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多星帮答下中原消费金融借钱好通过吗多久能批下来贷款吗?急急急

要说明白 2008 年金融危机啊,咱们得从苏联解体开始讲起。话说苏联解体,美帝一波肥,进入黄金时代,一直爽到了新千年。结果 2001 年,飞机怼了大楼,黄金时代被恐怖袭击意外终止了。在 911 及 IT 泡沫破灭的打击下,美国经济竟然衰退了!当年新任美帝大统领正是人送外号智多星的小布什,本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小布什对外连续发动了塔利班反恐战争与伊拉克战争(2003),对内则出台了一揽子经济提振计划,这个计划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居者有其屋」计划(实际上这个计划从克林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小布什(图中持望远镜者)
为了配合领袖的经济提振计划,美联储蹭蹭地降息,到了 2003 年,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到了 1%——这是 45 年来的最低水平。然而问题在于,美帝不同于中国,大家对自己究竟该吃几碗干饭心中比较有数——有钱人该买房子的早就买完了,没钱的根本也不琢磨这事。因此为了鼓励这些原本买不起房子的群体化身房奴,小布什说服了国会,连续通过相关法案刺激人们买房,刺激商业银行向低信用群体提供贷款——这些为低信用群体提供的贷款,就是次级贷款。到最后国会甚至划拨资金资助首次购房者来付首付,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美国人民感受到了国家海一般的温暖,纷纷踊跃购房——然后 GDP 果然就特娘地上升了!小布什表示:计划通。一同上升的当然还有美国的房价,不过人民群众表示这都不是事,在党(共和党)的关怀下,群众们喜迎房价上升——炒房这种事,又不是只有中国人会。什么贷款一套然后抵押出去再贷一套这种操作,美国人民一样玩得很溜,于是在建筑材料及人工基本没变的情况下,美国的房价开始起飞了。美国标准普尔 Case-Shiller 住房价格指数走势图
假如考虑到房价的上涨从 96 年就已经开始的话,那么大家当然有理由担心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泡沫果然破了。不过金融市场通常来讲是两种情绪所主导的——贪婪或者恐惧,在当时房价蹭蹭上涨的情况下,前者无疑才是市场的主旋律。因此各大信贷机构纷纷开展次级贷款,对原本资质不够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反正房价一直在涨,没法还款的话就把房子没收抵债呗……在这种情绪的激发下,即使美联储已经在 2004 年开始加息,大家依然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很稳!非常稳!后来的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同学在 2005 年 10 月表示宣称「房屋价格在过去两年中上升了近 25%……这种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基础的强劲」。于是美国新建住房数在 2006 年 1 月攀升至约 230 万套!泡沫终于要被戳破了!房价开始下跌了!房价下跌这事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使得许多人的贷款开始违约——而违约事件的不断发生又使得越来越多的房子砸到了银行手里,为了尽快处理这些房产又引发了新一轮下跌。然而这并非是最大的麻烦,最大的麻烦在于,那些违约事件频发的次级贷款,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笔贷款了。我这里有一张「爆复杂的次贷期间各种金融资产流通示意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现代金融的魅力——每当我看到这个图的时候,我都会由衷地感叹那些被劝退的生物人们在其他的岗位上究竟爆发出了怎样的潜能啊……假如这张图让你脑袋变大了的话,那么我就来简单地解释一下——首先,那些次级贷款早就被金融机构打包出售了,这个过程合法合理,童叟无欺。其原理大概如下:假如我有一笔 100 万的贷款,其违约率为 0.1%,十年收益的利息为 20 万(当然,这个模型十分简化,大家理解意思就好),那么我现在将这笔贷款打包卖出去,只要 105 万的现金。那么机构 B 琢磨了一下,经过计算后认为这笔交易有利可图,就会把这笔贷款买下来——在 A 看来,他 100 万的贷款立刻获得了 105 万的现金,在 B 看来,他获得了一笔风险较低、长期来看回报不错的资产,大家都很满意。然而机构 B 的计划不止于此,他将这笔贷款「证券化」了——也就是说,将这笔贷款分成了 1 万份,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一份这笔贷款的证券化产品,然后等着回报。于是证券化之后的次级贷款又进入了市场,被更多的人所持有——而银行家们的创意还不止如此,他们为了避免这些次级贷款集中爆发违约,还将不同地区、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同时「证券化」,然后混合到一起,以分散风险——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么做是很科学的,因为所有地区、所有人同时爆发违约的可能性非常小。于是,这些资产被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跟个人投资者们买了回去,这就是为什么爆发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引起全世界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既然一个 CFA 在当年号称年薪百万,那只有这么一点本事显然还不能让人满意。于是各种更加复杂的、包含次级贷款的金融产品陆续面世了。这些产品差异巨大,然而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对次级贷款违约几率的计算,大多是基于历史数据的。而历史数据从 2007 年开始,就……BOOM 了。由于次级贷款本身的利率较高,而在 2007 年之前其违约率——也就是风险——并没有那么高,因此成为了许多金融机构都喜欢的资产。然而当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时候,整个美国境内的房价同时下跌——而许多人再也没有办法把房子再次抵押然后借新钱还旧债了!集中违约爆发的后果就是 2007 年 8 月 16 日,美国康特里怀特金融公司(这哥们提供了美国 17% 的住房按揭贷款)宣布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动用 115 亿美元的银行信贷额度。大家一下子就毛了。房地产泡沫传递到了信贷市场,又传递到了资本市场。简单来说,一些以次级贷款为主要交易对象的基金完蛋了。咱们说过,主导金融市场的情绪有两种,贪婪与恐惧。现在是后者的时间了。在恐惧情绪的主导下,大家开始疯狂地抛售自己手中不安全的资产——这使得资产的价值进一步下跌,而越是下跌,就越没有人想要。那么另一个金融市场的神奇武器:杠杆,此时开始发挥作用了。所谓杠杆,你可以理解为一种保证金。假如说有一笔 1000 万的股票,我说我买下来,其实可以不用掏一千万——我只需要掏十万块,作为定金给到你。那么当股票上涨的时候,所有收益当然全都归我,不过当股票下跌的时候,只要跌幅超过这十万块,你就可以把这笔钱全都没收,然后我也失去了股票的所有权。这就是杠杆,童叟无欺,公平合理。当然,我可以向账户中追加保证金。可问题在于,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而言,无论你怎么追加,保证金跟实际资产之间的差距都会是天差地别的。而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由于其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特征,许多金融机构正在用高杠杆来炒作着次级贷款衍生出来的各种金融产品。而在市场恐慌情绪的刺激下,大家开始疯狂地抛售手中的不良资产,寻找更安全的资产。于是对于一些比较激进的金融机构来说,他们在这个 Moment,要爆了!(当然,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这里忽略 MBS、CDO 到 CDS 这条传导链条,大家简单地理解一下这个情况就好,因为这些复杂金融工具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导实在是太反人类的,难以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这个环节中最糟糕的地方在于,在大家都疯狂抛售的情况下,原本比较安全的资产(比如说,黄金)也会在持有者急于寻找买家的情况下被低估价值;而优质资产价值的下降则会进一步带动所有资产的下降,更倒霉的是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基本都采用以市值定价的会计准则,于是所有资产下降之后投资者看起来也没那么有钱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金融机构忽然就资不抵债了的原因。没钱怎么办?找商业银行贷款吧!咬咬牙渡过难关再说——美国的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投资高风险金融产品,或许咱们还有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原消费金融借钱好通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