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主打未来的高科技房子描述人居概念的未来的高科技房子描述住宅了?

  70岁的贾学胜老人家住碑林区教委家属院,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后,老楼加装了电梯 。(资料图片) 记者 翟小雪 摄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居住空间适老化改造越来越受重视。目前,在西安的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机构中安全扶手、助浴设备等适老化设施已十分常见。然而,在大多数居民小区里特别是老旧小区里,面对“老龄居民”不断增加的现状,上楼难、出行难、居家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借着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的大潮,相应的适老化改造也被提上日程。我市适老化改造改什么、怎么改?会给老年人居家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老年人还有什么样的需求?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城乡住宅普遍存在不适老问题  今年80岁高龄的侯老先生,一直被困在室内。半年前,因为下楼遛弯时不慎摔倒,导致小腿骨折,尽管目前恢复得不错,但是走路还需要借助助行器,因为居住在老旧小区,卫生间狭小且门口还有一个高台,带着助行器根本无法进入,老人的如厕问题只能在卫生间外解决。  生活中,侯老先生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早在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联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大中城市100个典型社区调查显示,66.2%的城市老人曾在家中发生意外伤害。这其中,厨房和卫生间是最易发生伤害的地方,占比75.4%。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表明,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问题,其中农村高达63.2%。超过半数的城市老年人认为,住房主要存在三大问题:没有呼叫和报警设施,没有扶手,光线昏暗。其他不适老问题还包括:厕所或浴室不好用、门槛绊脚或地面高低不平、地面易滑倒等。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已有的基础设施难以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在基础设施新一轮投资建设中,探索对新的基础设施做前瞻适老化设计,对旧的基础设施做全面适老化改造已成为一种趋势。  加装电梯,让老人不再“悬空”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只因为几级台阶,就挡住很多行动不便老人的出行,让他们无奈成为“笼中鸟”。因此,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社会适老化工作开展的抓手和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2017年西安市出台的《西安市老旧住宅小区加建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必须满足基本的消防、安全等规划标准,对城市规划无重大影响,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只要本单元2/3以上住户同意就可以申请加装电梯,这一举措提升了加装电梯“行进”的效率。  今年年初刚刚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碑林区教委家属院,除了小区的环境变化,民生服务设施的提升完善让居民很是欣喜,新加装的电梯更是赢得了众多老年居民的频频点赞。“老旧小区虽然楼层都不超过7层,可对于老年人来讲,却成难以克服的高度,甚至不少老人因为楼里没安装电梯,成了‘不接地气’的‘悬空老人’,加装电梯以后,大家再也不用为了上上下下的事发愁了,每天下楼锻炼、晒太阳也不再是难事。”74岁的李绍玉说。  今年8月,新城区西安电力高等学校家属院10号楼2单元加装的电梯投入使用。电梯装好那天,楼上的居民都跃跃欲试,纷纷体验楼上楼下“一键直达”的感觉。“与爬楼梯相比,现在很方便,老人们的生活品质因为有了电梯能提升好几个档次。”小区的住户说。  全方位服务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  陕西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为39528999人,60岁及以上老龄化人口已达7591202人,占比19.2%。而目前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都是居家养老。为了让老人实现在家安心养老,除加装电梯、安装呼叫器等这些硬件设施外,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实实在在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全方位服务于老人也成了社会关注焦点。  今年刚刚荣获“陕西省老年友好社区”称号的漳浒寨街道军干所社区,就引进第三方组织——西安市万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心,在社区院落内开办老年餐厅, 同时开展义务理发、义诊、家政保洁等多项为老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记者了解到,军干所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据总人口的17%,其中有80%以上的老人是80岁以上的超高龄老人,针对辖区老龄化突出的特点,社区成立了老干部自建管委会,让各个年龄段的老人都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老人提出需求,发现身边的问题,社区及时解决。  为了给辖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和养老服务,胡家庙街道成立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行“诊疗+康复+养生”的医养健康发展模式,打造“15分钟医疗圈”医养结合,进一步提升社区老年人养老便利度。记者了解到,在胡家庙地区大约有2万多名需要医养服务的老年人,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更多的便民服务,2019年,胡家庙街道与辖区的一家医院以及新城区爱心护理院合作,成立了新城区首家由政府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医养结合”为特色的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基础设施,推行“诊疗+康复+养生”的医养健康发展模式,辐射胡家庙街道13个社区,134个院落,主要为老人提供低偿基础医疗服务、日间照料、膳食供应、保健康复、文化娱乐、服务受理等惠民、便民服务。提起这些适老化举措,胡家庙街道西电设社区的史大爷有感而发:“在适老化的改造上,社区、街道做得比较早,也做得比较好。肉眼可见的硬件就不用说,对一些独居老人等群体,社区会专门安排工作人员上门给予精神关怀,这些服务对老年人来说很实在,也很有用。”  科技赋能让养老服务更智慧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开启,注重科技数据赋能,可提供更贴心服务、满足更多样需求的“智慧养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记者在武警医院社区走访了解到,该辖区内拆迁户居多,其中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据60%,为方便老年人,社区专门设置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医疗康复护理,都能保证在15分钟内满足。此外,社区还设计了“五心服务卡”,为老人实时提供定制化服务。“这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服务人群为老人进行代买采购,订餐订水,打扫卫生,定期回访等,确保老人的生活需求得到充分照顾。”社区负责人介绍说。  “小度、小度,帮我呼叫养老秘书。”家住芊域溪源小区的刘爷爷通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免费赠送的百度智能机器人,“呼叫”该中心预约上门护理服务。坐诊医生接到订单后,很快就免费上门来为刘爷爷服务。据悉,芊域溪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引入了“互联网+养老”模式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畅通养老服务15分钟服务渠道,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就医问诊、康复护理、日间照料等“八助”服务,同时以志愿者服务为补充,老人在家里就能实现呼叫服务,还可以“点餐式”下单订购“精神慰藉”服务,包括交谈聊天、读书看报、心理疏导等。  “智慧养老要智慧,更要‘致惠’。”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曾琦认为,要抓住“养老服务”这个核心,在智慧产品和服务中,体现适老化、实惠性、人文性。  在等驾坡街道千户社区记者发现,社区共有两个大型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多,且70岁以上的老人有800多人。社区除了开办老年餐厅、老年活动室、嵌入式微型养老院等提供常规的养老服务,同时也尝试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目前,社区正在协调第三方组织牵头在公共设施方面为老年人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同时,对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户内科技改造,在卫生间、餐厅、卧室、客厅安装监测仪器,全方位监测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人年龄越大越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但儿女都有自己的事情,难免对家里的老人有照顾不到的时候,现在社区有了智慧养老,家里有啥事儿,都有专业的人第一时间来帮忙,很贴心,很方便。”社区居民张阿姨说。  让适老化改造由“高配”变“标配”  如何拥有体面而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不只是老年人关心的问题,更是需要全社会来关注的问题。无论是老旧小区还是新建大型社区,完善为老服务设施、拓展为老服务功能、提升为老服务数字应用都势在必行。  对此,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石英表示,居住空间适老化改造要让居民有参与感,变“政府送餐”为“居民点菜”,同时改造不应仅局限于老人的居住环境中,更应是全维度的。比如,在社区适老化方面,要立足老年人群体需求,推动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和休息设施、标识系统等社区公共设施无障碍;在交通适老化方面,要加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在商业适老化方面,要广泛使用慢速电梯、大字标签、轻量化购物车,构建无障碍购物环境。  石英建议:随着适老化改造步伐加快,未来,适老化基础设施将通过实体与网络的双重作用,不断消除老龄群体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障碍。同时,社会适老化改造必须建立标准化体系,需要全社会从顶层设计入手,鼓励更多的企业从事为老服务,同时政府对相关企业的服务进行监督和监管,以此促进适老化行业及从业企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让适老化改造由“高配”变为“标配”。  首席记者龚伟芳 实习生茹梦菲【纠错】
【责任编辑:张思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的高科技房子描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