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要果呀呀加盟费多少的人来说,贝妍丽靠谱吗?


2024-03-17 15:05
来源:
大天才樱木花道发布于:四川省
记者韩冰报道现在K联赛最受欢迎的球星是谁? 答案就是刚刚加盟首尔FC的林加德。 首尔FC在新赛季首场主场比赛中创造了K1联赛51,670名观众的上座纪录后,昨天赢得了新赛季的首场胜利,吸引了29,536名观众。
“林加德热”在韩国仍在沸腾,但沸腾的人气与低迷的表现反差太强烈。在连续三场替补没有结果的情况下,首尔FC主帅金基东赛后直言,自己想过换下已经替补上场的林加德,但他控制住了冲动:“如果表现出色的话,替补还不如打了90分钟的球员,积极,以前我都会用其他球员代替他,如果只是为了名气,我们可以签下退役的老球星,让他们上场吸引观众”。替补出场并因表现不佳而被换下,对于任何球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更不用说在K联赛中拥有身价和年薪“双冠王”的林加德了。 金继东认为林加德名不副实。 如果他不能尽快找到状态,不排除继续担任替补的可能。 三年来职业生涯自由落体的“林煌”连K联赛都留不住了?与球场上令人失望的表现相反,林加德凭借曼联和英格兰的球星光环在韩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人气热潮。
31岁的“林煌”自2月8日入队以来,韩国主流社交媒体几乎每天都让他成为热门话题。新赛季首轮,首尔FC客场挑战光州FC。 第一批7500张门票在2分半钟内就被抢购一空,另外200张门票也在几秒内被抢购一空。
FC首尔首场主场比赛开票半小时内就售出25,000张门票,最终入场观众达51,670人。 这是K1联赛自2013年实行升降级以来首个新的主场上座人数纪录,大幅超越大邱年的旧纪录(39871人)。 林加德加盟后前两场主场比赛的平均观众人数为40600人。 昨天对阵弱旅济州联队的比赛观众人数位列上赛季前五。 上赛季,首尔FC赛季首场主场比赛观众只有22200人,最高上座率也只有45000人。为了争取林加德的加盟,首尔FC不仅授予了最重要的10号球衣,还授予了K联赛最高的年薪。 虽然大邱FC的巴西外援塞辛哈15.5亿韩元的年收入位列K联赛最高,包括年薪和奖金,但仅林加德的年薪就有15.3亿韩元,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塞辛哈。 俱乐部的投资很快得到了回报:首批1000件林加德10号球衣刚刚上线,2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导致官方网上商店因访问量过高而几乎瘫痪。 销量排名第二的奇诚庸只卖出了250件球衣,而其他大部分球员的球衣销量都不足10件。林加德的第二批球衣加班生产,很快就上线了,以满足球迷的需求。由于销售火爆,俱乐部甚至在主场北广场临时设立了“林加德球衣专区”。 昨天比赛前两个小时,“林加德球衣专区”的大部分球衣已经售空。 韩国猪肉和啤酒品牌与首尔FC合作,在主场比赛日进行促销活动,首场主场比赛也已售空。英国《体育网》透露,林加德拒绝了拉齐奥、贝西克塔斯等其他25家具乐部的报价,并降薪90%加盟首尔FC,以拓展其在韩国的时尚品牌、电子竞技等业务。 林加德旗下的个人品牌,以及JLINZ电竞战队。 去年,韩国釜山电竞战队Liv正式宣布与林加德合作。 韩国是电竞大国之一,林加德显然有意为自己的电竞战队在韩国开拓市场。但生意就是生意。 毕竟林加德还是一名职业球员。 拥有K联赛历史上最高人气和最高年薪的他,必须交出符合球迷期待的表现。 否则,他很难像伊涅斯塔在日本那样保持爆炸性的人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潮汕:一个独特而矛盾的存在我大学毕业以后,在潮汕生活过五年,当时为了搞业务,几乎是跑遍了潮汕的每一个区县,见过几百个潮汕的中小企业老板,跟当地一些政府机关打过交道,也认识了一帮潮汕朋友,所以,潮汕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我的印象里,潮汕一直是一个比较独特而“矛盾”的存在。说它独特,是因为潮汕的发展轨迹,在中国其他任何城市都找不到类似样本;说它“矛盾”是因为,首先潮汕商帮以生猛凶悍的经商风格,成为中国生命力最旺盛的商帮之一;而汕头作为最早一批开放的特区,不仅没有借助政策红利直上青云,反倒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日渐没落。其次,潮汕人排外、抱团,认人不认事;但这么抱团的潮汕人,有时候会因为内部利益分配不均,一家人打得头破血流。最后,潮汕人有钱,潮汕也有很多隐形富豪,但当你走上潮汕的街道,尤其是当你去看一看练江的水,你不会相信这个地方有很多富豪,你会以为自己跑到了越南,因为潮汕的城市环境建设还不如很多三四线城市;潮汕人手里的巨额财富,跟潮汕糟糕的城市环境形成了鲜明反差。正是这种独特和矛盾,让潮汕和潮汕商人成为中国商界非常另类的存在。所以这篇文章,我就结合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跟你唠一唠这个“异类”。我会分为四个部分来讲:第一部分是:潮汕商人为啥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第二部分是:潮汕人到底是咋做生意的?第三部分是:潮汕人为啥这么会做生意?文章较长,建议你先转发收藏,然后慢慢阅读,因为这可能是全网对潮汕以及潮汕商人解读最为详细的一篇文章。2潮汕商人为啥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上个世纪初,泰国国王拉玛六世写了一本书,叫做《东方犹太人》,这本书明面上是在吹潮汕人的彩虹屁,说潮汕人吃苦耐劳、善于经营,实则绵里藏针,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潮汕人掌握着泰国的经济核心,并且充满了敌意。拉玛六世忌惮潮汕人,真的是因为潮汕人太能搞钱了:潮汕人甚至一度垄断了泰国经济,陈弼尘、谢国民、苏旭明三位潮汕人,先后登上泰国首富的宝座,而前十富豪榜里,也一度被八位潮汕人所占据。可以这么说,潮汕财团跺跺脚,泰国经济抖一抖。潮汕人不光在泰国搞钱,而且在整个东南亚搞钱,有资料显示,潮汕走出去的海外华侨一度高达1000多万,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其中泰国最多,有305万人,印尼有50多万,新加坡有40多万,马来西亚有40多万。这里面有很多人也都搞出了名堂,除了前面说到的几位泰国首富,比方说曾经的新加坡首富、立邦漆的创始人吴清凉,也是潮汕人。所以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哪里有潮水,哪里就有潮汕商人”。可见潮汕商人分布之广。而在国内的商业江湖里,潮汕人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个体上来说,李嘉诚、黄光裕、马化腾先后登上过首富宝座,他们全都是潮汕人;从整体上来说:2018年新财富500榜单中,潮汕共有89人上榜,从人数占比上来说,远超其他地区;而2016年的“宝万之争”,也让宝能姚振华背后的潮汕财团大鳄们浮出水面,据公开数据测算,仅富德系、宝能系、朱孟依家族、侨鑫集团等四家潮汕籍财团,所控制和影响的金融资产至少已经达到1.1万亿以上。潮汕商人手里到底有多少钱,或许永远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而潮汕商人搞钱能力之强、搞钱范围之广、搞钱时间之久,都让他们无愧“东方犹太人”的称号。3潮汕人是咋做生意的?潮汕人这么能搞钱,他们到底是咋做生意的?我在潮汕待那几年,亲眼见了身边好几个朋友白手起家,短短几年,实现年入百万甚至千万;潮汕人在做生意上的确有一套。根据我的观察,我发现潮汕人做生意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潮汕人做生意的第一个特点是,“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我记得当时我部门招了个精神小伙,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小伙说你们这儿的活儿太重了,我干不了,然后就要辞职,我一看人家都干不动,我还能说啥,于是就同意了,后来有一天,我跟朋友一块去衡山路吃饭,看见那个精神小伙自己开了个肠粉店,这时候我才明白,干活累不累不是重点,给谁干活才是重点。你要是以为这个精神小伙只是个例,你就太单纯了,后来我还遇到好几个这样的小伙,其中一个来我这儿干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去开茶叶店了,另一个干着干着,突然跑去卖红酒了......对潮汕人来说,打工只是体验生活,当老板才是终极归宿。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潮汕人不像内地很多地方非常重视教育,他们倒是想得非常开:“孩子不学习不要紧,只要能做生意赚钱就行。”,所以潮汕除了李嘉诚力推的汕头大学以外,几乎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但潮汕的职业技术学校倒是遍地开花,主要原因就是:上职业技术学校周期短、见效快、实用。所以我认识那几个后来发家的潮汕朋友,其实都没上过多少学,早早就出来跑社会,要么在别人手底下混一段时间之后自立门户,要么从小生意起家日拱一卒,他们都是靠做生意快速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积累。当老板而不是打工,似乎成了刻在潮汕人骨子里的基因密码。潮汕人做生意的第二个特点是,“哪里能搞钱,就去哪里搞;怎样能搞钱,就按怎样搞。”潮汕商人对赚钱机会非常敏感,在地产崛起的时代,潮汕人前仆后继杀进地产江湖,以至于现在深圳地产圈里的大部分地产大佬都是潮汕人;电子行业迅猛发展的时候,潮汕人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华强北,所以之前网上有个提问:如何在华强北找到优质货源?底下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是:学会潮汕话;因为整个华强北,几乎就是潮汕人的江湖;而到了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汕人又抱团杀进互联网江湖,利用互联网工具推动产业创新;潮汕人对赚钱机会的敏感,就像鲨鱼见到血。哪里能搞钱,潮汕人就去哪里。而潮汕人搞钱手段之“灵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王志纲说过一个故事:他认识一个搞保险业的潮汕大佬,这位大佬专门搞了两栋别墅,别墅里养着从各国物色来的近百位绝色美女,天上人间,莺歌燕舞,大佬把这当作武器来开路,战无不胜。这一幕是不是有点眼熟?那是因为距离汕头250公里以外的厦门,也有人曾经这样搞过。只不过那个人后来被判了无期徒刑。如果你认为潮汕人搞钱的手段就这么点,那就真是小瞧潮汕商人的想象力了。30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19人被处死刑,虚开增值税金额高达323亿,骗税42亿,涉税犯罪团伙约150人…..这起发生在2001年的骗税案,成为共和国成立以来金额最大、作案最为疯狂、涉及人员最多的世纪第一税案。而这个案件的发生地,就是潮汕。所以,搞钱手段灵活成了一把双刃剑,如果它健康地在风口中生长,就会长成财富的参天大树;而当它生长在灰色地带,就会成长为一颗毒瘤。潮汕商人成为了挥舞这把双刃剑的江湖剑客,行走江湖,刀口舔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潮汕人做生意的第三个特点是,低调、务实,闷声发大财。王石曾经说过:“合生创展才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合生创展的掌门人,叫做朱孟依,潮汕人,是地产圈的教父级人物,江湖人称“朱老农”。朱老农极其低调,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有一回,一家媒体偷偷刊登了朱老农的照片,朱老农勃然大怒,跟媒体大吵一架,同时撤掉了投在这家媒体的所有广告。同样低调、务实的还有宝能的姚振华。有一回,姚振华的秘书给他买了一双7000块的皮鞋,姚振华拿到以后非常生气,认为太浪费了,就把秘书骂了一通,秘书只好把鞋退回去,换了一双2000块钱的皮鞋;姚振华有块天梭表,戴了八九年也不舍得换,姚振华说,不就是一块表嘛,能用就行,没必要非要买十几万一块的名表。姚振华口才很好,讲话很有感染力和煽动性,有时候宝能内部开会,原本只给姚振华留一个小时的发言时间,但姚振华一旦讲起来,就能讲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根本收不住。能讲、爱讲的姚振华,却从来不喜欢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如果不是被逼的没办法,他根本不想站到幕前,据说,姚振华曾经为了让自己的名字不在百度里出现,砸了不少钱。我认识的很多潮汕老板,其实也都是这种风格:能省的钱坚决不乱花,能省则省,比方说在个人生活上不会过分讲究,不搞花里胡哨的表面工程,但是在买房上倒是都很舍得花钱;该花的钱坚决不能省,该花就花,比方说在对外投资上,在对待朋友上,都非常舍得花钱。潮汕人的低调务实,一方面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经商风格,另一方面是刀口舔血的自保策略,这一点我就不拆开讲了,你品,你仔细品。总之,潮汕人都懂得闷声发大财,求利不求名。潮汕人做生意的第四个特点是,抱团。2010年,国美股权之争达到高潮,黄光裕家族开始全面反击,一方面,黄家开始打情感牌,黄光裕在狱中写下了《我的道歉和感谢》,同时,黄光裕的妻子杜鹃身段灵活地拉拢贝恩资本跟陈晓博弈;另一方面,潮汕商帮还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了20亿资金来帮助黄家来应对危机,而在股票市场上,潮汕财团还大量购进国美股票,用真金白银来支持黄光裕;最终这场战役以黄家的全面胜利而告终。2016年5月,“宝万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深交所对宝能和万科同时发出监管函,算是各打了五十大板,让这场控制权之争进入了更加微妙的阶段。而被王石称为“野蛮人”的姚振华,此时正身处风口浪尖。2016年7月8日,姚振华在宝能总部接待了一波重要客人。这波客人里有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深圳汕头商会会长郑汉明和深圳潮汕商会会长黄育宏等人。在这次见面会上,各地会长纷纷表示,如果宝能需要支持可以尽管开口,他们都将全力以赴支持。所指何事,不言自明。虽然在证监会的干预下,姚振华最终也没能吞下万科,甚至还付出了十年内禁入保险业的代价,而风起云涌时,潮汕商帮的挺身而出,当时无疑给了姚振华打硬仗的的底气和信心。作风凶悍的潮汕商人,像一头又一头狼在商业江湖里猎食;而当他们遭遇危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其实他身后站着的是一个狼群。4潮汕人为啥这么会做生意?看完潮汕人是咋做生意的,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好奇:潮汕人到底为啥这么会做生意?当我扒拉扒拉这背后的原因之后,我发现这简直是一部潮汕人生存跟发展的“血泪史”。而且我认为只有真正搞懂了这部分内容,才能透彻理解潮汕商人的集体性格和经商风格,所以请你一定要耐心看完接下来的内容。A、地理印象公元1094年,苏东坡因为跟新上任的宰相章惇有过节,被贬到了偏远地区。在“流放之地”,苦中作乐的苏东坡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一直都是古代朝廷发配重犯的理想之地。为啥?因为岭南是真的苦啊:气候潮湿,山林众多,蛇虫鼠蚁,烟瘴肆虐,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京城到岭南路途遥远,犯人们能活着到岭南就实属万幸;而到了岭南以后,才是所有噩梦的开始,人间炼狱,生不如死。所以,那时候的官场流行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去岭南。于是岭南就成了“蛮夷之地”、“流放之地”。苏东坡当时被贬的地方,其实是现在的惠州,惠州往东走300公里,才真正到了潮汕,跟惠州相比,潮汕简直就是“岭南之南”。B、天灾潮汕的地形跟珠三角很多地方的地形略有不同,潮汕三面环山,一面环海,这让潮汕的可利用耕地面积极为有限,人均耕地更是少的可怜,在古代时就只有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到了近代则只有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在农业时代,耕地面积少,就意味着填饱肚子的难度更大。独特地理位置带来的不光是耕地面积少,还有可怕的地震和台风。潮汕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汇处,属于广东五大地震带之一的泉汕地震带,历史上地震多发,小震不断。从1400年到1970年以前,潮汕有关地震的文字记录,共有127条,经国家地震部门确认的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10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18年2月13日发生在南澳附近的7.3级大地震。那一天是大年初三,很多人正在走亲串友,下午两点左右,人们突然听到雷声滚动,空气中也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华英学堂附近的大马路上突然裂开一条30多米的裂缝,裂缝里喷出滚烫的硫磺水,路人纷纷四处逃窜。地震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倒塌,金山街的高升戏院除戏台外全部倒塌,压死40多人,伤及20多人。万美斋茶居整座倒下,造成20多人死亡,30多人受伤。当晚22点,又发生第二次余震,震塌了一个正在演剧的剧院,剧院内200多人无一幸免。据《汕头大事记》等史书记载,这次地震历时20分钟,汕头楼房、商店、戏院、衙署等房屋坍塌众多,倒塌房屋百余家,被压死200多人,重伤300多人,轻伤500多人。而整个潮汕地区因为这次大地震以及地震造成的海啸,死伤近万人。四年之后的“八二风灾”,成了潮汕人的又一场噩梦。1922年8月2日,一场12级的台风袭击了汕头,史称“八二风灾”,《潮州县志》中是这样描述这场台风:“风方益厉,山撼岳,拔木屋”,大致意思是说台风十分凶猛,能撼动山岳,树木连根拔起,房屋也被大风掀起。这场台风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造成汕头超过80%的地方受灾,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超过一半的房屋倒塌,并带走了近八万人的生命。建国以后,潮汕也多次受到台风的侵扰,比方说发生在1969年的第三号台风,这场超级台风掀起几层楼高的巨浪冲向海堤,使几个人合抱的大榕树被连根拔起,5060吨重的机帆船被潮水抛上陆地,潮阳县牛田洋垦区的85公里长、3.5米高的海堤被削去2米,只剩下1.5米高,汕头市平均进水1.5-2.0米,全市死亡1554人,倒塌房屋82381间。对于潮汕台风的威力,在潮汕呆过的人,会更有体感。我在潮汕也经历过几次台风,其中一次,我亲眼看着办公室门口碗口粗的树被连根拔起,对打小生活在北方的我来说,这个场面十分震撼,因为这种事情以前对我来说也就是段子;再有一次,台风过后,第二天我去上班,发现隔壁工厂的天花板整个被台风吹没了……,再后来,虽然渐渐对这种场面习以为常,但仍对台风心生畏惧。C、人祸如果地震和台风算是“天灾”,那么潮汕人需要应付的还有“人祸”,那就是海盗。从唐朝开始,潮汕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贸易门户,拥有拓林湾、程洋岗、樟林港等近十个良港,海运和贸易的发达,让恩格斯也曾赞叹:“汕头是远东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城市。”而哪里有商船,哪里就有海盗。公元1133年2月,海盗黎盛大举进攻潮州各地,烧毁民房不计其数,期间曾进犯潮州城,城内官兵根本抵挡不住,后来在海阳县乡绅的努力下,招募大量乡勇民兵,陪合官兵作战,经过一个多月的缠斗,最终才将海盗赶出潮州。而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滋扰,就下令实施海禁政策。这对于物产并不丰富只能“靠海吃海”的潮汕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所迫,很多人只能铤而走险。于是,潮汕地区就出现了新一批的兼职海盗。官兵来查的时候,他们就变身老实巴交的渔民;官兵前脚一走,他们就化身凶神恶煞的海贼。而到了晚明,就出现了不少职业海岛。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传奇海盗头子林凤。林凤带领的海盗团体,巅峰时期有三百多艘船、四万多人。1573年,林凤海盗团先后进攻了澄海、潮州和惠来,他们一边杀贪官污吏,一边抢夺老百姓。后来,林凤占据南澳,与朝廷议和,被广东总兵殷正茂拒绝。至于后来林凤远走菲律宾,击毙西班牙驻菲律宾总指挥戈尹特,并在林加廷湾建立都城,自称国王。这都是后话,咱们按下不表。总之,潮汕人饱受海盗之害。1552年,潮州有95万人。第二年,海盗兴起,并在其后二十年间大举入侵18次。1574年,潮州人口暴降至71.25万,减少了四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D、文化属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汕人会做生意,其实也是独特地理位置和文化属性造就的结果。首先,潮汕耕地面积匮乏,这让潮汕人根本没办法搞小农经济那一套,没法靠种地填饱肚子,只能靠做生意,所以,与其说潮汕人是自带经商基因,不如说潮汕人是被生活所迫。其次,为了应对长久存在的“天灾人祸”,也就是地震、台风和海盗,让潮汕形成了独特的宗族文化、善堂文化、侨乡文化等,为啥?因为当时的政府靠不住,比方说,海盗来了,官兵要么没法及时赶到,要么赶到了也打不过,只能靠宗族快速集结力量抵御海盗;比方说,1918年的南澳大地震之后,广东当时的主事陈炯明就只给潮汕拨了2万元大洋;而1922年“八二风灾”之后,因为当时的政府忙着北伐,基本没有提供啥有效援助;潮汕人想要抵御天灾人祸,就只能抱团奋战。这就是潮汕人如此抱团的根源。最后,鸦片战争以后,汕头开埠,让潮汕地区拥有了两大契机,一个契机是,潮汕成了最早接触海外贸易方式的地区,加速了商业化进程,同时也实现了潮汕文化和海外文化的融合;另一个契机是,出现了三次大的移民浪潮,让潮汕商人大规模走向海外。这两个契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潮汕商人拥有更广泛、前沿的商业信息和眼界,从而可以快速捕捉赚钱机会。如果用两句话总结潮汕商人,我觉得应该是:第一句:如果可以衣食无忧,谁又愿意颠沛流离。第二句:一半是“土地”,一半是“海水”,亦正亦邪,快意江湖。另外,推荐我的另一个跟潮汕有关的回答,帮你从区域发展角度了解潮汕生意人:
1潮汕:一个独特而矛盾的存在我大学毕业以后,在潮汕生活过五年,当时为了搞业务,几乎是跑遍了潮汕的每一个区县,见过几百个潮汕的中小企业老板,跟当地一些政府机关打过交道,也认识了一帮潮汕朋友,所以,潮汕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我的印象里,潮汕一直是一个比较独特而“矛盾”的存在。说它独特,是因为潮汕的发展轨迹,在中国其他任何城市都找不到类似样本;说它“矛盾”是因为,首先潮汕商帮以生猛凶悍的经商风格,成为中国生命力最旺盛的商帮之一;而汕头作为最早一批开放的特区,不仅没有借助政策红利直上青云,反倒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日渐没落。其次,潮汕人排外、抱团,认人不认事;但这么抱团的潮汕人,有时候会因为内部利益分配不均,一家人打得头破血流。最后,潮汕人有钱,潮汕也有很多隐形富豪,但当你走上潮汕的街道,尤其是当你去看一看练江的水,你不会相信这个地方有很多富豪,你会以为自己跑到了越南,因为潮汕的城市环境建设还不如很多三四线城市;潮汕人手里的巨额财富,跟潮汕糟糕的城市环境形成了鲜明反差。正是这种独特和矛盾,让潮汕和潮汕商人成为中国商界非常另类的存在。所以这篇文章,我就结合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跟你唠一唠这个“异类”。我会分为四个部分来讲:第一部分是:潮汕商人为啥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第二部分是:潮汕人到底是咋做生意的?第三部分是:潮汕人为啥这么会做生意?文章较长,建议你先转发收藏,然后慢慢阅读,因为这可能是全网对潮汕以及潮汕商人解读最为详细的一篇文章。2潮汕商人为啥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上个世纪初,泰国国王拉玛六世写了一本书,叫做《东方犹太人》,这本书明面上是在吹潮汕人的彩虹屁,说潮汕人吃苦耐劳、善于经营,实则绵里藏针,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潮汕人掌握着泰国的经济核心,并且充满了敌意。拉玛六世忌惮潮汕人,真的是因为潮汕人太能搞钱了:潮汕人甚至一度垄断了泰国经济,陈弼尘、谢国民、苏旭明三位潮汕人,先后登上泰国首富的宝座,而前十富豪榜里,也一度被八位潮汕人所占据。可以这么说,潮汕财团跺跺脚,泰国经济抖一抖。潮汕人不光在泰国搞钱,而且在整个东南亚搞钱,有资料显示,潮汕走出去的海外华侨一度高达1000多万,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其中泰国最多,有305万人,印尼有50多万,新加坡有40多万,马来西亚有40多万。这里面有很多人也都搞出了名堂,除了前面说到的几位泰国首富,比方说曾经的新加坡首富、立邦漆的创始人吴清凉,也是潮汕人。所以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哪里有潮水,哪里就有潮汕商人”。可见潮汕商人分布之广。而在国内的商业江湖里,潮汕人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个体上来说,李嘉诚、黄光裕、马化腾先后登上过首富宝座,他们全都是潮汕人;从整体上来说:2018年新财富500榜单中,潮汕共有89人上榜,从人数占比上来说,远超其他地区;而2016年的“宝万之争”,也让宝能姚振华背后的潮汕财团大鳄们浮出水面,据公开数据测算,仅富德系、宝能系、朱孟依家族、侨鑫集团等四家潮汕籍财团,所控制和影响的金融资产至少已经达到1.1万亿以上。潮汕商人手里到底有多少钱,或许永远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而潮汕商人搞钱能力之强、搞钱范围之广、搞钱时间之久,都让他们无愧“东方犹太人”的称号。3潮汕人是咋做生意的?潮汕人这么能搞钱,他们到底是咋做生意的?我在潮汕待那几年,亲眼见了身边好几个朋友白手起家,短短几年,实现年入百万甚至千万;潮汕人在做生意上的确有一套。根据我的观察,我发现潮汕人做生意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潮汕人做生意的第一个特点是,“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我记得当时我部门招了个精神小伙,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小伙说你们这儿的活儿太重了,我干不了,然后就要辞职,我一看人家都干不动,我还能说啥,于是就同意了,后来有一天,我跟朋友一块去衡山路吃饭,看见那个精神小伙自己开了个肠粉店,这时候我才明白,干活累不累不是重点,给谁干活才是重点。你要是以为这个精神小伙只是个例,你就太单纯了,后来我还遇到好几个这样的小伙,其中一个来我这儿干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去开茶叶店了,另一个干着干着,突然跑去卖红酒了......对潮汕人来说,打工只是体验生活,当老板才是终极归宿。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潮汕人不像内地很多地方非常重视教育,他们倒是想得非常开:“孩子不学习不要紧,只要能做生意赚钱就行。”,所以潮汕除了李嘉诚力推的汕头大学以外,几乎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但潮汕的职业技术学校倒是遍地开花,主要原因就是:上职业技术学校周期短、见效快、实用。所以我认识那几个后来发家的潮汕朋友,其实都没上过多少学,早早就出来跑社会,要么在别人手底下混一段时间之后自立门户,要么从小生意起家日拱一卒,他们都是靠做生意快速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积累。当老板而不是打工,似乎成了刻在潮汕人骨子里的基因密码。潮汕人做生意的第二个特点是,“哪里能搞钱,就去哪里搞;怎样能搞钱,就按怎样搞。”潮汕商人对赚钱机会非常敏感,在地产崛起的时代,潮汕人前仆后继杀进地产江湖,以至于现在深圳地产圈里的大部分地产大佬都是潮汕人;电子行业迅猛发展的时候,潮汕人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华强北,所以之前网上有个提问:如何在华强北找到优质货源?底下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是:学会潮汕话;因为整个华强北,几乎就是潮汕人的江湖;而到了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汕人又抱团杀进互联网江湖,利用互联网工具推动产业创新;潮汕人对赚钱机会的敏感,就像鲨鱼见到血。哪里能搞钱,潮汕人就去哪里。而潮汕人搞钱手段之“灵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王志纲说过一个故事:他认识一个搞保险业的潮汕大佬,这位大佬专门搞了两栋别墅,别墅里养着从各国物色来的近百位绝色美女,天上人间,莺歌燕舞,大佬把这当作武器来开路,战无不胜。这一幕是不是有点眼熟?那是因为距离汕头250公里以外的厦门,也有人曾经这样搞过。只不过那个人后来被判了无期徒刑。如果你认为潮汕人搞钱的手段就这么点,那就真是小瞧潮汕商人的想象力了。30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19人被处死刑,虚开增值税金额高达323亿,骗税42亿,涉税犯罪团伙约150人…..这起发生在2001年的骗税案,成为共和国成立以来金额最大、作案最为疯狂、涉及人员最多的世纪第一税案。而这个案件的发生地,就是潮汕。所以,搞钱手段灵活成了一把双刃剑,如果它健康地在风口中生长,就会长成财富的参天大树;而当它生长在灰色地带,就会成长为一颗毒瘤。潮汕商人成为了挥舞这把双刃剑的江湖剑客,行走江湖,刀口舔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潮汕人做生意的第三个特点是,低调、务实,闷声发大财。王石曾经说过:“合生创展才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合生创展的掌门人,叫做朱孟依,潮汕人,是地产圈的教父级人物,江湖人称“朱老农”。朱老农极其低调,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有一回,一家媒体偷偷刊登了朱老农的照片,朱老农勃然大怒,跟媒体大吵一架,同时撤掉了投在这家媒体的所有广告。同样低调、务实的还有宝能的姚振华。有一回,姚振华的秘书给他买了一双7000块的皮鞋,姚振华拿到以后非常生气,认为太浪费了,就把秘书骂了一通,秘书只好把鞋退回去,换了一双2000块钱的皮鞋;姚振华有块天梭表,戴了八九年也不舍得换,姚振华说,不就是一块表嘛,能用就行,没必要非要买十几万一块的名表。姚振华口才很好,讲话很有感染力和煽动性,有时候宝能内部开会,原本只给姚振华留一个小时的发言时间,但姚振华一旦讲起来,就能讲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根本收不住。能讲、爱讲的姚振华,却从来不喜欢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如果不是被逼的没办法,他根本不想站到幕前,据说,姚振华曾经为了让自己的名字不在百度里出现,砸了不少钱。我认识的很多潮汕老板,其实也都是这种风格:能省的钱坚决不乱花,能省则省,比方说在个人生活上不会过分讲究,不搞花里胡哨的表面工程,但是在买房上倒是都很舍得花钱;该花的钱坚决不能省,该花就花,比方说在对外投资上,在对待朋友上,都非常舍得花钱。潮汕人的低调务实,一方面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经商风格,另一方面是刀口舔血的自保策略,这一点我就不拆开讲了,你品,你仔细品。总之,潮汕人都懂得闷声发大财,求利不求名。潮汕人做生意的第四个特点是,抱团。2010年,国美股权之争达到高潮,黄光裕家族开始全面反击,一方面,黄家开始打情感牌,黄光裕在狱中写下了《我的道歉和感谢》,同时,黄光裕的妻子杜鹃身段灵活地拉拢贝恩资本跟陈晓博弈;另一方面,潮汕商帮还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了20亿资金来帮助黄家来应对危机,而在股票市场上,潮汕财团还大量购进国美股票,用真金白银来支持黄光裕;最终这场战役以黄家的全面胜利而告终。2016年5月,“宝万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深交所对宝能和万科同时发出监管函,算是各打了五十大板,让这场控制权之争进入了更加微妙的阶段。而被王石称为“野蛮人”的姚振华,此时正身处风口浪尖。2016年7月8日,姚振华在宝能总部接待了一波重要客人。这波客人里有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深圳汕头商会会长郑汉明和深圳潮汕商会会长黄育宏等人。在这次见面会上,各地会长纷纷表示,如果宝能需要支持可以尽管开口,他们都将全力以赴支持。所指何事,不言自明。虽然在证监会的干预下,姚振华最终也没能吞下万科,甚至还付出了十年内禁入保险业的代价,而风起云涌时,潮汕商帮的挺身而出,当时无疑给了姚振华打硬仗的的底气和信心。作风凶悍的潮汕商人,像一头又一头狼在商业江湖里猎食;而当他们遭遇危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其实他身后站着的是一个狼群。4潮汕人为啥这么会做生意?看完潮汕人是咋做生意的,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好奇:潮汕人到底为啥这么会做生意?当我扒拉扒拉这背后的原因之后,我发现这简直是一部潮汕人生存跟发展的“血泪史”。而且我认为只有真正搞懂了这部分内容,才能透彻理解潮汕商人的集体性格和经商风格,所以请你一定要耐心看完接下来的内容。A、地理印象公元1094年,苏东坡因为跟新上任的宰相章惇有过节,被贬到了偏远地区。在“流放之地”,苦中作乐的苏东坡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一直都是古代朝廷发配重犯的理想之地。为啥?因为岭南是真的苦啊:气候潮湿,山林众多,蛇虫鼠蚁,烟瘴肆虐,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京城到岭南路途遥远,犯人们能活着到岭南就实属万幸;而到了岭南以后,才是所有噩梦的开始,人间炼狱,生不如死。所以,那时候的官场流行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去岭南。于是岭南就成了“蛮夷之地”、“流放之地”。苏东坡当时被贬的地方,其实是现在的惠州,惠州往东走300公里,才真正到了潮汕,跟惠州相比,潮汕简直就是“岭南之南”。B、天灾潮汕的地形跟珠三角很多地方的地形略有不同,潮汕三面环山,一面环海,这让潮汕的可利用耕地面积极为有限,人均耕地更是少的可怜,在古代时就只有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到了近代则只有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在农业时代,耕地面积少,就意味着填饱肚子的难度更大。独特地理位置带来的不光是耕地面积少,还有可怕的地震和台风。潮汕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汇处,属于广东五大地震带之一的泉汕地震带,历史上地震多发,小震不断。从1400年到1970年以前,潮汕有关地震的文字记录,共有127条,经国家地震部门确认的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10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18年2月13日发生在南澳附近的7.3级大地震。那一天是大年初三,很多人正在走亲串友,下午两点左右,人们突然听到雷声滚动,空气中也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华英学堂附近的大马路上突然裂开一条30多米的裂缝,裂缝里喷出滚烫的硫磺水,路人纷纷四处逃窜。地震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倒塌,金山街的高升戏院除戏台外全部倒塌,压死40多人,伤及20多人。万美斋茶居整座倒下,造成20多人死亡,30多人受伤。当晚22点,又发生第二次余震,震塌了一个正在演剧的剧院,剧院内200多人无一幸免。据《汕头大事记》等史书记载,这次地震历时20分钟,汕头楼房、商店、戏院、衙署等房屋坍塌众多,倒塌房屋百余家,被压死200多人,重伤300多人,轻伤500多人。而整个潮汕地区因为这次大地震以及地震造成的海啸,死伤近万人。四年之后的“八二风灾”,成了潮汕人的又一场噩梦。1922年8月2日,一场12级的台风袭击了汕头,史称“八二风灾”,《潮州县志》中是这样描述这场台风:“风方益厉,山撼岳,拔木屋”,大致意思是说台风十分凶猛,能撼动山岳,树木连根拔起,房屋也被大风掀起。这场台风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造成汕头超过80%的地方受灾,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超过一半的房屋倒塌,并带走了近八万人的生命。建国以后,潮汕也多次受到台风的侵扰,比方说发生在1969年的第三号台风,这场超级台风掀起几层楼高的巨浪冲向海堤,使几个人合抱的大榕树被连根拔起,5060吨重的机帆船被潮水抛上陆地,潮阳县牛田洋垦区的85公里长、3.5米高的海堤被削去2米,只剩下1.5米高,汕头市平均进水1.5-2.0米,全市死亡1554人,倒塌房屋82381间。对于潮汕台风的威力,在潮汕呆过的人,会更有体感。我在潮汕也经历过几次台风,其中一次,我亲眼看着办公室门口碗口粗的树被连根拔起,对打小生活在北方的我来说,这个场面十分震撼,因为这种事情以前对我来说也就是段子;再有一次,台风过后,第二天我去上班,发现隔壁工厂的天花板整个被台风吹没了……,再后来,虽然渐渐对这种场面习以为常,但仍对台风心生畏惧。C、人祸如果地震和台风算是“天灾”,那么潮汕人需要应付的还有“人祸”,那就是海盗。从唐朝开始,潮汕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贸易门户,拥有拓林湾、程洋岗、樟林港等近十个良港,海运和贸易的发达,让恩格斯也曾赞叹:“汕头是远东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城市。”而哪里有商船,哪里就有海盗。公元1133年2月,海盗黎盛大举进攻潮州各地,烧毁民房不计其数,期间曾进犯潮州城,城内官兵根本抵挡不住,后来在海阳县乡绅的努力下,招募大量乡勇民兵,陪合官兵作战,经过一个多月的缠斗,最终才将海盗赶出潮州。而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滋扰,就下令实施海禁政策。这对于物产并不丰富只能“靠海吃海”的潮汕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所迫,很多人只能铤而走险。于是,潮汕地区就出现了新一批的兼职海盗。官兵来查的时候,他们就变身老实巴交的渔民;官兵前脚一走,他们就化身凶神恶煞的海贼。而到了晚明,就出现了不少职业海岛。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传奇海盗头子林凤。林凤带领的海盗团体,巅峰时期有三百多艘船、四万多人。1573年,林凤海盗团先后进攻了澄海、潮州和惠来,他们一边杀贪官污吏,一边抢夺老百姓。后来,林凤占据南澳,与朝廷议和,被广东总兵殷正茂拒绝。至于后来林凤远走菲律宾,击毙西班牙驻菲律宾总指挥戈尹特,并在林加廷湾建立都城,自称国王。这都是后话,咱们按下不表。总之,潮汕人饱受海盗之害。1552年,潮州有95万人。第二年,海盗兴起,并在其后二十年间大举入侵18次。1574年,潮州人口暴降至71.25万,减少了四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D、文化属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汕人会做生意,其实也是独特地理位置和文化属性造就的结果。首先,潮汕耕地面积匮乏,这让潮汕人根本没办法搞小农经济那一套,没法靠种地填饱肚子,只能靠做生意,所以,与其说潮汕人是自带经商基因,不如说潮汕人是被生活所迫。其次,为了应对长久存在的“天灾人祸”,也就是地震、台风和海盗,让潮汕形成了独特的宗族文化、善堂文化、侨乡文化等,为啥?因为当时的政府靠不住,比方说,海盗来了,官兵要么没法及时赶到,要么赶到了也打不过,只能靠宗族快速集结力量抵御海盗;比方说,1918年的南澳大地震之后,广东当时的主事陈炯明就只给潮汕拨了2万元大洋;而1922年“八二风灾”之后,因为当时的政府忙着北伐,基本没有提供啥有效援助;潮汕人想要抵御天灾人祸,就只能抱团奋战。这就是潮汕人如此抱团的根源。最后,鸦片战争以后,汕头开埠,让潮汕地区拥有了两大契机,一个契机是,潮汕成了最早接触海外贸易方式的地区,加速了商业化进程,同时也实现了潮汕文化和海外文化的融合;另一个契机是,出现了三次大的移民浪潮,让潮汕商人大规模走向海外。这两个契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潮汕商人拥有更广泛、前沿的商业信息和眼界,从而可以快速捕捉赚钱机会。如果用两句话总结潮汕商人,我觉得应该是:第一句:如果可以衣食无忧,谁又愿意颠沛流离。第二句:一半是“土地”,一半是“海水”,亦正亦邪,快意江湖。另外,推荐我的另一个跟潮汕有关的回答,帮你从区域发展角度了解潮汕生意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果呀呀加盟费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