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单融资共富的经纪商补贴是如何实现和运作的?


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车辆行驶在丽水山间,满目翠绿,空气怡人。
青山“锁门”,曾一度制约丽水的发展,随着普惠金融的春风徐徐吹过,绿水青山“活”了起来,生态资本让农民口袋“富”了起来。数据显示,丽水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已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也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共富浙江金融行系列活动丽水站的媒体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顾锦杰如是说道。
立足农业大市、生态大市的区域特点,早在2006年,丽水便以林权抵押贷款为突破口,拉开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2022年,丽水市获批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这一“国字号”试验区为何花落丽水?丽水又将如何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丽水经验”、“丽水方案”?共富浙江金融行系列报道第二站,我们将视角聚焦至浙西南腹地的丽水山区。
“点绿成金”
让生态产品变生态资本
今年6月底,丽水市成功发放了面向林业碳汇收储机构的首笔“浙丽林业碳汇贷”。
由中国银行丽水市分行以丽水市林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市级两山合作社)收储持有的林业碳汇收益作为质押,向其发放“浙丽林业碳汇贷”300万元,用于满足开发收储林业碳汇所需的费用支出和预付款资金需求。
7月初,中国银行丽水市分行又向遂昌县北界镇强村公司发放“浙丽林业碳汇贷”9.45万元,质押物为其向市级两山合作社提供的用于合作开发的林地资源对应的林业碳汇收益权。
这一贷款的成功发放,打通了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林业碳汇收储开发融资的金融渠道,为全省、全国探索了“丽水模式”。
其实,这并不是丽水第一次大胆创新。
为实现“生态产品”变“生态资本”,丽水早就创新推出将生态资产作为抵质押物的“生态抵质押贷”产品,实现生态可抵押、可融资。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生态抵质押贷”包括:GEP收益权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质押贷款、林地地役权收益质押贷款等类别,总余额283.24亿元,已覆盖33家银行业机构,占比91%。
位于丽水市庆元县的百山祖,被誉为“百山之祖”,是浙江省第二高峰,动植物资源丰富。为推动百山祖国家公园生态建设,助力共同富裕,庆元农商银行创新采用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权质押方式,推出了普惠金融创新产品“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贷款”。林农只需凭借集体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及其未来的收益就可以申请质押贷款。
目前,庆元农商银行已向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片区范围内74户林农发放“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贷款”1009余万元。
近年来,丽水市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与获批的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了《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创新指南》,除“生态质押贷”外,还创新“生态信用贷”,实现生态信用“积分”变“财富”;创新“国家公园+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实现“生态期权”变“发展基金”;创新“取水贷”,实现水资产可抵押、水经济可融资……部分改革经验实现了向金融标准转化,在全国率先编制普惠金融标准16项,实现了从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经验”走向“创新标准”。
“剑瓷贷”
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壮大
因剑得名,凭瓷生辉,宝剑和青瓷是龙泉的两大“金名片”。
行走在龙泉市区,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青瓷、宝剑店铺,瓷器的样式甚至装饰到了沿街的路灯上。数据显示,龙泉市现有剑瓷经营主体5000余家,规上企业9家,剑瓷从业人员2万余人。
围绕这一地方特色产业,丽水金融系统创新推出“剑瓷贷”乡村振兴专项特色产品,以金融力量擦亮青瓷宝剑“金名片”。
沈州,中华老字号沈广隆剑铺的第五代传人,这家创始于1885年的剑铺,以“天下第一剑”闻名海内外。金庸、莫言、李连杰等知名人士,都收藏过这家剑铺的手工铸剑。
名声在外,如何扩大剑铺的知名度、提高销售规模?作为新一代传承人,沈州选择开拓线上销售渠道。
“在2019年之前,我们基本是靠全国经销商分销和游客到店购买这一传统模式,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剑铺的销量突然遭受断崖式下跌。”沈州积极求变,当即决定开拓线上销售渠道,为这一传统产业开辟新的销售增长点。
“第一次做直播,我们甚至不知道哪个时间段观看人数最多,就采取最笨的办法,请了七八个主播,24小时不停地播。”沈州告诉潮新闻记者,那时候不仅经销商渠道“要款难”,还要支付直播推广费、主播人员工资、快递费等大量资金,“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好在,龙泉农商银行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沈广隆剑铺发放了信贷资金300万元。“手续一天就批下来了。”沈州不仅因农商银行的效率惊喜,也为其便利性点赞。“用一天算一天利息,随借随还,对我们来说很实用。”
2019年,仅通过线上销售渠道,沈州就带领团队新增了1000多万元的销售额。现在,沈广隆剑铺拥有12个直播室,日均销售额十几万元,远超2019年前的销售水平。
青翠欲滴,温润如玉。第一次见到龙泉青瓷的人,总会惊叹于青瓷之美。生于龙泉、长于龙泉的王军港也不例外。
早在12岁,王军港就表现出对青瓷的喜爱。一开始跟着当地师傅学,后来辗转于德化、景德镇、河南等地拜师学艺。2004年,年仅18岁的王军港创作的大器型《天球瓶》荣获世博会金奖;2006年创作了中国首套青瓷打击乐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2008年创作制作了大型青瓷编钟乐器共128件,音端赖间阶精准,音色优美动听,被誉为“当代工美奇迹、民间国宝”,该套青瓷编钟于2009年12月在杭州被收藏界以1300万高价拍卖收藏。
随着名气渐增,客户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21年,已成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王军港计划建造一个1400平方米的厂房和工作室,软硬装修、购买设备、聘请技术人员都需要不少钱。“当时算了下,差不多有550万的资金缺口。”王军港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龙泉农商银行,顺利地申请到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现如今,有着“军港”标签的青瓷作品,成为不少爱好者的收藏品和企业伴手礼、定制礼的首选。王军港的新厂房,月均销售额也超过50万元。
“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工艺大师,我们提供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申请简单,机制成熟。”龙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达告诉潮新闻记者,在龙泉当地,剑瓷行业的从业者数量庞大,农商行是当地首家推出‘剑瓷贷’的金融机构。“目前已发放剑瓷贷1300余户,金额5.87亿元,覆盖龙泉近30%的剑瓷经营主体。”
“畲情贷”
共富路上一户也不落下
竹垟畲族乡是浙江省18个民族乡镇之一,龙泉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2018年,龙泉农商银行就针对龙泉户籍畲族同胞,创新推出“畲情贷”信贷产品,截至6月末,共累计发放“畲情贷”596笔,金额4876万元。
过去,村里人大多外出务工讨生活,2020年,在贵州从事多年菌菇生意的叶林森选择回乡创业。“政府提供土地引乡贤回乡创业,银行提供200万元的乡贤低息贷款。”叶林森毫不犹豫,回乡成立了森旺菇业有限公司,建起全省首个液体接种菌棒加工基地。该公司通过租赁金田村土地修建厂房和养菌大棚,仅2020年就带动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
龙头企业建起来了,怎么带动村民致富是关键。除了解决周边村民就业问题外,当地还建立起“企业+低收入农户”的共富模式。每年,金田村的低收入农户可以户为单位,向当地的龙泉农商银行申请10000元的低息贷款,参与森旺菇业的菌棒生产,每年保底收入11000元,再由竹垟畲族乡人民政府补贴贷款利息、菜单式扶贫6000元/户。仅2021年,就带动金田村首批19户低收入农户连本收益35万余元。
今年,森旺菇业又在龙泉农商银行的资金帮扶下,扩建了新厂房。
“产能翻倍,不仅用工需求更大了,低成本、高质量的菌棒也为养菌菇农带来可观的收益。”如今,叶林森的森旺菇业有限公司,不仅是技术先进的养菌示范基地,也是竹垟畲族乡一家亲“共富工坊”。“已实现年加工菌棒800万棒以上,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从“畲情贷”,到“乡贤贷”,再到低收入农户贴息贷款,龙泉农商银行在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全心全意服务当地百姓,努力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
龙泉农商银行竹垟分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3月31日,该行已为竹垟村民发放各项贷款余额约1.1亿元,且为竹垟畲族乡8个行政村在整村拆迁、飞地抱团、基层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累计提供资金支持超1000万元。
“仓单质押”
将存储香菇变金融资产
庆元县人工栽培香菇的历史悠久,有“香菇之源”的美誉。
一走近庆元香菇市场,就能闻到浓郁的菌菇香气。几乎每家店前都聚集着挑拣香菇、修剪菇柄的女工,三五成群,手不能停。
“目前市场里有370多家香菇企业,形成了一条集木屑加工、菌种培育、香菇运输、烘干剪柄、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夏富根从1988年就开始从事香菇生意,至今已有30多年,他的华夏菇品有限公司,是杭州联华华商集团等各大超市、市场的菌菇供应商,仅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就达2000多万元。
“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公司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多亏有香菇‘仓单质押’贷款。”夏富根告诉记者,因食用菌生产季节性突出、价格波动大,一旦香菇市场遇冷,大的批发商很容易遇上资金短缺。
庆元农商银行创新的香菇“仓单质押”贷款,让商户用货物作为抵押获取低息贷款,将存储香菇转换成“金融资产”,大大解决了这一难题。夏富根打了个比方,“比如我有价值100万元的香菇放在冷库里,通过评估后银行可以给我货款价值60%的贷款,即60万元。拿到这60万元去又可以收购香菇再质押贷款,又能贷到36万元。这就撬动了96万元资金,差不多达到两倍的量。”
近年来,聚焦食用菌产业链各项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庆元农商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目前已为1016名菇农、286名菇商、3个香菇基地、22家香菇企业、3家食用菌农业龙头企业完成授信,共有食用菌全产业链贷款13.7亿元。
“两小”创业通
耕甜丽水地瓜经济
丽水是“中国超市创业之乡”,丽水人在全国各地经营的小超市、小宾馆(下称“两小”)数量超6万家,年营业额超1000亿元,成长为浙江“地瓜经济”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超市、宾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两小”商户普遍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轻资产型、缺乏抵押物、融资困难等问题,让不少商户遇到资金“瓶颈”。
为此,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量身打造“两小”创业通平台,为“两小”主体提供特色收单申请、线上融资办理、特色理财、金融信息查询等普惠金融服务,被评为全省数字经济系统“最佳”榜单,全省数字政府系统优秀应用案例。
“自去年4月7日上线以来,平台注册商户已超1.7万户,遍布全国31个省市,入驻银行10家,授信4751笔,户均授信从原来最高30万元提升至46.8万元,增长近56%,实际使用贷款16.11亿元。”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科技科科长葛宏介绍,截至目前,平台提供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从8.25%下降到6.29%,为“两小”商户降低贷款成本1806万元。
截至2023年6月末,“两小”平台贷款余额13.68亿元,累计促进域外资金回流超100亿元,实现了“跳出丽水发展丽水”,成为“地瓜经济”的又一鲜活案例。
金融有可为,普惠天地宽。一项项创新案例,一个个努力目标,将见证丽水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跑出新的加速度。下一步,丽水市将深入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助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积累“丽水经验”,提供“丽水方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聚联惠仓怎么盈利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