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国家批准的八大交易所所安全性怎么样?

每经AI快讯,科大国创(SZ 300520,收盘价:17.11元)3月15日发布公告称,2024年4月2日(周二)下午14:30,公司将在合肥市高新区文曲路355号公司十六楼会议室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本次股东大会将审议《关于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议案,2024年3月27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股东可现场参会投票,或通过交易所投票系统行使表决权。2023年1至6月份,科大国创的营业收入构成为:物流及运输占比50.8%,政企占比18.35%,电信占比17.54%,能源占比8.12%,智能汽车类占比5.19%。科大国创的董事长、总经理均是董永东,男,65岁,学历背景为博士。截至发稿,科大国创市值为50亿元。道达号(daoda1997)“个股趋势”提醒:1. 科大国创近30日内北向资金持股量增加30.5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增加0.14%;2. 近30日内无机构对科大国创进行调研。每经头条(nbdtoutiao)——中国园林公司8年前买入英超球队,现在又要卖出,预计损失超3亿元(记者 王晓波)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每日经济新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7月22日,备受各界关注的科创板正式开市,中国资本市场掀开了划时代的新篇章。当天,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首批25家企业中虽然没有皖企,但近年来,不少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都加快企业股改和上市挂牌步伐,借助资本市场,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它们有的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有的登陆主板,有的甚至到海外上市......
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历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经验可以与后来者分享?上市又如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来到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中、自主培育上市公司约占合肥全市一半的合肥高新区,采访了多家上市企业的董事长或董秘,了解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故事”。
欧普康视:上市是为了更好地打响品牌
净利润连续9年高速增长,被认为是A股“效益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14年来与外资品牌竞争,是大陆第一家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生产商,帮助数十万青少年“不动手术摘下近视眼镜”......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眼视光科技企业,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普康视”)一直领导着国产角膜塑形镜市场,并朝着“全面的视力矫正科技与服务型企业”方向发展。日前,欧普康视董事长、留美工程博士陶悦群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讲述了上市前后的诸多故事。
上市本身就是很好的广告
2001年,毕业于中科大/中科院硕士研究生班的陶悦群在国际顶尖高校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工程博士学位后,回国创业。陶悦群敏锐地发现了国内青少年近视群体的巨大市场,创办了一家专注于眼视光产品开发的医疗器械行业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为硬性角膜接触镜类产品,应用于近视矫正、近视控制、疑难视力问题的矫正等。
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时间里,公司一边进行产品研发、技术培训,一边全力开展角膜塑形镜的正名和规范化。2005年,欧普康视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产品生产注册证,“梦戴维”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角膜塑形镜类产品。2010年开始,随着国内角膜塑形镜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欧普康视的业绩也连续高速增长。
“行业本身在我国是新兴行业,以前只有眼科,没有眼视光,验光配镜大家普遍认为很简单。”陶悦群说,当时公司开发的产品公众知晓率有限,“上市本身就是为了打一个大广告”。陶悦群告诉记者,一方面上市有利于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公司也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平台来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为了筹划上市,陶悦群带领团队于2011年着手准备,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引入了战略投资者,进行上市前的改制等。“上市需要有三年规范的报表,本来以为2014年就可以提交报表上市,后来才发现上市要求比想象的更严格,直到2015年6月才正式提交报表,比预期稍晚一点。”陶悦群说,2016年12月欧普康视获得上市批准,2017年1月17日正式挂牌,“和其他企业相比,已经很顺利了。”
企业上市前要提早规范
在陶悦群看来,上市对于公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大家的心情都很振奋。很多员工包括经销商都自发去深圳参与敲钟仪式。”陶悦群说,当时企业的业绩增长非常不错,选择深圳交易所,是觉得创业板上市很适合我们。
对于企业上市前的准备,陶悦群建议,企业要提早规范,去和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因为企业的规范性很重要;其次,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上市并不要求是完美的,但信息披露一定要是真实、完整且准确的。”
“高新区乃至合肥市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支持。”陶悦群说,欧普康视在高新区的发展是从零起步的,上市前,政府给了我们特批用地等政策支持;上市后,合肥市、高新区还给予了分阶段性的奖励政策。“上市对一般企业来说有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拓宽融资渠道的作用。”陶悦群坦言,欧普康规其实“不差钱”,“对我们来说主要是品牌美誉度的提升。”上市后,欧普康视作为我国眼视光行业的龙头,在全球眼视光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2018年,欧普康视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净利润超2亿元,纳税约1亿元。在优良业绩推动下,公司的A股总市值也达到140亿元。
上市后不断开发新产品
“一辈子靠一类产品打天下可不行”,陶悦群介绍,凭借着十多年研发和经销渠道的优势积累,欧普康视每年都会发布新的产品,不光硬镜产品不断丰富,相关的护理产品和抛光机等也已经面世,还在积极推广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技术。而他作为董事长和创始人,已经把重心转移到投资标的筛选上,不断地寻找眼视光领域具有发展前景的投资机会。
“上市之后,公司新建了生产线,企业总建筑面积也提升了9倍。”陶悦群说,上市之后,企业产品从单一的镜片到护理产品,并在筹划新产品。在研发方面,欧普康视目前已经形成四个研发方向的专业团队,在硬性接触镜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18年3月4日,欧普康视迁入了全球最大的角膜塑形镜研发、生产基地。新的研发、生产基地内有研发、生产、临床示范、医疗器械创新服务、停车等五栋大楼,拥有9条半自动硬镜生产线,1条进口的硬镜全自动生产线,规模在全球硬镜生产企业中领先。新研发、生产基地的启用,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欧普康视的整体形象,还为它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陶悦群介绍,欧普康视现有业务包括眼科及视光医疗器械(产品)与医疗服务两大板块。除了核心产品“梦戴维”系列角膜塑形镜之外,欧普康视正通过自主研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投资并购等方式扩大产品与技术服务范围,已投资入股多家医疗器械类公司,并在安徽省侨办和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建立了“医疗器械创新基地”,以提供试制平台、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指导、资金和销售渠道支持等方式孵化新产品,储备后续发展的动力。
探索社区眼健康医疗服务
上市后,更多人开始了解欧普康视和公司从事的近视矫治业务,而欧普康视也有了更强大的资本实力。陶悦群表示,除了发展新产品以外,在医疗与视光技术服务方面,目前欧普康视已建成马鞍山、蚌埠、宣城等多家眼科医院,合肥、六安、广德等眼科医院也即将开业。据悉,欧普康视在安徽、江苏、湖北等地拥有眼科门诊部、诊所、视光中心、社区眼健康中心等约100家。
“我们正在加大、加快在眼科及眼视光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布局,拟形成全国性眼健康和近视防控服务网络。”为此,欧普康视开始筹建社区化眼健康及近视防控中心体系,建成后不仅为辖区内居民带来便利,同时也向社会各界开放。
“一条是产品链,另一条是医疗服务链,并驾齐驱。”谈及企业未来的发展,陶悦群表示,欧普康视正从传统的硬性角膜接触镜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向着全面的眼视光产品研发制造及专业的眼视光医疗服务企业发展。
科大国创:借助资本并购,进入智能汽车行业
2000年,几名中国科大的学生,在学校的一间小楼里,创立了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名为“科大恒星”)。2016年7月8日,已经落户合肥高新区的科大国创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实现了安徽软件行业上市零的突破。回顾公司创业和上市的历程,科大国创董事长董永东说,“上市并非企业发展的目的,而是要通过上市,让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上市前经历了两次“暂停”
董永东告诉记者,公司从2000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在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软硬件一体化智能产品的高科技公司。“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公司已成为行业软件的领导者,大数据研发应用的国家队,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者,产品广泛应用于运营商、金融、交通、能源、政府、智能汽车等行业领域,拥有了一批世界500强和政府等高端客户。”
在良好的经营业绩下,2011年左右,科大国创开始筹备股改上市。到2013年,公司完成了股改,并递交了上市材料。“当时也有人劝我们先上新三板,但是我们坚定地认为,我们业绩很好,企业非常优质,要登陆A股。”可是,彼时排队的企业很多,从2013年报材料后,整个2014年,几乎都没有音信。
“一直到2014年底,才有了反馈,通过了预审。”可是,2015年,中国股市又遇到了“崩盘”,科大国创的上市计划,又不得不暂停了。“当时我们也很着急,但是公司在持续健康发展,所以信心没有丢。”
2015年11月“开闸”后,科大国创排队的位置已经相当靠前,并一举通过了发审会,在2016年成功上市。“虽然停了两次,但终于成功上市了,这对我们是个极大的激励。”
通过收购快速进入新行业
不过,董永东告诉记者,上市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上市,让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距离我们上市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上市确实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董永东说,首先,上市后,企业管理更加规范,“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经营行为的规范性,都得到了提升。”另外,公司影响力也随之增强,“一方面体现在市场开拓方面,客户对你的认可;另一方面,企业上市后,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更大了。”
上市还让科大国创得以更好地开拓新的疆界。2018年底,科大国创收购了同在合肥高新区的贵博新能100%股权,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据了解,贵博新能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关键的核心部件。“我们很看好智能汽车领域,所以我们通过这次收购,快速进入了新的行业,为我们节约了时间,让我们可以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研发和创新。”
此外,今年3月,科大国创还参股了重庆一家大数据企业誉存科技10%,并将在数据融通、应用开发、案例打造等方面深度合作,“我们都是做大数据的,我们的优势在于采集、存储、分析、决策等,而誉存科技在数据应用、体现数据价值方面很强,所以我们通过资本关联这种方式强强联合。”
三年内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谈到上市过程中的感受,董永东告诉记者,要有自信和定力,同时也要向审核人员和投资者进行精确的表达,“让他们知道公司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优势。特别是对于我们软件企业来说,精确的表达更显得重要。”
此外,董永东也表示,企业要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让大家知道你的特长是什么,有什么优势,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创新的实力。”董永东说,三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小阶段”,“上市后的这三年,我们进行了布局,新的三年,我们将会实现快速发展,进入到全国同行业的第一方阵。”
设计总院:上市后,国有资产价值涨了五倍多
今年8月1日,是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设计总院”)上市两周年。两年前,位于合肥高新区的设计总院登陆上交所,成为安徽第100家A股上市公司,更标志着省属国企国资系统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员工持股后实现首发上市的新突破。日前,设计总院总工程师、董事会秘书毛洪强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讲述了公司上市的前前后后。
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60年,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桥等重大项目,就是设计总院完成勘察设计的。为什么要上市?毛洪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张,公司需要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根据发展规划,公司在业务整合、技术更新等方面均有较大投入。除自筹、争取项目资金外,资金缺口较大。“因此,改制上市可以让公司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此外,改制上市,也能促进企业发展战略转型,同时提升公司形象,吸进和激励更多高层次人才,“通过改制上市,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并在上市前引入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持股,有利于增强公司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给予投资者更好预期
说到上市的经验和感受,毛洪强告诉记者,打铁还需自身硬,合法合规经营、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是上市的前提。此外,毛洪强也说,股改上市,尤其是对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在正式投票表决前要提前做好宣贯和沟通。“同时,也要做好战略规划,给予投资者和审核者以很好的预期。”
毛洪强还告诉记者,上市过程中,高新区等各级政府部门也在行政事务和财政补贴方面,给予了公司很多支持和帮助。“比如,每次更新上报上市材料,都需要开具合法合规证明,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备案、环评审批等行政事项,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
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
毛洪强说,上市两年来,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技术品牌和公司知名度也不断提高,有利于公司业务的拓展。“我们在全国的影响力加大了,让我们的省外业务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比如在四川、云南等地,我们连续中标,业务量得以提升。”据统计,2016年底,公司年收入为9.7亿元,净利润1.95亿元;而到了2018年底,公司年收入达到16.5亿元,净利润达到4.37亿元。
毛洪强告诉记者,上市后,在全流通背景下,国有资产更易于大幅度增值变现。”据了解,2016年底,该公司国资部分净资产账面价值约为5.4亿元,而到了2018年底,国资部分净资产账面价值已达11.0亿元,对应的市值达33.1亿元,“是两年前的6倍多。”
华米科技:全省率先登陆美国纽交所
2013年在合肥高新区创立的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2月8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省首家登陆美国纽交所的企业,也是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智能可穿戴硬件企业。海外上市助推了华米的国际化发展,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18年,华米科技已经超过苹果,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厂商。
着眼国际化发展
2013年创立的华米科技,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创新公司。为什么选择在美国上市呢?华米科技副总裁章晓军告诉记者,主要考虑有三点,“一是促进公司经营更加合规和透明,有利于公司长期成长;二是提升公司整体的品牌和认知度;三是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国内外人才。”
章晓军说,华米致力于打造顶尖的国际化科技企业,选择美国资本市场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这里资金量大,再融资更加便利;另外,美股市场很关注公司行业前景、行业地位、商业模式、盈利模式、长期增长性等,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利。”
出货量超越苹果
上市一年半时间,华米科技全球化发展加速,不仅成功并购了多家海外公司,还跟美国天美时集团、漫威等达成了全球战略合作。据介绍,2018年,华米科技产品及服务已经进入美国、德国、日本等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智能可穿戴设备海外出货量占比已达到44.2%。根据第三方机构FROST&SULLIVAN公司的统计,2018年,华米科技已经超过苹果公司,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厂商。
在美国上市,也让华米更好地汇聚全球人才。章晓军说,上市以来,华米科技分别在深圳成立全球硬件总部、在合肥成立全球创新中心,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其中,合肥全球创新中心专注于芯片及传感器、智能手表操作系统、疾病监测诊断算法、健康大数据分析引擎、可穿戴新材料、新工艺及创新产品的研发,力争让更多“中国设计”“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我们还建立了期权激励制度,让员工持股,并根据全球人才区域集聚特点,整合全球人才资源,打造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国际化设计、研发和运营团队。”
有专业顾问团队
作为安徽首家登陆美国纽交所的企业,华米科技也有一些经验与其他企业分享。“无论是在国内上市还是在美国上市,都要合法合规经营,为上市奠定扎实基础。”章晓军介绍,此外还要有专业的顾问团队,深入挖掘公司价值,高效对接投资人,“同时,公司也要不断推出优质产品,赢得市场认可。”
章晓军说,虽然公司是在海外上市,但其爆发式增长,也离不开合肥高新区等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扶持引导新兴产业,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并给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才让我们得以实现走向全国、走向全球的战略布局。”
国祯环保:借力上市聚资源促发展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国祯环保董事长李泓萱介绍,上市不仅让企业打通了融资渠道,还让企业得以使用多种融资工具,促进自身的经营和发展。
历经三年上市
国祯环保董事长李泓萱告诉记者,在环保行业高速发展、污水治理技术不断丰富的大背景下,污水治理投资运营领域蕴藏着极佳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但是,行业资金需求很大,因此,公司希望通过上市,打通融资渠道。
国祯环保的上市历程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初申报材料,不巧2012年11月起内地暂停IPO,一直到2014年1月7日IPO的大门历经247个交易日终于再次打开。从2011年提交IPO材料到2014年8月上市,共花了3年多时间,“在这三年里,公司业绩仍持续增长,我们凭借实力,经受了各种严苛的考验,最终成功上市。”
谈到上市的经验,国祯环保董事长李泓萱告诉记者,首先要做好公司内控,合法合规经营,“另外就是要努力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保持公司持续竞争能力。”上市过程中,国祯环保也很感谢各级政府的支持,“在更新年报、半年报阶段,需要开具环保、工商、土地、房产、社保、公积金等各类执法证明,各级部门一直很支持,让各项工作都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上市后,高新区、市财政等部门还给予了我们资金奖励。”
拓宽融资渠道
上市对于国祯环保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李泓萱告诉记者,随着公司2014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社会知名度以及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相应的融资环境以及融资渠道也在不断地改善和扩充,“从上市前的单一银行渠道融资,到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融资等,而且在融资的规模,融资产品种类,以及资金成本上,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据介绍,上市以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国祯环保对融资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国祯环保在传统的融资基础上,也不断地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我们先后使用过多种融资工具,有效利用了资本市场放大杠杆,对公司的经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本结构优化
今年7月,国祯环保定增109790001股落地,发行价格为8.5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941998208.58元,其中中节能资本、长江生态、三峡资本分别认购金额约5亿元、3亿元、1.4亿元。李泓萱介绍,两大央企入股充分体现公司在污水处理及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竞争优势,这次募集资金净额约9.28亿元,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股东基础,改善股东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资本实力增强,财务状态得到改善,抗风险能力也得到提高。
此外,李泓萱也告诉记者,上市后,公司相继开展了员工持股计划、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等,累计激励核心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及其他重要岗位人员462人,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批准的八大交易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