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保险车险怎么样保险公司排名口碑好不好,在新能源领域的服务涵盖了哪些方面?

【规划解读】根据《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台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为三门县全域,涵盖铁路、轨道、公路、水运、航空、管道、邮政、枢纽、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运输服务和行业治理等方面。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三门交通以服务台州北部湾区建设为主方向,按照融入宁波都市区的总要求,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努力提升综合运输服务品质和保障能力,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有力带动产业转型、城镇化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效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一)发展成就1.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三门县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6亿元(其中公路完成投资114.3亿元,水路完成1.7亿元),较“十二五”投资增加220%。“十三五”末,综合交通线网规模达到1480公里。(1)公路方面路网主骨架日趋完善,区域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建成沿海高速公路三门段、326省道三门段扩建工程、台州港健跳南港区疏港公路一期、临海小芝至三门小雄段公路、三门蛇蟠至宁海一市公路(三门段)、228国道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公路等6个项目,累计通车里程共65.4公里。有序推进上三高速公路东延段、204省道三门麻岙岭至临海汇溪段、203省道三门园里至临海小芝段公路、三门沙柳至滨海新城公路、台州港健跳南港区疏港公路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农村公路与全域产业、全域旅游建设相融合,打造了74公里“六横线-亭流线-狮白线-石岭线”四色公路旅游精品环线和10公里环笔架山“船帮里”最美渔村环线,合力攻坚打通乡村振兴“血脉”,打造三门“四好农村路”金名片。共计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投资1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2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60公里,路面维修140公里,危桥病隧改造21座,建设普通公路服务站11个,乡镇运输服务站4个,港湾式停靠站116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250个,更新客运车辆63辆。创建横渡镇、亭旁镇、健跳镇和沙柳街道四个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因地制宜实行了农村公路管养市场化、机械化、专业化改革。“十三五”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379公里,比2015年底增长了8.4%,公路密度达124.8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公路通乡率为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公路通畅率为100%。(2)水运方面充分利用健跳港区港口和海湾资源优势,向北融入宁波港,向南对接头门港区,奋力开创海洋经济新时代。建成台州恒投工贸有限公司5000吨级码头、台州第二电厂卸煤码头和综合码头等3个码头,总投资1.7亿元。健跳港区202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861.5万吨。目前,健跳港区共有货运码头12座,最大的为台二电3.5万吨级卸煤码头,其次为3座5000吨级码头,分别为健跳平战两用码头、核电重件海运码头和台州恒投工贸散货码头,其它均为300-3000吨级码头。共有航道5条,分别为健跳港区进港主航道、猫头水道支航道、牛山作业区支航道、洋市涂作业区支航道和六敖作业区接线,总长度77.15公里。基本能满足三门地区社会发展所需原材料和能源运输需求,较好地辐射带动社会经济发展。(3)铁路和轨道交通“十三五”期间,三门县未新建铁路、轨道项目。三门目前有铁路1条,为甬台温铁路。甬台温铁路是连接宁波、台州、温州三地的国铁Ⅰ级铁路,于2009年通车,由北向南穿越三门县域,在三门境内里程23.7公里,在亭旁镇北部设客运站场。(4)航空方面目前三门县域内暂无机场。(5)管道方面油品管道方面,三门县域内现有甬台温油品管道,是浙江省规划油品主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管道方面,县域内现有甬台温天然气管网,是浙江省天然气管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6)邮政方面全县所有乡镇均已设置邮政局所,实现了农村邮政普遍“最后一公里”的全覆盖,邮政城区每日平均投递2次,农村每周平均投递6次。2019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5287万元,快递业务量885.62万件,快递业务收入0.97亿元。目前,三门有1处在建的大型邮政物流园区,为韵达浙江快递电商总部基地。建成后将以三门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台州、宁波、温州等浙东南区域,加快实现浙东南区域电商、快递、物流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成沪、甬、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项目。协助三门县完成国家级“快递进农村”示范项目和电商示范县建设。(7)枢纽方面积极推动现代化交通物流园区发展,已完成三门物流园建设。园区位于三门客运中心站东侧,占地近30亩,规划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近1000万。目前,三门县有公路客运枢纽一处,为三门客运中心站(二级)。铁路客运枢纽一处,为甬台温铁路三门客运站场。2.运输服务水平稳中有进公路运输仍是三门客运的主体,铁路运输呈上升趋势。2015年至2019年,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均呈现缩减态势,铁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均呈上升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总客运量、总客运周转量以及公路与铁路的客运周转量都较2019年有所下降。总的来看,公路运输仍是三门客运的主体,但铁路运输正承担愈发重要的作用,且主要承担长距离客运。货运发展迅速,货物运输以水路为主。2019年,三门县完成全社会货运量1503万吨,较2015年增长40%,其中水路货运量占比为67%;货物周转量117.11亿吨公里,较2015年增长22.5%,其中水路货物周转量占比为95%。2020年,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全社会货运量1334万吨,全社会货运周转量87.67亿吨公里,较2019年有所回落。2015年-2019年,健跳港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由421万吨增至1201万吨,年均增长30%,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吞吐量有所回落。3.交通治理能力显著加强交通运输改革不断深化。稳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稳步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辐射县域的城乡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对省指导目录事项32项(含46个子项)进行规范化梳理,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100%“最多跑一次”。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整合交通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以改革促进交通运输产业集团化发展。交通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开展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借用稽查手机APP、固定监控系统等手段提升执法效能。创新实施“二化三改三联”治超模式,全县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车辆违法超限率降到1.8%以下。严把航运企业、营运船舶经营资质关,加强港口经营企业和水运市场动态管理,打击非法营运,维护水运市场秩序。安全监管常抓不懈。安全生产责任层层传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安全部门督促抓、业务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狠抓“两客一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一、二类维修企业电子健康档案上传率、公交车驾驶室隔离防护装置安装率、“两客一危”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改造完成率均达到100%。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组织开展“两客一危”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演练,积累应急救援的实战经验,提高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智慧交通建设初显成效。突破公路人工管养模式,打造“五网合一”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金名片。完善交通综合监管平台,对全县52个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实现道路运输市场的高效信息化管理。提升“智慧运管”服务能力,促进线上线下监管高度融合,异常信息按时核查率100%,工单按时处置率100%。加强交通工具智能化改造,对全县117辆出租车安装智能监控系统,所有客运车辆实现视频记录和实时定位。建立三门县公路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为社会公众出行提供有效服务,保障路网安全畅通。表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指标单位2015年2020年“十三五”增加增长值增长率公路通车里程公里127213791078%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公里215736171%二级及以上里程公里223275*5223%航道里程公里77.1577.1500%港口货物总吞吐量万吨421861.5440.5105%船舶净载重量吨位221119299957*7883836%铁路运营里程公里23.723.700%客运量万人1186381.4-804.6-68%其中:公路客运量万人1135772*-363-32%铁路客运量万人5189*3875%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3.951.32-2.63-67%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3.250.49-2.76-85%铁路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0.70.830.1319%货运量万吨1073133426124%其中:公路货运量万吨295491*19666%水路货运量万吨7781012*23430%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95.6287.67-7.95-8%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4.286.872.5961%水路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91.3480.8-10.54-12%民用汽车万辆4.39.054.75110%私人汽车万辆3.347.414.07122%注:带*号为2019年数据。(二)存在问题1.路网空间布局欠合理。通道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甬台温通道和沿海通道间缺少有效的东西向连接通道,中部区域缺乏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干线通道,路网机动灵活性偏低,出行较不便利。2.交通发展均衡性较差。交通发展以公路和水运为主,铁路仅甬台温铁路一条,综合性交通枢纽匮乏,航运发展较为迟滞,轨道交通和机场尚为空白。3.港口码头规模效应不强。万吨级以上码头数量偏少,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需求。专业化泊位缺乏,不利于码头装卸作业效率提高和集约式生产。猫头水道支航道天然水深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4.运输组织体系有待完善。运输方式较为单一,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效率不高。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建设滞后,港口与公路连接的集疏运道路不完善。城乡交通组织体系不健全,现代交通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二、形势需求(一)形势分析1.应对复杂环境,要求支撑好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十四五”将是各国竞争优势重塑、国际经贸规则重建、全球力量格局重构三重叠加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前所未有。“十四五”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2.打造“重要窗口”,要求发挥好交通“先行官”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重视浙江发展,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在“十四五”发展路径上,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明确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是我省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第一个五年,要求交通行业着力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努力提升运输品质,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发展,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引领作用。3.发挥区位优势,要求奋力推进三门交通更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台州市以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为战略牵引,以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为总体目标,提出了“三立三进三突围”的新时代发展路径。三门县位于台州北部湾区,“十四五”期间要发挥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步伐,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湾区型卫星城市。要着力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健跳港的经济活力,推动交通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二)需求预测在经济增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三门县全社会运输需求增长幅度也将放缓,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分担比例也趋于合理。“十四五”期间,三门县综合客运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4.8%,货运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3.4%。客运方面。全社会旅客运输量总量与全社会旅客运输周转量总量缓慢上升,公路的运输分担率逐渐下降,铁路运输分担率相应提高。至2025年,公路客运量2123万人,约占总客运量95%,铁路客运量112万人,约占5%。货运方面。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总量与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总量呈上升趋势,公路运输分担率逐渐下降,水运运输分担率相应提高。至2025年,公路货运量555万吨,约占总货运量33%,水运货运量1152万吨,约占67%。三、规划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方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县为抓手,以港口建设带动城市发展,为服务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接沪融甬先行区、湾区开发示范区、先进制造核心区、山海水城样板区,为全面开启三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支撑口岸,拥湾发展。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健跳港区湾区资源,全面推进沿海口岸开发,构建健跳港、浦坝港联动发展的港口格局,打造好疏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补足短板,联动发展。针对中部缺乏横贯东西、连通南北干线通道的不足,规划快速畅通的交通走廊,提升三门与宁波都市区、温台都市圈以及杭州都市区的快速联动能力。3.适度超前,融合发展。提高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的战略定位,构建全县空间新格局,加快高铁和市域轨道项目的谋划与推进,稳步推进通用航空业发展,加强枢纽的衔接和多式联运。4.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增强交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品质和经济性,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5.绿色集约,创新发展。将生态、绿色、集约节约用地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推进科技创新与智能交通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三)发展目标奋力打造台州北向开放“桥头堡”的交通样板,到2025年,基本形成“136”交通圈,即主要乡镇10分钟通达高速公路和30分钟通达县城、县城60分钟至杭宁温台都市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绿色、智享舒适的高质量、一体化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重要窗口”提供重要支撑。铁路及轨道交通——进一步提升对外快速通行能力,开工建设甬台温福高铁三门段和金台高铁三门段;初步融入杭州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公路——形成两纵一横的H型高速公路网,实施“235”计划(建成2个项目、开工3个项目、前期研究5个项目),建设美丽乡村路200公里。水运——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规模效应,新增5000吨级以上泊位8个,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航空——建成三门花鼓漫岛水上机场,启动三门通用机场和水陆两用机场前期研究。管道——建成天然气管道14公里。邮政——建成韵达三门快递电商总部基地。枢纽——开工建设10个乡镇客运站、2个物流园区(中心)。绿道——建设绿道77公里。表2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类别指标2020年2025年基础设施5年综合交通投资规模(亿元)116203综合交通线网里程(公里)14801600铁路里程(公里)23.723.7公路里程(公里)13791500高速公路(公里)5786普通国省道(公里)163163航道里程(公里)77.1577.150.5万吨级以上泊位数(个)513通用机场个数(个)01运输服务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861.53000快递业务量(万件)885.621200快递业务收入(亿元)0.971.5通达覆盖主要乡镇10分钟高速公路通达率(%)40%80%主要乡镇30分钟县城通达率(%)70%80%智慧交通公交移动支付比例(%)100100智慧高速公路里程(%)046客车ETC使用率(%)73%90%绿色交通公交出行分担率(%)25%40%公交新能源车辆比例(%)40%80%码头岸电设施覆盖率(%)100%100%平安交通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上线率(%)95%10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人/年)21.2一般灾害下干线公路抢通平均时间(小时)1210到2035年,形成高质量“136”交通圈,全面建成“三纵一横”综合运输通道。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绿色、智享舒适的高质量、一体化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综合交通治理体系现代化。四、发展重点及任务“十四五”期间,三门县综合交通建设力争完成投资超203亿元。其中公路162.3亿元,铁路10亿,水运17亿,机场2.4亿,管道0.94亿,枢纽7.7亿,绿道0.36亿。表3 “十四五”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表分类十四五规划投资(亿元)小计(亿元)铁路高速铁路310城际铁路7公路高速公路110.5162.3国道0省道35美丽公路2疏港公路3农村公路7公路养护4.8水运1717机场2.42.4管道0.940.94枢纽客运站场3.557.7货运站场4.15邮政1.881.88绿道0.360.36合计203203(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根据三门县现状空间布局和交通区位特点,满足经济发展、港口发展、旅游开发的需要,从对外沟通和对内联系两个层次进行布局。对外沟通方面,突出甬台温和沿海两条交通轴线发展功能,同时满足其与沿海各城市(台州、温州、宁波)加强联系的需要,构筑了三条纵向通道、一条横向通道,中长期形成“三纵一横”四大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甬台温通道——串联甬台温地区,是区域内大通道。南连温台城市群,北接宁波都市区。主要由甬台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油品管道、甬台温天然气管网、204省道构成。中部通道——是宁海、三门、临海三地联络的主要通道,北端始于宁海市,南端止于临海市。主要由228国道、203省道等构成。沿海通道——是甬台温通道的复线,向南联系温台城市群,向北连接宁波都市区,串联健跳港区、浦坝港区。主要由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福高铁、健跳至头门港铁路支线、沿海天然气高压输配管网等构成。上三通道——是上三高速通道的延伸。西端与天台相接,沟通杭州都市区,东端止于健跳港,是县域内重要的东西向通道。主要由金台高铁三门联络线、甬台温铁路健跳支线、上三高速公路东延段、315省道等构成。(二)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1.铁路及轨道交通三门县域内铁路及轨道交通远期总体布局呈“三纵三横”的特点。纵1——甬台温铁路:已建成,功能以城际铁路客运功能为主,兼顾货运功能。纵2——甬台温福高铁:规划甬台温福高铁,路线在三门县境内呈南北走向,县域内设三门东站。纵3——头门港-健跳港铁路支线:规划头门港-健跳港铁路支线,路线呈南北走向,起于金台铁路头门港站,终于健跳港。横1——金台高铁三门联络线:规划金台高铁三门联络线,路线呈东西走向,起于天台山站,接甬台温福高铁三门东站。横2——甬台温铁路健跳支线:远期规划甬台温铁路健跳支线,路线呈东西走向,起于甬台温铁路三门站,沿上三高速公路东延段线位,经健跳港,向东北延伸至龙山岛及宁海。横3——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三门段:为远期规划线路,起自头门港北站,沿三门县域东侧和北侧布线,至天台境内。“十四五”期间,为了进一步加强三门县与杭、宁、温和金义四大都市区的联系紧密度,提高经济活力,根据全省铁路建设总体推进安排,力争开工建设甬台温福高铁三门段和金台高铁三门段。五年完成投资约10亿元。专栏1铁路建设重点力争开工建设甬台温福高铁三门段、金台高铁三门段。2.公路(1)干线公路根据相关上位规划,结合现状公路基础路网情况,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公路为主体的“七纵七横一疏港一通道”干线公路网络,总规模约4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公里,普通公路364公里。纵1——228国道宁海一市至三门桃渚段。由228国道宁海一市至三门园里、原74省道园里至泗淋段组成。北起宁海一市,经滨海新城、六敖、健跳、浬浦,后过泗淋进入临海。该项目位于三门东部,兼顾该地区南北向交通的过境及集疏功能。此外,在六敖至泗淋段距沿海高速公路横向距离较近,为该高速的应急通道。全长49公里。纵2——沿海高速公路。北接宁波,南连温州,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间新增的高速公路大通道。纵3——宁海一市-三门蛇蟠-六敖-横渡公路。由宁海一市至三门蛇蟠公路、508县道、六敖至横渡公路、503县道组成。起自宁海一市镇,接228国道,向东延伸至蛇蟠,跨蛇蟠水道到达南岸,利用508县道、503县道抵横渡镇,接316省道。全长25公里。纵4——203省道三门园里至临海小芝段。北接228国道,经园里、横渡、花桥连通临海小芝,位于三门中部,打通三门中部山区,兼顾南北向过境及集散交通。全长24.2公里。纵5——沙柳-三门城关-亭旁-临海岭根公路。由501县道、502县道、三门金干至临海岭根公路组成。北起沙柳,往南经三门县城、亭旁镇,终于临海东塍镇岭根,为三门西部南北走向重要县道,起到联系县城与中西部中心镇亭旁镇的作用,增加了县城南北向的对外通道。全长28公里。纵6——204省道三门段(麻岙岭至汇溪段)。北通宁波南接临海,沿线紧挨甬台温高速公路三门段,兼顾南北向的过境及集散交通,同时也是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应急通道。全长34公里。纵7——甬台温高速公路。是G15沈海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北接宁波,南连台州、温州,是我省南北向的高速公路运输大通道。横1——滨海新城-沙柳-宁波桑洲公路。由沙柳至滨海新城公路、501县道组成。东起滨海新城,接228国道,往西经三门沙柳,终于宁波桑洲,接204省道。为三门滨海新城至县城的第二通道,并起到联系宁波桑洲的作用。全长22公里。横2——海润街道-三门城北-宁波桑洲公路。由海游至晏站公路、三门城北至宁波桑洲公路组成。东起滨海新城,接228国道,沿海游港北侧利用海游至晏站公路抵达城北,再折向东,抵宁波桑洲,接204省道。为三门滨海新城至县城第三通道,同时可缓解南岸315省道的压力。全长14公里。横3——315省道园里至珠岙段。起自园里,往东经三门城南,抵达甬台温高速公路三门互通,接204省道。为三门县城至滨海新城的第一通道,同时也是三门县城及滨海新城连接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全长32公里。横4——上三高速公路东延段。西起甬台温高速公路三门互通,东至健跳港,是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沿海高速公路的联络线,是上三高速公路的延伸线。横5——横渡-亭旁-高枧公路。由506县道、505县道、横渡至亭旁公路、亭旁至高枧公路、60省道组成。起点接203省道,向东抵亭旁、高枧,接204省道,并往西利用60省道延伸。全长42公里。横6——316省道三门段(三角塘至岭根)。起于浦坝港镇三角塘,向西北接228国道,往西延伸接203省道后,抵临海岭根。是三门东南部港区的对外通道。全长28公里。横7——泗淋-小雄-小芝公路。由74省道南延连接线(小雄至浦坝港大桥)、临海小芝至三门小雄公路组成。东起泗淋,往西延伸至临海小芝。全长25公里。疏港1——疏港公路,起自现状疏港公路一期与228国道相交处,经健跳港、牛头山作业区、浦坝港,与228国道相交。全长26公里。通道1——三门湾二通道。起自疏港公路一期,经龙山岛、田湾岛,至宁海,为三门经三门湾至宁海的第二通道,是健跳港外移、加强龙山岛和田湾岛对外沟通集疏运的重要通道。全长约15公里。“十四五”期间,综合考虑三门县土地、资金、生态环保等要素制约,着眼于补齐路网短板、打通拥堵路段、服务港区发展和提升区域内通行能力,分期分批循序渐进推动10个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其中完工项目2个,开工项目3个,前期谋划项目5个。完成投资约148.5亿元。专栏2 干线公路建设重点建成上三高速公路东延段、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拓宽改建工程(三门段)。开工建设203省道三门段、204省道三门段、健跳北港区北塘疏港大道工程。前期谋划316省道三门段、三门沙柳至滨海新城公路工程、三门亭旁至东塍公路工程、三门亭旁至高枧公路工程、健跳港疏港北岸环线和南岸环线工程。(2)农村公路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基本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低等级公路技术标准,以山区26县考核指标和上级交通部门对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为指导,制定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实现危病桥隧处置率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5%以上,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农村公路优良中路率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智慧化、科学化。“十四五”期间,实施农村公路路面维修提升28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提高通建制村农村公路双车道率25%,将69个建制村原单车道路面拓宽为双车道,完善275个建制村村级物流点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路200公里,打造交通风景道3条。农村公路完成投资7亿元。实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市场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改革,实行公路财产保险,采用以奖代补,由乡镇街道作为责任主体落实市场化招标,负责筹措资金,保证农村公路养护巡查、日常保洁、小修保养、预防性养护和灾毁抢险同步推进。完成三门县“五网合一”数字公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和安全运行的融合数字赋能。建设主要县道非现场执法设备8套,有效提高超限超载治理能力。(3)公路养护实施公路养护426公里,其中国省道大中修90公里,县道大中修和提升改造56公里,乡村道大中修及等级提升280公里。完成投资4.8亿元。建成旗门港、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四座海上特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公路长隧道安全监测系统,建立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保证国省道结构物安全运行。实现全县公路照明设施统一集中经营管理,实现市场化和智慧化管理。3.水运(1)沿海港口根据《台州港总体规划》(2017-2030年),结合健跳港的功能与定位,健跳港区规划为“两心、两带、多点”的总体布局。两心:打造六敖作业区、牛山作业区+洋市涂作业区两大港口发展核心区。六敖作业区依托宜建大型泊位的岸线资源,综合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打造成为健跳港区大宗散货集散的核心作业区。牛山作业区主要为后方台二电服务,打造成为北部湾区重要电力能源极;洋市涂作业区主要为腹地经济发展所需能源、原材料等物资提供运输加工服务,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和临港物流,远期打造成北部湾区重要石油化工能源极。两带:构建沿六敖产业聚集发展带、健跳江临港产业聚集发展带两大产业集聚发展带。沿六敖产业聚集发展带位于北塘区块,综合发展大宗散货物流交易、装备制造、休闲旅游、农渔产品会展商贸等产业;健跳江临港产业聚集发展带,位于健跳江两岸,综合发展液体化工、临港物流、船舶装备制造、汽车配件制造、城市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渔业产品加工会展贸易等产业。多点:形成七市塘作业区、下沙塘作业区、龙山作业区等多个港口集聚发展点。七市塘作业区和下沙塘作业区主要服务于后方临港工业,兼顾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物资运输;龙山作业区主要发展货物中转运输,兼顾发展临港工业。“十四五”期间,新建台州市三门县现代港口物流基地及新材料产业园5000吨级码头、三门恒投工贸有限公司二期5000吨级码头、台州通达港务5000吨级码头、浙东南现代大宗商品物流园区5000吨级码头、台州海滨船舶修造有限公司5000吨级舾装码头等项目。预计投资17亿元,“十四五”末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2)航道根据《台州港总体规划》(2017-2030年)和《台州港健跳港区规划调整报告》(征求意见稿),健跳港航道将进行规划调整,调整后健跳港区主要航道包括健跳港区进港主航道、健跳港区进港北航道、洋市涂作业区支航道、猫头水道支航道、牛山作业区支航道和健跳港支航道。健跳港区进港主航道:规划调整中该航道起于头门作业区的东矶岛东待泊锚地,向西北延伸至草鞋婆屿东南侧,行至杨礁西南方位,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双向通航和兼顾7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要求,两侧各200米水域范围。健跳港区进港北航道:起于油菜花屿东北方位,向西南方向延伸至草鞋婆屿东北方位,继续向西南偏北方向行至青土豆屿东北方位,与健跳港区进港主航道相交。规划按照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双向通航和兼顾7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要求建设,两侧各200米水域范围。洋市涂作业区支航道:起于健跳港区进港主航道杨礁西南方位,向西南方向航行至洋市涂作业区。规划按照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双向通航和兼顾7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要求建设,两侧各200米水域范围。猫头水道支航道:起于杨礁西南方位、与健跳港区进港主航道相接,向西北方向经猫头水道延伸至竹屿西南方位,继续向西北偏北方向行至三门核电防撞警示墩东北方位,按1200米曲率半径向西北方向弯曲延伸至黄岩嘴头正北侧,继续向西北方向经蛇蟠水道延伸赤头山嘴西北侧。规划按照近期满足2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双向通航要求,远期满足3.5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双向通航要求,两侧各100米水域范围。其他航道及设施:健跳港支线航道及牛山作业区支航道沿用原规划方案。同时考虑在三门湾外侧、健跳港区进港主航道与健跳港区进港北航道交汇处附近布置海洋倾倒区,服务健跳港区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十四五”时期,继续推进洋市涂试挖槽工程建设,开展健跳港区主进港航道疏浚工程、洋市涂作业区支航道疏浚工程、牛山作业区支航道疏浚工程、猫头水道支航道疏浚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专栏3 港口航道建设重点建设台州市三门县现代港口物流基地及新材料产业园5000吨级码头、浙江丰熙港务码头工程、台州海滨船舶修造有限公司5000吨级舾装码头,前期谋划三门恒投工贸有限公司3.5万吨级码头。建设三门洋市涂试挖槽工程,前期谋划健跳港区主进港航道疏浚工程、洋市涂作业区支航道疏浚工程、牛山作业区支航道疏浚工程、猫头水道支航道疏浚工程。4.航空在符合空域管理等条件下,“十四五”期间,争取建设1个水上通用机场(三门花鼓漫岛水上机场),启动三门通用机场和水陆两用机场前期研究。水上通用机场(三门花鼓漫岛水上机场)性质为基地型水上机场,使用(设计)机型为塞斯纳208B-EX水陆两栖型,拟开展的飞行活动包括短途运输、航空消费、飞行训练和应急作业等,机场类别为A2类水上机场,拟选址于花鼓漫岛金鳞大道东侧金鳞湖水域。总投资约2.4亿元。三门通用机场暂考虑选址在海游港的涛头村,占地面积约400亩,建设内容包括飞机跑道、直升飞机起降坪、多用途停机坪、机库、航站楼以及飞机托管接待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水陆两用机场初步考虑选址于蛇蟠岛或海游港的涛头村。专栏4 通用机场建设重点建设水上通用机场(三门花鼓漫岛水上机场),前期谋划三门通用机场和水陆两用机场。5.管道“十四五”期间,加快建成三门-嵊州天然气管道项目,长约14公里,包含LNG应急站3座、高中压调压站6座、LNG瓶组气化站4座、次高压管道50余公里、中压燃气管网及其配套设施,完成投资约0.94亿元。规划台州头门港LNG接收站外输管道,起于三门站,沿315省道、上三高速公路东延段、沿海高速公路线位铺设,至临海头门港,三门县境内约40公里。专栏5 管道建设重点加快建成三门-嵊州天然气管道项目,规划台州头门港LNG接收站外输管道。6.邮政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升级换代,推进快递“两进一出”试点工作,实施“快递兴农”行动,加快发展供应链、冷链快递、快运、仓配一体化等服务模式,创新高铁快运、轻轨快递、无接触配送等模式,推广快递绿色包装,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邮政普遍服务提质增效。规划滨海新城快递园以及韵达(三门)大型产业园项目。滨海新城快递园兼顾现代快递园功能,服务于三门县城。韵达(三门)大型产业园项目整体规划用地1200亩,分为快递/快运、供应链、韵达(中国)冲锋衣科技园(含智能装备项目)三大板块。“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完成韵达浙江(三门)快递电商总部基地(韵达三门产业园项目快递/快运板块),项目总投资约5.18亿,“十四五”投资约1.88亿元。专栏6 邮政建设重点重点建设完成韵达浙江(三门)快递电商总部基地(韵达三门产业园项目快递/快运板块)。7.枢纽(1)客运场站结合三门县城乡公交一体相关研究成果,本次规划中按“一主两副十点”布局,在三门县规划汽车客运站13处。“一主”为三门火车北站客运中心站,主要加强与铁路客运的零换乘,打造三门县综合交通枢纽。“两副”为三门客运中心站(已建成)、三门火车站客运中心站;“十点”为在各乡镇和部分重点村规划设置客运站,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表4 规划公路客运站总体布局一览表客运站名称等级用地面积(平方米)备注三门火车北站客运中心站一级客运站100000设置于三门滨海新城,与高铁站进行接驳换乘,同时满足滨海新城对外客运需求,含公交枢纽站用地10000平方米三门客运中心站二级客运站50000设置于三门工业园区,含公交枢纽站用地10000平方米三门火车站客运中心站二级客运站50000满足与火车站接驳换乘的客运需求,含公交枢纽站用地10000平方米浦坝港客运站二级客运站50000满足浦坝港镇及周边地区对外客运需求,含公交枢纽站用地10000平方米健跳客运站二级客运站20000满足浦坝港镇及周边地区对外客运需求,含公交枢纽站用地5000平方米城北客运站三级客运站8500其中公交枢纽用地6000平方米亭旁客运站三级客运站30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蛇蟠客运站三级客运站30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泗淋客运站三级客运站30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珠岙客运站三级客运站30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沙柳客运站四级客运站25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花桥客运站四级客运站25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横渡客运站四级客运站10000满足短途客运需求,兼城乡公交站/旅游集散中心“十四五”期间,适时启动三门火车北站客运中心站与三门火车站客运中心站的建设。同时,为了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重点开工建设健跳客运站、亭旁客运站、沙柳客运站、浦坝港客运站、城北客运站、蛇蟠客运站、泗淋客运站、横渡客运站等乡镇级客运站。投资约3.55亿元。(2)货运场站为优化三门县货运物流结构,促进物流业集中化、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结合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布局,规划对县内物流园(中心)进行总体布局。规划物流园4处、物流中心8处,,分别为三门物流园(已建成)、三门火车货运站现代物流园、滨海新城物流园(含快递园功能)、六敖物流园,浦坝物流中心、健跳物流中心、珠岙物流中心、蛇蟠物流中心、亭旁物流中心、横渡物流中心、花桥物流中心、泗淋物流中心。表5 规划货运站总体布局一览表货运站名称用地面积(平方米)备注三门火车货运站现代物流园100000结合火车站和高速公路,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三门县城和港区三门物流园30000三门首家综合型物流园区,集收货、中转、配载等功能于一体滨海新城物流园90000结合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设施设立物流基地,兼顾现代快递园功能,主要服务三门县城六敖物流园100000结合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设施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健跳北港区健跳物流中心80000结合汽车货运站和港口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健跳镇和健跳南港区浦坝物流中心80000结合港口、公路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浦坝镇和港区珠岙物流中心20000结合城镇道路、公路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珠岙镇蛇蟠物流中心20000结合港口、公路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蛇蟠乡亭旁物流中心20000结合城镇道路、公路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亭旁镇横渡物流中心20000结合城镇道路、公路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横渡镇花桥物流中心20000结合公路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花桥镇泗淋物流中心10000结合公路设立物流基地,主要服务泗淋及周边村落“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大型枢纽节点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顺畅衔接。开工建设物流园(中心)2处,分为三门火车货运站现代物流园和健跳物流中心。投资约4.15亿元。专栏7 枢纽建设重点适时启动三门火车北站客运中心站与三门火车站客运中心站建设,开工建设健跳客运站、亭旁客运站、沙柳客运站、浦坝港客运站、城北客运站、蛇蟠客运站、泗淋客运站、横渡客运站等乡镇级客运站。开工建设三门火车货运站现代物流园和健跳物流中心。8.绿道因地制宜推进城乡绿道网建设,结合台州市相关规划,统筹考虑三门县旅游资源及旅游公路,规划了三纵两横“田”字型的骑行绿道网络。纵1——金板山村-塔坑村绿道,全长约45公里。纵2——蛇蟠-塔坑村绿道,全长约35公里。纵3——峋岩村-桃渚绿道,全长约45公里(省级绿道3号线组成部分)。横1——峋岩村-岗后村绿道,全长约32公里(省级绿道3号线组成部分)。横2——前山村-梅坑村绿道,全长约39公里。因地制宜、有时序地推进绿道网建设,根据台州市绿道的总体建设安排,“十四五”启动建设规划的“田”字型绿道网络中的峋岩村-岗后村绿道和峋岩村-桃渚绿道,建设总里程约77公里,预计投资约3600万元。专栏8 绿道建设重点启动建设峋岩村-岗后村绿道和峋岩村-桃渚绿道。(三)加快完善现代运输服务体系1.客运服务方面构建高效便捷的城际客运网络。依托甬台温铁路和拟建甬台温福高铁等构建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加快退出跨省800公里以上道路客运班线,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定制客运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公众多元化城际客运需求。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着力发展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末梢的三级城乡客运网络体系,合理优化运营组织。推进城乡客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班线、机场快线、短途驳载、园区班车等适应乡村出行的特色客运班线业务。积极推进地区内城乡客运经营结构改革,努力形成主体统一、业务整合、组织集约的格局。全面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公交化改造比例达到80%。全面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大提速,加快建设“保障更有力、服务更优质、设施更完善、运营更安全,管理更规范”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使“公共交通到楼下”常态化。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准点率,完善智能公交服务,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至55%。2.货运服务方面进一步拓展水路运输优势。重点推进健跳港航道能力提升、锚地规划建设、码头建设等工作,完善疏港道路体系,加强产业培养,开发国际航线,强化与国际码头运营商合作,着力推进产业园、开放式创新平台及现代化港口等一批开放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水路运输优势。加快货物多式联运发展。以海港为龙头,强化港口物流通道设施和运输组织沿海、沿陆顺畅联接,强化公水联合运输,谋划探索水铁、公铁等多式联运体系,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货物快速换装便捷性,完善场站集疏体系,推动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和“一单制”。优化货物配送网络。结合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结构,统筹各种运输方式,以标准化为手段,形成商贸物流服务网络、城市配送网络和农村物流普遍服务网络“三网合一”的物流化货运服务系统,满足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及专业物流发展对空间、时效、规模等方面的多样化运输需求。构建农村物流普遍服务网络。加快完善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统筹交通、商务、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资源。支持邮政系统“三农”服务网点拓展经营范围,建设成集农资、邮政、电信、报刊等多类产品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网点。支持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集配中心建设。(四)加快推进交通低碳绿色发展1.打造全域美丽的生态绿色交通。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并举,体现质量好、环境美、服务优、带动大、安保强“五面”并进。严格执行节约用地和生态保护有关要求,加强交通项目与沿线生态、景观的一体化设计。大力推广绿色环保新技术、新材料,加强施工过程节能减排和设施表面生态恢复。坚持路内、路外综合施治,主体工程与沿线设施同步开展,硬件与软件服务一并提升,科学设计、统筹实施。“十四五”期间,三门县域整体美丽公路比例提升至60%以上,投资约2亿。2.强化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船,推进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实现“碳达峰”。大力发展绿色物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交的旅客运输分担率,推进天然气汽车在道路运输、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中应用,倡导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加快公交车辆的大型化、环保化进程。进一步推进道路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汽修行业的绿色维修等。“十四五”期间,争取综合运输单位周转量CO2排放下降率达到8%,沿海码头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80%。(五)完善安全可靠应急保障体系1.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预防体系。健全交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等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强化“两客一危”、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危化品罐区、渡口渡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2.建立综合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平台。以发展“可控交通”、完善安全应急体系为抓手,建立综合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平台。加强对客货运输的安全监管,推进客运企业全部安装自动安检系统,三级以上客运站安装“三品”检查仪,客货运输车辆配备视频监控设备和GPS设备,全时段监控客货运输活动,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稳定。涉海、涉船风险隐患纳入全市交通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体系,予以统筹推进和综合治理。3.强化韧性应急运输保障。谋划构建交通应急“生命线”工程,加快建设韧性交通运输体系,强化系统性整体布局,推进构建交通应急专用网络和应急通道“大动脉”系统。推进跨区域应急投送能力建设,构建应急物资快速响应体系。加强联动、水陆空协同、军民整合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完善交通安全应急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六)推进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建设1.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改革。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数据为中心促进政府的数字化转型,驱动政府服务优化,提升政府效能。推进改革工作增效扩面,全面推广网上办、掌上办,实现现有事项掌办率达到100%。2.构建法治信用交通体系。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交通运输系统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完善行政执法规范化、公示、投诉举报等工作制度,深化推进“四基四化”建设,行政执法机构标准化率达100%。重点推动信用信息应用,加强信用交通管理数字化建设。加快推动从传统治理方式向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奖惩的全链条信用治理转变,构建诚信交通推优劣汰市场,提升行业运行现代治理能力。3.优化交通人才队伍结构。以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支富有创新活力和奋发有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加强干部政治理论、法律、管理、现代经济、交通专业知识等培训,积极培养和引进公路、港航、运输、安全应急、行政执法、信息化等专业领域的人才,提高业务人员的学习研究、战略谋划、综合协调以及专业管理能力。推动干部队伍结构优化、能力提升、作风转变、活力增强。4.秉承浙江清廉交通风范。全面覆盖交通权力事项,紧盯重点领域和高发问题,推动常态化廉政监管。加强清廉交通建设制度设计,建立清廉交通制度迭代更新机制。建立健全跟踪评估机制,加强共性特征、典型案例、主要风险点等综合研判和专业指导,组织开展实施效果评价。强化用人、工程建设、资金等八大重点领域的廉政监管,提高行业廉政建设和廉洁治理水平。(七)提升交通数字化智慧化水平1.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公路方面,将上三高速公路东延段打造为智慧高速公路,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推进智慧化桥隧健康监测平台的应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全周期数字化管理。智慧港航方面,加快现代港航向数字化转型,开展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将健跳港区打造成一流智慧强港。谋划推进智慧港航、自动化码头建设,推进生产系统与理货系统操作智能化,加快5G技术在港口的应用;智慧邮政方面,将韵达快递园区打造成IOT+人工智能布局的,运用以机器人、智能仓储、智能调度为支撑的电商销售和配送技术的新型电商物流先驱者。2.提升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全县公路管养水平和安全运营能力,并与公安天网、智慧水务、美丽乡村、三门气象等监控和物联网数据实现共享共用。借助“五网合一”数字公路平台,建立协同办公体系,打破交通执法和行业管理的信息壁垒和职能界限,打造交通管养一盘棋。五、环境影响评价(一)规划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规划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等方面。预计“十四五”期间,三门县新增交通建设用地约672公顷,同时会相应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源,对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应通过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符合三条控制线的相关要求。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也会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气、污水、噪声等污染物,但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推广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和发展集约高效运输组织,规划实施后能耗指标将明显下降,环境质量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二)预防和降低环境不良影响措施1.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既有设施改造、扩容等手段提高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土地(海域)特别是耕地占用,实现对能源、资金、土地和环境等的集约节约利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应用,提高车船能源使用效率,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车船,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交通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轨道交通和水运承运比重,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2.加强项目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合理设计项目线位走向和选址,尽可能避绕湿地、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注重生态保护;研究制定公路、航道沿线绿化和公路边坡复绿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设美丽公路、绿色航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观赏性和抗灾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加大项目污染防治力度,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通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环保交通设施,减少环境空气污染;通过采用先进筑路材料、设置绿化隔音带和隔声屏障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污染。3.完善项目环境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节能审查制度,建立严格规划、土地、岸线、环保等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大建设项目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的管理,做好规划项目施工、运行阶段的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改善制度环境,提升服务与管理能力。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在规划推进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部门协同、机构联动的综合交通规划实施工作机制。交通系统各部门要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细化落实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级发改、财政、自规、生态等部门的衔接。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衔接,确保项目同步实施,避免出现断头路。(二)统筹规划协调加强与省、市两级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衔接落实,确保上下步调一致、协同推进。加强与国土空间、港口发展、海洋、旅游、生态等规划以及三条控制线的有效衔接,确保规划内项目可实施可落地。(三)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用地保障。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土地审批权下放的“窗口期”,深化项目方案研究,尽可能以1:2000精度套叠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优化调整与“三条控制线”的关系,统筹预留交通通道,优化关键节点。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特许经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四)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规划监督机制,制定任务分工方案,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充分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建立规划实施定期考核机制,围绕规划确定的指标任务和落实的目标责任,全面考核监督任务实施情况,充分保障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保险车险怎么样保险公司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