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下有人帮答君乐宝他的IPO准备君乐宝上市了吗,股票代码?


2023-06-05 20:42
来源:
灵猫财经发布于:河南省
君乐宝资产版图再添“一宝”。
5月28日,广西上市乳业公司皇氏集团(SZ002329)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君乐宝、来思尔乳业、来思尔智能化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公司拟将所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来思尔乳业32.89%的股权和来思尔智能化32.89%的股权以总价款人民币3.29亿元转让给君乐宝。
这是君乐宝自去年1月受让来思尔乳业20%股权的第二次接手了。
有意思的是,君乐宝接连两次如此频繁且大手笔的收购,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是不是为即将上市做准备?
毕竟,去年7月之时,君乐宝就官宣了正式启动IPO,并定下在2025年完成上市的计划。
那么,君乐宝为上市做好了准备吗?又有哪些难题还需要重点解决的呢?
一、卷入信任危机,错过黄金发展期
关于君乐宝一直想要上市,其实大多网友知道君乐宝与曾经臭名昭著的三鹿集团有千丝万缕联系后,就一直抱有不看好的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股权历史遗留问题很难界定,一旦君乐宝品牌受到舆论影响,这将会对其正在推进的上市进程造成一定影响。
复盘君乐宝历史轨迹,早在1999年,君乐宝凭借价值406万元现金的股权为代价为三鹿“贴牌”,实现了快速发展,直至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君乐宝的信任危机开始愈演愈烈。
直至2010年,可以说是君乐宝的至暗时刻,为了摆脱三鹿集团阴霾二度易主蒙牛集团。但同时,也是君乐宝又一次新的征程,迎来了蒙牛的强力支援。
随后,君乐宝高层迎来“大换血”,但此时的君乐宝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信任问题屡屡遭受质疑,使得其错失发展关键期,致使乳业地位被后来者反超。
如今,伊利蒙牛共同目标向双千亿迈进;飞鹤乳业也已突破400亿市值大关,君乐宝却还在上市之路苦苦挣扎,差距依然明显。
并且,在奶粉行业加速集中化的趋势下,强者恒强的局面已然开启,留给君乐宝的生存空间显然越来越紧张了,相对于如今第一梯队的蒙牛伊利巨头而言,君乐宝已经跌出第一梯队了,扩张的步伐举步维艰。
此外,依靠其品牌效应在扎根河北省大本营虽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但是区域限制逐渐被打破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如何在巨头夹击下稳住市场份额,君乐宝压力也不小。
在此背景下,君乐宝面临的究竟是负重前行还是绝地反击,能否顺利上市其实是重要的考核标准。
二、债台高筑,面临资产减值风险
居高不下的负债问题一直是君乐宝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目前看来,君乐宝想要扭转困局的方式并非是单纯发展自身主营的酸奶和奶粉业务,而是通过最简单的并购其他企业。
就像去年,君乐宝罕见将三家相关企业收入囊中。其中,2022年1月,耗资2亿元收购皇氏集团子公司云南来思尔乳业 20% 股权及云南来思尔智能化乳业20%股权,借此拥有来思尔乳业旗下的稀缺性的水牛奶资源;同年1月,还将思克奇食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纳入旗下,着手布局儿童奶酪业务;同年11月,又收购了陕西龙头乳企西安银桥乳业,加码羊奶粉领域。
因此,随着近年来并购范围的不断扩大,君乐宝财务杠杆率也随之飙升。
根据上市公司皇氏集团公告披露,2020年君乐宝资产总额为134.56亿元,负债总额却达到了118.69亿元,净资产仅为15.87亿元,负债率高达88.21%,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预警的级别。横向对比来看,同年伊利为57.09%;蒙牛为53.53%;飞鹤为32.26%。可见,同业竞争对手与君乐宝高达88%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显然是“相形见拙”。
不仅如此,今年一季度君乐宝还新增一项对外投资信息,认缴出资额约为142.86万元,持股10%,投资上海酪神世家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再度加码奶酪市场。这也意味着如果这些收购资产后期的盈利不能达到收购时设定的目标,那么后期资产减值就会持续上升。
可以看出,目前君乐宝似乎并没有放缓自身扩张的步伐,而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固定成本支出来支撑大规模收购。也能预见的是,如君乐宝顺利上市,后期投资者势必会重点跟踪这些新收购及新建项目是否会拖累公司的业绩。
三、存量市场下各品牌硬刚,君乐宝胜算几何?
毫无疑问,生育率的下降是导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持续低迷的核心影响因素。根据相关数据预测,2023年-2035年我国新生人口将下滑至600-800万区间内,并基本保持不变。
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市场从增量变成存量,奶粉企业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国内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较量也将加剧。未来,双方在下沉市场和一二线城市的比拼都会非常激烈。
那么,在这两个市场上,君乐宝目前突围的怎样了?总的来说份额有所提升,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首先,在下沉市场方面,君乐宝所面临的是外资品牌的强势下沉之战。一个最明显的动作就是各大外资品牌自去年以来的下沉战略调整。比如,澳洲网红奶粉品牌a2牛奶公司在去年针对中国下沉市场进行更大的渗透,并在高潜力三四线省份优先制定加速增长的新策略。而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区总裁陈戈也表示,渠道下沉依然是菲仕兰的重要战略,希望整个下线市场在目前的基础上,能够更有序、有组织、更高效、覆盖更有质量。
不难想象到,外资奶粉品牌密集调整下沉市场战略,最终目的是加速产品“本土化”,抢夺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能够最快的拉近与下沉市场消费者的距离。
这给国产奶粉品牌造成不小的挑战,即便君乐宝占据着下沉市场渠道优势,未来也很难避免因与外资品牌硬刚而带来的高额销售费用增长,从而影响到利润。而且伊利、蒙牛也紧随其后,君乐宝需要两面迎敌。
而在一二线市场上,近些年以君乐宝为代表的国产奶粉品牌开始向其要增量。但一二线市场并非像下沉市场那样靠渠道推动就可以了,而是以品牌为核心。这点上外资品牌早就完成了一二线市场消费者心智普及认知,君乐宝还需继续加强品牌力。
除了应对外资品牌,国产品牌内部的竞争随着伊利、飞鹤等在率先切换羊奶粉赛道也变得愈发激烈。比如,早在2019年12月伊利金领冠就率先推出了悠滋小羊;2021年7月,飞鹤将小羊妙可全资收入囊中。两者以最直接的手段去实现弯道超车,因为羊奶粉正是伊利和飞鹤看好却需要补足的板块。
而反观君乐宝,直至2022年7月才推出旗下首款纯羊奶粉“臻唯爱”,显然慢了半拍。
与此同时,君乐宝还急于求成的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向奶酪市场进军。这个赛道也无需赘言,蒙牛系上市公司妙可蓝多、百吉福以及伊利牢牢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君乐宝想要分的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四、结语
其实,现如今讨论君乐宝能否上市还为时过早,毕竟目前已有包括认养一头牛、卫岗乳业、完达山等诸多乳企扎推启动了上市计划。但我们能预料的是,如果以上提及的难题,君乐宝还不能克服掉,想必在未来上市之路也会遭受到相关监管部门重点问询。
因此,于如今的君乐宝而言,首要的问题是要直面挑战,讲出一个好的资本故事,而非选择“带病”上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丨肖骏 编辑:方文出品丨大V商业(ID:V-VIEWS)如果今年能够顺利上市,60岁的君乐宝创始人魏立华也算是圆了上市梦。创办企业30年,20多年在给别人打工,魏立华并不容易。早在脱离三鹿之时,魏立华就有了独立上市的想法。只不过,那个时候生存比上市更重要。“卧薪尝胆”二十载,这一天,终于要到来。1、两次易主,君乐宝的心酸往事时至今日,三鹿依然是君乐宝甩不掉的“历史包袱”。从2008年起,君乐宝的高管们在对外讲话时,总要撇清自身和三鹿的关系,解释清楚当年的误会,“出事的是三鹿,君乐宝没问题”。三鹿清算时,君乐宝确实是“优质资产“,但对消费者来说误会将长时间存在,因为选择太多了,消费者不想冒险。尤其是,2014年后,君乐宝推出了奶粉产品,旧事不得不重提。魏立华也并不太愿意讲太多,三鹿事件给君乐宝带来了伤害。但是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三鹿还是蒙牛,都是君乐宝成长路上的垫脚石,没有任何其中的一位,君乐宝都走不到现在。在被三鹿收购前,君乐宝还是个小厂子。1999年,通过品牌入股方式,当时位于石家庄的著名乳业龙头企业三鹿拿到君乐宝34%的股权。三鹿收购君乐宝,是看中了其液态奶的基础,当时的奶粉巨头三鹿正在多元化布局液态奶,君乐宝是其中一家。三鹿收购君乐宝后,君乐宝在自家的产品上贴上“三鹿·君乐宝”,通过“贴牌”的方式,君乐宝才成长起来。现在很多人可能对于三鹿没有概念了。通过数字简单来看下吧,2007年三鹿出事前一年的营收达到100亿元,占国内市场总额的70%。从1993年起,三鹿集团已经连续15年实现奶粉产销量全国第一,酸牛奶和液态奶的产销量也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前三名。当时的君乐宝能给三鹿贴牌,就好比是“腾讯入股,自带流量”。随后君乐宝开始贴牌三鹿,第一款产品高钙酸奶问世,订单就不断,魏立华一年就大赚100万。此后,魏立华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开发出红枣、酸枣、苹果等5大酸奶系列。2007年的中秋,以红养白的红枣酸奶登陆石家庄各大超市,3个月后,由华北迅速席卷全国,当年销售额达到4.6亿元。成为三鹿旗下生产液态奶的子公司后,君乐宝仍保持独立运营,并在2008年做到中国酸奶市场第三名。魏立华喜欢讲小米的故事,那么君乐宝就像是小米生态里的石头科技、紫米,通过给三鹿“贴牌”,君乐宝初具规模。区别是,2008年,三鹿轰然倒下。三鹿虽然给中国奶业、河北奶业带来了长达数年的创伤,但是对君乐宝来说,自己则是享受到了“三鹿的发展红利、三鹿的倒闭红利”。蒙牛在收购君乐宝时,君乐宝已经不算是小厂子了,当时的君乐宝,年营收已经达到了10亿级别。君乐宝和蒙牛的联姻能够达成,主要是两点,一个是君乐宝因为三鹿事件经营存在困难,需要“救助”,第二则是二者达成了君乐宝独立品牌经营的共识。蒙牛时期,君乐宝吸取了三鹿时期的教训,选择了独立运营。君乐宝在2009年回购了三鹿持有的股权,并于次年与蒙牛达成入股协议。砸下4.69亿元后,蒙牛拿到君乐宝51%的股权,直到2019年蒙牛出售君乐宝股权,君乐宝再次独立。但是在和蒙牛合作期间,君乐宝和蒙牛共享了技术、渠道和市场营销。蒙牛在收购君乐宝的公开信息中提到,君乐宝和蒙牛将共享其在亚洲最大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以及海外工作站等技术平台,以及相关的研发成果。另外,魏立华也曾经表示过,“我们希望借助蒙牛的奶源管理经验,把河北的奶源做扎实,同时借助蒙牛的研究技术、管理经验,提升市场竞争力”。“希望借助蒙牛的力量,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迈进。”在蒙牛入股的9年时间里,最显著的变化是营收从1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与此同时,君乐宝也从一个地方性的酸奶企业,变成了全国性的乳制品企业,产品包括酸奶和奶粉等。简单来说,君乐宝从一个小厂子开始,品牌、产品、渠道、价格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经历了三鹿,把产品和品牌做起来了;经历了蒙牛,把渠道和价格优势做起来了,现在的君乐宝,才是一家体系完整的乳企。2、估值依然很低上市是魏立华早已有之的想法,只不过条件一直都不成熟。据报道,按照魏立华的计划,君乐宝在2008年就做好了公司上市的所有准备,但“三鹿事件”打破了它的上市梦。实际上,君乐宝的估值并不高。2019年蒙牛出售君乐宝股权时,价格仅为40多亿,这也意味着君乐宝的估值为80多亿。而在2019年时,君乐宝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63亿元。【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红杉入股君乐宝时,显示以超12亿元持股15.26%,这么算下来君乐宝估值也就80亿元左右。(超12亿元按照12亿元计算)君乐宝估值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财务模型较差,主要表现在利润低。据蒙牛财报中披露出的君乐宝利润数据,2017年和2018年,君乐宝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和3.79亿元。而这两年,君乐宝的营收分别为102亿元和130亿元。2022年1月,君乐宝战略入股华南区域乳企皇氏集团子公司来思尔乳业。根据皇氏集团公告,2020年君乐宝营收145亿元净利润5.38亿元。这一特点在蒙牛收购后表现得较为明显。蒙牛财报显示,2018年,君乐宝对蒙牛的利润贡献率为9.58%,相比13.62%的营收贡献率低了约4个百分点,2017年、2018年君乐宝净利率分别仅有2.5%和3.2%。蒙牛出售君乐宝股权后,曾对外表示,“未来收购标的的利润必须高于君乐宝”。君乐宝的利润较低可能是因为奶粉业务的低价模式。2014年,君乐宝推出奶粉,价格低至130元,被称为是奶粉业的“价格屠夫”。据魏立华的口述,当时奶粉的渠道商给魏立华说到,一罐奶粉给到经销商的利润就在7、80甚至上百元。奶粉的定价低,也让君乐宝走上了学习小米的道路,通过电商卖货来降低渠道成本。尽管君乐宝的营收在2021年达到203亿元,但是奶粉的占比很高,其中,奶粉板块贡献营收约150亿元,占比高达74%,成为君乐宝的支柱产业。第二是君乐宝缺少核心资产。乳业的核心在于奶源,而君乐宝的奶源并不强势。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君乐宝奶源自给率仅为50%,远低于飞鹤100%的奶源自给率。(图片来源于头豹报告)在被蒙牛收购之初,君乐宝的奶源资源更是差。被蒙牛收购后,魏立华表示,此次收购的4.692亿元都是现金方式注入君乐宝,公司可能会用这个钱来拓展奶源基地,经营“3000头的规模牧场”。而“奶源控制上,河北在三鹿事件后,推行小区管理,每家企业都加强了自有奶源的管理,别人基本上插不了足”。魏立华说。据报道,当时君乐宝在河北自建牧场只有一家。当然,这也是君乐宝一直都在加强的地方。过去10年,君乐宝仅在前端牧草种植和奶牛养殖上就投入了超80亿元,自建牧草种植基地面积达到52.5万亩,所有奶源的规模化养殖达到了10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凭借低价策略占领市场的君乐宝,就在脱离蒙牛后不久,先后于2019年推出了悦鲜活高端低温奶,以及在2022年推出臻唯爱系列高端羊奶。比如君乐宝旗下的悦鲜活,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7月,悦鲜活在高端鲜奶品类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9.6%,问鼎全国第一。比如君乐宝的羊奶粉臻唯爱进入高端羊奶粉赛道,也是在支柱奶粉领域的高端化尝试。为何一直奉行低价策略的君乐宝,忽然走向了高端化,除了开始谋求上市,追求更高利润外,身份的转变也是重要的因素。此前,君乐宝是被收购的角色,无论是否独立运营,自身终究是下属公司。相反,2019年之后,君乐宝身份变化,独立公司“多劳多得”,通过高端化提高利润需求更加急迫。蒙牛出售君乐宝,当时业界也充满了疑惑。先不说出售君乐宝后自己亲手创造一个对手,在2019年蒙牛即将冲击千亿的关口,放手君乐宝对自身来说本就是巨大的牺牲。2019年,蒙牛营收790.3亿元,公开数据显示,当年君乐宝营收163亿元。两者加起来,距离千亿仅40多亿的差距。3、既要进攻,也要防守市场认为,君乐宝上市是“带病上市”,其实不至于,不过整体的财务结构确实并不健康。如果总结君乐宝过去十多年的打法,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君乐宝是进攻多,防守少。此前,君乐宝更多的动作是在前端的市场竞争,比如通过低价抢占市场,通过新产品去扩充品类等等。过去二十年,君乐宝在酸奶、奶粉等领域建立起了较强的市场壁垒。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三鹿、蒙牛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蒙牛为其提供的技术、奶源支撑,是其后盾。2019年分家后,君乐宝单打独斗,需要加强技术和奶源的供应。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君乐宝通过多次收购巩固奶源,自身也从被收购的位置,变成了收购者的主动角色。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集团投资奶酪企业思克奇食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22年1月斥资2亿元收购皇氏集团子公司云南来思尔乳业20%股权以及云南来思尔智能化乳业20%股权,2022年8月与银桥乳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收购后者核心经营性资产。2023年5月,君乐宝再次收购思尔乳业及来思尔智能化乳业,成为这两家公司控股股东。2023年8月,君乐宝对银桥乳业持股增至80%。再加上此前对旗帜奶粉的收购,君乐宝已经短时间内对奶源数次出手。这也导致了君乐宝负债持续走高。在君乐宝收购皇氏集团子公司云南来思尔乳业股权后,据关联上市公司皇氏集团的公告披露,2020年君乐宝的资产总额为134.56亿元,负债总额却达到了118.69亿元,净资产仅为15.87亿元,负债率高达88.21%。此后君乐宝继续收购,有可能负债继续升高。产品上,低价猛攻转为寻求高端。按照2022年国内乳制品企业的营收排名来看,君乐宝排在了第五名。据公开数据显示,君乐宝2021年营收达到203亿元,排在国内乳制品企业第五名的位置。国内乳制品的格局是二超多强,排在前两位的是伊利和蒙牛,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1083亿元和881亿元。市场对君乐宝是否能成为乳制品第三极抱有兴趣。君乐宝此前公开表示,除了在2025年前完成上市的目标外,还有500亿元营收的目标。按照当前的市场规模,如果君乐宝能够成功实现500亿元营收,便能够缩小和伊利蒙牛的差距,一举跳跃进第一梯队,成为乳制品第三极。市场现在对君乐宝营收的增长,最大的增长点来自于收购并表带来的营收增长,但实际上,更有看头的是君乐宝的涨价。如今重新去评估君乐宝,已经不能用酸奶、低价奶粉来给君宝打标签了。一方面君乐宝不断投资入股诸如酪神世家、茉酸奶等消费品牌,一方面酸奶、奶粉等产品都在涨价。君乐宝之前是打市场,现在是赚利润。以前是附属公司,现在是独立经营,魏立华终于要给自己干一回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君乐宝上市了吗,股票代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