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解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仁和康健和仁和什么关系集团的关系?


仁和集团在全国医药行业已是龙头企业之一,在宜春,提到仁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妇炎洁、可立克、优卡丹、闪亮滴眼液、清火胶囊等药品广告在电视上的热播,更加深了仁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知名度。
仁和集团总部位于药都樟树,街道两旁一律是飞檐斗拱的仿古建筑,古风古韵,而当我们宜春就业网企业专方访小组走进位于葛玄路6号的仁和863科技园时,几乎被震撼到了——飞檐翘角,雕梁画柱,花树掩映,假山叠石,古朴典雅,气势非凡,在蓝天的映衬下,喷泉的变幻中,就如同一幅气势磅礴的立体画卷。
气势磅礴的立体画卷——仁和863科技园
走在宛如苏州园林的科技园内,欣赏着美景,呼吸着药香,恍惚之间,觉得我们此行根本不是来专访的,分明是来旅游的。
仁和办公大楼在有如一座城楼的“仁和堂”内,楼内富丽堂皇,大厅正中矗立着楠木雕琢而成的老子像,高大威严,令人肃然起敬。据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仁和863科技园融合了老子的道家文化、药都樟树‘樟帮’文化、仁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一座现代化的药品生产工业园。”
来到办公大楼,我们首先参观了仁和文化展示厅。厅内展示了仁和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企业荣誉、社会责任、工业及商业、品牌及科研等,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段段精准的文字,一个个真实的数据,瞬间让我们了解了仁和是怎样的一个企业。
“为人类健康服务”是仁和的企业宗旨,“人为本,和为贵”是仁和的企业理念,“精诚团结,与时俱进”是仁和的企业精神。
作为国内OTC龙头企业的仁和集团,经过16年发展,已拥有上市公司仁和药业(股票代码为:000650)、3家医药科研机构、14家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15家销售物流企业,妇炎洁、优卡丹、可立克、闪亮等四个中国驰名商标,3万余销售员工,32万家直供药店及医疗机构等。
2014年,仁和集团更是以“做一个掌握传统资源的互联网企业”为目标,构建“M2F+B2B+B2C+O2O”叮当大健康生态圈,开启了向互联网医药公司的创新转型。
“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人才。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优秀人才。”负责招聘工作的徐经理说。徐经理是樟树本地人,前两年从华东交大毕业之后就进入仁和工作,她脸上如阳光般和煦的微笑让我们看到了,仁和就是她的家。
经沟通,我们了解到:作为仁和的员工,在仁和工作能享受到什么待遇:
一是培训晋升。2003年,成立了仁和管理干部学校(简称:仁和干校),用于培训管理干部。截止2016年,开办各类型培训班17期,包括EMBA、机关管理干部、干部回炉提升、市场营销、人事行政等,350余名各级管理干部参加了系统的培训。同时,公司还有日常培训,如新员工培训、外训、内训、系统专业知识培训、综合知识培训等。而对于晋升,有三大通道:结合员工个人职业规划,有行政管理类、技术职称类、技能等级评定。
二是福利待遇。为切实做好员工福利工作,仁和集团成立了“员工福利委员会”,负责研讨、制定、落实社会保险等各项员工福利措施,先后出台多项员工福利措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全体员工均享有免费工作午餐,外地员工并享有全天免费用餐和住宿(宿:仁和嘉苑,套房,电视、空调、洗衣机、WF齐备),周末还有仁和大巴专车接送外地的员工休假。此外,管理干部子女享有教育补贴(每学期:幼儿园500元,小学初中实报、高中800元,大专1000元,本科1200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05年开始,仁和集团每年都会组织在工作岗位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出国考察旅游,已先后有350人次的员工赴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越南、香港、台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家和地区考察旅游。
我们专访小组都发出感叹:“这么好的待遇?作为仁和的员工,可真是幸福啊!”
徐经理说:“‘人为本,和为贵’是我们仁和集团的企业理念,人才领先是仁和集团的战略方针。杨文龙董事长所提出的“仁和是全体仁和人的仁和,仁和的财富属于全体仁和人”的思想,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福利是仁和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事业蓬勃发展,仁和集团将不断推出新的、更加优厚的员工福利措施,努力使仁和成为全国福利待遇最好的企业!”
那么,想要加入仁和各位朋友,你们迫切想要知道仁和集团现在尚缺什么岗位的人才吧?
告诉大家吧!仁和目前尚缺的是药学相关专业技术、生产管理类人才,市场管理及销售,计算机信息管理,行政人事等。
企业简介:仁和集团是一家集药品、保健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医药企业集团。是江西省重点支持的“十百千亿工程”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就业先进企业、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企业。集团拥有1家上市公司,3家医药科研机构,14家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15家销售物流企业。目前拥有4个中国驰名商标,已有42条药品生产线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
自组建以来,仁和集团向“希望工程”“希望医院”及社会弱势群体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价值逾6500万元,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人次,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企业发展愿景:做药业航母,做一个拥有传统资源的互联网医药企业集团。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刺猬公社 (ID:ciweigongshe),作者:陈梅希,编辑:园长,创业邦经授权发布。每一盒布洛芬,在12月的北京都显得无比珍贵。2022年12月初,我在叮当快药抢到一盒布洛芬,外卖送到家后,我开始对着药盒上那个红底白字的“人”字Logo发呆。图源作者它太眼熟了。随后,在几分钟内,我从家里找出印着这个Logo的五种东西:仁和面膜、仁和口罩、仁和花露水、仁和碘伏棉签,以及刚刚到货的仁和布洛芬。图源受访者,仁和花露水因被带去公司而缺席好奇心催促我开始这个选题,而后发现更多被仁和“支配”的生活。被妇炎洁广告“洗洗更健康”魔音穿耳支配的童年,被仁和闪亮快乐男声支配的夏天,甚至连叮当快药本身,都是仁和创始人的二次创业。你买到的仁和布洛芬,其实是贴牌商品仁和药业旗下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产品?从各类处方药、非处方药,到面膜、洗面奶等护肤品,再到驱蚊花露水、湿纸巾、牙线等日用品,仁和那个红底白字的LOGO,正在以燎原之势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家药企,为什么能快速研发生产出品类繁多、跨度极大、毫无关联的产品?答案是贴牌,一种更常出现在纺织品和服装行业的手段。贴牌模式和代工模式有所不同。代工模式下,工厂只负责生产这一环节,但商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仍由品牌方掌控负责。例如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和耐克,均在亚洲拥有多家代工厂,但代工厂只负责按照品牌方的设计方案生产产品。贴牌模式下,品牌方只为成品提供品牌商标,其余从设计研发到生产的所有环节,均由生产方自行掌控,品牌方只承担监管和质检职能。老一辈所熟悉的南极人,便是贴牌圈大户。而仁和的贴牌生意,又和南极人有所不同。后者是因为自营产品经营不佳,转而以售卖市场认知度较高的品牌名作为盈利的主要手段;而前者,则是通过贴牌的方式迅速扩大产品类目,一方面通过贴牌减少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则是以量取胜,抢占更多市场,以提升“仁和”整体的品牌影响力。根据仁和药业集团2022年上半年财报,公司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收入,毛利方面,自有产品的毛利高于贴牌产品。财报中未提及贴牌商品的具体种类数量、销售量、贴牌商品合作厂商名称及数量。关于品牌方对贴牌商家的监管职责,仁和在财报中称:“公司对于OEM贴牌产品的合作厂家都派有驻厂质检人员,负责贴牌产品的现场质量管理及监督。所有委托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公司专业的质检团队验收合格后,方可授权生产和销售,并且公司不定期对合作工厂进行检查,对其原料、生产记录等进行抽查,最终保证产品质量。”为加深对仁和贴牌商品合作厂商的了解,刺猬公社随机对编辑部手中的仁和牌商品进行调研。仁和健途花露水的生产企业为江西乐尔康实业有限公司。根据天眼查信息,该企业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0元,公司参保人数为0。2022年11月3日,该企业因“生产经营1种卫生质量不合格、标签违规的消毒产品”,被宜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处以4000元罚款。仁和布洛芬的实际生产企业为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福建地区老牌制药公司。在第三方售药平台方舟健客上,同一企业生产的太平牌布洛芬缓释胶囊每盒(0.3g*20粒)价格为5.9元,而贴牌后的仁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每盒(0.3g*22粒)价格为19.8元。太平布洛芬缓释胶囊盒仁和布洛芬缓释胶囊不仅生产商相同,两者在国家药品管理局备案的批准文号也相同,均为国药准字H20093691。进一步对比三大医药电商平台相关售价数据可知,尽管药品售价受渠道影响存在差异,但同样由福建太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布洛芬缓释胶囊,贴上仁和的品牌后,不同渠道的售价涨幅从33.99%到206.12%不等。贴牌产品本身并不等价于质量低劣,药品是否由品牌方自行研发生产也和其效力没有任何关系。例如仁和布洛芬是在太平布洛芬的基础上“换”了一件仁和的外套,只是穿新衣服后,价格上涨不少。贴牌模式挑战的是消费者对于品牌方的信任度。品牌承载的信任,源自消费者对过往消费经验和对外界评价的综合评判,因为信任品牌,所以信任品牌下的全部商品。但贴牌模式下,对品牌的信任不再能传导到对产品的信任——因为品牌对产品的掌控度本就十分有限,且导致消费者往往用更高的价格买到同样质量的商品。一旦品牌方和商品间的断裂持续增大,对贴牌商品的不信任,甚至会反向传导到品牌身上。从妇炎洁,到上市药企比起仁和这两个字,创始人杨文龙早年打造的另外三个子品牌或许更广为人知。其一是妇炎洁。2003年,一支电视广告红遍大江南北,伴随着《知心爱人》的背景音乐,任静、付笛声两位歌手相拥而立,一齐念出“洗洗更健康”的广告台词。洗脑式广告带来的效果非常惊人。虽然仁和并未公布具体销售数据,但2007到2008年间,妇炎洁新版电视广告结尾写着:“祝贺妇炎洁年销售突破两亿瓶!”妇炎洁是杨文龙手里第一个靠营销爆红的产品,同时也是负面新闻最多的一个。卫生部在2009年发布的第9号公告中称:“消毒产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消毒产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治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随公告一同发布的是67种不合格产品名单,妇炎洁位列其中。随着仁和的生意越做越大,妇炎洁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逐渐变低。2021年5月,仁和药业在深交所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2020年妇炎洁系列产品收入约占总营收的4.46%,按其财报公布的2020年全年营收计算,妇炎洁当年带来的营收约为2.19亿元。其二是闪亮滴眼液。2007年,现象级选秀综艺《快乐男声》在湖南卫视热播,制造出一代全民偶像,而当时冠名该节目的,正是仁和闪亮滴眼液。据当时媒体报道,仁和付出的冠名费不低于5000万元。连当年的主题曲都因此而进行微调——歌手许飞早前发行的版本名为《我最响亮》,而07快男13强演唱的版本改名为《我最闪亮》。“现在的我想唱就唱我最闪亮”,这句印在一代人脑中的歌词,与仁和药业的营销推广密不可分。其三是优卡丹小儿感冒药。2005年起,系列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开始在全国范围热播,好妈妈刘梅取代春晚小品里的黑土,成为宋丹丹最广为人知的角色。仁和药业借势请来宋丹丹、高亚麟及剧中扮演夏雨的小演员尤浩然,为优卡丹小儿感冒药拍摄电视广告。“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成为仁和制造的新一代广告金句。根据仁和药业发布的业绩公告,到2011年,优卡丹的全年销售额增长至3.08亿元,占仁和整体销售额的近14%。从仁和药业和杨文龙过往的“战绩”来看,最让人侧目的并非研制了何种药品,而是其强势的营销手段。在多次成功靠营销制造热销商品的同时,杨文龙掌舵的仁和药业完成了借壳上市。2006年8月,仁和集团通过参与竞拍,以3005万元获得上市公司九江化纤67.16%的股权。随后,九江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将原化纤类生产经营性资产全部剥离,同时置入医药生产经营资产,并于2007年3月以“仁和药业”之名恢复上市。2008年,仁和药业借壳上市后发布首份财报。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约为2.05亿,销售费用占全年营收的26.31%。根据仁和药业最近五年发布的财报数据,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虽然已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2%以上。另一方面,仁和药业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费用始终在低位徘徊,经过五年的缓慢增长,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终于突破1%大关,但仍不到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贯穿于仁和药业的发展史。无论是四处贴牌还是频繁制造洗脑广告,都是这种策略的外化表现。叮当快药,仁和版图的关键一角仁和创始人杨文龙的另一个身份,是叮当快药的创始人。2022年9月14日,医药电商平台“叮当快药”母公司“叮当健康”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杨文龙成为两大上市公司的掌舵人。天眼查信息显示,杨文龙对叮当快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总持股比例为55.67%,对仁和药业集团的持股则通过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比例约为16.99%,为持股最多的自然人。2022年11月,有投资者在深交所官方互动平台问询仁和药业集团与叮当快药之间是否有股权关系,仁和方给出的答复是:“没有股权关系,与叮当快药为同一实际控制人关系。”图源互动易官网截图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在同一个老板的经营下,仁和药业显然和叮当快药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叮当快药作为销售渠道,对仁和旗下产品的“偏爱”。刺猬公社分别调研北京、广州、上海三座城市不同地点的网上药房,发现仁和旗下商品在叮当快药门店的数量占比远高于其他网上药店。仁和药业对自己主营业务的描述是:“生产、销售中西药、原料药及健康相关产品。”而叮当快药作为医药及大健康行业重要的电商渠道,位于仁和下游。杨文龙的二次创业,实际上为仁和集团的商业版图补齐了重要一角。上市后,叮当健康于9月23日发布2022年中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当年6月30日,叮当健康在半年内因购买商品累计向仁和药业及其附属公司支付约1.147亿元。这笔费用,约占叮当总收入成本的8.65%,约占仁和药业同期医药产品(含大健康产品)营收的4.49%。图源叮当健康2022年中期报告左手制造,右手渠道,对于一个商业故事而言,确实非常美妙。2021年,仁和又大手笔收购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大健康产品业务公司,所生产的商品涉及功效性化妆品、护肤护发用品、洗涤用品、母婴用品、保健食品、饮料、医疗器械、保健器材、保健品、中药饮片等。随着仁和对大健康领域的投入,健康相关产品的营收占比从2020年底的15.03%一跃上涨为2021年底的22.96%,而药品的营收占比则在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贴着仁和标签的洗面奶、面膜、身体乳、饮料、洗发水等商品,开始频繁在叮当快药刷脸。但在商业故事之外,赚医药健康的钱,或许需要更多自我监督和大众监督。例如当同一个厂商生产出同样的药品,只是换了个Logo时,大幅加价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从中赚取高额差价是否合理?例如当通过贴牌的方式,把众多产品变成“仁和牌”时,仁和药业是否真如他们所说“对于OEM贴牌产品的合作厂家都派有驻厂质检人员”——包括那些社保实缴人数为0的工厂?例如在不断通过收购、贴牌等方式扩大产品品类,通过广告营销和渠道拓展提升销售规模的同时,作为一家药企,何时能让研发营收占比不在1%上下徘徊?例如叮当快药补上仁和集团的渠道版图后,贴着仁和牌的商品获得更多“偏爱”,平台是否应该做更严格的自我监督和审查。药品和健康类产品当然可以是一种生意。但它的影响,远比生意更深远。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四处贴牌的仁和药业,同根生出叮当快药
每一盒布洛芬,在12月的北京都显得无比珍贵。
2022年12月初,我在叮当快药抢到一盒布洛芬,外卖送到家后,我开始对着药盒上那个红底白字的“人”字Logo发呆。
它太眼熟了。
随后,在几分钟内,我从家里找出印着这个Logo的五种东西:仁和面膜、仁和口罩、仁和花露水、仁和碘伏棉签,以及刚刚到货的仁和布洛芬。
好奇心催促我开始这个选题,而后发现更多被仁和“支配”的生活。被妇炎洁广告“洗洗更健康”魔音穿耳支配的童年,被仁和闪亮快乐男声支配的夏天,甚至连叮当快药本身,都是仁和创始人的二次创业。
你买到的仁和布洛芬,其实是贴牌商品
仁和药业旗下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产品?
从各类处方药、非处方药,到面膜、洗面奶等护肤品,再到驱蚊花露水、湿纸巾、牙线等日用品,仁和那个红底白字的LOGO,正在以燎原之势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家药企,为什么能快速研发生产出品类繁多、跨度极大、毫无关联的产品? 答案是贴牌,一种更常出现在纺织品和服装行业的手段。
贴牌模式和代工模式有所不同。
代工模式下,工厂只负责生产这一环节,但商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仍由品牌方掌控负责。例如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和耐克,均在亚洲拥有多家代工厂,但代工厂只负责按照品牌方的设计方案生产产品。
贴牌模式下,品牌方只为成品提供品牌商标,其余从设计研发到生产的所有环节,均由生产方自行掌控,品牌方只承担监管和质检职能。老一辈所熟悉的南极人,便是贴牌圈大户。
而仁和的贴牌生意,又和南极人有所不同。后者是因为自营产品经营不佳,转而以售卖市场认知度较高的品牌名作为盈利的主要手段;而前者,则是通过贴牌的方式迅速扩大产品类目,一方面通过贴牌减少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则是以量取胜,抢占更多市场,以提升“仁和”整体的品牌影响力。
根据仁和药业集团2022年上半年财报,公司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收入,毛利方面,自有产品的毛利高于贴牌产品。财报中未提及贴牌商品的具体种类数量、销售量、贴牌商品合作厂商名称及数量。
关于品牌方对贴牌商家的监管职责,仁和在财报中称:“公司对于OEM贴牌产品的合作厂家都派有驻厂质检人员,负责贴牌产品的现场质量管理及监督。所有委托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公司专业的质检团队验收合格后,方可授权生产和销售,并且公司不定期对合作工厂进行检查,对其原料、生产记录等进行抽查,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为加深对仁和贴牌商品合作厂商的了解,刺猬公社随机对编辑部手中的仁和牌商品进行调研。
仁和健途花露水的生产企业为江西乐尔康实业有限公司。根据天眼查信息,该企业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0元,公司参保人数为0。2022年11月3日,该企业因“生产经营1种卫生质量不合格、标签违规的消毒产品”,被宜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处以4000元罚款。
仁和布洛芬的实际生产企业为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福建地区老牌制药公司。在第三方售药平台方舟健客上,同一企业生产的太平牌布洛芬缓释胶囊每盒(0.3g*20粒)价格为5.9元,而贴牌后的仁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每盒(0.3g*22粒)价格为19.8元。
进一步对比三大医药电商平台相关售价数据可知,尽管药品售价受渠道影响存在差异,但同样由福建太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布洛芬缓释胶囊, 贴上仁和的品牌后,不同渠道的售价涨幅从33.99%到206.12%不等。
贴牌产品本身并不等价于质量低劣,药品是否由品牌方自行研发生产也和其效力没有任何关系。例如仁和布洛芬是在太平布洛芬的基础上“换”了一件仁和的外套,只是穿新衣服后,价格上涨不少。
贴牌模式挑战的是消费者对于品牌方的信任度。
品牌承载的信任,源自消费者对过往消费经验和对外界评价的综合评判,因为信任品牌,所以信任品牌下的全部商品。但贴牌模式下,对品牌的信任不再能传导到对产品的信任——因为品牌对产品的掌控度本就十分有限,且导致消费者往往用更高的价格买到同样质量的商品。
一旦品牌方和商品间的断裂持续增大,对贴牌商品的不信任,甚至会反向传导到品牌身上。
从妇炎洁,到上市药企
比起仁和这两个字,创始人杨文龙早年打造的另外三个子品牌或许更广为人知。
其一是妇炎洁。
2003年,一支电视广告红遍大江南北,伴随着《知心爱人》的背景音乐,任静、付笛声两位歌手相拥而立,一齐念出“洗洗更健康”的广告台词。
洗脑式广告带来的效果非常惊人。虽然仁和并未公布具体销售数据,但2007到2008年间,妇炎洁新版电视广告结尾写着:“祝贺妇炎洁年销售突破两亿瓶!”
妇炎洁是杨文龙手里第一个靠营销爆红的产品,同时也是负面新闻最多的一个。卫生部在2009年发布的第9号公告中称:“消毒产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消毒产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治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随公告一同发布的是67种不合格产品名单,妇炎洁位列其中。
随着仁和的生意越做越大,妇炎洁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逐渐变低。2021年5月,仁和药业在深交所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2020年妇炎洁系列产品收入约占总营收的4.46%,按其财报公布的2020年全年营收计算,妇炎洁当年带来的营收约为2.19亿元。
其二是闪亮滴眼液。
2007年,现象级选秀综艺《快乐男声》在湖南卫视热播,制造出一代全民偶像,而当时冠名该节目的,正是仁和闪亮滴眼液。
据当时媒体报道,仁和付出的冠名费不低于5000万元。连当年的主题曲都因此而进行微调——歌手许飞早前发行的版本名为《我最响亮》,而07快男13强演唱的版本改名为《我最闪亮》。“现在的我想唱就唱我最闪亮”,这句印在一代人脑中的歌词,与仁和药业的营销推广密不可分。
其三是优卡丹小儿感冒药。
2005年起,系列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开始在全国范围热播,好妈妈刘梅取代春晚小品里的黑土,成为宋丹丹最广为人知的角色。仁和药业借势请来宋丹丹、高亚麟及剧中扮演夏雨的小演员尤浩然,为优卡丹小儿感冒药拍摄电视广告。
“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成为仁和制造的新一代广告金句。根据仁和药业发布的业绩公告,到2011年,优卡丹的全年销售额增长至3.08亿元,占仁和整体销售额的近14%。
从仁和药业和杨文龙过往的“战绩”来看,最让人侧目的并非研制了何种药品,而是其强势的营销手段。在多次成功靠营销制造热销商品的同时,杨文龙掌舵的仁和药业完成了借壳上市。
2006年8月,仁和集团通过参与竞拍,以3005万元获得上市公司九江化纤67.16%的股权。随后,九江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将原化纤类生产经营性资产全部剥离,同时置入医药生产经营资产,并于2007年3月以“仁和药业”之名恢复上市。
2008年,仁和药业借壳上市后发布首份财报。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约为2.05亿,销售费用占全年营收的26.31%。
根据仁和药业最近五年发布的财报数据,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虽然已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2%以上。 另一方面,仁和药业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费用始终在低位徘徊,经过五年的缓慢增长,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终于突破1%大关,但仍不到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
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贯穿于仁和药业的发展史。无论是四处贴牌还是频繁制造洗脑广告,都是这种策略的外化表现。
叮当快药,仁和版图的关键一角
仁和创始人杨文龙的另一个身份,是叮当快药的创始人。
2022年9月14日,医药电商平台“叮当快药”母公司“叮当健康”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杨文龙成为两大上市公司的掌舵人。天眼查信息显示,杨文龙对叮当快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总持股比例为55.67%,对仁和药业集团的持股则通过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比例约为16.99%,为持股最多的自然人。
2022年11月,有投资者在深交所官方互动平台问询仁和药业集团与叮当快药之间是否有股权关系,仁和方给出的答复是:“没有股权关系,与叮当快药为同一实际控制人关系。”
图源互动易官网截图
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在同一个老板的经营下,仁和药业显然和叮当快药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叮当快药作为销售渠道,对仁和旗下产品的“偏爱”。
刺猬公社分别调研北京、广州、上海三座城市不同地点的网上药房,发现仁和旗下商品在叮当快药门店的数量占比远高于其他网上药店。
仁和药业对自己主营业务的描述是:“生产、销售中西药、原料药及健康相关产品。”而叮当快药作为医药及大健康行业重要的电商渠道,位于仁和下游。杨文龙的二次创业,实际上为仁和集团的商业版图补齐了重要一角。
上市后,叮当健康于9月23日发布2022年中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当年6月30日,叮当健康在半年内因购买商品累计向仁和药业及其附属公司支付约1.147亿元。这笔费用,约占叮当总收入成本的8.65%,约占仁和药业同期医药产品(含大健康产品)营收的4.49%。
图源叮当健康2022年中期报告
左手制造,右手渠道,对于一个商业故事而言,确实非常美妙。
2021年,仁和又大手笔收购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大健康产品业务公司,所生产的商品涉及功效性化妆品、护肤护发用品、洗涤用品、母婴用品、保健食品、饮料、医疗器械、保健器材、保健品、中药饮片等。
随着仁和对大健康领域的投入,健康相关产品的营收占比从2020年底的15.03%一跃上涨为2021年底的22.96%,而药品的营收占比则在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贴着仁和标签的洗面奶、面膜、身体乳、饮料、洗发水等商品,开始频繁在叮当快药刷脸。
但在商业故事之外,赚医药健康的钱,或许需要更多自我监督和大众监督。
例如当同一个厂商生产出同样的药品,只是换了个Logo时,大幅加价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从中赚取高额差价是否合理?
例如当通过贴牌的方式,把众多产品变成“仁和牌”时,仁和药业是否真如他们所说“对于OEM贴牌产品的合作厂家都派有驻厂质检人员”——包括那些社保实缴人数为0的工厂?
例如在不断通过收购、贴牌等方式扩大产品品类,通过广告营销和渠道拓展提升销售规模的同时,作为一家药企,何时能让研发营收占比不在1%上下徘徊?
例如叮当快药补上仁和集团的渠道版图后,贴着仁和牌的商品获得更多“偏爱”,平台是否应该做更严格的自我监督和审查。
药品和健康类产品当然可以是一种生意。
但它的影响,远比生意更深远。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仁和康健和仁和什么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