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业财一体化方案?

舒建伟 韩景倜国资委2022年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如果财务管理手段落后于技术进步,将与新时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匹配,不适应,提出以数字技术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的要求。文件要求强化集团化税务管理,实现规范高效,建立税务政策、资源、信息、数据的统筹调度和使用机制,完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税务管理工作流程、政策解读、计税规则等事项的统一,提高自动化处理水平。开展税务数据分析,挖掘税务数据价值,加强税务风险防控。做到“应缴尽缴,应享尽享”。还要求技术赋能,主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充分发挥财务作为天然数据中心的优势,推动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以核算场景为基础向业务场景为核心转换,努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引领者、推动者,为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注智赋能。近年来,国税总局依托“金税工程”实现了税务部门税务管理从单机向网络的转变,将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全过程实现网络运行,增值税发票电子化也在快速推广应用。金税四期的启动,预示着税务信息化数字化已成趋势。在此背景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 2020 年税收征管论坛(FTA)上正式提出《税收征管3.0: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的理念、目标和具体措施,针对税收征管2.0 的不足以及数字经济对现有税收征管模式冲击,旨在构建“嵌入式”税收征管模式。局端税务信息化程度之高,发展之快,给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将线下手工管理转化为系统化、标准化、自动化的流程,以实现业财票税一体化;如何通过快速的数字化转型让税务管理风险变得可知、可视、可控,从而提高内控质量,加强合规遵从。上述挑战无论在专业上还是技术上都有相当难度。集团企业正在按照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目标进行企业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而信息化是其中重要和关键的一环。ERP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架构中最基础和核心的系统,是企业顶层设计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和管控手段。建设ERP系统是集团公司规范基础业务、加强业务集中管控、防范重大风险、实现智能审计监督、加强内控管理等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必然选择。集团税务管理系统建设是在国家进一步加强“以数治税”的税务监管大背景下建设的,为未来一体化管控业务模式下税务核算提供支持,并对集团未来税务管理打下基础。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系统功能处理税务管理业务,可以与ERP系统采购、销售、生产、财务、共享平台、报账系统、合同等系统集成,实现由税务核算为基础向业务场景为核心的转换。随着税收征管制度改革的深化及金税四期“以数治税”的启动,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税务管理水平以跟上征管步伐,本文从技术赋能的角度,解析对大型集团企业建立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的系统处理税务管理业务的研究,以数据为主,以价值链模型为工具,解析建立企业级税务内控管理体系,推动集团企业税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落地实践。1.数据采集难。企业税务管理中首要的痛点是数据的采集。涉税数据散落在不同的业务系统,包括采购系统、生产系统、研发系统、财务系统、票据系统、费控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形成了“数据孤岛”。手工采集容易造成数据采集不全,如能打通这些系统并实现自动采集,将从源头上控制漏洞。2.计税不规则。会计处理是相对标准的,而税务处理因场景不同而难以标准化,因此计税不规则是实现计税自动化的最大考验。这需要对税法及各项税务政策有深度的理解和解析,才能把税会差异背后的数字逻辑梳理清楚,标准化规则配置,才能实现自动计税,减少主观判断的压力和失误风险。3.知识管理难。税务知识有复杂且变动的特点,涉税从业人员不仅需要会计和税务知识,还需要海关、外汇、公司法及外国的相关税务知识。虽然各种各样的法规库提供了搜索的便捷,但在计税判断时难以提供在线帮助。在知识管理方面,涉税人员需要较强的专业性,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提升。4.税务数据分析难。对于大型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流程控制、知识管理方面缺乏大数据分析。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在业、财、税各个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涉税数据,这些数据的储藏缺乏数据仓,缺乏有效的价值挖掘,只有通过数据治理、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将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和输出,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手段应用于实际的税务管理过程中,才能为税务风险控制和税务流程管控形成数据支撑,从而形成更有效更科学的管理手段。5.缺少电子档案管理。企业涉税的财务报表、票据凭证、纳税调整工作底稿、各种税务优惠资质、与税局往来信件等都散落在各处,遇到税局调查时无法提供相关资料,遇到人员变动时工作对接不上,以往形成的工作底稿和报表不能自动存档,因为缺失不能做环比分析。6.管理个性化。随着税务征管政策不断针对不同的企业业态、地区、场景等要素进行差异化管理,企业的计税规则和企业的税务管理诉求千企千面。对于大型集团性公司来说,进行统一的税务管控又需要兼顾下属公司在税务管理上的差异化诉求是一大痛点。在税务管控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进行“抓起来”和“放下去”非常需要税务管理的智慧。(一)业财票税一体化——着力化解数据采集难涉税数据散落在不同的业务系统,包括采购、生产、研发、合同管理等系统,税务系统需要同时同步从各个系统收集各个环节产生的涉税数据,然后传递到相关的纳税申报表,比如发票数据传递到增值税申报表,财务数据传递到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申报表,合同数据传递到印花税申报报表,资产数据传递到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表。在国家能源集团的税务信息化实践过程中,通过集成10多个业务系统,涉及2100多个数据集成点,将数据自动化对接到超过170张自动计税表单中,最终实现业财票税数据的自动化集成。这就要求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涉税数据全场景梳理,如采购、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标签化和结构化,在税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打上计税标签,便于涉税数据流转和基于税法规则执行计税动作。以产品销售的增值税为例,按照不同商品名称、不同税率、客户的不同纳税身份(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同计税方法(一般、简易、免税)等维度进行计税标签标记,在会计处理的同时,自动生成涉税数据,进入相关科目统计余额,并在月度增值税申报时传递到报表中。国家能源集团涉及1700多个纳税主体,涉及能源、电力、航运等8大行业,通过300多个税务标签和100多个票务标签,实现数据的涉税标签化。对于标签化之后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建模和数据清洗加工,形成结构化的模型数据。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将数据基于不同的来源和用途进行主体划分,对数据进行清洗、聚合等处理,再结合主体之间的汇总纳税关系、关联往来造成的合并抵消等业务模型进行数据转换和加工,最终形成标准化的税基数据。国家能源集团通过构建总账、资产、发票、法务合同、销售、物资6大业财主题的数据模型,形成计税需要的账务、资产、合同、折旧等11类标准化税基数据,并通过自动取数引擎采集到各个税种申报表中。(二)规则引擎可配置化——着力化解计税不规则会计处理原则是标准化的,但是税务是基于法律、法规及各项征管政策形成的计税基础,税收政策不时变动,各地区税务政策还有差异,如企业所得税,税务和会计处理差异就有70多项,税会差异越来越多,需要重新计算调整。可利用云计算、低代码技术,打造先进的税务信息化技术底座。随着云计算、分布式等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算力和扩展能力,让税务的计税、风控预警等提供海量数据处理和实时计算能力,能够在业务发生的过程中,无时无刻进行计算和预警。基于低代码技术,进行计税规则可视、可配、可在线运营,能够最快速的进行数据集成、计税规则、填报规则、校验规则的调整和发布,实现实时更新的新一代税务系统。计税规则可配制化,规则引擎配置用于维护各税种的计税规则,包括税目、税率、税基,形成规则全集供纳税主体勾选使用;税表配置用于配置不同税种不同申报表的样式;字典管理用于维护不同数据类型进行管理。引擎中心可分为6个子引擎:采集引擎,负责与企业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从相应的系统中采集数据;计算引擎,负责对采集税收对象数据联合计税中心相关政策参数计算出税收项目;校验引擎,顾名思义就是设置规则库,对税收项目按照规则库形成校验报告;风险引擎,根据风险因子做相应的风险预警;分析引擎,形成分析的指标库,为企业的税务分析打好数据基础;页面配置引擎,通过前端的页面配置形成纳税申报数表数据。校验规则如发票的金额与会计的收入和采购金额的交叉核对,增值税报表里的收入和所得税报表里的收入交叉核对,系统会自动执行这些校验规则,每个报表的格子剪辑能够会计溯源。一旦出现差异,风险系统会自动预警。作业平台可支持各税种的税基采集、纳税调整、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在日常申报中,自动采集涉税基本信息、涉税数据、台账等税基数据,基于计税引擎自动形成各个税种和关联交易的纳税调整和税款计算,最终生成各税种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作业平台是系统的中枢,对于复用度高的进行提炼和封装,对外提供标准的组件化服务,最终形成了税务架构中心、引擎中心、计税中心、税务服务中心4中心的核心系统设计布局。(三)嵌入式法规库——着力化解知识管理难知识平台上集成了政策法规库、税务案例库和在线知识交流。政策法规库24小时实时收集税收、海关、外汇、会计、商务、上市、跨境等全方位的政策法规信息,并进行了丰富的标签化管理,能够提供各种维度的检索和分类管理能力,是企业监控和获取税务政策法规最高效的工具,可以让税务人员及时高效、精准了解税务动态及最新税务政策,有效降低税务人员的法规梳理和学习成本。税务案例库收集了各地税务部门在处理税收争议案例上的处理方案,为企业重大税务事件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也能方便税务人员进行学习参考,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参考建议。企业可在知识平台上学习税法知识,解决企业疑难问题。通过在税务信息化平台计税规则的及时维护、纳税填报的精准指引、税务重大事件管理的处置参考和税务分析与规划的个性化推荐等场景与税务信息化平台的深度融合,将知识管理进行场景化、智能化,发挥最大的价值。1.政策法规库提供了对政策法规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的能力,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并在企业适用政策的条件、生效期间、地区范围、税种等维度进行标签化,实现靶向定位政策影响的能力,帮助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快速定位到因为政策法规变化受到影响的企业范围和具体内容,并进一步进行梳理成规则配置到系统中,从而实现系统化自动计税规则的及时更新和持续有效。2.将具体的政策法规进行专业解读,并提供专业建议,然后将信息进行结构化,并嵌入到计税的具体表格中;让税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计税、复核等操作时,实时对照政策依据和处理建议,实现精准指引和政策溯源,降低人为出错的风险,提升税务遵从管理效果。3.在企业特别是集团型企业的税务重大事件管理中,在遇到税务稽查、税收争议等事件时,通过在数字化案例库中自动匹配出相似场景的处理案例,有效帮助企业快速制定处置方案,从容应对。同时,案例库能够帮助企业进行风险学习和完善风险预警规则。4.在企业税务分析与筹划过程中,基于企业的行业、业务特征、地区、规模、资质等维度进行企业画像,并通过系统实时与最新的政策法规标签进行对碰,可以实现税务优惠等机会点的实时发现与提醒,并在税务筹划和决策过程中,参考案例库制定方案和做出决策。帮助企业有效提升税务分析与决策的精准度和效率。(四)可视化数据仓——着力化解税务数据分析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业财票税一体化的数据仓库,利用分析模型和决策支持算法,实现税务管理智慧大脑。通过对税务领域的数据模型搭建、数据的清洗、数据加工转换形成最终的税务主题数据集市,通过数据视图,可以提供给税务数据分析与展示。税务数据需要和财务数据做到同源、数据维度的互通,这样可以形成财税一体的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指标化和标签化,形成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并通过搭建多层次网络化的指标体系,真正做到对税务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可控。智能分析基于指标监控、问题分析、方案决策、数据可视化四个方面提供数字化能力,首先,基于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目标形成指标体系,同时基于行业数据形成参考系,结合形成企业指标监控规则,比如,通过对企业税负率的变动进行在时间维度上的自我对比,通过与行业税负率的差异分析,形成内外对比;通过对税务指标的直观展示和监控,快速检测自身税务管理是否健康。其次,通过搭建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通过下钻分析、杜邦分析、漏斗分析、因素分析等模型,快速定位指标异常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第三,通过搭建智能化的测算平台,帮助企业评估不同处理方案下的优劣,形成分析结果报告,提供决策支持,比如,基于计税规则形成税负预测平台,基于不同的财务处理方式,进行预测计算,形成不同方案下的税负结果。另一方面,数据的展示基于指标看板、主题分析和明细数据报表三个层面进行呈现,提供不同税务管理角色和不同场景下的数据支撑。以国家能源集团实施为例,通过对业财数据进行了标准化数据治理,完成了超过400个数据标签的标记,并在总账、资产、发票、法务合同等6大业财主题仓库的基础上,将税务数据回流到数仓,形成业财票税一体化的7大主题数仓。分申报地图、纳税税负、减免优惠、纳税主体、税收贡献、开票收票6个分析主题,在板块、时间、地区、行业、二级单位等各个维度进行深度分析,并形成集团综合分析、二级单位分析、基层单位数据分析多层次看板,能够总览税务各项指标。同时,在税务组织架构、纳税主体分析、税负分析、减免优惠分析、税收贡献分析等形成数据清单报表。形成多层次数据分析和展示,通过多维度分析全集团税负变化趋势,保持税负合理稳定;实时掌握全集团各单位、版块、地域优惠享受情况,实现优惠应享尽享;基于地域、板块、信用多维分析纳税主体,有效管理全集团纳税主体资质、评级、申报性质等基本情况。(五)文档电子化——着力化解档案管理难电子档案可收集并储存企业跟税务相关的所有文件,比如财务报表、税表、工作底稿、文书档案等。首先,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电子归档,并实现安全、标准化的管理,大幅降低管理成本。其次,通过对文档进行标签化,实现分类管理和高效检索,通过对文档的标签和文本内容的索引化,可以进一步提升文件检索的效率,即使是复杂、海量的电子文档,也能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并提供高效的检索功能。此外,财务报表、税表等电子档案中的数据可以进行结构化处理,结构化的数据不仅能够提供精细化的管理和检索,还能将数据推送到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块进行更多样化的数据呈现和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再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溯源到原始文档。比如,支持快速定位税负率偏高的相关底稿、税表和财务报表档案;也能支持基于时间、地区、业务板块等各种维度的数据分析结果,方便溯源到原始档案文件。(六)管理标准化可视化——着力化解管理个性化集团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符合国家税收法规制度下,满足税务合规性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税务安排,降低税务风险。集团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申报管理、风险管理等。1.申报管理。在税务申报管理上,涉税部门要实时跟进政策法规变动,确保企业各项业务都遵从税法规定,依法纳税。对内,涉税部门要制定并完善涉税管理制度并推动落地,具体包括发票管理、纳税事项管理等;对外,涉税部门要向各个监管机构推送信息完成申报义务,如增值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财产行为税申报表、主体文档及国别报告、重点税源数据等。通过数字化的申报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线上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税基与台账管理、申报过程管理、对外报送管理。首先,纳税申报需要基于账务、财务报表、合同、资产等业财数据,通过系统集成相关业财系统,整合跨部门、跨公司的涉税数据,形成统一标准的税基数据和台账数据管理。其次,通过统一的填报平台和规范,将税务政策分析和计税规则的维护集中共享,通过批量操作和自动化操作,形成税务共享模式,并结合财务、税务相关审批流程和会计处理,形成会税一体化的申报过程管理。第三,企业需要向税务机关申报,通过税企直连、RPA等方式,实现批量一键申报。国家能源集团的税务管控平台中,实现了全集团、全税种统一的纳税申报,其中增值税、资源税等税种实现超过90%的自动化率,大幅提升税务人员工作效率。2.风险管理。在税务风险管理上,企业要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并积极应对税务机关、稽查局等政府单位的检查,确保税企沟通顺畅。在日常工作中,税务部门要主动实施对税务风险的全流程防控,监控并跟踪管理各项风险指标,并推进有风险的各业务部门进行整改。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处置三个环节,形成管理闭环。首先,风险识别需要千企千面的差异化精准识别。针对企业所属行业板块、财务特征、业务范围、规模等方面形成企业画像,并针对形成差异化的风险点和风险指标,设置风险规则和阈值,实现差异化的风险识别,并对风险点进行分级管理,形成风险地图。其次,风险需要及时预警,通过系统自动运算识别,在申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预警,形成可视化的风险预警看板和报告,让税务管理人员实时发现税务风险,快速介入。第三,风险预警结果需要快速推送给相应的税务人员进行处置,并对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追踪和管理。此外,风险管理不仅体现在税务系统,通过对业务、财务等相关系统的梳理和改造,将税务风险的管理延申到业财端,真正做到全链条全场景的风险管控。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基于其业务实际和风险管控需要,共梳理出250余个风控点,从业务范围覆盖业务层、财务层、申报层,从分析类别覆盖税负分析、一致性分析、合理性分析和趋势分析,比如,通过税负率变动及与同行业对比分析,能识别税负率异常风险;通过所得税、增值税、财务报表收入对比分析,能识别申报数据风险;通过预收账款比率、视同销售收入比率等识别财务数据合理性风险;通过税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变动率,识别数据波动风险。从风险防控方式上,60%以上的风控点,通过系统自动控制,其中包括通过业财系统规范,包括物料编码、合同录入等业务控制,财务辅助核算、税码等财务标准控制,税务系统的申报表校验控制等跨系统的自动控制;还包括通过风险管理模块进行申报风险预警、历史风险扫描、人工风险排查等多种手段的系统控制;此外,通过业、财、税务端的系统审核流程梳理,形成线上审查控制。实现全流程税务风险有效管控,总部税务风险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多维度管控。通过企业税务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自动化流程,实现全税种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税务人员由事务性工作向风险控制和分析型发展奠定基础。集成前端的业务系统,通过各环节的实时交互共享和数据贯通,实现“业财税银票一体化”,提高全税种管理效率与质量,实现税务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以“合规遵从、业务协同、价值提升”为导向,构建数字化税务管控平台,最终实现“数字税务,创造价值”的愿景。对于大型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面临诸多痛点,要实现合规遵从、风险防控、效率提升、统一协同、数据挖掘、价值提升六大系统目标,必须从业务标准制定、数字化平台建设、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管理方法应用三大步骤进行实施:1.统一业务标准制定。首先基于集团公司下辖典型单位进行深入调研,基于不同业态、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特征和管理要求,结合集团统一的税务管理要求,进行统一的业务标准制定,从数据标准、业务标准、集成标准三方面,完成包括税务架构、会计核算体系、纳税填报的规范、分析指标体系、风控管理、流程管控等板块,构建统一的集团税务管理业务架构,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提供业务基础。2.数字化平台建设。从功能设计方面,基于“全税种、全覆盖、全自动”的建设理念,对数据采集、计税、申报、数据校验、风险巡检与预警等环节实现全自动化计算和管理。基于税务协同和共享作业需求提供批量、协同式操作模式。基于集团统一系统运营管理考虑,提供配置管理平台。基于“统一管理,分级应用”的原则,提供统一框架下的差异化业务兼容。通过大家税费分析模块,提供集团统一的税务分析决策平台,支持集团进行税务统筹规划。从系统架构规划方面,对系统技术架构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基于税务系统的特点及快速的更新与个性化管理诉求,搭建高度配置化与灵活性的系统底层架构,实现报表配置化、计税规则配置化、数据集成配置化和管理流程配置化,通过4个配置化做到根据政策变化实时更新系统计税规则。同时,通过多版本计税规则管理,在集团统一的平台上,支持不同业务板块、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特征的差异化、个性化税务管理需求。从数据管理方面,通过对业、财、票、税等领域的数据统一数据来源、数据清洗、数据模型搭建和数据维度管理,搭建包含7大主题的一体化数仓,为数据能够进行深度的分析价值挖掘提供基础,实现集团税务分析指标和风险指标的统一加工和管理。从系统集成方面,不仅体现在业财系统群与税务系统的深度集成,这里的集成是双向的关系,业财系统需要向税务系统提供税基数据,税务系统也需要向前端业务系统提供强大的管控规则支撑,让税务管理嵌入到前端业财系统中。3.税务管理与信息化平台协同。税务信息化平台是税务管控强大的支撑,如何利用税务数字化手段提升整体的税务管理水平,需要在税务管理制度、手段等各方面与数字平台进行整合协同,才能让数字化平台用的起来、用的有效果,真正变成税务管理的数字化利器。同时,税务部门的职能进行重大转型,由传统的基础工作为主,变为以税务政策维护、分析与决策为主。总之,通过以上系统实施路径,国家能源集团基于数智化的税务管理理念,搭建起系统的功能架构,形成基础平台、知识平台、作业平台、管理平台、分析平台五大功能区。已初步完成覆盖1700余个主体、36个地方电子税局、全业态、全税种的自动计税功能;完成10多个系统和模块的集成和业财票税一体化数仓搭建,实现集团统一的分析、筹划、风控平台;并实现政策法规库,可实时更新政策法规动态。集团税务遵从得到有力保障,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税务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猜你喜欢计税税务管理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税务动态山西财税(2022年4期)2022-05-23年终奖税收优惠再延两年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1期)2022-01-22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年9期)2021-10-14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3期)2021-07-21●企业租入固定资产,同时用于一般计税项目和简易计税项目,其租金对应的进项税额是否允许全额抵扣?税收征纳(2020年1期)2020-02-23●企业租入固定资产,同时用于一般计税项目和简易计税项目,这笔租金对应的进项税额是否允许全额抵扣?税收征纳(2019年11期)2019-02-19“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营改增计税条件下选择项目分供商及付款需注意的问题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年9期)2016-01-22
一周中国财政(4月25日—5月8日双周刊)
2021-05-12
4月25日—5月8日,中国财政要情有: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部门所属单位预算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普事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三部委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期间种子种源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刘昆:努力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一、政策发布1、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4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一是做好各类规划主动公开、市场规则标准和监管执法信息公开、财政信息公开、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公开。二是紧扣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加强重大政策发布解读,不断改进政策解读工作方式,切实增强回应关切效果。三是做好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完善政务公开平台,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2、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部门所属单位预算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4月25日,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部门所属单位预算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一是公开主体。部门所属单位预决算公开的主体为负责编制单位预算、决算的预算单位。二是公开范围。各部门所属预算单位要主动向社会公开部门批复的单位预决算,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中央垂直管理部门所属单位的预决算按照中央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公开,不作为地方的部门公开预决算。三是公开内容,包括部门批复的单位预算、决算及报表,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四是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部门所属单位预算公开工作,明确单位主体责任,健全统计、考核、监督检查制度。3、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普事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4月26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普事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一是自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公众开放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站、台)、气象台(站)、地震台(站),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所属对外开放的科普基地,进口部分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二是所涉商品包括为从境外购买自用科普影视作品播映权而进口的拷贝、工作带、硬盘,以及以其他形式进口自用的承载科普影视作品的拷贝、工作带、硬盘;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科普仪器设备、科普展品、科普专用软件等科普用品。4、三部委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4月28日,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一是示范城市选拔采取“省级评审+城市评审”的方式选拔确定,重点向基础工作扎实、条件具备的省份和城市倾斜。二是中央财政按区域对示范城市给予定额补助,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3年拨付到位。三是中央补助资金主要支持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各类项目,具体内容包括: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供排水设施、城市绿地、道路广场、城市内河(湖)生态修复等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地下管网、管网排查、监测设施建设等;居住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公共空间与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等。5、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4月28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一是先进制造业纳税人是生产并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医药”等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二是自2021年4月1日起,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21年5月及以后纳税申报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包括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6、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期间种子种源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5月6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期间种子种源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一是自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符合《进口种子种源免征增值税商品清单》的进口种子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二是第一批印发的《进口种子种源免征增值税商品清单》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至该清单印发之日后30日内已征应免税款,准予退还。三是种子种源进口税收政策的出台对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免税进口商品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进口税收政策服务于农、林产业发展,发挥更积极政策效用。二、数据盘点1、中国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63719.1亿元4月27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中国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63719.1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中央企业93924.1亿元,同比增长27.3%;地方国有企业69795.0亿元,同比增长42.3%。2、中国3月份共销售彩票298.10亿元4月29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共销售彩票298.10亿元。其中,福利彩票机构销售109.42亿元,体育彩票机构销售188.68亿元。中国1-3月累计共销售彩票845.22亿元。其中,福利彩票机构销售339.96亿元,体育彩票机构销售505.26亿元。三、重要活动1、4月27日,刘昆部长和德国副总理兼财长朔尔茨(Olaf Scholz)举行视频会谈,廖岷副部长陪同出席会议。双方就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配合新一轮中德政府磋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及二十国集团框架下合作、推进中德财金领域务实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2、5月3日,邹加怡副部长出席2021年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及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并发言。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10+3区域财金合作等议题,并发表联合声明。四、地方财政1、湖北财政:让直达资金驶上“快车道”4月27日,湖北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湖北财政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借助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器”,合力推进资金第一时间抵达“最前线”:一是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全方位组织培训。二是在“制度建设”上花气力,制定相关文件办法,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绿色通道。三是在“完善系统”上做文章,高质量完成生产系统与监控系统改造、对接工作,完善生产系统预警规则。四是在“跟踪督导”上动真格,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将中央直达资金下达市县基层,提前研判资金需求。2、新疆财政:“一二三四”全力推进财政预算一体化建设工作4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发布消息称,博州财政局切实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作为财政管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推手”来抓,做到“一个率先、两个着力、三个联动、四个协作”,全力推进财政预算一体化建设工作:一是打好全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的“第一仗”,为全疆各地全面推进一体化建设积累经验、打牢基础。二是着力加强学习,着力以点带面。三是自治区、州、县三级纵向联动,财政部门、预算单位联动,财政部门内部联动。四是打破州县界限,整合全州力量,打破科室界限,整合预算、国库、信息中心、各业务科室人员力量,建立每日通报机制,建立一体化工作交流群。3、江苏财政:精准施策、重质提效,助力江苏服务业纵深发展5月6日,江苏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江苏财政坚持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切实增强财政支持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一是坚持政策引导、要素聚焦,推动全省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坚持结构优化、集约发展,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转变,着力支持高新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引领带动全省服务业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创新方式、强化特色,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积极推动拨款改投资,改革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提升财政政策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五、财政时论1、刘昆:努力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4月8日,刘昆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努力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的署名文章指出,财政部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论述,自觉从政治上谋划推动财政工作,切实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努力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来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各项工作之中。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合理安排赤字、债务、支出规模,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另一方面,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以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新增支出。进一步完善并抓好直达机制落实,扩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现更高水平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我们要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去领悟这一重要论断,结合财政职责定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去执行,全力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落实税收、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金融等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集成电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快发展。加强创新激励和保障,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积极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合理确定民生支出标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卫生投入,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救助。二是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民生支出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三是完善再分配机制,强化对低收入群体的兜底保障。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并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增强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保基本民生的能力,支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抓实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要坚持从国家总体安全和财政可持续发展出发,抓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一是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将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作为红线、高压线,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的要求,指导督促地方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二是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加强执行监测,结合直达资金管理,动态掌握基层执行情况,严禁挤占挪用“三保”支出,对“三保”保障不到位的地区,督促地方及时调整预算予以补足,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三是逐步健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财政财务监管体系。进一步推动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从“成本费用约束”向“风险管理控制”转变,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要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善于从政治和全局高度,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促进预算管理各项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落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健全地方税体系,加快推进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改革,并稳步下划地方。积极推进印花税、关税等税收立法。通过税收立法授权,适当扩大省级税收管理权限。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相关工作。逐步健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财政财务监管体系。健全国有金融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机制和成果运用。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完善财会监督体制机制,加强会计审计监管,更好发挥监管局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为财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领导的重大意义,深入推进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财政系统党的建设质量。注重政治引领,抓实党的思想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层层推进,在思想建设上步步紧跟。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坚定正风肃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抓实党风廉政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财一体化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