车高达70辆,以牛奶为例,牛奶有多个品牌,每一个品牌由不同的公司分别送货,这样的配送方式非常没有效率,铃木敏之就建议同一个地区同类厂家的产品混装一起进行共同配送。可是,有哪个厂家愿意配送竞争对手的产品呢?为了让厂商了解市场情况,他做了一个实验,以往供应商送货的时候,会把自己家的产品放在别人家产品的前面,显眼的位置。他改了个陈列方式,把每个品牌的产品排成一排,让消费者自主选择。结果这样的方式,促进了所有产品的销售。最终,生产商接受了他的提议。1980年,日本流通史上首次实现了牛奶的共同配送。7-11的共同配送体系还对产品进行了细分,他们在各个区域设立了共同配送中心,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冷冻型、微冷型、恒温型、暖温型四个温度段进行区分进行集约化管理,这种根据温度管理的方式能保证食品的鲜度,产品品质能够得到保证。每家店铺的送货车辆也从原来的70辆减少到了9辆。这样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3.独特的产品研发方式铃木敏之认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所以产品的品质非常重要,产品只有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才有销路。2007年7-11创建了"7-Premium"的自有品牌,是以团队形式研发的,是以7-11产品总部研发负责人为核心,加入原料、器材、制造厂商、供应商的负责人。优势就是能对产品所有环节都严格把控。比如,现在也很有人气的红豆糯米饭团。它在刚被研发出来的时候,铃木敏之试吃没有尝到糯糯的口感。负责人说是因为生产工厂没有相应的工艺和设备,所以选择了和普通米饭相同的做法。铃木敏之强调把原因归结于工厂没有相应的设备,是非常不可取的,他要求研发团队重新研究,力争做出最原汁原味的糯米饭团。最后开发团队克服了难关,这一产品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4.重视与员工的沟通。铃木敏之认为,管理层的经营思路能够被员工了解并正确地理解,是企业整体稳步前进关键。所以,7-11内部有很多不同的导向性会议,比如面向所有管理层的"经理会议"、针对店铺经营顾问的"区域顾问会议"等等。像"区域顾问会议"是铃木敏之坚持定期在东京7-11总部召开的例会。铃木敏之会出席并发表对经营的想法,会议的目的就是直接传达总部的经营方针,引导员工更好地成为总部与加盟店之间的沟通桥梁。当天会有2000多名负责指导加盟店经营的顾问到场。这种会议虽然费时费力,但是,铃木敏之认为如果这样的一线人员对公司的理念都理解不到位,是不可能能准确传递地给店长的。所以,这种由上而下传递企业方针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会一直举办下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便利店加盟店排行榜加盟10大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